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二—部編版—語文—第二單元
大學之道《禮記》學習目標:1.了解《大學》《禮記》等文學經(jīng)典的意義及地位。2.誦讀并掌握文章大意,劃分文章層次結(jié)構(gòu)。3.明確大學“三綱八目”的內(nèi)容及“三綱”價值。朗讀課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朗讀課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朗讀課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翻譯課文: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學習和應(yīng)用于生活,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yīng)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zhèn)靜不躁;鎮(zhèn)靜不躁才能使內(nèi)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處事合宜。每一樣東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jié)。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翻譯課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翻譯課文:認識最真的本心。通過推究事物之理,而彰顯明德,認識本心,表里如一。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以修養(yǎng)品性為根本。
《大學之道》著重闡述了提高個人修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與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間的重要關(guān)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綱領(lǐng)“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題。中心思想明明德:彰明美德。前一個“明”是動詞:彰明親民:親近愛撫民眾;一說“親”當“新”,新民,即天下人去舊立新,去惡向善止于至善:達到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達到的“至善”境界,則志向堅定不移重點字詞解讀靜:心不妄動安:性情安和慮:思慮精祥得:處事合宜齊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種關(guān)系整齊有序致其知:獲得知識,一說,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推到極致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知至:對外物之理認識充分壹是:一概、一律“小學”,古代孩子八歲入小學,主要教授學生“灑掃、應(yīng)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基本禮節(jié)和文化基礎(chǔ)知識。“大學”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學”,十五歲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方面的學問。解讀文題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的最終目的。知人論世一、作者簡介戴圣,字次君,生卒年不詳,祖籍梁國甾縣(今河南省蘭考縣、民權(quán)縣),生于梁國睢陽縣(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西漢時期官員、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jīng)學的開創(chuàng)者。后世稱其為“小戴”。知人論世創(chuàng)作背景:《大學》出自《禮記》,原本是《禮記》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抖Y記》原名《小戴禮記》,又名《小戴記》,由漢宣帝時人戴圣根據(jù)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編而成。據(jù)斷代史學家班固在“《記》百三十一篇”下自注云“七十子后學者所記也”,他認為《禮記》各篇的成書年代主要分布在戰(zhàn)國初期至西漢初期這段時間。知人論世創(chuàng)作背景:清代人崔述認為:“凡文之體,因乎其時……《大學》之文繁而盡,又多排語,計其時當在戰(zhàn)國?!本C合而論,《大學》的成書時代大體在孔子、曾子之后,孟子、荀子之前的戰(zhàn)國前期,即公元前5世紀左右,系出于曾氏之儒一派的純?nèi)寮易髌贰?。即《大學》的成書年代應(yīng)是在戰(zhàn)國初期,其作者應(yīng)是“曾氏之儒一派”,即現(xiàn)在學術(shù)界比較認可的戰(zhàn)國初期曾參所作。知人論世《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于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全書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書中內(nèi)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二、關(guān)于《禮記》《禮記》章法謹嚴,文辭婉轉(zhuǎn),前后呼應(yīng),是“三禮”之一、“五經(jīng)”之一,“十三經(jīng)”之一?!叭Y”《禮記》《周禮》、《儀禮》“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十三經(jīng)”漢代立《詩經(jīng)》、《尚書》、《周易》、《禮記》、《春秋》于學官,為五經(jīng);唐代加《周禮》、《儀禮》,并將《春秋》分為《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為九經(jīng);至開成年間刻石國子學,又加《孝經(jīng)》、《論語》、《爾雅》為十二經(jīng);南宋復增《孟子》,因有十三經(jīng)之稱。全文可分為二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開篇闡明宗旨,闡述儒學追求的“三綱”,交代達到“至善”的途徑。第二部分(第2段):點明《大學》的“八目”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并闡述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請劃分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重點感知文章第一段的重點內(nèi)容:指出大學的宗旨,提出了大學的“三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首先,《大學》對儒學作了一個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三項,即宋代儒家們所說的大學“三綱領(lǐng)”。這一概括非常準確地揭示了儒學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學》的主旨。《大學》是講治國平天下的學問,但是它按照孔子思想,不就事論事,而是將人的精神的弘揚和品德修養(yǎng)置于首位。重點感知文章第一段的重點內(nèi)容: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既是《大學》的綱領(lǐng)旨趣,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她表達了儒家一貫倡導的以教化為手段、以德政為目的的施政主張。整體感知從原文中找出“三綱八目”具體指的是什么?三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綱領(lǐng)大學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親近愛撫民眾,在于使人達到完善的境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解讀“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的含義,并分析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明明德:明,明之也。明徳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yīng)萬事者也;但為氣稟所拘,人欲所蔽,則有時而昏;然其本體之明,則有嘗息者,故學者當因其所發(fā)而遂明之,以復其初也?!填U——明德指人天生的德性本來就是光明、明亮的,但這種德性會被外在的東西所污染,我們只需要不斷把它擦亮。親民:親,當作新。
——程頤新者,革其舊之謂也。言既自明字“明德”,又當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舊染之污也。
——朱熹親民,親近民眾。
——王陽明——自己明明德了,就推己及人,幫助他人也明明德,使他們同樣能夠達到與自己同樣心靈純潔的境界,使其成為新民。
止于至善:止者,必至于是而不遷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言明明徳、新民,皆當止于至善之地而不遷也,蓋必其有以盡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之欲之私也?!祆洹爸辽啤敝覆徽撁髅鞯?,還是親民,都要達到至善至美的境地,從而使全社會的成員的道德趨于完善?!叭V領(lǐng)”之間的關(guān)系?三者關(guān)系:層層遞進?!懊髅鲝浴眰?cè)重于“內(nèi)圣”;“親民”側(cè)重于“外王”“止于至善”是終極目標。因此三者構(gòu)成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個體到群體的完整社會體系。首句開宗明義,提出大學之道的“三綱”,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對如何達到大學之道,闡明其中的邏輯關(guān)系,為下文引出八條目做準備。課堂小結(jié)儒家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個人、家族、民族、國家、天下聯(lián)系密切?!皭廴苏撸撕銗壑?;敬人者,人恒敬之?!辈黄缫曀耍瞬慌c之立異。在古代中國人看來,個人、家族、民族、國家、天下并無分割,因而得以連接。本堂課,我們對本篇文章的儒家文化思刻想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們將進一步學習其中深邃的思想與文化。謝謝觀看!高二—部編版—語文—第二單元
大學之道《禮記》答疑課問:《大學之道》中“三綱”之間的關(guān)系是并列的還是層層遞進的?答:“三綱”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guān)系?!懊髅鞯隆保褪且蔑@人性中美好的品德,這是儒家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的根本要求。“親民”,有一種解釋就是要使人去舊立新、去惡向善,強調(diào)只有不斷革新,永不停滯地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才能使人性中美好的品德得以弘揚。“止于至善”,就是要使人達到善的最高境界,告訴人們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是什么。這三者之間是一個循序漸進、有始有終的過程。問:結(jié)合“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句話,應(yīng)怎樣理解“大學之道”?答:“大學之道”是講修身的學問?!懊鞯隆毕喈斢凇兜赖陆?jīng)》中的上德,也就是最上等、最高明之德,甚至可以說是接近、等同于道的德,而“明明德”的第一個“明”,以及“親民”可以這樣理解,假如把“大學”只視為修身之學,那第一個“明”就是探索、明了,而“親民”也是對自身的要求。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大學之道在探索、掌握明德,并要去親近民眾,把這些事都做到最好是修身的最高境界。問:分析《大學之道》中的立身處世的道理,并思考它們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的現(xiàn)實意義。答:《大學之道》不單純是指向個人,也不單純是指向家庭、國家、社會,而是既關(guān)注個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又致力于每個人通過普遍聯(lián)合形成真正的“共同體”,不論是個人還是共同體,都期于達到“止于至善”的理想境地。問:“修身”在“八目”中處于核心地位嗎?答:處于核心地位?!鞍四俊敝械摹靶奚怼笔歉荆彩沁B接前四目與后三目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前四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是實現(xiàn)“內(nèi)圣”的途徑;后三目即“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修身的功用,是實現(xiàn)“外王”的目標。儒家“內(nèi)圣外王”的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八目”中。問:如何理解“知止而后有定”的現(xiàn)實意義?答:有自覺才會讓人立即停下來,停下來的瞬間才會進入不動的流量狀態(tài),在這個時間流逝而身體不動的定的狀態(tài)里,內(nèi)心才會生出平靜。在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班區(qū)域展板活動方案
- 工人活動策劃方案
- 小學讀書節(jié)表演活動方案
- 小班國際愛牙日活動方案
- 山東三八節(jié)旅游活動方案
- 展會招商活動策劃方案
- 師生攝影活動方案
- 小年慰問活動方案
- 師生改善活動方案
- 安全標準化考試試題及答案
- 車輛進廠出廠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小學美術(shù)教師招聘考試美術(shù)專業(yè)知識必考題庫及答案(共170題)
- 四川省德陽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行政案例分析-終結(jié)性考核-國開(SC)-參考資料
- 【MOOC】人工智能導論-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單片機單片機原理與應(yīng)用-第4版-習題答案(趙德安)
- 基于單片機的報警器與旋轉(zhuǎn)燈設(shè)計(共21頁)
- 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房地產(chǎn)押品價值評估操作模板
- JJG596-2012《電子式交流電能表檢定規(guī)程》
- 單相橋式整流電路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