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1頁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2頁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3頁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4頁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2023學年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一、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1.(10分)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完成問題。材料一??在我們的語文生活中,邏輯是無處不在的:燭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國家,這是外交中的邏輯;林庚細致辨析“木葉”的內涵與使用的場合,這是文藝鑒賞中的邏輯;王安石以雄辯的論說駁斥對變法的非難,這是治國理政中的邏輯;“既已燒著,又何苦傷心流淚?”熱情奔放的詩句中,也同樣包含著邏輯……學點兒邏輯,可以增強我們的思維能力,增進我們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邏輯能夠讓我們化繁為簡,去偽存真,透過紛繁復雜的表象,洞察問題的本質。例如,魯迅《拿來主義》一文,就包含著這樣一個推理:??或者閉關,或者送去,或者等別人“送來”,或者自己去拿(當時沒有其他選擇)??不能閉關,不能送去,不能等別人“送來”??只有自己去拿??文章先分析了“閉關主義”“送去主義”等幾種不同的做法,否定這些錯誤的做法,也就證明了“拿來主義”的正確性。這篇文章充分展現(xiàn)了邏輯思維的力量。??有些時候,文學作品又會故意在表面上違背邏輯,以取得更好的表達效果。例如臧克家《有的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中的詩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在表面的自相矛盾中,隱藏著“精神”和“肉體”這兩個評判人生的角度,含蓄地表達了對精神不朽、雖死猶生的魯迅先生的景仰,以及對欺壓人民、雖生猶死者的鄙夷。這句詩看似不合邏輯,有悖常識,實則凝練深刻,引人深思。能有如此突出的表達效果,與詩句“違背邏輯”的表達方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當我們試著運用邏輯來發(fā)現(xiàn)謬誤、進行推理、展開論證,你會發(fā)現(xiàn):邏輯不神秘,過去你就自覺不自覺地用過它;邏輯很有用,它能讓你的思考更加嚴謹周密,閱讀與表達更具洞見,更富理性。(1)下列對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邏輯在認識世界、學習語文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B.魯迅通過否定錯誤的做法證明“拿來主義”的正確。C.文學作品故意違背邏輯才能取得更好的表達效果。D.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不自覺地運用邏輯推理論證。材料二??我們生活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獲取信息更加方便,但遭遇的謬誤也更多。我們必須具備識別謬誤的能力,否則就有可能成為謬誤的受害者甚至傳播者。??邏輯,正是甄別信息與辨析謬誤的武器。??邏輯學所說的謬誤特指具有一定迷惑性的邏輯錯誤,邏輯錯誤往往違反了思維和表達的一些基本規(guī)范。我們平時經常遇到存在邏輯錯誤的話語,例如:??“我愛讀外國文學,尤其愛讀俄羅斯的、拉美的、古典的”,這是①;??“為演好課本劇我可以赴湯蹈火,要不是雨下得太大我就趕去排練了”,這是②;??“他出生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注定此生不凡”,這是③;??“目前大學生普遍缺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最新調查顯示,大學生喜歡和較喜歡京劇的只占被調查人數(shù)的14%”,這是④。(2)下列依次填入材料二橫線處的詞語,都正確的一項是A.①劃分不當②強加因果③自相矛盾④以偏概全B.①劃分不當②自相矛盾③強加因果④以偏概全C.①以偏概全②強加因果③自相矛盾④劃分不當D.①以偏概全②自相矛盾③強加因果④劃分不當材料三??在證明某個觀點時,可以想象存在一個駁論者,不妨稱其為“虛擬論敵”。這個“論敵”可能會對我們的論點舉出反例或從論點推出錯誤,也可能會質疑論據(jù)及隱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論證中存在的邏輯問題。面對這些可能受到的攻擊,我們再進一步考慮采取怎樣的措施能使自己的論證免于或抵御這些攻擊。??例如,蘇洵《六國論》開頭,就通過“或曰”,引入了虛擬論敵,提出“六國互喪,率賂秦耶”這一質疑,再通過反駁這一質疑,有力地支撐了自己的論證。我們在構思、寫作議論性文章時,也可以通過引入虛擬論敵,與自己展開質疑問難,來完善自己的構思,增強文章的說服力。??例如,要求以“兼聽則明”為論題寫一篇議論文,寫作者可能一下子想到齊王和鄒忌、李世民和魏征等大量事例,于是有了這樣一個提綱:??論點:兼聽則明??正面的例子:“齊王納諫”等。??反面的例子:“晁蓋喪命”等。??按照這樣的提綱寫下去,很容易寫成“觀點加例子”的模式,即使材料再豐富,邏輯上還是不夠周密。??現(xiàn)在,試引入“虛擬論敵”,想一想:這個“論敵”會從哪些方面攻擊現(xiàn)有的論證呢???①“兼聽”就一定“明”嗎?“三人成虎”“父子騎驢”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恰恰是聽得越多越糊涂啊……??②“偏信則暗”能夠證明“兼聽則明”嗎???③齊王聽了“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聲音還不算“兼聽”嗎?而李世民有時聽魏征一個人的就夠了。究竟達到什么程度才算兼聽???為了應對質疑、駁斥攻擊、解釋反例,寫作者就得對“兼聽”的內涵作出闡述,對現(xiàn)有的例子進行分析,甚至還要主動對論點的適用范圍進行限定。由此,就可以不斷改進論證提綱。(3)材料三中,“虛擬論敵”從三個方面攻擊“兼聽則明”這個論題的現(xiàn)有論證。請你寫一段話,對“虛擬論敵”的第三種攻擊加以反駁。二、本大題共1小題,共17分。2.(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取材于《禮記?大學》)【注】《大學》提出的“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者,后人稱之為“三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項,后人稱之為“八目”。(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知止而后有定定:堅定不移B.慮而后能得得:處事合宜C.欲齊其家者齊:完備D.致知在格物格:推究(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十二章》)B.皆以修身為本仁以為己任(《<論語>十二章》)C.欲治其國者請問其目(《<論語>十二章》)D.意誠而后心正人而不仁(《<論語>十二章》)(3)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提出“大學”的宗旨,并強調它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B.只有推究事物的原理,才能獲得知識,進而使自己意念真誠。C.做好“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修身”。D.只要天子和庶民都以“修身”為本,就一定可以治理好國家。(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②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5)選文中的“三綱”與“八目”之間有怎樣的內在關系?請簡要分析。三、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3.(10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將進酒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詩開篇以比喻手法突出眼前所見黃河之景氣勢壯闊的特點。B.“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表達了詩人情緒的逆轉。C.“陳王昔時宴平樂”詩人借用典故慨嘆自己與陳王的相似之處。D.本詩結尾與開篇之“悲”形成照應,“萬古愁”的含義更顯深沉。(2)詩人常常借“飲酒”來承載自己的情感。下列各句中,與“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所表達的情感相近的一項是A.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B.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辭倒。(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C.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D.三更酒醒殘燈在,臥聽蕭蕭雨燈聲。(陸游《東關》)(3)這首詩思想深沉,情感豐富。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詩人抒發(fā)了哪些情感。四、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4.(6分)在橫線處寫出詩文原句。(1)慨當以慷,。(曹操《短歌行》)(2)久在樊籠里,。(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3)我欲因之夢吳越,。(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4)千呼萬喚始出來,。(白居易《琵琶行》)(5)想當年,金戈鐵馬,。(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6)各抱地勢,。(杜牧《阿房宮賦》)五、本大題共1小題,共17分。5.(17分)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問題。??4月19日凌晨,在巨大光束投射下,瑞士阿爾卑斯山脈的馬特洪峰“披”上了一面五星紅旗。夜空沉寂,燈光傳遞著一個信念——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星球,依然在艱難中煎熬。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數(shù)據(jù),截至5月9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近390萬例,死亡病例近27萬例。令人痛心的數(shù)字,還在不斷攀升。??疫情,以一種殘酷的方式,分外真切地警示我們:人類是一個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大疫當前,更顯責任擔當。中國采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像釘子一樣釘在全球抗疫第一線,牢牢守護14億人的健康安全。如同當年以巨大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作出巨大貢獻一樣,中國以沉痛的代價為全世界抗疫摸索了經驗、贏得了時間。俄羅斯醫(yī)學專家謝苗諾夫動情地說:“中國用自己的英勇行為,為全世界遏制疫情擴散爭取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大疫當前,更見患難真情。在中國抗疫最艱難的時刻,100多個國家和數(shù)十個國際組織紛紛給予支持和援助。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之時,中國將援助物資發(fā)往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爾維亞、埃塞俄比亞等國家派出醫(yī)療專家組?!吧酱ó愑?,風月同天”的互幫互助,“青山一道,同擔風雨”的攜手前行,不斷給各國人民帶來溫暖與力量。??面對“二戰(zhàn)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危機”,是擔當責任、并肩作戰(zhàn),還是一味“甩鍋”、撕裂團結?答案關乎各國人民的安危,關乎人類戰(zhàn)“疫”的成敗。??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發(fā)出攜手抗疫、共克時艱的中國聲音,引發(fā)國際社會廣泛共鳴。全球抗疫,命運與共,團結合作是最強的“免疫力”。??一批批中國專家與東盟、歐洲、非洲同行連線交流,多語種的中國診療和防控方案及時分享給世界各國;聯(lián)合國向最不發(fā)達國家開通運送醫(yī)療物資的“團結航班”;多國合作開展疫苗研發(fā)……正如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我們是團結在一起的全球公民,我們是聯(lián)合在一起的國家?!??團結就是力量,公道自在人心?!澳靡咔楫斦位I碼是玩火”“國家之間應該合作而不是‘甩鍋’”“中國行動是對個別國家挑釁行為的響亮回答”……盡管將疫情標簽化、政治化和污名化等論調不時沉渣泛起,但合作抗疫始終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推動團結合作的中國理念和中國行動得到各國廣泛支持和認同。??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曾將一塊折斷之后又愈合的股骨稱為“人類文明的起點”,因為這意味著人類開始懂得幫助身處困境的同類。疫情終有盡時,挑戰(zhàn)層出不窮,“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需要不斷作出解答。唯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團結互助、合作共贏,人類才能跨越重重險阻,共同開創(chuàng)光明的未來。??“當、當、當……”不久前,關閉了近百日的黃鶴樓重新開門迎客,來自各行各業(yè)的戰(zhàn)“疫”代表一起敲鐘祈福。鐘聲,傳遞的是信心,是希望,是一座城市渡盡劫波再出發(fā)的精氣神。??從“九省通衢”武漢看神州大地,馬路和街道逐漸變得喧鬧,嘈雜市井升騰起熟悉的煙火氣,工廠機器再度轟鳴,校園里又響起瑯瑯的讀書聲……??一個有聲的中國,一個流動的中國,一個重煥生機的中國,令人感慨,也引發(fā)深思——??180年前的庚子年,西方的堅船利炮擊碎了“天朝上國”的迷夢;??120年前的庚子年,八國聯(lián)軍的鐵蹄踐踏在紫禁城蒼涼的地面上。??100多年的歷史記憶,仿佛一部時間簡史,告訴我們和我們的子孫——??“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保ㄈ〔挠阽娙A論《在民族復興的歷史豐碑上——2020中國抗疫記》)(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采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守護了全國人民的健康安全。B.在抗疫的艱難時刻,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攜手前行,互相帶來溫暖與力量。C.將疫情標簽化、政治化和污名化,導致合作抗疫始終無法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D.瑪格麗特?米德認為“人類文明的起點”在于人類開始懂得幫助身處困境的同類。(2)選文描寫瑞士馬特洪峰“披”上五星紅旗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3)選文大量引用中外名言、詩句,有何作用?(4)選文劃線句中,作者以“有聲的中國”為主題,描繪了神州大地“渡盡劫波再出發(fā)”的生機。請你發(fā)揮想象,以“多彩的中國”為主題,仿照作者的句式,描寫你期望看到的抗疫勝利景象。100字左右。六、本大題共1小題,共40分。6.(40分)作文。??黨的好干部、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同志有很多話語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如“設想不等于現(xiàn)實”“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等。這些話至今仍能帶給我們以人生的啟迪。請從中任選一句,自選角度,自定立意,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認識和思考。??要求: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語言流暢,不少于700字。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1.(10分)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完成問題。材料一??在我們的語文生活中,邏輯是無處不在的:燭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國家,這是外交中的邏輯;林庚細致辨析“木葉”的內涵與使用的場合,這是文藝鑒賞中的邏輯;王安石以雄辯的論說駁斥對變法的非難,這是治國理政中的邏輯;“既已燒著,又何苦傷心流淚?”熱情奔放的詩句中,也同樣包含著邏輯……學點兒邏輯,可以增強我們的思維能力,增進我們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邏輯能夠讓我們化繁為簡,去偽存真,透過紛繁復雜的表象,洞察問題的本質。例如,魯迅《拿來主義》一文,就包含著這樣一個推理:??或者閉關,或者送去,或者等別人“送來”,或者自己去拿(當時沒有其他選擇)??不能閉關,不能送去,不能等別人“送來”??只有自己去拿??文章先分析了“閉關主義”“送去主義”等幾種不同的做法,否定這些錯誤的做法,也就證明了“拿來主義”的正確性。這篇文章充分展現(xiàn)了邏輯思維的力量。??有些時候,文學作品又會故意在表面上違背邏輯,以取得更好的表達效果。例如臧克家《有的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中的詩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在表面的自相矛盾中,隱藏著“精神”和“肉體”這兩個評判人生的角度,含蓄地表達了對精神不朽、雖死猶生的魯迅先生的景仰,以及對欺壓人民、雖生猶死者的鄙夷。這句詩看似不合邏輯,有悖常識,實則凝練深刻,引人深思。能有如此突出的表達效果,與詩句“違背邏輯”的表達方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當我們試著運用邏輯來發(fā)現(xiàn)謬誤、進行推理、展開論證,你會發(fā)現(xiàn):邏輯不神秘,過去你就自覺不自覺地用過它;邏輯很有用,它能讓你的思考更加嚴謹周密,閱讀與表達更具洞見,更富理性。(1)下列對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A.邏輯在認識世界、學習語文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B.魯迅通過否定錯誤的做法證明“拿來主義”的正確。C.文學作品故意違背邏輯才能取得更好的表達效果。D.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不自覺地運用邏輯推理論證。材料二??我們生活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獲取信息更加方便,但遭遇的謬誤也更多。我們必須具備識別謬誤的能力,否則就有可能成為謬誤的受害者甚至傳播者。??邏輯,正是甄別信息與辨析謬誤的武器。??邏輯學所說的謬誤特指具有一定迷惑性的邏輯錯誤,邏輯錯誤往往違反了思維和表達的一些基本規(guī)范。我們平時經常遇到存在邏輯錯誤的話語,例如:??“我愛讀外國文學,尤其愛讀俄羅斯的、拉美的、古典的”,這是①;??“為演好課本劇我可以赴湯蹈火,要不是雨下得太大我就趕去排練了”,這是②;??“他出生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注定此生不凡”,這是③;??“目前大學生普遍缺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最新調查顯示,大學生喜歡和較喜歡京劇的只占被調查人數(shù)的14%”,這是④。(2)下列依次填入材料二橫線處的詞語,都正確的一項是BA.①劃分不當②強加因果③自相矛盾④以偏概全B.①劃分不當②自相矛盾③強加因果④以偏概全C.①以偏概全②強加因果③自相矛盾④劃分不當D.①以偏概全②自相矛盾③強加因果④劃分不當材料三??在證明某個觀點時,可以想象存在一個駁論者,不妨稱其為“虛擬論敵”。這個“論敵”可能會對我們的論點舉出反例或從論點推出錯誤,也可能會質疑論據(jù)及隱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論證中存在的邏輯問題。面對這些可能受到的攻擊,我們再進一步考慮采取怎樣的措施能使自己的論證免于或抵御這些攻擊。??例如,蘇洵《六國論》開頭,就通過“或曰”,引入了虛擬論敵,提出“六國互喪,率賂秦耶”這一質疑,再通過反駁這一質疑,有力地支撐了自己的論證。我們在構思、寫作議論性文章時,也可以通過引入虛擬論敵,與自己展開質疑問難,來完善自己的構思,增強文章的說服力。??例如,要求以“兼聽則明”為論題寫一篇議論文,寫作者可能一下子想到齊王和鄒忌、李世民和魏征等大量事例,于是有了這樣一個提綱:??論點:兼聽則明??正面的例子:“齊王納諫”等。??反面的例子:“晁蓋喪命”等。??按照這樣的提綱寫下去,很容易寫成“觀點加例子”的模式,即使材料再豐富,邏輯上還是不夠周密。??現(xiàn)在,試引入“虛擬論敵”,想一想:這個“論敵”會從哪些方面攻擊現(xiàn)有的論證呢???①“兼聽”就一定“明”嗎?“三人成虎”“父子騎驢”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恰恰是聽得越多越糊涂啊……??②“偏信則暗”能夠證明“兼聽則明”嗎???③齊王聽了“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聲音還不算“兼聽”嗎?而李世民有時聽魏征一個人的就夠了。究竟達到什么程度才算兼聽???為了應對質疑、駁斥攻擊、解釋反例,寫作者就得對“兼聽”的內涵作出闡述,對現(xiàn)有的例子進行分析,甚至還要主動對論點的適用范圍進行限定。由此,就可以不斷改進論證提綱。(3)材料三中,“虛擬論敵”從三個方面攻擊“兼聽則明”這個論題的現(xiàn)有論證。請你寫一段話,對“虛擬論敵”的第三種攻擊加以反駁?!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相關內容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2)本題考查學生邏輯分析能力和對邏輯術語的理解能力。注意明白邏輯術語,結合具體內容分析判斷。(3)本題考查探究某一問題,提出自己個性化見解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返回文本找到關于這一問題的相關語句,分析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再聯(lián)系實際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切忌脫離文本,自己發(fā)揮。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用準確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歸納?!窘獯稹浚?)C.“文學作品故意違背邏輯才能……”錯誤,太過絕對。結合“有些時候,文學作品又會故意在表面上違背邏輯,以取得更好的表達效果”可知。(2)①劃分不當:違反矛盾律,矛盾律指在同一思維和表達過程中,相互矛盾的兩個概念或判斷不能都存在,否則就會犯下邏輯錯誤。結合“我愛讀外國文學,尤其愛讀俄羅斯的、拉美的、古典的”可知,“古典的”不一定是“外國文學”。②自相矛盾:指當我們同時肯定兩個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對的斷定時所犯的錯誤。結合“為演好課本劇我可以赴湯蹈火,要不是雨下得太大我就趕去排練了”可知,“可以赴湯蹈火”卻不能承受“雨下得太大”是矛盾的。③強加因果:本身沒有因果關系的事物之間強加了因果關系。結合“他出生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注定此生不凡”可知,沒有因果關系。④以偏概全:指的是僅僅根據(jù)一部分信息就做出全面的結論。結合“目前大學生普遍缺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最新調查顯示,大學生喜歡和較喜歡京劇的只占被調查人數(shù)的14%”可知,不能因為“大學生喜歡和較喜歡京劇的只占被調查人數(shù)的14%”就推斷“目前大學生普遍缺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故選B。(3)結合“齊王聽了‘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聲音還不算‘兼聽’嗎?而李世民有時聽魏征一個人的就夠了。究竟達到什么程度才算兼聽?”可知,“兼聽則明”的關鍵并不在于“聽”的數(shù)量,一個正確的意見,哪怕只有一個人提出,就會起到“兼聽”的作用。所以關鍵在于“聽者”是否具有謙虛的態(tài)度,是否具有自己的判斷。答案:(1)C(2)B(3)“兼聽則明”的關鍵并不在于“聽”的數(shù)量,一個正確的意見,哪怕只有一個人提出,就會起到“兼聽”的作用。所以關鍵在于“聽者”是否具有謙虛的態(tài)度,是否具有自己的判斷。二、本大題共1小題,共17分。2.(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取材于《禮記?大學》)【注】《大學》提出的“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者,后人稱之為“三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項,后人稱之為“八目”。(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CA.知止而后有定定:堅定不移B.慮而后能得得:處事合宜C.欲齊其家者齊:完備D.致知在格物格:推究(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十二章》)B.皆以修身為本仁以為己任(《<論語>十二章》)C.欲治其國者請問其目(《<論語>十二章》)D.意誠而后心正人而不仁(《<論語>十二章》)(3)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A.第一段提出“大學”的宗旨,并強調它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B.只有推究事物的原理,才能獲得知識,進而使自己意念真誠。C.做好“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修身”。D.只要天子和庶民都以“修身”為本,就一定可以治理好國家。(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②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5)選文中的“三綱”與“八目”之間有怎樣的內在關系?請簡要分析?!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含義的掌握能力。解答時,學生要在平時學習中多積累,也可以借助語境、語法知識來推斷。(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時,學生要了解虛詞的用法,結合語境,在準確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判斷相應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切不可機械、盲目。(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理解文本的內容,再結合選項比對判斷。(4)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譯原則: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類題,學生要明確“三綱”與“八目”的內容,再對其進行準確翻譯的基礎上分析理解?!窘獯稹浚?)C.句意: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齊:使……整齊有序。故選C。(2)A.于:介詞,在;介詞,引出對象,不譯。B.以:兩句都是介詞,把。C.其:代詞,他;代詞,那些。D.而:連詞,表順承;連詞,表假設。故選B。(3)D.“只要……就一定……”錯,“修身”是治理好國家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故選D。(4)①第一個“明”,彰明;第二個“明”,美好的;至善,善的最高境界。譯文: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親近愛撫民眾,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②修,使……得到修養(yǎng);正,使……端正。譯文: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5)文章開頭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边@就是《大學》“三綱領”。所謂“明明德”,就是發(fā)揚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賦的光明道德。所謂“在親民”,是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這里的“親”同“新”,是革新、棄舊圖新之意。所謂“于至善”,就是要求達到儒家封建倫理道德的至善境界。接著還說:“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备裎?、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后世稱之為“八條目”,這是實現(xiàn)“三綱領”的具體步驟。“八條目”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對于培養(yǎng)目標和方法,《大學》反復強調的是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由此我們可以分析出:“三綱領”和“八條目”不可分割,“三綱領”是“八條目”的指導思想,“八條目”是實現(xiàn)“三綱領”的具體步驟,二者互為補充,辯證統(tǒng)一。答案:(1)C(2)B(3)D(4))①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親近愛撫民眾,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②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5)“三綱”是宗旨,是綱領,是指導思想,“八目”是實現(xiàn)“三綱”的具體步驟。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參考譯文: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親近愛撫民眾,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zhèn)靜不躁;鎮(zhèn)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yǎng)品性為根本。三、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3.(10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將進酒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本詩開篇以比喻手法突出眼前所見黃河之景氣勢壯闊的特點。B.“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表達了詩人情緒的逆轉。C.“陳王昔時宴平樂”詩人借用典故慨嘆自己與陳王的相似之處。D.本詩結尾與開篇之“悲”形成照應,“萬古愁”的含義更顯深沉。(2)詩人常常借“飲酒”來承載自己的情感。下列各句中,與“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所表達的情感相近的一項是DA.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B.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辭倒。(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C.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D.三更酒醒殘燈在,臥聽蕭蕭雨燈聲。(陸游《東關》)(3)這首詩思想深沉,情感豐富。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詩人抒發(fā)了哪些情感?!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情感的辨析能力。解答時,要明確例句和選項句表達的情感,再結合選項比對判斷。(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心感受?!窘獯稹浚?)C.“‘陳王昔時宴平樂’詩人借用典故慨嘆自己與陳王的相似之處”錯,“陳王昔時宴平樂”詩人借用典故,既是對陳王昔時宴飲的傾慕,更是對現(xiàn)實遭遇的憤恨與控訴。詩人是借曹植的典故盡吐心中的不平。故選C。(2)“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痛楚和絕望。A.“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表達詩人對友人的不舍及前路珍重的殷切的祝愿。B.“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辭倒”表達詩人的樂觀豁達。C.“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表達詩人對故鄉(xiāng)收復的喜悅之情。D.“三更酒醒殘燈在,臥聽蕭蕭雨燈聲”表達詩人心情的愁苦與凄涼。故選D。(3)詩的開頭六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及“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寫人生壽命如黃河之水奔騰入海,一去不復重返,如此,應及時行樂,莫負光陰?!疤焐也谋赜杏谩肪剖ыg謔”十六句,寫人生富貴不能長保,因而“千金散盡”“且為樂”,同時指出“自古圣賢皆寂寞”,只有“飲者留名”千古,并以陳王曹植為例,抒發(fā)了詩人內心的不平?!爸魅撕螢檠陨馘X,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六句結局,寫詩人酒興大作,“五花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圖一醉方休。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懷?!疤焐也谋赜杏谩本?,“有用”而且“必”,非常的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需要大寫的。于是,從貌似消極的現(xiàn)象中透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態(tài)度。答案:(1)C(2)D(3)①及時行樂、莫負光陰。詩的開頭六句,寫人生壽命如黃河之水奔騰入海,一去不復重返,如此,應及時行樂。②對現(xiàn)實遭遇的憤恨與控訴?!疤焐笔?,寫人生富貴不能長保,因而“千金散盡”“且為樂”,同時指出“自古圣賢皆寂寞”,只有“飲者留名”千古,并以陳王曹植為例,抒發(fā)了詩人內心的不平。③心胸的曠達。“主人”六句結局,寫詩人酒興大作,“五花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圖一醉方休。④對自我價值的自信及懷才不遇,渴望用世的情感?!疤焐也谋赜杏谩本洌窃娙俗孕艦槿说淖晕覂r值,也流露懷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積極思想感情。譯文:你難道看不見,那黃河之水那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你難道看不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自己的衰老的白發(fā),年輕時的滿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飲三百杯也不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請二位快點喝酒吧,舉起酒杯不要停下來。讓我來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yōu)槲覂A耳細聽: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只希望醉生夢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來圣賢無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陳王曹植當年宴設平樂觀的事跡你可知道,斗酒萬千也豪飲,讓賓主盡情歡樂。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只管買酒來讓我們一起痛飲。那些什么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兒喊出來,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賞析:《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標題的意思為“勸酒歌”,內容多是詠唱喝酒放歌之事。這首詩是詩人當時和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老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作客,作者正值仕途遇挫之際,所以借酒興詩,來了一次酣暢淋漓的抒發(fā)。在這首詩里,李白“借題發(fā)揮”,借酒消愁,感嘆人生易老,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這首詩十分形象的體現(xiàn)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熱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須盡歡”。全詩氣勢豪邁,感情豪放,言語流暢,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李白詠酒的詩歌非常能體現(xiàn)他的個性,思想內容深沉,藝術表現(xiàn)成熟。《將進酒》即為其代表作。詩歌發(fā)端是兩組整齊的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熬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波瀾壯闊的現(xiàn)象,必定不是肉眼能夠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言語帶有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構成舒卷往復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保┧鶝]有的。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苦短,而又不直言,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fā)”,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神態(tài)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原本就短暫的說得更為短暫,與前兩句把原本壯闊的說得更為壯闊,是“反向”的夸張。開篇“以河之水一去不復返喻人生易逝”,“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至極,卻又不墮纖弱,可以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方法作者經常用,比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chuàng)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是篇首或篇末偶爾用),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增。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叭松靡忭毐M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xiàn)象而已。詩人“得意”過沒有?“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皬梽ψ鞲枳嗫嗦?,曳裾王門不稱情”(《行路難三首?其二》)又似乎并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鼓掌贊嘆的好句子?!坝杏谩倍摇氨亍?,非常的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需要大寫的。于是,從貌似消極的現(xiàn)象中透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態(tài)度。正是“長風破浪會有時”,應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破費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這足以令所有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昔東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的豪舉。所以此句是深蘊在骨子里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以得其萬分之一。與此氣派相當,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罷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壯的詩句!至此,狂放之情趨于高潮,詩的旋律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jié)奏富于變化,而且使我們似乎聽到了詩人在席上頻頻地勸酒。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至忘了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純粹是神來之筆?!扮姽酿傆瘛奔锤毁F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卻認為這“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復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而為憤激。這里不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位極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三首?其二》)。說富貴“不足貴”,乃是出于憤慨。以下“古來圣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詩人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說古人“寂寞”,其實也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寂寞”,所以才愿長醉不醒了。這里,詩人是用古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古來酒徒很多,而為何偏舉“陳王”,這又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都是謝安這些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當中,“陳王”曹植與酒聯(lián)系得比較多。這樣寫便有了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再者,“陳王”曹植于曹丕、曹睿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也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圣賢”,二提“陳王”曹植,滿滿的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乎只涉及人生感慨,而不染指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了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之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在此。剛露一點深衷,又說回酒了,而且看起來酒興更高了。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爸魅撕螢檠陨馘X”,既照應“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不惜將名貴寶物“五花馬”“千金裘”用來換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尾之妙,不僅在于“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tài)。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馬,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云從空,隨風變滅”的結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秾⑦M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全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shù)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xiàn)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后結穴于“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鑱刻能學,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為主,而又以三、五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jié)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短圃妱e裁》謂“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四、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4.(6分)在橫線處寫出詩文原句。(1)慨當以慷,憂思難忘。(曹操《短歌行》)(2)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3)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4)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5)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6)各抱地勢,鉤心斗角。(杜牧《阿房宮賦》)【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的識記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窘獯稹抗蚀鸢笧椋海?)憂思難忘(重點字:憂)(2)復得返自然(重點字:返)(3)一夜飛度鏡湖月(重點字:度)(4)猶抱琵琶半遮面(重點字:琵、琶)(5)氣吞萬里如虎(重點字:吞)(6)鉤心斗角(重點字:鉤)五、本大題共1小題,共17分。5.(17分)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問題。??4月19日凌晨,在巨大光束投射下,瑞士阿爾卑斯山脈的馬特洪峰“披”上了一面五星紅旗。夜空沉寂,燈光傳遞著一個信念——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星球,依然在艱難中煎熬。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數(shù)據(jù),截至5月9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近390萬例,死亡病例近27萬例。令人痛心的數(shù)字,還在不斷攀升。??疫情,以一種殘酷的方式,分外真切地警示我們:人類是一個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大疫當前,更顯責任擔當。中國采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像釘子一樣釘在全球抗疫第一線,牢牢守護14億人的健康安全。如同當年以巨大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作出巨大貢獻一樣,中國以沉痛的代價為全世界抗疫摸索了經驗、贏得了時間。俄羅斯醫(yī)學專家謝苗諾夫動情地說:“中國用自己的英勇行為,為全世界遏制疫情擴散爭取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大疫當前,更見患難真情。在中國抗疫最艱難的時刻,100多個國家和數(shù)十個國際組織紛紛給予支持和援助。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之時,中國將援助物資發(fā)往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爾維亞、埃塞俄比亞等國家派出醫(yī)療專家組?!吧酱ó愑颍L月同天”的互幫互助,“青山一道,同擔風雨”的攜手前行,不斷給各國人民帶來溫暖與力量。??面對“二戰(zhàn)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危機”,是擔當責任、并肩作戰(zhàn),還是一味“甩鍋”、撕裂團結?答案關乎各國人民的安危,關乎人類戰(zhàn)“疫”的成敗。??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發(fā)出攜手抗疫、共克時艱的中國聲音,引發(fā)國際社會廣泛共鳴。全球抗疫,命運與共,團結合作是最強的“免疫力”。??一批批中國專家與東盟、歐洲、非洲同行連線交流,多語種的中國診療和防控方案及時分享給世界各國;聯(lián)合國向最不發(fā)達國家開通運送醫(yī)療物資的“團結航班”;多國合作開展疫苗研發(fā)……正如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我們是團結在一起的全球公民,我們是聯(lián)合在一起的國家?!??團結就是力量,公道自在人心?!澳靡咔楫斦位I碼是玩火”“國家之間應該合作而不是‘甩鍋’”“中國行動是對個別國家挑釁行為的響亮回答”……盡管將疫情標簽化、政治化和污名化等論調不時沉渣泛起,但合作抗疫始終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推動團結合作的中國理念和中國行動得到各國廣泛支持和認同。??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曾將一塊折斷之后又愈合的股骨稱為“人類文明的起點”,因為這意味著人類開始懂得幫助身處困境的同類。疫情終有盡時,挑戰(zhàn)層出不窮,“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需要不斷作出解答。唯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團結互助、合作共贏,人類才能跨越重重險阻,共同開創(chuàng)光明的未來。??“當、當、當……”不久前,關閉了近百日的黃鶴樓重新開門迎客,來自各行各業(yè)的戰(zhàn)“疫”代表一起敲鐘祈福。鐘聲,傳遞的是信心,是希望,是一座城市渡盡劫波再出發(fā)的精氣神。??從“九省通衢”武漢看神州大地,馬路和街道逐漸變得喧鬧,嘈雜市井升騰起熟悉的煙火氣,工廠機器再度轟鳴,校園里又響起瑯瑯的讀書聲……??一個有聲的中國,一個流動的中國,一個重煥生機的中國,令人感慨,也引發(fā)深思——??180年前的庚子年,西方的堅船利炮擊碎了“天朝上國”的迷夢;??120年前的庚子年,八國聯(lián)軍的鐵蹄踐踏在紫禁城蒼涼的地面上。??100多年的歷史記憶,仿佛一部時間簡史,告訴我們和我們的子孫——??“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保ㄈ〔挠阽娙A論《在民族復興的歷史豐碑上——2020中國抗疫記》)(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A.中國采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守護了全國人民的健康安全。B.在抗疫的艱難時刻,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攜手前行,互相帶來溫暖與力量。C.將疫情標簽化、政治化和污名化,導致合作抗疫始終無法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D.瑪格麗特?米德認為“人類文明的起點”在于人類開始懂得幫助身處困境的同類。(2)選文描寫瑞士馬特洪峰“披”上五星紅旗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3)選文大量引用中外名言、詩句,有何作用?(4)選文劃線句中,作者以“有聲的中國”為主題,描繪了神州大地“渡盡劫波再出發(fā)”的生機。請你發(fā)揮想象,以“多彩的中國”為主題,仿照作者的句式,描寫你期望看到的抗疫勝利景象。100字左右?!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結合具體文句比對信息,作出準確選擇。(2)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內容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全文,從內容、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3)本題考查對文章引用句子作用的賞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句子的含義,從手法、內容、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4)本題考查學生仿寫句子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中所給的例句,依照主題、修辭、句式等特點,組織語言進行仿寫?!窘獯稹浚?)原文“盡管將疫情標簽化、政治化和污名化等論調不時沉渣泛起,但合作抗疫始終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推動團結合作的中國理念和中國行動得到各國廣泛支持和認同”??梢?,“合作抗疫始終無法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理解錯誤。故選:C。(2)文章開頭“4月19日凌晨,在巨大光束投射下,瑞士阿爾卑斯山脈的馬特洪峰“披”上了一面五星紅旗。夜空沉寂,燈光傳遞著一個信念——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從結構上引入話題,疫情之下國際合作抗疫才是出路。內容上,以鮮活的現(xiàn)實,展示中國開展抗疫國際合作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