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擬卷01(全國適用)-【中職專用】高二語文上學期職業(yè)模塊期末模擬卷(解析版)_第1頁
期末模擬卷01(全國適用)-【中職專用】高二語文上學期職業(yè)模塊期末模擬卷(解析版)_第2頁
期末模擬卷01(全國適用)-【中職專用】高二語文上學期職業(yè)模塊期末模擬卷(解析版)_第3頁
期末模擬卷01(全國適用)-【中職專用】高二語文上學期職業(yè)模塊期末模擬卷(解析版)_第4頁
期末模擬卷01(全國適用)-【中職專用】高二語文上學期職業(yè)模塊期末模擬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職業(yè)模塊期末考試(一)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A.勰(xiá)花卉(huì)俄頃(qǐng)B.羲(xī)瀛(léi)洲滹(hū)沱C.萃(shēn)瀼(ràng)西滏(fǔ)陽D.渙(huàn)縠(hú)文杜鵑(juān)2.下列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敕造渺茫霎時偏僻B.彷惶懊喪戲謔阜盛C.徘徊繚倒嫡親忖度D.做巢煤屑瞋視孽障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畫線處的三個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偈a荔枝的地區(qū),應該______發(fā)展荔枝的生產。②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荔枝生產,應該能夠______滿足廣大人民的生活需要。③現(xiàn)在海南島有無核荔枝,核就更加______了。A.大力逐漸脫化 B.大力逐步退化C.大舉逐步脫化 D.大舉逐漸退化4.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看來,這是他們給我這班主任準備的一份情人節(jié)《禮物》?。.于是人們想出了高技術的法子(用炸藥)!C.不過郭先生如果記得“水滸”里的用語,就會明白一般民眾罵人,都用“你這什么”式的語法。D.槍聲清脆,三五排槍過后,他們投出了手榴彈,沖出了荷花淀。5.下列各項中,修辭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A.我們可以走得很遠很遠,卻總也走不出母親心靈的廣場。B.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C.小貓在稿紙上踩印出幾朵小梅花。D.紅柳枝椏遒勁騰躍在曠野之上,好似一副恐龍骨架。6.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認真復習是能否通過這次考試的關鍵。B.和分別了十年的親人重逢,他流下了辛酸而歡喜的眼淚。C.海邊的沙灘上,留下了我們一串串腳印的痕跡。D.即使烈日狂風也吹不垮我們戰(zhàn)勝困難的意志。7.《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先介紹荔枝的生態(tài)知識,后介紹其生產知識,下列選項中對這樣安排說明順序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A.使行文活潑,避免平鋪直敘。B.符合人們由表及里的認識順序。C.先略后詳,主次分明。D.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8.參加面試應聘時,宜化()A.淡妝 B.濃妝 C.舞臺裝 D.不化妝9.殿試是封建科舉制度最高的一級考試,請問每幾年舉行一次?()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10.下列對于端午習俗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喝雄黃酒 B.吃粽子 C.劃龍舟 D.插茱萸二、填空題。(每題2分,共10分)11.出師一表真名世,。12.念橋邊紅藥,。13.葉上初陽干宿雨,,。14.塞上長城空自許,。15.二十四橋仍在,。三、現(xiàn)代文閱讀(共45分)(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6—20題。(每題3分,共15分)荔枝不耐貯藏,正如白居易說的:“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現(xiàn)經(jīng)研究證實,溫度保持在1°C到5°C,可貯藏30天左右。還應進一步設法延長貯藏期,以利于長途運輸。因為荔枝不耐貯藏,古代宮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飛騎從南方遠送長安或洛陽,給人民造成許多痛苦。唐明皇為了寵幸楊貴妃,就干過這樣的事。唐代杜牧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本褪菍@件事的嘲諷。16.這段文字選自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南州”,泛指______________,交代了荔枝的__________________;“六月”,指陰歷六月,說明了荔枝的____________;“丹”描繪了成熟荔枝的_______________。17.本段文字說明了荔枝的什么特征?作者用了那些說明方法?18.現(xiàn)在可用什么方法延長荔枝的貯藏期?19.這段文字中杜牧詩的原意是什么?20.作者引用杜牧詩句的用意是什么?(二)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完成21—25題。(每題3分,共15分)統(tǒng)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shù)學方法。它的實用范圍極為廣泛,在企業(yè)管理和基本建設中,以及關系復雜的科研項目的組織與管理中,都可以應用。如何應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比如,想泡壺茶喝。當時的情況是:開水沒有;水壺要洗,茶壺茶杯要洗;火生了,茶葉也有了。怎么辦?辦法甲:洗好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開的時間里,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等水開了,泡茶喝。辦法乙:先做好一些準備工作,洗水壺,洗茶壺茶杯,拿茶葉;一切就緒,灌水燒水;坐待水開了,泡茶喝。辦法丙:洗凈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坐待水開;水開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葉;洗茶壺茶杯,泡茶喝。哪一種辦法省時間?我們能一眼看出第一種辦法好,后兩種辦法都“窩了工”。這是小事,但這是引子,可以引出生產管理等方面的有用的方法來。水壺不洗,不能燒開水,因而洗水壺是燒開水的前提。沒開水、沒茶葉、不洗茶壺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它們的相互關系,可以用下邊的箭頭圖來表示。箭桿上的數(shù)字表示,這一行動所需要的時間,例如15表示從把水放在爐上到水開的時間是15分鐘。從圖上可以一眼看出,辦法甲總共要16分鐘(而辦法乙、丙需要20分鐘)。如果要縮短工時、提高工作效率,應當主要抓燒開水這個環(huán)節(jié),而不是抓拿茶葉等環(huán)節(jié)。同時,洗茶壺茶杯、拿茶葉總共不過4分鐘,大可利用“等水開”的時間來做。是的,這好像是廢話,卑之無甚高論。有如走路要用兩條腿走,吃飯要一口一口吃,這些道理誰都懂得。但稍有變化,臨事而迷的情況,常常是存在的。在近代工業(yè)的錯綜復雜的工藝過程中,往往就不像泡茶喝這么簡單了。任務多了,幾百幾千,甚至有好幾萬個任務。關系多了,錯綜復雜,千頭萬緒,往往出現(xiàn)“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情況。由于一兩個零件沒完成,耽誤了一臺復雜機器的出廠時間?;蛲驗樽サ牟皇顷P鍵,連夜三班,急急忙忙,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之后,還得等待旁的環(huán)節(jié)才能裝配。21.選文開頭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它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22.文中“洗茶壺茶杯、拿茶葉總共不過4分鐘”,這句話中“不過”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23.文中哪些詞能表明作者對辦法甲、辦法乙、辦法丙的肯定或否定態(tài)度?24.文中用了列圖表的說明方法,請你說說它的作用是什么?25.下列選項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泡茶是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以此為例通俗易懂;而且使讀者了解合理安排工序的重要性,揭示“統(tǒng)籌方法”的實質:科學合理安排工作進程。B.作者一例多用,在第一次舉“燒水泡茶”為例時,已經(jīng)將統(tǒng)籌方法原理應用到生產管理方面了,但這還不夠,于是又采用“拓展深入”的手法,由“抓燒開水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出在近代工業(yè)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環(huán)節(jié)、主要矛盾。C.作者用俗語、文言詞語、成語,深入淺出地說明近代工業(yè)生產中運用統(tǒng)籌方法的重要性。如“廢話”“卑之無甚高論”“吃飯要一口一口吃”“臨事而迷”“錯綜復雜”“千頭萬緒”“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等。D.從“泡茶”的事例來看,統(tǒng)籌方法的作用是把工序安排好,避免窩工,縮短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在實際運用中,只能合理安排時間,沒有其他用處。(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6-30題。(每題3分,共15分)①我國古代有兩句詩說道:“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钡珡默F(xiàn)在看來,石頭和花卉雖沒有聲音和語言,卻有它們自己的一套結構組織來表達它們的本質。自然科學家的任務就在于了解這種本質,使石頭和花卉能說出宇宙的秘密。而且到現(xiàn)在,自然科學家已經(jīng)成功地做了不少工作。以石頭而論,譬如化學家以同位素的方法,使石頭說出自己的年齡;地球物理學家以地震波的方法,使巖石能表白自己離開地球表面的深度;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以地層學的方法,初步地摸清了地球表面,即地殼里三四十億年以來的石頭歷史。何況花卉是有生命的東西,它的語言更生動,更活潑。像上面所講,賈思勰在《齊民要術》里所指出的那樣,杏花開了,好像它傳語農民趕快耕土;桃花開了,好像它暗示農民趕快種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鳥來了,我們農民知道它講的是什么話:“阿公阿婆,割麥插禾?!睆倪@一角度看來,花香鳥語都是大自然的語言,重要的是我們要能體會這種暗示,明白這種傳語,來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②我國唐宋的若干大詩人,一方面關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詞、民歌;一方面又熱愛大自然,善能領會鳥語花香的暗示,模擬這種民歌、竹枝詞,寫成詩句。其中許多詩句,因為含有至理名言,傳下來一直到如今,還是被人稱道不置。明末的學者黃宗羲說:“詩人萃天地之清氣,以月、露、風、云、花、鳥為其性情,其景與意不可分也。月、露、風、云、花、鳥之在天地間,俄頃滅沒,而詩人能結之不散。常人未嘗不有月、露、風、云、花、鳥之詠,非其性情,極雕繪而不能親也?!睋Q言之,月、露、風、云、花、鳥乃是大自然的一種語言,從這種語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質,即自然規(guī)律,而大詩人能掌握這類語言的含義,所以能寫成詩歌而傳之后世。③唐白居易十五歲時,曾經(jīng)寫過一首詠芳草(《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詩人顧況看到這首詩,大為賞識。一經(jīng)顧況的宣傳,這首詩便被傳誦開來。這幾句詩,指出了物候學上兩個重要規(guī)律:第一是芳草的榮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環(huán);第二是這循環(huán)是隨氣候轉移的,春風一到,芳草就蘇醒了。④在溫帶的人們,經(jīng)過一個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來。但是,春天來臨的指標是什么呢?這從許多唐宋人的詩中我們可找到答案的。李白詩:“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寧,有句云:“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洪邁《容齋續(xù)筆》指出:王荊公寫這首詩時,原作“春風又到江南岸”,經(jīng)推敲后,認為“到”字不合意,改了幾次才下了“綠”字。李白、王安石他們在詩中統(tǒng)用“綠”字來象征春天的到來,到如今,在物候學上,花木抽青也還是春天的重要指標之一。王安石這句詩的妙處,還在于能說明物候是有區(qū)域性的。若把這首詩哼成“春風又綠河南岸”,就很不恰當了。因為在大河以南開封、洛陽一帶,春風帶來的象征,黃沙比綠葉更有代表性……⑤唐宋詩人對于候鳥,也給以極大注意。他們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鵑,在華北、華東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對于杜鵑鳥的分布,在詩中說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⑥南宋詩人陸游,在76歲時作《初冬》詩:“平生詩句領流光,絕愛初冬萬瓦霜。楓葉欲殘看愈好,梅花未動意先香……”這證明陸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還用以預告農時,如《鳥啼》詩可以說明這一點:“野人無歷日,鳥啼知四時。二月聞子規(guī),春耕不可遲;三月聞黃鸝,幼婦憫蠶饑;四月鳴布谷,家家蠶上簇;五月鳴鴉舅,苗稚憂草茂……”陸游可稱得上懂得大自然語言的一個詩人。⑦我們從唐宋詩人所吟詠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異、因時而異的。換言之,物候在我國南方與北方不同,東部與西部不同,山地與平原不同,而且古代與今日不同。為了了解我國南北、東西、高下、地點不同,古今時間不同而有物候的差異,必須與世界其他地區(qū)同時討論,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26.作者從唐宋大詩人的詩中發(fā)現(xiàn)了物候變化的哪些規(guī)律?27.下面的語段應放在哪段結尾?為什么?物候就是談一年中月、露、風、云、花、鳥推移變遷的過程,對于物候的歌詠,唐宋大詩人是有成就的。28.根據(jù)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物候”現(xiàn)象的一項()A.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B.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C.鳥語花香,雄雞曉唱 D.萃天地之清氣,極造化之大觀29.本文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0.結合課文內容,比較《唐宋大詩人詩中的物候》與《大自然的語言》兩篇文章的標題,你更欣賞哪一個?說說你的見解。四、古詩文閱讀(共15分)(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31—32題。(共5分)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31.下列各句中對詞句理解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都門帳飲無緒”是指在京城門外設帳餞別,郁郁寡歡。B.“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描寫了浩瀚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襯托出旅人前途的廣闊。C.“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所產生的離愁別緒和古人一樣深。D.“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通過幽靜清新景色,表達作者恬靜自適的心情。32.“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表現(xiàn)了作者的何種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33—37題。(每題2分,共10分)桂枝香·金陵懷古①王安石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②,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③。【注】①這首詞作于王安石熙寧變法失敗以后,被罷相任江寧知府時。②語出唐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指隋將韓擒虎已經(jīng)兵臨城下,陳后主卻還在和張麗華等妃子們尋歡作樂。③語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3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登臨送目”領起上片寫景,“故國”點題,為下片的懷古伏筆;“晚秋”點明登臨季節(jié),天氣初肅為寫景抒懷奠定基調。B.“似、如”二字運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對比鮮明;云淡、鷺起,動靜相生。全片由遠而近,描繪了一幅肅爽的金陵晚秋圖景。C.作者舉了陳后主和寵妃張麗華的例子,他們的奢靡生活,使得國家滅亡,而且亡國的悲恨還在不斷繼續(xù)著。D.本詞以典作結,責怪商女之流不知亡國之恨,自己亦陷入對興亡榮辱的慨嘆中。34.下列各項對《桂枝查·金陵懷古》理解錯誤的一項是()A.上片前三句,點出詞人的立足點、地點、季節(jié),為全詞設置出悲涼的氣氛。B.上片未三句,以水中的彩舟、江洲中的白鷺,展現(xiàn)了金陵多姿多彩的美景。C.下片起句,“念往昔繁華竟逐”,總結上片內容,并引起下文。D.下片中“繁華競逐”四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3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點明了地點、季節(jié)和天氣,渲染出一種“悲秋”的氛圍,為下片的懷古作了鋪墊。B.“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弊髡呤褂昧吮扔?、擬人、借代的修辭手法、由景物寫到人的活動、畫面頓時生動起來。C.上闋以“登臨送目”四字領起?!爱媹D難足”作結,用一連串意象、遠近結合、高低結合、動靜結合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壯闊的金陵秋景圖。D.“念往昔”四句,追憶六朝盛衰往事,以“念”字總領,“繁華競逐”乃“悲恨相續(xù)”之因,而“門外樓頭”便是六朝盛衰因果更迭的典型例證。36.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上片寫傷感情緒十足的晚秋,詞人登臨送目,看到一片蕭瑟衰敗之景,以哀景寫哀情。B.“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運用了比喻、動靜結合寫出了長江水的清澈、山的峭拔。C.下片“念往昔”句作為過渡,緊扣上片的優(yōu)美之景,詞人回憶過往六朝統(tǒng)治者爭相追逐奢侈豪華的生活。D.“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一句化用杜牧詩句,透露了詞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37.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登臨送目”統(tǒng)領上片寫景,“故國”為下片懷古蓄勢,“晚秋”點明季節(jié),“初肅”總寫眼前蕭肅衰敗之景。B.“歸帆”“酒旗”兩句,寫景突出動態(tài),歸帆在夕陽下穿梭,酒旗在西風中飄揚,展現(xiàn)出金陵城的繁華阜盛。C.下片感嘆六朝因競逐奢華而相繼滅亡,繼而陳說感嘆興亡榮辱也是徒然,借“寒煙”“衰草”寄寓惆悵的心情。D.全詞立意新穎,章法嚴謹,同時運用比喻、借代、用典等手法,藝術精巧,境界開闊,筆力遒勁。五、寫作(共60分)(一)按要求完成應用文。(10分)以下是小王同學根據(jù)豐子愷的漫畫《努力惜春華》寫的微寫作,試從主題突出、內容集中、語言凝練、結構緊湊四個方面選擇其一,對這篇微寫作進行點評。小王習作:這是一幅樸拙動人的惜春圖。微風中兩個可愛的孩子正合力提著大水壺給一棵瘦弱的柳樹澆水。只見男孩弓著腿、彎著腰,一手托著灑水壺噴頭,一手扶著壺底,站得很穩(wěn);女孩身體微傾,努力用雙手托著壺底。兩人眉眼彎彎,笑意盈盈地看著水灑向樹根,仿佛在說:“小樹、小樹,快喝吧,春天來了,我們一起珍惜時光,快快長大!”又是一年春來到,讓我們一起努力惜春華?。ǘ╅喿x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作。(50分)以“學會合作”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詩歌除外),自擬題目,不少于6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參考答案(一)一、基礎知識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2345678910DABDBBDACD1.【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勰”應讀作xiè。B“瀛洲”的“瀛”應讀作yíng。C.“萃”應讀作cuì。故選D。2.【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并正確書寫現(xiàn)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的能力。B.“彷惶”的“惶”應寫作“徨”。C“繚倒”的“繚”應寫作“潦”。D“做巢”的“巢”應寫作“窠”。故選A。3.【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①“大力”,用最大的力量,常與“發(fā)展”連用?!按笈e”,大規(guī)模地進行(多用于軍事行動)。此處的語境是“發(fā)展荔枝的生產”,應選用“大力”。②“逐漸”,漸漸。““逐步”,一步一步地,一點一點地。有明顯的階段性,多用于人有計劃的努力。此處語境是“滿足需要”,是有階段性的,應選用“逐步”。③“脫化”,發(fā)展變化、尸解羽化。“退化”,生物體在進化過程中某一部分器官變小,構造簡化,功能減退甚至完全消失。此處的語境是“核”的變小甚至消失,應選用“退化”。故選B。4.【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A.“禮物”不是書名,應將書名號改為引號,表示強調。B.“用炸藥”是對“高技術的法子”的補充說明,屬于重要內容,應將括號改為破折號。C.“水滸”是書名,應將第一個引號改為書名號。故選D。5.【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A.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白卟怀瞿赣H心靈的廣場”使用了夸張的手法,強調母親心靈的廣闊以及對孩子的牽掛范圍之廣,同時也把母親的心靈比喻成廣場。B.通感的修辭手法。將嗅覺“清香”與聽覺“渺茫的歌聲”相互溝通、挪移,使讀者通過聽覺來感受嗅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清香的若有若無、輕淡縹緲。C.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小貓的腳印”比喻成“小梅花”,形象地寫出了小貓腳印的形狀和可愛。D.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紅柳枝椏”比喻成“恐龍骨架”,生動地描繪出紅柳枝椏的形狀和在曠野上的姿態(tài)。故選B。6.【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搭配不當。“認真復習”是一面,“能否通過這次考試”是兩面,兩面對一面不能搭配,應將“能否”去掉。C.成分贅余。“腳印”和“痕跡””重復,可將“的痕跡”去掉。D.搭配不當。“烈日”不能和“吹不垮”搭配,可將“烈日”去掉。故選B。7.【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安排說明順序的能力。人們在了解一個事物時,通常會先從該事物的基本特征、外觀等直觀信息開始,然后再深入到其內部結構、生長或生產過程等更深層次的內容?!赌现萘吕笾Φぁ芬晃南冉榻B荔枝的生態(tài)知識,這相當于從荔枝的外部特征、生態(tài)環(huán)境等表面信息講起,讓讀者對荔枝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隨后介紹生產知識,這是深入到荔枝的栽培、生產等更為具體的實踐操作層面,屬于更深層次的了解。這樣的安排符合人們從淺入深、由外及內認識事物的自然規(guī)律。因此,正確答案是“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故選D。8.【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得體的能力。A.參加面試應聘時,淡妝是最合適的選擇。淡妝能夠修飾人的面容,提升氣色和精神狀態(tài),給面試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淡妝強調自然、清新,不會過于濃重而顯得夸張或不穩(wěn)重。能展現(xiàn)應聘者對面試的重視和對自身形象的積極管理,體現(xiàn)了專業(yè)和穩(wěn)重。B.濃妝在面試場合是不恰當?shù)?。濃妝通常包括厚重的粉底、濃烈的眼影、深色的口紅等,會給人一種過于艷麗、浮夸的感覺,可能會讓面試官覺得應聘者不夠踏實、穩(wěn)重,甚至可能會分散面試官對應聘者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關注,不符合面試場合所要求的端莊、嚴謹氛圍。C.舞臺裝是為了適應舞臺表演的特殊環(huán)境和需求而設計的妝容,特點是色彩鮮艷、造型夸張,目的是在遠距離和強烈燈光下仍能有突出的視覺效果。在面試場合使用舞臺裝完全不適用,會顯得應聘者不懂得區(qū)分不同場合的禮儀規(guī)范,過于追求個性而忽視了面試的嚴肅性。D.不化妝可能會讓應聘者看起來氣色不佳、精神不夠飽滿,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第一印象。面試是一個相對正式的場合,適當?shù)膴y容是一種基本的禮儀體現(xiàn),不化妝可能會被視為對應聘不夠重視,沒有充分準備。故選A。9.【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文學文化常識能力。C.殿試是封建科舉制度中最高的一級考試,其舉行的頻率是三年一次。在封建科舉制度中,通過層層選拔,考生們會經(jīng)歷鄉(xiāng)試、會試等階段,最終優(yōu)秀的考生會進入殿試。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對會試錄取的貢士進行策問,以定甲第。由于科舉制度中的各級考試通常是按照固定的時間間隔進行,而殿試作為最高級別的考試,其舉行頻率也遵循這一規(guī)律。故選C。10.【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岸宋绻?jié)”,又稱“端陽節(jié)”龍舟節(jié)”“重午節(jié)”等。習俗為懸掛菖蒲、佩香囊、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等?!败镙恰保环N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jié)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故選D。二、填空題(每題2分,共10分)11.千載誰堪伯仲間。12.年年知為誰生。13.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14.鏡中衰鬢已先斑。15.波心蕩,冷月無聲。三、現(xiàn)代文閱讀(共45分)(一)答案16.賈祖璋蜇鉀舉忌犯溢南州六月荔枝丹我國南部地區(qū)產地范圍成熟時間顏色特點17.說明了荔枝不耐貯藏的特征。引用、舉例子、列數(shù)字。18.①低溫冷藏。②冰水預冷。19.這首詩通過描述送荔枝這一事件,以小見大,對唐玄宗和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批判。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最高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荒淫誤國的無比憤慨之情。20.作為論據(jù)來輔助說明荔枝不耐貯藏的特點?!敬鸢浮俊敬鸢浮?1.下定義??傤I全文,為下文做鋪墊。22.不能刪?!安贿^”表示所需時間之少的意思,若刪去,不能表示這個意思。23.“辦法好”肯定了甲;“窩了工”否定了乙、丙。24.簡單明了的說明了三個泡茶辦法所需時間的差異以及各個步驟之間的關系。25.D(三)【答案】26.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賞析能力。D.“責怪商女之流不知亡國之恨”錯誤。表面上是責怪商女不知亡國之恨,依舊演唱這靡靡之音《后庭花》,但實際上是借古諷今。將批判的矛頭指向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故選D。2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總結上片內容”錯誤。“念往昔”一句,由登臨所見自然過渡到登臨所想,并沒有總結上片內容。故選C。28.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B.“由景物寫到人的活動”錯誤。此句中,澄江、翠峰、帆、、殘陽、西風、酒旗都是景物描寫,沒有人的活動。故選B。29.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上片寫傷感情緒十足的晚秋,詞人登臨送目,看到一片蕭瑟衰敗之景,以哀景寫哀情”錯誤。“澄江”“翠峰”“征帆”“斜陽”“酒旗”“西風”云淡”“鷺起”,依次勾勒水、陸、空的雄渾壯麗的場面,并非“哀景”。故選A。30.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A.“總寫眼前蕭肅衰敗之景”錯誤。上閿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澄江““翠峰”“歸帆”“斜陽”“酒旗”“西風”“云淡”“鸞起”,依次勾勒水、陸、空的雄渾場面,境界蒼涼,并非衰敗之景。故選A。古詩文閱讀(共15分)(一)【答案】31.A32.表現(xiàn)了作者難舍離別的憂傷和無奈心情答案:3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賞析能力。D.“責怪商女之流不知亡國之恨”錯誤。表面上是責怪商女不知亡國之恨,依舊演唱這靡靡之音《后庭花》,但實際上是借古諷今。將批判的矛頭指向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故選D。3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總結上片內容”錯誤?!澳钔簟币痪?,由登臨所見自然過渡到登臨所想,并沒有總結上片內容。故選C。3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坝删拔飳懙饺说幕顒印卞e誤。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