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溫州2024-2025高一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歷史試題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忌粢猓?.考生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卷上。2.選擇題的答案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卷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要改動,須將原填涂處用橡皮擦凈。3.非選擇題的答案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寫在答題卷上相應區(qū)域內,答案寫在本試題卷上無效。選擇題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日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右圖所示為某同學學習中國新石器時代主要文化遺存時的標注,其中標注不正確的是A.紅山文化B.大汶口文化C.良渚文化D.仰韶文化2.百家爭鳴是社會大變革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反映。下列政治主見對應的學派分別是①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②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③選擇天下賢良、圣知、辯慧之人,立以為天子④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A.儒家法家墨家道家B.墨家道家儒家法家C.法家儒家墨家道家D.道家儒家法家墨家3.右圖所示分別是北宋的大觀通寶、遼朝的重熙通寶和金朝的大定通寶,從中可知A.各民族之間的聯(lián)系與交往更趨緊密B.北宋銅錢成為榷場交易的主要支付手段C.通寶是遼宋金政權運用的唯一流通貨幣D.商品流通規(guī)模的擴大促使錢幣鑄造量提高4.右圖所示為《中國古代科學家》系列郵票中的一組,分別介紹了蔡倫、孫思邈、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學成就。關于他們的科學成就,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蔡倫獨創(chuàng)造紙術B.孫思邈完成《唐本草》C.沈括寫著《天工開物》D.郭守敬編訂《授時歷》5.某思想家強調“內外合一”,將人們求圣致賢的教化之道,從格物窮理的外爍路徑轉向致良知的內修路徑。該思想家是A.朱熹B.王陽明C.李贄D.黃宗羲6.制作學問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一張學問卡片,卡片橫線處應填寫時間:19世紀40-50年頭書名:_______地位:中國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A.《四洲志》B.《海國圖志》C.《瀛寰志略》D.《資政新篇》7.近代某不同等條約規(guī)定,“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國”等內容。據此推斷,該不同等條約是A.《南京條約》B.《天津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8.遭逢“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晚清一批讀書人漸漸相識到,唯有實行變法才能救亡圖存。維新思想很快發(fā)展成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以下屬于這一政治運動理論依據的是A.“師夷長技以制夷”B.“變者天下之公理也”C.“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D.“驅除韃虜,復原中華”9.1955-1959年,中國與尼泊爾、埃及、敘利亞、也門、斯里蘭卡、柬埔寨、阿爾及利亞、蘇丹等國建交,這種外交局面的出現(xiàn)主要得益于A.“一邊倒”方針的實行B.抗美援朝斗爭的宏大成功C.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推動D.“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10.讀下表。據此推斷,這一狀況出現(xiàn)于A.社會主義過渡時期B.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C.文化大革命時期D.改革開放時期二、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1.云夢秦簡《效律》規(guī)定:“衡石不正,十六兩以上,貲官嗇夫一甲;不盈十六兩到八兩,貲一盾······黃金衡贏(累)不正,半朱(銖)以上,貲各一盾。”這反映了秦朝A.嚴格推行度量衡統(tǒng)一B.頒行的法律條文繁雜C.民眾賦稅負擔沉重D.將鑄幣權收歸于中心12.有學者用輕重之說說明王朝的更替,在中心集權減弱、地方分權偏重的時候,就稱之為“外重內輕”,反之則為“內重外輕”,而輕重相維是一種志向狀態(tài)。以下說法正確的是①商朝內外服制導致“內重外輕”②西漢“推恩令”有利于緩解“外重內輕”③唐朝的滅亡體現(xiàn)“外重內輕”的教訓④北宋吸取歷史教訓,實行措施強化“內重外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有學者認為科舉制以封閉應答的方式,“一切以程文為去留”,突破世卿世祿制的官員血統(tǒng)禁錮,修正察舉征召制選拔人才的主觀性及九品中正制對門第的謹守。該學者意在說明科舉制A.加強了中心集權B.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養(yǎng)C.使中心決策日臻完備D.增加了官員選拔的公允性14.讀下表。表格內容可用于佐證中國古代不同時期南北戶數增減變更表時代北方戶數(萬)南方戶數(萬)南北對比(南方占%)漢(元始二年)96511110.3唐(天寶元年)49325734.3宋(元豐三年)45983064.4A.國家疆域的開拓B.經濟重心的南移C.政治制度的沿革D.社會限制的強化15.“元朝自混一以來,大抵皆內北國而外中國,內北人而外南人,以至深閉固拒,曲為防護,自以為得親疏之道。是以王澤之施,少及于南;滲漉之恩,悉歸于北!”材料反映了元朝的民族政策A.緩和民族沖突B.體現(xiàn)“因俗而治”C.維護國家統(tǒng)一D.帶有狹隘民族觀念16.歷史地圖有助于加深對歷史事務的理解,右圖所描繪的事務是A.鑒真東渡B.馬可·波羅來華C.鄭和下西洋D.戚繼光抗倭17.“治國必先治邊,治邊必先治藏”,下列屬于歷代王朝加強西藏管理的機構有①安西都護府②宣政院③行都指揮使司④宣慰司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18.這場運動因仿照一部分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tǒng),又因主其事者以新衛(wèi)舊的原來意愿而難以擺脫傳統(tǒng),結果是“東一塊西一塊的進步,零零碎碎的。是零買的,不是批發(fā)的”。這場運動是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義和團運動D.辛亥革命19.《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中華民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薄_@一規(guī)定體現(xiàn)了A.主權在民的原則B.限制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初衷C.民主共和的理念D.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意志20.1925年,張賽在追悼孫中山的演說中指出“從歷史上看來······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過一朝一姓之變革而已。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由此可見,辛亥革命的“迥然不同”主要指向A.推翻了清王朝專制統(tǒng)治B.解決了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沖突C.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D.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的歷程21.20世紀初,一批先進的中國學問分子理性地相識到中國復興的關鍵不在器物,也不在制度,而在于國民素養(yǎng),要從文化心理層面進行啟蒙,變更國人傳統(tǒng)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鑒于此,他們大力提倡A.自強、求富B.實業(yè)救國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學22.右圖所示為1903、1929年畫報刊載的夫妻合照漫畫。這一變更從一個側面體現(xiàn)了①男尊女卑觀念的松動②婚姻自由的盛行③社會新風尚的追求④新式服裝的影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3.讀右圖,這一戰(zhàn)役的成功A.打破了日軍的“囚籠”政策B.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傲慢企圖C.是國共兩黨在正面戰(zhàn)場合作反抗日軍進攻的典范D.是抗戰(zhàn)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zhàn)場取得的最大成功24.報紙是大眾傳媒的重要載體,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下列事務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①②③D.②③①④25.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科技創(chuàng)新實力持續(xù)提升,其表現(xiàn)包括①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②成功放射中遠程彈道導彈和人造地球衛(wèi)星③研制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天眼)④實現(xiàn)移動通信技術4G同步、5G引領跨越的快速發(fā)展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非選擇題部分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35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二北京的帝王權威的結構是逐步完善的。假如說明初朱元璋將中心集權的、等級制的皇帝統(tǒng)治推動到了邏輯上的極限,那么清初的雍正(胤禛)則在這個結構中完善了內部的可操作裝置,并將君主的地位盡可能提升到了最高點。其他的皇帝,比如明永樂(朱棣)和清康熙(玄燁),則起了逐步推動和改良的作用。--摘編自朱劍飛《中國空間策略:帝都北京》等材料三幽燕之地,左環(huán)滄海,右擁太行,南襟河濟,北連朔漠,氣候屬溫帶。金朝遷都燕京,是北京成為王朝都城的起先。忽必烈初到燕京時,蒙古貴族霸突魯就曾勸告:“大王果欲經營天下,駐蹕之所,非燕不行。”漢族謀士郝經等人也勸忽必烈遷都燕。忽必烈接受眾議,遷都燕京,以燕京為大都。滿族崛起東北,當其入主中原,面臨與元朝同樣的問題,故順理成章地選擇北京作為都城。北京為元明清之中國首都,既是農耕、游牧對峙沖突的產物,又是農牧兩大地帶趨向經濟文化上的一體化,實現(xiàn)政治大一統(tǒng)的當然結果。--摘編自甘霖《變局前11世紀以來至21世紀中國區(qū)域發(fā)展與社會變遷》(1)材料一中的兩則史料,屬于文獻史料的是(填寫字母),屬于實物史料的是(填寫字母)____。閱讀史料,寫出它們所共同反映的史實,結合所學,指出其所體現(xiàn)的西周政治制度。(5分)(2)依據材料二的提示,結合所學,完成圖表繪制,概述“帝王權威結構”完善所產生的主要政治影響。(5分)(3)依據材料三,梳理北京作為都城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從歷史合力的角度,簡要說明北京為元明清之中國首都的主要緣由。(8分)27.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土地政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結合時代和現(xiàn)實的須要,不斷變革、完善農村土地政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7分)材料一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標記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拉開了探究以人民為中心的土地政策的序幕。如何通過土地政策維護勞動人民利益,漸漸成為黨的重要議題。革命初期,黨接連提出“規(guī)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限制私人地權在若干畝以內”等關于土地政策的主見。隨著革命的深化,黨漸漸相識到中國的革命在于農村,農村的革命在于土地,土地的革命在于土地全部權,解決農夫土地全部權問題成為土地革命的核心議題。--俞明軒等《黨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土地政策:百年沿革與發(fā)展》材料二1945年以后,黨的土地政策能夠成為中共與華北基本群眾的關系的關鍵,在于這一政策就建立在干脆符合窮人和無地者心愿的基礎之上。除了通過安排“斗爭果實”而供應的物質刺激外,共產黨人還能就全部農夫明顯理解為他們最干脆的苦難的問題-專斷地利用政治權力和在村社的社會地位-提出解決方法。毛澤東概括了土地改革在共產黨的防衛(wèi)戰(zhàn)略中的作用。他斷言,“深化和徹底”地解決了土地問題的地方,農夫才堅決地和共產黨一道反對國民黨軍隊的進攻。1947年,各解放區(qū)貫徹全國土地會議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眾運動。廣闊農夫踴躍參軍支前,三大戰(zhàn)役支前民工達539萬人,擔架10萬副,糧食9億多萬斤。--摘編自[美]費正清等《劍橋中華民國史》(下)、邵維正《中共黨史專題教程》材料三中共中心1982年1號文件明確指出,它是“社會主義合作經濟的新形式”。……說它是“新形式”,是因它沖破了舊的模式。首先,在經營管理上,實行統(tǒng)一經營和分散經營相結合,凡是能一家一戶經營的,就一家一戶經營,農業(yè)生產基本上變?yōu)榉謶艚洜I、自負盈虧······同時在農村的社會化生產中,又有很多事情是僅靠一家一戶的個體小農辦不了的,例如興修水利設施、大型農業(yè)機械的購置、大型科研項目的組織等,這就須要加強“統(tǒng)一經營”的作用。其次,在產品的安排上,實行聯(lián)產計酬,農夫生產的東西“保證國家的,留定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這就訂正了過去安排中的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等弊病,真正貫徹了按勞安排的社會主義安排原則。-顧曉靜《家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行政管理學考試內容重難點試題及答案
- 市政設計理念的變革與趨勢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市政工程施工方案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學中現(xiàn)代管理役能試題及答案
- 低空經濟政策紅利助力產業(yè)新機遇
- 2024年水利水電工程備考心理恢復與強化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水平提升試題及答案
- 公文處理的技能提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行政管理職業(yè)素養(yǎng)試題及答案
- 工業(yè)互聯(lián)網平臺數據清洗算法在礦業(yè)行業(yè)的應用對比分析報告
- 2024年04月南昌市2024年第二次招考120名市級專職留置看護隊員筆試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研判與答案解析
- 康養(yǎng)旅游項目策劃方案畢業(yè)設計(2篇)
- 《陸上風電場工程概算定額》NBT 31010-2019
- 《論語》全文原文版
- 流體機械復習題1
- TB 10752-2018 高速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 家裝設計師量房技巧
- 《水電工程水生生態(tài)調查與評價技術規(guī)范》(NB-T 10079-2018)
- 2024年注冊消防工程師題庫(全國通用)
- 《中醫(yī)常用護理技術基礎》課件-一般護理-第四節(jié)飲食護理
- 靜脈留置針使用及維護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