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課件【知識精研】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安徽專版)_第1頁
《文言文閱讀》課件【知識精研】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安徽專版)_第2頁
《文言文閱讀》課件【知識精研】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安徽專版)_第3頁
《文言文閱讀》課件【知識精研】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安徽專版)_第4頁
《文言文閱讀》課件【知識精研】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安徽專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詩文閱讀專題三

文言文閱讀二階:文言文知識縱向整合三階:文言文閱讀高頻考點突破教材文言文縱向整合第一類人物類教材篇目《詠雪》《陳太丘與友期行》《孫權(quán)勸學》《賣油翁》《周亞夫軍細柳》《愚公移山》《送東陽馬生序》《唐雎不辱使命》《曹劌論戰(zhàn)》《鄒忌諷齊王納諫》《陳涉世家》《出師表》人物刻畫技巧對話(語言描寫)《詠雪》《陳太丘與友期行》《孫權(quán)勸學》《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續(xù)表)人物刻畫技巧細節(jié)描寫

《賣油翁》:抓住人物最富有個性的神態(tài)、言行進行描寫,使得陳堯咨的輕狂自傲、賣油翁的從容穩(wěn)重躍然紙上。對比手法《愚公移山》:巧妙的對比,展現(xiàn)了愚公與智叟兩個人物思想上的矛盾沖突?!端蜄|陽馬生序》:通過宋濂與“同舍生”的對比,突出他內(nèi)心的充實和強大?!恫軇フ搼?zhàn)》:通過曹劌與魯莊公的對比刻畫人物形象。(續(xù)表)人物刻畫技巧對比手法

《周亞夫軍細柳》:文帝在霸上及棘門軍營直接馳入且將士騎馬迎送的情形,與其到細柳軍營不能驅(qū)馳且將士恪守軍禮形成對比,突出了周亞夫治軍嚴明、恪盡職守、剛正不阿的特點。

《陳涉世家》:陳勝年輕被雇傭耕地時與同伴相對,突出了陳勝少有雄心壯志。側(cè)面描寫《孫權(quán)勸學》:魯肅的話從側(cè)面展現(xiàn)了呂蒙的今非昔比。(續(xù)表)人物形象君

孫權(quán):直言不諱,賞識人才。

魯莊公:政治上無能,軍事上無知,但他能夠從諫如流,知人善任,不恥下問。

齊威王:知錯能改,廣開言路,從諫如流。

漢文帝:關(guān)心將士,胸懷寬廣,是一位深明大義的明君。

秦王:強橫無理,狡詐貪婪,外強中干,色厲內(nèi)荏。(續(xù)表)人物形象臣

呂蒙:善于聽取他人意見,知不足而學習,有上進心。

周亞夫:治軍嚴明(有方),恪盡職守,剛正不阿,凜然不可犯,堪當重任的“真將軍”形象。唐雎:從容鎮(zhèn)定,機智勇敢,不畏強暴,敢于斗爭。

曹劌:具有滿腔的愛國熱情,在政治上具有遠見卓識,善于抓住作戰(zhàn)時機。

鄒忌:有勇有謀,善于思考,諷諫方法得當。

諸葛亮:卓越的軍事才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宋濂:虛心求教,刻苦學習,不虛榮。(續(xù)表)人物形象民

謝道韞:才學過人,善于觀察,很有天賦。

元方:義正詞嚴、勇敢、有修養(yǎng)、明辨是非。友人:失信失禮,態(tài)度惡劣,知錯能改。

賣油翁:技藝高超,謙虛低調(diào),睿智。

愚公:考慮問題很周密,抱負遠大,毅力頑強,持之以恒。智叟:自作聰明,目光短淺。

陳涉:目光長遠,敢于斗爭,洞察時局,超人的才略膽識,有政治遠見,有卓越的組織才能。(續(xù)表)勸說方式《孫權(quán)勸學》:孫權(quán)將自己的情況與呂蒙做對比來勸說呂蒙。《送東陽馬生序》:作者現(xiàn)身說法,回憶了求學時的經(jīng)歷,用對比的方式,以長輩的視角殷殷勸勉?!多u忌諷齊王納諫》:以生活小事為例,用類比的方式進行勸諫?!冻鰩煴怼罚褐苯觿裰G,言辭懇切。第二類說理類教材篇目《<論語>十二章》《誡子書》《狼》《穿井得一人》《杞人憂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貴不能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北冥有魚》《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雖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魚我所欲也》說明道理1.治學修身《<論語>十二章》:講述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自我修養(yǎng)。《誡子書》: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險躁”?!峨m有嘉肴》:教學相長。(續(xù)表)說明道理2.治國理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要得天下必先得民心,要通過施行仁政來治理天下,而不是單靠武力來爭奪天下?!渡趹n患,死于安樂》:艱苦磨煉能激人向上,安逸享樂則會讓人滅亡,要有憂患意識,懂得居安思危?!洞蟮乐幸病罚罕磉_了對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向往和追求。(續(xù)表)說明道理3.處世智慧《狼》:狼無論多么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被人的勇敢和智慧戰(zhàn)勝。《富貴不能淫》:不能因為別人威逼利誘就做出違法亂紀、損害社會的事?!侗壁び恤~》:萬物都有所憑借、都有局限?!遏~我所欲也》: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舍生而取義”,保持“本心”。(續(xù)表)說理方式《<論語>十二章》:語錄體形式,給人以真實、親切感?!墩]子書》:用正反對比,諄諄勸導后輩修身治學,強調(diào)淡泊寧靜的重要性。《狼》:主要通過動作、神態(tài)描寫展開雙方的矛盾和斗爭,在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中說明惡勢力終將被戰(zhàn)勝?!兜玫蓝嘀У拦阎罚褐饘油评淼恼撟C方式,論證中運用排比、對比等手法。(續(xù)表)說理方式《富貴不能淫》:類比論證,孟子在否定景春的觀點時,用“妾婦之道”作比,然后又運用三個排比句讓人們認識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渡趹n患,死于安樂》:舉例論證、對比論證?!侗壁び恤~》:以寓言故事設(shè)喻來說明道理?!峨m有嘉肴》:類比論證(“嘉肴”與“至道”做類比)、引用論證(引用《兌命》中的話)?!洞蟮乐幸病罚哼\用正反對比論證,現(xiàn)實社會同理想的“大同”社會對比,表明“大同”社會將是一個和平、安定的局面?!遏~我所欲也》:類比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第三類寫景記游類教材篇目《三峽》《答謝中書書》《與朱元思書》《記承天寺夜游》《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湖心亭看雪》相同點通過描寫山水景色表達作者的情感。不同點自然環(huán)境《三峽》:①山——連綿不斷、高峻挺拔;②水——水勢浩大、水流湍急(夏)、清澈(春冬)?!洞鹬x中書書》:江南山川——景色秀美、山高水凈、絢爛多彩、充滿生機?!队洺刑焖乱褂巍罚涸鹿狻纬骸⒖侦`。(續(xù)表)不同點自然環(huán)境《與朱元思書》:富春江山水——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短一ㄔ从洝罚禾一ㄔ础獌?yōu)美、恬靜、愜意?!缎∈队洝罚孩偬端宄?;②游魚——數(shù)量多、活潑、自由;③植物——茂盛;④溪身——曲折;⑤氛圍——凄涼?!对狸枠怯洝罚孩俣赐ズh景——雄偉壯麗;②洞庭風雨圖——陰冷、蕭條;③洞庭春晴圖——和暢、明麗?!蹲砦掏び洝罚鹤砦掏さ乩砦恢脙?yōu)越,風景朝暮、四季變化多樣?!逗耐た囱罚何骱┚啊貪嵉?、萬籟無聲、寂寥空曠。(續(xù)表)不同點社會環(huán)境

《桃花源記》:平和寧靜;百姓安居樂業(yè)、熱情淳樸;社會和諧,無戰(zhàn)亂。

《岳陽樓記》: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醉翁亭記》:太平祥和、官民同樂。思想感情1.貶謫之感(悲涼、苦悶、孤寂、落寞、憤懣、樂觀、豁達、曠達等)《記承天寺夜游》:貶謫后悲涼、苦悶的心境以及自我排遣的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缎∈队洝罚嘿H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續(xù)表)不同點思想感情

《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情懷及“先憂后樂”的濟世情懷。

《醉翁亭記》:隨遇而安的曠達情懷及與民同樂的濟民之情。2.樂

《記承天寺夜游》:夜游之“樂”(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

《小石潭記》:短暫之“樂”(作者為擺脫被貶謫的苦悶心情寄情山水,但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又由樂轉(zhuǎn)悲)。

《岳陽樓記》:先憂后“樂”(“后天下之樂”,心懷天下)。

《醉翁亭記》:與民同“樂”。(續(xù)表)不同點思想感情3.熱愛自然

《三峽》: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答謝中書書》:酷愛自然、長伴林泉的志趣。

《與朱元思書》: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含蓄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4.歸隱之思

《桃花源記》: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向往。(續(xù)表)不同點思想感情5.故國之思

《湖心亭看雪》:用清新淡雅的筆墨,表現(xiàn)了雪后西湖的潔凈之美,以及作者亭上遇人之樂,同時隱含著作者淡淡的故園之思、故國之悲。寫作特色1.表現(xiàn)手法《三峽》:①正側(cè)面描寫結(jié)合突出山雄奇壯麗;②動靜結(jié)合(山為靜,水為動)?!洞鹬x中書書》:動靜結(jié)合(四季常景為靜,鳥鳴、魚躍為動)?!短一ㄔ从洝罚禾搶嵔Y(jié)合(描繪了一個理想社會)。(續(xù)表)不同點寫作特色《小石潭記》:①聽覺、視覺描寫(發(fā)現(xiàn)小潭);②正側(cè)面描寫表現(xiàn)水的清澈;③動靜結(jié)合表現(xiàn)魚活潑自由?!对狸枠怯洝罚簩Ρ?天氣、湖景、心情對比;遷客騷人之心與古仁人之心對比)。2.表達方式《答謝中書書》:記敘(美景是古來共談)+描寫(山川之美)+議論、抒情(贊美、感慨)。《記承天寺夜游》:記敘(交代事件)+描寫(以庭院月景烘托心情)+抒情、議論(點明中心)。(續(xù)表)不同點寫作特色《小石潭記》:描寫+議論(點明感受,抒發(fā)心中悲涼之感)。《岳陽樓記》:記敘(交代寫作目的、背景)+描寫(陰晴之景)+議論(點明中心)+抒情(登樓之感)。3.寫作順序《三峽》:先山后水。寫山為寫水做鋪墊;寫水按照特點的不同,具體描繪三峽四季的水?!缎∈队洝罚鹤髡哂污?移步換景)。發(fā)現(xiàn)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邊氣氛。第四類托物言志類教材篇目《陋室銘》《愛蓮說》相同點

①間接表達文章主旨;②對文中事物進行詳細、生動描述;③作者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借議論的方式,或表達個人志向,或反映社會現(xiàn)實;④中心、主旨深刻,內(nèi)涵豐富。不同點內(nèi)容《陋室銘》:從“環(huán)境優(yōu)美”“交往不俗”“生活高雅”三個方面體現(xiàn)“陋室不陋”,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愛蓮說》:從蓮花的“生長環(huán)境”“外形”“香氣”

“品性”四個方面闡釋了“予獨愛蓮”的原因,借蓮花象征君子的“高潔莊重”“正直芳馨”“潔身自好”。(續(xù)表)不同點表現(xiàn)手法

托物言志

《陋室銘》:借給自己的陋室作銘,表達一種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愛蓮說》:對蓮的形象和品格進行描寫,贊美蓮正直高尚的氣節(jié),表現(xiàn)了作者鄙棄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追求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本文將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熔于一爐;采用襯托的表現(xiàn)手法,用菊花和牡丹襯托蓮花,用愛菊之人和愛牡丹之人襯托自己,突出主題。1.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行》)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二章》)

,意思:

教材文言文字詞整合七年級上冊一、通假字不否說悅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論語>十二章》)

,意思:

4.其人舍然大喜(《杞人憂天》)

,意思:

有又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舍釋解除、消除5.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孫權(quán)勸學》)

,意思:

6.但手熟爾(《賣油翁》)

,意思:

7.徐以杓酌油瀝之(《賣油翁》)

七年級下冊邪耶語氣詞爾耳相當于“罷了”杓勺8.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活板》)

9.藥稍镕(《活板》)

,意思:

已以板版镕熔用高溫使固態(tài)物質(zhì)轉(zhuǎn)變?yōu)橐簯B(tài)10.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

,意思:

11.蟬則千轉(zhuǎn)不窮(《與朱元思書》)

,意思:

12.窺谷忘反(《與朱元思書》)

,意思:

13.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意思:

八年級上冊闕缺空隙、缺口轉(zhuǎn)囀鳥鳴,這里指蟬鳴反返返回畔叛背叛14.往之女家(《富貴不能淫》)

,意思:

15.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6.困于心,衡于慮(《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意思:

17.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意思:

18.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意思:

女汝你曾增衡橫梗塞、不順拂弼輔佐反返往返19.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意思:

20.無隴斷焉(《愚公移山》)

,意思:

21.軍士吏被甲(《周亞夫軍細柳》)

,意思:

22.改容式車(《周亞夫軍細柳》)

,意思:

惠慧聰明隴壟高地被披穿著式軾車前橫木。這里用作動詞,指扶軾23.便要還家(《桃花源記》)

,意思:

24.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

25.北冥有魚(《北冥有魚》)

,意思:

26.學學半(《雖有嘉肴》)

,意思:

八年級下冊要邀邀請衡橫冥溟海學(第一個)敩教導27.選賢與能(《大道之行也》)

,意思:

28.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大道之行也》)

,意思:

29.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馬說》)

,意思:

30.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

,意思:

31.才美不外見(《馬說》)

,意思:

與舉推舉矜鰥老而無妻祗衹(只)只、僅食飼喂見現(xiàn)表現(xiàn)32.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意思:

33.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意思:

九年級上冊具俱全、皆屬囑囑托34.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

,意思:

35.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意思:

36.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意思:

,意思:

九年級下冊辟避躲避辯辨辨別得德感恩、感激與歟語氣詞37.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

,意思:

38.故不錯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39.倉鷹擊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40.四支僵勁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

41.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

,意思:

鄉(xiāng)向先前、從前錯措倉蒼支肢被披穿著42.與之論辨(《送東陽馬生序》)

,意思:

43.孰視之,自以為不如(《鄒忌諷齊王納諫》)

,意思:

44.發(fā)閭左適戍漁陽(《陳涉世家》)

45.為天下唱(《陳涉世家》)

,意思:

辨辯辯駁孰熟仔細適謫唱倡倡導、發(fā)起46.卜者知其指意(《陳涉世家》)

47.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意思:

48.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陳涉世家》)

,意思:

指旨以已已經(jīng)被披穿著1.與兒女講論文義(《詠雪》)古義:

今義:子女2.太丘舍去(《陳太丘與友期行》)古義:

今義:到……地方去,與“來”相對二、古今異義七年級上冊泛指小輩,包括侄兒侄女離開3.飯疏食,飲水(《<論語>十二章》)(疏)古義:

今義:疏通,疏散(水)古義:

今義: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4.險躁則不能治性(《誡子書》)(險)古義:

今義:危險(治)古義:

今義:治理粗糙冷水輕薄修養(yǎng)5.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狼》)古義:

今義:一門學科6.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古義:

今義:把衣服鞋襪等物套在身體上7.國人道之(《穿井得一人》)古義:

今義:指本國的人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挖掘、開鑿指居住在國都中的人8.身亡所寄(《杞人憂天》)古義:

今義:死,死去的無,沒有9.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孫權(quán)勸學》)古義:

今義:學位的最高一級10.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孫權(quán)勸學》)(見)古義:

今義:看見,看到(往事)古義:

今義:過去的事情七年級下冊專掌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了解指歷史11.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絲)古義:

今義:蠶絲;像絲的物品(竹)古義:

今義:竹子12.亭亭凈植(《愛蓮說》)古義:

今義:栽種13.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活板》)古義:

今義:向外透,往上升指弦樂器指管樂器豎立覆蓋14.或王命急宣(《三峽》)古義:

今義:或許;也許;或者15.至于夏水襄陵(《三峽》)古義:

今義:表示另提一事16.曉霧將歇(《答謝中書書》)古義:

今義:休息八年級上冊有時一個動詞“到”和一個介詞“于”消散17.夕日欲頹(《答謝中書書》)古義:

今義:坍塌;衰??;萎靡18.念無與為樂者(《記承天寺夜游》)古義:

今義:想念;念頭;讀19.鳶飛戾天者(《與朱元思書》)古義:

今義:罪過;乖張墜落考慮,想到至、到達20.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義: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21.管夷吾舉于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古義:

今義:軍人;某些技術(shù)人員22.行拂亂其所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古義:

今義:輕輕擦過內(nèi)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獄官違背23.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古義:

今義:敵對的國家24.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古義:

今義:處罰;警戒勢力、地位相當?shù)膰铱嘤?5.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愚公移山》)古義:

今義:動植物的皮上所生的絲狀物26.使人稱謝(《周亞夫軍細柳》)古義:

今義:道謝指草木向人致意,表示問候27.芳草鮮美(《桃花源記》)古義:

今義:(菜肴、瓜果等)滋味好28.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桃花源記》)古義:

今義:運輸事業(yè)八年級下冊新鮮美好交錯相通29.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妻子)古義:

今義:男子的配偶(絕境)古義: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30.無論魏晉(《桃花源記》)古義:

今義:表示條件關(guān)系的連詞妻子兒女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要說,更不必說31.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北冥有魚》)古義:

今義:用船舶在海洋上運輸32.故曰:教學相長也(《雖有嘉肴》)古義:

今義: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海水運動教與學33.不獨子其子(《大道之行也》)古義:

今義:兒子34.男有分,女有歸(《大道之行也》)古義:

今義:返回;歸還;由;屬于指子女女子出嫁35.越明年,政通人和(《岳陽樓記》)古義:

今義:跨過36.增其舊制(《岳陽樓記》)古義:

今義:制度37.橫無際涯(《岳陽樓記》)古義:

今義:與“直、豎”相對九年級上冊到規(guī)模寬闊38.去國懷鄉(xiāng)(《岳陽樓記》)古義:

今義:國家39.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古義:

今義:景致;風景;情形;情況40.沙鷗翔集(《岳陽樓記》)古義:

今義:集合;聚集指國都日光停息41.寵辱偕忘(《岳陽樓記》)古義:

今義:寵愛;偏愛42.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古義:

今義:細小;輕微4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記》)古義:

今義:心愿;意向;思想;想法榮耀如果沒有意趣,情趣44.野芳發(fā)而幽香(《醉翁亭記》)古義:

今義:散發(fā)45.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古義:

今義;清秀;聰明;表演開放茂盛46.一簞食,一豆羹(《魚我所欲也》)古義:

今義:豆子47.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古義:

今義:計時的器具48.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古義:

今義: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shù)目合在一起九年級下冊古代盛食物的一種容器,形似高腳盤古代的一種量器益處49.豈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古義:

今義:成直線的50.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古義:

今義:虛假的,與“真”相對51.媵人持湯沃灌(《送東陽馬生序》)古義:

今義: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只是借熱水52.主人日再食(《送東陽馬生序》)古義:

今義:表示又一次(有時專指第二次)53.又何間焉(《曹劌論戰(zhàn)》)古義:

今義:空隙;隔開54.肉食者鄙(《曹劌論戰(zhàn)》)古義:

今義:粗俗;低下;謙辭,用于自稱;輕視兩次參與淺陋。這里指目光短淺55.犧牲玉帛(《曹劌論戰(zhàn)》)古義:

今義: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自己的生命56.弗敢加也(《曹劌論戰(zhàn)》)古義:

今義: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shù)目合在一起57.必以信(《曹劌論戰(zhàn)》)古義:

今義:信用;相信;書信指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虛夸,夸大實情58.小大之獄(《曹劌論戰(zhàn)》)古義:

今義:監(jiān)獄59.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古義:

今義:感情60.忠之屬也(《曹劌論戰(zhàn)》)古義:

今義:忠誠指訴訟事件誠,誠實。這里指誠心盡力做好分內(nèi)的事61.可以一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古義:

今義:表示可能或能夠;表示許可62.窺鏡(《鄒忌諷齊王納諫》)古義:

今義:暗中察看6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古義:

今義:暗地里;私下可憑借照偏愛64.今齊地方千里(《鄒忌諷齊王納諫》)古義:

今義:某一區(qū)域;部分65.宮婦左右莫不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古義:

今義:表示方位66.卒中往往語(《陳涉世家》)古義:

今義:經(jīng)常土地方圓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到處67.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陳涉世家》)古義:

今義:十六或十七68.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陳涉世家》)(豪杰)古義:

今義:才能出眾的人(會計)古義:

今義:監(jiān)督和管理財務(wù)的工作十分之六七這里指當?shù)赜袆萘τ械匚坏娜思瘯h事69.誠宜開張圣聽(《出師表》)古義:

今義:商店等設(shè)立后開始營業(yè)70.不宜異同(《出師表》)古義:

今義: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7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古義:

今義:(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擴大這里指不同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72.猥自枉屈(《出師表》)古義:

今義:卑鄙;下流73.由是感激(《出師表》)古義:

今義:因?qū)Ψ降暮靡饣驇椭袆硬a(chǎn)生謝意辱。謙辭感奮激發(fā)【名詞用作動詞】1.飯疏食,飲水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3.非志無以成學

4.狼不敢前

5.一狼洞其中

三、詞類活用七年級上冊吃立志立志向前挖洞【名詞用作狀語】6.學而時習之

7.吾日三省吾身

8.其一犬坐于前

9.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動詞用作名詞】10.傳不習乎

按時每天像狗似的從通道老師傳授的知識【形容詞用作名詞】11.溫故而知新

12.非寧靜無以致遠

【形容詞用作動詞】13.非學無以廣才

【動詞的使動用法】14.聞之于宋君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15.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過的知識

新的理解和體會遠大目標增長使聽到以……為快樂【名詞用作動詞】16.有仙則名

17.苔痕上階綠

18.不蔓不枝

19.再火令藥镕

20.以紙?zhí)?/p>

【動詞用作名詞】21.吾射不亦精乎

七年級下冊出名,有名蔓延到橫生藤蔓

旁生枝莖用火燒標記射箭的本領(lǐng)【形容詞用作動詞】22.爾安敢輕吾射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23.無絲竹之亂耳

24.無案牘之勞形

【形容詞用作狀語】25.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名詞用作狀語】26.板印書籍

27.火燒令堅

輕視使……擾亂使……勞累從遠處用雕版用火【名詞用作動詞】28.每至晴初霜旦

29.五色交輝

30.相與步于中庭

31.任意東西

32.負勢競上

33.人恒過,然后能改

34.介胄之士不拜

八年級上冊下霜輝映散步向東或向西向上犯錯誤披甲戴盔【名詞用作狀語】35.橫柯上蔽

36.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動詞用作名詞】37.雖乘奔御風

38.猛浪若奔

【形容詞用作名詞】39.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40.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41.吾與汝畢力平險

在上面用箕畚裝土石飛奔的馬飛奔的馬急流

清波奇麗的景色險峻的大山【形容詞用作動詞】42.風煙俱凈

43.互相軒邈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44.必先苦其心志

45.勞其筋骨

46.餓其體膚

47.空乏其身

消散往高處遠處伸展使……痛苦使……勞累使……經(jīng)受饑餓之苦使……身處貧困之中【動詞的使動用法】48.望峰息心

49.富貴不能淫

50.貧賤不能移

51.威武不能屈

52.所以動心忍性

【動詞的被動用法】53.帝感其誠

使……平息使……迷惑使……動搖使……屈服使……受到震撼

使……堅忍起來被……感動【動詞用作狀語】54.入則無法家拂士

55.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在國內(nèi)在國外【名詞用作動詞】56.處處志之

57.故人不獨親其親

58.不獨子其子

59.故外戶而不閉

60.策之不以其道

八年級下冊做記號以……為親以……為子把門帶上用馬鞭驅(qū)趕【名詞用作狀語】61.復前行

62.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63.下見小潭

64.皆若空游無所依

65.斗折蛇行

66.其岸勢犬牙差互

67.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68.故外戶而不閉

向前向西向下在空中像北斗星那樣

像蛇那樣像狗的牙齒那樣向上從外面【形容詞作狀語】69.俶爾遠逝

【形容詞用作名詞】70.志怪者也

71.選賢與能

72.使老有所終

73.壯有所用

74.幼有所長

向遠處怪異的事物品德高尚的人

才干出眾的人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形容詞用作動詞】75.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76.一食或盡粟一石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77.漁人甚異之

78.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

【數(shù)量詞用作動詞】79.安求其能千里也

受屈辱吃完對……感到驚異以……為樂日行千里【名詞用作動詞】80.名之者誰

81.故自號曰醉翁也

82.是金陵人,客此

九年級上冊命名,取名取別號客居【名詞用作狀語】83.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84.先天下之憂而憂

85.后天下之樂而樂

86.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87.雜然而前陳者

【形容詞用作名詞】88.百廢具興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89.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向北向南在……之前在……之后像鳥張開翅膀在面前荒廢了的事業(yè)以……為快樂【名詞用作動詞】90.天下縞素

91.腰白玉之環(huán)

92.神弗福也

93.公將鼓之

94.朝服衣冠

95.置人所罾魚腹中

96.陳勝王

97.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九年級下冊穿白色喪服在腰間佩戴賜福,保佑擊鼓進軍穿戴用網(wǎng)捕稱王生長草木【名詞用作狀語】98.手自筆錄

99.下視其轍

100.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形容詞用作名詞】101.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102.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103.此皆良實

104.優(yōu)劣得所

105.攘除奸兇

用手用筆向下用朱砂鎧甲

武器奸邪事情忠良誠實的人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奸邪兇頑的人【形容詞用作動詞】106.忠之屬也

107.親賢臣,遠小人

【動詞的使動用法】108.小信未孚

109.聞寡人之耳者

110.忿恚尉

盡力做好分內(nèi)的事親近

疏遠使信服使……聽到使……惱怒【形容詞的意動用法】111.吾妻之美我者

112.固以怪之矣

【動詞用作名詞】113.不敢稍逾約

認為……美對……感到奇怪約定的期限

四、一詞多義怎么安身哪里同“披”,穿著覆蓋完備,齊備防備,防范

靠近等到士兵兵器一起都和,同迫近輕視,看不起

用馬鞭驅(qū)趕馬鞭寫在策上,記載曾經(jīng)同“增”,增加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可譯為“連……都……”推托告辭言辭

指責刺殺編次軍隊駐扎朝見朝廷早晨稱贊,贊揚著稱

真正,確實,實在誠心內(nèi)城城墻駕馭乘坐

指在國外外出,出來拿出出現(xiàn),顯露使出說這里指學習跟從,跟隨到達,通到通達

應該在(某時)將講述,說道理,學說道路,喻指“義”獲得,得到能夠,可以領(lǐng)會同“德”,感恩、感激

面對,面向應答,回答侍奉供給接受砍伐征伐

出發(fā)興起,指被任用頭發(fā)開放發(fā)射顯露,流露發(fā)作同“返”,返回反思正方圓

憑借背著再,又恢復回答告訴祭告上報,報告

更加另,另外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還本來頑固必,一定鞏固

所以,因此原因?qū)W過的知識故意看望,拜訪回頭看觀賞景象光輝光耀發(fā)揚光大

歸依聚攏返回,回家女子出嫁果然實現(xiàn)錯誤犯錯誤超過,勝過

喜愛,愛好美麗的取別號發(fā)出混合和煦暖謙和相安,協(xié)調(diào)

禍患,災難憂慮,擔憂聚集,會合,集會適逢,恰巧遇到同“慧”,聰明恩惠有時有人殘疾快

到,等到比得上非常盡頭到極點聚集停息邊際遭遇時候

增加益處虛夸,夸大借假裝挑選簡單參與間或,偶然

知曉同“現(xiàn)”,表現(xiàn)將要,即將帶領(lǐng)到盡頭竭盡日光景物,景色

從事靠近完成居住,生活停留處于,處在準備詳細具備同“俱”,全、皆

停消失擴大開闊天氣放晴散開使……勞累慰問勞苦刻苦

甚,很肥沃的忠良(的人)賢明到,到達居高面下將要

使……擾亂交互,此起彼伏戰(zhàn)亂作亂(的事)混亂完全謀略出名名稱有名的命名

困難、難處難以,不易災難約定一周年奇麗的景色特異的、罕見的零數(shù)、余數(shù)勉勵盡力

請求(允許)讓、使請教清澈清芬清波凄清涼爽,清涼

窮困,貧窮停止完,盡走到……盡頭極探求希求請求彎曲使……屈服屈尊

離開喪失聳入侵入在國內(nèi)好的方面,優(yōu)點擅長,善于善事

上面,上邊蔓延到向上皇帝,君主上等進獻止息,停留舍棄同“釋”,解除、消除客舍,房屋

經(jīng)得住美好勝利勝利,打敗老師軍隊食物吃同“飼”,喂

使喚派遣讓根本不同特別,特殊書信書籍奏疏寫

類類似連接同“囑”,囑托幾,幾個計算,查點多次,屢次同“悅”,愉快報告,告訴

不加裝飾的白色白色的絹削減損害貫通通向通過相通通曉順利

裸露只,僅僅衰落墜落滅亡使……滅亡逃跑無,沒有看,向遠處看聲望

微微如果沒有對……說認為叫作為,是稱,說新鮮少

先前的面對效果功效信用實情相信起興辦興盛

行走離開德行,品行施行形體、軀體形狀修養(yǎng)修建長身高培養(yǎng)

表示約數(shù)贊同答應尋找隨即,不久平平易遺留的給予,贈送

停止已經(jīng)不同奇特的驚異,詫異,對……感到驚異更替交換更加益處

意思意趣,情趣意志神情、態(tài)度拉,牽拉延長引用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滿

因為從,自遵從說話告訴沿著,順著因為兩次第二次

準則,標準正確的正在僅,只停止阻止直手指指著,指向同“旨”,意圖

到最好的周到志向,心意意志做記號標記記載得到達到

從另自,另外如果親自腳值得足夠,充足鼓起發(fā)出奮起。這里指有所作為寫1.之五、重點虛詞用法和意義代詞

①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他(她、它)們。

②指示代詞,譯為“這”“這件事”“這樣(的)”

“那”

“那樣”等。助詞

③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相當于“的”。

④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⑤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⑥在句中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無實義。

⑦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動詞

⑧往,到……去?!羲儆浛谠E:“之”字可代人、事、物,用作動詞“去,往,到”;用作助詞可不譯,定名之間譯為“的”。在上述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下面句子中的“之”的用法和意義進行歸類。(填序號)(1)何陋之有(

) (2)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3)無絲竹之亂耳(

) (4)已而之細柳軍(

)(5)聞之,欣然規(guī)往(

) (6)馬之千里者(

)(7)公將鼓之(

) (8)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④③⑤⑧②⑦⑥①2.以用法和意義介詞

①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譯為“依靠,憑借”。

②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或涉及的對象,譯為“拿(來),用(來)”“把”。

③譯為“按照,依照”。

④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動機,譯為“因為”。動詞

⑤譯為“認為,以為”(或與“為”連用,譯作“認為”)。連詞

⑥表示前后因果關(guān)系,可譯為“從而”。

⑦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可譯為“來,用來”等。助詞

⑧和某些方位詞、時間詞等連用,表示方位和時間?!羲儆浛谠E:“以”作介詞“把,拿,用”,“因為”“按照”“憑借、靠”;“目的、結(jié)果”是連詞,譯作“認為”是動詞;還有助詞表方、時。在上述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和意義進行歸類。(填序號)(1)以刀劈狼首(

) (2)以我酌油知之(

)(3)以其境過清(

) (4)策之不以其道(

)(5)自康樂以來(

) (6)屬予作文以記之(

)(7)皆以美于徐公(

) (8)以傷先帝之明(

)②①④③⑧⑦⑤⑥3.而用法和意義連詞

①表順承,相當于“就”“才”“然后”“因而”,也可不譯。

②表并列,相當于“和”“與”“又”,也可不譯。

③表遞進,可譯為“并且,而且”。

④表方式或狀態(tài),可不譯。

⑤表轉(zhuǎn)折,相當于“卻”“但是”。詞綴

⑥用于表時間的副詞之后,表示“不久,一會兒”?!羲儆浛谠E:“而”作連詞要分清,并列、順承和轉(zhuǎn)折,并“和”順“就”轉(zhuǎn)譯“卻”,還有方式和狀態(tài)。在上述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下面句子中的“而”的用法和意義進行歸類。(填序號)(1)俄而雪驟(

) (2)溫故而知新(

)(3)濯清漣而不妖(

) (4)聚室而謀(

)(5)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 (6)言和而色夷(

)⑥①⑤④③②4.于用法和意義介詞

①所在的介賓結(jié)構(gòu)作狀語或補語,譯為“對”“對于”。

②表比較,相當于“比”。

③引進動作行為到達的處所,譯為“至”“到”“到達”。

④引進與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處所,譯為“在”。

⑤引進動作行為的起始處所或來源,譯為“從”“自”。

⑥引進與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受事者或接受者,譯為“向”

“給”“對”。連詞

⑦組成詞語“于是”“至于”,表示承接,提起相關(guān)的另一件事。◆速記口訣:“于”作介詞要分清,“在、到、自、從”和“對于”,還有比較和“向、給”。在上述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下面句子中的“于”的用法和意義進行歸類。(填序號)(1)于我如浮云(

) (2)嘗射于家圃(

)(3)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 (4)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5)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 (6)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7)所欲有甚于生者(

)①④⑤⑥③⑦②5.其用法和意義代詞

①第一人稱代詞,自己(的)。

②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他(她、它)們,他(她、它)們的。

③代詞,其中的。

④指示代詞,那,那些,那個(表遠指);這,這些,這個(表近指)。副詞

⑤表推測,譯為“大概,或許,恐怕”。

⑥表示祈使語氣。

⑦表示加強詰問語氣,譯為“豈,難道”,或不譯。

⑧表感嘆語氣,譯為“其實”。(續(xù)表)用法和意義連詞

⑨表選擇,譯為“或者,還是”。

⑩表假設(shè),譯為“如果”?!羲儆浛谠E:“其”字可代“我”和“他”,近指遠指“這”和“那”,后跟數(shù)詞譯“其中”;副詞詰問譯“難道”,還有推測、祈使和感嘆。在上述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下面句子中的“其”的用法和意義進行歸類。(填序號)(1)恐前后受其敵(

) (2)其一犬坐于前(

)(3)其此之謂乎(

) (4)其間千二百里(

)(5)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 (6)其如土石何(

)(7)獨行其道(

) (8)安陵君其許寡人(

)(9)其真不知馬也(

) (10)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②③⑤④⑨⑦①⑥⑧⑩6.為用法和意義介詞

①譯為“對”“向”。

②譯為“替”“給”。

③表示被動,譯為“被”。

④表目的,譯為“由于,為了”。動詞

⑤譯為“作為”“變?yōu)椤薄俺蔀椤薄?/p>

⑥譯為“以為,認為”。

⑦譯為“做,擔任”。

⑧表判斷,相當于“是”。名詞

⑨指心理活動,所想之事◆速記口訣:“為”字用法要分清,介詞“對、替、被、為了”,動詞“做、是、成、認為”,還有名詞別忘記。在上述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下面句子中的“為”的用法和意義進行歸類。(填序號)(1)為人謀而不忠乎(

) (2)可以為師矣(

)(3)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 (4)不足為外人道也(

)(5)中軒敞者為艙(

) (6)愿為市鞍馬(

)(7)天子為動(

) (8)自以為不如(

)(9)或異二者之為(

)②⑦⑤①⑧④③⑥⑨7.則用法和意義連詞

①表承接或情理、因果上的聯(lián)系,相當于“就”

“就是”“便”“那么”。

②表轉(zhuǎn)折,相當于“然而”“反倒”“卻”。

③表假設(shè),相當于“如果”。

④與“然”一起組成固定結(jié)構(gòu)“然則”,表示“如此,那么”。副詞

⑤加強肯定語氣,相當于“乃”“即”,可譯為“是”“就是”?!羲儆浛谠E:“則”字用法要分清,加強判斷“即”“就是”;假設(shè)“如果”轉(zhuǎn)折“卻”,承接“就”“便”或“那么”。在上述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下面句子中的“則”的用法和意義進行歸類。(填序號)(1)則是無信(

) (2)學而不思則罔(

)(3)入則無法家拂士(

) (4)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

)(5)然則何時而樂耶(

)⑤①③②④8.乃用法和意義副詞

①表判斷,相當于“是、就是、原來是”。

②表兩事順承,“才”。

③表兩事情理相?;蚴鲁鲆馔?,譯為“卻”

“反而”“竟然,居然”。連詞

④表時間或事理上的緊相銜接,譯為“于是,就”“便”。◆速記口訣:“乃”作副詞要分清,肯定“就是”順承“才”,事出意外是“竟然”,用作連詞“于是、就”。在上述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下面句子中的“乃”的用法和意義進行歸類。(填序號)(1)去后乃至(

) (2)屠乃奔倚其下(

)(3)乃不知有漢(

) (4)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②④③①9.雖用法和意義連詞

①表假設(shè),可譯為“即使,縱使”。

②表轉(zhuǎn)折,可譯為“雖然,盡管”?!羲儆浛谠E:“雖”表轉(zhuǎn)折或假設(shè),譯為“雖然”或“即使”。在上述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下面句子中的“雖”的用法和意義進行歸類。(填序號)(1)雖乘奔御風(

) (2)雖有嘉肴(

)(3)雖我之死(

) (4)雖不能察(

)①②①②10.且用法和意義連詞

①表并列,相當于“又”“及”“與”。

②表遞進,相當于“而且”“況且”“猶,尚且”。副詞

③譯為“將要”“將近”“姑且”“暫且”?!羲儆浛谠E:“且”作連詞要分清,并列“又、與”,“況且”遞,副詞“將要、暫、姑且”。在上述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下面句子中的“且”的用法和意義進行歸類。(填序號)(1)不義而富且貴(

)

(2)天子且至(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①③②11.焉用法和意義兼詞

①相當于介詞結(jié)構(gòu)“于是”“于此”,可譯為“在其中”“從這里”“在那里”“對此”。代詞

②疑問代詞,可譯為“哪”“哪里”“怎么”。助詞

③句末語氣詞,可譯為“了”“呢”或不譯。◆速記口訣:“焉”字句尾常不譯,反詰語氣常譯“呢”,兼詞“于是”“在其中”,疑代“怎么”和“哪里”。在上述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下面句子中的“焉”的用法和意義進行歸類。(填序號)(1)必有我?guī)熝?

)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又何間焉(

)①②③12.者用法和意義助詞

①語氣助詞,放在主語之后,引出判斷。

②語氣助詞,放在主語之后,引出原因、解釋等。

③放在后置的定語后,相當于“的”。

④在句中或時間詞后,表停頓,無實義。代詞

⑤指人、物、事、地點等,相當于“……的”或“……的人(東西、事情、地方)”。

⑥用于數(shù)詞后面,表示一定的種類或范圍。在上述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下面句子中的“者”的用法和意義進行歸類。(填序號)(1)擇其善者而從之(

)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 (4)或異二者之為(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6)陳勝者,陽城人也(

)⑤④③⑥②①13.何用法和意義代詞

①疑問代詞,什么。

②疑問代詞,哪里,哪個。

③疑問代詞,怎么,怎么樣。

④疑問代詞,為什么。副詞

⑤多么。在上述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下面句子中的“何”的用法和意義進行歸類。(填序號)(1)水何澹澹(

) (2)何陋之有(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 (4)何夜無月(

)(5)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⑤①③②④14.與用法和意義動詞

①(yǔ)給,給予。

②(yù)參與,指欣賞、領(lǐng)悟。

③(jǔ)同“舉”,推舉。介詞

④(yǔ)對,和,向。助詞

⑤同“歟”,嗎,啊,呢。在上述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下面句子中的“與”的用法和意義進行歸類。(填序號)(1)與兒女講論文義(

) (2)與朱元思書(

)(3)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 (4)選賢與能(

)(5)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④①②③⑤考點一實詞解釋方法方法解說示例直接遷移法又稱“聯(lián)想推斷法”,即聯(lián)系課內(nèi)學過的語句中同一實詞的用法和意義來推斷詞義。中考真題《孔子世家贊》“可謂至圣矣”中“至”的意思,可直接遷移教材《雖有嘉肴》“雖有至道”中“至”的意思,得出其義為“最好的”。(續(xù)表)方法方法解說示例語境推斷法解釋詞義時,要緊密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具體語境理解?!缎∈队洝分校盀檑?,為嶼,為嵁,為巖”一句中“坻、嶼、嵁、巖”的意思不易理解,可以聯(lián)系上文“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推斷出“坻”“嶼”“嵁”“巖”為石的不同形態(tài)。(續(xù)表)方法方法解說示例組詞推斷法將文言實詞進行擴充,組成現(xiàn)代漢語中的詞語,然后根據(jù)具體語境確定該文言實詞的詞義。《醉翁亭記》“雜然而前陳者”一句中的“陳”的詞義推斷,可以把“陳”組成幾個詞語,從中選擇,通過篩選不難找到“陳列”這個意思。成語印證法成語中保留著大量的文言詞義,可以用熟知的成語中同一實詞的用法和意義來推斷文言實詞的詞義。成語“鮮為人知”中“鮮”的意思為“少”,可據(jù)此推斷《愛蓮說》“陶后鮮有聞”一句中的“鮮”也是“少”的意思??键c二虛詞解釋方法方法解說教材示例句意推斷法根據(jù)句子的大意來推斷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肮c之乘”句意為魯莊公和他共乘一輛戰(zhàn)車,可知“之”為代詞,代“曹劌”。詞性推斷法有些文言詞兼有實詞和虛詞兩種性質(zhì),可借助其詞性,推斷其意義。“其一犬坐于前”一句中“其”為實詞,此處為代詞,可譯作“其中的”;“其業(yè)有不精”一句中“其”為虛詞,此處為連詞,表示假設(shè),可譯為“如果”。(續(xù)表)方法方法解說教材示例標志推斷法有些虛詞是構(gòu)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標志詞,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者”“也”“乃”“為”表判斷,用“見”“于”“為”“為所”表被動,用“之”表賓語前置?!昂温小?,“之”為賓語前置的標志。代入檢驗法熟記??继撛~的用法和意義,將它代入選項中去檢驗,推斷其在句中的用法和意義是否吻合。

第一步,理解文意。通讀全文,結(jié)合注釋,理清文章大意,憑語感將確定之處先斷開。第二步,借助標志詞、文言句式、修辭等斷句。以下是一些斷句原則??键c三文言斷句斷句原則方法解說及示例借助標志詞斷句句首發(fā)語詞“夫”“蓋”“其”“然”“則”“然則”“豈”

“安”“既”“既而”“故”“至若”“若夫”

“凡”“且”“竊”“請”等詞常用于句首,在它們前面一般都要斷開。教材示例: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記承天寺夜游》)(續(xù)表)斷句原則方法解說及示例借助標志詞斷句句尾語氣詞“者”“也”“歟”“哉”“乎”“耳”“焉”“耶”“矣”等詞常用于句末,一般可以在其后斷開。教材示例: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馬說》)對話標志詞“問”“曰”“語”“云”“道”“謂”“言”等詞常用于對話,遇到對話時,應根據(jù)上下文區(qū)分出問句、答句,而后斷句。教材示例: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續(xù)表)斷句原則方法解說及示例借助文言句式斷句“……者……也”“……也”“……者也”“乃”“則”“即”等是判斷句常用句式,可以據(jù)此找出判斷句,進行斷句。教材示例: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醉翁亭記》)“不亦……乎”“其……乎”“安……哉”等是反問句常用句式,可以據(jù)此找出反問句,進行斷句。教材示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二章》)“如……何”“以……為”等均為特殊句式,可以據(jù)此找出全句,進行斷句。教材示例: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富貴不能淫》)(續(xù)表)斷句原則方法解說及示例借助修辭斷句對偶斷句根據(jù)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平仄相對的對偶句句式特征進行斷句。教材示例: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陋室銘》)排比斷句根據(jù)排比句中句子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特點進行斷句。教材示例: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考點四劃分朗讀節(jié)奏方法方法解說教材示例根據(jù)語法結(jié)構(gòu)劃分朗讀時主謂之間、動賓之間、中心詞與補語之間要停頓。主語、賓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謂語主要由動詞、形容詞充當。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恐/前后受其敵(《狼》)(續(xù)表)方法方法解說教材示例根據(jù)標志性詞語劃分句首發(fā)語詞、關(guān)聯(lián)詞、起到總領(lǐng)性的詞語后面應有停頓。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而”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時,分兩種情況:出現(xiàn)在句首時,在“而”后停頓;出現(xiàn)在句中時,在“而”前停頓。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十二章》)“之”“乎”“也”等語氣助詞用在句中表示停頓,朗讀時在其后停頓。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記》)(續(xù)表)方法方法解說教材示例古二今一詞劃分要注意“古二今一”,即古代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而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一個雙音節(jié)詞的,要分開讀???以一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專有名詞不停頓古代漢語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號名、官職名等的詞語中間是絕不能停頓的。廬陵/歐陽修也(《醉翁亭記》)根據(jù)文意確定停頓在朗讀文言文時,要根據(jù)語境理解文意,只有確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準確地停頓。其一/犬坐于前(《狼》)考點五句子翻譯方法方法解說教材示例留人名、地名、官職名、年號名、器物名等在翻譯時予以保留,可照抄不譯?!蹲砦掏び洝分小皬]陵歐陽修也”一句包含地名和人名,直接翻譯為“是廬陵的歐陽修”。補補寫出句中的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詞句,使意思更準確流暢。補充部分一般加圓括號?!逗耐た囱分小耙娪啻笙苍弧币痪淙鄙僦髡Z“亭中人”,翻譯時應補寫出來,可翻譯為“(亭中人)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續(xù)表)方法方法解說教材示例刪有些文言虛詞在句中沒有實際意義,起舒緩語氣、湊足音節(jié)等作用,翻譯時可刪去不譯。《曹劌論戰(zhàn)》中“夫戰(zhàn),勇氣也”中的“夫”是發(fā)語詞,翻譯時可不譯。換一是用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去替換古代的單音節(jié)詞;二是對同一事物或行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稱,翻譯時應用現(xiàn)代的指稱去替換古代的指稱。

①《馬說》中“才美不外見”中的“才”可以用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才能”替換。

②《唐雎不辱使命》“今吾以十倍之地”中的“吾”,翻譯時要換成“我”。(續(xù)表)方法方法解說教材示例調(diào)將特殊文言句式的語序改成現(xiàn)代漢語的常規(guī)語序。特殊語序主要有以下幾種: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

①《陋室銘》中“何陋之有”為賓語前置句,翻譯時語序應先改為“有何陋”。

②《曹劌論戰(zhàn)》中“戰(zhàn)于長勺”為狀語后置句,翻譯時語序應先改為“于長勺戰(zhàn)”。注:這五種方法不是孤立的,在具體翻譯時可綜合運用??键c六內(nèi)容理解考查角度方法概括內(nèi)容

①定位:針對題干中涉及的內(nèi)容細讀相應句段,理解文章內(nèi)容。

②提煉:摘取原文表述,提取關(guān)鍵詞句。

③概括:歸納概括要點信息,確定答案。(續(xù)表)考查角度方法提煉主旨

①全面閱讀,把握文章內(nèi)容。

②探究相關(guān)語段,篩選有用信息。

③抓住關(guān)鍵詞句,把握文章主旨。關(guān)鍵詞句可為表議論的判斷句,或表總結(jié)的關(guān)鍵詞。分析人物

①看標題,有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