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的測量(分層訓練)(原卷版)-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預習講義_第1頁
速度的測量(分層訓練)(原卷版)-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預習講義_第2頁
速度的測量(分層訓練)(原卷版)-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預習講義_第3頁
速度的測量(分層訓練)(原卷版)-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預習講義_第4頁
速度的測量(分層訓練)(原卷版)-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預習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節(jié)速度的測量

[基礎達標練]

知識點1、探究小車沿斜面滑下時速度變化的規(guī)律:

1.(2024九年級下?四川自貢?學業(yè)考試)為測量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上的

N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記錄下小車在/點、8點和C點的位置和時刻如右圖所示,則段的

距離是cm,NC段的平均速度是m/so

2.(23-24八年級上?湖南長沙?期中)小閩用如圖所示裝置“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小車從帶刻度的

斜面頂端由靜止向下運動。

s=1.0m

___—n0.c5m

.._B___A

/方)7^^^/〃〃〃〃〃〃〃〃〃〃〃〃〃〃〃〃〉〃〃〃)/

(1)實驗中應使斜面的坡度較緩一些,減少的測量誤差;

(2)實驗中要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導致所測N2段的平均

速度偏(選填“大”或“小”)。

3.(23-24八年級上?湖南長沙?階段練習)小師用小車、長木板、刻度尺、停表、木塊等器材探究

小車沿斜面下滑時速度的變化。實驗設計如圖所示,讓小車從斜面的/點由靜止下滑并開始計時,

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5、以c。

(1)經測量,*=3.0s,以『5.0s,則小車在3c段的平均速度為m/s;

(2)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停表,如果在小車過了/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NC段的平均

速度為c偏(選填“大”或“小”)。

4.(23-24八年級上,山東德州?階段練習)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

實驗裝置:小車從斜面上的/處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8點和C點的時間。停表顯示

格式為“時:分:秒”。

(1)測量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

(2)圖中NC段的路程為cm,小車通過3C段的平均速度為m/s;

(3)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停表,如果讓小車過了/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段的平均速

度(選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5.(23-24八年級上?湖北恩施?期末)如圖甲所示,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讓小球從

斜面A點由靜止開始滾下。

(1)實驗中為方便計時,應將木塊向(選填“左”或“右”)適當移動一些;

(2)若在測量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時,小明在小車還沒達到中點B時就開始計時,這樣測得的平均速

度會比真實值_____(選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3)由測量數據可知,小車從斜面頂端運動到底端的過程中做(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

動;

(4)體育課上,小明百米測試的成績如圖乙中的秒表所示,則他在本次測試中的平均速度是

m/so

知識點2、頻閃照相法測速度

6.(2024?河南南陽?二模)如圖是小紅在探究小球運動時拍攝的頻閃照片,A,B、C是小球運動過

程中連續(xù)的三個位置。若每隔0.1s拍攝一幅照片,由圖中情景可知小球從/位置運動到C位置通過

的路程是cm,此過程中小球運動的平均速度是m/so

ABC

ccc

7.(20-21八年級上?山東聊城?期末)在研究水滴下落規(guī)律的實驗中,打開水龍頭讓一滴水下落,

并用頻閃照相機每隔0.1s拍攝了同一水滴下落時的不同位置,如圖所示,這滴水運動到1位置時,

運動的時間為s,運動的平均速度大小是m/s,這滴水由2位置運動到1位置平均速度的大

小是m/s。

8.(2024?河南周口?二模)某科創(chuàng)小組用頻閃拍攝的方法來“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

他們用相機每隔0.5s曝光一次,拍攝了小車在斜面上下滑的頻閃照片。請根據照片信息回答下列問

題。

(1)小車從A點到C的路程he=cm,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cm/s;

(2)根據照片信息可判斷小車做______直線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

(3)小組同學經過進一步分析得出結論:小車在C點的動能。點的動能(選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

9.(23-24八年級上?內蒙古烏蘭察布?期末)在用帶刻度的斜面和木塊做“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的實驗時,小明用頻閃照相機記錄了木塊沿斜面下滑的運動過程。頻閃照相機每隔0.5s拍一張照片,

照片記錄的木塊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如圖所示。

(1)該實驗的實驗原理是:

(2)分析照片可知,/尸的長度為dm,木塊從/運動到下的平均速度是dm/so

知識點3、傳感器測量速度

10.(22-23八年級上?廣東廣州?期中)距離傳感器發(fā)出的超聲波遇到物體后反射回傳感器,傳感器

收到信號后自動計算出物體與傳感器的距離,并顯示物體的距離(s)-時間(f)圖像。超聲波在空

氣中的速度是340m/s。

(1)若傳感器在發(fā)出信號后0.2s收到從物體反射回來的信號,求物體和傳感器之間的距離;

(2)若顯示物體的ST圖像如圖,物體在0至15s的運動情況如何;

(3)如圖所示,另一物體沿水平地面做直線運動。傳感器顯示它的s-f圖像如圖所示。問:①它在

0至15s的運動情況如何;②求在0至15s之間物體的運動速度o

[能力提升練]

II.(23-24八年級上?河北邢臺?期中)小明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研究小車在斜面上的運動。他

將小車從坡頂4處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運動到坡底C處的時間%=2.6s;再次將小車從/處由靜

止釋放,測出小車從A處滑到中點8處的時間f?=L8s。

v/(m-s-,)

(1)該實驗的原理是;

(2)通過小明的測量數據可以判斷,小車在/C段前半程的平均速度(選填“大于”、“等于”或

“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若/C段的距離為1.3m,則小車通過ZC段的平均速度為m/s;

(3)小明想測量小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應該將小車從(選填Z"或"3”)

處由靜止釋放;

(4)位置傳感器利用超聲波測出不同時刻小車與它的距離,計算機就可以算出小車在不同位置的速

度。小紅利用傳感器得到的整個過程中的數據如圖乙所示,通過圖像可以看出小車在斜面上滑下時

是(選填“勻速”或“加速”)運動的;小車到達坡底時的速度為m/so

12.(21-22八年級上?湖北十堰?期中)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實驗。

15:35:20

(1)該實驗原理:;

(2)本實驗的測量工具除秒表外,還需要;

(3)在實驗中,由于人存在一定的反應時間,為了使小車運動的時間誤差更小,則斜面的坡度應該

(選填“較緩一些”或“較陡一些”),C處金屬擋板的作用是:;

(4)在測量小車到達3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5點才停止計時,測得N2段的平均速度叱B會

偏(填“大”或“小”);

(5)秒表的示數如圖所示,由圖可以計算出小車在/C段的平均速度為m/s。小紅利用

段和8c段的速度求平均值以計算全程的平均速度,這種計算方法(填“正確”或“錯誤”);

(6)實驗小組細心實驗,得到如下實驗數據;

測量的物理量AB段2C段/C段

路程s/cm40.040.080.0

時間〃s325

平均速度W(cm/s)13.32016

若42段的平均速度為山,2C段的平均速度為也,全程的平均速度為巧,由表中數據可知,它們按

由大到小排列為

13.(23-24八年級上?重慶沙坪壩?期末)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小伊讓小車從如題

圖所示斜面的/點由靜止開始下滑,斜面所帶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分別測出小車到達8點和C

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

(1)該實驗的實驗原理是;

(2)在實驗中,斜面應選擇(選填“較緩”或“較陡”)的坡度,這樣設計是為了實驗中便

于測量時間;

(3)圖中段的路程s片cm,如果測得時間*=2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

(4)在測量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沒有到達C點就停止計時,測得NC段的平均速度

吆c將會(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5)為了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8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

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這樣測得下半程的的平均速度將—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14.(22-23八年級上?福建?階段練習)如圖是一小球從/點沿直線運動到尸點的頻閃照片,頻閃照

相機每隔0.2s閃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A?B?C?D?E*F?

心叫叫皿|小1|川1|1叫叫|小1|11叫叫仙|1小|11叫叫川|1111|11叫叫1川91|11叫叫皿|1111|1川|1叫

0cm12345678910111213

⑴小球在做_______直線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其理由是::

(2)小球從2點運動到。點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從2點運動到

產點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兩點間的平均速度最大;

(4)圖中四個速度隨時間的關系圖象,能反映出該小球下落運動的是o(選填圖中的選項

字母)

15.(2024?陜西西安?模擬預測)小明在研究物體的運動速度時,做了測量“氣泡速度”的實驗。實驗

裝置如圖所示,長40cm兩端封閉的直玻璃管,管內注滿水,內留一個小氣泡。

實驗操作:倒轉玻璃管,保持豎直,觀察氣泡在管內的運動。實驗中,同學們從某一位置/開始用

停表計時,每隔2s在玻璃管上標出氣泡的位置,用刻度尺測出氣泡經過各位置的路程,并將數據填

入表-1中。

表-1

位置ABCDEFG

路程/cm03.07.012.017.022.027.0

時間/s024681012

昌三40

Go=30

Fo

Eo320

O

oJ.

co

-0cm

(1)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氣泡在/G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為m/s;

(2)根據表格中的數據總結出氣泡整個運動過程中,速度變化規(guī)律為;

(3)小明發(fā)現實驗過程中氣泡運動過快導致時間測量不是很準確,那么如何改變氣泡的運動快慢,

氣泡的運動快慢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小明想到液體中的氣泡比水中氣泡的上升速度慢很多,于

是結合生活經驗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跟氣泡的大小有關;

猜想二:跟玻璃管內液體粘度有關。

小明使用鹽水和兩種粘度不同的液體(液體1的粘度小于液體2,兩種液體粘度均大于鹽水,三者

密度相同)進行了探究,測出氣泡經過CG段的時間。實驗數據記錄如表-2所示:

表-2

氣泡長度1cm氣泡長度2cm氣泡長度3cm

實驗液體上升所需實驗液體上升所需實驗液體上升所需

序號種類時間/s序號種類時間/s序號種類時間/s

1鹽水5.54鹽水4.77鹽水3.9

液體液體

210.15液體18.586.9

11

液體液體

312.46液體211.2910.0

22

①分析三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實驗結論:液體粘度相同,氣泡長度越長,氣泡運動越—

(選填“快”或“慢”);

②分析1、2、3三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實驗結論:氣泡長度相同,液體粘度越大,氣泡運動越—

(選填“快”或“慢”);

(4)近些年來,部分不法商販將用糖勾兌稀釋后粘度大的果汁裝進正品鮮榨果汁的瓶子中賣給消費

者。結合本次實驗結論,我們在區(qū)分二者的時候,可以將瓶身倒轉,其中,氣泡上升較

(選填“快”或“慢”)是鮮榨果汁,另一種則是經過稀釋后用糖勾兌的果汁;

(5)在一個寒冷早晨,小華在重復小明的實驗時發(fā)現氣泡運動比小明記錄的要慢,于是小華據此提

出了猜想三:液體中氣泡的運動快慢還可能與有關。

[高頻考題實戰(zhàn)練]

16.(2023?四川眉山?中考真題)如圖所示,小明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使小車從斜面/點靜止

下滑,經過8點到達C點,圖中已標出小車經過48、C三點對應時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48段距離為4.Odm

B.42段平均速度為0.2cm/s

C.小車從A點到C點做勻速直線運動

D.若小車過/點后才開始計時,測出/C段平均速度將偏大

17.(2023?四川廣元?中考真題)某物理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

度”。實驗中,他們將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點靜止釋放,并同時按下電子停

表開始計時,圖中圓圈內顯示了小車位于/、8、C三點的時刻(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

(1)由圖中的實驗數據可知,小車下滑過程中做運動(選填“減速”“勻速”或“加速”);

(2)根據圖中信息,小車在下滑過程中8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cm/s;

(3)如果在/點時,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