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學(xué)案文言文閱讀之文言語句翻譯(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學(xué)案文言文閱讀之文言語句翻譯(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學(xué)案文言文閱讀之文言語句翻譯(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學(xué)案文言文閱讀之文言語句翻譯(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學(xué)案文言文閱讀之文言語句翻譯(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學(xué)案文言文閱讀之文言語句

翻譯(含答案)

文言語句翻譯

——關(guān)注七處采分點,熟記答題六字訣

翻譯是文言文的重頭戲,分值高,難度大,失分嚴(yán)重,是一輪復(fù)

習(xí)需要扎實復(fù)習(xí)的重點之一。通觀近幾年全國卷文言文翻譯題給定的

評分標(biāo)準(zhǔn),主要有三類賦分點:重點實詞的翻譯、重點虛詞的翻譯、

句子大意。此外,如果有文言句式或固定格式,也是重要的翻譯點。

翻譯重在字字對譯,賦分點逐一落實,準(zhǔn)確到位。

【必備知識圖解】

高考文言文翻譯題失分最為重要的原因是學(xué)生往往只翻譯文句

的大意,而忽略試題的“采分點:下面,我們就談一談高考文言文

翻譯題突破“采分點”的方法。

一、七處采分點,譯句要謹(jǐn)慎

采分點主要涉及七個方面:重要實詞、重要虛詞、古今異義、通

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結(jié)構(gòu)。

文言文翻譯七處采分點例句及翻譯

(1)重要實詞帝嘉興之讓,不奪其志。采分點:

_________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要虛詞創(chuàng)輯《安徽通志》,表忠孝節(jié)烈以勵風(fēng)俗。采分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異義今則婦子仰食于我,欲不為吏,又不可得。采分

點:譯文:

(4)通假字民,吾民也,發(fā)吾粟振之,胡不可?采分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詞類活用浩招輯流亡,開營田,以其規(guī)置頒示諸路。采分

點:譯文:

(6)特殊句式①后因酒過為有司所糾,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責(zé)。

采分點:譯文:

②君以一縣令能此,賢于言事官遠(yuǎn)矣!采分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固定結(jié)構(gòu)學(xué)田所以供祭禮、育人才也,安可鬻?采分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即練即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提

示:譯句前請先找出三個關(guān)鍵點:“關(guān)鍵實詞”“關(guān)鍵虛詞”“關(guān)鍵句

式“,并作解釋)

徐勉字修仁,東海鄭人也。勉幼孤貧,早勵清節(jié)。年六歲,屬霖

雨,家人祈霽,率爾為文,見稱耆宿。及長好學(xué),宗人孝嗣見之嘆曰:

此所謂人中之騏驥,必能致千里。年十八,召為國子生,便下帷專學(xué),

精力無怠。同時儕輩肅而敬之。祭酒王儉每見,常目送之,曰:“此

子非常器也J每稱有宰輔之量。

六年,除給事中、五兵尚書,遷吏部尚書。勉居選官,彝倫有序。

既閑尺牘,兼善辭令,雖文案填積,坐客充滿,應(yīng)對如流,手不停筆。

嘗與門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談風(fēng)月,

不宜及公事。故時人服其無私。勉雖居顯職,不營產(chǎn)業(yè),家無畜積,

奉祿分贍親族之貧乏者。門人故舊,或從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遺子

孫以財,我遺之清白。子孫才也,則自致輜;如不才,終為他有c及

卒,帝聞而流涕。謚簡肅公。

(選自《南史?徐勉傳》)

1.祭酒王儉每見,常目送之,曰:“比子非常器也?!?/p>

關(guān)鍵實詞:

關(guān)鍵虛詞:

關(guān)鍵句式:

譯文:

2.勉雖居顯職,不營產(chǎn)業(yè),家無畜積,奉祿分贍親族之貧乏者。

關(guān)鍵實詞:

關(guān)鍵虛詞:

關(guān)鍵句式:

譯文:

跟蹤小測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孔子之宋

孔子之宋,匡簡子將殺陽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圍孔子之舍c子

路怒,奮戟將下斗。孔子止之曰:“何仁義之不免俗也。夫《詩》《書》

之不習(xí),禮樂之不修,是丘之過也。若似陽虎,則非丘之罪也,命也

夫!由歌,予和汝J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終而甲罷。

(節(jié)選自《說苑?雜言》)

1.孔子之宋,匡簡子將殺陽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圍孔子之舍。

譯文:

2.夫《詩》《書》之不習(xí),禮樂之不修,是丘之過也。

譯文:

3.若似陽虎,則非丘之罪也,命也夫!

譯文: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

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

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我同。今當(dāng)盡以所

注與君?!彼鞛榉献?。

(選自《世說新語》,有刪改)

4.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

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

譯文:

5.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我同。今當(dāng)盡以所注與

君。

譯文: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祥雖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陽,西通岷、蜀,物產(chǎn)所

出,多諸珍異。時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

6.畫線句關(guān)鍵詞語:、、

7.翻譯畫線句子: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一日,與數(shù)人樵山中,歌有虎至,眾懼而伏?;⒕广曊\(指文中

人物張誠,是張訥同父異母之弟)去。虎負(fù)人行緩,為訥追及。訥力

斧之,中胯?;⒇?fù)痛狂奔,莫可尋逐,痛哭而返。眾慰解之,哭益悲,

曰:“吾弟,非猶夫人之弟,況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項。

眾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許,血溢如涌,眩督殞絕。

8.畫線句關(guān)鍵詞語:、、

9.翻譯畫線句子: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qū)區(qū)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

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縻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

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惫?/p>

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zhuǎn)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quán)衡?;腹?/p>

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zé)包茅不入貢于周室?;腹珜嵄?/p>

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

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p>

(選自《史記?管晏列傳》,有刪改)

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qū)區(qū)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

與俗同好惡。

譯文:

(2)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譯文:

(3)于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

齊。

譯文:

二、運用六字訣,譯句信達(dá)雅

文言文翻譯的步驟:

1.找到要譯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細(xì)審讀要譯句子前后的句子,

揣摩這段話的大致含意,明確這段話說的方向和范圍。

2.找到句子的特點,即得分點。

3.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

進行推敲。譯完全句后,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

曲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直譯: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逐字逐句地對應(yīng)翻譯,做到實詞、

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

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這時就要采用“留、換、刪、補、調(diào)、

變”等方法。

意譯:根據(jù)原文的大意來翻譯,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譯。

謹(jǐn)記“六字訣”

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如國號、年號、帝

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度量衡單位等。如:

①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譯: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臨川王安石作記。

“至和元年”是年號,“臨川”是地名,翻譯時應(yīng)該保留。

②光武難其守,問于鄧禹曰:“諸將誰可使守河內(nèi)者?”

譯:光武認(rèn)為河內(nèi)防守很難,向鄧禹詢問道:“眾將中誰是可以

派去鎮(zhèn)守河內(nèi)的人?”

“光武、鄧禹”等為人名,“河內(nèi)”為地名,應(yīng)該保留。

③乃疑遷特雄文善壯其說,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怪事,乃知

古之人有然焉,遷書不誣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盡知也。

譯:于是懷疑司馬遷只是文筆雄健,在敘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

不一定就是這樣。等到了解到桑輝的事跡,才知道古時的人也有這樣

的情況,司馬遷的書并沒有說假話,知道今人中本來就有,只是未能

全都知曉。

“遷”“桑怪”均為人名,故保留。

【典題1】把下面文段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注意運

用保留法)

臣伏見比年以來,高麗未賓,阻卜猶強,戰(zhàn)守之備,誠不容已。

乃者,選富民防邊,自備糧模。道路修阻,動淹歲月。比至屯所,費

已過半;只牛單轂,鮮有還者。

【翻譯點】

①重點實詞:

②重要虛詞:

③文言句式:

【須保留的內(nèi)容】

譯文:

失誤一該留不留,強行翻譯

把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趙立,徐州張益村人?!瓡r山東諸郡莽為盜區(qū),立介居其間;

威名流聞。會金左將軍昌圍楚州急,通守賈敦詩欲以城降,宣撫使杜

充命立將所部兵往過之。且戰(zhàn)且行,連七戰(zhàn)勝而后能達(dá)楚。

(《宋史?趙立傳》)

[誤卷呈現(xiàn)]

適逢金國上將軍完顏昌加緊圍困楚州,佐理郡務(wù)官賈敦詩打算交

出城投降,安撫使杜克命令趙立率領(lǐng)部下前往支援他。

[現(xiàn)場批語]

官職名“左將軍”“通守”“宣撫使”及在句中只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作用

的“之”,不用翻譯。這里卻強行翻譯。應(yīng)該保留官職名,刪去“之”。

[我來改正]

即替換法。有些詞語意義已經(jīng)發(fā)展,用法已經(jīng)變化,語法已經(jīng)不

用,在譯文中,應(yīng)換這些古語為今語。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諸葛亮《出師表》)

這里的“卑鄙”應(yīng)替換為“地位低、見識淺”。文言中還有一些

特稱詞語,即各個領(lǐng)域中的習(xí)慣用語,如“下車”“乞骸骨"“除”"拜

”“左遷”,表時間、年齡、風(fēng)俗的稱謂等,翻譯時也要換成現(xiàn)在的說

法。

②伏愿以崇儉慮遠(yuǎn)為法,以喜奢樂近為戒。

譯:我希望(皇上)把崇尚節(jié)儉思慮深遠(yuǎn)作為準(zhǔn)則,把喜好奢侈及

時行樂作為警戒。

“伏”,是謙稱。翻譯時要將“伏”換成“我二

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軾《赤壁賦》)

譯: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

“既望”是古代時間稱謂,大月為十六,小月為十五。這里七月

為大月,故應(yīng)譯為現(xiàn)代的說法“十六”。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賈誼《過秦論》)

譯:登上王位而治理天下。

“六合”,本義是“天地四方”,但翻譯時要更換為“天下

⑤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賈誼《過秦論》)

譯: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長城,守衛(wèi)邊境。

⑥處廟堂之下,不知有戰(zhàn)陣之急;保俸祿之資,不知有耕稼之苦。

譯:在朝廷當(dāng)官,不知道有戰(zhàn)場上的危急;保南俸祿的收入,不

懂得有耕作的勞苦。

⑤⑥兩例,“藩籬”是比喻修辭,應(yīng)換譯為“邊防”?!皬R堂”本指

“廟宇”,這里比喻“朝廷”,應(yīng)該替換。

文言句子中還有不少的修辭格,翻譯時一般采用更換的方法。諸

如此類的還有“蕭墻”“黔首”“阡陌”“七廟”“萬乘”“神器”“垂拱”

等。

【典題2】把下面文段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注意運

用替換法)

諸葛誕以壽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荊州文武以為先驅(qū)。誕平,遷

大尚書,掌刑理。

【翻譯點】

①重點實詞:

②重要虛詞:

③文言句式:

【須替換的內(nèi)容】

譯文:

失誤二該換不換,文白夾雜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僧一行幼時家貧,鄰有王姥,前后濟之?dāng)?shù)十萬。一行常思報之。

至開元中,承玄宗敬遇之,言無不可。未幾,會王姥兒犯殺人罪,獄

未具,姥詣一行求救之。一行曰:“姥要金帛,當(dāng)十倍酬也;君上執(zhí)

法,難以情求,如何?"王姥戟手大罵曰:“何用識此僧!”一行從而

謝之,終不顧。

[誤卷呈現(xiàn)]

高僧一行,年幼時家庭貧困,鄰居有個王姥,前后接濟一行數(shù)十

萬銅錢。

[現(xiàn)場批語]

“鄰居有個王姥”文白夾雜,讀者不能明白“王姥”是人名還是

一個老太太,“姥”根據(jù)文意應(yīng)該譯為“年老的婦人

[我來改正]

即刪除法。文言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里沒有相應(yīng)的詞

替代,如果硬譯反而別扭或累贅,譯文時可刪除。這些詞包括發(fā)語詞、

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結(jié)構(gòu)倒裝的標(biāo)志、句中停頓的詞、個別連詞及偏義

復(fù)詞中虛設(shè)成分等C如:

①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韓愈《師說》)

“之”為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在

意義,故翻譯時應(yīng)略去。

②晝夜勤作息,伶得縈苦辛。(《孔雀東南飛》)

“作息”為偏義復(fù)詞,義偏向“作”,故“息”應(yīng)該不譯。

③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詩經(jīng)?靜女》)

“其”是句中形容詞詞頭,助詞,無實在意義,不譯。

④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蘇洵《六國論》)

“夫''是句首發(fā)語助詞,表示要發(fā)議論,無實在意義,舍去不譯。

⑤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淵明《桃花源記》)

“仿佛”與“若”同義,翻譯時只取一個詞。譯為“好像”“仿佛”。

⑥噫吁哦,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難》)

“噫”“吁”“嗷”均為表感嘆的語氣助詞,翻譯時只要譯一個就

可以了,故可譯為“啊

⑦何陋之有?(劉禹錫《陋室銘》)

此句為賓語前置句,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為“有何陋”,“之”是助詞,

使賓語置于謂語之前,無實在意義,故不譯。

【典題3】把下面文段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注意運

用刪削法)

無常安之國,無恒治之民;得賢者則安昌,失之者則危亡,自古

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鏡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惡往

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務(wù)襲跡于其所以安昌,則未有異乎卻走而求逮前

人也。

(選自劉向《說苑》)

【翻譯點】

①重點實詞:

②重要虛詞:

③文言句式:

【須刪除的內(nèi)容】

譯文:

失誤三該刪不刪,拖沓累贅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灑酣,吏二人縛一人詣王.王曰:"縛

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

”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

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

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

[誤卷呈現(xiàn)]

“現(xiàn)在人生長在齊國不偷盜,進入楚國就偷盜,該不會是楚國的

水土使人變得善于偷盜吧!”楚王笑著說:“圣人也是不能跟他開玩笑

的,我反而遭到羞辱在這里。”

[現(xiàn)場批語]

①“也”字,句末表示判斷,可翻譯成“是,上面答案翻譯成

“也二明顯是錯誤的。②“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語氣助詞,可

不譯,上面的譯文當(dāng)成了兼詞“于之,此處為語氣詞,可刪掉不譯。

[我來改正]

即增補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詞不同的地方,可根據(jù)現(xiàn)代漢

語的詞語和語法增加或補充一些成分,使譯文顯豁通順。包括以下幾

種情況:

(1)單音實詞增補成雙音實詞

因古人多用單音節(jié)詞,而現(xiàn)代漢語多用雙音節(jié)詞,翻譯時,用與

文言詞語相同或相近的現(xiàn)代漢語詞語把文言文中的單音節(jié)詞補成雙

音節(jié)詞。還要注意古今異義的雙音節(jié)詞語。如:

①更若役,復(fù)若賦,則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說》)

譯:變更你的差役,恢復(fù)你的賦稅,那么怎么樣呢?

“更”“役”“復(fù)”“賦二均應(yīng)譯為“變更”“差役”“恢復(fù)”“賦

稅、

②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

譯:皇帝討厭聽到有人指出自己的過錯,那么忠誠(的人)會變?yōu)?/p>

奸佞(的人)。

“惡”“過”“忠”“佞”均應(yīng)譯為“厭惡”“過錯”“忠誠”“奸佞”。

③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譯:有才德的人如果錢財多,就會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

錢財多,就會增加他的過失。

“財”“損”“志”“益”“過”都要補為雙音節(jié)詞,譯為“錢財”

“削弱”“志向”“增加”“過失二

④我奉王命,義無屈。公等有妻子,徒死無益。

譯:我奉君王的命令,按道義不能屈服。你們這些人有妻子、兒

女,白白送死沒有好處。

“王”“命”“無””屈”"妻””子“”益”均應(yīng)依次換為“君王"

“命令,,“不能”“屈服”“妻子”“兒女”"好處:“妻子”在這里就

要拆分并補充為“妻子、兒女”。

(2)增補主語、謂語、賓語、介詞或分句

文言文中常常承前、蒙后省略主語、謂語、賓語、介詞或分句,

翻譯時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補出來。如:

①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J(韓愈《師說》)

譯:(那些恥笑別人學(xué)習(xí)的人)就說:“那個人與某個人年齡相近,

修養(yǎng)和學(xué)業(yè)也差不多?!?/p>

這里“則曰”的前面,承前省略了主語,翻譯時要補出。根據(jù)上

下文,這里省略的應(yīng)是“那些恥笑別人學(xué)習(xí)的人;

②累有相示,別令收貯,然未一披。

譯:有人屢次把他的文章給我看,我另外讓人收藏起來,但沒有

讀過。

這里“有”的后面省略了賓語“人”,“相示”前省略“以文”,

后句省略主語“吾二尾句省略賓語“之、翻譯時應(yīng)該補上。

③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王安石《游褒

禪山記》)

譯:但是,力氣可以到那里卻沒到,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

對自己來說,是應(yīng)該后悔的。

這個句子,根據(jù)前后文理解,應(yīng)省略一個分句,指的是“力足以

至''的人卻沒有至,所以“人譏己悔”。故在翻譯時應(yīng)補出“而不至”

之類的分句。

④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譯: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加以學(xué)習(xí),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謂語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況

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yīng)下文或因?qū)υ挾÷缘?。本例后一分句承前?/p>

略了謂語“擇”,在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一定要補充出來。

⑤沛公軍霸上C(司馬遷《史記?鴻門宴》)

譯:沛公駐軍在霸上。

“軍”后省略了“于”。文言文中,介詞“于”和“以"常被省略,

翻譯時根據(jù)具體情況補出。

⑥乃召其酋豪,諭以禍福,諸蠻皆以君言為可信。

譯:于是召集他們的首領(lǐng),把禍福關(guān)系告知他們,各部落都認(rèn)為

許逖的話是可信的C

“諭”后省略了賓語“之,代“他們”,翻譯時應(yīng)該補出。

(3)數(shù)詞后面增加有關(guān)的量詞、分?jǐn)?shù)的詞語

古漢語中,多數(shù)情況下,數(shù)量、分?jǐn)?shù)等表示的方法和現(xiàn)代漢語有

很大的差別,不用量詞和表分?jǐn)?shù)的詞語,在翻譯時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補

出。如表物量,可補“個”“只”“把”等,如表動量則補“次”“回”

等。女口:

①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陳情表》)

譯:祖母劉氏今年九十六歲。

“九十有六”后添加量詞“歲二譯為符合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的“九

十六歲

②茲編所錄,精于理者蓋十之六。

譯:這部文集攻錄的,長于說理的文章大概有十分之六。

“十之六”是分?jǐn)?shù)詞,譯為“十分之六:《鄭伯克段于鄢》中“大

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與此同。

③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譯: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那些喜歡游覽的人到的地方,還不及

人家的十分之一。

“十一”是分?jǐn)?shù),“十分之一”。

【典題4】把下面文段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注意運

用增補法)

自王君在事,不見侵枉,故來報恩。其政化懷物如此。民思其德,

為立祠安陽亭西,每食輒弦歌而薦之。

【翻譯點】

①重點實詞:

②重要虛詞:

③文言句式:

【須補充的內(nèi)容】

譯文:

失誤四該補不補,語意不通

(一)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曹端,字正夫,涌池人。永樂六年舉人。五歲見《河圖》《洛書》,

即畫地以質(zhì)之父。及長,專心性理。其學(xué)務(wù)躬行實踐,而以靜存為要。

讀宋儒《太極圖》《通書》《西銘》,嘆曰:“道在是矣J篤志研究,

坐下著足處,兩磚穿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釋氏,端為《夜行燭》

一書進之,謂:“佛氏以空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虛為道,非率

性之道。”父欣然從之。霍州李德與端同時,亦講學(xué)于其鄉(xiāng)。及見端,

退語諸生日:“學(xué)不厭,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達(dá)事

變,未學(xué)鮮或及之J

[誤卷呈現(xiàn)]

專心致志地研究,座位下踏腳的地方,兩塊磚都磨穿了。

[現(xiàn)場批語]

“專心致志地研究”前缺少了主語“曹端”,“座位下踏腳的地方”

也缺少了定語“他二句子不通順,補上,文意才通順。

[我來改正]

(二)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君諱宗諒,字子京。大中祥符八年春,與予同登進士第,始從之

游,然未篤知其為人。

[誤卷呈現(xiàn)]

和我一起考中進士,方才與他交游,然而并沒有深入了解他的為

人。

[現(xiàn)場批語]

“與予同登進士第”承前省略了主語“滕子京”,“始從之游"也是

承前省略了主語“予”,在翻譯時補上,表達(dá)的意思才完整。

[我來改正]

調(diào)

即調(diào)序法。由于古今語法的演變,有的句型表達(dá)方式古今不同,

譯文時,應(yīng)按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xí)慣調(diào)整。主要有主謂倒裝、賓語前置、

定語后置和介詞短語后置等。

(1)主謂倒置

主語后說的情況,多用于感嘆句或疑問句。如:

①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⑾颉蛾套又螙|阿》)

譯:你治理東阿是很好的啊!

②甚矣,汝之不惠?。凶印队薰粕健罚?/p>

譯:你不聰明也太厲害了!

以上兩例都是主謂倒裝句,“子之治東阿”“汝之不惠”是主語,

“甚善矣”“甚矣”是謂語。翻譯時應(yīng)調(diào)整順序,主語在前,謂語在

后。

(2)賓語前置

有多種情況,都應(yīng)用現(xiàn)代漢語的說法,先說謂語或介詞,再說賓

語。最值得注意的是用“之”“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的句子。翻譯

時按現(xiàn)代漢語的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助詞“之”“是”不譯。如: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

譯:不懂得句讀,不能解除疑惑。

這是一個賓語前置句。古漢語中,為了強調(diào)賓語,借助詞“之”

“是”“之為”使賓語前置。此句按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dá),順序為“不知句

讀,不解惑”?!爸笔琴e語前置的標(biāo)志,不譯。又如“其一人專心致

志,惟弈秋之為聽”“惟命是從”等。

②自縣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譯:從縣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長官,近代從未有過這樣的事。

古漢語否定句中,如果代詞做賓語,一般要前置于謂語動詞之前。

例句中“未之有”即“未有之”,翻譯時將“之”放到“有”的后面,

即“有之北又如“時不我待”“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③無乃爾是過與?(《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譯:恐怕應(yīng)該責(zé)怪你們吧?

古漢語疑問句中,如果代詞作賓語,一般要前置于謂語動詞之前。

例中“爾是過”即“過爾”,翻譯時將“爾”放到“過”的后面,“是”

是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不譯。

④不識吾子奚以知之?

譯:不知道您憑什么知道這件事?

⑤欲而得之,又何請焉?

譯:你想要的東西已得到了,還請求什么呢?

"奚以何請”均為疑問句中賓語前置,翻譯時要將代詞賓語“奚”

“何”放到介詞“以”和動詞“請”的后面。譯為“憑什么”“請求什

么、

(3)定語后置

古漢語中,借“之”和“者”使定語后置,常用“中心詞+后置

定語十者''"中心詞+之+后置定語”或“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

的結(jié)構(gòu)。翻譯時調(diào)整順序。如: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荀子《勸學(xué)》)

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勁的筋骨。

“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即“利之爪牙,強之筋骨”。翻譯時把

“利”“強”分別放到中心詞“爪牙”“筋骨”的前面。

②今陜西成皋中,立土動及百尺,亦雁蕩具體而微者。(沈括《夢

溪筆談?雁蕩山》)

譯:現(xiàn)在陜西成皋那里,矗立的土山動不動達(dá)到百尺高,也算是

形體具備只不過規(guī)模小一些的雁蕩山。

“具體而微”是修飾“雁蕩”的,即“具體而微之雁蕩、翻譯時

把定語“具體而微”放到中心詞“雁蕩山"的前面。

③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蘇軾《赤壁賦》)

譯:有一個吹洞簫的客人,合著節(jié)拍應(yīng)和。

“有吹洞簫者”修飾“客”,翻譯時把“有吹洞簫者”放到中心

詞“客”的前面。

(4)介安短語后置

文言文中,介賓短語后置非常普遍,按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dá)習(xí)慣,從

它們所處的位置來講,叫補語。但從內(nèi)容上講,它們有時作狀語°翻

譯時要提到動詞前面。如:

①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韓愈《師說》)

譯:不受時俗限制(影響),向我學(xué)習(xí)。

②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杜牧《阿房宮賦》)

譯:比田里的農(nóng)夫還多。

③徘徊于斗牛之間。(蘇軾《赤壁賦》)

譯:在斗宿和牛宿之間徘徊。也可譯為: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間。

④乃召其酋豪,諭以禍福,諸蠻皆以君言為可信。

譯:于是召集他們的首領(lǐng),把禍福(利害關(guān)系)告知他們,各部落

都認(rèn)為許逖的話是可信的。

⑤飲酒于斯亭而樂之。

譯文:在這個亭子里喝酒并以此為樂。

以上例①、②、④、⑤中,“于時”“于余”“于南畝之農(nóng)夫”“以

禍?!薄坝谒雇ぁ狈g時就一定要放到動詞“拘”“學(xué)”“多”“諭”“飲

”前作狀語。但有時,有些短語可置于動詞之前作狀語,也可以不調(diào),

仍放在動詞后面作補語,如例③。

另外,文言文中,用于修飾動詞的數(shù)詞,常置于動詞之前作狀語,

而現(xiàn)代漢語中常常置于動詞之后作補語。如:

①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駕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勸學(xué)》)

譯:良馬跳一次,不能超過十步,劣馬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yuǎn),它

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

句中“一”譯為“一次二“十,,譯為“十天”,并放到“躍”和

“駕”的后面。

②于是秦王不怪,為一擊缶。(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很不高興,為趙王敲了一下瓦罐。

句中“一”譯為“一下”,并放到謂語“擊”的后面。

以上兩例中,例①如果按原文的順序翻譯為“良馬一跳”,例②

譯為“替趙王一敲瓦罐”,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dá)習(xí)慣。應(yīng)該在數(shù)詞后

加上量詞,并放到謂語之后。

【典題5】把下面文段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注意運

用調(diào)序法)

徐勉字修仁,東海鄭人也。勉雖居顯職,不營產(chǎn)業(yè),家無畜積,

奉祿分贍親族之貧乏者。門人故舊或從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遺子

孫以財,我遺之清白。子孫才也,則自致輜;如不才,終為他有?!?/p>

【翻譯點】

①重點實詞:

②重要虛詞:

③文言句式:

【須調(diào)整的內(nèi)容】

譯文:

失誤五該調(diào)不調(diào),句不暢達(dá)

(一)把下面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南陽縣君謝氏墓志銘

歐陽修

慶歷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來自吳興,出其哭內(nèi)之詩而悲曰:

“吾妻謝氏亡矣?!柏の乙糟懚嵫伞S栉聪咀?。

居一歲中,書七八至,未嘗不以謝氏銘為言,且曰:“吾妻故太

子賓客謝濤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為時聞人,而世顯榮。謝氏

生于盛族,年二十以歸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殮以嫁時之衣,

甚矣吾貧可知也。然謝氏怡然處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飲食器皿,

雖不及豐侈,而必精以旨;其衣無故新,而浣濯縫紉必潔以完;所至

官舍雖癖陋,而庭宇灑掃必肅以嚴(yán);其平居語言容止,必怡以和?!?/p>

"若此,予忍不銘?

(選自《歐陽修全集》,有刪節(jié))

[誤卷呈現(xiàn)]

裝殮入棺時用出嫁時的衣服(給她)穿上,太不一樣了我的貧窮,

就可以知道了。

[現(xiàn)場批語]

翻譯的時候沒有注意句式,”裝殮入棺時用出嫁時的衣服(給她)

穿上”譯錯了?!皻氁约迺r之衣”應(yīng)為“以嫁時之衣殮”,屬介賓結(jié)構(gòu)

后置;“甚矣吾貧”應(yīng)為“吾貧甚矣”,屬主謂倒裝句式。

[我來改正]

(二)把下面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五年正月議招諭云南,命祎赍詔往。至則諭梁王,亟宜奉版圖歸

職方,不然天討旦夕至。王不聽,館別室。他日,又諭日:“朝廷以

云南百萬生靈,不欲殲于鋒刃。若恃險遠(yuǎn),抗明命,悔無及矣?!绷?/p>

王駭服,即為改館。會元遣脫脫征餉,脅王以危言,必欲殺祎。王不

得已出祎見之,脫脫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

汝懈火余燼,敢與日月爭明邪!且我與汝皆使也,豈為汝屈!”

(節(jié)選自《明史?王祎傳》)

[誤卷呈現(xiàn)]

恰巧元朝派遣脫脫來征收糧餉,威脅梁王用聳人聽聞的話,一定

要殺掉王。

[現(xiàn)場批語]

注意“脅王以危言”應(yīng)為“以危言脅王”,屬狀語后置句。翻譯的

時候沒有調(diào)整造成句意不順。

[我來改正]

“變”即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

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對使用比喻、借代、婉曲、

用典等修辭手法的句子,一般用意譯。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

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

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dá)習(xí)慣,比較通順、流暢、易懂。其不

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1.互文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錯省略而又相互補足,交互見義,合并而完

整達(dá)意,不可直譯C如:

①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王昌齡《出塞》)

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guān)。

將“秦”“漢”兩個做主語的朝代名詞放到一起。

②主人下馬客在船0(白居易《琵琶行》)

譯:主人客人下馬上船。

如果我們譯出的句子是這樣:主人下馬,客人上船。主人白居易

沒有上船,如何“移船相近邀相見”?所以,要把同為主語的“主人

”和“客”,同為謂語的“下馬”和“在船”分別放到一起,再進行翻

譯。下例類推。

③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杜牧《阿房

宮賦》)

譯:燕、趙、韓、魏、齊、楚聚斂收藏的珠寶、珍奇、精品。

這些句子直譯就使句子的意義不全,要重新組合,相互補充,把

同一成分組合后,放到一起翻譯。

④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賈

誼《過秦論》)

譯:秦有并吞天下、統(tǒng)一四海的雄心,

對文言文中為了增強氣勢而使用繁筆互文的句子要進行簡化。

2.比喻

比喻修辭在翻譯時要譯出其比喻的意義,尤其要注意譯出借喻的

本體。

①金城千里。(賈誼《過秦論》)

譯:堅固的城防方圓一千多里。

“金城”,不能譯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屬修筑的城”,因現(xiàn)

代漢語中沒有這樣的說法。所以意譯為“鋼鐵般的城防”或“堅固的

城防”。

②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司馬遷《報任安書》)

譯:埋沒在污穢的監(jiān)獄中卻在所不辭(的原因)。

“糞土之中”指骯臟的地方,不能直譯,應(yīng)譯出其比喻義“污穢

的監(jiān)獄中,

③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

譯:天下人像云一樣聚集起來,像回聲一樣應(yīng)和著他,擔(dān)著糧食

像影子一樣地跟隨著他。

“云”“響”“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譯為“像云一樣地"“像回

聲一樣地”“像影子一樣地Z

3.借代

①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司馬遷《廉頗藺相如

列傳》)

譯:我認(rèn)為平民百姓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騙,更何況大國之間的交

往呢?

例句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翻譯時應(yīng)該譯出借代的本體。“布衣”

指平民百姓身上穿的粗布衣服,也就代這些穿粗布衣服的人,譯為“平

民百姓”“百姓工

②無絲竹之亂耳。(劉禹錫《陋室銘》)

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

“絲竹”,本來是指絲線和竹子,這里用來代用絲線和竹子制成

的弦樂器和管樂器,又因這些樂器能奏出音樂,故代音樂。古漢語中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杏壇”代教育界,“社稷”代國家,“干戈”

代戰(zhàn)爭,“桑梓”代故鄉(xiāng),“祝融”代火災(zāi),“紈綺”代富家不肖子,“管

弦”代音樂,“筆墨"代文章,“朱門”代富家,“而立”代三十歲,“杜

康”代酒,“丹青”代史冊,“鐘鼎”“山林”分別代在朝、在野,“縉紳”

代官員,“三尺”代法律或劍,“萬鐘”代高官厚祿等。

4.委婉

委婉,主要是避諱。如把國王的死說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

說成“填溝壑:凡遇到這種情況,按現(xiàn)代漢語表達(dá)習(xí)慣來譯就可以

了。

①若有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骰之戰(zhàn)》)

譯:如果仰賴貴國國君的恩惠,我們國君赦免了我們,三年后我

們將要興師報仇。

“拜君賜”如果直譯的話,就是“拜領(lǐng)你的恩賜“,根本就不能反

映說話者的意思。實際上這里表達(dá)的是一種含蓄的挑戰(zhàn),意思是要來

回報,而回報的方式是報仇。

②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李密《陳情表》)

譯:我生下來才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棄我而死去了;到了四歲,

舅父強迫母親改變守節(jié)的志愿,把她嫁給了別人。

“背”是古人避諱的說法,“見背”是“棄我而死去”,我們翻譯

時就應(yīng)該把它譯出來。

5.用典

①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李密《陳情表》)

譯:我活著應(yīng)當(dāng)不惜肝腦涂地,死了也要報恩。

“結(jié)草”是化用古代報恩的傳說。一個士大夫?qū)⑵涓傅膼坻硇?/p>

嫁人,不使殉葬,愛妾已死去的父親為替女兒報恩,將地上野草纏成

亂結(jié),絆倒恩人的敵手而使恩人取勝。所以應(yīng)翻譯為“報恩”。

②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永遇樂?京

口北固亭懷古》)

譯:元嘉年間,宋文帝想像霍去病那樣建功立業(yè),草率出兵,結(jié)

果只落得自己回顧追兵,便倉皇失措。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封狼居胥”是一個典故:漢武

帝時,大將霍去病大敗匈奴,追至狼居胥山,封山而還。翻譯時要懂

得典故,譯出典故所反映的意思。翻譯為“像霍去病那樣建功立業(yè)工

③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王勃《滕王閣序》)

譯:既然遇到鐘子期那樣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樂曲又有什么

羞慚呢?

例句中引用《列子?湯問》中的典故,俞伯牙彈琴,鐘子期能聽

出他是“志在高山”還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

【典題6】把下面文段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張丞相好書而不工。當(dāng)時流輩,皆譏笑之。丞相自若也。①一日

得句,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使侄錄之。當(dāng)波險處,侄罔然而止。

執(zhí)所書問曰:“此何字也?"②丞相熟視久之,亦不自識。詬其侄日:

“汝胡不早問,致余忘之J

①關(guān)鍵詞語:

譯文:

②關(guān)鍵詞語:

譯文:

失誤六該換不換,句意生硬

(一)把下面的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樊英字季齊,南陽魯陽人也。少受業(yè)三輔,兼明五經(jīng)。隱于壺山

之陽,受業(yè)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禮請不應(yīng);公卿舉其賢良方正、有

道,皆不行。安帝初,征為博士。至建光元年,復(fù)詔公車賜策書,征

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永建二年,順帝策書備禮,玄【注】

征之,復(fù)固辭疾篤。乃詔切責(zé)郡縣,駕載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稱

病不肯起。

乃強輿入殿,猶不以禮屈。帝怒,謂英曰:“朕能生君,能殺君;

能貴君,能賤君;能富君,能貧君。君何以慢朕命?”英曰:“臣受命

于天。生盡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

殺臣!臣見暴君如見仇儺,立其朝猶不肯,可得而貴乎?雖在布衣之

列,環(huán)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萬乘之尊,又可得而賤乎?陛下焉能

貴臣,焉能賤臣!臣非禮之祿,雖萬鐘不受;若申其志,雖簞食不厭

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貧臣!''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醫(yī)

養(yǎng)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為英設(shè)壇席,待以師傅之禮,

延問得失。英不敢辭,拜五官中郎將。

【注】玄:黑色的幣帛,常用作聘用賢士的禮品。

[誤卷呈現(xiàn)]

不合禮義的俸祿,即使一萬鐘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實現(xiàn)我的志向,

即使是一簞食也不厭棄。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貴,怎么能使我貧窮呢!

[現(xiàn)場批語]

這句翻譯沒能正確處理直譯和意譯的關(guān)系。句中“萬鐘”比喻“非

常優(yōu)厚的待遇“,“簞食”比喻“粗陋的飲食”,用直譯法則顯得生硬。

[我來改正]

(二)把下面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

填溝壑而托之

(《觸龍說趙太后》)

[誤卷呈現(xiàn)]

十幾歲罷了,但希望在我沒有填到溝壑里之前把他托給太后。

[現(xiàn)場批語]

“填溝壑"就是死后沒人埋葬,把尸體扔在山溝里,這里是表示

謙恭,對自己的死的一種委婉的說法。翻譯時把它的意思說出來就可

以了。

[我來改正]

跟蹤小測

L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指出畫線句子中的保留詞語,并把句子

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孫策定丹陽,呂范請暫領(lǐng)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眾,豈宜復(fù)

屈小職!“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將軍者,欲濟世務(wù)也。譬猶同舟涉海,

一事不牢,即俱受其敗,此亦范計,非但將軍也?!辈邚闹?。周琦聞

策聲問,便推結(jié)分好,及策卒權(quán)立,瑜謂權(quán)可與共成大業(yè),遂委心服

事焉。諸葛亮在襄陽,劉表不能起;一見劉備,事之不疑。此諸人識

見如是,安得困于亂世哉!

【注】呂范,字子衡。

(1)孫策定丹陽,呂范請暫領(lǐng)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眾,豈宜

復(fù)屈小職!”

保留詞語:

譯文:

(2)諸葛亮在襄陽,劉表不能起;一見劉備,事之不疑。

保留詞語:

譯文:

2.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指出畫線句子中的替換詞語,并把句

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C

文長為山陰秀才,大試輒不利,豪蕩不羈。總督胡梅林公知之,

聘為幕客。文長與胡公約:“若欲客某者,當(dāng)具賓禮,非時輒得出入。

”胡公皆許之。文長乃葛衣烏巾,長揖就坐,縱談天下事,旁若無人。

胡公大喜。是時公督數(shù)邊兵,威振東南,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

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談謔,了無忌憚。

(1)若欲客某者,當(dāng)具賓禮,非時輒得出入。

替換詞語:

譯文:

(2)是時公督數(shù)邊兵,威振東南,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

頭U

替換詞語:

譯文:

3.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指出畫線句子中需要調(diào)序的詞語,并

把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右驍衛(wèi)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順德果能有益

于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

罪,但于殿庭賜絹數(shù)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順德枉法受財,掌不

可赦,奈何復(fù)賜之絹?"上曰:“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于受刑C如

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1)順德果能有益于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平。

調(diào)序詞語:

譯文:

(2)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賜絹數(shù)十匹。

調(diào)序詞語:

譯文:

4.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指出畫線句子中的刪除詞語,并把句

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C

奕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奕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

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也。為是其智弗若歟?曰:非然也。

刪除詞語:

譯文:

5.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指出畫線句子中的增補詞語,并把句

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C

楚厲王布警,為鼓以與百姓為戍。飲酒醉,過而擊之也,民大驚,

使人止之。曰:“吾醉而與左右戲,過擊之也?!泵窠粤T。居數(shù)月,有

警,擊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號而民信之。

(1)飲酒醉,過而擊之也,民大驚,使人止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