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L9化學高考中的古文
【考綱要求】
1.化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試題以與化學學科相關的代表L卜國古代文明、科技發(fā)展的材料為背景,考查與中學化學密切
相關的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化學反應過程、實驗基本操作等知識點,注重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實中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
新性發(fā)展.
2.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自信
考點一經典史料中的化學物質
【核心知識梳理】
1.《漢書》中“高奴縣有消水可燃”,這里的“治水”指的是石油.
2.《黃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鐵,鐵赤如銅”,其中“曾青”是可溶性銅鹽.
3.《本草綱目》中“冬月灶中所燒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堿浣衣”中的堿是LCO:,.
4.《天工開物》中“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Xk
5.《神農本草經》中“水銀……熔化(加熱)還復為丹”里的“丹”是HgO.
6.《夢溪筆談?器用》中“古人以劑鋼為刃,柔鐵為莖干,不爾則多斷折”的“劑鋼”是指鐵的合金.
7.唐代劉禹錫撰于818年的《傳信方》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治氣痢巴石丸,取白磯一大斤,以炭火凈地燒令汁盡,
則其色如雪,謂之巴石”,巴石主要化學成分為KAI(SO.)2-12H.0,
8.戰(zhàn)國所著《周禮》中記載沿海古人“煤餅燒蠣房成灰”(“蠣房”即牡蠣殼),并把這種灰稱為“蜃”,“蜃”
的主要成分為CaO.
9.《詠煤炭》(明-于謙)中“鑿開混沌得烏金……不辭辛苦出山林”其中“烏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
10.《天工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間絲、麻、裘、褐皆具素質……”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11.《本草綱目拾遺》中在藥物名“鼻沖水”條目下寫到:貯以玻璃瓶,緊塞其口,勿使泄氣,則藥力不減.氣甚
辛烈,觸人腦,非有病不可嗅.鼻沖水指的是氨水.
12.古代科學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識》卷七《金石類》中指出:“有,水者,剪銀境投之,則旋而為水”,“外
水”指的是硝酸;
13.《易經》記載:“澤中有火”,“上火下澤”.“澤中有火”是石油蒸氣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現(xiàn)象的描述.
石油蒸氣是指沼氣,即甲烷氣體.
14.《天工開物》記載“人賤者短福、臬裳,冬以御寒,夏以蔽體,其質造物之所具也.屬草木者,為臬、麻、荷、
葛”文中的“臬、麻、荷、葛”屬于纖維素.
15.《本草綱目》中“采蒿蓼之屬,曬干燒灰,以水淋汁,……洗衣發(fā)面,亦去垢發(fā)面.”文中所描述之物為KzCO:,.
16.傅鶉覦集-太子少傅箴》中寫道:“夫金木無常,方園應行,亦有隘括,習與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
里的“朱”指的是HgS.
17.《本草綱目》如下敘述:”本作頗黎.頗黎,國名也.其瑩如水,其堅如玉,故名水玉,與水精同名……有酒色、
紫色、白色,瑩澈與水精相似”一一指玻璃.
18.《清嘉錄》中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以飲,謂之雄黃酒”,其中“雄黃”的主要成分是AsS.
19.《集注》:“雞屎磯不入藥用,惟堪鍍作,以合熟銅;投苦酒(醋)中,涂鐵皆作銅色,外雖銅色內質不變”
中雞屎磯指堿式硫酸銅或堿式碳酸銅.
20.《新修本草》是我國占代中藥學著作之一,記載844種,其中關于“青磯”的描述為:“本來綠色,新出血未
見風者,正如琉璃……,燒之赤色……”“青磯”的主要成分為FeSO.?7Ho
【精準訓練1】
1.《天工開物》中記載:人賤者短褐、臬裳,冬以御寒,夏以蔽體,其質造物之所具也.屬草木者,為臬、麻、荷、
葛,屬禽獸與昆蟲者為裘褐、絲綿.各載其半,而裳服充焉矣.文中的“臬、麻、荷、葛”和“裘褐、絲綿”分別
屬于()
A.纖維素、油脂B.糖類、油脂
C.纖維素、蛋白質D.油脂、蛋白質
2.我國古代的青銅器工藝精湛,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我國使用青銅器的時間比使底鐵器、鋁器的時間均要早
B,將青銅器放在銀質托盤匕青銅器容易生成銅綠
C.《本草綱目》中載有一藥物,名“銅青”,銅青是銅器上的綠色物質,則銅青就是青銅
D.用蜂蠟做出銅器的蠟模,是古代青銅器的鑄造方法之一,蜂蠟的主要成分是有機物
3.古往今來傳頌著許多與酒相關的古詩詞,其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較好地表達了戰(zhàn)士出征前
開懷暢飲的豪邁情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忽略酒精和水之外的其它成分,葡萄酒的度數越高密度越小
B.古代琵琶的琴弦主要由牛筋制成,牛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C.制作夜光杯的鴛鴦玉的主要成分為3MgO-4SiO2?電0,屬于氧化物
D.紅葡萄酒密封儲存時間越長,質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儲存過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
4.下列對占文獻記載內容理解錯誤的是()
A.《天工開物》記載:“凡蜒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擇取無沙黏土而為之”.“瓦”,傳統(tǒng)無機非金屬材料,主
要成分為硅酸鹽
B.《本草綱目》“燒酒”條目下寫道:“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槽入甑,蒸令氣上…其清如水,味極濃烈,
蓋酒露也”.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儲
C.《本草經集注》有記載:“以火燒之、紫青煙起,乃真硝石也”,區(qū)分硝石(KNO3)和樸硝(Na2so)該方法
利用了焰色反應
D.《開寶本草》中記載:“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文中對硝
酸鉀提取涉及到升華操作
5.中國人民在悠久的歷史中創(chuàng)造了絢麗多彩的中華文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木活字”是由元代王禎創(chuàng)制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
B.“蘇繡”是用蠶絲線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繡出圖案的工藝,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C.“黑芝麻糊”是一道傳統(tǒng)美食,食用時可加入白砂糖作配料,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麥芽糖
D.“黑陶”是一種傳統(tǒng)工藝品,是用陶土燒制而成,其主要成分為硅酸鹽
6.《天工開物》記載:“凡蜒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擇取無砂黏土而為之”“凡壞既成,干燥之后,則堆積窖中燃薪
舉火”“澆水轉釉(主要為青色),與造磚同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燃薪舉火”使黏土發(fā)生復雜的物理變化
B,沙子和黏土主要成分為硅酸鹽和碳酸鈣
C.燒制后自然冷卻成紅瓦,澆水冷卻成青瓦
D.黏土和石灰石是制作磚瓦和陶驍的主要原料
考點二經典史料中的化學工藝
【核心知識梳理】
1.鋅的冶煉:明代《天工開物》記載“火法”冶煉鋅:“爐甘石十斤,裝載入一泥舞內,……然后逐層用煤炭餅墊
盛,其底鋪薪,發(fā)火城紅,……冷淀,毀解取出,……,即倭鉛也”(注:爐甘石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鋅,泥解中摻有
煤炭).其冶煉Zn的方程式為ZnC0s+2C=Zn+3C0t.
2.青銅的冶煉:冶煉青銅的過程較復雜,大概為先把選好的礦石加入熔劑,再放在煉爐內,燃木炭熔煉,等火候成
熟,取精煉銅液,棄去煉渣,即得初銅.初銅仍比較粗,需再經提煉才能獲得純凈的紅銅.紅銅加錫、鉛熔成合金,
即是青銅.鑄造青銅必須解決采礦、熔煉、銅、錫、鉛合金成分的比例配制、熔爐和生煙爐的制造等一系列技
術問題.
3.膽銅法煉銅:用膽水煉銅是中國古代冶金化學中的一項重要發(fā)明.這種工藝是利用金屬鐵將膽研溶液中的銅
離子置換出來,還原為金屬銅,再熔煉成錠.早在西漢時就已有人覺察到這一化學反應,《淮南力畢術》、《神
農本草經》就提到:“白青(堿式碳酸銅)得鐵化為銅”,"石膽……能化鐵為銅”.
4.淘冶黃金:黃金都是以游離狀態(tài)存在于自然界,分沙金和脈金(小金)兩種.歷史上的早期采金技術都是“沙里
淘金”.例如,《韓非子?內儲說上》提到“麗水之中生金”.
5.銀的冶煉:銀雖有以游離狀態(tài)或銀金合金狀態(tài)(黃銀)存在于自然界的,但很少,主要以硫化礦形式存在,并
多與鉛礦共生.中國大約在春秋初期才開始采集銀,東漢時期發(fā)明了以黑錫(鉛)結金銀的“灰吹法”.
明代著作《菽園雜記》、《天工開物》中有翔實記載.
6.汞的冶矽i:在自然界中雖有游離態(tài)汞存在,但量很少,主要以丹砂(硫化汞)狀態(tài)存在.方士們在密閉的設備中
升煉水銀,先后利用過石灰石、黃磯、赤銅、黑鉛、鐵和炭末來促進硫化汞的分解.南宋時期發(fā)明了蒸鐳水銀
的工藝,設計了專用的裝置,《天工開物》中也有類似記載.在中國的醫(yī)藥化學中還曾利用過鉛汞齊、錫汞齊.
唐代已開始用銀錫汞齊作為補牙劑.
7.黃銅的冶煉:明代以前,這種合金是利用爐甘石(碳酸鋅礦)和金屬銅、木炭合煉而成的.這個煉制方法的記載
最早見于五代末期的“日華子點庚法”,是一個煉金術的配方.
8.鎮(zhèn)白銅的冶煉:鍥白銅自古是中國云南的特產.東晉常琥《華陽國志》就已記載:“螳螂縣因山名也,出銀、
鉛、白銅、雜藥.”明代云南已大量生產似銀的鋅銀銅合金,含銅40%?58%,銀7.7%?31.6%,鋅25.4%?
45%,稱為“中國白銅”.
9.《新修本草》對“青磯”的描述:“本來綠色,……正如璃璃……燒之赤色……”,“燒之赤色”指的是“煨
燒”.
10.《徐光啟手記》中記載了“造強水法”:“綠磯(FeSOi-7H20)五斤(多少任意),硝五斤.將研炒去,約折五分
之一.將二味同研細,聽用.次用鐵作鍋……鍋下起火……取起冷定,開壇則藥化為水,而鍋亦壞矣.用水入五金
皆成水,惟黃金不化水中,加鹽則化……強水用過無力……”.相當于“王水”的配制.
11.《呂氏春秋》中有關于青銅的記載:“金(銅)柔錫柔,合兩柔則為剛,燔(燒)之則為淖(液體)”.相當于“合
金”的制備.
12.造紙:《天工開物》記載,竹紙制造分為六個步驟:以我國古書《天工開物》卷中所記載的竹紙制造方法為例,
步驟如下:
①斬竹漂塘:將新砍下的嫩竹放入池塘中,浸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的青皮:
②煮徨足火:放入“徨”桶內與石灰一道蒸煮,利用石灰的堿性脫脂、殺死微生物等;
③春臼:把上述處理的竹子,放入石臼中打爛,形同泥面;
④蕩料入簾:將被打爛的竹料倒入水槽內,并以竹簾在水中蕩料,竹料成為薄層附于竹簾上面;
⑤覆簾壓紙:將竹簾反過來,使?jié)窦埪溆诎迳?重復蕩料與覆簾步驟,疊積上千張濕紙后,加木板重壓以擠去
大部分的水;
⑥透火焙干:將濕紙逐張揚起,生火焙干.
13.燒制陶器:陶瓷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屬及其化合物,在高溫燒制時金屬及其化合物發(fā)生不同的氧化還原反
應,產生不同顏色的物質.
14.釀酒:據《禮記》記載,西周已有相當豐富的釀酒經驗和完整的釀酒技術規(guī)程,其中“月令篇”敘述了負責
釀酒事宜的官“大酋”在仲冬釀酒時必須監(jiān)管好的6個環(huán)節(jié):“秫稻必齊,曲廉必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
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方法:先用米曲霉、黃曲霉等將淀粉水解為葡萄糖,稱為糖化;再用酵母菌
將簡萄糖發(fā)酵產生酒精,發(fā)酵后的混合料經過蒸儲,得到白酒和酒糟.
【精準訓練2】
1.化學與生活、社會發(fā)展息息相關,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冬月灶中所燒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堿浣衣”.“薪柴之灰”與錢態(tài)氮肥混合施用可增強肥效.
B.玻璃鋼和壓電陶瓷都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C.“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不同
D.《泉州府志》:元時南安有黃長者為宅煮糖,宅垣忽壞,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泥土具有吸附作用,
能將紅糖變白
2.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與化學有關的知識.卜列分析錯誤的是()
A.“紛紛燦爛如星隕,赫赫喧魅似火攻”,其中涉及的焰色反應為物理變化
B.“凡研硝(KNO3)不以鐵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禍不可測”,其中涉及的現(xiàn)象為爆炸
C.“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乂還成丹砂”,其中涉及熔化和結晶的物理過程
I).“凡蜒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擇取無沙黏土而為之”,其中“瓦”的主要成分為硅酸鹽
3.下列有關文獻記載中涉及的化學知識表述不正確的是()
A.“墻塌壓糖,去土而糖白”中的脫色過程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B.“以曾青涂鐵,鐵赤色如銅”說明我國古代就掌握了“濕法冶金”技術
C.“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講的是單質與化合物之間的互變
D.“煤餅燒蠣房成灰(蠣房即牡蠣殼)”中灰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鈣
4.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人類文明貢獻巨大.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東觀漢記?蔡倫傳》中“黃門蔡倫,典作尚方作紙,所謂蔡侯紙也”,現(xiàn)代造紙要加堿,是因為造紙過程中
要發(fā)生皂化反應
B.“榆莢只能隨柳絮,等閑繚亂走空園”中“柳絮”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
C.《泉州府志》:“元時南安有黃長者為宅煮糖,宅垣忽壞,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說的是泥土中含有強
氧化性物質,將蔗糖漂白
I).《石炭行》中“投泥潑水愈光羽”其化學原理類似于煤的氣化
5.我國古代人民編寫的古詩或諺語包含了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四川鹽法志》記載了煮鹽的過程,當煮鹽近于飽和時,往鹵水中點加豆汁,至“渣滓皆浮聚于面,用瓢舀出,
再入豆汁二三次,至渣凈水澄,蒸干即可得鹽”,加入豆汁可以降低NaCl溶解度
B.明代《本草綱目》記載了民間服酒的工藝:“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以燒酒復燒二次,……,價值數倍
也”,這里用到的方法常用于分離對硝基甲苯和含硝酸的水層
C.唐末五代時期丹學著作《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黃合硝石并蜜燒之,焰起燒手面及燼屋舍
者”,描述的是黑火藥的制作過程
I).《齊民要術》:“凡釀酒失所味者,或初好后動未壓者,皆宜翹作醋.”所記載的過程涉及分離提純操作
6.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人類文明貢獻巨大.下列古代文獻涉及的化學研究成果,對其說明合理的是()
A.《周禮》:“煤餅燒蠣房(牡蠣殼)成灰”,“蠣房成灰”主要發(fā)生化合反應
B.唐代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詩句“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鹽,該
句詩表明“玉”的硬度很大
C.明代《本草綱目》中“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過濾
D.宋代《開寶本草》中“......(KNO3)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利用到重結晶
考點三傳統(tǒng)文化涉及“變化”、“分離”和“化學反應原理”的判斷
【核心知識梳理】
1.傳統(tǒng)文化涉及“變化”的判斷
由古代文獻記載的內容,聯(lián)系化學反應,判斷是否為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判斷化學反應的類型,如置換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等.
(1)“烈火焚燒若等閑”,該過程涉及化學變化一一碳酸鈣的分解.
(2)“熬膽磯(Cu2-51U))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涉及的反應類型為置換反應或氧化還原反應.
(3)北宋《千里江山圖》中的顏料來自于礦物質,并經研磨、溶解、過濾這三道工序獲得,這三道工序涉及的均
是物理變化.
(4)《本草圖經》中“綠磯形似樸消(N&SO,?10HQ)而綠色,取此物置于鐵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
熾,其磯即沸,流出,色亦如融金汁者是真也”里的“綠機”是FeSO,-7Ho描述了綠磯受熱分解的
現(xiàn)象.
2.傳統(tǒng)文化涉及“分離”方法的判斷
根據過程判斷分離和提純的常見方法,如蒸馀、蒸發(fā)、升華、萃取等.
(1)“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槽入甄,蒸令氣上……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該過程涉及蒸餛操作;
(2)《本草綱目》中記載:“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煎煉”涉
及蒸發(fā)、結晶操作;
(3)《本草綱目》中對堿式碳酸鉛制備過程有如下敘述:“每鉛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內.甑卜.甑
中各安醋一瓶,外以鹽泥同濟,紙封甑健.風爐安火四周,養(yǎng)一七,便掃入水缸內.依舊封養(yǎng),次次如此,鉛盡為
度.”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溜;
(4)“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這種分離方法是蒸儲;
(5)《天工開物》中對“海水鹽”有如下描述:“凡煎鹽鍋古謂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
七八眼,共煎此盤,……火燃釜底,滾沸延及成鹽.”文中涉及的操作有加熱、蒸發(fā)、結晶.
(6)《泉州府志》中有:“元時南安有黃長者為宅煮糖,宅垣忽壞,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其原理是泥土具有
吸附作用,能將紅糖變白糖
(7)《本草綱目》中記載:“近時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七日,以甑蒸取”.文中涉及
的操作為蒸儲.
(8)《本草綱目》對輕粉(Hg2c1。的制法作如下記載:“用水銀一兩,白帆二兩,食鹽一兩,同研不見星,鋪于鐵器
內,以小烏盆覆之.篩灶灰,鹽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開,則粉升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輕盈可愛.一兩
汞,可升粉八錢.”文中涉及的操作為升華.
(9)《茶疏》中對泡茶過程有如下記載:“治壺、投茶、出浴、淋壺、燙杯、酬茶、品茶……”,泡茶過程涉及
的操作有溶解、過濾.
(10)《物理小識》中“以汞和金涂銀器上,成白色,入火則汞去而金存,數次即黃”,該過程為汽化.
(11)《游宦紀聞》中記載了民間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錫為小甑,實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竅甑之傍,
以泄汗液,以器貯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氣體的冷凝過程.
(12)《本草衍義》中對精制砒霜過程有如下敘述:“取砒之法,將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煙上飛著覆器,
遂凝結累然下垂如乳,尖長者為勝,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華.
3.傳統(tǒng)文化涉及化學反應原理
(1)《天工開物》中記載:“金黃色什盧木煎水染,復用麻稿灰淋,堿水漂)……象牙色(護木煎水薄染,或用黃土)”.
涉及化學平衡的移動(護木中的黃木素在酸性介質中呈淡黃色,而在堿性介質中呈金黃色,這是因為植物染料
色素一般是有機弱酸或有機弱堿,具有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在不同的酸、堿性介質中能發(fā)生化學平衡的移動).
(2)《本草經集注》中“強燒之,紫青煙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樸硝,云是真硝石也”.涉及焰色反應(硝石的主要
成分為硝酸鉀,鉀元素焰色反應為紫色(透過藍色鉆玻璃),利用焰色反應來辨別“硝石”真假).
(3)《過江州岸,回望廬山》中“廬山山南刷銅綠”.粗銅發(fā)生電化腐蝕.
【精準訓練3】
1.《天工開物》中記載了砒霜(AS203)的制取:凡燒砒,下鞠(注:在地上挖砌)土窯,納石其上,上砌曲突(注:煙筒),
以鐵釜倒懸覆突口.其下灼炭舉火其煙氣從曲突內熏貼釜上.文中涉及的操作為()
A.蒸館B.蒸發(fā)C.升華D.萃取
2.卜?列獲得金屬的方法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夢溪筆談》“熬膽研鐵釜,久之亦化為銅”B.《雜曲歌辭?浪淘沙》“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
金”C.《天工開物》“凡爐中熾鐵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D.《天工開物》“爐甘石(碳酸鋅
),……用煤炭,發(fā)火爆紅,……冷淀,即倭鉛(鋅)也”
3.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下列對描述內容所做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選項描述分析
《本草綱目》中描述:”…用濃酒和糟人甑,蒸令氣
A其中涉及到的操作是蒸儲
上,用器承取滴露”
《周易參同契》中對汞的描述:“…得火則飛,不見
B其中的“黃牙”指的是金
埃塵,將欲制之,黃牙為根”
唐詩《正月十五夜》中描述:“火樹銀花合,星橋鐵其中“火樹銀花”涉及到焰色反
C
索開…”應
《天工開物》中記述:“燒鐵器淬于膽機水中即成
D該過程中發(fā)生置換反應
銅色也”
4.下列對有關文獻的理解錯誤的是()
A.《泉州府志》中記載:“初,人不知蓋泥法,元時南安有黃長者為宅煮糖,宅垣忽壞,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
之.”該段文字記載了蔗糖的分離提純采用了黃泥來吸附紅糖中的色素.
B.《物理小識》記載“青帆(綠叼廠氣熏人,衣服當之易爛,栽木不沒”,“氣”凝即得“磯油”.青磯廠氣是
CO和82
C.《天工開物》中有“至于磯現(xiàn)五色之形,硫為群石之將,皆變化于烈火”,其中的磯指的是金屬硫酸鹽.
D.《本草經集注》對“消石”的注解如下:”……如握雪不冰.強燒之,紫青煙起,仍成灰......”,這里的“消石”
指的是硝酸鉀.
5.《天工開物》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科技著作,其中詳實的記載了很多關于金屬冶煉的工藝流程.下面的四項記載
中,有一項對應的金屬冶煉方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圖1圖2圖3圖4
A.圖I洪爐煉錫,將錫礦和木炭放入洪爐,鼓風溶煉B.圖2升煉水銀,從朱砂(HgS)中升煉出水銀
C.圖3淘沙化銅,銅礦砂(含有鉛)、木炭在溶爐中共熱
D.圖4溶石熬鋅,將爐甘石(主要成分ZnC03)與水木炭敲碎混合后裝入泥維,引火溶煉
6.化學知識無處不在,下列與古詩文記載對應的化學知識不正確的是0
古詩文記載化學知識
A綠蟻新陪酒,紅泥小火爐在釀酒的過程中,葡萄糖發(fā)生了水解反應
B南安有黃長者為宅煮糖,宅垣忽壞,去土而糖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將紅糖變白糖
白,后人遂效之.
C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制陶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燒制陶瓷屬硅酸鹽工業(yè)
采蒿墓之屬,曬干燒灰,以原水淋汁,久則凝淀
1)“石”即石堿,具有堿性,遇酸產生氣體
如“石”,浣衣發(fā)面.
【真題感悟】
1.12021廣東高考】今年五一假期,人文考古游持續(xù)成為熱點.很多珍貴文物都記載著中華文明的燦
爛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利極高的學術價值.下列國寶級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出頁ABCD
文物必口
名稱鑄客大銅鼎河姆渡出土陶灶獸苜瑪瑙杯角形玉杯
2.12021河北尚考】“灌鋼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鋼鐵冶煉技術的重大貢獻,陶弘景在其《本草經集注》
中提到“鋼鐵是雜煉生金條作刀鐮者”.“灌鋼法”主要是將生鐵加熟鐵(含碳量約0.1盼混合加熱,生鐵熔化灌
入熟鐵,再鍛打成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鋼是以鐵為主的含碳合金
B.鋼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
C.生鐵由于含碳量高,熔點比熟鐵高
1).冶煉鐵的原料之一赤鐵力的主要成分為卜咫5
3.12020天津】晉朝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記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受此啟發(fā)
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
A.屠呦呦B.鐘南山C.侯德榜D.張青蓮
4.12020新課標H卷】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信州鉛山有苦泉,流以為澗.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磯,烹膽
磯則成銅.熬膽破鐵釜,久之亦化為銅”.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膽磯的化學式為CuSO」
B.膽帆可作為濕法冶銅的原料
C.“熬之則成膽破”是濃縮結晶過程
D.“熬膽磯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是發(fā)生了置換反應
5.12020新課標HI卷】宋代《千里江山圖》描繪了山清水秀的美麗景色,歷經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綠色來自孔雀
)?
石顏料(主要成分為CU(0H)2-CuCOj,青色來自藍銅礦顏料(主要成分為Cu(0H22CuC0;t).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保存《千里江山圖》需控制溫度和濕度
B.孔雀石、藍銅礦顏料不易被空氣氧化
C.孔雀石、藍銅礦顏料耐酸耐堿
D.Cu(OH)2-CuCQ,中銅的質量分數高于CU(0H)2-2CUC03
6.[2019新課標I卷】陶瓷是火與土的結晶,是中華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質與化學有著密切的關系.下
列說法錯誤的是()
A.“雨過天晴云破處”所描述的姿器青色,來自氧化鐵
B.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經高溫燒結而成
C.陶瓷是應用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學成分是硅酸鹽
I).陶瓷化學性質穩(wěn)定,具有耐酸堿侵蝕、抗氧化等優(yōu)點
7.12019新課標II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著名詩句,下列關于該詩句中
所涉及物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A.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B.蠶絲屬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蠟炬成灰”過程中發(fā)生了氧化反應
I).古代的蠟是高級脂肪酸酯,屬于高分子聚合物
8.12018天津卷】以下是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的幾個事例,運用化學知識對其進行的分析不
合理的是()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釀造出酒和醋,釀造過程中只發(fā)生水解反應
B.商代后期鑄造出T藝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該鼎屬于銅合金制品
C.漢代燒制出“明如鏡、聲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為黏土
I).屠呦呦用乙醛從青蒿中提取出對治療瘧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該過程包括萃取操作
10.【2016天津卷】根據所給的信息和標志,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BC1)
《神農本草經》記載,麻
碳酸氫鈉藥片
黃能“止咳逆上金
氣”6△
古代中國人已用麻黃治該藥是抗酸藥,服用時喝看到有該標志的丟棄物,貼有該標志的物品是可
療咳嗽些酯能提高藥效應遠離并報警回收物
【課時達標訓練】
1.我國的古代文物呈現(xiàn)了瑰麗的歷史文化.下列文物中,主要成分屬于合金的是()
用
3次
.
“
便
曹
和
抬
以
亢
1儕
i彳
曲
d工
A.顏真卿祭侄文稿B.西漢素紗禪衣C.唐獸首瑪瑙杯I).三星堆青銅面具
2.央視《典籍里的中國》因袁隆平、宋應星兩位科學家跨越時空的“握手”被刷上熱搜.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
被譽為“百科全書之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凡播種先以稻麥稿包浸數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許其名曰秧其中“稻麥稿”的主要成分纖維素.
B.“水火既濟而土合...........后世方土效靈人工表異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以二所述的“陶成
雅器”的主要
原料是黏土、石灰石
C.“凡火藥,硫為純陽,硝為純陰,此乾坤幻出神物也”,“硝”指的是硝酸鉀.
I).“凡鑄鏡模用灰沙銅用錫和”該法所制銅鏡主要成分為青銅.
3.我國古代著作涉及化學的敘述,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漢書》中“高奴縣有滴水可燃”里的“滴水”指的是石油
B.《本草綱目》中“冬月灶中所燒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械浣衣”,其中堿是指氫氧化鈣
C.“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這里的“玉”即玉有,其主要成分含有硅酸鹽,熔點較高
D.《天工開物》中有“至于磯現(xiàn)五色之形,硫為群石之將,皆變化于烈火”,其中的“機”指的是含結晶水的硫
酸鹽
4.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發(fā)展息息相關,下列說法帶送的是()
A.我國最新研制有5款新冠疫苗獲批上市,這些新冠疫苗將用于廣大群眾免費注射,目前接種約1.4億劑次,
注射新冠疫苗后產生的抗體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B.中國航大“探月工程”中嫦娥5號帶回的“快遞”一一"月壤”中富含"完美能源”'He,性與'He互為同
位素
C.白居易的《問劉十九》中“綠蟻新酷酒,紅泥小火爐",優(yōu)質紅泥明亮且橙中略帶紅光,是因其含有含量較高
的四氧化三鐵
D.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之《燔石?青磯》卷中“取入缸中沒三個時,漉入釜中煎煉”,運用了過濾
的化學操作方法
5.舉世矚目的三星堆三十五年之后在2021年3月再次被挖掘.此次挖掘出了五百多件重要的文物,包括大量的黃
金制品、絲綢飾品,還有大米、象牙、青銅、神樹等等.下列有關文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工藝精湛的青銅方尊主要材質是銅錫合金
B.祭祀坑內發(fā)現(xiàn)了絲綢朽化后的淺留物,絲綢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
C.新出土的半張黃金面具歷經3000年仍然金光璀璨,說明金的活動性較弱
D.出土的文物可以用碳的一種核素來測定其年代
6.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下列詩詞解讀錯誤的是()
A.“??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樹葉由綠變黃是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B.“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蘊含著自然界中的碳、氮循環(huán)
C.“朝壇霧卷,曙嶺煙沉”,霧有丁達爾現(xiàn)象是因為膠體粒子對光有散射作用
D.“心憂炭賤愿天寒”中的炭與“嫦娥五號”衛(wèi)星所用的碳纖維互為同素異形體
7.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人類文明貢獻巨大,古代文獻中記載了古代化學研究成果.下列關于文獻記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周禮》中“煤餅燒蠣房成灰”(蠣房即牡蠣殼),“灰”的主要成分為CaCOs
B.《肘后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該提取過程利用的是萃取原理,屬于物理變化
C.《抱樸子》中“丹砂(IlgS)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描述的是升華和凝華過程
I).《夢溪筆談》中“熬膽研鐵釜:久之亦化為銅”,與化學反應無關
8.我國古代著作涉及化學的敘述,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漢書》中“高奴縣有治水可燃”里的“消水”指的是石油
B.《本草綱目》中“冬月灶中所燒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峨浣衣”,其中堿是指氫氧化鈣
C.“試玉要燒三口滿,辨材須待七年期”這里的“玉”即玉石,其主要成分含有硅酸鹽,熔點較高
D.《天工開物》中有“至于磯現(xiàn)五色之形,硫為群石之將,皆變化于烈火”,其中的“帆”指的是含結晶水的硫
酸鹽
9.朱砂(HgS)又稱之為丹砂、辰砂,是?種紅色的天然礦石,我國史前先民真正開始認識并使用朱砂可以追溯到
湖北宜都城背溪文化,古代先賢們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關于“朱砂”的詩、詞、句.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自詠》(白居易)中記載:朱砂賤如土,不解燒為丹.指出朱砂在古代可用于煉丹
B.《本草從新》中記載:獨用多用,令人呆悶.“令人呆悶”可能與Hg?+的毒性有關
C.“三尺講臺,序寫華殛;朱批點點,嬌比海棠”的“朱批”所用的原料是朱砂
D.《抱樸子》中“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包含兩個置換反應
10.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著很多化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中“豆箕”的主要成分纖維素在人體內最終水解為葡曲糖
B.“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喊浣衣”,“薪柴之灰”不可與銹態(tài)氮肥混合施用
C.“火藥乃焰硝、硫黃、杉木炭圻合”,火藥發(fā)生爆炸時,生成無色的S&、N0?和C0?
D.“白墻黛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中“黛瓦”的青黑色是因為含有氧化鐵的緣故
11.范嘩在《后漢書》中記載:“火井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光耀十里.以竹簡盛之,接其光而無炭也.取并
火還煮井水,一斛水得四五斗鹽,家火煮之,不過二三斗鹽耳.”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火井中可擴散出大量天然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為CH」
B.竹筒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纖維素和淀粉互為同分異構體
C.“煮井水”是利用天然氣燃燒放出的熱,進行食鹽的蒸發(fā)結晶
D.通過燃燒薪柴的“家火”獲得食鹽的速率可能小于“井火”
12.古文獻《余冬錄》中對胡粉[主要成分為]的制法有如下描述:“鉛塊懸酒缸內,封閉四十九日,開之則化為粉
矣,化不白者炒為黃丹,黃丹滓為密陀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胡粉難溶于水
B.鉛塊化為胡粉的過程中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C.黃丹的化學式也可表示為
D.密陀僧與碳粉高溫加熱又可以制得鉛
13.《尚書?牧誓》描寫了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在商朝都城郊外的牧野誓師的場景:“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
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捽以麾曰:...稱爾戈(舉起戈),比爾干(排好盾),立爾矛,予其誓”(注:黃
鉞,以黃金為飾的斧;白旄,古代的一種軍旗,竿頭以耗牛尾為飾).下列從化學角度進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限于當時的冶煉水平,所使用的黃金土要來源于游離念而非化合態(tài)
B.當時制作鉞、戈、矛等兵器的主要材料是性能比青銅(或隕鐵)更好的鋼
C.干(盾)可用木板、藤或竹等制作,其中所含的纖維素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
D.耗牛尾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蛋白質在一定條件下可水解生成氨基酸
14.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凝結在傳統(tǒng)文化之中.下列說法從化學視角理解,錯誤的是()
A.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詩句中描述了丁達爾現(xiàn)象
B.高奴出脂水,頗似淳漆,燃之如麻句中的“脂水”是指油脂
C.水銀乃至陰毒物,因火燃丹砂而出詩句中涉及氧化還原反應
1).百寶都從海舶來,玻璃大鏡比門排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
15.中國人民在悠久的歷史中創(chuàng)造了絢麗多彩的中華文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織錦是可以做禮服的高檔緞類絲織物,蠶絲與棉、麻的主要成分都是纖維素
B.秦朝?兵馬俑用陶土燒制而成,陶土屬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C.王蓑之的《蘭亭集序》保存完好、字跡清晰的原因是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wěn)定
D.末代張杲《醫(yī)說》記載:“每每外出,用雄黃桐子大,在火中燒煙熏……,以消毒滅菌,……”古代煙熏的消毒
原理與酒精相同,都是利用其強氧化性
16.戰(zhàn)國時期著作《周禮'考工記》中記戰(zhàn):“泳(漂洗)帛,以爛(爛木頭)為灰,渥潤其帛,實諸澤盟淫之以蜃(生
石灰),清其灰而盈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以爛為灰”是為了獲得K£0:;
B.“蜃〃是通過分解反應生成的
C.文獻記載的是K£(h的泳帛、制取過程
D.“淫之以蜃”后可以生成KOH
17.根據古代文獻記載的化學知識,下列相關結論或應用錯誤的是
選項文獻記載結論或應用
唐代金陵子稱石膽(主要成分為CuSOi-5H2O)“淺碧色,燒之變
A古人鑒別石膽真?zhèn)?/p>
白色者為真”
《天工開物》記載:造瓦“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則堆積窖中燃造瓦時澆水轉釉后,鐵元素主要以
B
薪舉火”,“澆水轉釉(主要為青色),與造磚同法”氧化鐵形式存在
C《抱樸子內篇》記載:“曾青涂鐵,鐵赤色如銅”描述了濕法冶銅的原理
南北朝時期陶弘景說:“水銀,能消化金、銀使成泥,人以鍍物汞、金、銀形成的合金可用于器物
D
是也”上鍍金、銀.
18.《左傳注疏》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宅茲中國”是西周早期的青銅器(重
要的禮器)“何尊”(1963年出土)中的銘文:“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則是1995年新疆和田古墓中出.土的漢代
織錦護臂上的文字.歷經數千年的國寶仿佛在無聲地言說: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一直在傳承,中華民族偉大復
興的中國夢必將成為現(xiàn)實!下列敘述合理的是()
何尊漢代饃錦護鐘
A.青銅是人類最早廣泛使用的金屬材料與銅相對容易冶煉有關
B.埋藏于地下的青銅器出土后,發(fā)生腐蝕的速率不會發(fā)生變化,無需保護措施
C.織錦是可以做禮服的高檔緞類絲織物,蠶絲與棉、麻的主要成分都是纖維素
D.測定古代織錦等文物中汽的含量,可大致推算其年份
19.書法是中華文化之瑰寶,“無色而具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書法之美盡在筆墨紙硯之間(如圖所
示的王羲之的“平安貼”).下列關于傳統(tǒng)文房四寶的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u
4
U牛
建
梨
。
情
、
4-供
城
心
國
才
A.墨汁是一種水溶液B.宣紙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C.硯石的成分與水晶相同D.制筆用的狼亳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20.化學知識無處不在.卜列與占詩文記載對應的化學知識或原理不正確的是()
選項古詩文記載化學知識或原理
A《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膠體的丁達爾效應
B《石炭行》“投泥潑水愈光明”與煤的氣化原理相似
《寶貨辨疑》“金遇鉛則碎,和銀者性柔和銅者
C銅金合金硬度大于各成分單質的硬度
性硬”
《寄題龔立道農隱堂》“人生請治田,種秫多釀
D淀粉通過水解反應直接得到酒精
酒”
【化學高考中的古文】答案
【精準訓練1】
1.答案c
解析依據題意可知:“臬、麻、荷、葛”屬于纖維素,“裘褐、絲綿”屬于蛋白質,故C正確.故選C.
2.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化學與STES,側重考查物質的組成和性質,了解金屬冶煉原理和蜂蠟的性質即可解答,難度不
大.A.我國使用青銅器的時間比使用鐵器、鋁器的時間均要早,原因是銅比鐵鋁容易冶煉,故A正確;B.將青
銅器放在銀質托盤上,形成原電池、銅作負極被氧化,則青銅器容易生成銅綠,故B正確;C.《本草綱目》中載
有一藥物,名“銅青”,銅青是銅器上的綠色物質,則銅青是堿式碳酸銅,故C錯誤;D.用蜂蠟做出銅器的蠟模,
是百代青銅器的鑄造方法之一,蜂蠟的主要成分為酯類,是有機物,故D正確.故選C.
3.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化學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解答這類問題應注意知識的歸納和積累,試題難度不大.A.由于酒精
的容度小于水的密度,忽略酒精和水之外的其它成分,葡萄酒的度數越高密度越小,故A正確;E.古代琵琶的琴
弦主要由牛筋制成,牛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故B正確;C.制作夜光杯的鴛鴦玉的主要成分為3MgO?4SiO2?
H20,屬于硅酸鹽,故C錯誤;I).紅葡萄酒密封儲存時間越長,質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儲存過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
酯,故D正確.故選C.
4.答案D
解析本題考杳元素化合物的性質,涉及物質的成分、性質及用途,物質分離的方法,準確把握古文含義,明確相關
物質的性質是解題關鍵,注意焰色反應為元素性質,注意蒸儲的原理,題目難度不大.A.“瓦”是傳統(tǒng)無機非金
屬材料,主要成分為硅酸鹽,故A正確;B.“蒸令氣上”與混合物沸點有關,即蒸儲,故B正確;
C.利用鉀元素和鈉元素的焰色反應不同,鑒別KN()3和Na2sO,,故C正確;1).掃取以水淋汁后,力煎煉而成,水淋
為溶解過程,煎煉為蒸發(fā)、結晶過程,升華為固體直接變?yōu)闅怏w的過程,沒有涉及升華,故D錯誤;故選I).
5.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化學中的應用,主要涉及的是物質成分的判斷,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試題難度
一?般.A.“木活字”是木頭制造的、其主要成分是纖維素,故A正確;B.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故B正確;C.
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故C錯誤;D.“黑陶”是用陶土燒制而成,其主要成分為硅酸鹽,故D正確.故選C.
6.答案C
解析本題屬于硅酸鹽工業(yè),考查了陶瓷的燒制,熟悉硅及其化合物性質是解題關鍵,注意準確把握題干給出信息,
題目難度不大.A.黏土燒制成瓦的過程為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過程,A錯誤;B.沙子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二氧
化硅是氧化物,不屬于硅酸鹽,B錯誤;C.青瓦和紅瓦是在冷卻時區(qū)分的:自然冷卻的是紅瓦,水冷卻的是青瓦,C
正確;D.由“凡蜒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擇取無砂粘土而為之”可知粘土是制作磚瓦和陶瓷的主要原料,沒有石
灰石,D錯誤.故選C.
【精準訓練2】
1.答案D
解析本題以傳統(tǒng)文化為載體考查常見化學物質的性質或用途,為近幾個熱門題型,熟記常見化學物質的性質,
正確理解詩文意思是關鍵.A.薪柴之灰”里面含碳酸鉀,與鉉態(tài)氮肥混合施用會因為乂水解生成氨氣揮發(fā)掉,
而降低肥效;故A錯誤;B.玻璃鋼是復合材料,不是新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故B錯誤;C.柳絮的主要成分和
棉花相同,都是纖維素,故C錯誤;D.由文中描述,是泥土吸附了糖中的色素,把紅糖變白.
2.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化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涉及物理變化的判斷,物質的組成,注意基礎知以的枳累與應用,題目難
度天大.A.“紛紛燦爛如星隕,赫赫喧魅似火攻”,其中涉及的現(xiàn)象為焰色反應,焰色反應屬于物理變化,故A正
確;B.“凡研硝(KNO3)不以鐵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禍不可測”,是指撞擊后爆炸,故B正確;C.“丹砂燒之成
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其中燒之發(fā)生反應HgS2Hg+S,冷卻后(積變)發(fā)生反應Hg+S=HgS,并不是熔化
和結晶的過程,而是發(fā)生了化學變化,故C錯誤;D.”凡蜒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擇取無沙黏土而為之”,其中
“瓦”屬于傳統(tǒng)無機非金屬材料,其主要成分為硅酸鹽,故D正確.故選C.
3.答案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古詩詞分析,涉及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金屬的冶煉等相關知識,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A.“墻塌壓糖,去土而糖白”中的脫色過程是吸附了有色物質,發(fā)生了物理變化,不是化學變化,故A錯誤;
B.“以曾青涂鐵,鐵赤色如銅”,是將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單質,說明我國占代就掌握了“濕法冶金”技
術,故B正確;C.“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講的是汞與氧化汞之間的互變,故C正確;D.“煤餅燒
蠣房成灰(蠣房即牡蠣殼)”中牡蠣殼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帽燒后生成灰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鈣,故D正確.故選A
4.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生活及工業(yè)技術中涉及的化學知識,古詩詞分析是近年來的熱點考查形式,題目難度不大.A.現(xiàn)
代造紙過程中不存在油脂,不能發(fā)生皂化反應,故A錯誤:B.柳絮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不是蛋白質,故B錯誤;
C.泥土是疏松多孔的物質,可以吸附蔗糖的有色成分達到漂白效果,故C錯誤;D.詩句“投泥潑水愈光明”是
指:在高溫下,把水滴到炭火上,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線氣,原理類似于煤的氣化,故D正確;
5.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傳統(tǒng)文化與化學的聯(lián)系,解答這類問題應注意從化學視角去分析和解答生產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試題較易.A.描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中國后紡吸絲槍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2-2027年中國馬術俱樂部行業(yè)市場全景評估及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社交軟件行業(yè)發(fā)展前景預測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學校實驗室玻璃隔斷協(xié)議
- 共享經濟模式平臺入駐協(xié)議
- 智能家居產品零售合同
- 煤炭行業(yè)技術合作協(xié)議書
- 兩個子女離婚協(xié)議
- 可信身份認證技術研究開發(fā)合同
- 服裝品牌授權合同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押題卷(含答案)
- 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風險管理與應急預案
- 《簡·愛》-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之必讀名著對比閱讀訓練
- 新浙美版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 中國國際商會入會申請表
- 裂隙燈顯微鏡的原理
- 盡職調查工作底稿1_公司業(yè)務調查
- 汽車維修項目明細表1
-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期家長會精品課件
- (完整版)從句的引導詞總表
- 美國EVUS登記信息采集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