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體系》_第1頁
《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體系》_第2頁
《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體系》_第3頁
《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體系》_第4頁
《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體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3.180

CCSA12

團體標準

T/CSWAXXXX—202X

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體系

Continuingeducationandtrainingsystemforscience

popularizer

(征求意見稿)

XXXX-XX-XX發(fā)布XXXX-XX-XX實施

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發(fā)布

T/CSWAXXX—202X

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體系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體系的總體框架,明確了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

訓管理、培訓考核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體系建設。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標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標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32844—2016科普資源分類與代碼

GB/T41555—2022科普服務分類與代碼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科普sciencepopularization

采取公眾易于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

想和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

[來源:GB/T41555—2022,3.1]

3.2

科普人員sciencepopularizer

從事科普研究和(或)科普實踐活動的人員。

示例:科普研究人員、科普活動組織與實施人員、科普創(chuàng)作人員等。

3.3

科普人才sciencepopularizationtalents

從事科普事業(yè)或專業(yè)性工作且成績顯著,在一定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科普人員(3.2)。

3.4

科普研究sciencepopularizationresearch

1

T/CSWAXXX—202X

對科普工作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研究,為國家、社會、相關單位和人員開展科普活動提

供理論依據(jù)。

[來源:GB/T41555—2022,7,有修改]

3.5

科普實踐sciencepopularizationpractice

以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為目的而開展的活

動。

3.6

科普創(chuàng)作sciencepopularizationproducing

為實現(xiàn)科普目的,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及蘊含于其中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進行藝術

加工的過程。

3.7

科普作品popularscienceworks

以實物或數(shù)字形式呈現(xiàn)的科普創(chuàng)作(3.6)結果。

3.8

繼續(xù)教育continuingeducation

面向學校教育之外所有社會成員的教育活動,特別是成人教育活動。

[來源:GB/T28913—2012,2.1.4,有修改]

4培訓體系概述

本培訓體系圍繞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

設置了涵蓋科普政策、科普理論、科普實踐、科普研究四個方面的培訓內容,并結合培訓內

容合理設置培訓課程,對所涉及的培訓主辦單位、教員、學員、培訓場所、科普實踐教學基

地提出管理規(guī)范和要求,針對培訓主體和培訓對象建立全過程考核機制,從而規(guī)范科普人員

繼續(xù)教育培訓活動的開展。

注:本文件的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課程為通用課程,課程示例見附錄A。

5培訓目標

5.1知識目標

5.1.1概述

學員通過繼續(xù)教育培訓,應形成對科普所涉及的理論知識、技能知識等系統(tǒng)的認知。

5.1.2理論知識

應了解、熟悉或掌握科普相關政策、理論知識,包括但不限于:

——了解國家現(xiàn)行科普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

——了解中外科技史;

2

T/CSWAXXX—202X

——了解科技前沿進展;

——掌握科技倫理相關知識;

——掌握自然科學知識;

——掌握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5.1.3技能知識

應了解、熟悉或掌握進行科普實踐活動所具備的基礎知識,包括但不限于:

——了解科普信息化建設基礎知識;

——了解科普情報信息相關知識;

——了解科普知識產權相關知識;

——熟悉科普基礎設施內容建設基礎知識;

——熟悉科普活動策劃、組織與實施相關知識;

——熟悉科普國際化活動相關知識;

——熟悉科普人才建設相關知識;

——熟悉科普研究基礎知識;

——掌握科普創(chuàng)作基礎知識;

——掌握科普多媒體傳播基礎知識。

5.2能力目標

5.2.1概述

學員通過繼續(xù)教育培訓,結合自身所具備的條件、資源等,能夠將所獲得的知識轉化為

開展科普實踐或科普研究的能力。

5.2.2科普實踐

應具備從事下述一項或多項科普相關實踐工作的能力,包括:

——能獨立創(chuàng)作科普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科普作品;

——能進行科普多媒體內容制作、發(fā)行與宣傳;

——能根據(jù)需求設計并構建不同類型的科普場館內容;

——能獨立設計與制作科普展教品;

——能對科普場所進行有效的運維管理;

——能設計與建設流動科普設施;

——能策劃、組織和實施各類型科普活動;

——能開發(fā)科普信息化平臺和終端,實現(xiàn)其有效運行和維護;

——能開展科普情報信息活動;

——能進行科普類專利、商標、著作權、軟件等的申報、代理、轉讓、登記、鑒定、認

證、咨詢、檢索;

——能開展科普國際化活動;

——能開展科普教育及科普人才建設其他相關活動。

5.2.3科普研究

應具備從事科普相關研究工作的能力,包括:

——能獨立或與團隊開展科普理論研究;

3

T/CSWAXXX—202X

——能獨立或與團隊開展科普應用研究;

——能獨立或與團隊開展科普實踐研究;

——能獨立或與團隊開展科普發(fā)展研究。

5.3素質目標

通過繼續(xù)教育培訓,學員的科普興趣和社會責任感得以增強,形成良好的科普態(tài)度和價

值觀,包括:

——增強社會責任感;

——認知科普對實現(xiàn)國家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增強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和弘揚科學精神的主人翁意

識;

——形成關注國家和地方科普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意識;

——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6培訓內容

6.1科普政策

在科普事業(yè)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國家和地方頒布的一系列激勵和保障科普事業(yè)發(fā)展的政策

法規(guī),包括:

——與科普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

——與科普工作相關的政策,包括:條例、意見、辦法、指示決定、批復、綱要、大綱、

規(guī)劃、計劃、方案、要點、指南、通知等。

6.2科普理論

關于科普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論述,旨在指導科普實踐活動的開展,培訓內容包括但不限

于:

——中外科技史;

——科技倫理;

——自然科學知識;

——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科技前沿進展;

——科普活動組織管理;

——科普人力資源管理。

6.3科普實踐

培訓內容立足科普工作需求,以實用為本,包括:科普創(chuàng)作、科普多媒體傳播、科普基

礎設施建設、科普活動、科普信息化建設、科普情報信息相關實踐、科普知識產權相關實踐、

科普國際化活動、科普人才建設以及其他科普實踐活動。

6.3.1科普創(chuàng)作

對不同科普內容進行設計與創(chuàng)作,根據(jù)科普作品的呈現(xiàn)形式,可分為:

——實物科普創(chuàng)作:包括展教品、文創(chuàng)產品、圖書、期刊、報紙、雜志、圖片、音像、

4

T/CSWAXXX—202X

廣播、影視、舞臺類和體驗互動類科普作品創(chuàng)作;

——數(shù)字科普創(chuàng)作:利用數(shù)字技術對科普資源進行處理和存儲,形成圖文并茂、聲像結

合的科普作品,包括文本、視頻、音頻、圖片、游戲和應用程序等科普作品創(chuàng)作;

——其他類型科普創(chuàng)作:如科普演講、科普競賽、科普研學等。

6.3.2科普多媒體傳播

利用多媒體技術和手段,將科普作品以特性形式進行傳遞和交流,包括但不限于:

——科普多媒體作品生產制作,如圖書、期刊、報紙、雜志、音像、廣播、視頻、舞臺

類、體驗互動類等作品的生產制作;

——科普多媒體作品發(fā)行宣傳,如圖書、期刊、報紙、雜志、音像、廣播、視頻、舞臺

類、體驗互動類等作品的發(fā)行宣傳。

6.3.3科普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科技館、科技類博物館、基層科普設施及其他具有科普展示教育功能的場館(所),

提供基礎建設、展品開發(fā)、展覽展示、配套設施建立健全等方面的活動。包括但不限于:

——科普場館設計與建設;

——科普展品設計與制作;

——科普導覽設施的設計與建設;

——科普場所運維管理;

——流動科普設施的設計與內容建設。

6.3.4科普活動

以科普為目的,面向社會和公眾開展的有組織的群體性活動,包括但不限于:

——展示類科普活動策劃、組織、實施;

——教育類科普活動策劃、組織、實施;

——宣講類科普活動策劃、組織、實施;

——競賽類科普活動策劃、組織、實施;

——體驗類科普活動策劃、組織、實施;

——綜合類科普活動策劃、組織、實施。

6.3.5科普信息化建設

基于網絡、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人工智能、區(qū)塊鏈、5G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科普多媒體開

展的信息化建設,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科普信息化平臺的開發(fā)與運維,如網絡平臺、自媒體的開發(fā)與運維;

——科普信息化終端的開發(fā)與維護,展示終端的開發(fā)和維護,如數(shù)字閱覽屏、電子宣傳

欄等;

——智慧化科普建設,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科普信息化建設。

6.3.6科普情報信息相關實踐

與科普相關的情報信息收集、整理、分析、數(shù)字化加工、存儲、傳輸?shù)葘嵺`活動,包括

但不限于:

——科普文獻信息管理;

5

T/CSWAXXX—202X

——科普數(shù)據(jù)管理;

——科普信息統(tǒng)計。

6.3.7科普知識產權相關實踐

與科普作品相關的專利、商標、著作權、軟件等代理、轉讓、登記、鑒定、評估、認證、

咨詢、檢索等實踐活動。

6.3.8科普國際化活動

為促進新時代科普事業(yè)發(fā)展而進行的國際化科普實踐活動,包括但不限于:

——科普人才國際交流,如國際科普人才交流會、國(境)外高級科普人才引進、組織

國內科普人才赴境外培訓等;

——科普資源國際交流,以科普資源為載體進行的國際間交流;

——國際化科普活動,如科普相關國際會議、國際會展、國際競賽等。

6.3.9科普人才建設

對科普人才的選拔、培養(yǎng)、使用、開發(fā)等方面開展的各項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科普人才培養(yǎng),如專職科普人才、兼職科普人才、科普志愿者和科普教學人才的培

養(yǎng);

——科普人才推介,如科普人才職業(yè)規(guī)劃、科普人才就業(yè)指導、科普人才交流、科普人

才信息庫建設、科普人才宣傳、科普人才供需平臺搭建、科普人才定向推薦;

——科普人才評價,如各類科普人才獎勵及科學傳播專業(yè)技術職稱評定。

6.3.10其他科普實踐活動

上述分類中未包含的科普相關實踐活動。

6.4科普研究

針對不同領域開展有關科普理論和科普實踐方面的研究,包括但不限于:

——針對科普的基本概念、范疇與原理開展的科普基礎理論研究;

——為解決科普實際問題而開展的科普應用研究,如科普政策實施效果研究、科普資源

調查研究、科普產業(yè)案例研究;

——為豐富科普實踐活動而開展的科普實踐研究,如科學家精神宣講活動效果研究、館

校結合實踐評估體系研究;

——為科普事業(yè)和科普產業(yè)發(fā)展而開展的其他相關研究。

7培訓管理

7.1培訓主辦單位管理

7.1.1基本條件

申請開展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工作的機構,應滿足以下條件:

——具備國家或地方認可的社會力量辦學資質;

——擁有培訓活動所必需的教員、教材和教學設備等方面的資源;

6

T/CSWAXXX—202X

——具備培訓活動所必需的場所資源;

——已制定相應的培訓管理規(guī)章制度。

7.1.2管理要求

申請開展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的機構在進行組織管理時應做到:

——根據(jù)培訓要求為教員提供必需的教學設備、輔助設施和技術支持;

——有健全的教學組織管理、培訓登記管理、培訓證書管理、學員考核管理、培訓經費

管理及培訓效果評價、反饋及持續(xù)改進等制度;

——為教員和學員提供適宜的培訓環(huán)境和相應的后勤服務;

——制定有相應的安全應急預案,確保培訓活動安全有序;

——與教員、學員保持有效的溝通。

7.2教員管理

7.2.1基本條件

從事科普人員培訓教學工作的教員應滿足以下條件:

——熱心科普事業(yè),思想品德端正,師德師風良好;

——具有≥5年的科普領域從業(yè)經歷;

——具有與教學工作要求相匹配的人文素養(yǎng)、專業(yè)知識和服務技能。

7.2.2管理要求

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主辦單位在開展教學活動中要求教員做到:

——根據(jù)學員需求及培訓主辦單位要求,準備好與培訓主題相對應的教案、課件和教學

資料等;

——根據(jù)學員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因材施教;

——能熟練操作相應的教學儀器及輔助設備;

——與培訓主辦單位和學員保持有效溝通。

7.3學員管理

7.3.1基本條件

報名參加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的學員應滿足以下條件:

——熱心科普事業(yè),思想品德端正;

——符合本文件規(guī)定的科普人員。

7.3.2管理要求

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主辦單位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求學員做到:

——接受培訓主辦單位的統(tǒng)一管理,包括個人檔案管理、報到登記管理、費用管理、生

活管理、考勤管理、學習計劃安排、學分管理、考核管理、證書管理等;

——配合培訓主辦單位參加相應的考核;

——與培訓主辦單位、教員保持有效的溝通。

7.4培訓場所管理

7

T/CSWAXXX—202X

7.4.1基本條件

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主辦單位選定的教學活動場所應滿足以下條件:

——滿足社會力量辦學的條件;

——配備有培訓活動所必需的教學設施設備和實施現(xiàn)代遠程教學的基本條件;

——場所教學建筑面積滿足培訓活動的需求;

——場所的環(huán)境安全、消防設施符合國家和行業(yè)的相關規(guī)定。

7.4.2管理要求

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主辦單位管理培訓場所過程中應做到:

——制定有相應的培訓場所管理規(guī)章制度;

——確保培訓活動所必須的教學設備和輔助設施正常運行;

——確保培訓場所的教學、生活環(huán)境安靜、整潔、安全。

7.5科普實踐教學基地管理

7.5.1基本條件

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主辦單位選定的科普實踐教學基地應滿足以下條件:

——符合國家、?。ㄊ?、自治區(qū))、地區(qū)相關單位的認定條件,并通過定期考核;

——配備有科普教育實踐活動所必需的教學設備和輔助設施;

——基地的環(huán)境、安全、消防設施符合國家和行業(yè)的相關規(guī)定;

——接待容量應滿足學員培訓的需求。

7.5.2管理要求

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主辦單位管理實踐教學基地過程時應做到:

——制定有相應的實踐教學基地管理規(guī)章制度;

——確??破諏嵺`活動所必須的教學設備和輔助設施正常運行;

——確?;氐慕虒W、生活環(huán)境安靜、整潔、安全。

7.6組織管理

7.6.1培訓形式

科普人員的繼續(xù)教育培訓以全脫產學習為宜,培訓主辦單位可采取線下面授培訓、網絡

在線培訓、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形式,培訓主辦單位宜根據(jù)培訓要求和學員特點采

取不同的培訓形式。

7.6.2培訓方法

培訓主辦單位和教員宜根據(jù)培訓內容和學員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訓方法。

——理論培訓可采用講授法、案例法、研討會等方式進行培訓。

——實踐技能培訓可通過參觀科普實踐基地、開展工作坊、進行科普實驗、制作科普教

具等方式進行培訓。

7.6.3培訓時長

培訓主辦單位應根據(jù)培訓需求、培訓目標以及國家和各省(市、自治區(qū))人力資源和社

8

T/CSWAXXX—202X

會保障部門對專業(yè)技術人員繼續(xù)教育規(guī)定合理安排培訓時長。

8培訓考核

培訓主辦單位宜成立專門考核組織,建立考核機制,對學員和教員進行全過程考核。

8.1考核內容

8.2考核方式

培訓主辦單位宜根據(jù)培訓內容設計個性化的考核評價方式,可采取定性考核、定量考核

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過考核以了解學員的學習效果和教員的教學效果,并作

為指導培訓主辦單位和教員改進工作的重要依據(jù)。

8.2.1學員考核

可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對學員進行考核,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定性考核包括:口頭測試、交流研討、實踐作業(yè)、學習總結等;

——定量考核包括:考勤、開卷考試、閉卷考試、科學素質問卷調查、教員的督導打分

等。

8.2.2教員考核

可從學員的滿意度調查、培訓主辦單位督導打分等方式考核教員的教學效果。

8.3考核結果

8.3.1學員考核結果

學員按合格與不合格區(qū)分考核等級。應為考核合格者頒發(fā)證書,如學習時長達到所規(guī)定

的課程要求應頒發(fā)學分證書,考核標準合格者應頒發(fā)結業(yè)證書;考核不合格者可向培訓主辦

單位申請重新考核,通過補考或補充完成相關考核指標后方可頒發(fā)證書。

注:學分管理符合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專業(yè)技術人員繼續(xù)教育規(guī)定(人社部令第25號)以及

各省(市、自治區(qū))專業(yè)繼續(xù)教育主管部門的規(guī)定。

8.3.2教員考核結果

教員按優(yōu)、良、中、差區(qū)分考核等級。應將考核中等以上者納入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專業(yè)

教師團隊;考核差者宜接受其他相關培訓并通過考核后再予以重新錄用。

9

T/CSWAXXX—202X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科普人員繼續(xù)教育培訓課程示例

一、科普政策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2002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2007年)

3.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2022年)

4.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guī)劃綱要(2021—2035年)

5.“十四五”國家科學技術普及發(fā)展規(guī)劃(2022年)

6.關于科技工作者行為準則的若干意見(1999年)

7.中國科協(xié)科普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

8.健康中國知識讀本

二、科普理論類

1.傳播學概論

2.媒介導論

3.融合新聞傳播概論

4.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

5.跨文化傳播學

6.讀懂媒體受眾

7.解鎖溝通養(yǎng)成策略

8.傳播統(tǒng)計與分析

9.科技創(chuàng)新思維的養(yǎng)成

10.人工智能和大數(shù)據(jù)導論

11.新形勢下如何提高保密能力和素質

12.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新媒介素養(yǎng)

三、科普實踐類

1.科普短篇圖文創(chuàng)作

2.科普圖書創(chuàng)作

10

T/CSWAXXX—202X

3.健康科普創(chuàng)作

4.攝像攝影技術

5.新媒體文案策劃與寫作

6.新媒體營銷與推廣

7.H5新媒體動畫設計

8.移動融媒體應用技術

9.數(shù)字媒體藝術與民族文化傳播

10.科普短視頻創(chuàng)作與傳播

11.視頻自媒體創(chuàng)作

12.科普類公眾號的建設與運營管理

13.科普展覽策劃

四、科普研究類

1.科普研究選題

2.科普課題設計

3.科普研究專項

4.科普成果申報

11

T/CSWAXXX—202X

參考文獻

[1]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

[2]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