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_第1頁
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_第2頁
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_第3頁
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_第4頁
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案號XXX

四川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DB

PDBJ51/TXXX-2024

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

Standardfordesigndeliveryofurbanbridgeandculvertengineeringinformation

modeling

(征求意見稿)

2024-XX-XX發(fā)布2024-XX-XX實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發(fā)布

四川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

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標準

Standardfordesigndeliveryofurbanbridgeandculvertengineeringinformation

modeling

DBJ51/TXXX-2024

主編單位:成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準部門:四川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

施行日期:20xx年xx月xx日

XXXX出版社

20xx年成都

前a

根據(jù)《四川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關于下達2023年四川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

制(修)訂計劃的通知》(川建標函(2023)1835號),成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

究院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共同編制本標準°標準編制組經(jīng)深入調查研究,認真

總結近年來國內外橋涵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的實踐經(jīng)驗,參考有關國家標準

和其他省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設計交付相關標準,結合四川省城市橋涵工程信

息模型設計交付的需求,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共分7章,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基本規(guī)定、模型要求、協(xié)同

管理、應用、交付和審核。

本標準由四川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負責管理,由成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

院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寄送成都

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成都市錦江區(qū)三色路269號,郵政編

碼:610023,聯(lián)系電話電子郵箱:ghsgf@)o

主編單位:

參編單位:

主要起草人:

主要審查人:

7交付和審核.......................................................21

7.1一般規(guī)定......................................................21

7.2交付物要求....................................................21

7.3審核要求......................................................23

附錄A模型單元交付要求.............................................24

附錄B常用材料信息交付要求.........................................27

附錄C主梁結構信息交付要求.........................................29

附錄D拱結構信息交付要求...........................................47

附錄E塔柱結構信息交討要求.........................................57

附錄F纜索系統(tǒng)信息交付要求.........................................61

附錄G預應力系統(tǒng)信息交付要求.......................................67

附錄H墩臺工程信息交付要求.........................................70

附錄J錨碇佶息交付要求..............................................75

附錄K支撐系統(tǒng)信息交付要求.........................................77

附錄L基礎工程信息交時要求.........................................80

附錄M橋面系信息交付要求...........................................84

附錄N附屬工程信息交付要求.........................................88

附錄P涵洞工程信息交付要求.........................................99

本標準用詞說明......................................................104

引用標準名錄........................................................105

2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s.......................................................................................................................4

4ModelRequirements.....................................................................................................................5

4.1GeneralRequirements...........................................................................................................5

4.2LevelofModelDevelopmentRequirements.......................................................................5

4.3NamingRules.......................................................................................................................10

4.4VersionManagements..........................................................................................................13

5CollaborationManagements........................................................................................................15

5.1GeneralRequirements..........................................................................................................15

5.2CollaborativeEnvironment..................................................................................................15

5.3CollaborativeWork..............................................................................................................16

6ModelApplication......................................................................................................................17

6.1GeneralRequirements..........................................................................................................17

6.2DesignSchemeSelection....................................................................................................17

6.3DesignQualityAssistanceCheck........................................................................................18

6.4DesignInformationInteraction............................................................................................19

6.5MechanicalPropertyAnalysis.............................................................................................19

6.6DesignSchemeSimulation..................................................................................................20

7DeliveryandApprova.................................................................................................................21

7.1GeneralRequirements.........................................................................................................21

7.2DeliveryRequirements........................................................................................................21

7.3ApprovalRequirements.......................................................................................................23

AppendixAModelElementDeliveryRequirements......................................................................24

AppendixBCommonMaterialsInformationDeliveryRequirements...........................................27

3

AppendixCGirderStructureInformationDeliveryRequirements................................................29

AppendixDArchStructureInformationDeliveryRequirements..................................................47

AppendixETowerColumnStructureInformationDeliveryRequirements.................................57

AppendixFCableSystemofSuspensionBridgeInformationDeliveryRequirements...............61

AppendixGPrestressedSystemInformationDeliveryRequirements...........................................67

AppendixHBridgePierandAbutmentInformationDeliveryRequirements.............................70

AppendixJAnchoringStructureInformationDeliveryRequirements..........................................75

AppendixKSupportingSystemInformationDeliveryRequirements..........................................77

AppendixLBridgeFoundationInformationDeliveryRequirements............................................80

AppendixMBridgeDeckSystemInformationDeliveryRequirements........................................84

AppendixNAccessoryStructureInformationDeliveryRequirements.........................................88

AppendixPCulvertEngineeringInformationDeliveryRequirements...........................................99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104

ListofQuotedStandard.....................................................................................................................105

4

1總貝u

i.o.i為規(guī)范四川省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設計階段的交付成果質量,提高

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的應用水平,促進行業(yè)的數(shù)字化發(fā)展,制定本標準。

1.0.2本標準適用于四川省范圍內新建城市橋涵工程在設計階段信息模型的

創(chuàng)建、協(xié)同、應用及交付,改擴建城市橋涵工程宜參照執(zhí)行。

【條文說明】本條所述城市橋涵工程系指市政項目中的橋涵工程,改擴

建工程不包括橋涵維修加固工程,若涉及維修加固工程,可結合項目特點進

行模型單元信息交付。

1.0.3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的設計交付,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

合國家、行業(yè)和四川省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2術語

2.0.1城市橋涵工程UrbanBridgeAndCulvertEngineering

指城市區(qū)域內,市政項目中提供無軌機動車輛、非機動車輛或行人通行

的橋梁和涵洞工程。

2.0.2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UrbanBridgeAndCulvertEngineering

InformationModeling

指城市橋涵工程全生命周期或部分階段的幾何表達精度及屬性信息深

度的數(shù)字化交付模型。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以數(shù)據(jù)對象的形式,組織和表

現(xiàn)城市橋涵工程及其組成部分,并具備數(shù)據(jù)共享、傳遞、協(xié)同和交付的功能。

簡稱模型。

2.0.3模型單元ModelUnit

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中承載橋涵信息的實體及其相關屬性的集合,是

工程對象的數(shù)字化表述。

2.0.4模型數(shù)據(jù)ModelData

模型及其關聯(lián)圖紙、文檔、數(shù)據(jù)描述文件、工程數(shù)據(jù)庫等數(shù)據(jù)。

2.0.5幾何表達精度LevelofGeometricDetail

模型單元在視覺呈現(xiàn)時,幾何表達真實性和精確性的衡量指標。

2.0.6信息深度LevelofInfoirnationdetail

模型承載屬性信息詳細程度的衡量指標。

2.0.7屬性信息Information

表示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單元的各類信息,包括基礎信息、設計信息

和其他信息。

2.0.8工程對象EngineeringObject

2

構成城市橋涵工程的建(構)筑物、功能系統(tǒng)(子系統(tǒng))、構件、設備、

零件等物理實體及其集合。

2.0.9模型精細度LevelofModelDefinition

模型所容納的信息豐富程度的衡量指標,包括模型單元及屬性信息的詳

細程度,滿足四川省要求的模型精細度稱為四川模型精細度SLo

2.0.10協(xié)同Collaboration

基于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進行數(shù)據(jù)共享及相互操作的過程。

2.0.11模型應用ModelApplication

針對特定的工程目標,利用信息模型中規(guī)定提供的數(shù)據(jù),得到新的信息

模型數(shù)據(jù)或結論的過程。

2.0.12模型交付ModelDelivery

將符合要求的模型及模型應用成果傳遞給需求方的行為。

3

3基本規(guī)定

3.0.1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的創(chuàng)建和應用,應滿足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

施工圖設計相應階段的設計交付要求。

3.0.2模型創(chuàng)建時應具備續(xù)用性和擴展性,各階段模型應充分利用上階段成

果,并滿足模型應用需求。

3.0.3模型創(chuàng)建時應根據(jù)工程特點和設計需求拆分為模型單元,各模型單元

之間應相互關聯(lián)并協(xié)調一致。

【條文說明】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創(chuàng)建時,應充分考慮城市橋涵工程

的荷載信息、專業(yè)特點、工藝特點、工程量計算及設計需求等要素,對信息

模型進行有效拆分。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的拆分可按照專業(yè)、功能構件及

零件進行。

3.0.4模型數(shù)據(jù)的內容與交付格式宜采用通用格式,滿足項目各相關方協(xié)同

工作對信息傳遞、共享以及互用的要求。

3.0.5模型創(chuàng)建、提取、存儲和交互應保證數(shù)據(jù)安全。

3.0.6模型交付前應進行審核且滿足模型應用的相關要求。

3.0.7模型宜貫徹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和共享的基本理念,滿足后

續(xù)施工、運維等階段的模型深化以及城市信息模型平臺融合等應用需求。

3.0.8對地質災害頻發(fā)地區(qū)的橋涵工程,其模型應體現(xiàn)抗震、落石和泥石流等

防災措施的相關內容。

【條文說明】四川省是地質災害最為發(fā)育的省份之一,時常發(fā)生地震、

滑坡、落石、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橋梁構件和人類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損

害,橋梁防災措施尤為重要,模型應體現(xiàn)這部分內容。

4

4模型要求

4.1一般規(guī)定

4.1.1模型宜采用統(tǒng)一的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和1985國家高程基準。模型

創(chuàng)建前應根據(jù)工程特點合理確定統(tǒng)一的模型定位基點,并使用統(tǒng)一的單位和

度量值。

4.1.2城市橋梁工程模型按照上部結構、下部結構、橋面系、附屬工程進行

分類;涵洞工程模型按照蓋板涵、箱涵、圓管涵、拱涵、波紋管涵等結構形

式進行分類。

4.1.3模型單元的分類宜以本標準附錄A所定義的工程對象作為拆分原則,

附錄A所列工程對象不能滿足需求時:可在現(xiàn)有分類基礎上擴展所需的工程

對象類型,但不宜改變現(xiàn)有的分類方式。

4.1.4模型應根據(jù)各階段設計深化的需要更新。

【條文說明】在設計過程中,各設計階段所需要的信息深度不同,因此

模型單元的信息也需要隨著設計階段進行拓展。

4.1.5模型宜采用參數(shù)化的建模方法。

【條文說明】信息模型的幾何圖形表達采用參數(shù)化的建模方法,有利于

后期獲取數(shù)據(jù)和修改維護。

4.1.6模型單元的顏色宜根據(jù)工程對象的分類、使用材料、使用用途進行設

定。

4.2模型精細度要求

4.2.1模型精細度等級及要求應符合表421的規(guī)定。

5

表4.2.1模型精細度等級及要求

名稱代號形成階段

可行性研究模型SL1.0可行性研究階段

初步設計模型SL2.0初步設計階段

施工圖設計模型SL3.0施工圖設計階段

4.2.2模型在各設計階段的模型單元交付要求應符合本標準附錄A的規(guī)定。

4.2.3各等級模型精細度對應的信息交付要求應符合表423的規(guī)定。模型單

元信息交付要求應符合本標準附錄B?P的規(guī)定。

表4.2.3各等級模型精細度對應的信息交付要求

代號信息交付要求

應包括模型單元的身份描述、位置、基本構造尺寸、可行性研究中需體現(xiàn)的技術參

SL1.0

數(shù)和其他用于成本估算的技術經(jīng)濟指標

應包括SLI.0等級的信息,增加初步設計中需體現(xiàn)的重要局部尺寸、材料、技術參

SL2.0

數(shù)和其他用于工程概算編制的技術經(jīng)濟指標

應包括SL2.0等級的信息,增加施工圖設計中需體現(xiàn)的詳細構造尺寸、材料、性能、

SL3.0

工藝工法和其他用于工程預算編制的技術經(jīng)濟指標

4.2.4各等級模型精細度對應的幾何表達精度應符合表4.2.4J的規(guī)定。

表424?1各等級模型精細度對應的幾何表達精度

代號幾何表達精度

SL1.0應體現(xiàn)城市橋涵工程對象基本的幾何體量、位置和方向等信息

應體現(xiàn)城市橋涵工程對象的整體與重要局部的尺寸、形狀、顏色、位置和方向等主要外觀

SL2.0

的幾何特征信息

應體現(xiàn)城市橋涵工程對象的整體與主要局部的尺寸、形狀、顏色、位置、方向和細節(jié)等構

SL3.0

造的幾何特征信息

【條文說明】模型的幾何表達精度應滿足各個設計階段的應用需求,

6

可結合模型應用的具體要求,提高局部模型的精細度。各等級模型精細度

對應的幾何表達精度可參考表424-2中的示意圖。

表424?2各等級模型精細度對應的幾何表達精度示意圖

4.2.5橋涵信息模型的場地環(huán)境模型應涵蓋該工程所在區(qū)域及與該工程相互

影響的周邊區(qū)域。

【條文說明】各等級模型精細度對應的場地環(huán)境交付要求宜符合表

4.2.5的規(guī)定。

表4.2.5各等級模型精細度對應的場地環(huán)境交付要求

代號場地環(huán)境交付要求

宜具備粗略的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并體現(xiàn)現(xiàn)狀道路、現(xiàn)狀鐵路、現(xiàn)狀建構筑物等重要

SL1.0

邊界,滿足可行性研究階段橋涵選型、布跨等需求

宜具備較準確的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地質分層,并體現(xiàn)現(xiàn)狀道路、現(xiàn)狀鐵路、現(xiàn)狀建

SL2.0

構筑物、現(xiàn)狀管線等邊界,滿足初設階段橋涵設計需求

7

應具備準確的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地質分層,并體現(xiàn)現(xiàn)狀道路、現(xiàn)狀鐵路、現(xiàn)狀建構

SL3.0筑物、現(xiàn)狀管線、現(xiàn)狀管廊、地鐵等邊界,以及碳排放信息,滿足施工圖階段橋涵設計

需求

4.2.6模型的工程總體信息交付要求應符合表426的規(guī)定。

表426模型的工程總體信息交付要求

模型精細度等級

屬性組屬性名稱參數(shù)類型單位備注

SL1.0SL2.0SL3.0

工程名稱文本—???含工程簡稱

工程性質文本—???如新建、改建、擴建

工程編號文本—OOO

工程地址文本—???

工程內容文本—???

路線長度文本—???

包含坐標系

坐標系信息文本—???(80/54/2000)、中央

子午線、高程投影面

基本信息

設計標段劃分文本———O

工程工期文本—O■?

資金來源文本—?■?如政府投資、社會資金等

工程總投資數(shù)值萬元?■?

建設單位文本—???

勘察單位文本——??

設計單位文本—O??

咨詢單位文本—OOO

技術等級文本—???

設計速度數(shù)值km/h???

總體設計如快速路、主干路、次

道路等級枚舉—???

信息干路及支路

設計基準期數(shù)值年???

設計使用年限數(shù)值年?■■

8

模型精細度等級

屬性組屬性名稱參數(shù)類型單位備注

SL1.0SL2.0SL3.0

設計階段文本—???

用地面積數(shù)值畝???

設計交通流量數(shù)值pcu/h???

抗震設防類別枚舉—???如甲、乙、丙、T

地質災害信息文本—???

地質信息文本—O??

水文信息文本—O■■

荷載等級文本—???

碳排放信息文本—O??

樁號范圍文本—???如K0+I00-K0+450

如梁式橋、拱橋、懸索橋、

橋梁結構類型枚舉—???剛架橋、斜拉橋秘11合體系

安全等級枚舉—???f、爭、學

設計洪水頻率枚舉—???1/300、1/100、1/5()

毋至、逐瞰、

通航標準枚舉—???

橋梁設計故、松、攸

信息橋梁全長數(shù)值m???

橋下凈空高度數(shù)值m???

跨徑組合文本—?■?

橋梁分幅整型—O??如雙幅、左幅、右幅

橋面寬度數(shù)值m?■?

矢跨比數(shù)值—O?■

橋面面積數(shù)值m2???

如管涵、蓋板涵、拱

涵洞結構類型文本—?■■

涵、箱涵等

涵洞設計

信息涵洞長度數(shù)值m???

涵洞結構頂高程數(shù)值mO??道路中心線處

9

模型精細度等級

屬性組屬性名稱參數(shù)類型單位備注

SL1.0SL2.0SL3.0

涵洞截面文本—O??如高、寬、直徑

道路文本—???如公路、城市道路等

軌道文本—???如高鐵、地鐵等

如高壓線、輸油輸氣、

管線文本—O?■

輸水管線等

包括地下構造物,如管

場地環(huán)境建筑構筑物文本—??■

廊等

信息

地形地貌文本—???

地質分層整型—O??

水體文本—O??

其他障礙物文本—O??

項目建議書文本—?■?

批復文件文本—???

選址意見書文本—OOO

編制依據(jù)文本—???

參考規(guī)范文本—???

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

設計依據(jù)文本———O

可證

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

文本—OOO

可證

河勢行洪影響評

文本—OOO

環(huán)境影響評價文本—OOO

地震安全性評價文本—OOO

注:1表中“?”指”應包括的信息”,指”宜包括的信息“,“一”指“可不包括的信息”。

2城市橋涵工程總體信息應結合項目特點進行交付。

4.3命名規(guī)則

4.3.1城市橋涵工程信息模型及交付物的命名應簡明且易于辨識且具有唯一

10

性。

4.3.2模型文件的名稱宜由順序碼、工程全稱、專業(yè)代碼、橋涵名稱、設計階

段、版本號和日期等字段依順序組成,字段間以半角下劃線"二‘隔開,字段

內部的詞組宜以半角連字符“-”隔開,各字符之間、符號之間、字符與符號

之間均不宜留空格,并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順序碼宜采用數(shù)字編碼,可根據(jù)工程需要定義,同一工程的模型文件

順序碼宜定義為相同位數(shù),位數(shù)不足者,宜在前位添加一個或多個“0”補齊;

2工程全稱宜采用可識別工程或單位工程的全部稱號,可采用中文、英

文或拼音首字母,需要采用兩個以上詞組時,宜以半角連字符“-”隔開,工

程簡稱宜在執(zhí)行計劃中約定并統(tǒng)一使用,不宜空缺;

3設計階段宜劃分為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三個階段;

4城市橋涵工程專業(yè)代碼宜符合表4.3.2-1的規(guī)定,可根據(jù)模型實際拆

分狀況決定采用一級專業(yè)代碼、二級專業(yè)代瑪,或兩者同時采用,以半角連

字符隔開,涉及多專業(yè)時可并列專業(yè)代碼;

表4?3.2?1城市橋涵工程專業(yè)代碼

一級專業(yè)代碼二級專業(yè)代碼

一級專業(yè)二級專業(yè)

(拼音縮寫)(拼音縮寫)

橋面系QM

下部結構XB

橋梁工程QL

上部結構SB

附屬工程FS

蓋板涵GB

箱涵XH

涵洞工程HD圓管涵YG

拱涵GH

鋼波紋管涵BWG

5橋涵名稱宜為橋梁和涵洞的全稱;

6版本號用于說明版本變更情況,宜符合本標準第4.4節(jié)版本管理的規(guī)

11

定;

7日期宜為模型交付日期。

【條文說明】以某工程為例,模型文件可命名為“001_A工程_QL_B橋

一施工圖設計_V2.£20231020”,表明該文件是“A工程”在施工圖設計階段

創(chuàng)建的B橋的信息模型第2.4版本,交付日期是2023年10月20日,其中:

“001”為順序碼,根據(jù)工程管理需要定義,本工程順序碼固定為三位數(shù),

因此前兩位以“0”補齊;“A工程”為工程全稱;“QL”為一級專業(yè)代碼;

“B橋”為橋涵名稱;“施工圖設計”為模型文件所屬的設計階段;“V2.4”

為版本號,表示主版本號是2,子版本號是4;“20231020”為交付日期,表

示2023年10月20日。

4.3.3模型單元的名稱宜根據(jù)管理需求,選取工程全程、專業(yè)代碼、位置、工

程對象名稱和順序碼等字段組合而成,字段間以半角下劃線隔開,字段

內部的詞組宜以半角連字符“-”隔開,各字符之間、符號之間、字符與符號

之間均不宜留空格,并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工程全稱、專業(yè)代碼等相關要求宜符合本標準第4.3.2條的規(guī)定;

2位置用于說明該工程對象在項目中的所在位置,不同部位宜采用不同

的表達方式;上部結構宜采用“聯(lián)”、“跨”、“節(jié)段”表達,以半角連字

符隔開;下部結構宜采用墩臺編號表達;如果有分幅,宜表達出左幅、

右幅等

3工程對象名稱宜采用本標準附錄A所定義的工程對象名稱,附錄A

所列工程對象不能滿足需求時,可在現(xiàn)有類型基礎上擴展所需的工程對象類

型;附錄A所列工程對象需要細化時,可在現(xiàn)有類型基礎上增加子類型,以

半角連字符“-”隔開;

4順序碼宜符合本標準第4.3.2條的規(guī)定。

【條文說明】以某鋼箱梁項目為例,模型單元可命名為“SB_左幅第三

12

聯(lián)—鋼箱梁_00「,表明該模型單元是上部結構左幅第三聯(lián)的鋼箱梁,其中:

“SB”為二級專業(yè)代碼表示“上部結構”;“左幅第三聯(lián)”表示模型單

元的位置信息;"鋼箱梁'’是工程對象名稱;001是順序碼。

4.4版本管理

4.4.1各設計階段的交付物應按照不同設計階段進行版本管理。

4.4.2版本管理應滿足在設計成果交付過程中交接雙方文件管理的需要,并

具有可追溯性。宜在城市橋涵工程設計過程中對各專業(yè)設計提資文件和模型

成果文件做好版本管理,對于版本修改內容和反饋意見進行必要的說明,為

后續(xù)成果文件上傳至協(xié)同管理平臺提供版本可追溯的依據(jù)。

4.4.3發(fā)生版本變更時,應提供版本管理說明文件,并記錄下列內容:

1新的版本號與變更日期;

2版本變更的原因;

3版本變更的內容;

4變更依據(jù)的參考文件及對應版本;

5變更提出方和審核方。

【條文說明】版本變更說明文件宜以表格或文檔形式體現(xiàn),主要用于專

業(yè)內與專業(yè)間協(xié)同建模及應用管理,也可用于輔助成果交付。

4.4.4在同一交付階段對同一交付物進行多次交付時,應在模型文件命名字

段中添加版本號,版本號宜采用英文字母“V”與主版本號和子版本號的組合

進行標識,文件命名方式宜符合本標準432的規(guī)定。

4.4.5主版本號和子版本號應采用正整數(shù)表示,二者采用小數(shù)點連接。

4.4.6在設計需求與前置條件不發(fā)生變化的前提下,文件宜采用同一主版本

號。

【條文說明】當設計需求與外部參考文件發(fā)生較大變化時,如對周邊環(huán)

13

境造成較大影響的重大事項、對使用功能作較大改變的重大事項、存在重大

影響的其他事項,應進行主版本號變更。其他情況宜在同一主版本號下做子

版本號變更管理。交付成果更新頻率較高,且更新內容較細微時,可不變更

版本號,只變更文件日期。

例如:將“001_A工程_QL_B橋—施工圖設計_V2.4_20231020”變更為

“001_A工程_QL_B橋—施工圖設計_V2.5_20231020”。

4.4.7版本變更后的模型精細度不應低于原模型。

14

5協(xié)同管理

5.1一般規(guī)定

5.1.1協(xié)同設計應保證各方使用信息的一致性、準確性和時效性。

【條文說明】協(xié)同設計能夠有效解決設計過程中易發(fā)生的信息不一致、

信息孤島、信息錯誤、信息缺失等問題。通過將工程信息與模型構件相關聯(lián),

并作為各方協(xié)同工作的基礎,實現(xiàn)工程信息的共享和交換。

5.1.2橋涵工程設計過程宜采用三維協(xié)同設計,為后續(xù)階段的工程管理提供

數(shù)據(jù)源支撐。

5.1.3協(xié)同管理平臺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具有工程信息實時同步的功能,并進行模型更新消息的推送,及時通

知設計更改、版本更新、成果交付等事項;

2具有成果歸檔與管理的功能,對各設計階段的信息模型及關聯(lián)模型應

用成果進行版本管理;

3具有不同數(shù)據(jù)格式模型的數(shù)據(jù)轉換、融合和呈現(xiàn)的功能,并基于整合

后的模型進行協(xié)同工作。

4建立數(shù)據(jù)共享權限和訪問規(guī)則,確保只有授權人員能夠訪問和使用模

型數(shù)據(jù)。

5具有保證網(wǎng)絡和數(shù)據(jù)安全的功能。

5.2協(xié)同環(huán)境

5.2.1協(xié)同環(huán)境應能適應常用橋涵工程建模軟件的數(shù)據(jù)格式,具備將不同格

式數(shù)據(jù)集成到三維協(xié)同環(huán)境中的功能,包括不同格式的幾何模型、GIS數(shù)據(jù)、

傾斜攝影數(shù)據(jù)及構件屬性信息。

15

5.2.2協(xié)同環(huán)境應支持各參與方同時訪問信息模型,以協(xié)同方式進行設計和

分析,并應滿足文件版本管理、信息共享、人員權限管理、保障數(shù)據(jù)信息安

全和支持專業(yè)二次開發(fā)的功能要求。

5.3協(xié)同工作

5.3.1在模型創(chuàng)建過程中,同一工程各設計階段應適時開展專業(yè)間和專業(yè)內

的設計協(xié)同,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模型創(chuàng)建前應根據(jù)工程特點合理確定統(tǒng)一的模型定位基點,并使用統(tǒng)

一的單位與度量制;

2同類型的模型單元宜采用相同的單元定位基點設置原則。

5.3.2在開展設計協(xié)同工作中,宜基于協(xié)同管理平臺進行橋涵工程信息模型

的審核、交付與應用,并確保信息模型數(shù)據(jù)的統(tǒng)一性與準確性。

5.3.3在開展協(xié)同工作前,應商定信息模型的互用內容、數(shù)據(jù)格式、工作方式、

協(xié)同機制等。

16

6模型應用

6.1一般規(guī)定

6.1.1設計單位應結合工程項目的實際需求,按照各個設計階段制定不同層

面的應用點,編制橋涵工程信息模型執(zhí)行計劃并提交相對應的成果C

6.1.2橋涵工程信息模型執(zhí)行計劃應根據(jù)工程需求分階段制定,并應包含下

列內容:

1工程總體信息交付要求;

2模型應用交付物及要求;

3工程中采用的坐標系統(tǒng)和高程系統(tǒng),以及涉及的標泄名稱和版本;

4模型單元的交付要求;

5各階段模型單元的信息交付要求;

6軟硬件工作環(huán)境,以及文件組織方式的簡要說明;

7工程的進度計劃安排及基礎資源配置、人力資源配置;

8其他自定義的內容。

6.1.3模型應用宜包含設計方案比選、設計質量輔助校核、設計信息交互、力

學性能分析、仿真應用等內容。

6.2設計方案比選

6.2.1橋涵工程中,特大橋、景觀橋及場地環(huán)境復雜的橋梁宜利用模型進行設

計方案比選,其他類型橋涵可利用模型進行設計方案比選。

6.2.2利用模型進行設計方案比選時,可根據(jù)實際方案比選需求局部提高模

型精細度,突出比選重點。

6.2.3利用模型進行設計方案比選時,比選內容宜包括主體結構、功能性、經(jīng)

濟性、景觀協(xié)調性、撅排放。橋涵設計方案比選實施要求宜符合表6.2.3的

17

規(guī)定。

表623橋涵設計方案比選實施要求

比選項應用實施要求

主體結構綜合考慮力學性能、可施工性等進行方案比選

從車行交通功能、慢行交通便利性、管線設施過橋合理性、噪聲影響分析等進

功能性

行方案比選

經(jīng)濟性從工程造價進行方案比選

將不同橋涵設計方案模型疊合在同?場景的場地環(huán)境模型中,可結合文化元素

景觀協(xié)調性和地方特色,進行全方位、多視角、定視點地可視化分析與對比,也可對夜景

燈光進行節(jié)假口模式和平常模式的夜景效果比選

碳排放從材料、施工運輸、建設安裝、運營養(yǎng)護、拆除回收等方面進行橋涵碳排放評估

6.3設計質量輔助校核

6.3.1基于模型形成設計質量專項校核報告,校核內容應包含碰撞檢查與凈

空分析。

【條文說明】模型作為輔助工具,需要首先明確應用的場景和目標,針

對項目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質量校核,應保證有助于對設計過程產(chǎn)生正向

積極的推進作用,有利于為設計階段以及后續(xù)階段創(chuàng)造價值。

6.3.2模型碰撞檢查應包括構件沖突檢查和空間沖突檢查,檢查深度應滿足

當前設計階段的應用需求。

【條文說明】構件沖突檢查和空間沖突檢查分別表示構件之間直接碰撞

檢查和空間間距是否滿足要求的檢查,空間沖突檢查宜包括車行通道、設備

通道、操作空間、通行限高及距離等。

6.3.3凈空分析應包括車行凈空、慢行凈空、通航凈空、施工及檢修空間等分

析。

18

6.4設計信息交互

6.4.1基于模型交互的圖紙、工程量、碳排放清單、高程坐標等,在保證滿足

設計成果交付標準的前提下,可作為設計信息輸出。

6.4.2基于模型輸出的二維圖和軸測圖,可作為設計圖紙交付的一部分。

【條文說明】二維投影圖和軸測圖在表達方式上各有所長,二維投影圖

易于確保構件尺寸與胖狀,軸測圖則更適合用來表達三維造型。鼓勵采用兩

者結合的方式繪圖,在二維投影圖的基礎上,逐漸增加軸測圖的比例,可以

輔助現(xiàn)有圖紙,提高對三維造型的表達能力。

6.4.3基于模型提取的模型單元工程量,可作為設計圖紙交付的一部分。

6.4.4施工圖設計模型中提取的控制點位標和高程數(shù)據(jù),可作為施工階段的

基礎數(shù)據(jù)。

6.4.5模型應與設計成果保持一致,當設計有所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