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d......wd......wd...2015年高考語文全國課標Ⅱ卷試題分析□余
聞第一卷
閱讀題甲
必考題第一大題第一大題為論述類文章閱讀,重點考察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節(jié)選自陳望衡《藝術是什么》一文,為適應命題需要,摘編時對原文作了一定的刪改。本文內(nèi)容雖然屬于承受美學范疇,好似是專家學者才會研究討論的學術性課題,但實際上與社會上一般人民群眾的書刊閱讀、藝術欣賞也有密切關系,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知識素養(yǎng)和認識水平。全文旨意較為深遠,理論明白淺顯,文字也較流利通暢,適合高中畢業(yè)水平的考生閱讀和理解。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藝術品的承受在過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學問題,20世紀解釋學興起,一個名為“承受美學〞的美學分支應運而生,于是研究藝術品的承受成為藝術美學中的顯學。過去,通常只是從藝術家的立場出發(fā),將創(chuàng)作看作藝術家審美經(jīng)歷的結晶過程,作品完成就意味著創(chuàng)作完成。而從承受美學的角度來看,這一完成并不說明創(chuàng)作已經(jīng)終結,它只說明創(chuàng)作的第一階段告一段落,接下來是讀者或觀眾、聽眾的再創(chuàng)作。由于未被閱讀的作品的價值包括審美價值僅僅是一種可能的存在,只有通過閱讀,它才轉化為現(xiàn)實的存在,因此對作品的承受具有藝術本體的意義,也就是說,承受者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體之一。藝術文本即作品對于承受者來說具有什么意義呢承受美學的創(chuàng)始人、德國的伊瑟爾說藝術文本是一個“召喚構造〞,因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認〞三個要素。所謂“空白〞,是說它有一些東西沒有表達出來,作者有意不寫或不明寫,要承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與想象去補充;所謂“空缺〞,是語言構造造成的各個圖像間的空白,承受者在閱讀文本時要把一個個句子表現(xiàn)的圖像片斷連接起來,整合成一個有機的圖像系統(tǒng);所謂“否認〞,指文本對承受者生活的現(xiàn)實具有否認的功能,它能引導承受者對現(xiàn)實進展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見,文本的召喚性需要承受者照應和配合,完成藝術品的第二次創(chuàng)作。正如中國古典美學中的含蓄與簡潔,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發(fā)出讀者腦海中的豐富意象。承受者作為主體,他對文本的承受不是被動的。海德格爾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構造,這種構造影響著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義的重現(xiàn),而只能是文本與“前理解〞的統(tǒng)一。這樣,文本與承受就呈現(xiàn)出一種相互作用的關系:一方面文本在相當程度上規(guī)定了承受者理解的范圍、方向,讓理解朝它的本義靠攏;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將承受者完全制約住、標準住,承受者必然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防止地就會出現(xiàn)誤讀或創(chuàng)造。從某種意義上說,理解就是誤讀,創(chuàng)造也是誤讀,不要希望所有的承受者都持同樣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與藝術家的本旨一致,那樣并不意味著藝術作品的成功。文本一經(jīng)產(chǎn)生就成為歷史,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過去的,而理解總是現(xiàn)在進展時。當我們承受歷史上的藝術作品時,我們當然可以設身處地想象古人的生活,體驗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們畢竟是現(xiàn)代人,只能按照我們現(xiàn)在的心理文化構造去理解古人。當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個體的理解,但個體畢竟是與群體相通的,所以個體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為現(xiàn)實的行為具有通向實踐的品格,藝術品正是通過理解走向現(xiàn)實,并在生活中發(fā)揮作用的。不是別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藝術品的生命之光。
〔摘編自陳望衡《藝術是什么》〕1.以下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在過去,藝術品的承受并不屬于美學的研究范圍,而當承受美學誕生以后,關于藝術品的承受的研究就成為藝術美學中的一門顯學。B.在承受美學誕生以前,人們一般的認識是: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就是藝術家的審美經(jīng)歷不斷結晶的過程,藝術品一旦形成,創(chuàng)作也就大功告成。C.承受美學認為,藝術品在藝術家手中產(chǎn)生出來,這只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第一階段,讀者、觀眾、聽眾對藝術品的承受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繼續(xù)。D.通過讀者、觀眾和聽眾的承受,藝術作品的價值才從一種可能的存在轉化為現(xiàn)實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承受也屬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局部?!緟⒖即鸢浮緼【命題立意】此題考察考生對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理解。能力層級為B級。【試題分析】此題要求選出A、B、C、D四項表述中,與原文內(nèi)容不相符的一項,答案應該是A。我們可以看到,原文一開場就說“藝術品的承受在過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學問題〞,從邏輯上說,不看作重要的美學問題,既可以看作美學范圍以外的問題,也可以看作美學范圍以內(nèi)但屬于次要性質的問題,因此A項說“在過去,藝術品的承受并不屬于美學的研究范圍〞,這一表述顯然是不準確的。而B、C、D三項的表述與原文內(nèi)容是相符合的。需要指出的是,B項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這一短語與原文“將創(chuàng)作看作藝術家審美經(jīng)歷的結晶過程〞中的“創(chuàng)作〞應該是等值的,B項的“不斷結晶的過程〞與這一句的“結晶過程〞也是等值的。C項的“藝術品在藝術家手中產(chǎn)生出來〞,這一句子與原文“這一完成〞是等值的,C項的“讀者、觀眾、聽眾對藝術品的承受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繼續(xù)〞,這一句子與原文“讀者或觀眾、聽眾的再創(chuàng)作〞也是等值的。至于D項的表述,對照原文第二自然段“只有通過閱讀,它才轉化為現(xiàn)實的存在〞,“承受者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體之一〞,不難發(fā)現(xiàn)它也是正確的。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為哪一項A.文本之所以是一個“召喚構造〞,一個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內(nèi)容有意不寫或不明寫,需要承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與想象去補充。B.文本的“否認〞要素具有對承受者所生活的現(xiàn)實加以否認的功能,這種功能是通過承受者承受文本并對現(xiàn)實進展反思和批判而實現(xiàn)的。C.“前理解〞是承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構造,由于承受者對文本的承受不是被動的,所以這種構造會影響承受者對文本的理解。D.作品被藝術家創(chuàng)作出來以后就成為歷史,作品是通過承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現(xiàn)實,并發(fā)揮作用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緟⒖即鸢浮緾【命題立意】此題考察考生對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理解。能力層級為B級。【試題分析】此題要求考生選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答案應該是C。先看A項,原文第三自然段說,藝術文本是一個“召喚構造〞,因為文本具有“空白〞“空缺〞“否認〞三個要素,而所謂“空白〞就是指文本“有一些內(nèi)容有意不寫或不明寫,需要……〞,這樣A項把文本成為“召喚構造〞的原因之一歸結為“空白〞,應該是符合原文意思的。關于B項,原文指出,文本的否認功能能夠“引導承受者對現(xiàn)實進展反思和批判〞,這里的“承受者〞當然是指承受文本的人,也就是讀者、觀眾和聽從等,而這里的“對現(xiàn)實進展反思和批判〞,當然也是承受者根據(jù)文本的思想內(nèi)容來反思和批判自己所生活的現(xiàn)實。由此可見,B項的理解和分析也是符合原文意思的。關于D項,原文最后一段說“文本一經(jīng)產(chǎn)生就成為歷史〞,“藝術品正是通過理解走向現(xiàn)實……正是理解擦亮了藝術品的生命之光〞,因此這一項雖然在措辭上有所不同,例如把“生命之光〞理解為“生命力〞,但是意思仍然與原文無違。最后回過來看C項,原文第四段說:“承受者作為主體,他對文本的承受不是被動的。〞為什么不是“被動的〞呢原文接下去說:“海德格爾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構造,這種構造影響著理解。〞顯然,原文這里是一個因果關系的表述,但它是前果后因。而C項呢,卻是倒因為果,顛倒了因和果的關系,由此可見,C項的理解分析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A.中國古典美學中強調(diào)的含蓄和簡潔可以說是藝術作品召喚性的表達,含蓄的美在于從有限中表現(xiàn)無限,簡潔的美在于以少勝多,以簡馭繁。B.理解就是誤讀,創(chuàng)造也是誤讀,理解距離藝術作品的本義越遠,就越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正如《西廂記》之于《鶯鶯傳》、《金瓶梅》之于《水滸傳》。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定了承受者理解的范圍和方向,所以即使我們今天閱讀歷史上的藝術作品,也可以在相當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體驗古人的思想感情。D.作為承受者的個體畢竟生活在群體之中,其思維和觀念與群體是相通的,因此承受者們對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態(tài),也不可能完全沒有同一性?!緟⒖即鸢浮緽【命題立意】此題考察考生對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以及對文中信息的篩選和整合。能力層級為B級和C級?!驹囶}分析】此題要求考生選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答案應該是B。關于A項,我們看原文第三自然段,原文在指出“藝術文本是一個‘召喚構造’〞,以及“文本的召喚性需要承受者照應和配合〞以后,是用中國古典美學中的含蓄和簡潔來作為例證的,可見中國古典美學中的含蓄和簡潔確實是“藝術作品召喚性的表達〞,那么A項前半項的理解和分析應該是正確的。同時這一段最后又指出,含蓄和簡潔的作用就在于“有限的文字常常引發(fā)出讀者腦海中的豐富意象〞,那么A項后半項盡管采用了“從有限中表現(xiàn)無限〞“以少勝多,以簡馭繁〞等表述,這種理解和分析還是不錯的。再看C項,這一項的前半項與原文第四段中“文本在相當程度上規(guī)定了承受者理解的范圍、方向〞一句幾乎完全一樣,那么它的后半項呢,原文最后一段說:“當我們承受歷史上的藝術作品時,我們當然可以設身處地想象古人的生活,體驗古人的思想感情。〞這里“當然可以〞一語說明了“在相當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體驗古人的思想感情〞完全是可以實現(xiàn)的,而后半項的實現(xiàn)正是建設在前半項的根基之上的,也就是說,前半項是因,后半項是果。試想,如果文本沒有“在相當程度上規(guī)定了承受者理解的范圍、方向〞,那么承受者在承受文本,包括理解、欣賞文本時,就可以完全由著自己的性子天馬行空、任意發(fā)揮,甚至無中生有、惡意曲解,這樣還有什么科學性可言,還有什么是非標準由此可見,C項的理解和分析是正確的。再來看D項。原文最后一段說:“任何理解都只能是個體的理解,但個體畢竟是與群體相通的,所以個體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這就是說,當一個個作為個體的承受者在承受同一個文本時,盡管每個人的理解都可能有自己的個性,因而同一個文本會有各式各樣的理解,但是由于人是一種群體性的動物,每個人都處在一定的社會團體中,思想意識、文化習俗都受到“集體無意識〞的影響和制約,因此一個個個體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態(tài),也不可能完全沒有同一性〞,由此可見D項的理解和分析也是正確的。從理論上來說,C項是從文本的角度來說明承受者的理解不可能完全脫離文本的本義,而D項則是從承受的角度來說明理解也總有一個限度、一個共識。附帶說一下,上面說到C項“我們今天……也可以在相當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體驗古人的思想感情〞這一點,其實從“個體與群體相通〞的觀點來說,今天的人都是從古人繁衍、傳承而來的,我們今天的思想感情、文化習俗也是與古代一脈相承的,所以今人和古人總也有許多相通的地方,所以C項的理解分析也是成立的。最后來看B項,原文第四段說“理解就是誤讀,創(chuàng)造也是誤讀〞,這和B項頭上的表述完全一樣。原文又說“不要希望所有的承受者都持同樣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與藝術家的本旨一致〞,這是原文對于前面“理解就是誤讀〞一句的解釋和推演,但是這種解釋和推演無論假設何也不可能解釋和推演為“理解距離藝術作品的本義越遠,就越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這樣一個說法。高鶚為《紅樓夢》續(xù)寫了后四十回,雖然在使《紅樓夢》成為完本上有一定的奉獻,但是在許多情節(jié),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性上違背了曹雪芹的本義,他的理解距離本義雖遠,卻并不能認為是成功的,是創(chuàng)造性的。本選項中的元王實甫《西廂記》確實來自唐元稹的《鶯鶯傳》,但是前者的理解距離后者的本義并不遠,選項中的明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也確實來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但是前者的理解距離后者的本義也不遠。即使認為《西廂記》和《金瓶梅》距離原作的本義也可以說有點遠了,但也不能由此得出“越遠越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結論。由此可見,B項的理解和分析是不正確的。第二大題第二大題為古代詩文閱讀,分為“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三個局部。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文言文閱讀,包括4道小題。關于孫傅的這段文字選自《北史·來護兒傳》,原文較長,有2300余字,刪節(jié)后留下600字的篇幅,較為適合作為高考的文言文閱讀材料使用。從整體看,這段人物傳記屬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有較強的故事性,文字又較為淺易,適合對于高中畢業(yè)生的考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來護兒,字崇善,未識而孤,養(yǎng)于世母吳氏。吳氏提攜鞠養(yǎng),甚有慈訓。幼而卓犖,初讀《詩》,舍書嘆曰:“大丈夫在世,會為國滅賊以取功名!〞群輩驚其言而壯其志。及長,雄略秀出,志氣英遠。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炯伴_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進位上開府,賞物一千段。仁壽初,遷瀛州刺史,以善政聞,頻見勞勉。煬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戀,累日不能出境,詣闕上書致請者,前后數(shù)百人。帝謂曰:“昔國步未康,卿為名將,今天下無事,又為良二千石,可謂兼美矣。〞大業(yè)六年,車駕幸江都,謂護兒曰:“衣錦晝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賜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謁先人墓,宴鄉(xiāng)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飲盡日,朝野榮之。十二年,駕幸江都,護兒諫曰:“陛下興軍旅,百姓易咨怨。車駕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駐駕洛陽,與時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專為身謀。〞帝聞之,厲色而起,數(shù)日不得見。后怒解,方被引入,謂曰:“公意乃爾,朕復何望!〞護兒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構逆,深忌之。是日旦將朝,見執(zhí)。護兒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執(zhí)矣。〞護兒嘆曰:“吾備位大臣,荷國重任,不能肅清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乃遇害。護兒重然諾,敦交契,廉于財利,不事產(chǎn)業(yè)。至于行軍用兵,特多謀算,每覽兵法,曰:“此亦豈異人意也!〞善撫士卒,局部嚴明,故咸得其死力。
〔節(jié)選自《北史·來護兒傳》〕4.以下對文中畫波浪線局部的斷句,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荆伴_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B.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C.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荆伴_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D.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荆伴_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參考答案】D【命題立意】此題重點考察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驹囶}分析】這是一種新的考察方式,即提供四種不同的斷句方式,要求考生選擇正確的答案。命題時的具體作法是,先預設要求考生斷句的整段文字中的兩處斷句錯誤,有兩個選項各安排一處錯誤,一個選項安排兩處錯誤,另一選項無錯誤。此題在B、C兩項各有一處錯誤,分別為“所〞字屬上以及“護兒〞屬上,A項則兼有這兩處錯誤。B項“所〞字屬上后,后面“住白土村〞的主語是誰就不清楚;C項“護兒〞屬上后,“軍旅〞和“護兒〞并列,做“數(shù)見〞的賓語,也說不通,同時下面“常慨然〞句又缺損主語,所以也不妥。D項沒有錯誤,是正確選項,全句意思是:正好遇到周國軍隊平定淮南,來護兒所住的白土村,地處邊界,屢次見到軍隊,來護兒常常情緒激昂而有建設功名的志向;等到開皇初年,宇文忻等鎮(zhèn)守廣陵,平定陳國的戰(zhàn)役,來護兒有功績在其中。用客觀題的方式考察斷句,可以防止主觀題斷句中的混亂以及閱卷場上評分時的困擾,對考生來說也有降低難度的含意。5.以下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講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才起的。B.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據(jù)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如武帝、哀帝、煬帝。C.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D.闕是宮門兩側的高臺,又可借指宮廷;“詣闕〞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緟⒖即鸢浮緾【命題立意】此題重點考察考生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驹囶}分析】此題是從閱讀材料中選取四個能夠表達古代文化涵義的詞語,對其相關內(nèi)容進展解釋,反映其中具有的文化意義,要求選擇出不正確的一項。A項是關于古人的“名〞和“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才起的?!抖Y記·檀弓上》:“幼名,冠字。〞說的就是這個意思。B項的“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據(jù)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如武帝、哀帝、煬帝等。帝王的謚號一般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D項“闕〞是宮門兩側的高臺,又可借指宮廷?!霸勱I〞可指赴朝廷,例如《漢書·朱買臣傳》:“后數(shù)歲,買臣隨上計吏為卒,將重車至長安,詣闕上書,書久不報。〞后也可指赴京都,例如宋朝費袞《梁溪漫志·范信中》:“范既脫,欲詣闕,而無裹糧。〞以上三項表述并無不當之處,都是正確的。只有C項說到的“嗣位〞指繼承君位,這話是對的;但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嫡長子繼承制,泛泛地只說是長子繼承制,不準確。所以,C項的表述是錯誤的,是正確選項。6.以下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來護兒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吳氏教誨,立下為國殺敵、求取功名的志向;長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氣英發(fā)。B.來護兒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擁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聲名遠聞,屢受嘉獎;煬帝時,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職,上書請愿者達數(shù)百人。C.來護兒直言勸諫,后被奸人殺害。他諫請煬帝停駕洛陽,不再遠游江都,引發(fā)煬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殺害他時,煬帝也沒有設法保護。D.來護兒廉于財利,用兵極有謀略。他信守承諾,注重友情,輕視人民幣財,不置產(chǎn)業(yè);善待士卒,處事嚴明,謀略多合兵法,部屬爭相盡力?!緟⒖即鸢浮緾【命題立意】此題是對閱讀材料相關內(nèi)容分析綜合的考察,重點在于篩選文中的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能力層級為C級?!驹囶}分析】此題在擬制時,首先將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分為假設干個方面,然后選擇較為重要并能貫穿全文的四個方面作為切入點,用四個選項來對原文進展分析和概括。A項的分析概括是來護兒少年已有大志,長大后秀拔超群。他很小的時候就成為孤兒,由于受到吳氏的教誨,少年時代便立下為國殺敵、求取功名的遠大志向;等到他長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氣英發(fā)。B項的分析概括是來護兒推行善政,深得百姓愛戴。他在瀛州刺史任上實行善政,聲名遠播,屢次受到嘉獎;煬帝嗣位后召他到朝廷任職,百姓舍不得他離開,上書請愿的有幾百人之多。D項的分析概括是來護兒廉于財利,用兵很有謀略。他講究信用,注重友情,不貪人民幣財,不事產(chǎn)業(yè);他用兵足智多謀,紀律嚴明,善待士卒,大家都愿意為他效力。這三個選項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沒有不當之處。C項的分析概括說來護兒敢于直言勸諫,后來被奸人殺害;說他諫請煬帝停駕洛陽,不再遠游江都,引發(fā)煬帝大怒。行文至此,也都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但下文又說,宇文化及要殺來護兒時,煬帝沒有設法保護,這不符合原文意思。因為來護兒被抓時,煬帝已經(jīng)被宇文化及殺了,因而不可能再去保護他。原文說到來護兒被捕時,問“陛下現(xiàn)在在哪里〞,旁邊的人告訴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抓起來了〞,所以從原文看,當時煬帝也是不可能設法保護來護兒的。C項所述有誤,是正確選項。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陛下興軍旅,百姓易咨怨。車駕游幸,深恐非宜。〔2〕不能肅清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參考答案】〔1〕陛下興起戰(zhàn)事,易于引起百姓嘆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擔憂不適宜?!?〕不能去除兇惡悖逆之人,終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黃泉之下,還能再說什么呢!【命題立意】此題考察考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試題分析】理解是文言文翻譯的根基,而對文意的理解又取決于對文中關鍵詞語的理解。第〔1〕小題的關鍵詞語有“軍旅〞“咨怨〞“游幸〞三處?!败娐猫曋杠婈牐部芍杠娛?;這里指軍事、戰(zhàn)事,應當不難理解。類似的例子如《史記·高祖本紀》:“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咨怨〞指嗟嘆怨恨??忌鷮Α白扫暠硎距祰@不應感到陌生,如《蜀道難》中的“側身西望長咨嗟〞;此外,僅據(jù)“怨〞字也不難推測整個詞語的意思與怨恨、抱怨有關。類似的例子如《陳書·宣帝紀》:“飛芻挽粟,征賦頗煩,暑雨祁寒,寧忘咨怨。〞“游幸〞指帝王或后妃出游;這里指煬帝出游,這應該不難理解。類似的例子如《北史·雀光傳》:“〔陛下〕專薦郊廟,止決大政,輔神養(yǎng)和,簡息游幸,則率土屬賴,含生仰悅矣。〞第〔2〕小題中的關鍵詞語有“兇逆〞“王室〞“泉壤〞三處?!皟茨妯曋竷磹恒D妫仓竷磹恒D娴娜?,這里指后者。類似的例子如漢朝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幕府董統(tǒng)鷹揚,掃除兇逆。〞“王室〞指朝廷,這個比照簡單。類似的例子如《左傳·僖公五年》:“勛在王室,藏于盟府。〞“泉壤〞指黃泉之下,地下。類似的例子如《晉書·謝玄傳》:“伏愿陛下矜其所訴,霈然垂怒,不令微臣銜恨泉壤。〞〔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本試題選用韓偓的七言律詩《殘春旅舍》為鑒賞材料。韓偓〔約842~923〕,晚唐詩人,字致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昭宗龍紀元年〔889〕進士。曾任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兵部侍郎、翰林承旨等職。后因不愿依附朱溫被貶出京,晚年流徙于福建一帶,直至終老。其詩早年多寫閨閣艷情,有香奩體之稱。后期詩風轉變,多感時傷亂之作。《殘春旅舍》一詩選自《全唐詩》第681卷,是在朱溫篡權后作者流徙閩地時所作。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8~9題。殘春旅舍
韓偓①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咸京②。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兩梁免被塵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注]①韓偓〔約842~923〕:字致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這首詩是作者流徙閩地時所作。②咸京:這里借指都城長安。③梁:官帽上的橫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區(qū)分官階。④朝簪:朝廷官員的冠飾。8.古人認為這首詩的頷聯(lián)“乃晚唐巧句〞,請指出這一聯(lián)巧在哪里,并簡要賞析?!?分〕【參考答案】①構思巧妙,把“花須落〞“柳絮行〞這些常見的殘春景象與“蜂抱〞“魚吹〞聯(lián)系起來,十分新奇;②用詞巧妙,“抱〞“吹〞的使用雖然出人意料,卻又顯得非常自然。【命題立意】此題考察考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驹囶}分析】本詩首聯(lián)寫到暮春時節(jié)作者流落他鄉(xiāng),寄居旅舍之內(nèi),下了一夜的雨,早晨剛放晴,殘花滿地。面對此情此景,作者恍然間憶起皇都長安。頷聯(lián)兩句承接首聯(lián)的“殘春〞,描寫了一幅晚春動態(tài)圖景。春天將盡,殘花紛紛飄落、柳絮在水面浮動,這樣的景象在暮春時節(jié)比照常見,本無新奇之處??墒亲髡咴谶@里卻巧妙地將這些景物與“蜂〞“魚〞聯(lián)系起來,好似“花須落〞“柳絮行〞是“蜂抱〞“魚吹〞的結果,構思十分新奇。動詞“抱〞“吹〞的選用也非常巧妙,有點出人意料,可仔細品味之卻又顯得非常自然。蜂“抱〞、魚“吹〞使得本來容易讓人產(chǎn)生感傷情緒的暮春場景立刻變得鮮活了起來,頗顯出幾分生機。這讓人不由得不佩服作者錘煉詞句的高超技藝。這一聯(lián)深受后人推崇,被認為寫得工巧。所謂“乃晚唐巧句〞見于明代許學夷的《詩源辯體》。9.這首詩的后兩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分〕【參考答案】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國之情。通過參禪使自己平靜,通過飲酒化解“愁陣〞,說明他內(nèi)心孤寂愁苦;防止染“塵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說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對大唐一片忠心?!久}立意】此題考察考生鑒賞文學作品時歸納內(nèi)容要點、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和D級。【試題分析】作者客居旅舍,觸景生情,回憶起皇都風物。記憶中的一切如此溫馨,與現(xiàn)實形成了巨大反差,個人的境遇與國家的命運,讓作者內(nèi)心感到無比孤寂愁苦。頸聯(lián)兩句是對作者心境的描寫。作者愁苦至極,想通過寫詩抒寫自己的心境??蛇@樣做并不見效,心中郁結的愁思越積越深,如同重重愁陣橫亙胸中,無奈之下,只有通過參禪、飲酒來化解愁苦,力圖使自己內(nèi)心歸于平靜。同頷聯(lián)一樣,這一聯(lián)寫得也非常出色,“禪伏詩魔〞“酒沖愁陣〞“出騎兵〞,想象十分奇特。尾聯(lián)收束全篇,說明了作者的希望。整理朝冠,不愿被“塵埃污〞,期待“眼明〞,說明作者不愿與朱溫政權合作,希望大唐能夠重新復興,期待將來還能有時機為朝廷盡力盡職,不負朝冠。表達了作者雖然內(nèi)心孤寂愁苦,但依然心系國運,對故國的無限眷戀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0.補寫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分〕〔1〕《莊子·逍遙游》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無法浮起一個杯子一樣?!?〕白居易《琵琶行》中“
,
〞兩句,寫的是演奏正式開場之前的準備過程?!?〕杜牧《赤壁》中“
,
〞兩句,設想了赤壁之戰(zhàn)雙方勝敗易位后將導致的結局?!緟⒖即鸢浮俊?〕〔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則其負大舟也無力〔2〕轉軸撥弦三兩聲
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3〕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命題立意】此題考察考生默寫古代詩文中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A級。【試題分析】此題內(nèi)容分別出自《莊子·逍遙游》、白居易《琵琶行》和杜牧《赤壁》,其中《莊子·逍遙游》和白居易《琵琶行》為《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建議的誦讀篇目;杜牧《赤壁》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背誦篇目。今年的默寫與去年一樣,題目延續(xù)為“補寫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不再是簡單地給出上句或下句要求考生去填寫,而是給出了一定的語境,考生須根據(jù)語境的要求進展補寫。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考生能更好地理解要背誦的篇目,在理解的根基上來背誦。乙
選考題第三大題第三大題是文學類文本閱讀,給出的閱讀材料《塾師老汪》節(jié)選自當代著名作家劉震云的長篇小說《一句頂一萬句》,標題為命題者自擬,出于字數(shù)等方面的考慮,對所選文段略有刪改,因此在題目中使用“本文〞一語指代這一小說選段。從長篇作品中截取一個段落,可以解決短篇作品的適用局限問題、擴大選材范圍,同時也希望借助這一選材微調(diào),鼓勵學生在文學閱讀方面關注文學作品的語境問題,引導他們閱讀篇幅較大的作品,提高綜合理解復雜文本的能力。
《一句頂一萬句》發(fā)表于2009年,當時即贏得了文學評論界的高度贊賞,也得到了圖書市場的極大認可,并獲得當年的茅盾文學獎。這種上上下下的好評,很大程度上來自小說的敘事本身。小說上半部《出延津記》寫楊百順半生經(jīng)歷,為了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找到能夠“說得上話〞的朋友、親人,他或主動或被動地變換職業(yè)、家庭、姓名,離開故土延津,最終西往陜西;下半部《回延津記》寫楊百順養(yǎng)女巧玲之子牛愛國,內(nèi)心懷著與祖輩相似的愿望,踏上從山西到河北、河南、陜西等地的尋找行旅。因此,這部小說可以說是一部“漫游小說〞。但與一般漫游小說不同的是,主人公的漫游經(jīng)歷雖仍是情節(jié)主干,卻不斷地被層出不窮的枝節(jié)藤蔓中止、纏繞、更改、重新整合。與其說這些旁逸斜出是為了襯托主線,不如說這也正是主線本身。三十余萬字的篇幅里,出現(xiàn)了百多個人物形象,而每個人物背后,似乎也都隱伏著另外的故事。如此繁復瑣碎的頭緒,帶來的是敘事難度和敘事趣味。從《一句頂一萬句》中,一般讀者可以讀出傳統(tǒng)“集錦式〞小說如《老殘游記》《儒林外史》等的文學趣味,評論家則更讀出了小說整體“去歷史化〞基調(diào)之下的敘事沖動,即心靈史書寫,將其解讀為“中國人的千年孤獨〞。塾師老汪,就是那百多個“次要人物〞中的一個,楊百順十幾歲時曾在他的“種桃書屋〞隨聽。楊百順之于老汪,是一塊不可雕的“朽木〞;老汪之于楊百順,也只是他生命“漫游〞中的一個過客而已。所以老汪的經(jīng)歷,不必在小說中完全展開,但這個人物形象,已經(jīng)活了。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塾師老汪老汪在開封上過七年學,也算有學問了。老汪瘦,留個分頭,穿上長衫,像個讀書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結巴,并不適合教書。也許他肚子里有東西,但像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頭幾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個月,就被人辭退了。人問:“老汪,你有學問嗎〞老汪紅著臉:“拿紙筆來,我給你做一篇述論。〞人:“有,咋說不出來呢〞老汪嘆息:“我跟你說不清楚,躁人之辭多,吉人之辭寡。〞但不管辭之多寡,學堂上,《論語》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一句,哪有翻來覆去講十天還講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講不清楚,動不動還跟學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們。〞四處流落七八年,老汪終于在鎮(zhèn)上落下了腳。老汪的私塾,設在東家老范的牛屋。老汪親題了一塊匾,“種桃書屋〞,掛在牛屋的門楣上。老范自家設私塾,允許別家孩子來隨聽,不用交束脩,自帶干糧就行了。十里八鄉(xiāng),便有許多孩子來隨聽。由于老汪講文講不清楚,徒兒們十有八個與他作對,何況十有八個本也沒想聽學,只是借此躲開家中活計,圖個安逸罷了。但老汪是個認真的人,便平添了許多煩惱,往往講著講著就不講了,說:“我講你們也不懂。〞如講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徒兒們以為遠道來了朋友,孔子快樂,而老汪說快樂個啥呀,恰恰是圣人傷了心,如果身邊有朋友,心里的話都說完了,遠道來個人,不是添堵嗎恰恰是身邊沒朋友,才把這個遠道來的人當朋友呢;這個遠道來的人,是不是朋友,還兩說著呢;只不過借著這話兒,拐著彎罵人罷了。徒兒們都說孔子不是東西,老汪一個人傷心地流下了眼淚。老汪教學之余,有個癖好,每月兩次,陰歷十五和三十,中午時分,愛一個人四處亂走。拽開大步,一路走去,見人也不打招呼。有時順著大路,有時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頭汗,冬天也走出一頭汗。大家一開場覺得他是亂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亂走了。十五或三十,偶爾刮大風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會被憋得滿頭青筋。一天中午,東家老范從各村起租子回來,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門,兩人在門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陰歷十五,便攔住老汪問:“老汪,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個啥呢〞老汪:“東家,沒法給你說,說也說不清。〞這年端午節(jié),老范招待老汪吃飯,吃著吃著,又說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著說:“總想一個人。半個月積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當年供你上學不容易。〞老汪哭著搖頭:“不會是他。〞老范:“如果是活著的人,想誰,找誰一趟不就完了〞老汪搖頭:“找不得,找不得,當年就是因為個找,我差點丟了命。〞老范心里一驚,不再問了,只是說:“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凈,別碰著無常。〞老汪搖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又說:“碰到無常也不怕,他要讓我走,我就跟他走了。〞老汪的老婆叫銀瓶。銀瓶不識字,但跟老汪一起張羅私塾。老汪嘴笨,銀瓶嘴卻能說。但她說的不是學堂的事,盡是些東鄰西舍的閑話。嘴像刮風似的,想起什么說什么。人勸老汪:“老汪,你是有學問的人,你老婆那個嘴,你也勸勸。〞老汪一聲嘆息:“一個人說正經(jīng)話,說得不對可以勸他;一個人胡言亂語,何勸之有〞銀瓶除了嘴能說,還愛占人廉價,不占廉價就覺得吃虧。逛一趟集市,買人幾棵蔥,非拿人兩頭蒜;買人二尺布,非搭兩綹線。夏秋兩季,愛到地里拾莊稼,碰到誰家還沒收的莊稼,也順手牽羊捋上兩把。從學堂出南門離東家老范的地畝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莊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過來:“東家,把老汪辭了吧。〞老范:“為啥〞老季:“老汪教書,娃兒們都聽不懂。〞老范:“不懂才教,懂還教個啥〞老季:“不為老汪。〞老范:“為啥〞老季:“為他老婆,愛偷莊稼,是個賊。〞老范揮揮手:“娘們兒家。〞又說:“賊就賊吧,我五十頃地,還養(yǎng)不起一個賊〞這話被喂牲口的老宋聽到了。老宋也有一個娃跟著老汪學《論語》,老宋便把這話又學給了老汪。沒想到老汪潸然淚下:“啥叫有朋自遠方來這就叫有朋自遠方來。〞
〔選自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有刪改〕〔1〕以下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shù)膬身検恰?分〕A.本文擅長以經(jīng)典文句的使用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如老汪翻來覆去講不清楚“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就說明了作為鄉(xiāng)村塾師的他迂腐無能。B.文中老汪每月兩次的“亂走〞令人備感困惑,直到端午節(jié)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內(nèi)心秘密,說出“總想一個人〞時,才真相大白。C.本文在人物關系的參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對學生、銀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談、態(tài)度,很好地表現(xiàn)了他的個性。D.本文以白話口語為主,又摻入了方言和文言,讀來別有風味,同時,這樣的語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環(huán)境,也暗合他的為難處境。E.本文雖只是選段,但故事情節(jié)相對完整,作者以簡約沉穩(wěn)的白描手法,生動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開了一幅北方村鎮(zhèn)的風俗畫卷。【參考答案】D、C【命題立意】此題考察考生分析文學作品的構造、表現(xiàn)手法、賞析作品的內(nèi)涵、品味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和D級?!驹囶}分析】此題為多項選擇題,要求選出最恰當?shù)膬身?。本文的語言接近口語,也有意使用類似講故事的語氣來表達,因此讀懂并不難,難在理解的深入。第一題所要考察的主要就是理解層次的深淺。A項著眼于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問題。應該說,通過以經(jīng)典文句的使用來展現(xiàn)老汪性格,確是本文常用手法,除了“四海困窮〞這一句,還有“吉人之辭寡〞“有朋自遠方來〞“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等,這些文句的選擇也確有匠心,能夠與老汪的形象構成一種照應關系?!墩撜Z·堯曰》“四海困窮,天祿永終〞一句最早出自《尚書·大禹謨》,大意是說,如果天下百姓都陷于困苦貧窮,那么上天給你的祿位也就永遠終止了。一個潦倒的鄉(xiāng)村塾師講解這一文句,本身就具有一種張力感,何況他還“翻來覆去講不清楚〞。這里從外表看,老汪是“迂腐無能〞的;但只要稍加思索,從老汪的存在處境來考慮,就會發(fā)現(xiàn)所謂“迂腐無能〞的論調(diào)是周圍的人對老汪的看法,也是他們嘲弄老汪的理由,而非本文要塑造的老汪形象。所以A項是錯誤的。B項的判斷是個淺表性判斷。老汪“亂走〞是因為什么是因為“總想一個人〞,所以心里“憋得慌〞,要通過“亂走〞來舒解。這是對的,但只是答案的第一步,第二步的問題就是:這個人是誰呢文中一直未有答案,離“真相大白〞尚遠。所以如果選這一項,只能酌情給一點點分。——事實上,如果閱讀小說第三章全文,我們可以知道,這個人也是老汪人生的“說不清楚〞之一,小說到底也沒有一個確切的“謎底〞;也正因如此,老汪的精神困境乃是一種內(nèi)在孤獨。當然,在這里B項僅憑本文就可以判斷了。C項是正確的,考察的是對作品情節(jié)、構造方式的概括,難度稍大,所以答對的話給分可以多一點。老汪對學生往往“講不清楚〞,但對銀瓶的“胡言亂語〞則有“何勸之有〞決斷,顯示出一種大智假設愚般的達觀;對老范的感覺,有從“說不清〞到“有朋自遠方來〞的變化過程,更可見其性格中的敏感。綜合起來,老汪的形象才是飽滿的。這一項對A項也有所照應。D項考察對作品的語言風格的領會。這種能力是文學類文本閱讀更為看重的,當然難度也更大。本文在口語中摻入文言、方言,讀起來味道比照獨特,這種閱讀感受應該是考生能夠體會到的,所以要點在于假設何分析這種感受。其中“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環(huán)境〞容易理解,“暗合〞的局部則需要細究老汪身上那種格格不入的感覺,到底是假設何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的老汪假設何就跟鎮(zhèn)上其他的人區(qū)別開來了呢外貌描寫著墨不多,心理活動也很少直接涉及,那就主要是通過對話了。老汪說話,引經(jīng)據(jù)典,文縐縐的,不僅是塾師身份使然,更重要的是話語背后的思維方式,使他與別人“說不清楚〞,也就是處境的為難。此項與C項比起來,難度更大,所以選對的話給分更多。E項粗粗一讀似乎是對的,因為我們經(jīng)常遇到這樣貌似正確的總結性評論套話,其實似是而非,沒有經(jīng)過仔細地推敲。一涉及鄉(xiāng)土文學、傳統(tǒng)手法,就往往想到“白描〞,一說“白描〞,就覺得“簡約〞,最后總結,也總是“風俗畫卷〞等等。可是本文恰恰不是這樣的。其語言風格有意啰嗦,甚至饒舌、放肆,語感上追求對稱或均衡,因此往往使用正反句,或者一個意思表述兩次,比方開頭的“像個讀書人〞“并不適合教書〞,銀瓶“買人幾棵蔥,非拿人兩頭蒜;買人二尺布,非搭兩綹線〞之類,比比皆是,何談“簡約沉穩(wěn)〞說到“塑造了人物群像〞,在本文中并不確切,銀瓶、老范,甚至老季、老宋,雖然都寥寥幾筆而躍然紙上,但仍然是以老汪為中心的。至于“風俗畫卷〞,在全書中因涉及多種手工業(yè),確有背景之意,但在本文中并未呈現(xiàn),更談不上“展開〞了。因此,本項是錯誤的。〔2〕東家老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參考答案】①自家設私塾而允許別家孩子隨聽,是個大方的人;②關注老汪的“亂走〞,并盡力開導撫慰,是個友善的人;③不再追問老汪的隱情,是個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銀瓶而辭退老汪,是個識大體的人。【命題立意】此題考察考生鑒賞評價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驹囶}分析】此題考察學生能否由表及里,從人物的言談舉止來推導人物性格特征乃至精神風貌。本文以刻畫塾師老汪為中心,東家老范是個輔助性人物,他在本文中的每一次出現(xiàn)都與老汪相關。考生只要按照故事情節(jié)的開展,順次挑選出關于老范的局部,就可以答復這一問題了,因此難度不大。參考答案列出的四點中,第三點“不再追問老汪的隱情,是個有分寸的人〞,稍稍需要一點細心,注意本文中“老范心里一驚,不再問了〞,也就可以答復出來。細心之外,如果能夠抓住這個句子,領會一下語句背后可能隱含的內(nèi)容,那么對老范的理解還會更深一步。當然,目前給出的四項答案要點,都指向老范的正面形象,使得他像是一個沒有缺點的扁平人物,這似乎是個缺憾。這個問題,首先與文本的刪節(jié)有關。在原文中,老范聘請老汪、允許別家孩子隨聽,也有自己的原因:他的兒子腦子有點慢,也不愿意單獨讀書。當然,這種遷就兒子的小算盤并不影響他的“大方〞“友善〞“有分寸〞“識大體〞等特點。其次,老范這一形象在本文中是老汪形象的輔助,也就是說,他的性格特征是從老汪的立場和角度來對待的,這才能夠將老汪體會到的“啥叫有朋自遠方來這就叫有朋自遠方來〞落實到位。此外,在考生看來,老范也許有其“負面〞一面,比方他不追究銀瓶的偷盜行為,不在意老汪的教書效果,都說明他是不負責任、稀里糊涂的,甚至是愚蠢的。如果這樣答復此題,恐怕是不切題的。一則,我們不主張以現(xiàn)實考量來取代文學文本的解讀;二則,還是涉及理解層面的深淺問題,即對文中“老范心里一驚,不再問了〞這看似簡單的一句,理解不夠深入,沒能體會到句子所隱含的老范的“城府〞?!?〕老汪對《論語》中“有朋自遠方來〞一句的獨特理解,其實源于自身人際關系的體驗,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分〕【參考答案】①老汪自己孤獨不樂,所以從《論語》中讀出的也是孤獨不樂,反映的是其個人心境;②老汪通過曲解《論語》來證明“圣人〞也有同樣的孤獨感,以此撫慰自己的孤獨;③結尾處老汪“發(fā)現(xiàn)〞老范就是自己的朋友,雖常在身邊卻宛如遠來,這也照應了他此前的理解。【命題立意】此題考察考生鑒賞評價文學作品的能力,著重考察考生體會作品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并綜合起來賞析作品內(nèi)涵、領悟作品藝術魅力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試題分析】此題在本大題中應是難度最高的一題。通讀《塾師老汪》,就閱讀感受而言,給我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大約有兩點:一是老汪的“亂走〞,二是老汪假設何講“有朋自遠方來〞。尤其是后者,因作為結尾再次出現(xiàn),頗有畫龍點睛之感,無疑是理解本文的核心。但是,如果我們按照文本前半局部老汪對這一句尤其是“不亦樂乎〞的感受與理解,來對照文本結尾局部老汪“這就叫有朋自遠方來〞的感慨,就會發(fā)現(xiàn)老汪的邏輯前后并不一致。前面老汪對這句經(jīng)典的解釋繞來繞去,甚至繞到“圣人〞“拐著彎罵人〞,明顯是對經(jīng)典的曲解,讀起來還讓人感覺到其中還摻雜著老汪有點氣急敗壞的樣子;而后面,老汪因老范的仗義之舉則說出“這就叫朋友自遠方來〞,又讓人覺得老汪“回到〞了對經(jīng)典的“正?;斫猕暋5患毦?,還是有問題:老范并不是“遠來〞的朋友啊!那么,對老汪的這種前后矛盾、邏輯混亂,我們該假設何理解呢最淺層的理解是:老汪果然是個“說不清楚〞的糊涂塾師。按此理解,本文的主旨也就是描寫了一個三家村冬烘先生假設何可笑。但倘假設如此,這樣的閱讀就是一次失敗的閱讀。所以,我們必須再次細考老汪對“有朋自遠方來〞一句的兩度解讀。兩度解讀的具體語境是不同的,第一度解讀是說老汪教書很認真但徒兒們無心向學,師徒間彼此缺乏理解,老汪的教書生活很郁悶,“我講你們也不懂〞,所以他有很多“煩惱〞;而結尾處的解讀,則是聽了老宋的轉述,感動于老范的知己之言,“潸然淚下〞,由衷地感受到朋友的溫暖。這里,我們會發(fā)現(xiàn),前后的不同與其說是邏輯發(fā)生變化,不如說是重心產(chǎn)生了偏移。前面重心在“不亦樂乎〞的“樂〞字,而后面重心在“自遠方來〞的“遠〞字。前面無論是老汪還是徒兒,對“有朋自遠方來〞并無歧見,歧見在于“樂〞:徒兒們認為“圣人〞很快樂,而老汪的驚人之論在于解讀出“圣人〞不“樂〞。但后面的解讀省略了“不亦樂乎〞這半句,恰恰在于老汪以老范為“朋友〞,他感到了“樂〞,所以對“不亦樂乎〞半句不再有歧見,從而將重心偏移至前半句“有朋自遠方來〞的體會上。他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身邊就有一個朋友,這種驚喜感與好朋友突然從遠方來是一樣的。所以就老汪與經(jīng)典的關系而言,他并不是一個死板記誦經(jīng)典的人,相反他理解的經(jīng)典可供安身立命,是有生命力的,可以與自身的生活體驗、生命感受息息相通。對老汪的這一理解,就會引導我們思考本文的主旨,乃是對內(nèi)心孤獨的深刻體驗,對“有朋〞人生的眷念不已。當然,對考生而言,這種分析的難度過大,因此我們在命題時進展了調(diào)整,將根本結論放在題干中,明確告訴考生“老汪對《論語》中‘有朋自遠方來’一句的獨特理解,其實源于自身人際關系的體驗〞,給考生指明了思考方向,考生只要能體會出老汪的心境前后發(fā)生了假設何的變化,就大致可以答復出來。同時,這個題干設計也希望能夠提示考生閱讀本文的重要方法,幫助他們更深刻地理解本文,在答復本大題其他題目時也能有一定的啟發(fā)?!?〕老汪這一形象與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氣質上有不少相似之處,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實則不同。請簡要分析這種相似與不同?!?分〕【參考答案】相似之處:①都溫和藹良,誠摯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照落魄;③都有些書呆子氣,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來自我辯白、自我撫慰。不同之處: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方等級觀念的壓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內(nèi)心的憋悶,即難以排解的孤獨?!久}立意】此題考察考生對文學作品進展探究的能力。能力層級為F級?!驹囶}分析】實用類文本的閱讀重在獲取知識信息,與此不同,文學類文本的閱讀重在喚起體驗、聯(lián)想。此題從這一點出發(fā),考察考生的文學感受和聯(lián)想能力,以及在此根基上進展綜合性表述的能力。讀完《塾師老汪》,不難聯(lián)想到魯迅的《孔乙己》,這一閱讀感受是普遍性的,即使考生一時聯(lián)想不到,經(jīng)過提示也不難馬上將二者關聯(lián)起來。二人之間的相似之處不少,題干又將其限定在“性情氣質〞方面,防止了考生的聯(lián)想過于廣泛。所以答復出幾處相似點,難度不大,倒是有些難在快速回憶《孔乙己》并將孔乙己形象“召喚〞、表述出來。但好在有老汪作為對照、提示,總體上仍是不難的。參考答案給出的三點相似之處,第①②兩點,考生可從兩篇作品中舉出不少例證,比方老汪的教書認真、不善與人爭辯,孔乙己教誨小伙計“茴〞字的寫法、給孩子們分茴香豆、哀求別人“不要取笑〞等,從“溫和藹良〞與“懦弱〞兩個不同的方面做出概括也較為容易。第③點難度稍大,但“書呆子氣〞還是很容易想到的,而且課文《孔乙己》中關于孔乙己“滿口之乎者也〞的注釋,即為“說明孔乙己的書呆子氣〞。再加上第〔1〕題A項和第〔3〕題題干的提示,在例證方面,考生也應該可以想到老汪以“君子辭寡〞、孔乙己以“君子固窮〞等經(jīng)典文句來回應、對抗別人的嘲笑,正是“書呆子氣〞的表現(xiàn)。此題的探究意義,除了勾連教材內(nèi)外這一點,還在于對“精神困境的不同根源〞的思考。這一點考察考生對文學作品的意蘊、作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的領悟能力。老汪和孔乙己很相似,但到底是兩個不同的形象。他們所處的時代、周遭環(huán)境、個人際遇、職業(yè)身份等都是不同的,最根本的不同,是人物形象背后的文化追問指向不同,也就是說,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是不同的。關于《孔乙己》,當下魯迅研究學術界的闡釋當然會有一定的歧見,但是中學教材中的闡釋應該是建設在一個共識的根基上的,即認為作品表現(xiàn)的是在新舊時代交替之際舊式讀書人的悲慘命運,所以人的悲劇是在歷史文化情勢之下的悲劇。孔乙己的精神困境的根源是他所處時代的歷史文化的壓制,比方等級觀念、科舉意識殘留、國民性等,而顯在表現(xiàn)就是這些制度或思想壓制下孔乙己的貧賤生活。老汪則不然,他有職業(yè)、有家庭,周圍的人雖然不都理解他,也會嘲笑他,但外部世界對他的壓制并不明顯,何況還遇到老范這樣的“朋友〞,所以他在鎮(zhèn)上的處境,與孔乙己在魯鎮(zhèn)的遭遇,當然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說孔乙己的精神困境表現(xiàn)為他的“頹唐〞,老汪的精神困境則表現(xiàn)為他的“憋得慌〞,這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苦悶。結合老汪在文中的種種表現(xiàn),尤其是他對“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獨特解釋,我們可以把這種苦悶指認為“孤獨〞。第四大題第四大題為實用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與實用類文本閱讀為選考題,本來是為表達高中新課程的選擇性而設計的。經(jīng)過幾年的考試實踐,從實際效果看,選第四大題的考生遠多于選第三大題的,這是由兩類文本性質的不同造成的。為了解決三、四兩大題不相匹配的問題,從2013年開場作了兩方面改進,一是以“相關鏈接〞的方式使用非連續(xù)性文本,二是適當增加題目本身的難度。這樣,不僅可以適當提高實用類文本閱讀的難度,也使高考更加貼近、適應當今人們的閱讀實際,同時還可以為未來的考察在多個領域及現(xiàn)實生活中選材、增加多種信息呈現(xiàn)形式、為能力素質考察提供情境等的改革措施進展一定的試測。在《考試大綱》未作修訂的情況下,今年仍繼續(xù)沿用這一命題思路。本大題主要取材于茅海建主編《國民黨抗戰(zhàn)殉國將領·戴安瀾》〔收入“中華民國史叢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作者為陳平、劉慶。為了命題的需要,又根據(jù)其他相關資料對所選文段進展了訂正、補充和整合。這些資料主要有:劉延東《在紀念戴安瀾將軍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載《黃浦》2005年第1期〕,戴復東、戴藩籬、戴靖東、戴澄東口述,周海濱記錄《絕筆家書——我們的父親戴安瀾》〔載《名人傳記》2013年第3期〕,戴澄東《深切思念我的父親戴安瀾》〔載《黃浦》2012年第4期〕,田玄《戴安瀾:“域外死忠第一人〞》〔載2004年12月6日《北京日報》〕等。為了使傳主的形象更加飽滿,補充了兩條“相關鏈接〞,一是戴安瀾贈部屬各官長題詞,二是戴復東文中反映戴安瀾兼?zhèn)湮捻w武略的一段話。戴安瀾〔1904~1942〕,中國國民黨愛國將領。字衍功,號海鷗,安徽無為人。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yè)。曾任國民黨第17軍第73旅旅長、第89師副師長,第5軍第200師師長。先后參加長城抗戰(zhàn)和臺兒莊、武漢、昆侖關等戰(zhàn)役。1942年所部編入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作戰(zhàn),在東瓜〔又稱同古、東吁〕保衛(wèi)戰(zhàn)中擊斃日軍第55師團等部5000余人。后在率部北撤回國途中遭遇日軍伏擊,受傷殉國。今年是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盧溝橋的槍聲,曾震撼了每一個正直的中國人的心。在國難當頭的時候,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存在,國共兩黨摒棄成見,團結御侮,用血肉之軀,譜寫出一曲曲氣壯山河的正氣歌。中國遠征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就是在正面戰(zhàn)場為國捐軀的突出代表。本大題的傳記閱讀以國共兩黨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戴安瀾為對象,不僅適合考察考生的實用類文本閱讀能力,有利于在當代青年中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無疑也有助于兩岸人民在戴安瀾等抗日先烈精神的感召下,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5分〕將軍賦
采薇戴安瀾任第73旅旅長后,回憶多年對日作戰(zhàn)的經(jīng)歷教訓,認定要取得勝利必須依靠部屬努力,而部屬的旺盛士氣來自他們的愛國熱情。他特意抄錄民族英雄岳飛的《滿江紅》和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印發(fā)給各級官兵背誦吟唱,激發(fā)大家精忠報國的愛國熱忱。為了抗戰(zhàn)大業(yè),戴安瀾摒棄黨派成見,團結愛國人士。《自由報》記者宗祺仁前來采訪,與他徹夜討論時局,探討國共合作抗日的未來,兩人很快成為莫逆之交。這時有人提醒戴安瀾,說宗是共產(chǎn)黨,須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現(xiàn)在是國共合作抗戰(zhàn),何防之有宗是否共產(chǎn)黨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聞記者,寫過許多真實感人的報道,有卓越的見解。我們正缺少這樣的愛國志士。〞幾天后,他還把自己的軍事著作交給宗祺仁修改并題詞。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國決定派遠征軍赴緬甸對日作戰(zhàn)。當命令到達時,已升任第200師師長的戴安瀾高唱《滿江紅》,并向官兵宣講諸葛亮遠征的事跡,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鼓勵官兵。赴緬途中,他激情滿懷,賦《遠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萬里旌旗耀眼開,王師出境島夷摧。揚鞭遙指花如許,諸葛前身今又來。〞其二云:“策馬奔車走八荒,遠征功業(yè)邁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長弓射夕陽。〞入緬不久,日軍主力迫近東瓜,軍長杜聿明決定集中主力擊潰日軍。戴安瀾立下誓言:“此次遠征,系唐明以來揚國威之盛舉,雖戰(zhàn)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東瓜。〞這時,英軍突然撤走,我方援軍未至,形勢危急,戴安瀾決心以身報國。他宣布:“本師長立遺囑在先:如果師長戰(zhàn)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zhàn)死,參謀長代之……以此類推,各級皆然。〞他給夫人王荷馨寫了絕命家書:“余此次奉命固守東瓜,因上面大計未定,與前方聯(lián)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xiàn)在孤軍奮斗,決以全部犧牲報國家養(yǎng)育。為國家戰(zhàn)死,事極榮耀。所念者,你們母子今后生活,當更痛苦。望你珍重,并保護諸兒,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聞。〞面對日軍發(fā)動步兵、炮兵和空軍聯(lián)合進攻,狂轟濫炸,施放毒氣,戴安瀾率部同仇敵愾,頑強戰(zhàn)斗,抗擊四倍于己的日軍長達十余日。中印緬戰(zhàn)區(qū)美軍司令兼中國戰(zhàn)區(qū)統(tǒng)帥部參謀長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異域,揚中華聲威者,以戴將軍為第一人。〞日本人戰(zhàn)后回憶時也成認:“該部隊自始至終戰(zhàn)斗意志旺盛……雖是敵軍,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飯?zhí)镏袑⒁韵赂鲗⒐贌o不贊嘆其勇氣。〞東瓜保衛(wèi)戰(zhàn)雖然給予日軍沉重打擊,但因盟軍失利,緬北戰(zhàn)局急轉直下,腹背受敵的遠征軍被迫突圍。這時,英國要求遠征軍申請難民身份,以便英國軍隊收容。戴安瀾發(fā)誓:“我戴某人寧愿與日寇戰(zhàn)死,絕不茍且偷生。〞于是率部進入緬北野人山,向祖國方向困難跋涉。就在部隊到達離祖國最近的一條公路時,突遭日軍伏擊,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圍。激戰(zhàn)中,戴安瀾胸腹中彈。時值緬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隊既要突破日軍堵?lián)簦€需忍饑挨餓,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日,他們行至緬北茅邦村,戴安瀾傷勢惡化,以身殉國,年僅38歲。彌留之際,參謀長問他下一步的行動路線,這時他已不能說話,手指地圖,示意部隊從莫洛過瑞麗江向北回國,又讓人扶著他面向祖國注視許久,安然而逝。戴安瀾犧牲后,遺體由官兵抬回國內(nèi)。渡過瑞麗江后,乃將遺體火化,骨灰裝入小木箱,以馬馱載。這一情景感動了沿途民眾,一位老華僑痛心地說:“壽材這么小,怎能配得上將軍的英名與地位〞隨即捐出自備的楠木壽材。騰沖縣長率全縣父老鄉(xiāng)親20萬人,沿街跪迎將軍靈車。隨后,國民政府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追授戴安瀾懋績勛章。國民政府在廣西全州舉行安葬儀式,中共領袖毛澤東派人送來挽詩:“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周恩來、朱德等也敬獻挽詞、挽聯(lián)。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認戴安瀾為革命烈士,并以毛澤東主席的名義向遺屬頒發(fā)“革命犧牲軍人家屬榮耀紀念證〞。
〔摘編自茅海建主編《國民黨抗戰(zhàn)殉國將領》等〕相關鏈接①人我之際要看得平,平則不忮;功名之際要看得淡,淡則不求;生死之際要看得破,破則不懼。人能不忮不求不懼,則無往而非樂境,而生氣盎然矣?!泊靼矠戀洸繉俑鞴匍L題詞〕②軍人一般以彪悍為榮,但是戴安瀾與眾不同,他多才多藝,熟讀文史,精通琴棋書畫。如果不是因為戰(zhàn)亂和外敵入侵,他很有可能成為一位儒雅名士,但國家危難卻把他的命運引上另外一條路。〔戴復東等《我們的父親戴安瀾》〕〔1〕以下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恰?分〕A.戴安瀾自幼對岳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等詩篇熟讀成誦,常常手自筆錄并吟唱,以此激發(fā)自己和官兵的愛國熱忱。B.在給夫人王荷馨的家書中,戴安瀾說明了為國戰(zhàn)死的決心,認為這是軍人的極大榮耀,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兒女日后的生活。C.面對形勢急轉直下、腹背受敵的困境,戴安瀾堅決不同意要他申請難民身份以便英國軍隊收容的提議,奮而率部突圍,與日寇死戰(zhàn)。D.戴安瀾從緬甸“馬革裹尸還〞的情景,感動了沿途無數(shù)民眾,有人獻出楠木壽材撫慰英靈,也曾出現(xiàn)萬人空巷跪迎靈車的盛況。E.戴安瀾臨危受命,率第200師官兵馳援緬甸,固守東瓜,收復棠吉,以浴血沙場、為國捐軀的壯舉,譜寫了抗日救國的新《采薇》?!緟⒖即鸢浮縀、D【命題立意】此題考察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相關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試題分析】此題為多項選擇題,要求選出最恰當?shù)膬身棥O瓤碅項,這一項根本上是對原文第一段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但其中的“自幼〞“常常〞“以此激發(fā)自己〞等均缺乏原文的依據(jù),不符合原文意思,所以選A項不得分。關于B項,原文引述戴安瀾給夫人王荷馨的絕命家書:“余此次奉命固守東瓜……決以全部犧牲報國家養(yǎng)育。為國家戰(zhàn)死,事極榮耀。所念者,你們母子今后生活,當更痛苦。望你珍重,并保護諸兒,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聞。〞可見,戴安瀾在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下,毅然選擇“決以全部犧牲報國家養(yǎng)育〞,但原文并沒有說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兒女日后的生活〞,因為家書中還曾提到“老母〞和“老父〞,所以B項至少是不全面的,選B項只能給一點點分。再看C項,原文確曾提到“緬北戰(zhàn)局急轉直下,腹背受敵的遠征軍被迫突圍〞“英國要求遠征軍申請難民身份,以便英國軍隊收容〞“戴安瀾堅決不同意要他申請難民身份以便英國軍隊收容〞等內(nèi)容,但“奮而率部突圍,與日寇死戰(zhàn)〞卻與原文意思嚴重不符,原文是“我戴某人寧愿與日寇戰(zhàn)死,絕不茍且偷生〞,誤把意愿當作現(xiàn)實,這一分析和概括顯然是不正確的,所以C項不能得分。再看D項,“馬革裹尸還〞是從原文“乃將遺體火化,骨灰裝入小木箱,以馬馱載〞概括出來的,“有人獻出楠木壽材撫慰英靈〞是指那位捐出楠木壽材的老華僑,“萬人空巷跪迎靈車〞是對“騰沖縣長率全縣父老鄉(xiāng)親20萬人,沿街跪迎將軍靈車〞的概括?!榜R革裹尸〞出自《后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意思是作戰(zhàn)犧牲后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表示英勇作戰(zhàn),為國捐軀。這里用來指戴安瀾。D項為正確選項,雖滲透了傳統(tǒng)文化元素,但難度不及E項,得分稍多。最后看E項,這一項為哪一項對全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其中,“固守東瓜,收復棠吉〞出自毛澤東挽詩中的“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采薇》出自《詩經(jīng)》,是一首著名的描寫戰(zhàn)爭的詩,毛澤東挽詩用“將軍賦采薇〞表現(xiàn)戴安瀾的儒將風采。本項理解難度較大,所以選E項的話給分最高。〔2〕有人說《自由報》記者宗祺仁是共產(chǎn)黨,提醒戴安瀾多加提防,他卻答復“何防之有〞,這是為什么請結合材料,分析戴安瀾這樣答復的理由。〔6分〕【參考答案】①國難當頭,應以民族大義為重,戮力同心,共赴國難;②宗的見解卓越,報道真實感人,是少有的愛國志士;③作為莫逆之交,只應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范?!久}立意】此題考察考生對文章內(nèi)容分析綜合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試題分析】此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分析戴安瀾這樣答復的理由〞。有關這一問題的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原文第二段。答案①是對原文中“為了抗戰(zhàn)大業(yè),戴安瀾摒棄黨派成見,團結愛國人士〞“與他徹夜討論時局,探討國共合作抗日的未來〞“現(xiàn)在是國共合作抗戰(zhàn)〞等內(nèi)容的概括;答案②是對原文中“宗是否共產(chǎn)黨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聞記者,寫過許多真實感人的報道,有卓越的見解。我們正缺少這樣的愛國志士〞的概括;答案③是對“兩人很快成為莫逆之交〞“幾天后,他還把自己的軍事著作交給宗祺仁修改并題詞〞等內(nèi)容的概括。顯然,這些信息經(jīng)篩選和整合后,能夠充分說明戴安瀾答復“何防之有〞的理由。至于考生的具體行文,可以有所不同,意思答對即可。〔3〕戴安瀾率第200師赴緬途中,曾賦《遠征》二首以明志。詩中涉及哪些歷史人物的事跡,又表達了什么志向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6分〕【參考答案】①第一首借諸葛亮遠征平定蠻夷的事跡,說明自己率領的是正義之師、威武之師,表達了蕩平敵寇、解民于倒懸的信念;②第二首借秦始皇開拓疆土的事跡,表達超越秦皇、弘揚國威的壯志,抒發(fā)了澄清宇宙、安撫黎庶的氣概。【命題立意】此題考察考生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能力層級為C級。【試題分析】作為軍人,在國家需要時,能夠“全部犧牲報國家養(yǎng)育〞固然難得,但戴安瀾不同于一般軍人之處,是他還熟讀文史,能詩能文,是名副其實的“儒將〞,這也是閱讀材料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此題要求考生對戴安瀾赴緬途中所作的兩首詩進展信息的篩選和整合,從傳記閱讀的角度,指出詩中涉及的歷史人物及其事跡,具體評價詩歌所表達的傳主的“志向〞。這就需要考生充分調(diào)動已有的知識積累,找出兩首詩中涉及的歷史人物——諸葛亮和秦始皇。這兩個歷史人物,考生應該并不陌生。前者曾遠征南方,平定蠻夷,七擒孟獲,后者曾統(tǒng)一六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推薦書目中的《三國演義》、高中語文教材傳統(tǒng)篇目中的賈誼《過秦論》,以及中學歷史課中都有相關內(nèi)容。詩中的“王師〞一語說明詩人自己是“正義之師、威武之師〞,“島夷摧〞是表達詩人“蕩平敵寇〞的志向,“揚鞭遙指花如許〞喻指詩人“解民于倒懸〞的信念;“遠征功業(yè)邁秦皇〞一句說明詩人將“超越秦皇、弘揚國威〞的志向。當然,詩中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考生的具體表述可以有所不同,意思答對即可?!?〕作為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戴安瀾不僅深受國人愛戴,甚至連敵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內(nèi)在原因。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分〕【參考答案】①超越黨派利益,獻身正義事業(yè),血酬壯志,精忠報國;②為人平和,不求功名,臨危不懼,胸懷坦蕩;③關愛家人,情真意切,俠骨柔腸,勇于擔當;④身為軍人,熟讀文史,精通琴棋書畫,兼具文韜武略;⑤英勇善戰(zhàn),指揮假設定,治軍有方,視死如歸。【命題立意】此題主要考察考生對文本進展探究的能力。能力層級為F級?!驹囶}分析】高考試卷中設置探究題,表達了高中新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課改理念。此題是為突出戴安瀾“作為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而設置的綜合探究題,要答復此題,需要對全部材料從不同方面進展整理歸納、分析概括、深入探究。答案提供的五個“內(nèi)在原因〞的要點,實際上是對戴安瀾短暫而壯烈的戰(zhàn)斗一生,高度濃縮的五個方面:①是他成為“民族英雄〞的內(nèi)在原因;②的內(nèi)容來源于“相關鏈接〞①,是戴安瀾成為“謙謙君子〞的原因;③是他成為“熱血男兒〞的原因;④是他成為“一代儒將〞的原因;⑤是他成為“軍人楷模〞的原因。其中①②③④是戴安瀾“深受國人愛戴〞的內(nèi)在原因,⑤則是“甚至連敵人也不得不佩服〞的內(nèi)在原因。當然,以上五個要點也不是唯一答案,而是意思答對即可,同時允許有不同答案,只要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論述合理,即可酌情給分〞。第II卷
表達題第五大題第五大題集中測試考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由3道選擇題和2道表達題組成。選擇題包括成語使用、辨析語病和銜接連貫;表達題包括語句補寫和圖文轉寫。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銜接連貫設題方式與前幾年相比,有所更新,要求在特定語境中選出最恰當?shù)囊痪洹N?、語言文字運用〔20分〕1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3分〕①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謹小慎微,做起事來總是
,從來不敢越雷池一步。②當今世界科技突飛猛進,我們更要勇于開拓,不斷進取,如果
,就會落后甚至被時代潮流所淘汰。③要想讓中國傳統(tǒng)戲曲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決不能滿足于現(xiàn)狀,
,唯有創(chuàng)新才是弘揚戲曲文化的康莊大道。A.故步自封墨守成規(guī)抱殘守缺
B.墨守成規(guī)故步自封抱殘守缺C.抱殘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規(guī)
D.墨守成規(guī)抱殘守缺故步自封【參考答案】B【命題立意】該題重點考察考生辨析和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驹囶}分析】正確選項是B項。A項、C項和D項都不恰當。此題給出了三個語義比照接近的成語“墨守成規(guī)〞“故步自封〞“抱殘守缺〞,這三個成語都有“因循守舊〞的意思,但又有差異。其中“墨守成規(guī)〞偏重在按規(guī)矩辦事,“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進取,“抱殘守缺〞偏重在不肯承受新事物。在上面給出的三個句子中,第①句說的是一個人做事比照慎重,不敢越雷池一步,用“墨守成規(guī)〞比照恰當;第②句說的是生活在這個科技開展非常迅速的時代,一個人要勇于開拓,與此相反的一面,則是不求進取,所以應該用“故步自封〞;第③句的話題是中國傳統(tǒng)戲曲,傳統(tǒng)戲曲已經(jīng)到達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曾經(jīng)深受群眾喜愛,但最近這些年有些沒落,因此要“創(chuàng)新〞以煥發(fā)新的生命力。與“創(chuàng)新〞意思相反的是“抱殘守缺〞。因此,正確的選項是B。14.以下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A.“地壇書市〞曾經(jīng)是北京市民非常喜愛的一個文化品牌,去年更名為“北京書市〞并落戶朝陽公園后,依舊熱情不減。B.“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橫跨亞、非、歐三大洲,其形成與繁榮必將深刻影響世界政治、經(jīng)濟格局,促進全球的和平與開展。C.在那個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斗爭風起云涌的時代,能激發(fā)人們的愛國熱情是評判一部文學作品好壞的非常重要的標準。D.父親住院期間,梅蘭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聽他講述一生中經(jīng)歷的種種苦難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緟⒖即鸢浮緽【命題立意】該題重點考察考生判斷病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試題分析】正確選項是B項。A項、C項和D項都存在錯誤,但病句小類有所不同。A項的錯誤可稱為構造混亂,句子首先以“地壇書市〞為主語,說“地壇書市〞是北京市民非常喜歡的,后來更名“北京書市〞,地點也更換到了朝陽公園。接下來說“依舊熱情不減〞,從語義上看,能夠熱情不減的,顯然應該是北京市民,但是從句子構造上看,本句主語應該是承前省略的“地壇書市〞。這樣就造成了語義和構造之間的不一致。我們可以在“依舊熱情不減〞前面直接加上“北京市民〞,使主語變成“北京市民〞,這樣語義和構造一致起來,可以消除混亂,使句子變成正確句。C項的錯誤是搭配不當,主語是“能激發(fā)人們的愛國熱情〞,賓語是“評判一部文學作品好壞的非常重要的標準〞,一個方面搭配相反的兩個方面,顯然是不恰當?shù)摹N覀兛梢灾苯釉凇澳塄暫竺婕由媳硎痉裾J的“否〞,用“能否〞和“好壞〞搭配,句子就變成正確的了。D項的錯誤可以歸為語序不當或者成分多余。問題出在“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這個小句。對該小句來說,主語是“她〞,“就算……也〞都應該是對“她〞來說的,而下文的“也不例外〞是相對于每天晚上都陪伴在父親身旁而言的,這樣就產(chǎn)生了矛盾。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就算她再忙再累,也不例外〞或者“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前者把“她〞的位置和“就算〞的位置互換,“她〞只和“再忙再累〞構成主謂構造,和“也不例外〞沒有關系,消除矛盾。后者直接把“她〞去掉,從上下文也可以看出,主語承前省略了,消除了“她〞和“也不例外〞之間的矛盾,也不會對理解造成困難。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痪涫恰?分〕辣,我們都不陌生,很多人無辣不歡甚至吃辣上癮。這是因為辣椒素等辣味物質刺激舌頭、口腔的神經(jīng)末梢時,會在大腦中形成類似灼燒的感覺,機體就反射性地出現(xiàn)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現(xiàn)象,
,內(nèi)啡肽又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時間內(nèi)令人高度興奮,帶來“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們吃辣就上癮了。A.大腦在這些興奮性的刺激下把內(nèi)啡肽釋放出來B.內(nèi)啡肽因這些興奮性的刺激而被大腦釋放出來C.這些興奮性的刺激使大腦釋放出內(nèi)啡肽D.這些興奮性的刺激使大腦把內(nèi)啡肽釋放出來【參考答案】C【命題立意】該題重點考察考生語言表達方面選用句式,實現(xiàn)語言表達連貫、得體、準確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試題分析】正確選項是C項。A項、B項和D項都不恰當。從語義上來看,四個選項大致一樣,都是說大腦在某些刺激下釋放出內(nèi)啡肽,句子的構成要素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1年中國硫化新藍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NVS市場需求預測與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報告
- 廣東省東莞市橫瀝莞盛校2024年中考猜題數(shù)學試卷含解析
- 2025班組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完整答案(奪冠系列)
- 2024-2025管理人員崗前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參考答案(輕巧奪冠)
- 2025生產(chǎn)經(jīng)營負責人安全培訓考試試題【歷年真題】
- 2025部門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AB卷
- 2024-2025公司廠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完整答案【歷年真題】
- 2024-2025公司安全管理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考試直接用】
- 2025新員工入職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綜合題
- 科學控糖與健康體重管理
- 2025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二次函數(shù)綜合》專題復習講義
- 2025年生豬屠宰獸醫(yī)衛(wèi)生檢疫人員考試題(附答案)
- 2025年共青團團課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地理+生物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公司綠植管理制度
- ThingsBoard IOT 物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介紹與應用演示
- 進制轉換(課堂PPT)
- C++程序設計(譚浩強完整版).pdf
- 送達地址確認書(樣式)
- 村莊規(guī)劃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