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B版選修4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5年人教B版選修4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5年人教B版選修4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5年人教B版選修4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5年人教B版選修4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nèi)…………○…………裝…………○…………內(nèi)…………○…………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nèi)※※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人教B版選修4歷史下冊月考試卷876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之所以說牛頓經(jīng)典力學體系的建立標志著近代科學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它()A.將天體的運動和地球上的運動概括在同一理論之中B.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上對自然規(guī)律進行的第一次理論性概括和總結C.具有相當程度的科學性和預見性D.建立了一套實驗觀察與數(shù)學演繹相結合的科學研究方法2、孫中山在《民權初步》中提到,會場里每做一事,都需要經(jīng)過三道手續(xù):一是動議,二是討論,三是表決但也有這樣的情況發(fā)生,即:在一項動議表決之后,有的會員想推翻表決,提出復議,這叫做復議動議。這表明孫中山認為在會議決策時A.集思廣益但也應該提高效率B.利用直接民主形式實現(xiàn)憲政C.維護會場秩序是必要前提D.注重程序性和充分民主性3、1895年恩格斯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xiàn)成的教親。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馬克思的這些方法集中體現(xiàn)在他的著作中,例如。

①《基督教的本質(zhì)》②《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③《國家與革命》④《神圣家族》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亞里斯多德被稱為“散步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接近了唯物主義”。以下能反映亞里斯多德“接近了唯物主義”觀點的是A.人的責任要我們更加尊重真理B.認識產(chǎn)生于對外界事物的感知C.具體事物是由形式和質(zhì)料組成的D.任何行為和感受都有一個中間性問題5、朱熹說:“知行常相須,如目無足不行,足無目不見。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這與孫中山的“知難行易”學說A.基本一致B.相互矛盾C.毫不相關D.完全一樣6、1920年,蘇俄農(nóng)民中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土地屬于我們,但面包卻屬于你們;森林屬于我們,木材卻屬于你們;水屬于我們,魚卻屬于你們?!彼从车氖菓?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政策A.保障了農(nóng)民的利益B.挫傷了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積極性C.實行了軍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貿(mào)易制度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3題,共6分)7、二次革命、護國戰(zhàn)爭和護法戰(zhàn)爭都是由孫中山直接領導的。A.正確B.錯誤8、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的先行者,是二十世紀初期推動中國發(fā)生歷史性巨變的主要代表。A.正確B.錯誤9、“無產(chǎn)階級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個落后國家取得勝利”是馬克思的觀點。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9題,共18分)10、(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劉鄂(1857—1909);江蘇丹徒人,二十歲時參加鄉(xiāng)試,始終未中。1896年,他上書直隸總督,請求修建天津至鎮(zhèn)江的津鎮(zhèn)鐵路。

1897年;劉鄂被外商福公司聘為籌采山西礦產(chǎn)經(jīng)理,為外商福公司籌劃開采四川金礦;浙江煤鐵礦。他曾這樣說道:“晉礦開則民得養(yǎng),而國可富也。國無素蓄,不如任歐人開之,我嚴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礦路歸我,如是,則彼之利在一時,而我之利在百世矣?!?/p>

劉鄂著作中;《老殘游記》最為著名。小說的第一回,他把中國比作一艘在海上行將被風浪所吞沒的破船。船上有幾種人:一種是掌舵的人(清政府)作者認為他們“并未曾錯”,只是因為是走“太平洋”的,只會過太平日子,不意遇上了風浪,所以毛了手腳,加上未曾預備方針,所以就沒有依傍。再一種人是鼓動造反的人(革命黨),他們都是些“只管自己斂錢,叫別人流血”的“英雄”。如果依了他們,“這船覆得更快了”。還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各級官員),作者對他們也很反感,視為罪人,究竟怎樣才能挽救這只行將覆滅的大船呢?作者認為:唯一的辦法是給它送去一個“最準的”外國方向盤。

——據(jù)劉德隆《劉鶚集》等。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劉鶚熱心實業(yè)的背景。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劉鄂的經(jīng)濟和政治主張并簡要評價。11、材料錢三強(1913—1992年),是中國原子能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36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物理系,后赴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1948年回國。50年代領導建成中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堆和第一臺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儀器設備。使我國的堆物理、受控熱核聚變等科研工作,都先后開展起來。在蘇聯(lián)政府停止對中國的技術援助后,組織聯(lián)合攻關,使許多關鍵技術得到及時解決,為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做出重要貢獻。——摘編自中國科學院官網(wǎng)(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錢三強科研成就取得的背景。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錢三強所做貢獻的影響。12、材料徐光啟;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他既是儒家文化堅定的維護者同時又是中國天主教的“基石”和傳播西方科學的先驅(qū)。他復雜的身份下恰恰透視著中國的飽學之士在西學沖擊下的游離與堅持。面對明末沉重的歷史現(xiàn)實,徐光啟試圖通過“會通”中西哲學;宗教、科學,以期達到富國強兵,所謂“镕彼方之材質(zhì),入大統(tǒng)之型模”,實現(xiàn)“可以遠邁百王,垂貽永世”的宏愿。他“會通”中西的第一步是從翻譯開始的。入教伊始,他便與利瑪竇合譯了《幾何原本》,最先揭開了歐洲數(shù)學傳入中國的序幕。1623年,徐光啟上書的《辯學書稿》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在中西文化比較的基礎上較系統(tǒng)地反思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獻。該書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徐光啟對天主教作為一種道德和政治教化理論的理解,以及賦予這種理論的意義。

——摘編自黃中治《淺談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徐光啟在文化領域的貢獻。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徐光啟向中國介紹西學的原因。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唐繼堯是一個比較理想主義的政治人物。在他留學日本期間;唐繼堯的理想是“不速使中國富強,凌駕歐美,俯視列強,枉為二十世紀之中華男兒,生何如死!”他在民國二年(1913年)執(zhí)掌云南軍政后不斷推出新政。在政治上積極地裁兵撤督,制定了省憲。護法運動中,唐繼堯擁護孫中山早年在歐洲提出的政治理想,認為中國幅員太大,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能也不應該建成中央集權的國家,應當借鑒北美的模式,建立聯(lián)邦式的共和國。民國七年(1918年)時唐繼堯曾搞過“聯(lián)省自治”,擔任八省聯(lián)軍司令,有過建立聯(lián)邦式共和國的嘗試。唐繼堯繼承了蔡鍔時期“漢;滿、蒙、藏夷苗各族;結合一體,維持共和”的思想,對少數(shù)民族土司采取“漸進主義”,推行以存土置流為目的的“不改之改”政策,普遍確立了土流并治的統(tǒng)治形式品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設立彈壓委員、行政委.員、殖邊督辦、設治局等行政機構,并派參謀長庾恩旸為巡閱使,出巡普思沿邊防務。

——摘編自許新民《四十年來家國:從(東大陸主人言志錄)看唐繼堯之心態(tài)》(1)根據(jù)材料;概括唐繼堯提出的政治主張及活動。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唐繼堯提出的政治主張。14、材料代議政體者,封建之變相。其上置貴族院,非承封建者弗為也不悟彼之去封建近,而我之去封建遠。去封建遠者,民皆平等;去封建近者,民有貴族黎庶之分。與效立憲而使民有貴族黎庶之分,不如王者一人秉權于上美之丁口七千有余萬,視震旦(中國)五不當一,其地三千萬方里,視清所據(jù)疆土四分而三,視震旦本部以倍,然猶眾建聯(lián)州各為憲法,其議員亦無等差高下,然后分布得均耳。震旦不分為聯(lián)州,多選議召喧呶(爭吵),少選議員則與豪右若一日分為聯(lián)州,其逖(遠)離則愈甚,而南北美之戰(zhàn)爭將亟見于漢土,于民族主義甚反矣若就民生主義計之,凡法自上定者,偏于擁護政府;凡法自下定者,偏于擁護富民。今使議院尸其法律,求壟斷者,惟恐不周,況肯以土田平均相配為吾黨之念是者,其趨在恢廓民權。民權不借代議以伸,而反因之埽地,他且弗論。君主之國有代議則貴賤不相齒,民主之國有代議則貧富不相齒,橫于無階級中增之階級,使中國清風素氣,因以摧傷,雖得宰制全球,猶弗為也?!哉绿住洞h然否論》(1908年)(1)根據(jù)材料;概括指出章太炎關于代議制的主張及其理由。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如何認識章太炎關于代議制的主張。15、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

一次與太平軍交戰(zhàn)后;左宗棠在家書中道:“斃賊三千有余,陣斬賊多名,極為痛快?!?/p>

籌辦福州船政局之始;左宗棠在給清廷的奏折中指出:“自海上用兵以來,泰西各國火輪兵船直達天津,藩籬竟成虛設。”因此“非師遠人之長還以治之不可”。

1874年;正當新疆局勢危急時,清廷出現(xiàn)海防;塞防之爭。李鴻章認為“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左宗棠主張“若此時而擬停兵節(jié)餉,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不獨隴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烏里雅蘇臺等處恐亦未能晏然”,“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幾浴蹲笞谔娜返?。

(1)根據(jù)材料;指出左宗棠在國防問題上的主要觀點。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左宗棠的主要歷史功過。16、晚清重臣張之洞1909年10月4日去世,各方對其評價相去甚遠,可謂“蓋棺難定論”。材料一190910年6月1907日,清內(nèi)閣奉上諭對張之洞評價:“公忠體國,廉正無私(任疆吏)提倡新政,利國便民。庚子之變,顧全大局,保障東南,厥功甚偉(年)入?yún)C要,管理學部事務,宗旨純正,懋著勛勞服官四十余年,擘畫精詳,時艱匡濟經(jīng)猷之遠大,久為中外所共見。”1909材料二1012年月1909日,傾向立憲的《神州日報》刊文,“中國近數(shù)十年來,言維新變法者不一其人”,而張之洞是“位高望重而又唱之最早、持之最力者”?!熬C觀公之生平,其于一切新政,不得謂無直接間接之關系,而今日一切新政上之所由徒有形式而未得其精神者,要亦受公之影響。蓋公之學識,一半新半舊之學識耳”。10材料三7

(1)分別概述三則材料對張之洞的看法。結合所學;說明形成以上三種不同評價的原因。

(2)結合史實對張之洞進行評價。年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五四運動期間,吳文藻廣泛接觸了羅素、杜威、梁啟超、孫中山和胡適等人的思想。他于1923年赴美留學,1933年回國擔任燕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并在抗戰(zhàn)期間南下抗日,兼任蒙藏委員會顧問。其時他對中國民族學和社會學全盤西化的狀況感到不滿,極力主張“民族學中國化”,“把包括漢族在內(nèi)的整個中華民族作為中國民族學的研究對象,讓民族學植根于中國土壤之中”,并“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學教學和科研體系”。他曾邀請拉德克利夫——布朗等學者來華講學,提出了“社區(qū)研究”的路徑和框架,主張“用同一區(qū)位的或文化的觀點和方法,來分頭進行各種地域不同的社會研究”,組織多批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對費孝通、林耀華、李安宅、瞿同祖等后輩影響極大?!幾粤忠A《吳文藻傳略》等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吳文藻學術思想的特點。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吳文藻的歷史貢獻。18、【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陳嘉庚是辛亥革命元老、同盟會成員。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他一直對國民政府“抱有厚望”。1938年,來自南洋各埠的164名代表成立以陳嘉庚為主席“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陳嘉庚在大會上歷數(shù)了日本侵華種種罪行,并呼吁大家支援祖國抗戰(zhàn)。國民政府還成立了“戰(zhàn)時公債勸募委員會”,為盡國民天職,陳嘉庚主動承擔勸募公債2000萬元,并首先認購10萬元。國民參政會召開期間,他致電“在敵寇未退出我國土以前,公務人員任何人談和平條件者,當以漢奸國賊論”的提案,之后還大膽地指責國民黨對汪精衛(wèi)投降活動的縱容態(tài)度。毛澤東題詞贊譽陳嘉庚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1946年11月,陳嘉庚在新加坡集資創(chuàng)辦的《南僑日報》,及時向廣大僑眾報道了國內(nèi)戰(zhàn)局和國際形勢,民主運動的曲折發(fā)展,解放區(qū)的光明和國統(tǒng)區(qū)的黑暗,并預見國民黨必敗、共產(chǎn)黨必勝。1949年陳嘉庚決定接受毛澤東的邀請,回歸北平,共商建國大計。——摘編自《陳嘉庚對創(chuàng)立新中國的重要貢獻》等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陳嘉庚被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原因。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抗戰(zhàn)勝利后陳嘉庚的歷史貢獻和陳嘉庚精神的實質(zhì)。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2題,共18分)19、黎塞留。

依據(jù)上表材料,從社會轉(zhuǎn)型角度,結合所學,對黎塞留推行的措施進行解讀。(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實準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20、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遍喿x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人物。

簡介。

李四光。

(1889~1971)

中國現(xiàn)代地球科學;地質(zhì)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1949年前;李四光側重地質(zhì)基礎學科的研究。1949年后,在繼續(xù)重視基礎研究的同時,根據(jù)國家需要集中精力,積極開拓應用研究領域。李四光在仔細分析了中國地質(zhì)條件后,深信在中國遼闊的領域內(nèi),天然石油資源的蘊藏量應當是豐富的,他為中國尋找石油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時傳祥。

(1915~1975)

時傳祥出生在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在舊中國;時傳祥受盡了壓迫與欺凌。新中國成立后,他繼續(xù)從事城市清潔工作。他以“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美化人民首都”為己任,肩背糞桶,走家串戶,利用公休日為居民;機關和學校義務清理糞便,整修廁所。他的“工作無貴賤,行業(yè)無尊卑;寧愿一人臟,換來萬人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李順達。

(1915~1983)

1943年;李順達組織6戶貧困農(nóng)民成立了農(nóng)業(yè)勞動互助組—李順達互助組,積極生產(chǎn),支援前線。1951年春,李順達向全國各地互助組發(fā)出了開展愛國豐產(chǎn)競賽活動的倡議,得到了各地農(nóng)民的響應。后來李順達帶領村民成立合作社。到1955年,合作社的總收入比互助組時期增加了25.1%,人均收入超過社外農(nóng)民收入的23.3%。

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5題,共25分)21、(歷史——選修5: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一東南膏腴田園及所產(chǎn)漁鹽;最為財賦之藪(聚集),可資中國之潤。數(shù)年以來,沿邊江;浙、閩、粵,多設水陸官兵,布置錢糧,動費倍增,皆為殘孽未靖之故。如臺灣一平,地方益廣,歲賦可增,民生得寧,邊疆永安,誠一時之勞,萬世之逸也。

——[清]施瑯《靖海紀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則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復割棄。況臺灣地方,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東南之藩籬。此地若棄,沿海諸省,斷難晏然無慮。若歸天朝,使海外諸國,既懾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編》材料三茲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稅差役。分兵駐守,至數(shù)年后,閩粵之人倍至,荒林田疇復墾。樵蘇采捕,載運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聽民便。各宜樂業(yè),人民安生。

——[清]施瑯《靖海紀事》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二;從政治、經(jīng)濟、軍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復臺灣的戰(zhàn)略意圖。

(2)據(jù)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述康熙收復臺灣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22、“我立志選擇最能為人類謀福利的職業(yè)。這樣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yè)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fā)揮作用,而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边@是17歲的馬克思在他的中學畢業(yè)試卷上寫下的話。談談你讀后的感想。23、實現(xiàn)社會和諧;是人類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標?!吧鐣€(wěn)定”是“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安定有序等是“和諧社會”的主要特征?;卮鹣铝袉栴}:

(1)春秋時期;孔子主張以愛人之心調(diào)解和諧社會人際關系??鬃铀枷氲暮诵膬?nèi)容是什么?在當時有何進步意義?

(2)古代東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圖對理想社會的標準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孔子和柏拉圖所提出的理想社會的標準。24、(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楊度(1874~1931年),早年師從大儒王闿運學習“帝王之學”(輔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勛)。甲午戰(zhàn)爭后,楊度的思想逐漸趨于維新,兩度留學日本,逐漸確立了君主立憲思想,1907年回國,開設憲法講座,為王公大臣講授法律常識,參與制定了《欽定憲法大綱》。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當選民國大總統(tǒng),1915年,楊度呈送《君憲救國論》,提出“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終歸于亡國而已故以專制之權,行立憲之業(yè)”,深得袁世凱贊許,與嚴復等在北京發(fā)起籌安會,推動帝制。1916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楊度君主立憲的政治理想破滅,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漸傾向革命,先是追隨孫中山,為廣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報,后積極營救李大釗,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嚴重時期成為中共特別黨員,除了提供情報,還以賣字畫等方式籌集資金,捐助革命事業(yè)。楊度(1874~1931年),早年師從大儒王闿運學習“帝王之學”(輔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勛)。甲午戰(zhàn)爭后,楊度的思想逐漸趨于維新,兩度留學日本,逐漸確立了君主立憲思想,1907年回國,開設憲法講座,為王公大臣講授法律常識,參與制定了《欽定憲法大綱》。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當選民國大總統(tǒng),1915年,楊度呈送《君憲救國論》,提出“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終歸于亡國而已故以專制之權,行立憲之業(yè)”,深得袁世凱贊許,與嚴復等在北京發(fā)起籌安會,推動帝制。1916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楊度君主立憲的政治理想破滅,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漸傾向革命,先是追隨孫中山,為廣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報,后積極營救李大釗,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嚴重時期成為中共特別黨員,除了提供情報,還以賣字畫等方式籌集資金,捐助革命事業(yè)?!幾渣S昊《楊度研究述評》等(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楊度富有傳奇彩色的主要人生經(jīng)歷。(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楊度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動。25、實現(xiàn)社會和諧;是人類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標?!吧鐣€(wěn)定”是“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安定有序等是“和諧社會”的主要特征?;卮鹣铝袉栴}:

(1)春秋時期;孔子主張以愛人之心調(diào)解和諧社會人際關系??鬃铀枷氲暮诵膬?nèi)容是什么?在當時有何進步意義?

(2)古代東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圖對理想社會的標準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孔子和柏拉圖所提出的理想社會的標準。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D【分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近代科學的特點,一是注重實驗,二是它的數(shù)學化;牛頓經(jīng)典力學體系建立了一套實驗觀察與數(shù)學表達相結合的科學研究方法,因此標志著近代科學的誕生,故D項正確;A;B、C三項是牛頓力學體系的重大意義,與題干要求不符。

點睛:解答本題時要明確近代科學與古代科學的區(qū)別;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答案。2、D【分析】【分析】

【詳解】

民主能夠集思廣益;程序能夠提高效率,這是孫中山的這一思想的作用,而非思想本身,故A錯誤;

基于民主的程序而形成的模式或者制度;其目的是希望通過直接民主會議的形式,推動憲政的實施,而不是思想本身,B錯誤;

要實現(xiàn)這一民主的程序;需要能夠維持會場的秩序作,這個是必須要前提,但不是思想本身,故C錯誤。

“動議”——“討論”——“表決”——“復議動議”組成一個操作的流程,體現(xiàn)了程序性;“動議”的提出,“討論”,“表決”及“復議”都賦予了與會人員充分的參與和表達的全力,體現(xiàn)了民主性;故應選D。3、B【分析】【詳解】

根據(jù)“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可知恩格斯認為馬克思主義是認識和研究世界與社會的方法,所以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的著作主要是《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和《神圣家族》,故選B;《基督教的本質(zhì)》是費爾巴哈的著作,①錯誤;《國家與革命》是列寧的著作,③錯誤。排除ACD。4、B【分析】【詳解】

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亞里士多德認為柏拉圖理念論的最大弱點在于不承認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性,而亞里士多德認為思想來源于具體事物,認識來源于客觀世界,肯定客觀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故B項符合題意。A項反映亞里士多德追求真理的精神,與題意不符,排除。亞里士多德在《物理學》中,指出具體事物是由形式和質(zhì)料組成的,與題意不符,排除C。D項是亞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思想,與題意不符,排除。5、B【分析】【詳解】

朱熹強調(diào)“知先行后”“知輕行重”,孫中山的“知難行易”學說認為先行而后知、行先知后、由行致知。“知難行易”論是孫中山轉(zhuǎn)變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以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創(chuàng)立的哲學理論,因此二者的觀點相互矛盾。故答案為B項。A、D項與二者的觀點不符,排除;都是討論“知”“行”關系,不能說毫不相關,排除C項。6、B【分析】【詳解】

從農(nóng)民的言論可以看到農(nóng)民失誤的心情,顯然是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政策挫傷了農(nóng)民的積極性。故B正確。二、判斷題(共3題,共6分)7、B【分析】【詳解】

二次革命、護國戰(zhàn)爭和護法戰(zhàn)爭并不都是由孫中山直接領導的。故題目表述錯誤。8、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的先行者,是推動20世紀初政治變革的先驅(qū),故題干說法正確。9、B【分析】【詳解】

“無產(chǎn)階級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個落后國家取得勝利”是列寧的觀點,故題干表述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9題,共18分)10、略

【分析】(1)題目要求“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由材料中的“二十歲時參加鄉(xiāng)試;始終未中”可得出科舉失利;由材料中的“1897年,劉鄂被外商福公司聘為籌采山西礦產(chǎn)經(jīng)理,為外商福公司籌劃開采四川金礦;浙江煤鐵礦”再結合所學這一時期的相關知識可知,19世紀末,民族危機日益深重,列強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加緊對華資本輸出,中國民族工業(yè)在19世紀末開始初步發(fā)展。

(2)題目要求“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經(jīng)濟:由材料中的“國無素蓄;不如任歐人開之,我嚴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礦路歸我”可得出利用外資發(fā)展工業(yè)。政治:由材料中的“還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各級官員),作者對他們也很反感,視為罪人”;“鼓動造反的人(革命黨),他們都是些‘只管自己斂錢,叫別人流血’的‘英雄’。如果依了他們,‘這船覆得更快了’”可得出痛斥貪腐,但反對革命;由材料中的“究竟怎樣才能挽救這只行將覆滅的大船呢?作者認為:唯一的辦法是給它送去一個‘最準的’外國方向盤”可得出主張引進外國科技,挽救民族危亡。

評價:結合上述主張與所學近代中國的相關知識進行一分為二的評價即可。其“利用外資發(fā)展工業(yè)”的思想有利于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但存在危害國家主權的風險;其“主張引進外國科技,挽救民族危亡”的張學習西方,具有進步性,但對清政府認識不足,由“反對革命”可知其政治主張趨于保守。

點睛:選修模塊的考題一般都提供新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考查考生根據(jù)所學知識的遷移能力和相關分析問題的技巧和方法。所以一般情況下,考查內(nèi)容均不是選修課本上的基本史實。這就需要考生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結合所學分析問題的方法,將所學相關時空范圍的必修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遷移過來回答有關問題。當然,也有部分問題是通過閱讀材料進行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的。總之,選修的題目需要活學活用,沒有選修教材的知識作為依托,考查內(nèi)容和形式有很大的自由度。這需引起考生的關注?!窘馕觥浚?)科舉失利;民族危機日益深重;列強的經(jīng)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

(2)經(jīng)濟:利用外資發(fā)展工業(yè)。政治:痛斥貪腐;但反對革命,主張引進外國科技,挽救民族危亡。

評價:其思想有利于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但存在危害國家主權的風險;主張學習西方,具有進步性,但對清政府認識不足,政治主張趨于保守。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根據(jù)材料“1936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物理系;后赴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笨芍X三強個人學術水平高超;根據(jù)材材料“50年代領導建成中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堆和第一臺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儀器設備。使我國的堆物理;受控熱核聚變等科研工作,都先后開展起來。”可知新中國政府的支持;根據(jù)材料“在蘇聯(lián)政府停止對中國的技術援助后,組織聯(lián)合攻關”可知中蘇關系惡化的影響,領導科研;結合所學可知原子能技術成為國家實力的衡量標準。

(2)根據(jù)材料“1948年回國。50年代領導建成中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堆和第一臺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儀器設備。使我國的堆物理、受控熱核聚變等科研工作,都先后開展起來使許多關鍵技術得到及時解決,為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做出重要貢獻?!苯Y合所學可以從增強國家科技水平;提升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促進工業(yè)領域進一步發(fā)展等方面來分析影響。【解析】(1)個人學術水平高超;政府支持;中蘇關系惡化的影響;原子能技術成為國家實力的衡量標準。

(2)增強國家科技水平;提升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促進工業(yè)領域進一步發(fā)展。12、略

【分析】本題考查徐光啟在文化領域的貢獻以及徐光啟向中國介紹西學的原因;主要考查學生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1)徐光啟在文化領域的貢獻;根據(jù)材料中的“他便與利瑪竇合譯了《幾何原本》,最先揭開了歐洲數(shù)學傳入中國的序幕”“1623年,徐光啟上疏的《辯學書稿》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在中西文化比較的基礎上較系統(tǒng)地反思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獻”等信息,再結合教材有關內(nèi)容來回答。

(2)徐光啟向中國介紹西學的原因;根據(jù)材料中的“面對明末沉重的歷史現(xiàn)實,徐光啟試圖通過‘會通’中西哲學;宗教、科學,以期達到富國強兵”,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從明末統(tǒng)治危機加深、新航路開辟等方面來回答。

點睛:本大題的兩小題的解答既要根據(jù)材料信息,通過對材料信息的總結歸納來回答,又要聯(lián)系所學內(nèi)容,結合所學知識來回答。如“概括徐光啟在文化領域的貢獻”,根據(jù)材料信息可以歸納得出研究并向中國介紹西學、維護傳統(tǒng)文化、溝通中西文化,但“編寫《農(nóng)政全書》系統(tǒng)總結古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驗”材料沒有涉及,必須聯(lián)系所學內(nèi)容來回答?!窘馕觥?1)貢獻:研究并向中國介紹西學(或與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使近代數(shù)學傳人中國);維護傳統(tǒng)文化;溝通中西文化;編寫《農(nóng)政全書》系統(tǒng)總結古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驗(或系統(tǒng)總結整理中國傳統(tǒng)科技)。

(2)原因:明末統(tǒng)治危機加深;百姓生活困苦;受儒家經(jīng)世致用思想影響;新航路開辟;傳教士來華;西學的先進性。13、略

【分析】【詳解】

(1)根據(jù)“執(zhí)掌云南軍政后不斷推出新政。在政治上積極地裁兵撤督;制定了省憲。護法運動中,唐繼堯擁護孫中山早年在歐洲提出的政治理想”得出推行新政;裁兵撤督;制定了憲法;參與護法運動;根據(jù)“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能也不應該建成中央集權的國家,應當借鑒北美的模式,建立聯(lián)邦式的共和國”得出主張建立北美式聯(lián)邦制共和國;根據(jù)“對少數(shù)民族土司采取‘漸進主義’,推行以存土置流為目的的‘不改之改’政策”得出對少數(shù)民族土司采取“漸進主義”。

(2)綜合材料內(nèi)容可知,唐繼堯的這些政治主張是在近代中國民族危機深重、積貧積弱的背景下提出的,所以反映了近代國人挽救民族危亡、擺脫民族危機的強烈愿望;說明他意圖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他的主張促進了政治的近代化,但其政治理念超越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窘馕觥浚?)推行新政;裁兵撤督;制定了憲法;參與護法運動;主張建立北美式聯(lián)邦制共和國;對少數(shù)民族土司采取“漸進主義”。

(2)反映了近代國人挽救民族危亡、擺脫民族危機的強烈愿望;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促進了政治的近代化;但其政治理念超越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14、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第一小問主張;根據(jù)材料中“代議政體者,封建之變相”可知其反對實行代議制;第二小問理由,根據(jù)材料中“代議政體者,封建之變相。其上置貴族院,非承封建者弗為也不悟彼之去封建近,而我之去封建遠?!笨芍淅碛蔀橹袊饨ㄖ圃缫褟U除,根據(jù)材料中“美之丁口七千有余萬,視震旦(中國)五不當一,其地三千萬方里,視清所據(jù)疆土四分而三”說明其理由為中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根據(jù)材料中“若就民生主義計之,凡法自上定者,偏于擁護政府;凡法自下定者,偏于擁護富民。”可知其理由為代議制難以維護平民利益,根據(jù)材料中“若一日分為聯(lián)州,其逖(遠)離則愈甚,而南北美之戰(zhàn)爭將亟見于漢土,于民族主義甚反矣若就民生主義計之,凡法自上定者,偏于擁護政府;凡法自下定者,偏于擁護富民。民權不借代議以伸,而反因之埽地,他且弗論?!笨芍淅碛蔀榇h制不利于實現(xiàn)三民主義政治綱領。

(2)根據(jù)材料中章太炎對代議制弊端的論述,從對清政府預備立憲的影響和對辛亥革命的影響兩個角度進行分析認識即可。進步性:其對西方代議制弊端的擔憂,有利于避免重蹈西方社會的悲??;其主張有揭露清政府偽預備立憲的意圖,有利于推翻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局限性:章太炎對西方代議制缺乏全面的了解,其主張容易造成思想混亂,不利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開展;代議制的確立是歷史的巨大進步,其主張容易傾向?qū)V普w,違背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窘馕觥浚?)主張:反對實行代議制。

理由:中國的分封制早已廢除;沒有條件實行代議制;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不適合實行代議制;議會立法被統(tǒng)治者壟斷,難以維護平民利益;代議制不利于實現(xiàn)三民主義政治綱領。

(2)認識:其主張有一定的進步性。其對西方代議制弊端的擔憂,有利于避免重蹈西方社會的悲??;其主張有揭露清政府偽預備立憲的意圖,有利于推翻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其主張有一定的局限性。章太炎對西方代議制缺乏全面的了解,其主張容易造成思想混亂,不利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開展;代議制的確立是歷史的巨大進步,其主張容易傾向?qū)V普w,違背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15、略

【分析】【詳解】

試題分析:(1)據(jù)材料“非師遠人之長還以治之不可”;“若此時而擬停兵節(jié)餉;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不獨隴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烏里雅蘇臺等處恐亦未能晏然”、“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即可指出左宗棠在國防問題上的主要觀點: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加強國防:海防、塞防并重;主張收復新疆。

(2)據(jù)材料“與太平軍交戰(zhàn)”;“籌辦福州船政局”、“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并結合所學知識即可一分為二概括左宗棠的主要歷史功過:推進洋務運動;捍衛(wèi)領土主權;鎮(zhèn)壓太平天國。

考點: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左宗棠·評價。

【名師點睛】左宗棠,晚清軍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洋務派重要代表人物,湘軍統(tǒng)帥。他青年時即注重經(jīng)世致用之學。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中舉人。后三次會試不第,遂為塾師。后來竟成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經(jīng)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陜甘同治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窘馕觥浚?)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加強國防;海防;塞防并重;主張收復新疆。(4分)

(2)推進洋務運動;捍衛(wèi)領土主權;鎮(zhèn)壓太平天國(4分)16、略

【分析】(1)

根據(jù)“公忠體國;廉正無私(任疆吏)提倡新政,利國便民。庚子之變,顧全大局,保障東南,厥功甚偉”可得出清政府肯定張之洞的功績。認為他忠君愛國;在辦洋務,守衛(wèi)地方和改革科舉和教育上作出貢獻。根據(jù)“位高望重而又唱之最早;持之最力者”。“綜觀公之生平,其于一切新政,不得謂無直接間接之關系,而今日一切新政上之所由徒有形式而未得其精神者,要亦受公之影響。蓋公之學識,一半新半舊之學識耳”可得出《神州日報》認為張之洞在推動改革,興辦洋務等方面有進步作用,但是,對西學掌握不精,學習西方的改革進行得不徹底。根據(jù)“(張之洞)于憲法之理由,國家之元素,以及東西諸碩儒之政治學說,皆茫焉不知。然而其眼光最靈,心思最巧,又深知徒講舊學,泥成法之不足以弋時望、保高位也,于是緣飾一二西法,以為進行政治之方針。至一有摧抑,不惜自貶其身價,以求為保利祿之計?!笨傻贸觥睹裼跞請蟆氛J為張之洞不了解西方近代政治制度,張之洞倡導洋務和新政的目的是為了個人的功名利祿。結合所學可得出立場不同,三種評價分別代表了清政府、立憲派和革命派的立場。清政府以是否維護封建統(tǒng)治為標準;立憲派主張君主立憲;革命派主張民主共和,要求推翻君主制,因此三者對張之洞作出不同評價。

(2)

結合張之油在洋務運動、反抗外來侵略等方面的作為,可得出洋務運動期間,張之洞在湖北創(chuàng)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一系列近代企業(yè),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客觀上有助于推動中國的早期近代化。八國聯(lián)軍侵華期間,以張之洞為代表的南方各省督撫與英美等國洽商“東南互?!保瑒訐u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根基。清末新政期間,他上書廢除科舉,改革了教育和選官制度。結合所學,從局限的角度理解,張之洞代表了地主階級的利益,其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不可能為中國找到出路?!窘馕觥?1)清政府肯定張之洞的功績。認為他忠君愛國;在辦洋務;守衛(wèi)地方和改革科舉和教育上作出貢獻。《神州日報》認為張之洞在推動改革,興辦洋務等方面有進步作用,但是,對西學掌握不精,學習西方的改革進行得不徹底。《民吁日報》認為張之洞不了解西方近代政治制度,張之洞倡導洋務和新政的目的是為了個人的功名利祿。

立場不同;三種評價分別代表了清政府;立憲派和革命派的立場。清政府以是否維護封建統(tǒng)治為標準;立憲派主張君主立憲;革命派主張民主共和,要求推翻君主制,因此三者對張之洞作出不同評價。

(2)洋務運動期間,張之洞在湖北創(chuàng)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一系列近代企業(yè),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客觀上有助于推動中國的早期近代化。八國聯(lián)軍侵華期間,以張之洞為代表的南方各省督撫與英美等國洽商“東南互?!?,動搖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根基。清末新政期間,他上書廢除科舉,改革了教育和選官制度。但是,張之洞代表了地主階級的利益,其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不可能為中國找到出路。17、略

【分析】【詳解】

(1)特點:根據(jù)材料“其時他對中國民族學和社會學全盤西化的狀況感到不滿;極力主張‘民族學中國化’”可知,吳文藻將西方學術中國化;民族化;根據(jù)材料“他曾邀請拉德克利夫——布朗等學者來華講學,提出了‘社區(qū)研究’的路徑和框架”和“組織多批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可知,吳文藻重視實地考察和社區(qū)研究。

(2)歷史貢獻:根據(jù)材料“他于1923年赴美留學,1933年回國擔任燕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并結合所學可知,吳文藻引入西學,培養(yǎng)大批社會學科研學術人才;根據(jù)材料“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學教學和科研體系”可知,吳文藻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社會學科研體系;根據(jù)材料“1933年回國擔任燕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并在抗戰(zhàn)期間南下抗日,兼任蒙藏委員會顧問”和“把包括漢族在內(nèi)的整個中華民族作為中國民族學的研究對象,讓民族學植根于中國土壤之中”可知,其研究有利于中華民族意識的形成,為抗日戰(zhàn)爭提供支持,有助于民族復興事業(yè)?!窘馕觥浚?)特點:將西方學術中國化;民族化;重視實地考察和社區(qū)研究。

(2)歷史貢獻:引入西學,培養(yǎng)大批社會學科研學術人才;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社會學科研體系;其研究有利于中華民族意識的形成,為抗日戰(zhàn)爭提供支持,有助于民族復興事業(yè)。18、略

【分析】【詳解】

(1)原因:根據(jù)材料“成立以陳嘉庚為主席‘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大膽地指責國民黨對汪精衛(wèi)投降活動的縱容態(tài)度”“陳嘉庚主動承擔勸募公債2000萬元;并首先認購10萬元”等可以從經(jīng)濟支持角度;抗日救亡角度、促進民族統(tǒng)一等方面進行分析作答。

(2)歷史貢獻:根據(jù)材料“及時向廣大僑眾報道了國內(nèi)戰(zhàn)局和國際形勢;民主運動的曲折發(fā)展,解放區(qū)的光明和國統(tǒng)區(qū)的黑暗”“回歸北平,共商建國大計”等可以從輿論支持角度;支持新中國發(fā)展角度等進行說明。

實質(zhì):陳嘉庚精神的實質(zhì)可以從愛國主義角度、社會責任感角度、思想發(fā)展角度、個人情感角度進行分析?!窘馕觥浚?)原因:建立抗日團體;組織和領導抗日救亡運動。輸財救國,從經(jīng)濟上支援祖國抗戰(zhàn)。反對投降分裂,敦促一致對外。

(2)歷史貢獻:從輿論上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的建立獻計獻策。

實質(zhì):思想與時俱進、強烈愛國主義、高度社會責任感四、論述題(共2題,共18分)19、略

【分析】【詳解】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關于本題作答需要從材料所給的簡介及黎塞留生活的時代背景進行解讀即可。黎塞留不但是偉大的政治家,還是杰出的行政管理者;他當政期間,大力保護文學藝術,創(chuàng)建了法蘭西學院,鼓勵商業(yè)發(fā)展,建立了強大的海軍,并大大拓展了法國在海外的殖民據(jù)點。黎塞留是法國專制制度的奠基者,他也因此而飽受責難;但他的對外政策得到毫無保留的贊賞和同情。他不僅為法蘭西的榮耀而戰(zhàn),同時也為歐洲的文明而斗爭。【解析】黎塞留是法國專制制度的奠基人。在他當政期間,法國王權專制制度得到完全鞏固,為路易十四時代的興盛打下了基礎,同時也是將法國改造成現(xiàn)代國家的偉大改革家。他在任內(nèi)籌建了法國海軍部,因此被譽為“法國海軍之父”。黎塞留奉行“國家至上”的理論,被認為是現(xiàn)代實用唯利主義外交的開創(chuàng)者,在西方有“現(xiàn)代外交學之父”之稱20、略

【分析】【詳解】

考查學生的史料實證、歷史解釋以及家國情懷。根據(jù)材料“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可以得出,毛澤東的觀點強調(diào)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即強調(diào)人民的推動作用。根據(jù)題干中列舉的三位人物,李四光、時傳祥、李順達,都是經(jīng)歷了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中國成立后都在各自的領域為國家添磚加瓦,所以我們在組織答案的時候,可以先分析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再根據(jù)材料總結他們各自的貢獻,最后結合毛澤東的觀點升華,指出新中國以來取得的巨大成果是中華兒女共同努力的結果。【解析】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認識到了人民的力量,重視發(fā)動人民群眾的力量進行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經(jīng)濟千瘡百孔;百廢待興,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社會主義勞動者無私奉獻。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建設需要大量石油。李四光敢于挑戰(zhàn)西方的權威,勇于創(chuàng)新,依靠自己的科學理論,克服困難,找到了華北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等油田。時傳祥愛崗敬業(yè),為城市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激發(fā)了人民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新民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