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中職專用】山東省近十年(2013-2022)春季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原卷版)_第1頁
文言文閱讀-【中職專用】山東省近十年(2013-2022)春季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原卷版)_第2頁
文言文閱讀-【中職專用】山東省近十年(2013-2022)春季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原卷版)_第3頁
文言文閱讀-【中職專用】山東省近十年(2013-2022)春季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原卷版)_第4頁
文言文閱讀-【中職專用】山東省近十年(2013-2022)春季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2文言文閱讀一、(2013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題。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眹埣磶矶苋胲婇T。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唬骸皦咽?!——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衽婀绕魄厝胂剃?,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官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狈畤垙牧甲?。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2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A.因招樊噲出趁機B.故遣將守關者所以C.而聽細說卻D.樊噲覆其盾于地在2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不同的是()A.頭發(fā)上指人皆得以隸使之B.好發(fā)不敢有所近大王必欲急臣C.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雖大風浪不能鳴也D.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3.下列句子與“客何為者”句式相同的是()A.不拘于時B.而今安在哉C.廉頗者,趙之良將也D.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24.下列對文段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樊噲撞倒守門衛(wèi)士闖入軍帳,怒視項羽,此時緊張氣氛達到極點。B.樊噲性格粗獷卻很機智,是一員有勇有謀的武將。C.項羽善于采納意見,面對樊噲的斥責,非但不怒,反而虛心接受。D.本段以精煉生動的語言刻畫出人物鮮明的個性。二、(2014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題。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高才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時政事漸損,權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鹿賾制錃Ъ?,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是()A.衡少善屬文連綴,指寫作B.嘗問天下所疾惡者曾經C.公車特征拜郎中特地征召D.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眼睛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是()A.雖才高于世比B.因以諷諫用C.大將軍鄧騭奇其才他,代指張衡D.十年乃成就下列句子不是倒裝句的是()A.安帝雅聞衡善術學B.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D.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下列對文段的理解,正確的是()A.張衡經常游玩,但因其天資聰穎,所以仍能通五經,貫六藝。B.張衡文學、政治才能極高,又深得皇帝賞識,所以仕途很順利。C.張衡總是舉止從容,淡泊寧靜,不喜歡與俗人交往。D.張衡痛恨宦官專權,與他們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最后遭到排擠。三、(2015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題??鬃訃L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與共戰(zhàn),攬尾得之,內懷中。取水還,問孔子曰:“上士殺虎如之何?”子曰:“上士殺虎持虎頭。"又問曰:“中士殺虎如之何?”子曰:“中士殺虎持虎耳?!庇謫枺骸跋率繗⒒⑷缰??”子曰:“下士殺虎捉虎尾。”子路出尾棄之。國悉孔子曰:“夫子知水所有虎,使我取水,是欲死我?!蹦藨咽P,欲中孔子。又問:“上士殺人如之何?”子曰:“上士殺人使筆端?!庇謫栐弧爸惺繗⑷巳缰危俊弊釉唬骸爸惺繗⑷擞煤蠖?。”又問:“下士殺人如之何?”子曰:“下士殺人懷石盤?!弊勇烦龆鴹壷?,于是心服。(《孔子與子路》)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A.子路出而棄之丟棄B.是欲死我使……死C.取水還回來D.乃懷石盤懷里18.下列句子與“孔子嘗游于山”句式相同的是()A.蓋文王拘而演《周易》B.加之以師旅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D.大王來何操19.下列對文段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鬃印薄坝锌鬃印鄙鷦涌坍嬃俗勇返拇拄斝蜗?。B.孔子的回答充分地體現了他的智慧和機敏。C.孔子明知有虎,卻讓子路去取水,說明他置學生的安危于不顧。D.語言簡潔傳神,故事生動有趣,耐人尋味。20.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理解,正確的是()A.子路在水所這個地方遇到老虎,與虎搏斗,打死老虎,割下虎尾,放入懷中。B.子路在水所這個地方遇到老虎,與孔子共同打虎,割下虎尾,放入懷中。C.子路在取水的地方遇到老虎,與虎搏斗,抓著虎尾把虎打死,割下虎尾,放入懷中。D.子路在取水的地方遇到老虎,與虎搏斗,抓著虎尾把虎打死,將虎放入懷中。四、(2016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題。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是()A.而絕江河橫渡B.聲非加疾也強,這里指聲音洪大C.君子生非異也生活D.上食埃土向上,名詞作狀語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A.蚓無爪牙之利取之無禁,用之不竭B.蟹六跪而二螯勞苦而功高如此C.善假于物也且立石于其墓之門D.無以至千里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19.下列句子,與“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句式相同的是()A.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B.屈原放逐,乃賦《離騷》C.古之人不余欺也D.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20.下列各句,沒有論述學習方法或學習態(tài)度的是()A.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B.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C.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D.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五、(2017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題。秦王齋五日后,乃設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鼻赝跖c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是()A.引趙使者藺相如延請B.間至趙矣名詞作狀語,從小路C.臣請就湯鑊完成D.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A.乃設九賓禮于廷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B.且秦強而趙弱若屬皆且為所虜C.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不如因而厚遇之D.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以吾一日長乎爾19.下列句子,與“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句式相同的是()A.人皆得以隸使之B.至激于義理者不然C.句讀之不知D.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20.下列對文段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藺相如力陳歸璧于趙的理由,表現出能言善辯的外交才能。B.藺相如在秦廷痛斥秦王的行為,表現了他對敵斗爭的大智大勇。C.個性化的語言描寫使藺相如的形象更加生動,性格更加鮮明。D.“相視而嘻”這一細節(jié)表明秦國君臣輕視藺相如,只顧相互嘻哈玩笑。六、(2018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題。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碧K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③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④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A.正襟危坐而問客曰端坐B.山川相繆通“繚”,盤繞C.下江陵攻占D.而卒莫消長也消失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A.侶魚蝦而友麋鹿去今之墓而葬焉B.舉匏樽以相屬以吾一日長乎爾C.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于其身也,則恥師焉D.寄蜉蝣于天地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19.下列對文段中畫線句子的翻譯,正確的是()A.①這不是曹孟德圍困周瑜的地方嗎B.②本來是一代的英雄啊,可是怎么在(戰(zhàn)爭中失?。┠谻.③流去的(水)像這樣(不斷地流去),可是并沒有流走D.④這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對我和你都很適合20.下列對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是()A.客人的回答抒發(fā)了對曹操的仰慕之情,表達了老當益壯的決心和意志。B.蘇子借水與月闡發(fā)萬物和人生變與不變的哲理,表明他能辯證地看問題。C.蘇子對清風、明月的看法和態(tài)度,體現了他曠達樂觀的性格特點。D.文段多處運用對偶和比喻,句子長短錯落,韻腳靈活多變。七、(2019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題。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顧妻子;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仆雖怯懦,欲茍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1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A.恨私心有所不盡遺憾B.乃賦《離騷》創(chuàng)作C.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決心努力D.思垂空文以自見流傳流傳18.下列句子中“者”字的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A.至激于義理者不然B.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C.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下列句子中,與“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句式相同的是()A.乃有所不得已也B.而恥學于師C.余猶記周公之被逮D.石之鏗然有聲者20.下列對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是()A古代圣賢都是因“有所郁結”而著書,以“述往事,思來者”。B.司馬遷選擇受辱不死的原因是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C.文段辭氣雄渾,柔中見剛,情懷慷概,激切感人,至情至真。D.司馬遷將個人價值置于歷史長河中來衡量,超脫了“死節(jié)”觀念的束縛。八、(2020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題。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A)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蓖踉S之。遂與秦王會澠池。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壁w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鼻赝跖?,不許。(B)于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缶。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C)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鼻刂撼荚唬骸罢堃在w十五城為秦王壽?!碧A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保―)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選自《廉頗藺相如列傳》,作者司馬遷)1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A.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攻下B.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告別C.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回頭D.趙亦盛設兵以待秦隆重18.下列句子中“為”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是()例句:秦王為趙王擊缶A.圣人之所以為圣B.為之聲義C.為國以禮D.若屬皆且為所虜19.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翻譯,恰當的是()A.秦王派使臣告訴趙王,打算討好趙王,相會在西河外澠池。B.在這時藺相如向前獻上瓦缶,趁勢跪下請求秦王擊缶。C.秦王身邊的侍從要用刀殺相如,相如瞪著眼睛怒視他們,他們都散開了。D.秦王直到喝盡了酒,始終未能占到趙國上風。20.下列對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是()A.澠池會前廉頗送別趙王時,請立太子為王的一番話,表現了他耿耿忠心和過人膽識。B.澠池會上藺相如與秦王的斗爭,突顯他有勇有謀、蔑視強權、置生死于度外的特點。C.司馬遷善于描寫矛盾沖突,文段集中展現秦趙兩國的沖突和廉藺二人之間的矛盾。D.“跪請秦王”“張目叱之”等細節(jié)描寫生動傳神,使人物形象豐滿逼真、躍然紙上。九、(2021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題。嗟夫!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且矯詔紛出,鉤黨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而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于朝廷,贈謚美顯,榮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選自《五人墓碑記》,作者張溥)1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蹈死不顧,亦曷故哉通“何”,什么非常之謀難于猝發(fā)很,十分視五人之死比較人皆得以隸使之像對待奴仆那樣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吾嘗終日而思矣佯狂不知所之者羨長江之無窮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雖才高于世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師道之不傳也久矣19.下列句子中,與“斯固百世之遇也”句式相同的是()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屈原放逐,乃賦《離騷》D.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20.下列對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是()通過對比“大閹之亂”時“縉紳”與“五人”的不同表現,突出五人激昂大義的氣節(jié)?!耙嘁悦魉郎?,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既是對五人功績的贊譽,也是對后人的激勵。“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以雙重否定的句式,有力肯定了五人在反閹黨斗爭中的作用。文段部分以敘述為主,敘中有議,議中含情,使得文章事、理、情交融,感染力強。十、(2022年)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題。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表椨鸫笈唬骸暗┤震嬍孔?,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A)“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睆埩荚唬骸俺紴轫n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绷寄巳?,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