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課件(29張)2024-2025學年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_第1頁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課件(29張)2024-2025學年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_第2頁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課件(29張)2024-2025學年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_第3頁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課件(29張)2024-2025學年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_第4頁
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課件(29張)2024-2025學年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第16課學習目標1、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nèi)容、意義及影響,認識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通過學習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及其作用,認識中國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方面做出的積極貢獻;3、通過學習周恩來在重要國際會議中展現(xiàn)的外交才能,認識他對我國外交發(fā)展做出的貢獻;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另起爐灶”(2)“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3)“一邊倒”不承認國民政府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另建新的平等外交關系先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一切特權,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要堅定不移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1、新中國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方針建國初美國對華軍事包圍示意圖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tài)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不與中國建交,并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外交形勢: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敵視、孤立、威脅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后的一年里,就與蘇聯(lián)等十幾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為恢復經(jīng)濟建設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外部環(huán)境1949年10月2日1949年12月1950年2月蘇聯(lián)第一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與我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lián)政府貸款給中國3億美元。周恩來在條約上簽字毛澤東和斯大林為加強中蘇兩國的友誼,進一步發(fā)展兩國人民的友好關系,毛澤東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lián)。

對促進中國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打破帝國主義國家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材料一:1949—1953年與中國建交國家數(shù)據(jù)簡表年份19491950建交國家109195119521953100——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wǎng)站整理材料二:“中國好比大象,緬甸好比羔羊,大象會不會發(fā)怒,無疑會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膽?!?/p>

——緬甸總理吳努

材料三:朝鮮戰(zhàn)爭結束以后,中國要回到它的主要戰(zhàn)略目標上來……就意味著對內(nèi)穩(wěn)定發(fā)展,對外尋求自己的國際地位。

——張歷歷《當代中國外交簡史》

根據(jù)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材料三指出朝鮮戰(zhàn)爭結束后,國家要采取怎樣的行動?材料一反映出建國初期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在不斷減少;材料二反映出周邊國家出于自身安全,對中國產(chǎn)生了質(zhì)疑。對內(nèi)穩(wěn)定發(fā)展,對外尋求自己的國際地位。(1)材料一、二反映怎樣的歷史現(xiàn)象?思考:國家為尋求自身的國際地位采取了什么措施?1936年,英國背著舊中國的中央政府劃定了一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把西藏的9萬平方公里土地都劃給了英屬印度,致使中印就西藏問題出現(xiàn)摩擦。印度是第一個和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作為老鄰居,如何處理好兩國的關系成為周總理面臨的問題。緬甸中、印、緬三國在歷史上存在領土糾紛,不利于發(fā)展友好關系。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ハ嘧鹬刂鳈嗪皖I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nèi)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周恩來與印度總理尼赫魯核心和基礎保證目標1.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內(nèi)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周恩來總理訪問緬甸中印、中緬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正式確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正式確定尼赫魯吳努材料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新中國外交政策從突出強調(diào)意識形態(tài)的“一邊倒”,轉(zhuǎn)向較多地考慮國家利益而開始走向務實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標志。

——楊奎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對中國: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材料一:兩國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它們將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堅固基礎……——《中印兩國總理聯(lián)合聲明》根據(jù)材料,談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所起的作用。鏈接課本P82——材料研讀對世界:在國際上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貳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

1954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了在日內(nèi)瓦召開的關于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的國際會議。日內(nèi)瓦會議露鋒芒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亞洲國家應該互相尊重各國的獨立和主權,而不互相干涉內(nèi)政;應該以和平協(xié)商方法解決各國之間的爭端,而不使用武力和威脅;應該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建立和發(fā)展各國之間的正常的經(jīng)濟和文化關系,而不容許歧視和限制。只有這樣,才能使亞洲國家避免新的殖民主義者利用亞洲人打亞洲人的空前災難而獲得和平和安全。

—在日內(nèi)瓦會議上關于印度支那問題的發(fā)言萬隆會議期間的周恩來

新中國積極發(fā)展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1)背景:(2)會議特點:

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萬隆會議(亞非會議)二戰(zhàn)后初期亞洲國家獨立形勢圖二戰(zhàn)后非洲的獨立根據(jù)教材說出周恩來參加萬隆會議,遇到哪些困難?會議前:代表團乘坐的“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被特務機關安置了炸彈,飛機中途爆炸墜毀,十余人遇難。周恩來因行程有變,幸免遇難。會議中:帝國主義國家挑撥一些國家的代表攻擊共產(chǎn)主義,甚至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如伊拉克代表說:“共產(chǎn)主義是獨裁,是一種“新殖民主義”。錫蘭代表說:“臺灣應取得一個獨立國家的地位”。(1)帝國主義國家破壞會議,惡意攻擊中國。(2)各國間存在矛盾和分歧。如果你是周恩來,如何化解矛盾和分歧呢?“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吵架的”“是來求同而不是立異的”,“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存異”。

——周恩來思考“求同存異”中的“同”和“異”各指什么?材料一:(求同)……那就是我們大家所共同承認的,(亞非絕大多數(shù)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jīng)受過、并且現(xiàn)在仍然在經(jīng)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瓡h應該將這些共同的愿望和要求肯定下來。材料二:(存異)……大家應該承認,在亞非國家中是存在著不同的思想意識和不同的社會制度的,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求同和團結。同異遭遇相同:曾經(jīng)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面臨問題相同: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維護民族獨立、維護世界和平。社會制度不同思想意識不同周恩來并不打算改變?nèi)魏我粋€堅持反共立場的領導人的態(tài)度,但是他改變了會議的航向?!绹浾咧芏鱽頌楦鲊笥押灻裟钊f隆會議7天,留給歷史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168小時中,總理合計睡眠只有13小時,共參加了16次會議,進行了10次會談,舉辦了15次招待宴會

當時“甚至連美國國務院的情報機構也承認,共產(chǎn)主義中國在萬隆會議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應該歸功于周恩來嫻熟的外交技巧。在萬隆會議上,美國的外交又輸?shù)袅司哂兄匾饬x的一仗,敗在了一個共產(chǎn)主義者的手下?!薄幽么髮W者羅納德?基斯①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②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萬隆會議所表達的亞非人民團結一致,維護世界和平,增進各國人民之間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譽為“萬隆精神”

“外交是智者的游戲,外交是妥協(xié)的藝術,外交更是一個國家實力強弱的晴雨表”通過兩幅外交圖的對比,你得到什么啟示?1、落后就會挨打,弱國無外交2、政治腐敗,經(jīng)濟落后,必然導致外交失敗3、強大國力,是外交的堅強后盾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0世紀50年代的外交成就建國第一年與蘇聯(lián)等17國建交,為經(jīng)濟恢復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1953-195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拓外交新局面1954日內(nèi)瓦會議提高國際聲譽1955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加強同亞非聯(lián)系基本政策成就課堂小結1.體育外交也是一個國家外交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1963年參加了在雅加達舉行的新興力量運動會,1965年參加了在金邊舉行的亞洲新興力量運動會等,積極開展與亞非拉獨立國家的體育交流活動,這些活動()A.有利于改善當時中國外交環(huán)境

B.有利于改善中美外交關系C.有利于“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

D.有利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A課堂練習2.孔子曾倡導“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運用這一思想提出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該方針是()A.獨立自主B.和平共處C.互惠互利D.求同存異D3.喬冠華在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的主題發(fā)言中說到:“我們一貫主張,國家不論大小,應該一律平等……我們反對大國優(yōu)越于小國,小國依附于大國的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理論?!斌w現(xiàn)了我國奉行()A.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