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華東師大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5年華東師大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5年華東師大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5年華東師大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5年華東師大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華東師大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984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漢唐時期佛教文化傳入、唐宋時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傳入,中國文化在外來文化不斷傳入中不僅沒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再創(chuàng)中國文化的輝煌,然后再回饋給世界其他國家。這一文化現(xiàn)象的世界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A.輻射其他國家文化B.推動文明間的交流融合C.貢獻中國智慧方案D.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2、美國商人亨特曾寫道:最壯觀的景象莫過于英國商船隊駛入廣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清帝國的十三行和英帝國的東印度公司,成為了19世紀中西關系的神經中樞”。這表明A.廣州十三行和東印度公司商業(yè)競爭激烈B.廣州十三行是當時中西方最重要的貿易機構之一C.清政府被迫逐步改變閉關鎖國經濟政策D.東西方兩個區(qū)域市場的存在促進了世界市場發(fā)展3、三星堆出土的小平底罐、鳥頭把勺、尊形壺等陶器以及銅立人像、銅神樹、金面具等,帶有濃郁的西南地方文化特色;而青銅尊、囊以及玉璋、玉瓊、玉壁、玉戈等物品的風格與黃河流域的一致。據此可知A.奴隸社會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B.古蜀地區(qū)手工業(yè)水平領先世界C.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D.中華文明的經濟重心不斷南移4、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詳盡規(guī)定了契約的訂立和履行。如,法典的第42—52條是租借田地而出現(xiàn)的各種情形的規(guī)定;第114-119條是對各種債權債務的規(guī)定;第253-27條是對雇傭者各種法定義務的規(guī)定。這表明古巴比倫A.訂立契約已經是普遍現(xiàn)象B.契約主要涉及借貸和雇傭C.契約訂立須遵守嚴格程序D.形成誠實守信的契約精神5、京劇臉譜有各種勾法,像紅的象征忠武,黑的象征剛正,白的比較奸詐,黃的比較殘暴。觀眾便能夠透過臉譜大概知曉人物的忠佞正邪。由此可知,京劇臉譜()A.真實再現(xiàn)歷史場景B.滲透傳統(tǒng)道德教化C.客觀評價歷史人物D.體現(xiàn)人物復雜性格6、下圖為1986年(左)與2008年(右)美國非法移民的來源情況對比圖,據此可知美國()

A.國內族群的構成已發(fā)生較大變化B.非法移民的來源表現(xiàn)出高度集中性C.對于他國民眾的吸引力有所下降D.嚴控非法移民的政策取得一定效果7、15~18世紀部分年份世界人口統(tǒng)計表(單位:百萬)。年份。

地區(qū)1400年1500年1600年1700年1750年歐洲456989115140亞洲224254292402508非洲7482909090美洲304115910世界總計373446486671749

據表可知,17~18世紀亞洲人口變動是由于()A.奴隸貿易的泛濫B.種族滅絕政策的實施C.工業(yè)革命的推動D.高產農業(yè)作物的引進8、“文化整合”是文化變?yōu)檎w的或完全的過程。秦漢時期,國家統(tǒng)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加強;而整合后的一統(tǒng)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過來增進政治一統(tǒng)。秦漢400余年間,這二者互相推助,形成互補機制,并惠及此后2000年的中國歷史。以下不屬于古代文化整合的是()A.“百家爭鳴”B.“以法為教”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三教合流”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9、史實: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

推論:荷馬史詩是歐洲第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近代國際人口遷移示意圖

材料二某大洲15-19世紀人種變化估計數值(單位:人)。年份。

白人。

黑人。

混血人種。

原住民。

1490年。

0

0

0

50000000

1570年。

138000

235000

25000

9700000

1650年。

725000

815000

644000

9105000

1852年。

1319000

1188000

6252000

8211300

(1)使用不同的線條;在圖中畫出近代人口跨地域遷移的三條主要路線。

(2)判斷材料二所示的大洲并說明依據。11、材料一:對德國來說;拿破侖并不像他的敵人所說的那樣是一個專橫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他把他的法典帶到被他征服的國家里,這個法典比歷來的法典都優(yōu)越得多。

——恩格斯《德國狀況》

材料二:法國大革命的幾次戰(zhàn)爭起初是民族戰(zhàn)爭;而且也確實是這樣的戰(zhàn)爭。這些戰(zhàn)爭都是革命的“保衛(wèi)偉大的革命”反對反革命君主國聯(lián)盟。但是,當拿破侖建立了法蘭西帝國,奴役歐洲許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國家的時候,法蘭西的民族戰(zhàn)爭便成了帝國主義戰(zhàn)爭,而這種帝國主義戰(zhàn)爭又反過來引起了反對拿破侖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

——列寧《論尤尼烏斯的小冊子》

材料三:“這是一位同亞歷山大和愷撒一樣的天才人物;長于指揮軍隊,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區(qū),是位行政家,而他竟還有立法家們具有的才能”“幾年之后,這位偉人,聰明的人物瘋狂了使得一百萬人的生命毀滅在戰(zhàn)場上,激起整個歐洲來反對法國二十年勝利果實被剝奪一空”。

——梯也爾《執(zhí)政府和帝國的歷史》

請回答:

(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拿破侖在推動歐洲歷史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

(2)材料三中,梯也爾所言“二十年勝利果實被剝奪一空”是否符合史實?結合所學知識闡明理由?12、漢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文字;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漢字與偉大的中華文明,經久不衰,生生不息,并在信息化時代依然煥發(fā)出蓬勃生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用拉丁字母拼讀漢字是明末來華耶穌會士借鑒西方音韻學理論和方法,學習漢語的一種特殊方法。由于漢語和西方文字大相徑庭,對大多數來華耶穌會士來說,漢語學習最深切之感受恐怕便是一個“難”字,尤其體現(xiàn)在語音上?!搴朴?、嚴佳《從<葡漢詞典>到<西儒耳目資>--來華耶穌會士與早期漢語拼音方案的歷史演變》材料三新中國成立后,因為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所及,漢字的危機依然存在。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漢字危機再一次爆發(fā)。有許多學者提出,漢字不適應計算機錄入技術的發(fā)展。彼時,應當改革方塊漢字為字母文字的呼聲又起?!?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選發(fā)明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其特點是高倍率漢宇信息壓縮技術、高速度還原技術和不失真的文字變倍技術,使圖書、報刊的排版印刷告別了傳統(tǒng)的“鉛”與“火”,進入了“光”與“電”的時代。王選被稱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之父”、“當代畢異”,2002年2月1日獲得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幾岳钅稀陡鎰e鉛與火的新技術一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等請回答:

(1)依據圖一;圖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提煉出一個與其相關的主題,從唯物史觀視角談談你是如何認識“倉頡造字”這歷史傳說的。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早期傳教士利瑪竇研究漢語拼音和漢學的主要背景。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當前“漢字危機”出現(xiàn)的原因,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漢字危機?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之一的中醫(yī),參與并見證了中華文明曾經的輝煌。中醫(yī)海外傳播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潮到兩漢,興盛于隋唐時期,并在宋金元時期長足發(fā)展、取得繁榮局面,在明清時期,中醫(yī)的海外傳播持續(xù)發(fā)展但開始走下坡路,到了近代,中醫(yī)的海外傳播則進一步趁于沉寂。中醫(yī)相繼傳入了日本、朝鮮、印度、阿拉伯、阿富汗和越南等國家,并經阿拉伯人將中草藥傳至亞歐非地區(qū)。——摘編自劉國偉《中醫(yī)在五個典型歷史時期的海外傳播概述》材料二關于中西醫(yī)匯通派,《中醫(yī)大辭典》的定義是:“簡稱匯通派,十九世紀末開始在我國出現(xiàn)的一個醫(yī)學流源,十九世紀中葉以后,隨著西方醫(yī)學大量傳到我國,一部分中醫(yī)試圖用改良的方法,溝通中西醫(yī)學,他們或以西醫(yī)的解剖學、生理學等知識印證中醫(yī)的古典醫(yī)理或以中醫(yī)的有關論述印證西醫(yī)的有關知識。中西醫(yī)匯通派的工作在于力圖用西說印證中醫(yī),證明中西原理相通,都是科學,中西醫(yī)匯通派的工作目的,主要在于緩沖兩種醫(yī)學體系的沖突,站穩(wěn)中醫(yī)的腳跟,企圖走損益乎古今”、“參的乎中外”的發(fā)展之路。——摘編自鄭洪《中西醫(yī)匯通派研究概述》材料三到了現(xiàn)代,中醫(yī)藥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需求更加強烈。中醫(yī)已被日韓等東亞國家收歸到各自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之內;在東向亞國家和南亞國家,中醫(yī)的群眾基礎深厚;由于中醫(yī)藥在治療慢性病的療和價位上具有西醫(yī)無法相比的優(yōu)勢,中醫(yī)受到了中亞和非洲民眾的熱烈追捧;在歐洲,中藥的特色與優(yōu)勢正逐漸被認同;許多東歐國家也設立了中醫(yī)醫(yī)院與中醫(yī)診療中心?!幾酝酢丁耙粠б宦贰背h下中醫(yī)藥文化海外傳播路徑研究》(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醫(yī)海外傳播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出現(xiàn)中西醫(yī)匯通派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現(xiàn)代中醫(yī)海外傳播的影響。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切塔姆圖書館是位于英國英格蘭曼徹斯特的一座圖書館,是英國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英國歷史最久的免費對公眾開放的圖書館,成立于1653年,擁有超過10萬卅書籍,還收藏有眾多珍貴畫作。至今仍然發(fā)揮著圖書館和博物館等文化遺產的職能?!幾匝砉稹队鴪D書館事業(yè)綜論》材料二1753年,大英博物館設立圖書收藏部,是為大英圖書館的前身。大英圖書館最初的藏書中有一部分來自1757年喬治二世捐獻的皇家圖書。1753年,大英博物館設立圖書收藏部,是為大英圖書館的前身。大英圖書館最初的藏書中有一部分來自1757年喬治二世捐獻的皇家圖書。1850年,歐洲第一部公共圖書館法案在英國誕生。該法規(guī)定,經地方納稅人投票同意可以使用地方稅設立公共圖書館,然而其后40多年,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并不理想。1893年,英國議會對該法案做出修正,允許地方政府有權決定設立公共圖書館。此后,公共圖書館得以穩(wěn)步發(fā)展,并逐步消除了圖書館歷史上對性別、階層、經濟狀況、身份、年齡的諸多限制,實現(xiàn)閱讀空間真正的公共性。到1900年英國有公共圖書館360所。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切塔姆圖書館作為英國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英國近代公共圖書館公共性獲得進展的有利因素?!幾浴救毡尽啃∫疤┎秷D書館和圖書館史》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從秦漢以來;每次大規(guī)模的人口南遷,如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永嘉之亂”至南北朝、“安史之亂”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亂”至元末,都有大批山西人外遷;而自明朝“以來,無論是“大槐樹移民”還是近代向內蒙古、東北和其他邊疆地區(qū)的移民,山西人都占有重要地位。山西同時也接收了大量外來移民,從夏、商、周時代頻繁遷入的部族,封國和宗族,從漢代開始的少數民族內遷,南方居民被強制北遷,北魏時大規(guī)模移民于代地,直到近代,大批外來移民在山西定居,與本地人融為一體,成為山西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葛劍雄《山西移民史序言》材料二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歲輒從人學貿易。俟蓄積有資,始歸納婦。納婦后,仍出營利,率二三年一歸省,其常例也?;蛎惧縿儯蚴鹿士M繞,一二十載不得歸,甚或金盡裘敝,恥還鄉(xiāng)里,萍飄蓬轉,不通音問者,亦往往有之。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山西移民現(xiàn)象呈現(xiàn)的特點并分析引發(fā)移民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清代山西移民出現(xiàn)的新情況并說明其影響。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2題,共12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時間。

國籍。

翻譯家。

翻譯的中國作品。

1658年。

意大利。

衛(wèi)匡國(傳教士)

《中國上古史》(首次向西方介紹了《易經》及其卦圖)

1687年。

比利時。

柏應理(傳教士)

《大學》《中庸》《論語》

1689--1759年。

法國。

宋君榮(漢學家)

《詩經》《書經》《禮記》《易經》

1788--1832

法國。

雷慕沙(漢學家)

《中庸》(1817)《玉嬌梨》(1826)《法顯撰佛國記》

1797--1873

法國。

儒蓮(漢學家)

《孟子》《大唐西域記》《太上感應篇》《道德經》《趙氏孤兒》《平山冷燕》《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從表格材料中概括某一時期有關文化傳播的信息,并結合世界近代史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提取信息準確,史實充分,論述清晰)17、商務印書館大事記(部分)。階段特征年份發(fā)展情況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1897“列強劫盟(瓜分狂潮),清室變法圖強之際”,商務印書館由夏瑞芳等人集資在上海創(chuàng)辦,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己任1901改為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嚴復翻譯的《原富》(即英國亞當·斯密著《國富論》)改為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嚴復翻譯的《原富》(即英國亞當·斯密著《國富論》)1904響應新學堂章程,率先編印中小學教科書全套《最新教科書》響應新學堂章程,率先編印中小學教科書全套《最新教科書》1912“政體既已革新,而為教育根本之教科書,亦不能不隨之轉移以應時勢之需要”,編纂整套《共和國教科書》“政體既已革新,而為教育根本之教科書,亦不能不隨之轉移以應時勢之需要”,編纂整套《共和國教科書》1920政府明令將“國文”科改為“國語”科,商務印書館編輯出版“采用語體文(白話文)編輯的第一套教科書”政府明令將“國文”科改為“國語”科,商務印書館編輯出版“采用語體文(白話文)編輯的第一套教科書”艱難的生存1932日本突襲上海,商務印書館的總管理處和編譯所等皆中彈起火,全部焚毀1937轉戰(zhàn)長沙、香港、重慶等地,編印《抗戰(zhàn)小叢書》《戰(zhàn)時常識叢書》《戰(zhàn)時手冊》《抗戰(zhàn)叢刊》等轉戰(zhàn)長沙、香港、重慶等地,編印《抗戰(zhàn)小叢書》《戰(zhàn)時常識叢書》《戰(zhàn)時手冊》《抗戰(zhàn)叢刊》等1946—1949經營每況愈下,入不敷出,瀕臨破產經營每況愈下,入不敷出,瀕臨破產新生和興盛1954總管理處遷京,全面實行公私合營1959明確了商務印書館的出版任務:以譯印外國哲學、社會科學名著為主,兼出中外語言工具書和一部分外語課本明確了商務印書館的出版任務:以譯印外國哲學、社會科學名著為主,兼出中外語言工具書和一部分外語課本1963制定“翻譯和出版外國哲學、社會科學重要著作十年(1963—1972)規(guī)劃”(《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300余種在改革開放后陸續(xù)出版)制定“翻譯和出版外國哲學、社會科學重要著作十年(1963—1972)規(guī)劃”(《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300余種在改革開放后陸續(xù)出版)

從企業(yè)發(fā)展與時代變遷的角度,解讀商務印書館的發(fā)展歷程。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3題,共6分)18、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紀;英語主要是英格蘭人的語言。到18世紀中后期,英語已擴展到英國的殖民地,并在國際商貿活動中廣泛使用。二戰(zhàn)后,英語逐漸超越其他語言,成為科教領域和眾多國際組織的通用語言,被稱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

(2)閱讀材料二,分析英語發(fā)展成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的歷史原因。19、閱讀材料,探討在西方文化及價值觀沖擊下,中國青少年應該如何把握思想觀念的定位。20、美國將選擇孔子代表“世界傳統(tǒng)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B【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中外文明的不斷交流,推動了世界文明間的發(fā)展,B項正確;AC項只是體現(xiàn)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影響,與主旨強調文明間的交流融合不符,排除;D項體現(xiàn)外來文明對中華文化的影響,與主旨強調文明間的交流融合不符,排除;2、B【分析】【詳解】

據材料“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清帝國的十三行和英帝國的東印度公司,成為了19世紀中西關系的神經中樞”并結合所學可知,十三行是清政府閉關鎖國的產物,是當時中西方最重要的貿易機構之一,B正確;據材料“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清帝國的十三行和英帝國的東印度公司,成為了19世紀中西關系的神經中樞”可知,清帝國的十三行和英帝國的東印度公司是東西方貿易的樞紐,但材料沒有體現(xiàn)二者商業(yè)競爭激烈,A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清政府被迫逐步改變閉關鎖國經濟政策,C錯誤;清帝國的十三行和英帝國的東印度公司都是東方的區(qū)域市場,故D說法錯誤。3、C【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與黃河流域中原文明既具有明顯的相似性,又有諸多不同,反映了早期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提供世界其他地區(qū)的手工業(yè)發(fā)展狀況,無法判斷古蜀地區(qū)手工業(yè)水平是否領先世界,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不出奴隸社會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中華文明的經濟重心不斷南移的內容,排除AD項。故選C項。4、A【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中有眾多條款是關于契約的訂立和履行,說明訂立契約已經是普遍現(xiàn)象,A項正確;契約除了借貸和雇傭,還包括租借田地,排除B項;材料強調訂立契約已經是普遍現(xiàn)象,而不是程序,排除C項;材料信息與誠實守信的契約精神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點睛】5、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通過各種勾法,給劇中人物貼上忠奸正邪的標簽,便于觀眾了解,說明京劇臉譜滲透傳統(tǒng)道德教化,B項正確;京劇臉譜并不能真實再現(xiàn)歷史場景,排除A項;京劇臉譜不是對歷史人物的客觀評價,排除C項;京劇臉譜體現(xiàn)的是人物性格的突出特色,而非復雜性,排除D項。故選B項。6、B【分析】【詳解】

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6年到2008年,美國非法移民的來源仍然以墨西哥和拉美等地為主,這體現(xiàn)了非法移民來源的高度集中性,B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美國國內族群的構成狀況,排除A項;依據圖示信息可知,1986年到2008年,美國非法移民的來源地區(qū)仍然比較廣泛,說明美國吸引力并沒有下降,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xiàn)非法移民數量變化,不能因此判斷出嚴控手段是否取得了效果,排除D項。故選B項。7、D【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表格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歐洲進行早期殖民擴張與掠奪,大肆屠殺美洲印第安人,使得美洲人口大量減少,并且進行黑奴貿易,又使得非洲喪失大量勞動人口,同時,美洲的高產作物引進亞洲,推動了亞洲人口迅速增長,D項正確;奴隸貿易的泛濫使得非洲人口減少,不符合材料,排除A項;種族滅絕政策的實施使得美洲人口減少,不符合材料,排除B項;工業(yè)革命開始于18世紀中后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8、A【分析】【詳解】

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可知,這是反向類題目,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根據材料“秦漢時期,國家統(tǒng)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加強;而整合后的一統(tǒng)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過來增進政治一統(tǒng)?!笨芍瑪⑹龅氖乔貪h以來政治一統(tǒng)和文化整合的關系。結合所學可知,百家爭鳴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zhàn)國(前475年-前221年)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xiàn)及各家族流派之間爭芳斗艷的局面,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思想解放運動,各家之間互相辯駁,又互相影響,互相取長補短,有力地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由此可見,百家爭鳴不屬于古代中國的文化整合,A符合題意;秦朝采取了文化專制的政策,以法為教,將法家學說確立為統(tǒng)治思想,屬于文化整合的范疇,排除B項;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確立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屬于文化整合的范疇,排除C項;“三教合流”指宋明以來,儒家、佛教、道教三家思想相互影響,融會貫通,促進了理學思想的形成,屬于文化整合的范疇,排除D項。故選A項。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9、B【分析】【詳解】

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是關于荷馬史詩內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馬史詩的地位,因此史實和推論邏輯不符,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10、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開始大量移民美洲,所以近代人口跨地域遷移的一條主要路線是歐洲到美洲;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還進行黑奴貿易,將大量黑人運往美洲,所以近代人口跨地域遷移的第二條主要路線是非洲到美洲;清朝末年,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招募華工出國,華工被送往歐美地區(qū),所以近代人口跨地域遷移的第三條主要路線是亞洲到美洲。

(2)根據該地區(qū)人種變化情況可知,其指的是美洲。依據:根據圖表信息可知,1490年,該洲居民全是原住民;1570-1650年,新航路已開辟,歐洲殖民者到達美洲,白人數量大量增加;殖民者的屠殺以及傳染病的流行,導致原住民印第安人大量減少;殖民者通過“三角貿易”把大量的黑人販賣到美洲,黑人數量大量增加;由于長期發(fā)展與融合,到1852年,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之間的混血后代數量大量增加?!窘馕觥浚?)

(2)美洲。依據:1490年,哥倫布還沒有到達美洲,因此該洲居民都是原住民;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到達美洲,導致白人數量大量增加;歐洲殖民者奉行殖民擴張政策,屠殺、奴役和傳染病導致原住民印第安人大量減少;為彌補勞動力不足,殖民者又通過罪惡的“三角貿易”把大量的黑人從非洲掠來,販賣到美洲;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之間的混血后代,成為混血人種。11、略

【分析】試題解析:(1)從材料一“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他把他的法典帶到被他征服的國家里,這個法典比歷來的法典都優(yōu)越得多”可知,拿破侖激發(fā)了近代革命思想,所頒布的法典影響深遠。而從材料二可知,拿破侖戰(zhàn)爭激發(fā)了近代歐洲的民族意識。

(2)學生只要回答出法國并沒有因拿破侖戰(zhàn)爭而陷入停滯狀態(tài)即可,可列舉出法典對法國社會的影響,及革命思想的影響,此外還可從法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角度去思考,如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進行?!窘馕觥浚?)推動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發(fā)展,沖擊了歐洲的封建制度;傳播資本主義的法律規(guī)范,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激發(fā)歐洲近代民族意識,推動歐洲民族解放運動發(fā)展。(2)不符合。理由: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并沒有因拿破侖帝國的覆亡而消失,如拿破侖法典至今仍對法國社會發(fā)揮著深刻的影響,相反,法國大革命開創(chuàng)的資產階級時代卻在全球向前發(fā)展,成為歷史潮流。12、略

【分析】【詳解】

(1)主題:從兩幅圖片中關于漢字的起源來看;可歸納出主題是中國漢字具有悠久的歷史。認識:圍繞生產力同生產關系之間的辯證關系進行作答即可。

(2)背景:根據材料“用拉丁字母拼讀漢字是明末來華耶穌會士借鑒西方音韻學理論和方法”和所學知識可知;主要有西學東漸的影響;傳播天主教的需要;早期傳教士的努力等。

(3)原因:根據材料“因為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所及,漢字的危機依然存在”可歸納出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建國初期的漢字的簡化改革也是重要原因;根據材料“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選發(fā)明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可歸納出科技發(fā)展的影響。應對: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知識可知,如樹立全社會重視漢字書寫的意識;加大的政府的宣傳;強化教育過程的書寫意識等?!窘馕觥浚?)主題:中國漢字具有悠久的歷史。認識:歷史唯物主義指出:歷史發(fā)展是有其特定規(guī)律的;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倉頡造字”的歷史傳說反映的是當時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

(2)背景:西學東漸的影響;傳播天主教的需要;早期傳教士的努力等。

(3)原因:新文化運動的沖擊;建國初期的漢字改革的影響;科技發(fā)展的影響等。應對:樹立全社會重視漢字書寫的意識;加大的政府的宣傳;強化教育過程的書寫意識等。13、略

【分析】【詳解】

(1)特點:根據材料一中“中醫(yī)海外傳播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潮到兩漢”可知;歷史悠久;根據“興盛于隋唐時期,并在宋金元時期長足發(fā)展;取得繁榮局面”可知,具有階段性;根據“明清時期,中醫(yī)的海外傳播持續(xù)發(fā)展但開始走下坡路”“(近代)中醫(yī)的海外傳播則進一步趁于沉寂”可知,與中國國際地位和外交政策等相關;根據“中醫(yī)相繼傳入了日本、朝鮮、印度、阿拉伯、阿富汗和越南等國家,并經阿拉伯人將中草藥傳至亞歐非地區(qū)”可知,以亞洲國家為主,范圍廣泛,阿拉伯人起到重要作用。

(2)原因:根據材料二中“十九世紀中葉以后,隨著西方醫(yī)學大量傳到我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向西方學習思潮的興起;根據“一部分中醫(yī)試圖用改良的方法,溝通中西醫(yī)學”等信息可知,洋務運動和中體西用的推動;根據“力圖用西說印證中醫(yī),證明中西原理相通,都是科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學傳播和維新變法運動推動。

(3)影響:根據材料三中“中醫(yī)已被日韓等東亞國家收歸到各自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之內”可知,促進相關國家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根據“東南亞國家和南亞國家,中醫(yī)的群眾基礎深厚”可知,促進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世界醫(yī)學的發(fā)展;根據“中醫(yī)藥在治療慢性病的療和價位上具有西醫(yī)無法相比的優(yōu)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擴大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根據“許多東歐國家也設立了中醫(yī)醫(yī)院與中醫(yī)診療中心”可知,增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推動世界文明的發(fā)展與進步?!窘馕觥浚?)特點:歷史悠久;具有階段性;與中國國際地位和外交政策相關;以亞洲為主,范圍廣泛,阿拉伯人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2)原因:鴉片戰(zhàn)爭后向西方學習的思潮興起;洋務運動和中體西用的推動;西學傳播和維新變法運動推動。

(3)影響:促進相關國家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醫(yī)學的發(fā)展;擴大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推動文明交流與進步。14、略

【分析】【詳解】

(1)價值:根據材料“是英國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英國歷史最久的免費對公眾開放的圖書館”得出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圖書館的歷史見證;根據材料“擁有超過10萬卅書籍,還收藏有眾多珍貴畫作。至今仍然發(fā)揮著圖書館和博物館等文化遺產的職能?!钡贸鲳^藏豐富,保存完好,具有巨大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結合所學圖書館的作用得出切塔姆圖書館是英國近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發(fā)展的縮影。

(2)因素:根據材料“1753年,大英博物館設立圖書收藏部,是為大英圖書館的前身。”得出以博物館為基礎;根據材料“1850年,歐洲第一部公共圖書館法案在英國誕生”“大英圖書館最初的藏書中有一部分來自1757年喬治二世捐獻的皇家圖書”得出法律保護,政府經濟支持;根據材料“允許地方政府有權決定設立公共圖書館”得出地方政府的參與;根據材料“并逐步消除了圖書館歷史上對性別、階層、經濟狀況、身份、年齡的諸多限制,實現(xiàn)閱讀空間真正的公共性”得出圖書館限制條件減少,民主政治的發(fā)展。【解析】(1)價值: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圖書館的歷史見證;館藏豐富;保存完好,具有巨大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是英國近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發(fā)展的縮影。

(2)因素:以博物館為基礎;法律保護,政府經濟支持;地方政府的參與;圖書館限制條件減少,民主政治的發(fā)展。15、略

【分析】【詳解】

(1)特點:根據材料一中“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永嘉之亂’至南北朝、‘安史之亂’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亂’至元末;都有大批山西人外遷”可知,移民現(xiàn)象長期存在;根據“有大批山西人外遷”“也接收了大量外來移民”可知,移民形式多樣;根據“夏、商、周時代頻繁遷入的部族,封國和宗族”“漢代開始的少數民族內遷,南方居民被強制北遷”“近代,大批外來移民在山西定居”等信息可知,移民階段性特征明顯。原因:根據材料一中“‘永嘉之亂’至南北朝、‘安史之亂’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亂’至元末”可知,戰(zhàn)爭和社會動蕩;根據“向內蒙古、東北和其他邊疆地區(qū)的移民”可知,戍邊和開發(fā)邊疆;根據“北魏時大規(guī)模移民于代地”可知,民族融合;根據“大槐樹移民”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山西移民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還包括,人地關系緊張和發(fā)生自然災害等。

(2)新情況:根據材料二中“山西人多商于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代山西出現(xiàn)商業(yè)性移民。影響:根據材料二中“十余歲輒從人學貿易”,結合所學知識,運用唯物史觀,從生活、商業(yè)、經濟和社會進步等方面辯證分析可知,清代山西出現(xiàn)商業(yè)性移民,緩解了山西人地矛盾,改變了山西社會風氣,為移入地的開發(fā)做出貢獻,促進了清代商業(yè)發(fā)展和山西財富的積累。【解析】(1)特點:移民現(xiàn)象長期存在;移民形式多樣;移民階段性特征明顯。原因:戰(zhàn)爭和社會動蕩;發(fā)生自然災害;山西人地關系緊張;戍邊和開發(fā)邊疆;民族融合。

(2)新情況:出現(xiàn)商業(yè)性移民。影響:緩解山西人地矛盾;改變山西社會風氣;為移入地的開發(fā)做出貢獻;促進清代商業(yè)發(fā)展;促進山西財富的積累。四、論述題(共2題,共12分)16、略

【分析】【詳解】

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首先;根據材料提煉并概括一條有關文化傳播的信息,例如根據1689-1759年;1788-1832年、1797-1873年幾個時間段里,法國幾位翻譯家翻譯中國古代經典著作數量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廣的情況,結合所學知識提煉信息為:歐洲啟蒙運動注重吸收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從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符合啟蒙運動需要、啟蒙運動發(fā)生的背景和啟蒙思想家的訴求等角度進行論述。最后,回顧觀點,突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對啟蒙運動起到了促進作用。

示例:信息:歐洲啟蒙運動注重吸收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論述:17—18世紀,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資產階級力量逐步壯大,他們開始在思想領域反對封建思想的束縛,特別是中國儒家思想文化,讓歐洲啟蒙思想者們眼界大開,這些思想家們吸取中國文化的精神,開拓自己的思想,堅定了反對宗教蒙昧和封建王權的決心。如儒家倡導的尊重個人價值這種觀念與歐洲的啟蒙思想相契合。再比如中國實行科舉制度以后,普通的平民可以憑借自己的學問和才干,遵循“學而優(yōu)則仕”的原則,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抱負。而歐洲沿用的是封建世襲制度,他們的爵位是通過繼承的,許多有識之士和走在時代前列的人就對這種爵位世襲制表達了強烈的不滿。歐洲的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他們要求在政治上擺脫封建專制壓迫,取得民主自由的平等權力。強烈要求廢除封建貴族世襲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儒家學說對歐洲的啟蒙運動有一定的影響和促進作用,成為了歐洲資本主義社會形成和發(fā)展的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解析】示例(僅供參考)

信息:歐洲啟蒙運動注重吸收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論述:17—18世紀,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資產階級力量逐步壯大,他們開始在思想領域反對封建思想的束縛,特別是中國儒家思想文化,讓歐洲啟蒙思想者們眼界大開,這些思想家們吸取中國文化的精神,開拓自己的思想,堅定了反對宗教蒙昧和封建王權的決心。如儒家倡導的尊重個人價值這種觀念與歐洲的啟蒙思想相契合。再比如中國實行科舉制度以后,普通的平民可以憑借自己的學問和才干,遵循“學而優(yōu)則仕”的原則,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抱負。而歐洲沿用的是封建世襲制度,他們的爵位是通過繼承的,許多有識之士和走在時代前列的人就對這種爵位世襲制表達了強烈的不滿。歐洲的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他們要求在政治上擺脫封建專制壓迫,取得民主自由的平等權力。強烈要求廢除封建貴族世襲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儒家學說對歐洲的啟蒙運動有一定的影響和促進作用,成為了歐洲資本主義社會形成和發(fā)展的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17、略

【分析】【詳解】

題目要求從企業(yè)發(fā)展與時代變遷的角度;解讀商務印書館的發(fā)展歷程,需要簡述商務印書館的發(fā)展歷程。根據材料,1897年,列強瓜分狂潮,清室變法圖強之際,商務印書館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己任,1904年,“響應新學堂章程,率先編印中小學教科書全套《最新教科書》”,根據表中信息,1912年民國建立,應時勢需要,編纂整套《共和國教科書》,1920年,政府明令將“國文”科改為“國語”科,商務印書館編輯出版“采用語體文(白話文)編輯的第一套教科書”,1937年,日本侵華期間,轉戰(zhàn)長沙;香港、重慶等地,編印《抗戰(zhàn)小叢書》《戰(zhàn)時常識叢書》《戰(zhàn)時手冊》《抗戰(zhàn)叢刊》,進行抗戰(zhàn)宣傳,1954年,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總管理處遷京,全面實行公私合營”,通過這些信息可得出企業(yè)發(fā)展需要順應時代變遷并推動社會變革。

解讀要分析兩個方面,一是企業(yè)發(fā)展需要順應時代變遷,二是分析企業(yè)發(fā)展推動社會變革。“企業(yè)發(fā)展需要順應時代變遷”需要答出發(fā)展歷程的背景、發(fā)展表現(xiàn);分析“企業(yè)發(fā)展推動社會變革”需要答出企業(yè)發(fā)展對當時的積極影響。根據材料和結合所學知識,19世紀末,民族危機嚴重,中國先進分子尋求救國之道,發(fā)展教育。甲午戰(zhàn)后,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維新運動興起,商務印書館應運而生,出版西方社會科學著作。受清末新政廢科舉,建立新式學堂、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君主專制,建立中華民國、新文化運動中文學革命推廣白話文等影響,編纂并不斷更新教科書,這些信息體現(xiàn)了“企業(yè)發(fā)展需要順應時代變遷”,這一階段商務印書館的印書活動,有利于促進民眾的思想啟蒙和近代教育發(fā)展,推動社會變革,這體現(xiàn)了“企業(yè)發(fā)展推動社會變革”。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戰(zhàn)亂和官僚資本的壓制使商務印書館發(fā)展遭遇困境??谷諔?zhàn)爭期間,商務印書館損失慘重并被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