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3:《論語十二章》-2024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通關訓練(原卷版)_第1頁
專題03:《論語十二章》-2024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通關訓練(原卷版)_第2頁
專題03:《論語十二章》-2024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通關訓練(原卷版)_第3頁
專題03:《論語十二章》-2024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通關訓練(原卷版)_第4頁
專題03:《論語十二章》-2024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通關訓練(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3:《論語十二章》-2024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通關訓練

一、閱讀下面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論語》十二章

①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③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

欲,不逾矩?!?/p>

④子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⑤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⑥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瓠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⑦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⑧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⑩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研日:“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f復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I.解釋下列加點字的詞語。

(I)吾日三省吾身(2)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下列加點詞語用法和意義與例句相同一項是()

例句:相委跑去

A.學兩不思則罔B.學兩時習之C.博學加篤志D.人不知加不慍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結合內容,請說說孔子及其弟子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上的觀點分別是什么?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I)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

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

所欲,不逾矩。'’《為政》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稙檎?/p>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队阂病?/p>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薄妒龆?/p>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薄妒龆?/p>

(10)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II)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12)子復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啊蹲訌垺?/p>

5.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瞳躁則不能治性險:輕薄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以……為快樂

B.不逾更矩:規(guī)矩思而不學則殆殆: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C.淮漫則不能勵精淫:放縱為人謀而不用乎忠:竭盡自己的心力

D.飯疏食飯:吃本坐于前犬:像狗一樣

6.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逝者如斯夫*夫*君子之行

B.可以為師矣靜以修身

C.學而不思則罔后狼止面前狼又至

D.于我如浮云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7.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通過學習《論語》,我們知道了對于學習知識來說,要“學”與“思”,“溫故”與“知新”結合?!皽毓省倍?/p>

不獨立思考就達不到“知新”的目的。

B.所選的十二章,包含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個人修養(yǎng)和珍惜時間等方面的內容,語言精練,立意深

亥ij,閃爍著思想的光輝,在今天仍有借鑒、啟發(fā)作用。

C.選文第(8)章說,在“富貴”和“義”發(fā)生矛盾時,寧愿貧賤而堅守“義孔子并不絕對排斥富貴,但

如果追求富貴要以損害道德(仁、義)為代價,那就不可取了。

D.《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東漢列為“七經”之一,宋代朱

熹把《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三、閱讀下面兩則《論語》,完成下面小題。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必有我?guī)煂W不復出覃串知非福

B.擇其善者而叢之叢心所欲叢容不迫

C.知之者不如聽之者君子好逑花好月圓

D.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此不疲安貧樂道

9.下列語句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表意相近的一項是()

A.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B.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C.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D.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0.上面兩則《論語》體現(xiàn)了孔子“為學”的特點,下面兩則材料則反映了孔子“育人''的主張。根據相關內

容,從“為學”與“育人兩方面說說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孔子。

材料一

南郭惠子問于子貢曰:“夫子①之門,何其雜也?‘'子貢曰:“君子正身以俟②,欲來者不距③,欲去者

不止。且夫良醫(yī)之門多病人,雜話④之側多枉⑤木。是以雜也?!?/p>

(選自《荀子?法行》)

材料二

子路⑥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②“子曰:“聞

斯行之.”公西華日:“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日'聞斯行之'O

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⑥,故進之;由也兼人⑨,故退之?!?/p>

(選自《論語?先進》)

注:①[夫子]指孔子。②[俟]等待。③[距]同"拒”,拒絕。④藻(yin)ts(kud)]矯正竹木的工具。⑤[枉]

曲,不直。⑥[子路]名仲由。后文提到的冉有,名求;公西華,名赤。三人均為孔子學生。。[聞斯行諸]

凡是聽到就做嗎?⑧[退]退縮,漾讓。⑨[兼人]好勇過人。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論語》十二章

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薄稙檎?/p>

子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日:“賢哉,回也!一簞金,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

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队阂病?/p>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薄妒龆?/p>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妒龆?/p>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薄蹲雍薄?/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薄蹲雍薄?/p>

子復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薄蹲訌垺?/p>

II.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I)不亦說乎

(2)傳不習乎

(3)吾日三省吾身

(4)思而不學則陽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I)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3.下面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志向能否被改變,取決于外在環(huán)境。

B.“知之”指一般了解,“好之”指全身心投入其中,可能會有所成就,"樂之'’指有較大的熱情投入。

C.顏回有聽天由命的品質,吃著簡單的飯食,住在簡陋的小巷,卻能忍受貧困,不改變自己的樂趣。

D.“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講學習態(tài)度,選取他人的優(yōu)點而學習,如果有他人有的缺點

就加以改正。

14.請寫出選文中與鏈接材料畫線句所闡述的觀點相同的一句,并簡要分析。

【鏈接材料】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節(jié)選)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深①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②那可追。

【注】①子:你。②棲遲:這里指飄泊失意。

句子: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

能力隹守停

五、(2023?吉林松原????-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論語》十二章(節(jié)選)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吊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薄稙檎?/p>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于口:“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妒龆?/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啊蹲雍薄?/p>

子夏日:“博學而罵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啊蹲訌垺?/p>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15.《論語》是記錄的一部書:《雖有嘉肴》選自《禮記》。它們都是一家經典

著作。

16.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意思,

①博學而尊志()②不知其目也()

17.翻譯《論語》中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雖有嘉肴》一文通過什么論證方法論證“教學相長''的?請簡要說明。

19.請從“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這三句中任選其中

一句,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示。

六、(2023?吉林松原?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甲】

《論語》十二章

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保ā稙檎罚?/p>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罚?/p>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日:“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復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埃ā蹲訌垺罚?/p>

【乙】

子日:“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子日:“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紛與殘,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去也。君子去仁,惡者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仁,造次①必于是,顛沛②必于是?!埃ā墩撜Z?里仁是

【注釋】①造次:急遽,倉促。②顛沛:流離困頓。

20.孔子名,字仲尼,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I)學而町習之()(2)三十而辛()

22,下列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B.上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C.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D.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3.把【乙】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24.“人不知而不慍”是“君子”風范,那么,你認為作為君子還應該有哪些風范?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章,闡述了學習的三種態(tài)度,其中哪種學習態(tài)度最重要?

用自己的語言來回答。

26.通過【甲】文中的相關語錄用【乙】文可以看出孔子怎樣的富貴觀?它與“仁義”之間有什么關系?請

簡要分析。

七、(2023?遼寧沈陽?模擬預測)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選自《論語》)

【乙】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軟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

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可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

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冷然若神人;余則纜袍敝衣處其間,喀無慕艷意,以

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選自宋流《送東陽馬生序》)

27,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讀音加詞義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不亦I乎(同“悅”,愉快,yue)

B.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快樂,位)

C.同畬生皆被綺繡(客舍,she)

D.同舍生皆陵綺繡(同“披”,蓋著,pT)

28.完成下列語句的翻譯。

(I)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翻譯:,。

(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翻譯:因為內心有值得快樂的事,o

29.不覺得求學條件艱苦,反而因學習而感到快樂的宋濂有著奮斗進取的精神。下面詩中哪句話體現(xiàn)了詩

人的奮斗進取精神?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人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0.甲、乙兩文中都提到了作者從師的態(tài)度,你比較認可誰的態(tài)度?請結合具體語句簡述理由。

八、(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校考一模)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石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p>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日:“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選自《論涪十二章》)

【乙】

余幼時即嗜學?!视嚯m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⒛媛茫魅巳赵偈?,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

繡,戴朱繆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坤然若神人;余則緇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暮艷意,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苦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選自宋流《送東陽馬生序》)

3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I)不亦調乎說:

(2)人不攀其憂堪:

(3)旗恭圣賢之道益:

(4)耀白玉之環(huán)腰:

3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I)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33.【甲】【乙】兩語段都提到了學習中應具備端正的態(tài)度,請結合語段具體分析。

九、(2023?上海浦東新?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子日:“賢哉,回也!一簞金,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述而》

【乙】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軟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

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像,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

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坤然若神人;余則溫袍敝衣處其間,喀無慕艷意,以

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丙】元好問列傳(節(jié)選)

好問字裕之,七歲能詩,年十有四,從陵川郝晉卿學,不事舉業(yè)①。淹貫②經傳百家,六年而業(yè)成。下

太行,渡大河,為《箕山》《琴臺》等詩。禮部趙秉文見之,以為近代無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師?!?/p>

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幾及漢、唐,國亡史作,己所當任。時金國實錄在順天張

萬戶家,乃言于張,愿為撰述,既而為樂夔所阻而止。好問曰:“不可令一代之跡泯④而不傳?!蹦藰嬐?/p>

于家,著述其上,因多日《野史》。凡金源君臣遺言往行,采遮所聞,有所得輒以寸紙細字為記錄,至百

余萬言。

(節(jié)選自《金史》,有刪減)

【注釋】①舉業(yè):指科舉時代專為應試的詩文、學業(yè)。②淹貫:深通廣曉。③金源氏:指金國。④泯:滅,

盡,

34.【甲】文出自儒家經典著作《》,【乙】文的作者是

3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主人日再拿()(2)因名曰《野史》()

3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文的畫線句。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37.根據以上作品內容,完成表格。

人物表現(xiàn)品質

顏回(1)______

“余”艱苦求學,自得其樂(2)_______

元好問不顧阻撓修史書(3)_______

38.【甲】文孔子對“不義而富且貴''的態(tài)度是(用自己的話回答)【乙】文中面對同舍生。“悻

然若神人”的裝扮,作者的態(tài)度是o(用自己的話回答)

39,下列對【丙】文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元好問“名震京師”離不開趙秉文對其詩作的贊賞。

B.元好問在修史的過程中得到了張萬戶、樂夔的幫助。

C.元好問年少有才,卻不熱衷功名,晚年以修史為任。

D.“不可令一代之跡泯而不傳”這句話體現(xiàn)了元好問修史的決心。

十、(2022?黑龍江大慶?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論語》

【乙】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替也,才須學也,非

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

4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I)飯疏食:

(2)非學無以廣才:

(3)傳不習乎:

(4)險躁則不能/性:

41.翻譯下列句子。

(1)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42.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3.兩文內容上都強調了古代治學的人都非常重視什么?甲文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乙文主要運用了什么

修辭?

44.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對【乙】文中“志''與"學''的關系是如何理解的。

十一、(2023?陜西西安?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寄M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王清,字去瑕,洛州曲周人也。初事唐為寧衛(wèi)指揮使。后事晉為奉國都虞候。安從進①叛襄州,勺高

行周②攻之,逾年不能下,清謂行周日:“從進閉孤城以自守,其勢豈得久邪?”因請先登,遂攻破之。

開運二年冬,從杜重威③戰(zhàn)陽城,清以力戰(zhàn)功,為步軍之最,加檢校司徒。是冬,重威軍中渡橋南,虜軍④

其北以相拒,而虜以精騎并西山出晉軍后,南擊欒城,斷晉餉道。清謂重威曰:“晉軍危矣!今去鎮(zhèn)州五

里,而守死于此,營⑤孤食盡,將若之何?請以步兵二千為先鋒,車橋開路,公率諸軍繼進以入鎮(zhèn)州,可

以守也。“重威許之,遣與宋彥筠⑥俱前。清與虜戰(zhàn)敗之奪其橋。是時,重威已有二志,猶度不肯進,彥

筠亦退走,清日:“吾獨死于此矣!”因力戰(zhàn)而死。年五十三。

(選自《新五代史?列傳》)

【注釋】①安從進:五代時期大臣。②高行周:五代名將,順州刺史高思繼之子。③杜重威:又名杜威,

五代十國時期后晉大臣。④虜:指少數民族契丹。⑤營:軍隊,軍營。⑥宋彥筠:五代王公,雍丘(今河

南杞縣)人。

4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叢高形周攻之

(2)逾年不能下

(3)將茬之何

(4)穹橋開路

4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A.初事唐為寧衛(wèi)指揮使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B.清以力戰(zhàn)功策之不以其道

C.將若之何何陋?有

D.吾獨死干此矣至于負者歌于途

47.請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I)從進閉孤城以自守,其勢豈得久邪?

(2)重威許之,遣與宋彥筠俱前。

48.顧炎武曾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貴?!蹦阏J為王清有哪些“勇?lián)熑巍钡谋憩F(xiàn),請簡要概括。

十二、(2023?廣東?校聯(lián)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趙普,字則平,幽州薊人。初,太祖①側微,普從之游,既有天下,普屢以微時所不足者言之。太祖

豁達,謂普日若塵埃中可識天子宰相則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要言。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

常功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②,家

人發(fā)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電。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燧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

其比。有臣當遷官,太祖素惡其人,不與。普堅以為請,太祖怒m:“朕固不為遷官,卿若之何?”普曰:

“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賞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豈得以喜怒專之?!碧媾?,

起,普亦隨之,久之不去,竟得你允。

選自《宋史。趙普傳》

注:①太祖:指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②薨(h6ng):君主時代稱諸侯或大官等的死。

49.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晚年手不樗卷

等學術

50.請用7”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謂普曰若塵埃中可識天子宰相則人皆物色之矣。

51.趙普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他對后世很有影響。請結合選文,概括趙普這個人身上的閃光點。

十三、(2023?湖北武漢???寄M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傅堯俞傳

使堯俞十歲能為文,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