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修3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修3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修3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修3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修3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修3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812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下圖表示高等動物的個體發(fā)育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①過程是在透明帶內發(fā)育的,②過程表示孵化后的發(fā)育過程B.受精卵形成囊胚的過程中進行卵裂,每個細胞的體積不斷增大C.高等哺乳動物胚胎發(fā)育中的細胞分化開始于囊胚期,終止于生命結束D.原腸胚是進行胚胎移植的最好時期2、為了培育菊花新品種,科學家利用二倍體野生夏菊和六倍體裁培秋菊進行體細胞雜交,培育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野生夏菊和栽培秋菊屬于同一物種,且在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上屬于個體B.①過程常用酶解法去壁,一般在低滲溶液中進行C.d植株含有野生夏菊和秋菊的遺傳物質D.②過程有關的細胞器只有高爾基體比較活躍3、2022年6月10日,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北極狼在北京呱呱墜地??寺”睒O狼的供體細胞來自哈爾濱極地公園引進的一只野生北極狼的皮膚樣本,卵母細胞來自一只處于發(fā)情期的母犬,代孕母體則是一只比格犬。克隆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比胚胎干細胞核移植技術更易成功B.克隆北極狼的成功說明已分化的動物體細胞具有全能性C.圖中細胞分裂、分化形成克隆胚胎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重組D.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有望用于增加瀕危動物的種群數量4、2018年3月,最后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去世,至此世界上僅剩兩頭雌性個體。如今,科研團隊擬采用提前保存的北方白犀牛冷凍精子借助核移植、體外受精等技術,以南方白犀牛作為代孕母畜人工繁育北方白犀牛。下列敘述合理的是()A.須注射免疫抑制劑以減弱代孕母畜對植入胚胎的免疫排斥反應B.冷凍保存的精子需培養(yǎng)成熟后,再經獲能處理才可用于體外受精C.若取雌性白犀牛的體細胞進行核移植,獲得的克隆后代可繁衍為一個種群D.理論上可取4細胞期胚胎用酶處理成單個細胞分別培養(yǎng),以提高胚胎的利用率5、2019年5月底;北京市強制執(zhí)行垃圾分類回收政策,對于垃圾中的有機廢棄物將按照“無廢化生態(tài)社區(qū)”模式進行處理。下圖為“無廢化生態(tài)社區(qū)”中對有機廢棄物進行處理的相關方案。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無廢化生態(tài)社區(qū)”主要遵循的生態(tài)學原理是協調與平衡原理B.從資源化、無害化角度分析,途徑②、③優(yōu)于④C.有機肥料能為農作物提供營養(yǎng)物質和能量D.“無廢化生態(tài)社區(qū)”模式提高了物質循環(huán)速率和能量傳遞效率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6、人們對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關注,隨著轉基因成果的不斷涌現而與日俱增。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一旦發(fā)現轉基因生物出現了安全性問題,應該馬上停止實驗,并銷毀重組生物B.應該嚴格地選擇轉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以避免產生對人類有害的物質C.轉基因生物不會對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也不會影響生態(tài)系統的穩(wěn)定性D.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組的部位往往是隨機的,有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后果7、如圖為細胞融合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a細胞和b細胞是植物細胞,需先去分化再誘導融合B.a細胞和b細胞之間的融合需要促融處理后才能實現C.c細胞的形成與a、b細胞膜的流動性都有關D.c細胞將同時表達a細胞和b細胞中的所有基因8、下列關于基因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A.通常用一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處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種處理質粒的DNAB.限制酶和DNA連接酶是構建重組質粒常用的工具酶C.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首先要提取目的基因D.質粒是廣泛存在于細菌細胞質中的一種顆粒狀的細胞器9、Léri-Weill軟骨骨生成障礙綜合征(LWD)是一種遺傳病,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下圖是某家族關于該病的系譜圖(相關基因用B和b表示);已知Ⅱ-4是純合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LWD是一種顯性遺傳病B.Ⅱ-3的基因型是XBYb,Ⅲ-3的基因型是XBXbC.若Ⅱ-3與型正常的女子結婚,建議生男孩D.LWD患者可通過基因治療完全治愈而不遺傳給后代10、草莓是無性繁殖的作物,它感染的病毒很容易傳播給后代。病毒在草莓體內逐年積累,會導致產量降低,品質變差。下圖是育種工作者選育高品質草莓的流程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方法一中,甲常選用莖尖,原因是其幾乎未感染病毒B.通常采用95%的酒精和5%次氯酸鈉溶液對甲進行消毒處理C.C兩個過程屬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都經過脫分化和再分化D.判斷兩種選育方法的效果都需要通過病毒接種實驗11、下列有關胚胎工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早期胚胎培養(yǎng)需要添加氨基酸、核苷酸、維生素、激素、血清等物質B.受體對植入子宮的外來胚胎基本不會免疫排斥,為胚胎收集提供了可能C.胚胎干細胞來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細胞和細胞核的體積都較小D.對囊胚階段的胚胎進行分割時,要注意將內細胞團進行均等分割12、為了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現代有機農業(yè);無公害農業(yè)通過加大有機肥的使用,提高水肥效率,降低了“石油農業(yè)”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對土壤環(huán)境造成的傷害。某農科所對三種農業(yè)模式的土壤生物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農業(yè)模式生物組分(類)食物網復雜程度(相對值)石油農業(yè)141.00有機農業(yè)181.13無公害農業(yè)161.04A.三種農業(yè)模式中有機農業(yè)食物網復雜程度高,其土壤生態(tài)系統抵抗力穩(wěn)定性最高B.許多土壤小動物身體微小、活動能力強,通常用標記重捕法進行調查C.土壤中存在與農作物根部共生的微生物,可以實現能量的循環(huán)利用D.有機肥的使用能提高土壤腐生菌的種類,有利于生態(tài)系統的物質循環(huán)13、生物圈的穩(wěn)態(tài)是人類社會和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為了維持生物圈的穩(wěn)態(tài),下列思路和做法可取的是()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大力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B.全民開展節(jié)能減排,實現能源的清潔生產,努力開發(fā)新能源C.建立“原料—產品—廢料”的生產模式,實現物質的循環(huán)利用D.環(huán)境效益比經濟效益更為重要,必須把保護環(huán)境放在優(yōu)先地位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4、生物學家利用基因工程技術通過生物反應器生產人的血清蛋白。請根據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的“分子手術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的“分子縫合針”是________

(3)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運載體是______

(4)人的基因在牛體內能表達,說明人和牛______15、自然條件下;奶牛的繁殖率非常低,一般一頭奶牛一年只能繁殖一頭牛犢。通過胚胎工程技術可以快速繁育優(yōu)良個體,其主要步驟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

(1)從供體奶牛獲得的精子,需對其進行___________處理才具有受精能力。

(2)通常奶牛每次只排出一枚卵母細胞,為使其超數排卵常使用____________激素處理;采集到卵母細胞后,在體外將其培養(yǎng)到___________期;使其成熟。

(3)步驟甲、乙分別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篩選出具有優(yōu)良性狀的母牛,步驟乙之前應鑒定胚胎中與___________有關的基因。

(4)進行步驟乙時,受體母牛對移入子宮的胚胎基本上不發(fā)生___________,這為胚胎在代孕母牛體內的存活提供了可能。16、基因治療:基因治療是指用正?;騙______或______患者細胞中有缺陷的基因,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17、根據課本知識填空:

(1)神經元的軸突末梢經過多次分支;最后每個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狀或球狀,叫做________。

(2)抗體可以與病原體結合;從而抑制病原體的繁殖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探針。

(4)所謂人工種子就是以植物組織培養(yǎng)得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2個即可)等為材料;經過人工薄膜包裝得到的種子。

(5)胰島素能促進組織細胞加速_______________葡萄糖。18、今年年初;爆發(fā)了全球性新型肺炎疫情。初步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通過其表面的S-蛋白與人細胞膜上的ACE2相互識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細胞。請分析回答問題:

(1)新型冠狀病毒表面的S-蛋白作為_________剌激淋巴細胞,使機體產生_________性免疫反應,人細胞膜上的ACE2的化學本質是_________。

(2)感染病毒后,免疫系統對肺細胞強烈攻擊引發(fā)肺炎,此時可通過適度使用_________對病人進行治療;使其免疫功能下降,以避免肺部嚴重受損。

(3)科學家采集了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并已康復的甲、乙兩人的血液,檢測相關抗體的水平,結果如圖1。據此分析,應選取_________的B淋巴細胞用以制備單克隆抗體(單抗)。

(4)將制備的多種單抗分別與病毒混合,然后檢測病毒對宿主細胞的感染率,結果如圖2。據此分析,對病毒抑制效果最好的單抗是__________號。

(5)患者康復后一段時間,若再次受到該病毒的攻擊,機體內相應的__________細胞迅速增殖分化,產生大量的漿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19、下圖表示哺乳動物精子和卵細胞發(fā)生和成熟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③過程中精子頭部的頂體是由__________發(fā)育來的;④過程在__________內完成。

(2)在④過程中發(fā)生頂體反應;釋放頂體酶,溶解卵丘細胞之間的物質和透明帶。為了阻止多精入卵,會發(fā)生__________反應和__________反應。

(3)精子的發(fā)生開始的時期是__________;雌性動物卵泡的形成的時期是__________。

(4)初級卵母細胞進行Ⅰ過程是在__________時期完成的,Ⅱ過程是在__________過程中完成的。20、請寫出基因工程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請寫出胚胎移植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分別寫出植物組織培養(yǎng)和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原理_________。21、自然條件下;奶牛的繁殖率非常低,一般一頭奶牛一年只能繁殖一頭牛犢。通過胚胎工程技術可以快速繁育優(yōu)良個體,其主要步驟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從供體奶牛獲得的精子,需對其進行___________處理才具有受精能力。

(2)通常奶牛每次只排出一枚卵母細胞,為使其超數排卵常使用____________激素處理;采集到卵母細胞后,在體外將其培養(yǎng)到___________期;使其成熟。

(3)步驟甲、乙分別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篩選出具有優(yōu)良性狀的母牛,步驟乙之前應鑒定胚胎中與___________有關的基因。

(4)進行步驟乙時,受體母牛對移入子宮的胚胎基本上不發(fā)生___________,這為胚胎在代孕母牛體內的存活提供了可能。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5題,共10分)22、一般情況下一個卵細胞只能由一個精子發(fā)生融合形成受精卵()A.正確B.錯誤23、精子入卵后形成雄原核;同時卵子完成減數分裂Ⅱ,排出第二極體后,形成雌原核()A.正確B.錯誤24、受精包括受精前的準備階段和受精階段,在自然狀態(tài)下,哺乳動物的受精在子宮內完成。(選擇性必修3P56)()A.正確B.錯誤25、下圖表示哺乳動物發(fā)育過程的幾個階段;請判斷下列題的敘述是否正確?

(_____)(1)從A到C的過程中有機物的含量減少。

(_____)(2)A;B時期胚胎中的細胞都是全能細胞。

(_____)(3)胚胎移植必須使用處于B或C時期的胚胎。

(_____)(4)圖示過程細胞通過有絲分裂增殖,遺傳物質可能會發(fā)生改變。A.正確B.錯誤26、在生態(tài)工程建設中,只能遵循“先污染、破壞、再治理”的發(fā)展思路______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五、非選擇題(共4題,共28分)27、近期;我國科研人員將蝦青素基因導小麥,研制出了富含蝦青素的“蝦紅小麥”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蝦青素的基因較小因此可以用__________的方法獲得;根據__________設計特異性_________進行PCR擴增。

(2)蝦青素基因進入小麥細胞后轉化的過程即______;該過程中啟動子可被_____識別并與之結合。

(3)小麥中富含谷蛋白;適于制作面包,但谷蛋白中一種叫做醇溶(或麩朊)的蛋白會引起一部分人產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為獲得不引起人產生身免疫病的小麥科學家提出了兩種思路:

①利用一定技術______;最終達到使小麥無法合成醇溶朊蛋白的目的。

②通過蛋白質工程改變醇溶朊蛋白的結構,使其功能改變,從而不再誘發(fā)人患自身免疫病。該方法的基本途徑是預期蛋白質功能→-_______.28、下圖是單克隆抗體制備流程階段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_________技術是單克隆抗體技術的基礎。

(2)根據培養(yǎng)基的用途分類;圖中HAT培養(yǎng)基屬于__________培養(yǎng)基。

(3)單克隆抗體與常規(guī)的血清抗體相比;最大的優(yōu)越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動物細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細胞原生質體融合常用的誘導劑外;還可以采用_______。

(5)選出的雜交瘤細胞具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6)雜交瘤細胞的擴大培養(yǎng),既可在體外培養(yǎng),也可注射到小鼠_________內進行體內培養(yǎng)。29、某病毒的H基因表達產物對病毒增殖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員通過基因工程技術讓倉鼠表達H蛋白。回答下列間題:

(1)利用PCR技術擴增H基因時,需要加入兩種引物,原因是____;在第___________次循環(huán)結束后即可出現兩條鏈等長的目的基因片段。

(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是_____,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跑中________,并可遺傳給下代。完成這一步驟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連接酶,兩和酶作用的化學鍵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3)將上述步驟獲得的產物導入受精卵常用_______法,檢測H基因是否轉錄出mRNA時,需要用________作探針;再與相應的物質雜交。

(4)對作為H基因受體的倉鼠胚胎進行了檢查和篩選發(fā)現有些胚胎因為外源基因的插入而死亡,外源基因插入導致胚胎死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30、胚胎工程技術;是在體外的條件下,模擬自然狀態(tài)下的受精和胚胎發(fā)有過程,因此了解和掌握哺乳動物受精和胚胎發(fā)育規(guī)律,十分重要。

(1)精子與卵細胞結合;首先發(fā)生_________反應,釋放的物質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防止多精入卵的兩道屏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

(3)胚胎發(fā)育的早期有一段時間是在透明帶內進行的;這一時期稱為______________期。

(4)早期胚胎發(fā)育要經過若干發(fā)育階段。在__________階段,內細胞團的細胞開始出現分化,其實質是_____________。為了研究內細胞團細胞的遷移和分化情況,將內細胞團的表層細胞的DNA進行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當胚胎發(fā)育至原腸胚階段,可發(fā)現放射性出現在___________(部位A/部位B/部位C/部位D)。評卷人得分六、實驗題(共4題,共12分)31、研究者通過生物技術改造腺病毒成為溶瘤腺病毒;并分析其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潛力。

(1)人體多種組織細胞的表面含有腫瘤壞死因子誘導凋亡蛋白(T蛋白),可特異性_____腫瘤細胞表面的死亡受體DR4,啟動腫瘤細胞凋亡基因的__________;從而誘導其凋亡。

(2)Z蛋白可連接于腺病毒表面;研究者利用PCR技術將Z基因與T基因連接成融合基因。

將擴增得到Z基因與T基因置于PCR反應體系中高溫變性后,含m、n的DNA單鏈互補配對作為復制的______,在___________催化作用下合成融合基因。將融合基因導入大腸桿菌;獲得融合蛋白。

(3)將融合蛋白與腺病毒(A3)共孵育,得到表面T蛋白含量依次增多的兩類腺病毒:A4、zA4。用病毒感染正常細胞和取自AML患者的腫瘤細胞,得到如圖1、圖2所示結果。圖1結果說明_________________。圖2結果表明表面連接T蛋白可增強腺病毒對AML患者的腫瘤細胞殺傷力,圖中的對照組是_________________。

(4)進一步研究發(fā)現,某些AML患者的腫瘤細胞對T蛋白修飾的溶瘤腺病毒不敏感。人參皂甙(Rh2)是人參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誘導腫瘤細胞某些基因表達,是有潛力的抗腫瘤藥物。研究者通過實驗證實了Rh2能增強T蛋白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敏感性。請分析腫瘤細胞對T蛋白修飾的腺病毒不敏感的原因以及Rh2可能的作用機理__________________。

(5)請評價改造后的溶瘤腺病毒在腫瘤治療上的優(yōu)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B基因存在于水稻基因組中;其僅在體細胞(2n)和精子中正常表達,但在卵細胞中不轉錄。為研究B基因表達對卵細胞的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

據圖回答:

(1)B基因在水稻卵細胞中不轉錄;推測其可能的原因是卵細胞中________。

A.含B基因的染色體缺失B.DNA聚合酶失活。

C.B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D.B基因的啟動子無法啟動轉錄。

(2)從水稻體細胞或________中提取總RNA;構建____________文庫,進而獲得B基因編碼蛋白的序列。將該序列與Luc基因(表達的熒光素酶能催化熒光素產生熒光)連接成融合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保留兩種蛋白質各自的功能),然后構建重組表達載體。

(3)在過程①;②轉化篩選時;過程______________中T-DNA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DNA上,過程__________________在培養(yǎng)基中應加入卡那霉素。

(4)獲得轉基因植株過程中;以下鑒定篩選方式正確的是________。

A.將隨機斷裂的B基因片段制備成探針進行DNA分子雜交。

B.以Luc基因為模板設計探針進行DNA分子雜交。

C.以B基因編碼蛋白的序列為模板設計探針與從卵細胞提取的mRNA雜交。

D.檢測加入熒光素的卵細胞中是否發(fā)出熒光。

(5)從轉基因植株未成熟種子中分離出胚,觀察到細胞內僅含一個染色體組,判定該胚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fā)育形成的,而一般情況下水稻卵細胞在未受精時不進行發(fā)育,由此表明_________________。33、編碼蛋白甲的DNA序列(序列甲)由A;B、C、D、E五個片段組成;編碼蛋白乙和丙的序列由序列甲的部分片段組成,如圖1所示?;卮鹣铝袉栴}:

(1)現要通過基因工程的方法獲得蛋白乙,若在啟動子的下游直接接上編碼蛋白乙的DNA序列(TTCGCTTCTCAGGAAGGA),則所構建的表達載體轉入宿主細胞后不能翻譯出蛋白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學在用PCR技術獲取DNA片段B或D的過程中,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了DNA聚合酶、引物等,還加入了序列甲作為___________,加入了___________作為合成DNA的原料。

(3)現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獲得了甲;乙、丙三種蛋白;要鑒定這三種蛋白是否具有刺激T淋巴細胞增殖的作用,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將一定量的含T淋巴細胞的培養(yǎng)液平均分成四組,其中三組分別加入等量的蛋白甲、乙、丙,另一組作為對照,培養(yǎng)并定期檢測T淋巴細胞濃度,結果如圖2。

①由圖2可知,當細胞濃度達到a時,添加蛋白乙的培養(yǎng)液中T淋巴細胞濃度不再增加,此時若要使T淋巴細胞繼續(xù)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細胞培養(yǎng)過程中,培養(yǎng)箱中通常要維持一定的C02濃度,C0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僅根據圖1、圖2可知,上述甲、乙、丙三種蛋白中,若缺少___________(填“A”“B”“C”“D”

或“E”)片段所編碼的肽段,則會降低其剌激T淋巴細胞增殖效果。34、下圖是一中學新建的一個人工濕地:池塘邊有一片蘆葦灘;池塘底定植了大量睡蓮,水中放養(yǎng)了大量魚類。一段時間后,睡蓮全部被魚吃光,后來學校每天用食堂的剩飯;剩菜飼喂魚苗,“水體嚴重富營養(yǎng)化”等問題又出現了。該校生物興趣小組嘗試將池塘水泵入蘆葦灘以凈化水質。請分析回答:

(1)輸入該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監(jiān)測池塘水質的變化,興趣小組在每周周六的7:00、12:00、17:00三個時間點測定池塘水的pH,推測pH最高的時間點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為改善池塘水質;學校每天上午9:00開始將池塘水泵人蘆葦灘,再從出水口引回,如此循環(huán)處理6h,6h循環(huán)水量約為池塘總水量的10%。下表是興趣小組某天從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采集水樣測定的相關指標的結果:

①與進水口比較,出水口的總磷、總氮含量均有所下降的原因是蘆葦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蘆葦灘凈化水質的途徑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點)。

。位置時間指標11:0015:0015:00進水口出水口進水口出水口進水口出水口出水口總磷含量0.390.360.350.310.390.34總氮含量2.192.062.212.022.161.91化學耗氧量(COD)10.088.4210.088.569.357.92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C【分析】【分析】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fā)育包括胚胎發(fā)育和胚后發(fā)育;胚胎發(fā)育是指由受精卵發(fā)育為幼體的過程,胚后發(fā)育是指幼體發(fā)育為性成熟的個體的過程。從受精卵到桑椹胚階段的有絲分裂稱為卵裂,在卵裂過程中,細胞的總體積基本不變或略有縮小,而單個細胞的體積不斷減?。患毎械挠袡C物總量減少,而種類增加;細胞數目不斷增多,并且單個細胞中的DNA含量維持不變。

【詳解】

受精卵到幼體的發(fā)育屬于胚胎發(fā)育,幼體到性成熟的個體屬于胚后發(fā)育,A錯誤;受精卵到囊胚形成的過程中,主要發(fā)生了卵裂,卵裂過程中,每個細胞的體積不斷縮小,細胞的總體積基本不變或略有縮小,B錯誤;高等哺乳動物胚胎發(fā)育中的細胞分化從囊胚期開始,整個生命進程都會進行細胞的分化,C正確;進行胚胎移植的最好時期是桑椹胚或囊胚時期,D錯誤,故選C。2、C【分析】【分析】

據圖示可知: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培育雜種植物細胞,具體過程包括誘導植物細胞融合成雜種細胞和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培育成雜種植株兩過程。過程①是通過酶解法去除細胞壁獲得原生質體a和b;過程②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如聚乙二醇試劑)誘導原生質體融合成c,過程③是脫分化過程形成愈傷組織,過程④是再分化生成完整植株d。過程③和④是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培育完整植株。

【詳解】

A;野生夏菊和栽培秋菊屬于不同物種;自然條件下不能雜交成功,A錯誤;

B;①過程為去除細胞壁的過程;植物體細胞雜交的實質是植物原生質體的融合,所以在融合前需要使用酶解法(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去除植物的細胞壁,獲得植物的原生質體,此操作一般在等滲溶液中進行,如在低滲溶液中進行,則去掉細胞壁的原生質體會因吸水而漲破,B錯誤;

C;該雜交植株集合了兩個細胞的遺傳物質;C正確;

D;②過程是再生細胞壁的過程;此過程高爾基體和線粒體都比較活躍,D錯誤。

故選C。

【點睛】

本題以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為素材,結合實驗流程,考查細胞工程及變異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識記能力和分析題圖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3、D【分析】【分析】

克隆是指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以及由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個體。通常是利用生物技術由無性生殖產生與原個體有完全相同基因的個體或種群。

【詳解】

A;體細胞的分化程度比胚胎干細胞的分化程度高;與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相比,胚胎干細胞核移植技術更易成功,A錯誤;

B;克隆北極狼的成功說明已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B錯誤;

C;細胞分裂、分化的過程一般不會發(fā)生基因重組;C錯誤;

D;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是無性繁殖;有望用于增加瀕危動物的種群數量,D正確。

故選D。4、D【分析】【分析】

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機械方法將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者8等份等;經移植獲得同卵雙胎或者多胎的技術。

【詳解】

A;代孕母羊對植入胚胎基本上不會產生免疫排斥反應;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劑,A錯誤;

B;冷凍保存的精子已經成熟不需要再培養(yǎng);B錯誤;

C;用雌性白犀牛體細胞進行核移植克隆出多頭子代;獲得的克隆后代均為雌性,不能繁殖后代,故不是一個種群,C錯誤;

D;理論上可取4細胞期胚胎用酶處理成單個細胞分別培養(yǎng);以提高胚胎的利用率,D正確。

故選D。5、B【分析】【分析】

1;生態(tài)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質循環(huán)再生原理:物質能在生態(tài)系統中循環(huán)往復;分層分級利用;

(2)物種多樣性原理:物種繁多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具有較高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

(3)協調與平衡原理:生態(tài)系統的生物數量不能超過環(huán)境承載力(環(huán)境容納量)的限度;

(4)整體性原理:生態(tài)系統建設要考慮自然;經濟、社會的整體影響;

(5)系統學和工程學原理:系統的結構決定功能原理:要通過改善和優(yōu)化系統結構改善功能;系統整體性原理:系統各組分間要有適當的比例關系;使得能量;物質、信息等的轉換和流通順利完成,并實現總體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2;從資源化的角度分析;途徑②③優(yōu)于④是由于多層次分級利用有機廢棄物的物質,能充分利用有機物中的能量;從無害化角度分析途徑②③優(yōu)于④是由于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

【詳解】

A.“無廢化生態(tài)社區(qū)”主要遵循的生態(tài)學原理是物質循環(huán)再生;A錯誤;

B.從資源化;無害化角度分析;通過多層分級利用有機廢棄物中的物質,既充分利用有機物中的能量、又減少環(huán)境污染,因此途徑②、③優(yōu)于④,B正確;

C.有機肥料被分解者分解后能為農作物提供營養(yǎng)物質;但不能為農作物提供能量,C錯誤;

D.“無廢化生態(tài)社區(qū)”模式提高了物質循環(huán)速率和能量利用的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D錯誤。

故選B。

【點睛】

本題綜合考查生態(tài)工程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生態(tài)工程的概念及基本原理;識記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各組成成分的功能,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6、A:B:D【分析】【分析】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食物安全(滯后效應;過敏源、營養(yǎng)成分改變)、生物安全(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環(huán)境安全(對生態(tài)系統穩(wěn)定性的影響)。

【詳解】

A;一旦發(fā)現轉基因生物出現了安全性問題;應該馬上停止實驗,并銷毀重組生物,避免對安全造成影響,A正確;

B;應該嚴格地選擇轉基因植物的目的;使用安全基因為目的基因,以避免產生對人類有害的物質,B正確;

C;轉基因生物有可能產生新的生物;可能會對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也可能會影響生態(tài)系統的穩(wěn)定性,C錯誤;

D;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組的部位往往是隨機的;有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存在安全性問題,D正確;

故選ABD。

【點睛】7、B:C【分析】【分析】

據圖分析,圖示為細胞融合的過程,a細胞與b細胞融合形成融合細胞c,c細胞具有a細胞和b細胞的遺傳物質;融合過程常用聚乙二醇進行誘導,對于動物細胞融合還可以用滅活的病毒進行誘導。

【詳解】

A、若a細胞和b細胞是植物細胞;應該先用酶解法去掉它們的細胞壁再誘導融合,A錯誤;

B;無論是動物細胞還是植物細胞;兩個細胞的融合都需要促融處理后才能實現,B正確;

C;兩個細胞融合成一個細胞;利用了細胞膜的流動性,C正確;

D、c細胞同時具備了a細胞和b細胞中的所有基因;但是基因是選擇性表達的,因此c細胞中基因不一定都能夠表達,D錯誤。

故選BC。

【點睛】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植物體細胞雜交和動物細胞融合的過程及其原理,梳理兩個過程的相關知識點和細節(jié),結合選項圖示分析答題。8、B:C【分析】【詳解】

在基因工程,通常使用同一種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運載體,使它們產生相同的黏性末端,以便形成重組質粒,A錯誤;限制酶和DNA連接酶是構建重組質粒常用的工具酶,B正確;基因工程的操作的第一個步驟是提取目的基因,C正確;質粒不是細胞器,是廣泛存在于細菌細胞質中的環(huán)狀DNA分子,D錯誤。9、A:B:C【分析】【分析】

分析題文和系譜圖:軟骨生成障礙綜合征屬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的遺傳病,圖中Ⅱ-4是純合子,若為隱性遺傳病,Ⅱ-2的基因型為XbXb,則Ⅰ-1含有Xb基因,其基因型為XbYB;而Ⅱ-3患病,與題意不符合,故該病為顯性遺傳病。

【詳解】

A、據分析可知,若為隱性遺傳病,Ⅱ-2的基因型為XbXb,則Ⅰ-1含有Xb基因,其基因型為XbYB;而Ⅱ-3患病,與題意不符合,故該病為顯性遺傳病,A正確;

B、該病為顯性遺傳病,Ⅰ-1的基因型為XbYb,則Ⅱ-3的基因型是XBYb,Ⅱ-6的基因型為XbYb,Ⅲ-3患病,可推導其基因型為XBXb;B正確;

C、Ⅱ-3的基因型是XBYb,與一表現型正常的女子(XbXb)結婚;生女兒患病,兒子正常,故建議生男孩,C正確;

D;基因治療的對象是具有致病基因的體細胞;但生殖細胞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所以其后代仍有患病風險,D錯誤。

故選ABC。10、B:D【分析】【分析】

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過程是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或細胞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然后再分化形成根,芽,最終發(fā)育成植物體。

根據題圖;方法一是采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方法培育脫毒苗,方法二是通過基因工程手段獲得的抗病毒草莓。

【詳解】

A;植物的分生區(qū)附近(如莖尖)的病毒極少;幾乎不含病毒,因此對莖尖進行植物組織培養(yǎng),可以獲得脫毒植株,A正確;

B;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需要用75%的酒精和5%次氯酸鈉溶液對甲進行消毒處理,保證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成功,B錯誤;

C;A、C兩個過程屬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都經過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和再分化形成根芽,最終發(fā)育成植株,C正確;

D;方法一獲得的無病毒苗應根據植株性狀檢測;不需要接種病毒;方法二獲得的抗病毒草莓需要通過接種病毒檢測,D錯誤。

故選BD。11、B:C【分析】【分析】

胚胎移植是指將雌性動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過體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種的;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其他雌性動物的體內,使之繼續(xù)發(fā)育為新個體的技術,這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胚胎分割時,應選擇發(fā)育良好、形態(tài)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對囊胚階段的胚胎進行分割時要注意將內細胞團均等分割,否則會影響分割后胚胎的恢復和進一步發(fā)育,試管動物技術是指通過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體外條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過培養(yǎng)發(fā)育為早期胚胎后,再經移植后產生后代的技術,可見試管嬰兒技術主要包括體外受精、早期胚胎培養(yǎng)和胚胎移植技術。

哺乳動物的胚胎干細胞簡稱ES或EK細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離出來的一類細胞。ES細胞具有胚胎細胞的特性,在形態(tài)上,表現為體積??;細胞核大、核仁明顯;在功能上,具有發(fā)育的全能性,即可以分化為成年動物體內任何一種組織細胞。

【詳解】

A;早期胚胎培養(yǎng)需要添加氨基酸、核苷酸、維生素、激素、血清等物質;A正確;

B;受體對植入子宮的外來胚胎基本不會免疫排斥;為胚胎移植成功提供了可能,B錯誤;

C;胚胎干細胞來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細胞體積小,細胞核的體積大,C錯誤;

D;對囊胚階段的胚胎進行分割時;要注意將內細胞團進行均等分割,否則會影響分割后胚胎的恢復和進一步發(fā)育,D正確。

故選BC。12、B:C【分析】【分析】

分析表格:表中是三種農業(yè)模式土壤生物情況;其中有機農業(yè)模式的土壤中生物組分最多,食物網的復雜程度相對值最大,說明該模式的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穩(wěn)定性最高。

【詳解】

A;結合表中數據可知;有機農業(yè)的土壤中,生物組分多,食物網復雜程度高,因此生態(tài)系統抵抗力穩(wěn)定性最高的農業(yè)模式為有機農業(yè),A正確;

B;許多土壤小動物身體微?。徊贿m于用標記重捕法進行調查,B錯誤;

C;土壤中存在與農作物根部共生的微生物如固氮菌;是指農作物為微生物提供有機營養(yǎng)物質,而微生物能為農作物提供無機鹽營養(yǎng),物質能循環(huán),能量不能循環(huán)。C錯誤;

D;長期使用有機肥后會使腐生細菌增加;腐生細菌是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從而再被生產者利用,實現物質循環(huán)。D正確。

故選BC。13、A:B:D【分析】【分析】

生態(tài)工程建設的目標是使人工控制的生態(tài)系統具有強大的自然再生產和社會再生產的能力。在生態(tài)效益方面要實現生態(tài)再生;使自然再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更新速度大于或等于利用速度,在經濟效益方面要實現經濟再生,使社會經濟再生產過程中的生產總收入大于或等于資產的總支出,保證系統擴大再生產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在社會效益方面要充分滿足社會的要求,使產品供應的數量和質量大于或等于社會的基本要求,通過生態(tài)工程的建設與生態(tài)工程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三大效益能協調增長,實現高效益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

【詳解】

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大力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實現物質的循環(huán)再生,能量的多級利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A正確;

B、全民開展節(jié)能減排,實現能源的清潔生產,努力開發(fā)新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弱溫室效應,B正確;

C、建立原料一產品一原料”的生產模式,建立無廢料生產體系,實現物質的循環(huán)利用,C錯誤;

D、要維持生物圈的穩(wěn)態(tài),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在發(fā)展經濟、制定政策上,首先要考慮環(huán)境效益,把保護環(huán)境放在優(yōu)先地位上,D正確。

故選ABD。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4、略

【分析】(1)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的“分子手術刀”即切割DNA的是限制核酸內切酶簡稱限制酶;

(2)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的“分子縫合針”是DNA連接酶;

(3)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運載體是質粒;

(4)人的基因在牛體內能表達;說明人和牛共用一套遺傳密碼。

【考點定位】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解析】限制酶DNA連接酶質粒共用一套遺傳密碼15、略

【分析】【分析】

胚胎移植:

1;胚胎移植是指將雌性動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過體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種的、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其它雌性動物的體內,使之繼續(xù)發(fā)育為新個體的技術,其中提供胚胎的個體稱為“供體”,接受胚胎的個體稱為“受體”。(供體為優(yōu)良品種,作為受體的雌性動物應為常見或存量大的品種),如轉基因、核移植,或體外受精等任何一項胚胎工程技術所生產的胚胎,都必須經過胚胎移植技術才能獲得后代,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2;胚胎移植的意義:大大縮短了供體本身的繁殖周期;充分發(fā)揮雌性優(yōu)良個體的繁殖能力。

【詳解】

(1)體外受精前要對精子進行獲能處理;使其具有受精能力。

(2)要使動物超數排卵;利用促性腺激素;需將卵子培養(yǎng)到MII中期后進行體外受精。

(3)步驟甲是人工受精;將受精卵移入受體母牛,進行的操作叫做胚胎移植(乙);胚胎移植之前應鑒定胚胎中與有關的優(yōu)良基因。

(4)胚胎移植實現的前提是受體母牛對移入子宮的胚胎基本上不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

【點睛】

胚胎移植的實質:早期胚胎在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條件下空間位置的轉移?!窘馕觥烤荧@能促性腺MⅡ中期人工受精胚胎移植優(yōu)良性狀受體母牛對移入子宮的胚胎基本上不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16、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取代修補17、略

【分析】【分析】

1;神經元由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組成;突起又分為樹突和軸突,樹突短而多,軸突長而少。神經元的軸突末梢經過多次分支,最后每個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狀或球狀,叫做突觸小體。

2;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分子水平上的檢測:①檢測轉基因生物染色體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雜交技術;②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分子雜交技術;③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抗原-抗體雜交技術.個體水平上的鑒定:抗蟲鑒定、抗病鑒定、活性鑒定等。

3;人工種子就是以植物組織培養(yǎng)得到的胚狀體、不定芽、頂芽和腋芽等為材料;經過人工薄膜包裝得到的種子,在適宜條件下同樣能夠萌發(fā)長成幼苗。

【詳解】

(1)神經元由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組成;突起又分為樹突和軸突,樹突短而多,軸突長而少;軸突末端的多次分支后,每個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稱為突觸小體。

(2)抗體可以與病原體結合;從而抑制病原體的繁殖或對人體細胞的黏附。

(3)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mRNA可采用分子雜交技術。

(4)人工種子就是以植物組織培養(yǎng)得到的胚狀體;不定芽、頂芽、腋芽為材料;經過人工包膜包裝得到的種子,可以在適宜條件下同樣能夠萌發(fā)長成幼苗.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的優(yōu)點就是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或者是打破了生殖隔離。

(5)胰島素能促進組織細胞加速攝??;利用和儲存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點睛】

本題考查教材基礎知識,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記憶能力,要求考生熟記關鍵語句,并能運用專業(yè)術語準確作答?!窘馕觥客挥|小體對人體細胞的黏附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目的基因胚狀體、不定芽、腋芽、頂芽攝取、利用和儲存18、略

【分析】【分析】

分析圖1:表示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復的甲;乙兩人的血液中抗EV-GP抗體的水平。根據曲線圖可知;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復的甲的血液中抗EV-GP抗體水平明顯高于乙和對照組。

分析圖2:表示單抗與病毒混合后病毒對宿主細胞的感染率。根據柱形圖可知;單克隆抗體和病毒混合,加入單抗Ⅲ;Ⅴ后,病毒對宿主細胞的感染率明顯低于其他組別。

【詳解】

(1)由題意可知;新型冠狀病毒表面的S-蛋白作為抗原刺激淋巴細胞,使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人細胞膜上的ACE2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2)免疫系統對被新冠病毒感染后肺細胞強烈攻擊引發(fā)肺炎;此時可通過適度使用免疫抑制劑對病人進行治療,使其免疫功能下降,以避免肺部嚴重受損。

(3)由圖1可知;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復的甲的血液中抗EV-GP抗體水平明顯高于乙和對照組,故應選取甲的B細胞用以制備單克隆抗體。

(4)由圖2可知;單克隆抗體和病毒混合,加入單抗Ⅲ后,病毒對宿主細胞的感染率較低。因此抑制效果最好的單抗是Ⅲ。

(5)患者康復后一段時間;若再次受到該病毒的攻擊,機體內相應的記憶細胞迅速增殖分化,產生大量的漿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

【點睛】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病毒、單克隆抗體的制備等,要求考生識記病毒的結構,明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識記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掌握其優(yōu)點及相關應用,能結合圖中信息準確答題【解析】①.抗原②.特異③.糖蛋白(或蛋白質)④.免疫抑制劑⑤.甲⑥.Ⅲ⑦.記憶19、略

【分析】【分析】

1;分析題圖:①表示染色體復制;②是減數分裂,③是精細胞變形為精子過程,④是受精作用;

2;哺乳動物精子和卵子發(fā)生的不同點:(1)精子的減數兩次分裂是連續(xù)的;場所唯一(MⅠ和MⅡ的場所都是睪丸);而卵子的兩次分裂是不連續(xù)的,場所不唯一,(MⅠ場所在卵巢,MⅡ場所在輸卵管中);(2)精子和卵子發(fā)生的時間不同:精子的發(fā)生是從初情期一直到生殖機能衰退;多數哺乳動物卵子的形成和在卵巢內的貯備是胎兒出生前完成的;MⅠ是在雌性動物排卵前后完成的,MⅡ是在受精過程中完成的。

【詳解】

(1)精子變形③過程中精子頭部的頂體是由高爾基體發(fā)育來的;④過程是受精過程,在輸卵管內完成。

(2)在④過程中發(fā)生頂體反應;釋放頂體酶,溶解卵丘細胞之間的物質和透明帶,透明帶反應和卵細胞膜反應是阻止多精入卵的兩道防線。

(3)雄性動物精子產生的時期是初情期;雌性動物卵泡細胞的形成是在胚胎期性別分化以后完成的,這是精子和卵子在發(fā)生上的重要區(qū)別。

(4)初級卵母細胞進行減數第一次分裂是在排卵前后時期完成的;減數第二次分裂是在受精作用過程中完成的。

【點睛】

本題考查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和受精作用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識記相關細節(jié)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析】高爾基體輸卵管透明帶反應卵細胞膜反應初情期胚胎期性別分化以后排卵前后受精作用20、略

【分析】【分析】

動物細胞培養(yǎng)就是從動物機體中取出相關的組織;將它分散成單個細胞,然后放在適宜的培養(yǎng)基中,讓這些細胞生長和增殖。植物組織培養(yǎng)又叫離體培養(yǎng),指從植物體分離出符合需要的組織;器官或細胞,原生質體等,通過無菌操作,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在含有各種營養(yǎng)物質及植物激素的培養(yǎng)基上進行培養(yǎng)以獲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產具有經濟價值的其他產品的技術。

【詳解】

1;基因工程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是以分子遺傳學為理論基礎,以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的現代方法為手段,將不同來源的基因按預先設計的藍圖,在體外構建雜種DNA分子,然后導入活細胞,以改變生物原有的遺傳特性、獲得新品種、生產新產品的遺傳技術。

2;胚胎移植是指將雌性動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過體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種的、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其它雌性動物的體內,使之繼續(xù)發(fā)育為新個體的技術。

3;動物細胞培養(yǎng)就是從動物機體中取出相關的組織;將它分散成單個細胞,然后放在適宜的培養(yǎng)基中,讓這些細胞生長和增殖,其原理是細胞增殖。

4;植物組織培養(yǎng)又叫離體培養(yǎng);指從植物體分離出符合需要的組織、器官或細胞,原生質體等,通過無菌操作,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在含有各種營養(yǎng)物質及植物激素的培養(yǎng)基上進行培養(yǎng)以獲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產具有經濟價值的其他產品的技術。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原理是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點睛】

本題考查基因工程概念、胚胎移植、動植物細胞培養(yǎng)等相關知識,意在考察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程度?!窘馕觥竣?又叫基因拼接技術或DNA重組技術②.又稱受精卵移植,是指將雌性動物體內的的早期胚胎,或者通過體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種的、生理狀況相同的其他雌性動物體內,使之繼續(xù)發(fā)育為新個體的技術③.植物細胞全能性、細胞增殖21、略

【分析】【分析】

胚胎移植:

1;胚胎移植是指將雌性動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過體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種的、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其它雌性動物的體內,使之繼續(xù)發(fā)育為新個體的技術,其中提供胚胎的個體稱為“供體”,接受胚胎的個體稱為“受體”。(供體為優(yōu)良品種,作為受體的雌性動物應為常見或存量大的品種),如轉基因、核移植,或體外受精等任何一項胚胎工程技術所生產的胚胎,都必須經過胚胎移植技術才能獲得后代,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2;胚胎移植的意義:大大縮短了供體本身的繁殖周期;充分發(fā)揮雌性優(yōu)良個體的繁殖能力。

【詳解】

(1)體外受精前要對精子進行獲能處理;使其具有受精能力。

(2)要使動物超數排卵;利用促性腺激素;需將卵子培養(yǎng)到MII中期后進行體外受精。

(3)步驟甲是人工受精;將受精卵移入受體母牛,進行的操作叫做胚胎移植(乙);胚胎移植之前應鑒定胚胎中與有關的優(yōu)良基因。

(4)胚胎移植實現的前提是受體母牛對移入子宮的胚胎基本上不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

【點睛】

胚胎移植的實質:早期胚胎在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條件下空間位置的轉移?!窘馕觥烤荧@能促性腺MⅡ中期人工受精胚胎移植優(yōu)良性狀受體母牛對移入子宮的胚胎基本上不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四、判斷題(共5題,共10分)22、A【分析】【詳解】

由于存在防止多精入卵的兩道屏障,故一個卵細胞一般只能同一個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這句話是正確的。23、A【分析】【詳解】

受精過程為:頂體反應→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帶(透明帶反應)→卵細胞膜反應(卵黃膜封閉作用)→卵子完成減數第二次分裂并釋放第二極體→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開始。精子入卵后形成雄原核,同時被激活的卵子完成減數分裂Ⅱ,排出第二極體后,形成雌原核,雄、雌原核充分發(fā)育后,相向移動,彼此靠近,核膜消失,形成受精卵,故此說法正確。

故正確。24、B【分析】【詳解】

受精包括受精前的準備階段和受精階段;在自然狀態(tài)下,哺乳動物的受精在輸卵管內完成。

故錯誤。25、B【分析】【分析】

據圖分析;圖中A是桑椹胚,B是囊胚,C是原腸胚。圖B中1是滋養(yǎng)層,2是內細胞團,3是透明帶,4是囊胚腔;圖C中5是外胚層,6是滋養(yǎng)層,7是原腸腔,8是內胚層。

【詳解】

(1)從A到C的過程中細胞均需要消耗能量;故胚胎中有機物的含量均減少,(1)正確。

(2)桑椹胚之前所有細胞都具有發(fā)育成完整胚胎的潛能;屬全能細胞,故A時期胚胎中的細胞都是全能細胞,囊胚期時細胞出現分化,滋養(yǎng)層細胞不是全能細胞,(2)錯誤。

(3)胚胎移植必須使用處于桑椹胚或囊胚時期的胚胎;處于A或B時期的胚胎,(3)錯誤。

(4)圖示過程細胞通過有絲分裂增殖;有絲分裂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突變,遺傳物質可能會發(fā)生改變,(4)正確。

故分別為√、×、×、√。26、B【分析】【詳解】

生態(tài)系統的恢復力穩(wěn)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導致了生態(tài)工程的局限性,使生態(tài)工程并不能解決所有的污染、破壞問題,因此不能走“先污染、破壞,后治理”的老路,故錯誤。五、非選擇題(共4題,共28分)27、略

【分析】【分析】

1.基因工程中獲取的目的基因如果分子較?。豢梢酝ㄟ^人工合成的方法進行合成;如果要擴增目的基因,常常采用PCRR技術,只是需要根據目的基因特有的核苷酸序列設計特異性引物和耐高溫的DNA聚合酶以及原料等才能實現。

2.基因工程中的轉化過程是指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穩(wěn)定存在并表達的過程。

3.構建基因表達載體需要含有目的基因;標記基因、啟動子和終止子等幾部分組成;其中啟動子的作用就是讓RNA聚合酶識別并結合,以啟動目的基因的轉錄,終止子則是終止轉錄的作用。

4.蛋白質工程的操作的基本路徑是:預期蛋白質功能→推測應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對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

【詳解】

(1)蝦青素的基因較??;可以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獲得,根據蝦青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設計特異性引物進行PCR擴增。

(2)蝦青素基因導入水稻細胞后轉化的過程是指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穩(wěn)定存在并表達的過程;該過程中啟動子需要被RNA聚合酶識別并結合。

(3)為了獲得不讓人產生自身免疫病的小麥;可以有兩種思路:

①利用一定技術關閉醇溶朊蛋白相關基因;最終使小麥無法合成溶朊蛋白的目的;

②通過蛋白質工程改變溶朊蛋白的結構;不能誘發(fā)人患自身免疫病。該方法的基本路徑是:預期蛋白質功能→推測應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對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

【點睛】

分析解答本題關鍵要熟悉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中每步操作方法和原理。【解析】人工合成蝦青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引物目的(蝦青素)基因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上穩(wěn)定存在并表達的過程RNA聚合酶關閉(抑制)控制醇溶朊蛋白合成的相關基因設計預期蛋白質結構→推測應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對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28、略

【分析】【分析】

通過識圖考查單克隆抗體制備的技術及詳細的操作流程;并對動物細胞融合和植物細胞原生質體融合進行了比較,屬于識記層次。

【詳解】

(1)單克隆抗體技術是動物細胞培養(yǎng)和動物細胞融合技術的應用;也是一種動物細胞工程技術,而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是動物細胞工程的基礎。

(2)據圖可知;HAT培養(yǎng)基上未融合細胞;骨髓瘤細胞都會死亡,只留下雜交瘤細胞,起到了篩選作用,所以根據培養(yǎng)基的用途分類,HAT培養(yǎng)基屬于選擇培養(yǎng)基。

(3)單克隆抗體是一個雜交瘤細胞經____形成的細胞群分泌的;是相同的抗體,因而純度高;產量大,與常規(guī)的血清抗體相比,其優(yōu)越性是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可大量制備。

(4)動物細胞融合和植物細胞原生質體融合都常用物理因子和化學試劑作為誘導劑;另外動物細胞融合還可以采用滅活的病毒(保留了侵染能力),利用病毒侵染細胞的特點誘導細胞融合。

(5)雜交瘤細胞既有淋巴細胞的遺傳物質也有瘤細胞的遺傳物質;所以具有兩種細胞的遺傳特性,即無限增殖和分泌特異性抗體。

(6)小鼠的腹腔中有良好的生理條件有利于雜交瘤細胞的生長和繁殖;所以也可注射到小鼠腹腔內進行體內培養(yǎng)。

【點睛】

注意比較動物細胞融合和植物細胞原生質體融合的操作過程,加強記憶,夯實基礎。【解析】動物細胞培養(yǎng)選擇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可大量制備滅活的病毒無限增殖和分泌特異性抗體腹腔29、略

【分析】【分析】

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

(1)目的基因的獲取:方法有從基因文庫中獲??;利用PCR技術擴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

(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根據受體細胞不同;導入的方法也不一樣.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方法有農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的方法是感受態(tài)細胞法。

(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分子水平上的檢測:①檢測轉基因生物染色體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雜交技術;②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分子雜交技術;③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抗原-抗體雜交技術。個體水平上的鑒定:抗蟲鑒定;抗病鑒定、活性鑒定等。

【詳解】

(1)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H基因)時;需要加入兩種不同的引物,是因為DNA聚合酶只能從3′端延伸DNA鏈(或只能從DNA鏈的一端延伸),用兩種引物才能確保DNA兩條鏈同時被擴增;PCR技術的原理是雙鏈DNA的復制,在第3次循環(huán)結束后即可出現兩條鏈等長的目的基因片段。

(2)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其可以使得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定存在;表達和發(fā)揮作用,并遺傳給下一代;限制酶和DNA連接酶作用的對象都是磷酸二酯鍵。

(3)將基因表達載體導入動物受精卵常用顯微注射法;檢測H基因是否轉錄形成了mRNA;可以利用分子雜交技術,即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含目的(H)基因的DNA片段作為探針,與相應的物質進行雜交。

(4)根據題意分析;外源基因插入后導致有些倉鼠胚胎死亡了,可能是因為外源基因的插入導致胚胎正常發(fā)育所需的基因不能表達。

【點睛】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識記與掌握基因工程的四個基本步驟,識記PCR技術的原理和過程,明確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是構建基因表達載體,并能夠利用不同的方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和利用不同的方法對不同的物質進行檢測。【解析】DNA聚合酶只能從3′端延伸DNA鏈(或只能從DNA鏈的一端延伸),用兩種引物才能確保DNA兩條鏈同時被擴增3構建基因表達載體穩(wěn)定存在,表達和發(fā)揮作用相同顯微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含目的(H)基因的DNA片段外源基因的插入導致胚胎正常發(fā)育所需的基因不能表達30、略

【分析】【分析】

受精過程為:頂體反應→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帶(透明帶反應)→卵細胞膜反應(卵黃膜封閉作用)→卵子完成減數第二次分裂并釋放第二極體→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開始。

【詳解】

(1)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時;首先發(fā)生的是頂體反應,即精子頭部的頂體釋放頂體酶,水解卵丘細胞之間的物質,形成精子穿越放射冠的通道,并溶解透明帶(或溶解放射冠和透明帶)。

(2)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是透明帶反應;第二道屏障是卵細胞膜反應或卵黃膜封閉作用。

(3)胚胎發(fā)育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其在透明帶進行的時期是卵裂期。

(4)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囊胚期出現內細胞團,原腸胚時內細胞團細胞開始細胞分化,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內細胞團的表層細胞形成外胚層,對應圖中的A。【解析】頂體水解卵丘細胞之間的物質,形成精子穿越放射冠的通道,并溶解透明帶(或溶解放射冠和透明帶)透明帶反應和卵細胞膜反應卵裂原腸胚基因的選擇性表達A六、實驗題(共4題,共12分)31、略

【分析】【分析】

1;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編程序死亡的過程。細胞凋亡是生物體正常的生命歷程;對生物體是有利的,而且細胞凋亡貫穿于整個生命歷程。細胞凋亡是生物體正常發(fā)育的基礎、能維持組織細胞數目的相對穩(wěn)定、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在成熟的生物體內,細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

2;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

(1)目的基因的獲取:方法有從基因文庫中獲?。焕肞CR技術擴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

(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根據受體細胞不同;導入的方法也不一樣。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方法有農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的方法是感受態(tài)細胞法。

(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分子水平上的檢測:①檢測轉基因生物染色體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雜交技術;②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分子雜交技術;③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抗原-抗體雜交技術。個體水平上的鑒定:抗蟲鑒定;抗病鑒定、活性鑒定等。

【詳解】

(1)腫瘤細胞表面的死亡受體DR4可以與凋亡蛋白(T蛋白)進行特異性的識別并結合;啟動凋亡基因的表達,從而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2)PCR反應體系中需要引物和模板之間的堿基互補配對;含m;n的DNA單鏈互補配對就作為PCR反應體系的模板和引物,PCR反應體系用到的是耐高溫的DNA聚合酶(Taq酶);

(3)圖1結果顯示;與A3對照,A4;zA4的T蛋白含量越多,與腫瘤細胞的結合能力越強,但是與正常細胞的結合能力無明顯變化。所以圖1結果說明腺病毒表面的T蛋白越多,病毒結合腫瘤細胞的能力越大,但三種病毒均幾乎不結合正常細胞。圖2結果表明表面連接T蛋白可增強腺病毒對AML患者的腫瘤細胞殺傷力,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可靠需要設置對照組,對照組是不用腺病毒處理的AML患者的腫瘤細胞;

(4)若腫瘤細胞對T蛋白修飾的腺病毒不敏感其可能是細胞表達的死亡受體DR4較少;使T蛋白無法誘導其凋亡;人參皂甙(Rh2)作用機理可能是Rh2通過提高腫瘤細胞表面死亡受體的表達量來提高其對T蛋白的敏感性來導腫瘤細胞某些基因表達;

(5)根據實驗結果顯示;溶瘤腺病毒能夠特異性的結合腫瘤細胞,但是對正常細胞的結合能力較低,所以改造后的溶瘤腺病毒在腫瘤治療上的優(yōu)勢是具有較強的腫瘤靶向能力和效果明顯腫瘤細胞殺傷能力,還可以聯合使用Rh2提高對不敏感腫瘤的殺傷力。

【點睛】

本題考查細胞凋亡、基因表達和基因工程的相關知識的相關知識,學生識記細胞凋亡的概念、作用及意義、理解基因表達的過程等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析】(識別并)結合表達模板和引物Taq酶腺病毒表面的T蛋白越多,病毒結合腫瘤細胞的能力越大,但三種病毒均幾乎不結合正常細胞不用腺病毒處理的AML患者的腫瘤細胞細胞表達的死亡受體DR4較少,使T蛋白無法誘導其凋亡;Rh2通過提高腫瘤細胞表面死亡受體的表達量來提高其對T蛋白的敏感性具有較強的腫瘤靶向能力和效果明顯腫瘤細胞殺傷能力,還可以聯合使用Rh2提高對不敏感腫瘤的殺傷力32、略

【分析】【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目的基因的獲?。海?)目的基因是指:編碼蛋白質的結構基因。(2)獲取方法:①從基因文庫中獲?。虎谌斯ず铣桑ǚ崔D錄法和化學合成法);③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

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穩(wěn)定存在;并且可以遺傳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夠表達和發(fā)揮作用。(2)組成: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標記基因。①啟動子:是一段有特殊結構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能驅動基因轉錄出mRN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