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學教研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語文(A卷) 含作文例文_第1頁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學教研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語文(A卷) 含作文例文_第2頁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學教研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語文(A卷) 含作文例文_第3頁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學教研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語文(A卷) 含作文例文_第4頁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學教研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語文(A卷) 含作文例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昭通一中教研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上學期高二年級期末質量檢測語文(A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3.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歷史學家普遍地承認,在公元1400年前,中國的技術是勝于歐洲的。在那以后,1400年到1600年這200年之間,中國是大大地落后了。在這200年間,中國停滯不前,而歐洲向前飛躍。這個飛躍的結果就是產生了一種空氣,產生了一個社會的體制,產生了一些學術的動向,使近代科學在17世紀首先從歐洲開始了。到了1840年,英國用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朝的朝廷才感到有必要了解一些西方新的知識,所以到1862年就設立了所謂“同文館”。1872年,朝廷決定開始派留學生,每年派30個??墒嵌加龅搅撕艽蟮淖枇?。覺得科技只是奇技淫巧,只是雕蟲小技,無關大局的,這種觀念當時非常盛行。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受到許多凌辱,中國人產生了一些自卑感。如果你去看19世紀末20世紀初年中國文獻的話,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很多奇談怪論,都是因為受到了自卑感的影響。一種奇談怪論叫作種族退化論。另外一個奇談怪論叫作取消漢字漢語論,認為中國人所以不能做近代科學的原因是漢字漢語。在19世紀的最后10年,發(fā)生幾個慘痛的事情:一個是甲午戰(zhàn)爭;一個是八國聯(lián)軍進北京。那時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險,有亡國滅種的危險,可以說這些慘痛的經驗最終使中國覺醒了。所以從1900年開始,中國才開始正式地、漸漸大規(guī)模地引進西方的科技。其中有三件事可以認為有劃時代的影響:一是1898年成立了京師大學堂,就是北京大學的前身,這是在中國第一次設立了一個大學,所教的東西比較全面,包括了現(xiàn)代的科學。二是1905年清朝最后廢除科舉,科舉制度使得中國的年輕人不能向視野廣闊的方向發(fā)展他們的才能。三是1896年到1898年間,清朝開始派學生到日本去留學,到歐洲、到美國去留學稍微晚一點??墒沁@個門一開以后,立刻就開得很大,跟1872年那一次不一樣。到1907年,據統(tǒng)計,去日本的留學生有1萬人。這些留學生,他們在國內沒有接觸近代科技,他們到國外上學的時候,也不顧修碩士和博士的學位,只是念了學士的學位就回來,他們回來以后很多人做了教師。他們是真正把近代的科技大規(guī)模引進中國的第一代人。由他們訓練出來的第二代學生在國內就可以接觸到一些近代的科技知識,這些人出國以后就有很多人讀了博士學位。我們可以說兩代人從1900年開始就把先進的近代科技知識介紹到中國來了。不過到了1950年,20世紀中葉,我們可以說中國已經引進了一些科技,可是科技在中國還不能認為已本土化。為什么呢?因為受到訓練的科技人才雖然有,可是數(shù)目還是太少。引進的科技的方向雖然有,可是不夠廣,而且沒有工業(yè)基礎支持尖端的試驗工作。同時1900年到1950年,這50年之間中國社會有種種的動蕩,這些動蕩使需要穩(wěn)定環(huán)境的科技研究不能蓬勃發(fā)展??梢哉f1900年至1950年這50年之間,中國開始引進了近代的科技,可是還沒有達到科技本土化這個目標。從1950年到今天這40年時間,通過人才的訓練,通過科研機構的建立,通過工業(yè)的發(fā)展,近代的科技在中國本土化了,我們可以了解一下中國在近代科技方面近年有了哪些驚人的發(fā)展。反應堆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近代科技,是美國在1942年第一個建造的,這個反應堆是費米教授主持的。費米教授當時參加了美國戰(zhàn)時的工作,后來他在芝加哥大學當教授,是我的導師。中國在1956年建了第一個反應堆,是通過蘇聯(lián)的幫助設立的。原子彈是美國第一個炸出來的,那是在1945年,中國是在1964年。氫彈在美國是1952年,從原子彈到氫彈共花了7年時間;中國氫彈是1967年,從原子彈到氫彈只花了兩年零8個月時間;中國制造氫彈的竅門是兩個人想出來的:一位叫鄧稼先,一位叫于敏。中國只花了兩年零八個月解決了無數(shù)的技術問題,而且想出來這個竅門,當時大大引起震驚,因為法國還沒有做出來,法國前后用了8年時間才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中國衛(wèi)星上天是1970年,這又是一個震驚世界的科技成就,中國的半導體元件,集成電路,每一個做出來都使得世界的科技界震驚。那么,有人問,到21世紀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要想預測未來當然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一個長遠的社會動態(tài)通常都有很深的很長遠的因素。我個人認為,以下的幾個長遠的因素是使得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能夠有輝煌的科技發(fā)展的必要條件。第一個是需要有聰明的年輕人,有頭腦做科學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視紀律、重視忍耐心、重視勤奮的社會傳統(tǒng);第三要有決心;第四要有經濟條件。我認為這四項在21世紀中國都會具備的。我們看看20世紀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這個世紀是中國以極高的速度從零開始達到一個把近代科技本土化了的局面。這樣一個發(fā)展是在什么情形之下出現(xiàn)的呢?是經過兩次大革命,經過了無數(shù)次的內戰(zhàn),經過了日本的侵略,經過了種種的困難——經濟的困難、外交的困難,經過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摧殘??墒?,這一切的一切都并沒有阻擋中國20世紀科技的蓬勃發(fā)展。為什么?因為科技的發(fā)展所需要的原來很簡單,只是我剛才所講的四個條件,只要有人才,有紀律,有決心,有經濟的支持。中國在20世紀里有前三者;到了21世紀,我認為將四者具備,所以我對21世紀中國科技的發(fā)展是絕對樂觀的。(選自楊振寧《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近代科學17世紀首先從歐洲開始,這使歐洲社會產生了學術空氣、學術動向。B.為了解西方知識,清朝朝廷采取了種種舉措,如:設立“同文館”,選派留學生。C.無論是種族退化論,還是取消漢字漢語論,這些觀念都源于當時中國人的自卑感。D.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進北京等慘痛的經驗最終促使中國覺醒,開始引進西方科技。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自1896年開始,清朝廷再次選派留學生去國外學習,其規(guī)模超過了1872年。B.因為缺乏研究深造的能力,19世紀末20世紀初選派的留學生都只念了學士學位。C.缺乏工業(yè)基礎支持尖端的試驗工作、種種社會動蕩等,影響了中國的科技本土化。D.人才的訓練、科研機構的建立、工業(yè)的發(fā)展,推動了近代科技在中國本土化的進程。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最后一段觀點的一項是()A.中國新一代中型隱身多用途戰(zhàn)斗機殲-35A橫空出世,使得中國成為繼美國空軍裝備F-22和F-35之后,全球第二個同時裝備兩款隱身戰(zhàn)機的國家。B.我國北斗衛(wèi)星團隊核心人員平均年齡36歲,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5歲,天眼FAST研發(fā)團隊平均年齡僅30歲,“嫦娥一號”研制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C.使用中國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號”登上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榜首。此前,由中國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已在榜單上連續(xù)六度稱雄。D.2024年12月4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將“春節(jié)——中國人慶祝傳統(tǒng)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如今已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qū)將春節(jié)作為法定節(jié)假日。4.公元1400年以后,中國科技發(fā)展經歷了哪些階段?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5.作者認為21世紀中國科技的發(fā)展“絕對樂觀”;而世界一流的中國數(shù)學家丘成桐教授對此持相反觀點。你贊同誰的看法,請簡要闡述你的理由。(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金岳霖先生汪曾祺西南聯(lián)大有許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的樣子有點怪。他常年戴著一頂呢帽,進教室也不脫下。每一學年開始,給新的一班學生上課,他的第一句話總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對你們不尊重,請原諒。”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陽光。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壓得比較低,腦袋總是微微地仰著。他后來配了一副眼鏡,這副眼鏡一只鏡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這就更怪了。后來在美國講學期間把眼睛治好了,——好一些,眼鏡也換了,但那微微仰著腦袋的姿態(tài)一直沒有改變。他身材相當高大,經常穿一件煙草黃色的麂皮夾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圍一條很長的駝色的羊絨圍巾。聯(lián)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樣的。聞一多先生有一陣穿一件式樣過時的灰色舊夾袍,是一個親戚送給他的,領子很高,袖口極窄。朱自清先生有一陣披著一件云南趕馬人穿的藍色氈子的一口鐘①。除了體育教員,教授里穿夾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個人。他的眼神即使是到美國治了后也還是不大好,走起路來有點深一腳淺一腳。他就這樣穿著黃夾克,微仰著腦袋,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聯(lián)大新校舍的一條土路上走著。金先生教邏輯。邏輯是西南聯(lián)大規(guī)定文學院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班上學生很多,上課在大教室,坐得滿滿的。在中學里沒有聽說有邏輯這門學問,大一的學生對這課很有興趣。金先生上課有時要提問,那么多的學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來,——聯(lián)大是沒有點名冊的,他有時一上課就宣布:“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于是所有穿紅衣的女同學就都有點緊張,又有點興奮。問題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風頭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聽著,完了,說:“Yes!請坐!”學生也可以提出問題,請金先生解答。學生提的問題深淺不一,金先生有問必答,很耐心。有一個華僑同學叫林國達,操廣東普通話,最愛提問題,問題大都奇奇怪怪。他大概覺得邏輯這門學問是挺“玄”的,應該提點怪問題。有一次他又站起來提了一個怪問題,金先生想了一想,說:“林國達同學,我問你一個問題:‘林國達垂直于黑板’,這是什么意思?”林國達傻了。林國達當然無法垂直于黑板,但這句話在邏輯上沒有錯誤。林國達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課,說:“林國達死了,很不幸。”這一堂課,金先生一直沒有笑容。有一個同學,大概是陳蘊珍,即肖珊,曾問金先生:“您為什么要搞邏輯?”邏輯課的前一半講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周延、不周延、歸納、演繹……還比較有意思。后半部分全是符號,簡直像高等數(shù)學。她的意思是:這種學問多么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覺得它很好玩?!背宋膶W院大一學生必修課邏輯,金先生還開了一門“符號邏輯”,是選修課。這門學問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書。選這門課的人很少,教室里只有幾個人。學生里最突出的是王浩。金先生講著,有時會停下來,問:“王浩,你以為如何?”這堂課就成了他們師生二人的對話。王浩和我是相當熟的。王浩的相貌頗“土”,腦袋很大,剪了一個光頭,——聯(lián)大同學剪光頭的很少,說話帶山東口音。他現(xiàn)在成了洋人——美籍華人,國際知名的學者,我實在想象不出他現(xiàn)在是什么樣子。前年他回國講學,托一同學要我給他畫一張畫。我給他畫了幾個青頭菌、牛肝菌、一根大蔥、兩頭蒜,還有一塊很大的宣威火腿。——火腿是很少入畫的。我在畫上題了幾句話,有一句是“以慰王浩異國鄉(xiāng)情”。王浩的學問,原來是師承金先生的。一個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個好學生,也值得了。當然,金先生的好學生不止一個人。金先生是研究哲學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說,從普魯斯特到福爾摩斯,都看。聽說他很愛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zhèn)b傳》。金先生是個單身漢,無兒無女,但是過得自得其樂。他養(yǎng)了一只很大的斗雞(云南出斗雞)。這只斗雞能把脖子伸上來,和金先生一個桌子吃飯。他到處搜羅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別的教授的孩子比賽,比輸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給他的小朋友,他再去買。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學的教授外,時常來往的,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沈從文,張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閑話片刻而已。金先生對林徽因的談吐才華,十分欣賞。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飯店請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納悶:老金為什么請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苯鹣壬砟晟罹雍喅觥C飨泴λf:“你要接觸接觸社會?!苯鹣壬呀洶耸畾q了,怎么接觸社會呢?他就和一個蹬三輪車的約好,每天拉著他到王府井一帶轉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輪上東張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王府井人擠人,熙熙攘攘,誰也不會知道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金先生治學精深,而著作不多。除了一本大學叢書里的《邏輯》,我所知道的,還有一本《論道》。我對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好好寫一寫。聯(lián)大的許多教授都應該有人好好地寫一寫。(有刪改)[注]①一口鐘,無袖、不開衩的長外衣,形似斗篷,俗稱“一口鐘”。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金先生以“‘林國達垂直于黑板’,這是什么意思?”來回答學生的提問,使學生無言以對,可見金先生的傲慢無禮。B.肖珊問金先生為什么研究枯燥的邏輯,他回答“我覺得它很好玩”,可見他對邏輯學的熱愛和執(zhí)著。C.金先生與王浩師生二人在課堂上蘇格拉底式的問答,頗能體現(xiàn)學者之風,也可見聯(lián)大時期的治學風氣。D.文章形散神聚,寫了金先生的多個日常片段,表達了作者對金先生平凡而偉大的人格與深厚的學術修養(yǎng)的贊美和欽佩。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一堂課,金先生一直沒有笑容”,作者以極簡潔質樸的語言寫金先生的神態(tài),表現(xiàn)出他內心的悲傷,感情真摯。B.王府井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誰也不認識金先生,不了解他的成就,側面烘托了金先生的深居簡出、孤獨落寞。C.文章語言以恬淡為底蘊,克制而又有神采,內斂而又不宣泄,時有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閑筆”,極富意趣。D.“西南聯(lián)大有許多很有趣的教授”“聯(lián)大的許多教授都應該有人好好地寫一寫”首尾呼應,結構圓融,渾然一體。8.全文以金先生為主要寫作對象,第二段卻描寫聞一多先生、朱自清先生的衣著,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9.“有趣”是這篇散文之“眼”,金先生的“有趣”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闭俟唬骸笆钦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典,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谥砸玻茢∮谑呛跖d。行善而備敗,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王弗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節(jié)選自《國語·召公諫厲王止謗》)材料二:太宗思征不已,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征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書函得表一紙,始立表草,字皆難識,唯前有數(shù)行,稍可分辨,云:‘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人則國安,用惡人則國亂。公卿之內,情有愛憎,憎者唯見其惡,愛者唯見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慎。若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賢勿貳,可以興矣。’其遺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書之于笏,知而必諫也。”(節(jié)選自《舊唐書·魏征傳》)材料三:太宗問諫議大夫禇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當時諫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間,何須苦諫?”遂良對曰:“雕琢害農事纂組傷女工首創(chuàng)奢淫危亡之漸。漆器不已,必金為之。金器不已,必玉為之。所以諍臣必諫其漸,及其滿盈,無所復諫。”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為事,若有不當,或在其漸,或已將終,皆宜進諫。比見前史,或有人臣諫事,遂答云‘業(yè)已為之’,或道‘業(yè)已許之’,竟不為停改。此則危亡之禍,可反手而待也?!保ü?jié)選自《貞觀政要》)10.材料三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雕琢害A農事B纂C組傷女工D首E創(chuàng)奢淫F危G亡之漸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目,使眼色,看,與《過秦論》中“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履”用法相同。B.流,流放,放逐,與《屈原列傳》中“雖放流”的“流”意思和用法相同。C.亡,死亡,與《過秦論》中“追亡逐北”的“亡”意思和用法相同。D.稍,稍微,與《蘇武傳》中“稍遷至移中廄監(jiān)”的“稍”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厲王讓衛(wèi)國巫師監(jiān)察指責者,若有人指責厲王,衛(wèi)巫就將指責者告訴厲王,厲王就殺死指責者B.國人不再敢指出厲王的過失,厲王卻沾沾自喜,認為平息了國人的指責。這是自欺欺人的止謗法。C.唐太宗認為,對喜愛之人要能看到他的缺點,對憎恨之人要能看到他的長處,斥退邪惡小人大膽果敢,任用賢良之人不懷猜疑。D.唐太宗肯定了諫議大夫禇遂良的觀點,對歷史上那些為自己找種種托詞而不積極改錯的君王,太宗持否定態(tài)度。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2)行善而備敗,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14.三則材料均與“諫”相關,“諫”要取得良好效果,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江上吟李白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美酒樽中置千斛,載伎隨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黃鶴,??蜔o心隨白鷗。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木蘭之枻沙棠舟”和《赤壁賦》“桂棹兮蘭槳”相似,均以夸飾的、理想化的描寫,珍貴的木材,華麗的意象,營造超世絕塵的意境。B.仙人需要等待乘黃鶴飛升仙界,詩人已忘卻機巧之心,不知何者為物,何者為我,物我為一,物我偕忘,無憂無慮,與白鷗游。C.屈原的辭賦至今仍與日月爭光,永垂不朽,而楚王曾建的宮觀臺榭早已蕩然無存,只見滿目荒涼的山丘,二者形成鮮明對比。D.詩人用漢水西北流這一違背生活邏輯的假設,寫功名富貴不可能長存,加強了否定的力量,表達了對功名富貴的鄙棄。16.有人認為此詩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時,也有人認為此詩作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樂也”。你贊同哪種看法,請結合詩歌簡要闡述你的觀點和理由。(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詞中,詞人夢里歸鄉(xiāng),與妻子相見時,“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與“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場景相似。(2)秦始皇派遣大將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長城,并固守邊境,把匈奴趕退700余里,使得匈奴長時間不敢南下進擊中原,賈誼《過秦論》“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就是對此事件效果的概括。(3)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中闡述莊宗身死人手、國家破滅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時代了。安東尼奧尼的鏡頭搖過去又搖過來。那里面是中國嗎?那里面當然還是中國永遠是中國。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然則他日思夜夢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報紙的頭條標題里嗎?還是傅聰?shù)暮阪I白鍵馬思聰?shù)奶瓝芟??還是故宮博物院的壁頭和玻璃櫥內,京戲的鑼鼓聲中太白和東坡的韻里?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漢族的心靈他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瀝淅瀝淅瀝,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視覺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么rain也好pluie(法語單詞“雨”)也好所能滿足?翻開一部《辭源》或《辭?!罚鹉舅鹜?,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顏千變萬化,便悉在望中,美麗的霜雪云霞,駭人的雷電霹雹。聽聽那冷雨。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于今在島上回味,更籠上一層凄迷了。雨來了,雨來的時候瓦這么說,一片瓦說千億片瓦說,說輕輕地奏吧沉沉地彈,徐徐地叩吧撻撻地打,間間歇歇敲一個雨季,即興演奏從驚蟄到清明,在零落的墳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億片瓦吟。在舊式的古屋里聽雨,春雨綿綿聽到秋雨瀟瀟,從少年聽到中年,聽聽那冷雨。雨是一種回憶的音樂,聽聽那冷雨,回憶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谷咕咕的啼聲。(節(jié)選自余光中《聽聽那冷雨》,有刪改)18.下列各句中問號的用法,與文中畫橫線處問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然則他日思夜夢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B.在報紙的頭條標題里嗎?還是傅聰?shù)暮阪I白鍵馬思聰?shù)奶瓝芟遥緾.豈是什么rain也好pluie(法語單詞“雨”)也好所能滿足?D.為什么?因為科技的發(fā)展所需要的原來很簡單。19.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凄涼凄清凄楚 B.凄清凄楚凄涼C.凄涼凄楚凄清 D.凄清凄涼凄楚20.下列各句中的“說”,與文中加點的“說”,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他粗心大意的毛病一直不改,被爸爸說了一頓。B.帶路的同志指著前面的一個村莊,說那就是吳起鎮(zhèn)。C.她這番話夾槍帶棒的,倒是說誰呢?D.三仙姑給小芹說了婆家,可小芹不愿意。21.語段中畫波浪線部分語言節(jié)奏不同,產生的表達效果也不同,請簡要分析。(1)杏花。春雨。江南。(2)回憶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谷咕咕的啼聲。22.文中畫雙橫線的句子“春雨綿綿聽到秋雨瀟瀟”,可不可以改成“春雨瀟瀟聽到秋雨綿綿”,為什么?請簡要分析。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本試卷的現(xiàn)代文閱讀Ⅰ,提及科技的發(fā)展需要人才。五四青年節(jié)期間,《人民日報》發(fā)布了雷軍的演講,他鼓勵青年人要“敢做夢,敢想敢干,敢拼敢闖”,認為每個青年都應該通過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挑戰(zhàn),實現(xiàn)自我價值,承擔起推動社會進步和科技發(fā)展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曾給中國農業(yè)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對來信中提到的“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表示肯定,并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應該有這股精氣神。作為有理想的時代青年,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議論文,表達你的觀點。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及詳解4.公元1400年以后,中國科技發(fā)展經歷了哪些階段?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5.作者認為21世紀中國科技的發(fā)展“絕對樂觀”;而世界一流的中國數(shù)學家丘成桐教授對此持相反觀點。你贊同誰的看法,請簡要闡述你的理由?!緦дZ】這篇文章從歷史視角出發(fā),詳細敘述了中國科技發(fā)展的歷程。從公元1400年后中國科技的停滯落后,到近代通過留學生和各類改革進行科技引入,再到20世紀下半葉逐漸實現(xiàn)科技本土化。文章認為,盡管經歷了動亂和困難,中國在21世紀將具備科技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展現(xiàn)出對中國未來科技崛起的樂觀態(tài)度?!?題詳解】選A。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這使歐洲社會產生了學術空氣、學術動向”錯誤,根據原文“這個飛躍的結果就是產生了一種空氣,產生了一個社會的體制,產生了一些學術的動向,使近代科學在17世紀首先從歐洲開始了”可知,“使”這一詞讓因果關系倒置。【2題詳解】選B。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推斷和辨析的能力。B.“因為缺乏研究深造的能力”錯誤,文中提到“這些留學生,他們在國內沒有接觸近代科技,他們到國外上學的時候,也不顧修碩士和博士的學位,只是念了學士的學位就回來”,并沒有說是“因為缺乏研究深造的能力”才只念了學士學位,于文無據?!?題詳解】選D。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最后一段觀點是作者認為21世紀中國科技發(fā)展會很輝煌,原因是21世紀中國會具備科技發(fā)展的必要條件。A.中國殲-35A橫空出世是中國科技發(fā)展的成就,能支撐材料最后一段觀點。B.年輕人投身科技,是科技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之一,能支撐材料最后一段觀點。C.“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在超級計算機領域的成就,是中國科技發(fā)展的成就,能支撐材料最后一段觀點。D.是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不能作為材料最后一段的論據。4.①第一階段,1400年至1600年,停滯不前。②第二階段,1600年至1900年,抗拒科技引入。③第三階段,1900年至1950年,引進科技。④第四階段,1950年至1990年,科技本土化。【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第一階段:從“在公元1400年前,中國的技術是勝于歐洲的。在那以后,1400年到1600年這200年之間,中國是大大地落后了。在這200年間,中國停滯不前”可知,1400年至1600年,中國科技停滯不前。②第二階段:從“1840年英國用炮打開中國大門后,到1900年之前,如設立‘同文館’、派留學生遇到很大阻力,以及存在認為科技無關大局等觀念”可看出,1600年至1900年,中國抗拒科技引入。③第三階段:從“從1900年開始,中國才開始正式地、漸漸大規(guī)模地引進西方的科技……1900年至1950年這50年之間,中國開始引進了近代的科技”可知,1900年至1950年,中國處于引進科技階段。④第四階段:從“從1950年到今天這40年時間,通過人才的訓練,通過科研機構的建立,通過工業(yè)的發(fā)展,近代的科技在中國本土化了”可知,1950年至1990年,中國實現(xiàn)科技本土化。5.示例一:我贊同楊振寧的觀點。①從歷史來看,他分析了20世紀中國科技的發(fā)展情況,在重重困難中,依然能夠蓬勃發(fā)展。②從條件來看,他認為,科技發(fā)展所需要的必要條件并不多,只要有人才、有紀律、有決心和經濟的支持就夠了,而21世紀的中國這四點都會具備。由此,他作出推斷:中國科技的未來必然是光明的。這種樂觀建立在作者對中國歷史與現(xiàn)狀的了解上,這個推斷是可信的。示例二:我贊同丘成桐的觀點。①從歷史來看,中國科技曾經在很長時間內止步不前,甚至排斥抗拒科技引入。②從現(xiàn)狀來看,當前西方對中國科技發(fā)展極力封鎖打壓,中國科技發(fā)展面臨重重困難。未來有很多變數(shù),可能面臨許多問題,預測未來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中國科技發(fā)展任重道遠,未必樂觀?!?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示例一:贊同楊振寧的觀點。①從歷史角度:20世紀中國歷經諸多艱難,如兩次大革命、無數(shù)次內戰(zhàn)、日本侵略、“文化大革命”等,但科技仍蓬勃發(fā)展,這表明中國科技發(fā)展具有強大的內在動力和韌性,為21世紀發(fā)展奠定了基礎。②從條件角度:楊振寧提出科技發(fā)展需要有聰明的年輕人、重視紀律等社會傳統(tǒng)、決心以及經濟條件,21世紀中國會具備這些條件。基于對中國發(fā)展現(xiàn)狀的判斷,如中國教育發(fā)展培養(yǎng)大量人才,社會重視紀律和勤奮等傳統(tǒng)一直存在,國家發(fā)展決心堅定,經濟持續(xù)增長提供經濟支持,所以他對21世紀中國科技發(fā)展的樂觀推斷是有依據的。示例二:贊同丘成桐的觀點。①從歷史角度:中國科技在1400年后很長一段時間停滯不前,甚至在引進科技初期還抗拒引入,說明中國科技發(fā)展存在長期的阻礙因素,改變并非一蹴而就,歷史問題可能會對未來產生影響。②從現(xiàn)狀角度:當前西方對中國科技發(fā)展進行封鎖打壓,中國科技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非常復雜和惡劣,這增加了中國科技發(fā)展的難度。未來充滿變數(shù),雖然目前有一定發(fā)展,但難以預測將來會遇到哪些新問題,所以中國科技發(fā)展面臨諸多挑戰(zhàn),任重道遠,前景未必樂觀。8.全文以金先生為主要寫作對象,第二段卻描寫聞一多先生、朱自清先生的衣著,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9.“有趣”是這篇散文之“眼”,金先生的“有趣”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緦дZ】文章通過對金岳霖先生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生動描繪,呈現(xiàn)了他的古怪有趣、熱愛邏輯和熱愛生活的性格。金先生的邏輯教學方法獨特,親和力強,與學生互動交流,表現(xiàn)出他對邏輯學的熱愛和嚴謹治學態(tài)度。此外,文章通過幽默和真摯的語言表達,對金先生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深厚的學術修養(yǎng)給予贊美,傳達出對金先生平凡而偉大人格的欽佩?!?題詳解】選A。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相關內容的分析理解能力。A.“可見金先生的傲慢無禮”說法錯誤。此處體現(xiàn)了金先生的邏輯和智慧,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7題詳解】選B。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能力。B.“孤獨落寞”說法錯誤。這一場景的描寫旨在表現(xiàn)金先生的深居簡出,突出他的人生態(tài)度,而非孤獨落寞。8.①襯托金先生的獨特穿著。②展現(xiàn)聯(lián)大時期教授們的清貧生活?!?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人物描寫的能力。①文中先是細致描述了金岳霖先生的穿著打扮極具個人特色,顯得與眾不同,緊接著提到聞一多先生穿式樣過時的灰色舊夾袍,領子很高,袖口極窄,朱自清先生披著云南趕馬人穿的藍色氈子的一口鐘,通過展現(xiàn)聞一多先生和朱自清先生這兩位同樣極具代表性的教授相對普通、傳統(tǒng)甚至有些“過時”的衣著風格,與金先生獨特、別樣的穿著形成鮮明對比,更加突出了金先生在穿著方面獨樹一幟的特點,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②在描寫這幾位教授衣著時,著重體現(xiàn)了衣服的一些特點,如聞一多先生的舊夾袍是親戚送的,樣式還過時了,朱自清先生披的是趕馬人穿的那種氈子,從這些細節(jié)可以看出教授們的衣著簡陋、樸素,反映出當時西南聯(lián)大時期教授們整體生活條件并不優(yōu)渥,處于比較清貧的狀態(tài)。9.①外形有趣。常年戴著一頂呢帽,進教室也不脫下;眼鏡一只鏡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經常穿一件煙草黃色的麂皮夾克,很獨特;微仰著腦袋,深一腳淺一腳,走路姿態(tài)很獨特。②課堂點名方式有趣。如: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③生活愛好有趣。如:養(yǎng)了一只很大的斗雞,這只斗雞能和金先生一個桌子吃飯;搜羅水果和別的教授的孩子比賽。【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由原文“他常年戴著一頂呢帽,進教室也不脫下”“他后來配了一副眼鏡,這副眼鏡一只鏡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這就更怪了”“經常穿一件煙草黃色的麂皮夾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圍一條很長的駝色的羊絨圍巾”“他就這樣穿著黃夾克,微仰著腦袋,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聯(lián)大新校舍的一條土路上走著”可知,金先生從外在形象上就透露出一種獨特的“有趣”氣質。②在給眾多學生上課,又沒有點名冊的情況下,金先生想出了十分新穎獨特的提問方式,比如直接宣布“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這種點名方式打破了常規(guī),給原本嚴肅的課堂增添了許多別樣的趣味,也展現(xiàn)出金先生在教學過程中不拘一格、充滿創(chuàng)意的一面。③由原文“他養(yǎng)了一只很大的斗雞(云南出斗雞)。這只斗雞能把脖子伸上來,和金先生一個桌子吃飯。他到處搜羅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別的教授的孩子比賽,比輸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給他的小朋友,他再去買”可知,金先生在生活中有著獨特的喜好,生活愛好有趣。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2)行善而備敗,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14.三則材料均與“諫”相關,“諫”要取得良好效果,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緦дZ】三則材料展現(xiàn)了古代政治中諫言的重要性與困難。第一則強調防止言論受阻的重要性,指出封口比防洪更難,警示君王需聽取民意。第二則材料顯示了唐太宗對魏征遺言的珍惜,強調用人得當對國家安定的重要性。第三則材料通過禇遂良的回復,提醒君王要在事情初起時接納忠言,防止后來不可挽回的后果。這些材料共同強調了諫言在古代政治中的核心作用。【10題詳解】選BDF。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從事精雕細琢會妨害農耕,編織五顏六色的彩帶會妨礙婦女的正常事務。首創(chuàng)奢侈淫逸,就是危亡的開端。“雕琢害農事”句子結構完整,“雕琢”作主語,“害”作謂語,“農事”作賓語,賓語后斷開,所以第一處斷在B處;“纂組傷女工”與“雕琢害農事”句子結構一致,主謂賓賓結構完整,單獨成句,所以第二處斷在D處;“首創(chuàng)奢淫”是“危亡之漸”的主語,二者構成判斷句,主語結構較復雜,應單獨斷開,所以第三處斷在F處?!?1題詳解】選C。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名詞作動詞,使眼色,看/名詞作動詞,登上。句意:在路上遇見了,只是彼此用眼睛看看。/登上至高無上的皇位,統(tǒng)治天下。B.正確。句意:三年之后國人便把厲王流放到彘地。/雖然被流放。C.錯誤。意思和用法不同。死亡/動詞作名詞,逃亡的士兵。句意:魏征去世后。/追擊逃亡的士兵。D.正確。稍微/逐漸。句意:稍微可以看得清楚。/逐漸升遷到栘中廄監(jiān)的職位?!?2題詳解】選C。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唐太宗認為”錯誤,張冠李戴,這是魏征的觀點,不是唐太宗的觀點。13.(1)所以,治水的人要疏導壅塞,使之暢流;治民的人要宣導人民,讓他們說話?!笆枪省保?;“川”,河流,水道;“決”,疏導;“宣”,宣布,傳達。(2)人民認為好的就推行,人民認為壞的就防范,用來使人民的衣食財用大大增多。“善”,好的人或事;“敗”,壞的人或事;“所以”,用來……的;“阜”,使……增多。14.①君:虛心納諫,積極納諫,斟酌選擇,有所取舍。②臣:主動進諫,講求策略,諫于微時,防微杜漸?!?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君主層面:首先要虛心納諫,材料一中厲王不聽召公諫言,終致被流放,而材料二中唐太宗重視魏征諫言,可見虛心接納是基礎。其次需積極納諫,唐太宗在魏征去世后,仍期待臣子進諫,主動尋求諫言才能讓其發(fā)揮作用。同時要能斟酌選擇、有所取舍,面對各方諫言,需權衡利弊,合理采納,正如“天子聽政”有諸多諫言,需經斟酌后施行,方可保諸事順遂。②臣子層面:一是主動進諫,像召公察覺到厲王做法不妥,便主動勸諫,臣子應敢于表達意見。二是講求策略,材料三中褚遂良以漆器等為例巧妙進諫,說明要依據君主性格、具體情況采用合適方式,讓君主易于接受。三是諫于微時、防微杜漸,在不良跡象剛出現(xiàn)時就及時勸諫,避免問題惡化,如此“諫”才能收獲良好成效。參考譯文:材料一:周厲王暴虐,國人指責厲王的過失。召公告訴厲王說:“人民忍受不了您的政令了?!眳柾醮笈襾硇l(wèi)國的巫師,命他監(jiān)察指責者。衛(wèi)巫將指責者告訴厲王,厲王就將其殺死。國人沒有人敢再說話,在路上遇見了,只是彼此用眼睛看看而已。厲王大喜,告訴召公說:“我能夠止息指責了,國人不敢說話了?!闭俟f:“這是把人民的口堵住了。堵人民的口,后果比堵塞大河還要嚴重;大河因壅塞而潰決,一定會淹死很多人,堵人民的口也是這樣。所以,治水的人要排除壅塞,使之暢流,治民的人要宣導人民,讓他們說話。因此,天子處理政事,要讓公卿、大夫、士奉獻諷諫詩歌,盲人樂師向天子進獻樂曲,史官獻書,少師進獻箴言,盲人樂官朗誦諷諫詩篇,盲人樂師也參與誦讀,各類工匠進諫,平民托人將意見帶給天子,左右侍衛(wèi)大臣進陳規(guī)諫,天子的同宗大臣彌補督察,盲人樂師、史官以天道史事教誨,師傅老臣修飭政令,而后天子對各種意見進行斟酌。因此天子的一切行事才不至于與情理相違背。人民有口,就如同土地有山川,財富用度就是從山川生產出來的。土地有原、隰、衍、沃,衣食才從此產生。(百姓)用口發(fā)表言論,政事的好壞成敗在這里體現(xiàn)出來。人民認為好的就推行,人民認為壞的就防范,用來使人民的衣食財用大大增多。人民先在心里考慮而后說出口,君王認為可行就推行它,怎么能夠堵塞呢?如果把他們的口堵住了,贊同的人又有多少呢?”厲王不聽,于是國人沒有人敢說話。三年之后國人便把厲王流放到彘地。材料二:太宗思念魏征不止,對身邊的大臣說:“人們用銅做成鏡子,可以用來整齊衣帽;將歷史做為鏡子,可以觀察到歷朝的興衰隆替;將人比做一面鏡子,可以確知自己行為的得失?,F(xiàn)在魏征去世,(我)就失去了一面鏡子。魏征去世后,我派人到他家中,從他書箱里找到一頁奏疏,剛剛寫成草稿,字跡難以辨認,只有開頭幾行,稍微可以看得清楚,寫道:‘天下的事物有善有惡。任用善人國家就得以安寧,任用惡人國家就會發(fā)生動亂。朝廷大臣中,君主對他們的感情有愛有憎,對憎惡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缺點,而對喜愛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長處,愛憎之間,是應該仔細謹慎的。如果喜愛一個人能看到他的缺點,而憎恨一個人又能看到他的長處,斥退邪惡的小人大膽果敢,任用賢良之人不懷猜疑,那么,國家就可以興盛發(fā)達?!粝碌淖嗾戮褪沁@樣寫的。而在我看來,恐怕難免犯這樣的錯誤,公卿近臣們可以將他的話寫在笏板上,知道我的過失就一定要規(guī)諫啊。”材料三:唐太宗問諫議大夫褚遂良說:“從前虞舜制造漆器,夏禹雕飾祭器,當時勸諫的有十多人。飲食器皿一類的小事,何必苦諫?”褚遂良回答說:“從事精雕細琢會妨害農耕,編織五顏六色的彩帶會妨礙婦女的正常事務。首創(chuàng)奢侈淫逸,就是危亡的開端。有了漆器不滿足,必然要用黃金來做。金器還不滿足,必然要用玉石來做。所以諫諍之臣必須在事情的開端就進諫,等到已做完,再勸諫也不起作用了。”太宗說:“你講得很對。我所做的事情,如有不當,不論是在剛開始,或者是將做完,都應當及時進諫。近來我翻閱前朝史書的記載,有時臣下進諫,君主就回答說‘已經做了’,或者說‘已經同意做了’,終究不肯停止改正。這樣下去危亡的災禍在一反手之間就會到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江上吟李白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美酒樽中置千斛,載伎隨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黃鶴,??蜔o心隨白鷗。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15.下列對這首詩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木蘭之枻沙棠舟”和《赤壁賦》“桂棹兮蘭槳”相似,均以夸飾的、理想化的描寫,珍貴的木材,華麗的意象,營造超世絕塵的意境。B.仙人需要等待乘黃鶴飛升仙界,詩人已忘卻機巧之心,不知何者為物,何者為我,物我為一,物我偕忘,無憂無慮,與白鷗游。C.屈原的辭賦至今仍與日月爭光,永垂不朽,而楚王曾建的宮觀臺榭早已蕩然無存,只見滿目荒涼的山丘,二者形成鮮明對比。D.詩人用漢水西北流這一違背生活邏輯的假設,寫功名富貴不可能長存,加強了否定的力量,表達了對功名富貴的鄙棄。16.有人認為此詩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時,也有人認為此詩作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樂也”。你贊同哪種看法,請結合詩歌簡要闡述你的觀點和理由?!緦дZ】《江上吟》通過對奢華的生活場景、古代賢士的超脫心境和功名虛幻的描寫,展現(xiàn)李白對現(xiàn)實功名的超然態(tài)度,表達了對短暫人生和名利的鄙棄。詩中融合了浪漫的想象與理想主義的追求,表現(xiàn)出詩人馳騁想象的才情與桀驁不馴的精神。【15題詳解】選B。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B.“等待”錯誤,應為“憑借,依靠”,“有待”“無心”對比,表達詩人的自由灑脫,物我兩忘。16.答案示例一: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李白游江夏時。①典故、地點關聯(lián)湘楚大地?!敖稀薄包S鶴”“屈平”“楚王”等均與湖北密切相關。②意境雄渾飄逸,情感豪邁激昂,有盛唐氣象?!芭d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活畫出詩人興會飚舉、搖筆賦詩時藐視一切、傲岸不羈的神態(tài)。“搖五岳”,是筆力的雄健無敵,“凌滄洲”是胸襟的高曠不群。答案示例二:作于唐肅宗時,“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樂也”。①世途迫隘:肅宗時期,安史之亂,國勢迫隘;詩人懷才不遇,郁憤失意,仕途迫隘。②肆志行樂:詩人滿載美酒,隨波去留,泛舟行樂,酣暢恣適。詩人以行樂一泄愁懷?!?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個性化解讀能力。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李白游江夏時。①從內容角度來看,詩作里有大量和湘楚大地相關的內容要素。黃鶴與仙人,出自語典“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是崔顥寫黃鶴樓的名句;“屈平”“楚王”正是湖北歷史上的名人典故;漢水正是于此地匯入長江。②從意境角度看,詩歌選用仙人、??汀⑷赵?、空山丘等意象,無限拓展了時間與空間,將天人的界線與古今的界線打破,營造了雄渾飄逸的意境;“任去留”“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等語,正合李白一貫灑脫不羈的形象,極言自己詩作的偉大力量,流露出豪邁激昂的人物情態(tài),“搖五岳”,是筆力的雄健無敵,“凌滄洲”是胸襟的高曠不群。這樣廣闊的胸懷與盛大的詩境正合高亢、自信、雄壯、飄逸的盛唐之音。作于唐肅宗時,“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樂也”。①詩歌三四句描寫了詩人在舟中飲酒,同行之人是歌伎,而詩人的態(tài)度又是隨波逐流,漫無目的,這都是詩人郁憤失意之態(tài);詩歌的五六句,借用仙人、海鷗的典故,“有待”“無心”二字表現(xiàn)了作者對求仙隱逸的反對態(tài)度,表現(xiàn)出強烈蔑視;詩歌的七八句,借此地楚國興盛與衰敗的歷史變化,否定了功名富貴,詩歌的結尾句更是直抒胸臆,強化了這種觀點;詩歌第九第十句,作者將人生的意義重點落在詩文的寫作上,結合以上這些內容,沒有表現(xiàn)出作者前期對仕途的汲汲追求,更是有對仕途心灰意冷之態(tài),正可作證李白此時仕途迫隘。正與肅宗時期,李白遭遇長流夜郎后晚年的心態(tài)較為相符。②詩歌前四句借助對行船華美的描寫,對船中樂律、美酒、隨行人物、以及詩人“任去留”的灑脫形態(tài)的描寫,正是肆志行樂的表現(xiàn);詩歌結尾四句,作者寫自身酒興成佳作,笑傲的豪邁之態(tài),酣暢恣適。詩人以行樂詩作一泄愁懷。(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詞中,詞人夢里歸鄉(xiāng),與妻子相見時,“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與“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場景相似。(2)秦始皇派遣大將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長城,并固守邊境,把匈奴趕退700余里,使得匈奴長時間不敢南下進擊中原,賈誼《過秦論》“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就是對此事件效果的概括。(3)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中闡述莊宗身死人手、國家破滅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相顧無言②.惟有淚千行③.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④.士不敢彎弓而報怨⑤.夫禍患常積于忽微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解析】易錯字:顧、惟、報、微、溺。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時代了。安東尼奧尼的鏡頭搖過去又搖過來。那里面是中國嗎?那里面當然還是中國永遠是中國。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然則他日思夜夢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報紙的頭條標題里嗎?還是傅聰?shù)暮阪I白鍵馬思聰?shù)奶瓝芟??還是故宮博物院的壁頭和玻璃櫥內,京戲的鑼鼓聲中太白和東坡的韻里?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漢族的心靈他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瀝淅瀝淅瀝,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視覺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么rain也好pluie(法語單詞“雨”)也好所能滿足?翻開一部《辭源》或《辭?!?,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顏千變萬化,便悉在望中,美麗的霜雪云霞,駭人的雷電霹雹。聽聽那冷雨。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于今在島上回味,更籠上一層凄迷了。雨來了,雨來的時候瓦這么說,一片瓦說千億片瓦說,說輕輕地奏吧沉沉地彈,徐徐地叩吧撻撻地打,間間歇歇敲一個雨季,即興演奏從驚蟄到清明,在零落的墳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億片瓦吟。在舊式的古屋里聽雨,春雨綿綿聽到秋雨瀟瀟,從少年聽到中年,聽聽那冷雨。雨是一種回憶的音樂,聽聽那冷雨,回憶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谷咕咕的啼聲。(節(jié)選自余光中《聽聽那冷雨》,有刪改)18.下列各句中問號的用法,與文中畫橫線處問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然則他日思夜夢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B.在報紙的頭條標題里嗎?還是傅聰?shù)暮阪I白鍵馬思聰?shù)奶瓝芟??C.豈是什么rain也好pluie(法語單詞“雨”)也好所能滿足?D.為什么?因為科技的發(fā)展所需要的原來很簡單。19.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凄涼凄清凄楚 B.凄清凄楚凄涼C.凄涼凄楚凄清 D.凄清凄涼凄楚20.下列各句中的“說”,與文中加點的“說”,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他粗心大意的毛病一直不改,被爸爸說了一頓。B.帶路的同志指著前面的一個村莊,說那就是吳起鎮(zhèn)。C.她這番話夾槍帶棒的,倒是說誰呢?D.三仙姑給小芹說了婆家,可小芹不愿意。21.語段中畫波浪線部分語言節(jié)奏不同,產生的表達效果也不同,請簡要分析。(1)杏花。春雨。江南。(2)回憶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谷咕咕的啼聲。22.文中畫雙橫線的句子“春雨綿綿聽到秋雨瀟瀟”,可不可以改成“春雨瀟瀟聽到秋雨綿綿”,為什么?請簡要分析?!?8題詳解】選D。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能力。文中劃線句“那里面是中國嗎?那里面當然還是中國永遠是中國”,此處問號為設問用法。A.“在哪里呢?”表一般疑問。B.“在……嗎?還是……?”表選擇疑問。C.“豈是……?”表示反問。D.表示設問?!盀槭裁??”提出問題,“因為科技的發(fā)展所需要的原來很簡單”是回答的內容。用法一致。【19題詳解】選A。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正確使用近義詞語的能力。第一處,凄涼:指悲苦;寂寞;悲涼;冷落。形容環(huán)境孤寂、冷清。凄清:凄涼冷清。由兩詞詞義可知,“凄清”的內涵比“凄涼”更多了“冷清”之意,不宜放在首位。故排除BD。第二處,凄楚:凄涼悲痛;凄涼悲哀?!捌喑北取捌嗲濉鼻楦懈?,故排除C。【20題詳解】選B。本題考查學生正確理解詞語語境義的能力?!坝陙淼臅r候瓦這么說”中的“說”是擬人化的手法,意思是用話來表達,形象地描繪了雨打在瓦片上發(fā)出的聲音。A.“說了一頓”中的“說”表示“批評、斥責”。B.“說那就是吳起鎮(zhèn)”中的“說”表示“用話來表達”。C.“倒是說誰呢”中的“說”表示“暗藏譏諷”。D.“三仙姑給小芹說了婆家”中的“說”表示“介紹、安排”。21.(1)“杏花。春雨。江南”,三個名詞獨立成句,句號表示稍長的停頓,讀起來需要一詞一頓,起強調作用;結合后文可知,這三個詞,六個字,就是作者日思夜想的祖國,停頓,突出,強調,更能表達作者對祖國的深厚感情。(2)“回憶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谷咕咕的啼聲”兩句,句式較長,不斷句,一氣呵成,讓“蛙塘”“布谷”等富于詩意的典型意象密集地出現(xiàn),突出雨下得酣暢淋漓,也增強了雨中的畫面感,強烈表達作者對故土綿長的思念,深深的鄉(xiāng)愁?!?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表達效果能力。(1)選文中的“杏花。春雨。江南?!比齻€詞語是獨立成句,每個詞后面的句號表示稍長的停頓,形成一種獨特的節(jié)奏。這種表達形式通過斷句來突出每一個詞的意象和重要性。作者通過對這三個詞的強調,意在喚起讀者對江南的想象和情感共鳴。后文提到“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說明這幾個詞不僅僅是景象的再現(xiàn),更是承載了作者心中對祖國深刻的懷念和向往。這種表達正是通過極簡的文字而達到極深的意義。(2)“回憶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谷咕咕的啼聲”兩句,句式較長,不斷句,一氣呵成,讓“橋上”“船上”等意象密集地出現(xiàn),突出雨下得酣暢淋漓,也增強了雨中的畫面感,強烈表達作者的家鄉(xiāng)之戀。運用長句和意象時強調了長句一氣呵成的節(jié)奏,使讀者感受到字里行間的連續(xù)性和流動感;融入“橋上”“船上”“秧田”“蛙塘”等意象,增強了畫面感;運用這些意象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懷念,烘托出一種詩意的空間與時間的交疊。22.不能改?!熬d綿”形容春雨的細微、柔和,映射著作者少年聽雨時未經人生風雨的朦朧和浪漫。“瀟瀟”形容秋雨的蕭瑟、凄冷,表現(xiàn)出作者中年聽雨時一腔旅恨萬般離愁的凄涼和憂愁。改過之后不符合春雨和秋雨的特點,不合乎少年、中年的心理感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