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復習:文言文閱讀_第1頁
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復習:文言文閱讀_第2頁
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復習:文言文閱讀_第3頁
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復習:文言文閱讀_第4頁
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復習: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6文言文閱讀

(23-24八年級上?安徽淮南?期末)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

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

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

上①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儻②遽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

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聞卿輩諫爭也。"魏征日:"內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

陛下居安思危耳。”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儻:倘若。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而后值

③困于心衡于慮

④四夷俱服

2.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內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

1

4.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在闡述的思路上,先從國家說起再說到個人,這樣使文章論述層次顯得很清楚。

B.甲文論證國家要免遭滅亡,既要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又要警惕敵國外患。

C."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綺少偉男"亦能論證甲文的觀點。

D.乙文唐太宗雖身處太平盛世,仍能希望聽到臣子們的進諫爭辯,尤為可貴。

5.甲文開頭連用六個排比和乙文開頭運用比喻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23-24八年級上?安徽蕪湖?期末)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小題。

【甲】

①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日:"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庇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

日:“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碧熳訛閯?,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

②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

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節(jié)選自司馬遷《周亞夫軍細柳》)

【乙】

張釋之,堵陽人也。上①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乘輿馬驚。于是使騎捕,屬之廷尉②釋之治問

③。廷尉奏當,一人犯碑④,當罰金。文帝怒日:"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

而廷尉乃當罰金!"釋之日:"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時,

上使立誅之則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

察之。”上良久日:“廷尉當是也?!?/p>

(節(jié)選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有刪改)

【注釋】①上:指漢文帝。②廷尉:古代司法審判機構官職名。③治問;詢問、審問。④理:古代帝王

出行時,要開路清道,禁止民眾通行。

6.【通字義】參考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字詞釋

文言語句方法借鑒

凰不敗傷我乎?課內遷移法:根據《周亞夫軍細柳》中的"其將圉可襲而虜也"的"固"推斷。固:

2

卜之廷尉查字典法:屬①連接、連續(xù)②通"囑"。托付;委托屬:

是法不信于民也。成語推斷法:取信于民。信:

7.【釋句意】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2)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8.【析心理】小文發(fā)現兩篇選文的結尾句都有"久"字,它們分別體現了漢文帝的不同心理,請選一處結合原

文進行分析。

(甲)稱善者久之。(乙)上良久曰:“廷尉當是也?!?/p>

9.【評人物】結合鏈接材料,你認為【甲】文中的周亞夫符合孟子的"大丈夫"標準嗎?請說明理由。

材料鏈接

周亞夫(前199-前143),沛縣(今江蘇沛縣)人,官至丞相,西漢時期的著名將軍、軍事家。一生干

了兩件輝煌的大事:一是駐軍細柳,嚴于治軍,為保衛(wèi)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

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亞夫為鞏固西

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后因其子私購御用物品,受牽連下獄,絕食而死。

(23-24八年級上?安徽蕪湖?期末)

【甲】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冬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尊弓弩,

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日:“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日:“將軍令日'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

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

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日:“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庇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日:

“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碧熳訛閯?,改容*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

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乙】

3

王大將軍年少時,舊有田舍名,語音亦楚①。武帝喚時賢共言伎藝②事,.管多有所犯唯王都無所去意

色殊惡。自言知打鼓吹③,帝令取鼓與之。于坐振袖而起,揚槌奮擊,音節(jié)覆犢,神氣豪上,傍若無人。舉

坐嘆其雄爽。

(節(jié)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

[注]①楚:倫俗,粗俗。②伎藝:技能,才藝。③鼓吹:指鼓。

10.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己而之細柳軍之:

(2)鬟弓弩轂:

(3)改容與車式:

(4)音節(jié)遇般諧捷:.

1L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二處)。

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無所關意色殊惡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

(2)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與之。

13.【甲】【乙】兩文在刻畫人物時均采用對比、襯托的手法,請舉例分析其作用。

(23-24八年級上?安徽淮北?期末)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令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

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

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

泉州承天寺,異跡甚多。寺中有九十九井,相傳一僧畜①異志,欲掘百井以為兆,后功虧其一而由。井

上筑石塔數處,匹蒼蠅飛集塔上工檢務少人號包工,無有小異者。山門口有梅花石,石光而平,中隱梅影

一枝。每年梅樹開花時,影上亦有花;生葉時,影上有葉;遇結子時,影上有子;若花葉與子母落之時,

則影上惟存枯枝而已。寺中又有魁星石,近視無物,遠望如一幅淡墨魁星圖。至天將雨時,石上綻出水珠,

4

亦儼然結一魁星形也。

(節(jié)選自梁章銀《歸田瑣記》

[注]①畜:同"蓄"。

14.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畬無與為樂者念:(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

(3)后功虧其一而小。止:(4)若花葉與子俱落之時俱:

15.材料【乙】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需要斷句。

凡蒼蠅飛A集塔上B無論C多少D頭E皆向下

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橫,蓋竹柏影也。

(2)近視無物,遠望如一幅淡墨魁星圖。

17.【甲】【乙】兩文都寫到承天寺,但寫作內容的側重點不同,請簡要說說不同之處。

(23-24八年級上?安徽滁州?期末)

【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

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

去之,是地利如人和也。故目: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所畔,故君子有不

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選自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xiāng)重家,安鄉(xiāng)重家

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xiāng)輕家,危鄉(xiāng)較家則敢陵②上犯禁③,陵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

國常富而亂國必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節(jié)選自《管子?治國》)

【注釋】①奚以:即"以奚",根據什么。②陵;侵犯,這里是違抗的意思。③犯禁;觸犯禁令。

18.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5

(1)寡助之至至:

(2)親戚畔之畔:

(3)民富則易治也貝h

(4)奚以知其然也然:

19.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2)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

21.【甲】【乙】兩段文字所談的治國之道有什么不同?

(23-24八年級上?安徽淮南?期末)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

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

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萼脊運于渤海之尾。鄰人

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部,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股公長

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

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幸以應。

【乙】

魯公治①園,欲鑿池,父日:“無地卓土?!惫x止。或曰:“土可壘山?!惫浦?,欲行。妻日:“不畏小

兒女顛蹶②耶?”公復止?;蛉眨?筑徑通之,設欄護之,又何憂焉?”公從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日:“園

成必添仆婦,下房不足,甚可慮也?!惫q夷③不能決,事又寢④。

【注】①治:修建。②顛蹶:被東西絆倒。③猶夷:遲疑不決的樣子。④寢:停止。

22.解釋下列加點字

(1)箕耆()運于渤海之尾(2)立(似應(3)無地置()土(4)公圖)止

2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語句。

6

(1)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或曰:"筑徑通之,設欄護之,又何憂焉?”

24.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填空

【甲】文中的人物對比:A和智叟對比,一個高尚,一個平庸;B和智叟對比,一個擔憂,一個

譏笑;C和智叟對比,一個熱心,一個冷漠。【乙】文中,魯公治園的行為表現可以概括為"",其

家人的阻止理由各不相同,但他們認識上的局限是相同的,即o

25.請根據文意簡要概括愚公和魯公的性格特點。愚公_;魯公

優(yōu)選提升題

(23-24八年級上?安徽六安?期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

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目: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聲呼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選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百姓怨望①而諸侯有畔者,于是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②。九

侯有好女,入冬紂。紂不喜九侯女,殺之,而醯③九侯。鄂侯爭之強,辨之疾,并脯④鄂侯。西伯昌聞之,

竊嘆。紂囚西伯。西伯之臣求美女奇物善馬以獻紂,紂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獻洛西之地,以請除炮烙之刑。

紂乃許之,賜弓矢斧鉞,使得征伐,為西伯。西伯歸,乃陰修德行善,諸侯多叛紂而往歸西伯。西伯滋大,

紂由是稍⑤失權重。

(節(jié)選自《史記?殷本紀》,有刪改)

【注】①怨望:怨恨。②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任命西伯姬昌、九侯、鄂侯,為掌握軍政大權的

最高官員。③醯(嗚i):肉醬。這里指一種把人剁成肉醬的酷刑。④脯(花):肉干。這里指一種把人制成

肉干的酷刑。⑤稍:逐漸。

26.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7

西伯之臣求美女奇物善馬以獻紂

2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零而去之②永戚畔之

③入本紂④奇物普馬以獻紂

2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乃陰修德行善,諸侯多叛紂而往歸西伯。

29.結合甲文的觀點,簡要說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西伯與紂王身上是如何體現的。

(23-24八年級上?安徽宣城?期末)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甲】舜發(fā)于喊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

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目:"女忘會

稽①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②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

其勞?!撩髂辎鄞?,勾踐伐吳,吳師敗。

(選自《史記》)

【注】①會稽:會稽山,地名。②折節(jié):降低自己身份。③明年:第二年。

30.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百里奚舉于市市:(2)法家挪士拂:

(3)越王勾踐反國反:(4)號自耕作身:

3L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2)女忘會稽之恥邪?

8

32.【乙】文中的越王勾踐和【甲】文第一句所提到的六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你從他們身上獲得了怎樣的

啟示?

(23-24八年級上?安徽六安?期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甲】

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p>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

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

丈夫?!?/p>

(選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孟子謂宋勾踐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語之游:人知之,亦囂囂③;人不知,亦囂囂?!蹦浚骸昂稳缢?/p>

可以囂囂矣?”日:“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土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土得己焉;達

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p>

(選自《孟子?盡心上》)

【注】①宋勾踐:人名。②游:游說。③囂囂:悠然自得無所求的樣子。

33.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公孫衍、張儀豈不調大丈夫哉誠:

(2)往之玄家女:

(3)與民用之由:

(4)人不知,孫囂囂亦:

(5)何如斯可以囂囂矣斯:

34.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一處。

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

35.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

(2)故土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36.用原文語句填空。

【甲】文中,孟子認為真正的君子必須堅守"仁、禮、義",即O

【乙】文中的句子"____,"很好地詮釋了甲文“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一句。

(23-24八年級上?安徽蕪湖?期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甲】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

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

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八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

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此,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

長息口:"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

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

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

往古之時,四極①廢,九州裂;天不兼覆②,地不周載③;火爆炎④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

民⑤,鷲鳥⑥攫⑦老弱。于是女娟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⑧。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②死,顓民生。

(節(jié)選自《列子?湯問》)

注:①【四極】天的四邊。遠古的人認為在天的四邊都有柱子支撐著。②【兼覆】完整地覆蓋大地。③【周

載】周全地承受萬物。④【燃(1而)凝(yan)]大火延燒的樣子。⑤【顓(zhuGn)民】善良的人民。⑥

【鷲(zhi)鳥】兇猛的鳥。⑦【攫(jue)]抓;奪。⑧【淫水】泛濫的洪水。⑨【狡(j陌。)蟲】惡禽猛

獸。

10

3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指通豫南,達于漢例)(2)何苛而不平()

(3)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4)水浩洋而不,虱)

38.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譯文:

(2)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譯文j

39.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年耳九十耳焉置土石B.不如土石何未復有能與甚奇者

C.水浩洋則不息畫山不加增D.甚矣,汝?不惠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40.愚公和女蝸雖一為人一為神,但他們身上有一些共同的品質為后世所敬仰,請寫出你感受最深的一點,

并結合文章加以分析。

(23-24八年級上?安徽安慶?期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甲】

①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p>

②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

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我,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

夫?!?/p>

(孟子《富貴不能淫》)

【乙】

真卿①仕歷元、肅、代、德四朝,雖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報國之心。故學以正色公言,見惡于④元載、

楊炎、盧杞諸奸,誣劾貶斥,至于七、八。義不顧身,所志必達,而終為杞陷。李希烈反,詔遺宜慰,公

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誘,責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積薪欲焚多端迫協而毫

無怵于心。凡二十㈣月,千縊殺之于蔡州。

(節(jié)選自《史林測義》,有刪改)

【注釋】①顏真卿:唐朝名臣、書法家。唐玄宗時登進士甲科,歷任侍御史等職。安史之亂爆發(fā),其以平

11

原郡太守獨撐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書,封魯郡開國公。謚"文忠”。②見......于......:表被動。

4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必敬必戒戒:

(2)故善以正色公言嘗:

(3)凡二十慟月閱:

(4)卒縊殺之于蔡州。卒:

42.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掘坎欲坑積薪欲焚多端迫協而毫無怵于心。

43.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2)義不顧身,所志必達,而終為杞陷。

44.孟子關于"大丈夫"的著名論斷,在顏真卿身上是如何體現的?

(23-24八年級上?安徽亳州?期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

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工孟子曰:"桀、紂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

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②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③。民之歸仁也,

猶水之就下,獸之走擴④也。”

(《孟子?離婁上》)

【注釋】①桀、紂:指夏桀、商紂,古代的暴君。②與:同“為",替的意思。③爾也:而已。@iT(kuang):

原野。

12

45.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具體含義。

(1)子而攻之而不勝環(huán):(2)季而去之委:

(3)親戚呼之畔:(4)獸之隼圻走:

4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47.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8.【甲】文作者認為決定戰(zhàn)爭勝利的主要條件是①,最能體現作者仁政思想(民心向背

的重要性)的句子是:②,?!疽摇课闹械蘑郏ㄓ?/p>

原文回答)和【甲】文中的"多助之至,天下順之"有密切的相關性

49.【甲】【乙】兩文中的"道"意思一樣嗎?說說你的理解。

13

專題06文言文閱讀

經典基礎題

(23-24八年級上?安徽淮南?期末)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

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

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乙】

上①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儻②遽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

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聞卿輩諫爭也。"魏征日:"內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

陛下居安思危耳?!?/p>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儻:倘若。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而后值

③困于心衡于慮

④四夷俱服

2.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內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

14

4.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在闡述的思路上,先從國家說起再說到個人,這樣使文章論述層次顯得很清楚。

B.甲文論證國家要免遭滅亡,既要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又要警惕敵國外患。

C."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綺少偉男"亦能論證甲文的觀點。

D.乙文唐太宗雖身處太平盛世,仍能希望聽到臣子們的進諫爭辯,尤為可貴。

5.甲文開頭連用六個排比和乙文開頭運用比喻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答案】

1.使……痛苦了解,明白同"橫",梗塞,不順臣服,服從

2.內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3.(1)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的使命給這樣的人。

(2)治理國家如同治療疾病,疾病即使痊愈了,更應該扶持養(yǎng)護。

4.A

5.甲文連用六個排比,舉例說明這些人雖出身貧賤,但他們在經受了艱苦磨煉之后,終于成就了不平凡的

事業(yè)。乙文運用比喻,用治病來比喻治國,說明國家雖然強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謹慎,居安思危。

【解析】

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為:必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啵菏埂纯唷?/p>

(2)句意為:才能被人們了解。喻:了解,明白。

(3)句意為:內心憂困,思想阻塞。衡:同"橫",梗塞,不順。

(4)句意為:四方的少數民族都服從。服:臣服,服從。

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

句意:國內國外治理安寧,臣不認為這是值得高興的,只對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悅。

"內外治安"是"臣不以為喜”的內容,"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點明魏征"喜”的內容;

故斷為:內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3.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

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

(1)句重點詞語:故:所以。任:責任,擔子。是:代詞,這,這些。也:助詞,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

示停頓一下,后半句將要加以解說。

15

(2)句重點詞語:雖:即使。尤:尤其、格外。宜:應該。將護:修養(yǎng)護理。

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辨析。

A.有誤,"先從國家說起再說到個人〃有誤,根據"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

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可知,應為:先從個人說起再說到國家;

故選Ao

5.本題考查文章開頭的作用。

甲文中作者使用排比句,先列舉六位經過貧困、挫折的磨煉而終于擔當大任的人的事例,證明憂患可以激

勵人奮發(fā)有為,磨難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即"生于憂患”的論點。

乙文中寫病治好了也應當休養(yǎng)護理,倘若馬上就自我放開縱欲,一旦舊病復發(fā),就沒有辦法解救了。而治

病與治國有相似之處,因此作者以此為喻,說明了治國也應“日慎一日,唯懼不終(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

怕這種情況不能維護久遠)",即國家要居安思危的道理。

【參考譯文】: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是從獄

官手里被釋放并加以任用的,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集市里贖買回來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之

苦,以致肌膚消瘦,使他身處貧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使他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的

性格堅韌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人常常犯錯,然后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奮起;表現在臉色上,流露在言談中,

才能被人們了解。一個國家,在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外沒有與之匹敵的

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

這樣,就知道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唐太宗對親近的大臣們說:"治國就像治病一樣,即使病好了,也應當休養(yǎng)護理,倘若馬上就自我放開

縱欲,一旦舊病復發(fā),就沒有辦法解救了。現在國家很幸運地和平安寧,四方的少數民族都服從,確實是

自古以來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這種情況不能久遠維持,所以(我)很希望多次聽到

你們的進諫爭辯。"魏征回答說:"國內國外治理安寧,臣不認為這是值得高興的,只對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

悅?!?/p>

(23-24八年級上,安徽蕪湖?期末)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小題。

16

【甲】

①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日:"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

目:"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②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

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節(jié)選自司馬遷《周亞夫軍細柳》)

【乙】

張釋之,堵陽人也。上①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乘輿馬驚。于是使騎捕,屬之廷尉②釋之治問

③。廷尉奏當,一人犯碎④,當罰金。文帝怒目:"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

而廷尉乃當罰金!"釋之日:”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時,

上使立誅之則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

察之?!鄙狭季萌眨骸巴⑽井斒且病!?/p>

(節(jié)選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有刪改)

【注釋】①上:指漢文帝。②廷尉:古代司法審判機構官職名。③治問;詢問、審問。④理:古代帝王

出行時,要開路清道,禁止民眾通行。

6.【通字義】參考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字詞釋

文言語句方法借鑒

凰不敗傷我乎?課內遷移法:根據《周亞夫軍細柳》中的"其將困可襲而虜也"的"固"推斷。固:

履之廷尉查字典法:屬①連接、連續(xù)②通"囑"。托付;委托屬:

是法不信于民也。成語推斷法:取信于民。信:

7.【釋句意】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2)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8.【析心理】小文發(fā)現兩篇選文的結尾句都有"久”字,它們分別體現了漢文帝的不同心理,請選一處結合原

文進行分析。

17

(甲)稱善者久之。(乙)上良久曰:"廷尉當是也?!?/p>

9.【評人物】結合鏈接材料,你認為【甲】文中的周亞夫符合孟子的"大丈夫"標準嗎?請說明理由。

材料鏈接

周亞夫(前199-前143),沛縣(今江蘇沛縣)人,官至丞相,西漢時期的著名將軍、軍事家。一生干

了兩件輝煌的大事:一是駐軍細柳,嚴于治軍,為保衛(wèi)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

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亞夫為鞏固西

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后因其子私購御用物品,受牽連下獄,絕食而死。

【答案】

6.固:必,一定;屬:同"囑",托付;信:相信,信任。

7.(1)穿鎧甲、戴頭盔的將士不能跪拜,請允許我用軍禮參見皇上。(2)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應該共同遵

守的。

8.甲文中"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可見周亞夫軍紀嚴明,剛正不阿,文帝”稱善

者久之",體現了他對周亞夫的敬重、贊嘆的心理。乙文中文帝先是要求嚴懲驚馬的人,后聽從了張釋之按

法律維持原判的意見,考慮"良久"反映出他雖有所猶豫,但終能虛心納諫,既為自己的狹隘而慚愧,又敬重

張釋之公正執(zhí)法,不阿諛逢迎的可貴品質。(選一處分析,意思對即可)

9.示例:周亞夫是“大丈夫"。他嚴于治軍,剛正不阿;他為國平叛,為民謀福;他含冤而死,不改氣節(jié)。

符合孟子對"大丈夫"的評判標準。(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6.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固不敗傷我乎"句意:一定不弄壞車使我受傷嗎。"其將固可襲而虜也"句意:那里的將軍一定可以通過偷襲

而俘虜的。固:一定、必定。根據課內遷移法可知,第一空填寫:必,一定。

"屬之廷尉"句意:委托給廷尉去審理。根據給出的字典解釋,可知,"屬"意為:同"囑",托付。

"是法不信于民也”句意:這樣,法令就不能在民眾中樹立信用了。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根據成語推

斷法可知,本空"信"翻譯成:相信,信任。

7.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譯。注意:

(1)介胄之士:穿鎧甲、戴頭盔的將士。以:允許。見:參見。

(2)公共:共同遵守。"也”表判斷。

18

8.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結合重點詞句分析人物形象,先理解詞句的含義,再結合上下文理

解分析人物的心理變化。

(甲)句意:(皇上)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由甲文第①段"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介

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可見周亞夫治軍嚴明、軍令如山、恪盡職守、剛正不阿,文帝"稱善者久之",此

時文帝內心對對周亞夫是敬重和肯定的,同時也為邊塞有這樣治軍嚴明的將軍而感動不已。

(乙)句意:許久,皇帝才說:“廷尉的判處是正確的。"由乙文"文帝怒日:‘此人親驚吾馬……而廷尉乃當之

罰金!”可知,文帝開始想要嚴懲驚馬的人,但張釋之發(fā)表不同意見。根據“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p>

民安所措其手足"可知,文帝聽后考慮"良久",最終卻做出"廷尉當是也"的決斷,可知,文帝權衡猶豫很長

時間,最終虛心接納張釋之的意見。在這段時間里,文帝可能為自己剛才狹隘的心理感到羞愧,也佩服張

釋之不懼怕天子之怒,秉公執(zhí)法,公正嚴明。他為自己有這樣一位好臣子而欣慰。

9.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據鏈接材料"一是駐軍細柳,嚴于治軍""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

可知,周亞夫駐守邊塞,抵御外敵,所做的事符合孟子的“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根據鏈接材料"為

保衛(wèi)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

治立下了汗馬功勞”可知,作為將軍,他帶領軍營將士們一起守衛(wèi)邊疆,保護西漢王朝,自始至終沒有改變

自己治軍的原則,堅守自己的原則,符合"得志,與民由之";根據甲文"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天子乃按

轡徐行〃"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可知,面對皇帝,沒有

屈服和諂媚,同樣要求嚴格遵守軍禮,做到了孟子的“威武不能屈”。因此,周亞夫符合孟子的"大丈夫"標準。

【參考譯文]

【甲】守衛(wèi)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驅車奔馳?!庇谑腔噬系能囮犚仓?/p>

好拉住韁繩慢慢前行。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穿戴著盔甲的將士不行跪拜

禮,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皇上被感動,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

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后辭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

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一定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里的將軍。至于周亞夫,難道能夠侵犯

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

【乙】張釋之,是堵陽人?;实鄢鲅步涍^長安城北的中渭橋,有一個人突然從橋下跑了出來,皇帝車

駕的馬受了驚。于是命令騎士捉住這個人,交給了廷尉張釋之,張釋之審訊那個人。廷尉向皇帝報告那個

人應得的處罰,說他觸犯了清道的禁令,應處以罰金。文帝發(fā)怒說:"這個人本來使我的馬受驚,我的馬幸

虧馴良溫和,假如是別的馬,一定不弄壞車使我受傷嗎?可是廷尉才判處他罰金!"張釋之說:"法律,是天

19

子和天下人應該共同遵守的?,F在法律就這樣規(guī)定,如果改變加重它,這樣法律就不被百姓相信了。而在

那時,皇上您讓人立刻殺了他也就罷了。既然把這個人交給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執(zhí)法的帶頭人,稍一偏

失,天下執(zhí)法者都會任意或輕或重,老百姓把他們的手足放在什么地方呢?愿陛下明察。"許久,皇帝才說:

"廷尉的判處是正確的。"

(23-24八年級上?安徽蕪湖?期末)

【甲】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藜弓弩,

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日:“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日:“將軍令日,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

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

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日:“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庇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日:

“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碧熳訛閯?,改容*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

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乙】

王大將軍年少時,舊有田舍名,語音亦楚①。武帝喚時賢共言伎藝②事,人量多有所先唯王都無所關意

色殊惡。自言知打鼓吹巴帝令取鼓與之。于坐振袖而起,揚槌奮擊,音節(jié)帶枝,神氣豪上,傍若無人。舉

坐嘆其雄爽。

(節(jié)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

[注]①楚:倫俗,粗俗。②伎藝:技能,才藝。③鼓吹:指鼓。

10.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己而之細柳軍之:

(2)萋弓弩轂:

(3)改容與車式:

(4)音節(jié)謂建諧捷:

11.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二處)。

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無所關意色殊惡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

20

(2)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與之。

13.【甲】【乙】兩文在刻畫人物時均采用對比、襯托的手法,請舉例分析其作用。

【答案】

10.至I、往張開同"軾",車前橫木。這里用作動詞,扶軾和諧快速

11.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無所關/意色殊惡。

12.(1)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著符節(jié)命令周將軍:"我要進入軍營慰勞軍隊。"(2)(王大將軍)說自己懂

得擊鼓,武帝就叫人拿鼓給他。

13.①【甲】文中.文帝在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與進入細柳營時兩次受阻,在營中"按轡徐行""改容式車"

相互對比,又以"群臣皆驚"這一表現,襯托了時周亞夫治軍嚴明、剛正不阿的形象。②【乙】文中將武帝

和"時賢共言伎藝事”王敦不自在的表情和他振臂擊鼓時“神氣豪上""旁若無人"的表現相對比,又以滿座人的

驚嘆襯托了王敦少時雄壯豪爽的個性特點。

【解析】

10.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隨即來到了細柳軍營。之:至IJ,往。

(2)句意:開弓搭箭。毅:張開。

(3)句意: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橫木上。式:同"軾〃,車前橫木。這里用作動詞,扶軾。

(4)句意:鼓音急促和諧。諧捷:和諧快速。

11.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

句意為:別人大多都懂得一些,只有王敦一點也不關心這些事,無話可說,神態(tài)、臉色都很不好。"人皆多

有所知"寫別人,"唯王都無所關"寫王敦的反應,"意色殊惡"寫王敦的神態(tài)。故斷句為:人皆多有所知/唯王

都無所關/意色殊惡。

1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有:

(1)上,皇上;第一個"使"是動詞,派;第二個"使"是名詞,使者;持,拿著;勞,慰勞。

(2)知,懂得;與,給;之,他。

13.本題考查分析寫作手法。

甲文重在刻畫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直接描寫周亞夫的地方很少,主要借助對比襯托的手法,刻畫了一個

將軍形象,達到了傳神的境界。文帝到霸上和棘門兩處軍營時均可長驅直入,而到細柳營卻是兩次不得入,

21

直至天子下詔書才得以進入,"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谑翘熳幽税崔\徐行",

通過對比可見細柳營軍紀嚴明。"群臣皆驚"是側面描寫,"驚"是為周亞夫治軍之嚴而"驚",為周亞夫怠慢皇

帝有損天子之威而“驚",進一步襯托了周亞夫治軍嚴明、剛正不阿的形象。

乙文"武帝喚時賢共言伎藝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無所關,意色殊惡",通過王敦與其他人反應的不同,

形成對比;"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與之。于坐振袖而起,揚槌奮擊,音節(jié)諧捷,神氣豪上,傍若無人",

將王敦振臂擊鼓的豪邁形象與前面"意色殊惡"形成對比,表現他威武豪爽的形象。"舉坐嘆其雄爽”是側面描

寫,通過觀眾的反應烘托了他英雄豪爽的形象。

【參考譯文】:

【甲】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驅馳而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送。隨即來到了

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開弓搭箭,弓拉滿月,戒備森嚴。皇上的先行衛(wèi)隊到

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wèi)隊說:"皇上將要駕到。"鎮(zhèn)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

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過了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節(jié)去告訴將軍:

"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wèi)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guī)定,

軍營中不準驅車奔馳?!庇谑腔噬系能囮犚仓缓美№\繩,慢慢前行。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

雙手抱拳行禮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便跪拜,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皇上因此而感動,臉上的神

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后辭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

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里的將軍,至于周亞夫,豈是能夠侵犯他

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

【乙】

大將軍王敦年輕時,原來就有鄉(xiāng)巴佬這個外號,說的話也是土話。晉武帝召來當時的名流一起談論技

藝的事,別人大多都懂得一些,只有王敦一點也不關心這些事,無話可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