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期末水平測試七年級歷史試卷_第1頁
中山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期末水平測試七年級歷史試卷_第2頁
中山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期末水平測試七年級歷史試卷_第3頁
中山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期末水平測試七年級歷史試卷_第4頁
中山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期末水平測試七年級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山市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水平測試卷七年級歷史說明:1.全卷共6頁,第一部分為單項選擇題,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滿分為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在答題卡的指定區(qū)域填寫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座位號。用2B鉛筆把對應號碼的標號涂黑。3.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要答在答題卡上。4.考生務必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時,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3分,共7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距今約5000—4000年,黃河流域的先民既學習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水稻種植技術,又吸納了西亞地區(qū)的小麥栽培技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這反映了當時黃河流域A.農作物種植結構多元化B.小農經濟生產形式成熟C.農業(yè)灌溉技術領先世界D.土地集約化程度的提高2.考古發(fā)現(xiàn),豬肉是史前時期的奢侈美食,在距今5000年前后河南靈寶西坡遺址中,大型墓主人因食用豬肉而滋生的病菌數(shù)量遠遠多于其他墓主人。這一現(xiàn)象可以佐證A.食物種類非常豐富B.社會存在貧富分化C.祭祀文化十分普及D.手工技術水平先進3.據專家測算,良渚古城及水利工程的土方量約為1100萬立方米,即使1萬人每天風雨無阻的連續(xù)建設良渚古城,也需要11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這反映了當時A.組織調動能力強大B.建筑技術領先世界C.農業(yè)生產精耕細作D.國家財政收入富足4.西周時期,青銅器“宜侯矢(cè)簋”的銘文記載了周王冊命宣侯并賞賜土地、奴隸等事宜,該銘文反映的制度是A.世襲制B.禪讓制C.分封制D.郡縣制5.西周末年,楚君熊渠僭越自立為王,不久因擔心周厲王討伐而取消稱號;公元前704年,楚君熊通再次稱王,周王只是口頭斥責。這一變化反映了當時A.周王統(tǒng)治殘暴B.周王室衰微C.兼并戰(zhàn)爭激烈D.國家實現(xiàn)統(tǒng)一6.韓非子認為,做官需要智慧和才能,而斬獲甲首則要勇氣和力量,斬獲甲首多的人來當官是不合適的。這一觀點駁斥了商鞅變法措施中的A.確立縣制B.禁止私斗C.獎勵軍功D.鼓勵耕織7.墨子借鑒了孔子學說中“仁愛”“舉賢才”等思想,戰(zhàn)國竹簡記載的儒家著述亦含有墨家“尚賢”“節(jié)用”等思想。這反映出當時A.各學派思想的交融B.儒家思想成為主流C.諸子思想觀點統(tǒng)一D.階級矛盾趨向緩和8.《黃帝內經·素問》記載:圣人順從生命發(fā)展規(guī)律,春夏季節(jié)保養(yǎng)陽氣以適應生長需要,秋冬季節(jié)保養(yǎng)陰氣以適應收藏需要。這體現(xiàn)出《黃帝內經》A.重視理論結合實踐B.蘊含順應自然思想C.具有承上啟下作用D.提倡預防各種疾病9.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針對“天下共苦,戰(zhàn)斗不休,以有侯王”的社會問題,所采取的措施是A.實行分封制B.推行郡縣制C.建立皇帝制D.統(tǒng)一度量衡10.《秦律·行書律》規(guī)定,急行文書包括皇帝詔書必須立即送達各地,不得延誤,否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秦朝這一規(guī)定旨在A.加強對地方的管理B.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C.完善全國交通網絡D.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11.《過秦論》認為“(秦二世)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是以陳涉(勝)……奮臂于大澤而天下響應者?!睋瞬牧吓袛啵悇?、吳廣起義的原因是A.修阿房宮B.秦朝的暴政C.賦稅繁多D.徭役沉重12.漢初,“鹽鐵皆歸于民”。到漢武帝時期,規(guī)定“敢私鑄鐵器煮鹽者,鈦左趾(即在左腳趾上掛鐵鉗),沒(沒收)入其器物”。這一變化主要源于官府A.推行休養(yǎng)生息B.實行文化專制C.加強經濟管控D.主張獎勵軍功13.漢武帝在設置河西四郡后,多次將中原地區(qū)的人民遷徙至河西地區(qū),該地區(qū)變?yōu)椤肮燃e常賤”“畜為天下饒”的農牧業(yè)發(fā)達區(qū)。漢武帝的這一舉措A.消除了匈奴對北部的侵擾B.實現(xiàn)了區(qū)域經濟協(xié)調平衡C.推動了該地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D.改變了西北地區(qū)惡劣環(huán)境14.《后漢書·梁冀列傳》記載,東漢梁太后之兄梁冀獨攬朝政20余年,當時帶著財物到其府邸謀求職位的人,絡繹不絕。這表明當時A.宦官把持朝政B.外戚勢力膨脹C.豪強地主橫行D.官僚機構臃腫15.近年來,考古學家在中原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些來自古代兩河流域和波斯的絲弦樂器圖像,在龜茲的石窟早期壁畫也出現(xiàn)了排簫、阮咸等中原樂器。這佐證了當時A.東西文化存在交流B.漢朝大統(tǒng)一局面形成C.匈奴威脅徹底解除D.中原百姓生活的富足16.下圖是我國古代一部歷史著作的目錄,該著作的作者是A.班固B.司馬遷C.氾勝之D.張仲景17.20世紀70年代,長沙馬王堆漢墓和臨沂金雀山漢墓都出土了西漢帛畫。雖然相距千里之遙,但兩處漢墓的帛畫在畫面布局與人物刻畫上有著一定程度的趨同性。這表明A.西漢帛畫的風格類型單一B.尊崇儒術提升了繪畫技巧C.國家統(tǒng)一有利于文化交流D.西漢時中外交流十分頻繁18.下表是不同書籍對曹操的評價。由此可知書名評價《三國志》“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才武絕人”“超世之杰”《三國演義》“奸詐詭變”“多疑殘暴”“亂臣賊子”A.史書更能反映歷史全貌B.史書帶有強烈個人感情色彩C.小說更加接近真實歷史D.史書和小說都是第一手史料19.有學者認為:三國鼎立期間,雖然兼并戰(zhàn)爭仍繼續(xù)進行,但統(tǒng)治者重視社會生產和社會秩序,和之前政局相比仍是又前進了一步?!坝智斑M了一步”是指三國鼎立局面A.為此后全國統(tǒng)一奠定基礎B.避免了軍閥混戰(zhàn)的局面C.促進了各政權的文化交流D.實現(xiàn)南北經濟同步發(fā)展20.如下圖為魏晉古墓出土的磚畫《漢人胡食圖》《胡人牛耕圖》,其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是A.中外交往B.胡漢貿易C.民族交融D.藝術精湛21.東晉司馬睿舉行即位大典時邀請世家大族王導共坐御床,并尊其為“仲父”以示重視,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這反映了東晉時期A.門閥士族權勢大C.朝廷偏安江南B.皇權的至高無上D.南北政權對峙22.西晉末年,大批北方人南下避禍,到東晉后期,長江中下游一帶布滿了南遷的流民。截止南朝初期,南遷人口已達九十五萬,占當時南方人口總數(shù)的六分之一,這推動了A.八王之亂的爆發(fā)B.中原社會的安定C.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D.北方技術的進步23.公元5世紀末,北魏墓葬文化出現(xiàn)如下變化。這反映了北魏時期對比北魏前期北魏后期殉葬牲畜牛、羊、馬的頭骨、肢骨豬、狗、雞、羊等家畜陶器模型壁畫裝飾鮮卑服飾、狩獵等場景漢族服飾、儒家“孝悌”等內容A.消除農牧差異B.推行漢化改革C.實現(xiàn)全國統(tǒng)一D.保持匈奴舊俗24.賈思勰在《齊民要術》序言中寫到“齊,無貴賤,故謂之齊民者,若今言平民也?!庇纱丝梢?,作者提倡A.民生為本B.因地制宜C.遵循自然D.多種經營25.鍾繇的楷書剛柔兼?zhèn)?,王羲之的字“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北魏的書法雄勁駿放、端莊古雅。魏晉時期書法藝術得以大發(fā)展的重要物質條件是A.書寫題材廣泛B.文化交流頻繁C.文學立意高遠D.造紙術的改進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26題12分,第27題13分。26.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進民族團結、培養(yǎng)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鍵。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史料一:中國新石器文化的分區(qū)史料二五個文化區(qū)都緊鄰和圍繞著中原文化區(qū),很像一個巨大的花朵,五個文化區(qū)是花瓣,而中原文化區(qū)是花心。各文化區(qū)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時又有不同程度的聯(lián)系,中原文化區(qū)更起著聯(lián)系各文化區(qū)的核心作用。——摘編自嚴文明《中國史前文化的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材料二“和戎”也是晉國民族政策的一個重要部分。晉國利用戎狄來增強自身實力,而戎狄也利用晉與諸夏間的矛盾來謀獲利益?!蹲髠鳌は骞哪辍酚涊d,晉國利用戎狄的“貴貨輕土”,通過貿易拓展領地。同時,(晉國)為了維持霸業(yè),糧草、器械、馬革等,一個主要途徑就是通過貿易,從戎狄那里輸入其想要的畜產品。——摘編自任曉晶《論春秋時期晉國的民族關系》材料三甘肅嘉峪關魏晉墓磚畫《采桑圖》《北齊校書圖》(摹本·局部)(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推斷河姆渡遺址位于地圖中哪個文化區(qū)(填寫數(shù)字即可);材料中所指“花心”的文化區(qū)應該是(填寫數(shù)字即可)。(2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春秋時期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些?(4分)(3)觀察材料三,歸納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qū)出現(xiàn)了什么社會現(xiàn)象,并從兩幅圖中各提取一個關鍵詞用以佐證(2分)。(4分)27.人口的分布和流動反映了時代變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3分)材料一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人口分布圖(局部)公元9年王莽代漢公元9年王莽代漢公元25年東漢建立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公元200年官渡之戰(zhàn)公元208年赤壁之戰(zhàn)公元220年魏國建立,東漢滅亡公元221年蜀國建立公元229年吳國建立,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公元263年魏滅蜀公元266年西晉建立時間人口總數(shù)(人)南方人口占比(%)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5959497822.47%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1616386040.11%西漢、西晉人口數(shù)量及分布表中國古代史大事年表(部分)材料二材料二——摘編自葛劍雄《中國人口史》等材料三東晉南朝時期,幾十萬僑流人口(北方人因避戰(zhàn)亂而流亡南渡之人)及其后裔留居安徽,不僅直接促進了安徽人口的增長,也帶來了新的或先進的生產經驗與技術,建立了大量新的聚落,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