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單元測試- 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1頁
第六單元+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單元測試- 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2頁
第六單元+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單元測試- 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3頁
第六單元+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單元測試- 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4頁
第六單元+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單元測試- 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單元測試一、單選題1.1884,為了進一步瓜分非洲,英、法、德等國召開了一次國際會議,這次會議確立了有效占領的原則,這次會議召開的地點是(

)A.柏林 B.巴黎 C.倫敦 D.開羅2.19世紀前,歐洲列強對非洲的侵略以暴力掠奪為主要特征,包括掠奪黃金、販賣奴隸等。19世紀后,歐洲列強的侵略方式逐漸轉變?yōu)轭I土占有和殖民。這一侵略方式的轉變(

)A.與資本主義發(fā)展水平相適應 B.源于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需求C.以滿足資本原始積累為目的 D.開啟了列強在非洲的殖民爭奪3.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于列強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業(yè)、冶煉業(yè)進一步受到摧毀,而機器制造業(yè)幾乎是空白。單一作物制或礦產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經濟具有極大的依附性。這反映了近代非洲經濟的特點有()①傳統(tǒng)經濟遭到破壞②近代工業(yè)迅速發(fā)展③產業(yè)結構單一④經濟具有依附性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4.1889年年底,在布魯塞爾會議召開前夕,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亞全然未知的情況下,通知曾參加柏林會議的其他13個與會國,宣布埃塞俄比亞是它的“保護國”,可全權代表埃塞俄比亞。法、俄要求意大利政府在會后把所有會上討論的情況如實通報埃塞俄比亞,今后在類似的國際會議召開之際,意大利必須與其協(xié)商。即使是支持意大利的英國起初也只是說可以接受“準保護國”的概念。這反映出(

)A.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的矛盾與對抗 B.法國支持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斗爭C.西方列強在非洲問題上存在分歧 D.意大利憑借武力占領埃塞俄比亞5.如表所示為1857~1911年英國—阿根廷貿易及投資情況統(tǒng)計數(shù)據(單位:千英鎊)。材料表明(

)年份英國從阿根廷的進口英國對阿根廷的出口英國在阿根廷的資本185715741287260518651014195159751874127181282306018851879466045602190013080714318904019112893319120291110A.英國把阿根廷變?yōu)槠渲趁竦谺.阿根廷被日益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C.歐洲殖民者在拉美實行專制統(tǒng)治D.阿根廷對英國的貿易中長期處于優(yōu)勢6.“地圖探究歷史”是高中歷史學習的重要途徑。結合所學判斷下圖斜線部分標記的是()A.盛極一時的“日不落帝國” B.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擴展C.國際反法西斯聯(lián)盟成員國 D.不結盟運動成員國分布7.下圖為殖民擴張和收縮的兩個長周期示意圖(1500-1975年),其中第一次殖民收縮期出現(xiàn)的原因是(

)A.啟蒙思想的傳播和拿破侖戰(zhàn)爭的影響B(tài).工業(yè)革命的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C.新航路的開辟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D.世界殖民體系瓦解和新興國家的發(fā)展8.在《臨時約法》制定前后,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對中華民國的政體形式作出了重大改動,由最初預想的總統(tǒng)制轉變?yōu)樨熑蝺乳w制,進行這一改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革命黨人進行政權建設的經驗不足 B.清政府的阻撓C.限制袁世凱的權力,維護民主共和制度 D.帝國主義國家的干涉9.19世紀外國殖民者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緊了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侵略和武力干涉。下面這幅漫畫中,手持“大棒”的人物代表的國家是(

“大棒政策”(繪畫作品)A.英國 B.美國 C.荷蘭 D.法國10.下圖為20世紀初一幅名為《軍紀套籠》的時政漫畫。畫面中一名德國軍人正在訓練一排帶有編號的非洲長頸鹿練習正步走,另一名德國軍人正在給一條非洲鱷魚的嘴巴戴上安全籠套。作者意在(

)A.贊揚德國使非洲秩序井然 B.揭露德國掠奪非洲動物資源C.諷刺德國的鐵腕殖民政策 D.表現(xiàn)德國軍隊嚴謹紀律作風11.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歐洲出現(xiàn)了一個持續(xù)43年相對和平的時期,對這一時期的歷史表述正確的是(

)①《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結束了歐洲的混亂局面②和平是由于維也納體系形成的歐洲均勢長期穩(wěn)定所致③科學技術與生產的緊密結合帶來歐洲經濟的快速增長④對亞非拉地區(qū)的侵略暫時緩解了歐洲內部關系的緊張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2.下表所示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部分伊朗人在歐洲游歷后的相關言論。這些言論(

)1“我觀察到法國與英國的進步要比俄國先進一千倍”“如此不可思議的成功背后是什么原因?其訣竅只有一個詞:法律”2治國有兩種方法:“伊朗的方法”和“西方的方法”,前者是君主知道國家利益之所在,后者是人民知道國家利益之所在?!叭毡驹鸵晾室粯邮菍V频膰?,但自從立憲以后便迅速趕上西方”,因此“只有當民族的意見付諸實施,民族與國家的事務才能走上正軌”A.利于推動民主法治意識的傳播 B.說明了早期殖民擴張的殘暴C.旨在學習歐美的先進科學技術 D.體現(xiàn)了伊朗民族獨立的訴求13.有學者說:“毫無疑問,商人在樹立英國國旗,而不是僅僅跟隨國旗走,他們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方前進,定居或建立殖民地?!痹搶W者強調A.商業(yè)力量在對外擴張中的作用B.政府行為主導了海外殖民活動C.英國海外殖民擴張的合法性D.商業(yè)活動推動新航路的開辟14.1917年墨西哥新憲法規(guī)定:“國家是所有一切土地、河流和礦藏的所有者,國家有權收回外國壟斷組織占有的土地、礦山和油田;國家采取適當方法拆散大地產。”對以上憲法內容理解正確的是(

)A.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質 B.具有社會主義性質C.根除了獨裁統(tǒng)治基礎 D.“外國”主要指英國15.18世紀晚期到19世紀晚期,歐洲探險家們紛紛深入非洲內陸探險,如下圖斯坦利在剛果探險。這些探險活動(

)A.協(xié)助了非洲完成了近代化進程 B.為列強進一步侵占非洲提供條件C.旨在開闊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 D.協(xié)調了歐洲各國瓜分非洲的矛盾16.1865年,非洲只有沿海和內陸幾個地區(qū)為人們所知曉。到19世紀末,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基本上仍未受歐洲的影響。對此合理的解釋是A.技術進步提升非洲抵御能力B.黑奴貿易導致非洲貧窮落后C.地理障礙阻擋歐洲國家接近D.非洲資源匱乏未能吸引歐洲二、材料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代美、德民主化道路美國德國1775年,萊克星頓槍聲,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1776年,《獨立宣言》發(fā)表,標志美國獨立1783年,英美簽訂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1787年,制憲會議制定和通過《美利堅合眾國憲法》1789年,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tǒng)1864年,普魯士聯(lián)合奧地利向丹麥發(fā)動戰(zhàn)爭,即第一次王朝戰(zhàn)爭1866年,普魯士對奧地利開戰(zhàn),即第二次王朝戰(zhàn)爭1870年,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即第三次王朝戰(zhàn)爭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稱帝,宣告德意志帝國成立,頒布《德意志帝國憲法》——摘編自喬明順《世界近代史》材料二:20世紀初的亞洲出現(xiàn)了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的覺醒,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國大黨,提出民族獨立的綱領,以建立美國或法國式的民主共和國為政治目標,要求經濟獨立,以抵制英貨斗爭為手段,以啟迪民族意識、建設精神文明為主要內容進行民族教育;在伊朗表現(xiàn)為立憲革命,成為亞洲覺醒時期東方民族民主革命潮流的先聲;在中國,辛亥革命是亞洲覺醒運動的頂點,它結束了清朝專制統(tǒng)治,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幾詤怯阝?、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xiàn)代史編》(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美國和德國是如何走上政治近代化道路的并比較兩國道路的不同。(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初亞洲覺醒時期亞洲國家的主要訴求,并分析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意義。18.拉丁美洲與歐洲材料一拉丁美洲與歐洲文化交流簡表年份人物及事件1764“馬德里皇家巴斯克國家之友協(xié)會”在西班牙成立,旨在推動科學、文化及經濟發(fā)展。早期868名會員中有500多位墨西哥人1768墨西哥人阿爾扎特創(chuàng)辦報刊,介紹《百科全書》及歐洲的科學新發(fā)現(xiàn)。他是法國巴黎科學院、“馬德里皇家巴斯克國家之友協(xié)會”成員,還是抽水馬桶球閥的發(fā)明者1775“馬德里皇家巴斯克國家之友協(xié)會”成員、秘魯人德奧拉維德因與伏爾泰等人交往受到當?shù)刈诮滩门兴膶徟?788法國人布里索在巴黎組建“黑人之友協(xié)會”,宣傳廢除奴隸制和奴隸貿易。圣多明各商人奧吉加入協(xié)會17933位圣多明各代表參加法國國民公會,主張廢除奴隸制墨西哥城30多位學者受到當?shù)刈诮滩门兴膶徟?,罪名是談論法國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獨立?804—1805委內瑞拉人玻利瓦爾游歷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在巴黎親歷拿破侖稱帝,在羅馬發(fā)誓終結西班牙在美洲的統(tǒng)治材料二我們要牢記我們的人民既不是歐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歐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無法肯定我們到底屬于人類哪一個家庭?!瘍热鹄恢笔恰⑷匀皇?、也必須永遠是共和國。它的基礎是人民主權、分權、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隸制,以及廢除君主制和特權階級??梢赃@么說,為了將各個階層、各種政治觀點和各種公共習俗重塑為一個整體,我們需要平等?!@郀栐谖瘍热鹄瓏鴷系陌l(fā)言(1819)材料三玻利維亞人包括:所有出生于本共和國領土之上者;玻利維亞父親或母親所生子女,包括那些生于本共和國之外但依法明確表示愿意居住在玻利維亞者;本共和國的解放者……獲得歸化許可或在本共和國居住滿三年者;那些迄今為止仍為奴隸,在本憲法發(fā)布后獲得解放者?!@郀柶鸩莸牟@S亞憲法(1826)(1)閱讀材料一,概括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拉丁美洲與歐洲文化交流所涉及的重大時代議題。(2)在拉丁美洲,玻利瓦爾被譽為解放者。結合上述材料和時代背景,評析他對歐洲啟蒙思想的發(fā)展。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利文斯頓的非洲探險戴維·利文斯頓是英國著名的探驗家。1841年,他受倫敦宣教會派遣去南非傳教,當時奴隸貿易使非洲社會動蕩不安,嚴重妨礙了傳教活動的開展,為此,利文斯頓設計了鏟除奴隸貿易的方案:“用合法商業(yè)取代奴隸買賣,供應歐洲工業(yè)品,奴隸貿易就無立足之地?!恍栝_辟一條從海岸通入內陸的商道,這個方案便可實現(xiàn)?!睘殓P除奴隸貿易,1853年后他轉而從事探險活動,開拓了一條連接海岸至內陸的商道。他說:“地理學成就的終點即是傳教事業(yè)的起點?!碑敃r非洲內陸還鮮為人知,復雜的地形、惡劣的氣候和致命的疫病令人望而生畏。對此,利文斯頓表示:“奴隸貿易把商人推入的地區(qū),基督教的愛,難道就不能把傳教士帶到那里!”在1853~1873年間,他三次深入非洲內陸,行程29000英里,勘查地域達100萬平方英里。在19世紀數(shù)以百計的非洲內陸探險活動中,人們稱他為橫越非洲第一人?!短┪钍繄蟆穼⒗乃诡D的旅程描述為“當代最偉大的地理探索之一”。1855年,皇家地理學會授予利文斯頓“金獎”。1857年,利文斯頓出版的《南非傳教士旅行與研究》成為暢銷書,并獲得巨大名聲。一位記者對其評價道:“歐洲一直聽說南部非洲是燃燒的孤獨、荒涼、貧瘠、被毒風加熱、有蛇出沒,只有少數(shù)分散的部落和不可測量的野蠻人漫游……但是利文斯頓博士發(fā)現(xiàn)自己在一個高地國家,到處都是果樹,有豐富的樹蔭,由完美的河流網絡澆灌?!蓖?2月,英國政府和海軍部為他制定了一項龐大的計劃,支持他努力結束贊比亞的奴隸貿易,并承諾通過基督教和商業(yè)開放該地區(qū)?!獡我粚帯斗侵迌汝懱诫U與英國對非洲的認知變化研究》整理作為歷史的觀察者,概括說明利文斯頓的非洲探險為何會引發(fā)英國社會廣泛的關注,并談談利文斯頓非洲探險的認識。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AABCBAACBC題號111213141516答案DAAABC1.A【詳解】根據材料“1884,為了進一步瓜分非洲,英、法、德等國召開了一次國際會議,這次會議確立了有效占領的原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柏林會議是指1884年由德國首相俾斯麥主持,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的列強瓜分非洲的會議,這次會議上提出的“有效占領”原則是列強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則,該原則加速了瓜分非洲的進程,A項正確;巴黎、倫敦、開羅在1884年并未召開國際會議,排除B、C、D項。故選A項。2.A【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十九世紀前后的世界。據本題材料可知,19世紀前,歐洲列強對非洲以暴力掠奪為主要特征,19世紀后,歐洲列強的侵略方式逐漸轉變?yōu)轭I土占有和殖民,尤其是對非洲的掠奪最為激烈,將非洲殖民地化,變?yōu)樯唐蜂N售市場和原料供應地。結合所學可得出,這種變化源于資本主義不同發(fā)展階段的需求,與資本主義發(fā)展水平相適應,A項正確;壟斷資本主義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產物,對材料概況不全面,排除B項;原始積累是資本主義早期殖民掠奪的產物,與變化時間不符合,排除C項;“開啟了”說法不夠嚴謹,排除D項。故選A項。3.B【詳解】據材料“機器制造業(yè)幾乎是空白”可知,非洲的近代工業(yè)非常落后,②錯誤,由材料“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業(yè)、冶煉業(yè)進一步受到摧毀”可知傳統(tǒng)經濟遭到破壞,“單一作物制或礦產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經濟具有極大的依附性”可知,產業(yè)結構單一,經濟具有依附性,①③④正確,B項正確;因為非洲的近代工業(yè)非常落后,②錯誤,排除A項、C項;非洲產業(yè)結構單一,經濟具有依附性,但近代工業(yè)非常落后,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4.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89年(世界)。根據材料“法、俄要求意大利政府在會后把所有會上討論的情況如實通報埃塞俄比亞,今后在類似的國際會議召開之際,意大利必須與其協(xié)商。即使是支持意大利的英國起初也只是說可以接受‘準保護國’的概念。”并結合所學可知,西方列強為了經濟利益對非洲進行侵略和殖民統(tǒng)治,但其內部也存在矛盾和分歧,C項正確;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進行,在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產生了新矛盾,進而形成了英、法、俄三國協(xié)約和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三國同盟兩大軍事集團,材料未體現(xiàn)兩大軍事集團的矛盾與對抗,排除A項;法國只是處于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并非支持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斗爭,排除B項;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意大利占領埃塞俄比亞的方式,而是西方列強在非洲問題上,內部存在爭端,排除D項。故選C項。5.B【詳解】根據圖表可知,從1857年到191年,英國與阿根廷的進出口在增加,阿根廷被日益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B項正確;阿根廷不是英國的殖民地,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專制統(tǒng)治,排除C項;D項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6.A【詳解】觀察地圖得出,全球七大洲均有斜線標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斜線部分是英國的殖民地,太陽無論何時都會照在其領土上的,所以是“日不落帝國”,故A選項正確;工業(yè)革命主要在資本主義國家開展,非洲并未開展,故B錯誤;國際反法西斯聯(lián)盟成員國主要有法國、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數(shù)十個國家,圖中中國并未標出,故C錯誤;不結盟成員國絕大部分是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fā)展中國家,圖中美國已經標出,故D選項錯誤。7.A【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殖民收縮時期應該是1800年后,由于啟蒙思想的傳播和拿破侖戰(zhàn)爭的影響,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這些地區(qū)掀起民族獨立運動,第一次殖民收縮出現(xiàn),A項正確;工業(yè)革命的興起推動殖民擴張,排除B項;新航路的開辟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推動殖民擴張,排除C項;世界殖民體系瓦解和新興國家的發(fā)展與第一次殖民收縮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8.C【詳解】A項不是這種轉變的主要原因,材料也體現(xiàn)不出該項的意思,故排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3月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全體國民”;“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規(guī)定內閣制和三權分立的國家組織原則。其中責任內閣制規(guī)定:內閣總理由議會多數(shù)黨產生,總理可以駁回總統(tǒng)的意見;總統(tǒng)頒布命令須由總理副署才能生效。因此責任內閣制目的是為了限制總統(tǒng)獨裁,故C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臨時約法》制定時,清政府已經滅亡。故B錯誤。帝國主義國家干涉,并不是轉變的原因。因此該項與題干要求不符,故D項錯誤。9.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以得出準確時空是19世紀美洲。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在拉丁美洲經濟實力增強,開始實行“大棒政策”,以武力威脅和戰(zhàn)爭訛詐的方式干涉拉美各國內政,B項正確;據所學可知,19世紀英國并沒有在拉丁美洲實行“大棒政策”,排除A項;19世紀荷蘭在世界實力大大降低,當時荷蘭在美洲殖民地較少,C項不符題意,排除C項;法國并沒有實行“大棒政策”,排除D項。故選B項。10.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時空是20世紀初的德國。根據材料“畫面中一名德國軍人正在訓練一排帶有編號的非洲長頸鹿練習正步走,另一名德國軍人正在給一條非洲鱷魚的嘴巴戴上安全籠套?!奔八鶎W可知,20世紀初,德國在非洲殖民地實行強有力的控制手段,作者通過德國軍人對動物的措施意在諷刺其鐵腕殖民政策,C項正確;“贊揚德國使非洲秩序井然”與題意及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并不是強調德國掠奪非洲的動物資源,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不出德國軍隊嚴謹紀律作風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11.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即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在相對和平的環(huán)境中,科學技術與生產緊密結合,歐洲經濟快速增長,同時,對亞非拉地區(qū)的侵略,暫時緩解了歐洲內部關系的緊張,說法③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與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的歐洲的和平發(fā)展無關,1815年建立的維也納體系未能使歐洲長期穩(wěn)定,說法①②不符合題意,排除與之組合的ABC三項。故選D項。12.A【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和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伊朗)。據材料“如此不可思議的成功背后是什么原因?其訣竅只有一個詞:法律”,“前者是君主知道國家利益之所在,后者是人民知道國家利益之所在”,可以看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部分伊朗人在歐洲游歷后,對西方法律的重視,對人民的重視,對國家利益的重視,有利于推動民主法治意識的傳播,A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是對歐美法律的學習,并不是先進科學技術,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對西方法律、民主等方面的學習,并未體現(xiàn)民族獨立的訴求,排除D項。故選A項。13.A【詳解】材料反映了英國商人需要海外市場,推動了英國政府殖民擴張,強調的是商業(yè)力量在對外擴張中的作用,故A正確;根據“商人在樹立英國國旗,而不是僅僅跟隨國旗走”可知,材料強調商業(yè)力量在對外擴張中的作用,B錯誤;英國海外殖民擴張是侵略行為,無法體現(xiàn)殖民擴張的合法性,排除C;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了英國的商業(yè)活動,D因果倒置,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商人在樹立英國國旗,而不是僅僅跟隨國旗走”,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14.A【詳解】材料“國家有權收回外國壟斷組織占有的土地、礦山和油田”體現(xiàn)了反帝主張,“國家采取適當方法拆散大地產”體現(xiàn)了反封建主張,故A正確;1917年墨西哥新憲法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性質,而非社會主義性質,B錯誤;大地產制是獨裁統(tǒng)治的基礎,憲法雖然規(guī)定采取適當方法拆散大地產,但沒有從根本上根除大地產,C錯誤;“外國”主要指美國。D錯誤。15.B【詳解】依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18世紀晚期到19世紀晚期,歐洲探險家們紛紛深入非洲內陸探險,為列強進一步侵占非洲提供條件,B項正確;探險活動是為了進一步瓜分非洲,排除A項;探險活動不是為了開闊視野,而是殖民擴張,排除C項;柏林會議協(xié)調了歐洲各國瓜分非洲的矛盾,排除D項。故選B項。16.C【詳解】材料“19世紀末,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基本上仍未受歐洲的影響”說明撒哈拉沙漠對歐洲文明的擴張形成阻礙,故C正確;材料沒有反映非洲地區(qū)的技術進步提升非洲抵御能力,故A錯誤;黑奴貿易主要存在于早期殖民擴張時期,不符合題干時間,故B錯誤;非洲并不是資源匱乏,故D錯誤。17.(1)途徑:美國:通過獨立戰(zhàn)爭,贏得民族獨立,頒布1787憲法,確立民主政體。德國:通過王朝戰(zhàn)爭,完成國家統(tǒng)一;頒布1871年憲法,確立民主政體。異:美國獨立戰(zhàn)爭是一場民族獨立運動,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確立總統(tǒng)共和制。德國通過普魯士國王領導的王朝統(tǒng)一戰(zhàn)爭,建立君主立憲制。(戰(zhàn)爭性質不同,建立政體不同)(2)訴求:爭取民族獨立,擺脫殖民者的控制和干涉;發(fā)展民族經濟,實現(xiàn)經濟獨立和國家富強。意義:亞非拉的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驹斀狻浚?)本題為對比類材料題。時空范圍為近代世界。同:美國:根據材料“1775年,來克星頓槍聲,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1783年,英美簽訂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1787年,制憲會議制定和通過《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可知,通過獨立戰(zhàn)爭,贏得民族獨立,頒布1787憲法,確立民主政體。德國:根據材料“1864年,普魯士聯(lián)合奧地利向丹麥發(fā)動戰(zhàn)爭,即第一次王朝戰(zhàn)爭”“1866年,普魯士對奧地利開戰(zhàn),即第二次王朝戰(zhàn)爭”“1870年,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即第三次王朝戰(zhàn)爭”“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稱帝,宣告德意志帝國成立,頒布《德意志帝國憲法》”可知,通過王朝戰(zhàn)爭,完成國家統(tǒng)一;頒布1871年憲法,確立民主政體。異: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獨立戰(zhàn)爭是一場民族獨立運動,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確立總統(tǒng)共和制。通過普魯士國王領導的戰(zhàn)爭,建立君主立憲制。(戰(zhàn)爭性質不同或建立政體不同)(2)本題為特點類、影響類材料題。時空范圍為20世紀初亞洲。訴求:根據材料“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國大黨,提出民族獨立的綱領,以建立美國或法國式的民主共和國為政治目標,要求經濟獨立,以抵制英貨斗爭為手段,以啟迪民族意識、建設精神文明為主要內容進行民族教育;在伊朗表現(xiàn)為立憲革命,成為亞洲覺醒時期東方民族民主革命潮流的先聲;在中國,辛亥革命是亞洲覺醒運動的頂點,它結束了清朝專制統(tǒng)治,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可知,爭取民族獨立,擺脫殖民者的控制和干涉;發(fā)展民族經濟實現(xiàn)經濟獨立和國家富強。意義: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亞非拉的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fā)展。18.(1)時代議題:科學主義;啟蒙思想;反對殖民主義;民族主義;廢除奴隸制。(2)發(fā)展:反殖民主義;廢除奴隸制;拉美團結;各階層平等;明確地反對君主制,實行共和制。評析:18世紀的拉美還處于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統(tǒng)治之下,西班牙等國在拉美實行專制統(tǒng)治,奴隸制盛行,與此同時啟蒙運動、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倡導的獨立、自由、平等的精神傳播到拉美,激發(fā)了拉美民族意識的覺醒,玻利瓦爾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孟德斯鳩的影響,他結合拉丁美洲的實際,提出了“反殖民主義”“拉美獨立自主”“拉美民族團結成一個整體”“反對君主制”“實行共和制”“取消奴隸制”“各階層平等”等主張,對于推動拉丁美洲獨立解放、建設民主共和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驹斀狻浚?)(1)時代議題:根據材料“墨西哥人阿爾扎特創(chuàng)辦報刊,介紹《百科全書》及歐洲的科學新發(fā)現(xiàn)。他是法國巴黎科學院”可知,宣傳科學主義;根據材料“宣傳廢除奴隸制和奴隸貿易。圣多明各商人奧吉加入協(xié)會”可知,宣傳廢除奴隸制;宣揚啟蒙運動;根據材料“墨西哥城30多位學者受到當?shù)刈诮滩门兴膶徟校锩钦務摲▏蟾锩?,鼓吹殖民地獨立等”可知,鼓吹反對殖民主義;根據材料“委內瑞拉人玻利瓦爾游歷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在巴黎親歷拿破侖稱帝,在羅馬發(fā)誓終結西班牙在美洲的統(tǒng)治”可知,民族主義。(2)(2)根據材料“不是出自歐洲”可知反對殖民主義,批判宗主國殖民統(tǒng)治拉美的合法性;根據材料“本共和國的解放者……獲得歸化許可或在本共和國居住滿三年者;那些迄今為止仍為奴隸,在本憲法發(fā)布后獲得解放者?!笨芍?,反對奴隸制;根據材料“委內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須永遠是共和國。它的基礎是人民主權、分權、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隸制,以及廢除君主制和特權階級”可知,其主張廢除奴隸制基礎上實現(xiàn)民主、實行共和制、各階層平等。評析:結合材料中玻利瓦爾強調民主、分權、人民主權以及反對帝國主義、主張民主獨立和平等等思想可知,其主張深受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孟德斯鳩的影響,并結合拉丁美洲的實際,提出了“反殖民主義”“拉美獨立自主”“反對君主制”“實行共和制”“取消奴隸制”“各階層平等”等主張,對于推動拉丁美洲獨立解放、建設民主共和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19.社會廣泛關注的原因:英國工業(yè)革命完成,開始了新一輪的殖民擴張,其發(fā)展商業(yè)和傳教主張符合英國資產階級殖民擴張的需要;啟蒙運動的傳播,其廢除奴隸貿易主張符合大眾觀念;新聞報刊業(yè)的發(fā)展;個人的探險精神和地理成就。認識:從目的看:其主張廢除奴隸貿易,順應了當時工業(yè)革命后自由資本主義發(fā)展需要,其主張在非洲發(fā)展商業(yè)和傳教,體現(xiàn)了資本主義正向帝國主義過渡,積極瓜分世界的需要。從影響看:改變了人們對非洲的認識,有利于廢止奴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