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1課新文化運動課后習題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1課新文化運動課后習題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1課新文化運動課后習題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1課新文化運動課后習題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1課新文化運動課后習題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21課新文化運動課后篇鞏固探究學業(yè)水平引導1.1919年3月,《申報》報道一名參議院議員指責北京高校某教授“有離經(jīng)叛道之鼓吹”。這是指該教授()A.抨擊尊孔復古 B.抨擊軍閥統(tǒng)治C.提倡科學精神 D.提倡民生主義解析由題干信息“1919年……北京高校某教授……離經(jīng)叛道”可知此應為新文化運動期間全盤否定儒學的現(xiàn)象,故應選A項;B、C兩項均無法體現(xiàn)“離經(jīng)叛道”,故解除;D項由孫中山于1905年提出,與題干材料無關,故解除。答案A2.北京高校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這主要是因為蔡元培()A.一手創(chuàng)辦北京高校并堅持聘用陳獨秀、李大釗等B.首次提出民主與科學的口號C.提出“學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D.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解析新文化運動中,北京高校校長蔡元培提出了“學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激勵新思想的傳播,促使北京高校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答案C3.右圖為北大校內(nèi)的雕塑,其造型來源于“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英文頭一字母,為“D”“S”的變體?!暗孪壬焙汀百愊壬笔侵?)A.民主與自由B.同等與自由C.民權與科學D.民主與科學解析英文單詞Democracy和Science翻譯成漢語分別為民主、科學。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nèi)容。答案D4.康有為撰寫《孔子改制考》傳播西學,宣揚維新思想;新文化運動的提倡者們則豎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們的共同點是()A.提倡民主共和反對專制統(tǒng)治B.否定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思想基礎C.徹底否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D.推動了近代科學在中國的發(fā)展解析康有為提倡君主立憲,利用儒家思想來宣揚維新變法,故解除A、C兩項;D項主要是新文化運動的作用。答案B5.1920年,北京政府教化部頒布法令,規(guī)定從當年秋季起,國民小學的國文教科書不再運用文言文,改用白話國語。這表明當時文學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B.被全社會所認同C.推動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徹底成功答案A6.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胡適在1918年發(fā)表的《建設的文學革命論》一文中指出:“我們所提倡的文學革命,只是要替中國創(chuàng)建一種國語的文學?!边@表明新文化運動所提倡的文學革命()A.目的是宣揚革命思想B.具有劇烈的民族意識C.只是一種表面的形式D.動搖了儒學正統(tǒng)地位解析依據(jù)材料信息文學革命的目的是“替中國創(chuàng)建一種國語的文學”并結合時代背景分析,這體現(xiàn)了劇烈的民族意識。答案B7.一般說來,思想啟蒙總是發(fā)生在社會變革之前,而新文化運動卻帶有對辛亥革命“補課”的性質(zhì)。主要是因為它()A.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化人心B.徹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務C.第一次高舉社會主義的大旗D.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解析辛亥革命是一場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然而革命后封建勢力依舊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新文化運動高舉反封建大旗,是辛亥革命反封建斗爭的接著,對封建思想賜予了致命打擊。但是,新文化運動只是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它不行能完成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務。答案D8.孫中山曾說,新文化運動最有價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語曰革心”。在此,他對新文化運動的相識側重于()A.思想啟蒙 B.政治革命C.社會變革 D.文化復興解析依據(jù)題干信息“兵法攻心,語曰革心”,聯(lián)系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可得出孫中山認為新文化運動的價值在于思想解放,故選A項。答案A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大釗指出,孔子是“歷代專制之護符”。材料二吳虞認為,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亂,把中國弄成一個制造順民的大工廠”。材料三那其實是“吃人的禮教”?!斞覆牧纤姆置鲯炝斯埠驼信?而國會議員盡然大聲疾呼,定要敬重孔教……這腐舊思想布滿國中,所以,我們要誠意鞏固共和國體,非將這班反對共和的倫理、文學等等舊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凈凈不行,否則,不但共和政治不能進行,就是這塊共和招牌,也是掛不住的……余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陳獨秀(1)材料一中,李大釗為什么說“孔子是‘歷代專制之護符’”?材料三中,魯迅為什么說禮教是“吃人的禮教”?(2)怎樣理解材料二中的“不犯上作亂”?“把中國弄成一個制造順民的大工廠”對民族精神有什么影響?(3)材料四中,陳獨秀表明白什么觀點?參考答案(1)因為儒學是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人民的工具。因為封建統(tǒng)治者利用封建禮教使人民成為封建統(tǒng)治的犧牲品。(2)不能抗拒封建君主的專制統(tǒng)治。使整個民族缺乏民辦法識,簡單產(chǎn)生“阿Q”式的民族病態(tài)。(3)保共和、反孔教。實力素養(yǎng)拓展一、選擇題1.“一切傳統(tǒng)均不再神圣。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唯物主義、試驗主義……以及最新的布爾什維克主義,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現(xiàn)于()A.戊戌變法時期 B.清末“新政”時期C.辛亥革命時期 D.新文化運動后期解析“傳統(tǒng)均不再神圣”意味著傳統(tǒng)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已被打破,“最新的布爾什維克主義”隱含時間限制,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側重于政治變革,且這些時期傳統(tǒng)思想仍舊居于統(tǒng)治地位,從時間上看,這三個時期內(nèi)布爾什維克主義還未傳入。答案D2.魯迅曾說:“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種種的權勢者便用種種的白粉給他來化妝,始終抬到嚇人的高度?!毕铝惺穼嵵凶钅苤С衷撚^點的是()A.朱熹撰寫《四書集注》B.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運動C.康有為發(fā)表《孔子改制考》D.陳獨秀發(fā)起新文化運動解析材料中魯迅認為權勢者為了自己的目的抬高孔子。袁世凱奪取政權后,為了復原帝制,掀起了尊孔復古逆流,所以選擇B項。朱熹、康有為與“權勢者”不符,故解除A、C兩項;D項陳獨秀掀起的新文化運動反對孔子,與材料信息沖突。答案B3.郭沫若的《天狗》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新文化運動時代精神的獨具特色的典范作品之一?!拔沂且粭l天狗呀!我把月來吞了,我把日來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來吞了,我把全宇宙來吞了。”作者在這里強調(diào)()A.全盤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B.學習西方的民主與科學思想C.主見拋棄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D.主動宣揚社會主義思想解析新文化運動中,郭沫若塑造了“天狗”的形象,“把月來吞了”“把日來吞了”“把一切的星球來吞了”“把全宇宙來吞了”,既顯示了“天狗”磅礴的氣概,又透射出其萬鈞之力,酣暢淋漓地表現(xiàn)了“天狗”橫掃舊宇宙,把一切傳統(tǒng)秩序都當作日月星辰吃掉的精神。結合相關史實可推斷,作者否定作為封建專制統(tǒng)治思想的儒家學說,主見拋棄中國正統(tǒng)思想。故選C項。答案C4.1919年,關于中西文化新舊問題,有學者說:“物質(zhì)上開新之局,或急于復舊,而道德上復舊之必要,必甚于開新。”同時有學者則指出:“物質(zhì)若是開新,道德必跟著開新?!薄拔镔|(zhì)上、道德上,均沒有復舊的道理!”這兩位學者的主見()A.各有合理之處但對西方相識截然相反B.說明白新文化運動的性質(zhì)和方向起先變更C.實質(zhì)上體現(xiàn)了當時中西文化取舍之爭D.反映出歐戰(zhàn)破滅了學問分子對西方的信念解析題干中兩位學者對西方的看法是一樣的,都有開新即學習西方的主見,所不同的是在文化上一個主見復舊,一個主見開新,故A項錯誤;新文化運動的性質(zhì)和方向起先轉變是在五四運動之后,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故B項錯誤;C項與題干主見相符,故正確;題干中有學習西方的主見,故D項錯誤。答案C5.“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這首《蘭花草》是1919年胡適從美國哥倫比亞高校留學歸國后寫的。就當時社會背景以及胡適的志向而言,“蘭花草”比方的是()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B.師夷長技以自強C.民主與科學 D.經(jīng)世致用解析結合題干中的時間“1919年”和胡適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的史實能得出“蘭花草”指的是民主和科學的結論。答案C6.新文化運動時期,魯迅在文章中寫道:“茍有阻礙這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zhèn)魍枭?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辈牧媳砻黥斞赶壬?)A.要求推翻君主專制政體B.徹底否定封建傳統(tǒng)文化C.主見宣揚馬克思主義D.號召發(fā)動群眾革命解析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對封建的舊道德、舊禮教、舊文化進行徹底的批判,動搖了傳統(tǒng)禮教的思想統(tǒng)治地位,啟發(fā)了人們的民主覺悟。題干材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對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否定。答案B7.新文化運動時期出現(xiàn)了文言文與白話文之爭。林紓在《論古文之不宜廢》一文中指出:“知臘丁(拉丁文,歐洲的古語)之不行廢,則馬班韓柳(司馬遷、班固、韓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廢者。”林紓反對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A.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B.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性C.中華文明的完整性D.中西文化的關聯(lián)性解析依據(jù)題干信息“知臘丁(拉丁文,歐洲的古語)之不行廢,則馬班韓柳(司馬遷、班固、韓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廢者”可知,林紓強調(diào)歐洲沒有將他們的“古文”拉丁文廢除,中國數(shù)千年的歷史文化、優(yōu)秀文學作品都是以古代漢語為載體的,要學習、探討、繼承古代文化,就不能廢除文言文,也就是強調(diào)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性,故B項符合題意。答案B8.“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它以“表現(xiàn)的深切和格式的特殊,抨激了一部分青年讀者的心”。這是對下列哪本(篇)著作的評價()A.胡適《文學改良芻議》B.陳獨秀《文學革命論》C.魯迅《狂人日記》D.李大釗《庶民的成功》解析依據(jù)材料“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魯迅創(chuàng)作的《狂人日記》,對封建禮教進行了徹底的批判,并揭露禮教實為“吃人的禮教”。這引起了廣袤青年的共鳴,該作品深受他們的寵愛。故選C項。答案C9.“有三個雜志可代表三個時代,可以說是創(chuàng)建了三個時代:一是《時務報》;一是《民報》;一是《新青年》?!边@三個時代的共同主題是()A.君主立憲 B.維新變法C.救亡圖存 D.民主共和解析《時務報》《民報》《新青年》分別是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革命派、激進派創(chuàng)辦的雜志,三者的共同主題是救亡圖存。答案C10.《女制男》是五四運動后流行于渭南的一首民謠:大石橋,小石橋,母雞踩著公雞毛,母雞打得公雞跑。五四運動后,婦女地位得到提高的主要緣由是()A.儒家倫理道德遭到否定B.西方啟蒙思想得到人們的確定C.男人觀念的變更D.辛亥革命提倡男女同等解析五四運動時期,中國思想領域正開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猛烈批判了儒家倫理道德,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故A項正確,C項錯誤;19世紀末20世紀初,維新派和革命派就宣揚西方啟蒙思想,故B項錯誤;辛亥革命發(fā)生在1911年,與題干沒有干脆關系,D項錯誤。答案A11.有人指出,無論是作為思想啟蒙,還是作為實踐啟蒙的新文化運動,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彰顯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真精神。由此表明新文化運動()A.宣揚了民主和科學思想B.推動了中國社會各階層的思想解放C.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D.擔負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歷史使命解析題干從“思想啟蒙”和“實踐啟蒙”兩個方面評價了新文化運動,并指出新文化運動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真精神”,綜合上述信息,D項正確;A、B兩項只是體現(xiàn)了“思想啟蒙”的作用;C項只是體現(xiàn)了“實踐啟蒙”的作用。答案D12.1919年胡適寫成劇本《終身大事》,劇中女主角田亞梅的父母以八字不合等為理由阻撓她與陳先生的結合,后來她背著父母跟陳先生跑了。這一角色在當時竟無人敢演。這一現(xiàn)象表明()A.北洋政府提倡尊孔復古B.五四運動推動了婚姻自由C.文學革命以新女性作為創(chuàng)作主題D.新文化運動對移風易俗的作用有限解析北洋政府提倡尊孔復古是在袁世凱統(tǒng)治時期,故A項錯誤;“這一角色在當時竟無人敢演”反映出傳統(tǒng)婚姻觀念仍舊根深蒂固,故B項錯誤;文學革命的創(chuàng)作主題不是題干材料的主旨,故C項錯誤;材料中傳統(tǒng)婚姻觀念仍舊根深蒂固,說明新文化運動對移風易俗的作用有限,故D項正確。答案D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政治問題是一切問題的根本,只有首先解決政治問題,其他一切問題才會有轉機。假如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即便在文化上來一次革命,徹底否定傳統(tǒng),實行全盤西化,也無法解決問題。——馬勇《文化的根本在政治——新文化運動方向選擇的反省》你是否同意上述觀點?請以新文化運動前后的相關史實加以分析說明。參考答案第一種觀點:同意。新文化運動以民主、科學為口號,徹底否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動搖了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但他們沒有干脆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五四運動后期,以陳獨秀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者起先組建政黨,從事政治斗爭,使中國革命出現(xiàn)了新的變更。由此可見,政治問題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本。其次種觀點:不同意。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在中國無法建立的一項重要緣由是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新文化運動以民主、科學為口號,徹底否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動搖了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使學問分子普遍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政治革命的重大變更,即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奠定了思想基礎。因此,文化的革命,推動著政治革命的根本變更。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詩人徐志摩(1897—1931)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jīng)自陳道:“我查過我的家譜,從永樂以來我們家里沒有寫過一行可供傳誦的詩句。在24歲以前,我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我對于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材料二我們必需承認我們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zhì)機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學問不如人,文學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m《介紹我自己的思想》材料三世稱近世歐洲歷史為“解放歷史”——破壞君權,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認教權,求宗教之解放也……夫以科學說明真理,事事求諸證明……其步步皆踏實地,不若幻想突飛者之終無寸進也。宇宙間之事理無窮,科學領土內(nèi)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廣袤。青年勉乎哉!——《敬告青年》(1)結合時代背景,探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