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江蘇省淮安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江蘇省淮安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江蘇省淮安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江蘇省淮安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江蘇省淮安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①先秦時期,隱語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交流方式,更是一種語言游戲,無論宮廷還是民間都頗為流行,尤以齊楚兩地為盛。據(jù)劉向解釋,隱書收錄的是一些對談性的語段,參與一方故意隱約其詞向?qū)Ψ桨l(fā)問,對者一邊思索猜測,一邊描述應答。隱語的話題無所不包,但雙方都是暗示,并不明言,故隱語游戲是智力和語言的較量。②隱語目的是委婉表達,可謂用語言來捉迷藏。劉勰總結為“遁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即用隱約的言辭來暗藏某種意思,用曲折的譬喻來暗指某件事物。因此,隱語有明顯的“體物”特征,交流雙方常常要變換角度描摹,隱諱提示,曲為渲染。如楚莊王為政三年毫無作為,大臣看不過,遂以隱語進諫:“有鳥三年不翅,不飛不鳴,默然無聲,此為何名?”楚莊王好隱,馬上心領神會,答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睂Ψ剿熘?。這則隱語就是先秦時流傳甚廣的“大鳥之隱”,隱語為雙方提供了委婉的交流途徑。③隱語要“隱”,但更要委婉揭示主旨,不能讓人徹底摸不著頭腦,故常用譬喻。不過細細推究,“喻”和“隱”雖都拐著彎兒地說,目的卻完全相反。對此,聞一多分析道:“喻訓曉”,是借其他事物來把本來說不明白的盡量說得明白點;而“隱訓藏”,是借其他事物來把本來可以說得明白的,故意說得不那么明白。如此,才引得人們好奇,努力去猜,方產(chǎn)生機趣。因此,隱語有點像猜謎,但不完全一樣。謎語重點是“猜”,一旦猜中,游戲結束。而在隱語游戲中,一方進“隱”,另一方即便猜中也不能“說破”,一定要根據(jù)這個謎底創(chuàng)作出另一個謎面,兩個謎面指向同一事物,才叫游戲完成。所以,隱語的游戲雙方除需足夠的機敏智慧外,更要有鋪陳描摹的言語能力,方能游刃有余。④隱語具有娛樂、測智、言理、諷諫等多種功能,蘊含著豐富的想象,說者由此見風趣機智,以旁觀對方的懵懂摸索為樂趣。而應對者出于本能的好奇,也產(chǎn)生尋求答案的欲望。幾經(jīng)摸索之后恍然大悟,發(fā)現(xiàn)其間巧妙,愉悅的心情隨之產(chǎn)生,這些都是隱語為時人所喜愛的心理因素。同時,隱語是一種即興的語言游戲,一個人善隱,必定思維敏捷且有出眾的言語描摹能力,因此,隱語的流行亦顯示出古人對于智慧和語言的崇尚。⑤隱語在后世發(fā)展有兩個流向,一是轉化為體物之賦,一是轉化為謎。⑥隱語需以大量相關線索予以提示,曲為渲染,或圍繞事物描摹情景,或針對事物摹寫特征,這就給鋪陳狀物的賦體的產(chǎn)生留下極大的拓展空間。隱語這一“體物”特征在荀子《賦》篇中得到完整的保留和強化。《賦》篇是我們迄今所見最早以“賦”名篇的作品,而其“純用隱語”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作品中先由“臣”提問,分別針對五種事物多方描述其特點和作用,然后請“王”作答。后者并不直陳謎底,而是以問為答,對所述事物再作進一步猜測性描摹發(fā)揮,這和隱語的特征和玩法都是相同的。⑦而謎則更多是隱語的自然延伸。當隱語由專注于描摹轉而落腳于“猜”出答案,就成了“謎”。這種游戲重心的變化也是有歷史原因的。從史料記載看,在曹魏之前,隱語主要還是君王身邊俳優(yōu)或俳優(yōu)類文人譏嘲逗趣的游戲,也由此被正統(tǒng)所輕視。文人瞧不起俳優(yōu)的膚淺,戲謔之隱的玩法遂發(fā)生變化,滑稽調(diào)笑的成分逐漸減少,斗智的成分則逐漸增加,謎語就出現(xiàn)了。⑧謎之所以被稱為“謎”,是因為它閃爍變換其辭,使人迷惑。有迷惑,才有探尋的欲望,游戲才令人著迷。一般而言,創(chuàng)設謎語有兩種方式:一是“體目文字”,“體”即分解;“目”即辨識,即對文字進行離拆描述,可謂拆字謎。二是“圖像品物”,即刻畫描摹事物的相貌特征,謎語中的“打一物”都屬于此類。這種謎語比拼的是文思是否纖巧。后世描摹狀物的文人詩蔚為大觀,究其實也是這種中國古老游戲的發(fā)揚光大。⑨隱、謎都是用文字捉迷藏,追求語言“欲隱而顯”,既不能使人一望而知,又不能使人永遠猜不著。游戲雙方在問對中顯示智慧和語言才華,創(chuàng)造出令人著迷的緊張,又繼之以歡笑和松弛。游戲依賴智慧又創(chuàng)造智慧,語言的巧妙組合也形成和諧的節(jié)奏和韻律,遂引起美感,帶來諧趣,給人愉悅,這都是言語游戲的魅力。整體看,古代早期的隱謎都屬于“原始的制作”,常具有豐富的想象,新鮮的感覺,純樸而奇妙的聯(lián)想和滑稽,所以多含詩的趣味,這與后來文人的燈謎專以纖巧與雙關及暗射見長不同,后者更多屬于“文章工場里的細工”,這大約是隱謎游戲逐漸消退的原因之一。(節(jié)選自郗文倩《隱語的語言藝術及文學演變》,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隱語用隱約的言辭來暗藏某種意思,用曲折的譬喻來暗指某件事物,隱語的游戲是智力和語言的較量。B.應對者出于好奇,產(chǎn)生尋求隱語答案的欲望。當應對者發(fā)現(xiàn)隱語奧妙時,產(chǎn)生愉悅心情,這是隱語為時人所喜愛的緣由。C.荀子《賦》篇中,“王”會針對“臣”的提問進行回答,他們以問為答,直陳謎底,作出猜測性的描摹回答。D.文人鄙夷俳伶的膚淺,他們減少隱語中滑稽調(diào)笑的成分,逐漸增加斗智的成分,在這樣的背景下謎語就逐漸出現(xiàn)了。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隱語強調(diào)委婉揭示主旨,會讓人摸不著頭腦。因此常用譬喻,把本來說不明白的事物盡量說的明白點,然后讓對方明曉主旨。B.謎更多是隱語的自然延伸,當隱語由專注于鋪陳描摹轉向落腳于“猜”出答案,便成了“謎”,“謎”也追求語言的“欲隱而顯”。C.隱語有兩種創(chuàng)設方式,一種是“體目文字”,即對文字進行分離拆解,形成拆字謎,另一種是“圖像品物”,即刻畫描摹事物的相貌特征。D.文人的燈謎多用雙關和暗射,多含詩的趣味,被譽為“文章工場里的細工”,它是隱迷游戲逐漸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3.下列選項中不能作為本文論據(jù)的一項是()A.《史記》記載漢武帝讓東方朔辨認一動物,東方朔說是“騶牙”,其牙排列得像整齊的騶騎。“遠方當來歸義,而騶牙先見?!币荒旰螅倥珳喰巴豕适f眾來降。B.《史記》記載蜀使張奉出使吳,席間他拆解吳尚書闞澤的姓名以譏諷對方,吳大臣薛綜敬酒說:“有犬為獨,無犬為蜀,橫目茍身,蟲入其腹。”于是眾人皆笑。C.《太平廣記》記載魏文帝見兩牛打斗,一牛墜井而死,令曹植作死牛詩。曹植即攬筆賦曰:“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盌.《客座贅語》記載謝小娥父被殺,托夢與小娥:“殺我者,車中猴,門東草?!彪]西李公佐憑檻凝思,乍然了悟,兇手應該是申蘭。4.概括隱語的語言藝術。5.孔子急于救世周游列國,奔走呼號推行仁政,途遇楚狂人接輿。接輿故意歌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卻不與孔子語。請用平實的語言闡釋橫線處的“隱語”。【答案】1.C2.B3.A4.①語言游戲,即興有智慧;②委婉隱約,常用譬喻;③言語鋪陳描?。虎芄?jié)奏韻律美,有諧趣,善引發(fā)想象。5.①用鳳凰隱喻孔子,婉批孔子仁政思想不合于世;②用“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諷諫孔子要即時停止,不再游說各國了?!窘馕觥俊?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直陳謎底”錯,原文第⑥段是“作品中先由‘臣’提問,分別針對五種事物多方描述其特點和作用,然后請‘王’作答。后者并不直陳謎底,而是以問為答”,可見,原文是“并不直陳謎底”。故選C?!?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推理和判斷的能力。A.“會讓人摸不著頭腦”錯,原文第③段指出“隱語要‘隱’,但更要委婉揭示主旨,不能讓人徹底摸不著頭腦”;且“讓對方明曉主旨”也不對;C.“隱語有兩種創(chuàng)設方式,一種是‘體目文字’……另一種是‘圖像品物’……”錯,原文是“創(chuàng)設謎語有兩種方式:一是‘體目文字’……。二是‘圖像品物’……”,所指的不是“隱語”,而是“謎語”,D.“文人的燈謎多用雙關和暗射,多含詩的趣味”錯,原文是“古代早期的隱謎……多含詩的趣味,這與后來文人的燈謎專以纖巧與雙關及暗射見長不同”,可見,“多含詩的趣味”是早期隱迷的特點;而且“是隱迷游戲逐漸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錯,原文表述是“這大約是隱謎游戲逐漸消退的原因之一”。故選B。【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騶牙”牙整齊,寄寓意為“齊家(天下)”,非隱語,不能作為本文論據(jù)。B.隱語為“蜀”,能作為本文論據(jù)。C.“土窟”代指井底,“盛意”代指斗志,為隱語。D.“車”上下各去一畫為“申”,申屬猴,故曰“車中猴”;“門東草”:草下有門,門中有東為“蘭”(蘭),為隱語。故選A?!?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題,根據(jù)“隱語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交流方式,更是一種語言游戲”“隱語是一種即興的語言游戲”概括:隱語語言游戲,即興有智慧;根據(jù)“隱語目的是委婉表達,可謂用語言來捉迷藏。劉勰總結為‘遁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即用隱約的言辭來暗藏某種意思,用曲折的譬喻來暗指某件事物”“隱語要‘隱’,但更要委婉揭示主旨,不能讓人徹底摸不著頭腦,故常用譬喻”概括:隱語具有委婉隱約,常用譬喻的特點;根據(jù)“隱語的游戲雙方除需足夠的機敏智慧外,更要有鋪陳描摹的言語能力”概括:隱語的言語鋪陳描??;根據(jù)“語言的巧妙組合也形成和諧的節(jié)奏和韻律,遂引起美感,帶來諧趣,給人愉悅,這都是言語游戲的魅力。整體看,古代早期的隱謎都屬于‘原始的制作’,常具有豐富的想象,新鮮的感覺,純樸而奇妙的聯(lián)想和滑稽,所以多含詩的趣味”概括:隱語的節(jié)奏韻律美,有諧趣,善引發(fā)想象?!?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意為:鳳凰呀!鳳凰呀!為什么你的美德一天不如一天?過去的事情已經(jīng)無法勸阻,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防范。罷休吧!罷休吧!現(xiàn)在當官的有多么危險!針對“孔子急于救世周游列國,奔走呼號推行仁政”這件事,和隱語具有的“委婉隱約,常用譬喻”的特點分析,接輿唱出的歌中,“鳳凰”隱喻孔子?!昂蔚轮ァ蓖裱耘u孔子仁政思想不合于世;接著用“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諷諫孔子,提醒孔子即時停止周游列國,不要再到處游說各國國君了;最后,用“今之從政者殆而”指出當官的危險。(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洱埳綁艉邸沸騽⒋蟀注傥覍τ诠枢l(xiāng)社會,以為正跟故鄉(xiāng)名產(chǎn)臭腐乳一樣,是霉爛了的,——不但霉爛了,而且被滿身糞穢的逐臭的蒼蠅,遺下了無數(shù)蠅卵,孵化成無數(shù)毒蛆,把它窟穴而糟踏得齷齪不堪了的,所以不但厭惡、咒詛,甚而至于駭怕了。因此離開了它,不敢偶起那“又向山陰道上行”的一念;雖然有我以為遠勝西湖的山水,招魂也似地邀著我。我萬不得已而必須向故鄉(xiāng)一走,如佛陀也似地下了“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心,這真無異受了森羅殿上閻羅天子的判決,被牛頭馬面推入臭穢不堪的沸屎地獄中去。②我的老家,是在作鑒湖源頭之一的若耶溪上游,作龍山正南面屏障的秦望山南麓。我在這溪流山脈之間,度過二十多年看云聽水的生活。若耶溪上的水聲、秦望山頭的云影,總不免常常在十多年來漂泊他鄉(xiāng)的我的夢痕中潺潺地濺著、冉冉地浮著。遠客言歸,佳鄰訪舊,自然跟這夢痕中縈繞著水侶云朋,而且也只有這夢痕中縈繞著而超然于故鄉(xiāng)社會之外的水侶云朋,能跟我“似曾相識倍相親”了。③龍山,也曾登臨過多少次,似乎也應該縈繞于我的夢痕中了。然而它不幸沉浸在我所厭惡的空氣中,不免臭腐乳化了。所以它雖然是一座名山,而差不多已經(jīng)成了我那腐敗的故鄉(xiāng)的社會、故鄉(xiāng)城市的代表物了。這樣的一個腐敗社會腐敗城市的代表物也只能給與我以厭惡咒詛以及駭怕,哪里有戀念謳歌的可能?④夸大狂的唐詩人元稹,曾經(jīng)說什么——“我是玉皇香案吏,謫居猶得住蓬萊”。雖然那時的故鄉(xiāng),也許未必現(xiàn)在那么霉爛,那么齷齪不堪,值得這樣一夸;但是把龍山比作蓬萊,不過是一種幻錯覺罷了。也許,因為我不是什么“玉皇香案吏”,沒有那樣的福分,所以可以比作蓬萊的龍山,到了我的眼底,也不幸而臭腐乳化了。⑤在我的夢痕中臭腐乳化了的龍山,居然遷地為良,在我的朋友徐蔚南、王新甫兩先生的夢境中留下了許多美妙的痕跡,并且他倆更用美妙之筆,把這些美妙的夢痕描繪下來,成為這20篇《龍山夢痕》的美妙的小品。龍山何幸,竟有這樣美妙它的福分呢?⑥自然,凡人對于客觀景物的印象,往往因為主觀不同而不同,而且異鄉(xiāng)景物,又很能引起游客們稱奇攬勝的雅興,不比司空見慣者有因熟而生厭的心情。他倆夢痕中的龍山,美妙如此,不外乎這兩種因緣。所以我對于他倆夢痕中的把龍山美妙化,決不能因為主觀的不同和我那因熟生厭的偏見而否認它;何況更有他倆美妙之筆,給它增加美妙化呢?⑦十多年來厭惡龍山的我,讀了《龍山夢痕》,也不免受了他倆感染,而引起我在兒時美妙的夢痕來了。這一絲夢痕,是關于龍山頂上的望海亭的。望海亭在龍山頂上,跟它遙遙相對的,是城北面二十里的梅山頂上的適南亭。這座適南亭,只剩下了幾條石柱子矗立著。幼年時,我從老家往嫁在梅山的五姑母家去,一路靠著船窗,左右眺望,望見望海亭以后,不久就會望見適南亭。五姑母曾告訴我關于這兩座亭子的一段故事。⑧據(jù)說:“這兩座亭子,原本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園里的。它們都是明珠為頂、珊瑚為椽、白玉為柱的寶亭。后來齊天大圣管了蟠桃園,因為偷吃蟠桃,被玉皇大帝降旨查辦;他想,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這兩座亭子也偷了走吧。于是從耳孔里取出金箍棒來,喝一聲變,變成了一條長扁擔,把這兩座亭子挑起,溜出南天門,向下界走來。走到此地,回頭一看,后面許多天兵天將,已經(jīng)一窩蜂地趕來了。他因為要抽出金箍棒抵敵,所以只好把挑著的兩座寶亭,慌忙一放,恰恰放在龍山和梅山的頂上。那些天兵天將,一時捉賊要緊,慌著追趕大圣,也不及來檢取這兩件賊臟;所以這兩座亭子,至今留在這兩座山上。不過這兩座寶亭,禁不起塵世濁氣的熏蒸,不久,那些明珠等就漸漸變成凡間的瓦石了。⑨只有梅山頂上,因為仙人梅福曾經(jīng)住過,留著一點仙氣。所以下截的柱子,雖然已經(jīng)變了凡間的頑石,而上截的明珠、珊瑚還不曾變動。然而正因為不曾變動,卻惹起南海龍王的垂涎,不久就派了龍將,駕起龍風,統(tǒng)統(tǒng)搶了去,做他那水晶宮材料了。”⑩這就是龍山頂上的望海亭,至今完好;梅山頂上的適南亭,卻只剩下石柱子的緣故。?我那時,已經(jīng)從父親書櫥里偷看過《西游記》,很羨慕齊天大圣的為人。聽了這段軼話,一面覺得很有趣,一面還埋怨作者,為什么不把它一并記在書里。如今這一絲美妙的夢痕被他倆美妙的《龍山夢痕》所感染。?向來的龍山,被我臭腐乳化了,這實在由于我那厭惡的主觀心理所造成。其實山靈何辜,竟不幸而蒙此不潔呢?如今他倆所寫,使我讀了,竟能把它移入于我的夢痕中。不但我感謝他倆,我那夢痕中的龍山,也是感謝他倆的。而我怎樣為龍山解穢呢??因此,我只有把兒童時代所感到的一絲美妙的龍山夢痕,寫了下來,作為我對于龍山懺悔的馨香、花果,同時也作為我對于《龍山夢痕》的作者酬獻的明珠、南金。1925年(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對故鄉(xiāng)社會和故鄉(xiāng)城市十分厭惡,這種態(tài)度也影響他對故鄉(xiāng)山水風景的情感。B.作者認為元稹將龍山比作蓬萊是一種幻覺,因為龍山已經(jīng)成了腐敗故鄉(xiāng)的代表物。C.《龍山夢痕》中20篇小品以富有感染性的文字引發(fā)了作者對兒時龍山的美妙夢痕。D.本文緊扣對故鄉(xiāng)的愛與恨的情感交織,表明作者是有直面現(xiàn)實與人生勇氣的作家。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由讀友人《龍山夢痕》散文引發(fā)聯(lián)想,用大量筆墨寫自己對故鄉(xiāng)的看法以及產(chǎn)生此看法的原因,構思巧妙。B.本文并未按照序文的慣常寫法來評寫《龍山夢痕》,而是把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作為表述對象,著力寫出其內(nèi)在的情感矛盾。C.本文情感波瀾起伏,先抑后揚,抑揚映托,作者由起初厭惡龍山轉為憶起龍山美妙的夢痕,層層剝露著赤子之心。D.本文語言飄逸靈動,真實再現(xiàn)了游子對故鄉(xiāng)的重新認識過程,也增強了游子對故鄉(xiāng)的渴望與向往。8.請賞析第二段中畫橫線的句子。9.作為序文,為何本文對作品《龍山夢痕》提及極少,對兩個亭子的故事卻著墨較多?請談談你的理解?!敬鸢浮?.B7.D8.①融敘述、描寫和抒情于一體,表達靈活;②運用疊詞、動詞,語言富有韻味;③表達作者對故鄉(xiāng)山水的深深的戀念和熱愛,與上文憎惡故鄉(xiāng)社會形成對比,為下文寫對龍山的思念和懺悔作鋪墊。9.①《龍山夢痕》用美妙的文字描繪出龍山景物的美妙,感染并引起作者兒時的美妙夢痕;②兩座亭子的美妙傳說縈繞于心,滲透著對故鄉(xiāng)親人、山水的無限懷念,這就是對龍山的美好夢痕;③由《龍山夢痕》引發(fā)自己對故鄉(xiāng)的重新認識,對龍山之情由厭惡轉為謳歌,永存對龍山的美好夢痕;④《龍山夢痕》描寫之妙,龍山山水之美無需再言。移入兩亭子的故事,賦予文章豐富的內(nèi)涵與趣味,讀罷讓人覺得優(yōu)美雋永,耐人尋味?!窘馕觥俊?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鑒賞的能力。B.“龍山已經(jīng)成了腐敗的故鄉(xiāng)代表物”錯,原文是說“雖然那時的故鄉(xiāng),也許未必現(xiàn)在那么霉爛,那么齷齪不堪,值得這樣一夸”,可見,在元稹生活的那個時代,龍山并沒有成為腐敗故鄉(xiāng)的代表物。故選B?!?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D.“飄逸靈動”錯,本文語言犀利且飽含真情,耐人尋味。故選D?!?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的能力??忌梢詮谋磉_方式、詞語的運用、修辭手法以及結構等角度賞析語句。表達方式靈活多樣,“若耶溪上的水聲、秦望山頭的云影……潺潺地濺著、冉冉地浮著”是描寫,“十多年來漂泊他鄉(xiāng)”是記敘,“若耶溪上的水聲、秦望山頭的云影,總不免常常在十多年來漂泊他鄉(xiāng)的我的夢痕中潺潺地濺著、冉冉地浮著”融敘述、描寫和抒情于一體,表達作者對故鄉(xiāng)山水的深深的戀念和熱愛;運用疊詞“潺潺”“冉冉”,運用動詞“濺著”“浮著”,語言富有韻味。上文說“我對于故鄉(xiāng)社會,以為正跟故鄉(xiāng)名產(chǎn)臭腐乳一樣,是霉爛了的,——不但霉爛了,而且被滿身糞穢的逐臭的蒼蠅,遺下了無數(shù)蠅卵,孵化成無數(shù)毒蛆,把它窟穴而糟踏得齷齪不堪了的,所以不但厭惡、咒詛,甚而至于駭怕了”,表現(xiàn)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社會的憎惡之情。而此處劃線句子表達作者對故鄉(xiāng)山水的愛戀之情;下文寫自己對龍山的思念和懺悔之情。所以,前后形成對比,劃線句為下文寫對龍山的思念和懺悔作鋪墊?!?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的作用的能力。(1)由文中“在我的朋友徐蔚南、王新甫兩先生的夢境中留下了許多美妙的痕跡,并且他倆更用美妙之筆,把這些美妙的夢痕描繪下來,成為這20篇《龍山夢痕》的美妙的小品”可知,《龍山夢痕》用美妙的文字描繪出龍山景物的美妙。而“我”因讀了《龍山夢痕》一書,了解了書中描寫了龍山許多美妙的痕跡,受其感染,引起作者“兒時美妙的夢痕來了”,而這一夢痕,是關于龍山頂上的望海亭和梅山頂上的適南亭的。(2)五姑母曾告訴作者關于這兩座亭子的故事:這兩座亭子,原本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園里的,都是明珠為頂、珊瑚為椽、白玉為柱的寶亭,后來齊天大圣用金箍棒挑走這兩座亭子。他因抽出金箍棒阻擋追兵,就把這兩個亭子放在龍山和梅山的頂上,所以這兩座亭子至今留在這兩座山上。作者說“如今這一絲美妙的夢痕被他倆美妙的《龍山夢痕》所感染”??梢姡瑑勺ぷ拥拿烂顐髡f,滲透著對故鄉(xiāng)親人、山水的無限懷念,這就是對龍山的美好夢痕。(3)文中說“向來的龍山,被我臭腐乳化了,這實在由于我那厭惡的主觀心理所造成。其實山靈何辜,竟不幸而蒙此不潔呢?如今他倆所寫,使我讀了,竟能把它移入于我的夢痕中”,作者由《龍山夢痕》引發(fā)自己對故鄉(xiāng)的重新認識,之前作者說他的故鄉(xiāng)是“跟故鄉(xiāng)名產(chǎn)臭腐乳一樣,是霉爛了的,——不但霉爛了,而且被滿身糞穢的逐臭的蒼蠅,遺下了無數(shù)蠅卵,孵化成無數(shù)毒蛆,把它窟穴而糟踏得齷齪不堪了的,所以不但厭惡、咒詛,甚而至于駭怕了”,可見對龍山是厭惡的。而因讀了《龍山夢痕》,作者轉而謳歌龍山,永存對龍山的美好夢痕。(4)“他倆更用美妙之筆,把這些美妙的夢痕描繪下來,成為這20篇《龍山夢痕》的美妙的小品”“他倆夢痕中的龍山,美妙如此,不外乎這兩種因緣。所以我對于他倆夢痕中的把龍山美妙化”,作者認為《龍山夢痕》描寫如此美妙,龍山山水之美也就無需再言了。此處移入兩亭子的故事,豐富文章內(nèi)涵,引起讀者的閱讀趣味。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始吾讀盂軻書,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以為孔子之徒?jīng)],尊圣人者,孟氏而已。晚得揚雄書,益尊信孟氏。圣人之道不傳于世。周之衰,好事者各以其說干時君紛紛藉藉相亂六經(jīng)與百家之說錯雜然老師大儒猶在?;鹩谇兀S、老于漢,其存而醇者,孟軻氏而止耳,揚雄氏而止耳。及得荀氏書,于是又知有荀氏者也??计滢o,時若不粹;要其歸,與孔子異者鮮矣,抑猶在軻、雄之間乎!孔子刪《詩》《書》,筆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離于道者黜去之。故《詩》《書》《春秋》無疵。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亦孔子之志歟!孟氏醇乎醇者也,荀與揚大醇而小疵。(節(jié)選自韓愈《讀荀》,有刪改)材料二: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滅其書,大變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師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觀荀卿之書,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荀卿者,喜為異說而不讓,敢為高論而不顧者也。其言愚人之所驚,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軻,世之所謂賢人君子也。荀卿獨曰:“亂天下者,子思、孟軻也?!碧煜轮耍绱似浔娨?;仁人義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獨曰:“人性惡。桀紂,性也;堯舜,偽也。”由是觀之,意其為人,必也剛愎不遜,而自許太過。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節(jié)選自蘇軾《荀卿論》,有刪改)材料三:夫弟子為惡而罪及師,有是理乎?若李斯可以累荀卿,則吳起亦可以累曾子矣?!尔}鐵論》曰:“李斯與包丘子①同事荀卿,而包丘子修道白屋之下?!蔽嵩唬骸笆估钏箍梢岳圮髑洌瑒t包丘子亦當請封荀子矣。”(節(jié)選自李贄《宋人譏荀卿》,有刪改)〖備注〗①包丘子,戰(zhàn)國大儒,師從荀子,曾住草屋中修身養(yǎng)性,后受漢高祖劉邦召見。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好事者各以其說A干時君B紛紛藉藉C相亂D六經(jīng)與百家之說E錯雜F然G老師大儒猶在。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黃、老,即黃老之術,黃帝之學和老子之學的合稱。皇權為了自身的維持,道法自然,以無為來休養(yǎng)生息,確立“無為而治”的做法。B.《詩》,是“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中“六藝”之一。“詩經(jīng)六義”是“風雅頌”手法與“賦比興”內(nèi)容的合稱。C.人性惡,是荀子針對孟軻性善論而提,強調(diào)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去惡存善;性善論強調(diào)接受優(yōu)質(zhì)教育的重要性,保善避惡。D.曾子,有軼事“曾子易簀”,是主動服膺“合式”禮的表現(xiàn),是“克己復禮為仁”的典范。故孔子用“克”“約”來形容禮的形成。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韓愈認為孔子的弟子去世后,稱得上是圣人之徒的有孟子、揚雄和荀子。但他認為荀子應該排在孟子和揚雄后面。B.韓愈尊崇孟子,他認為孟子的著作尤其醇厚。而荀子和揚雄的著作則是大旨純粹而小處有瑕疵。C.蘇軾認為荀子喜好標新立異,無所顧忌發(fā)表高論,故荀子教出李斯這樣離經(jīng)叛道的弟子也不足為怪。D.韓愈指出荀子的優(yōu)缺點,蘇軾對荀子持批評態(tài)度,而明代思想家李贄提出自己看法,認為宋人諷刺荀子是不對的。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由是觀之,意其為人,必也剛愎不遜,而自許太過。(2)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登泰山記》)14.材料三中,李贄是如何批駁宋人觀點的?【答案】10.BDF11.B12.A13.(1)從這方面來看(由此看來),料想他的為人,必定倔強固執(zhí)不謙遜,又太過自信。(2)依稀可見云中幾十個白色的像骰子似的東西,那是山峰。14.①歸謬。假設李斯可連累荀子,那么吳起亦可連累曾子,事實上吳起沒有連累老師。②反證。老師受學生影響。假設有罪的李斯可連累荀卿,那么包丘子也可榮光老師,讓荀卿受冊封?!窘馕觥俊?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好事的人各自以其學說向當時的君主求售,紛紛擾擾,十分混亂,六經(jīng)和諸子百家的學說相互混雜,然而此時還有一些名師大儒在世(可以傳授圣人的學說)。“好事者”作主語,“干”作謂語,“時君”作后置狀語,故應在B處斷開;“六經(jīng)與百家之說”作主語,“錯雜”作謂語,結構完整,應在前后停頓,中間不停頓,故應在DF處斷開;故在BDF處斷開。【1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和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B.“‘詩經(jīng)六義’是‘風雅頌’手法與‘賦比興’內(nèi)容的合稱”錯,“詩經(jīng)六義”的手法與內(nèi)容顛倒,正確說法:“詩經(jīng)六義”是“風雅頌”內(nèi)容與“賦比興”手法的合稱。故選B?!?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篩選信息的能力。A.“但他認為荀子應該排在孟子和揚雄后面”錯,原文“抑猶在軻、雄之間乎”,意為:大概應在孟子和揚雄之間吧?可見,韓愈認為荀子應該排在孟子和揚雄之間。故選A?!?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是”,這、此;“意”,料想;“剛愎”,倔強固執(zhí);“自許”,自夸、自信。(2)“稍”,逐漸;“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定語后置句,應為“若摴蒱數(shù)十立白”;“也”,表判斷?!?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內(nèi)容的能力。先說“若李斯可以累荀卿,則吳起亦可以累曾子矣”,意思是:假設李斯可連累荀子,那么吳起亦可連累曾子,事實上吳起沒有連累老師,這是先采用歸謬法批駁宋人觀點。然后采用反證法批駁,即“使李斯可以累荀卿,則包丘子亦當請封荀子矣”?!尔}鐵論》中說李斯與包丘子一同師從荀子,包丘子顯貴。老師既然會受學生影響,那么荀子也應當因為弟子包丘子的顯貴而請求冊封。所以,假設有罪的李斯可連累荀卿,那么包丘子也可榮光老師,讓荀卿受冊封?!緟⒖甲g文】材料一:我開始讀孟軻書,這之后才知道孔子的儒家學說值得尊崇,圣人的學說容易施行,“王道”容易統(tǒng)一天下,“霸道”容易稱霸諸侯。我認為,孔子的弟子去世后,尊崇孔圣人只有孟軻而已。晚年讀到揚雄書,更加尊崇信奉孟子。圣人的學說,沒有傳于后世。周代衰弱,好事的人各自以其學說向當時的君主求售,紛紛擾擾,十分混亂,六經(jīng)和諸子百家的學說相互混雜,然而此時還有一些名師大儒在世(可以傳授圣人的學說)。儒家經(jīng)典在秦朝遭到大火焚毀,漢朝初年則又尊奉黃老之學,留存于世的純粹儒家文獻,只有孟軻與揚雄的著作了。等讀到荀卿書,到這時才知道還有荀卿這個人??疾炱湮霓o似乎還不夠純粹,概括其主旨則不同于孔子的地方很少,大概應在孟子和揚雄之間吧?孔子刪削《詩》《書》,抄錄改定《春秋》,合乎道義的保留下來,背離道義的就刪掉它。所以《詩》《書》《春秋》沒有失當之處。我想刪除荀子著作中那些不合乎道義的內(nèi)容,附著在圣人典籍之后,這大概也是孔子心意吧!孟子著作醇之又醇。荀子和揚雄的著作,則是大旨純粹而小處有瑕疵。材料二:以前我總覺得奇怪,李斯是荀卿的學生,后來又焚燒了荀卿書,完全改變了古代先圣先王的法則,離經(jīng)叛道,對于老師思想主張,何止于是當強盜、仇敵來看待。如今再來看荀卿書,然后就會明白李斯要到秦國做官,都是受到老師荀卿的影響,這就不覺得奇怪了。荀卿這個人,特好標新立異而且毫不謙讓,敢發(fā)表高論而不顧一切。他的話,愚人聽了為之震驚,小人聽了為之驚喜。子思、孟子,世人都稱他們是賢人君子。只有荀卿認為:“把天下搞亂的人,就是子思、孟子?!碧煜碌娜?,像他們那樣的人很多啊;天下的仁人義士,也如此眾多。只有荀卿說:“人性本惡。桀紂表現(xiàn)的就是人的本性。堯舜表現(xiàn)的只是人為的,(而非本性)?!睆倪@方面來看,料想他的為人,必定倔強固執(zhí)不謙遜,又太過自信。李斯在這方面又特別嚴重。材料三:弟子作惡而罪責卻牽連到老師,有這樣道理嗎?如果李斯可以牽連到荀子的話,那么吳起也可以牽連到曾子了?!尔}鐵論》中說:“李斯與包丘子兩位弟子一同跟隨荀子求學,而包丘子在白茅草屋修道(而顯貴)?!蔽艺J為:假使李斯能夠連累荀子,那么也應當因為包丘子請求冊封荀子。(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五代詞,完成各題。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ㄔ抡猴L。望江南多少淚,斷臉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15.下列對這兩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根據(jù)內(nèi)容分析,兩首詞的寫作時間應該與《虞美人》比較接近,均作于亡國被俘后。B.“斷臉”句意為淚水在臉上擦斷了,但又橫掛在下巴上。此句描寫眼淚縱流的狀態(tài)。C.“車如流水馬如龍”寫出了上苑車馬的喧鬧和游人的興會,渲染出熱鬧繁華的氣氛。D.兩首詞委婉含蓄,內(nèi)容豐富,情感深沉,有著直入人心的感染力,堪稱情詞俱佳。16.有人評價這兩首詞“取筆不同但取意同”。請簡要分析兩首詞“取筆”(寫法)的不同之處?!敬鸢浮?5.D16.①詞一:反襯、渲染、比喻。以歡情反襯凄苦,夢中重溫舊時游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后的悲恨形成極大反差,昔今對比,倍增凄苦。②詞二:直抒胸臆、白描、夸張。描寫詞人以淚洗面、欲語不能的愁苦之態(tài),表達了詞人的現(xiàn)實之痛、亡國之悲。【解析】【1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D.“委婉含蓄”錯誤,根據(jù)“多少恨,昨夜夢魂中”以及“多少淚,斷臉復橫頤”可知,應該是直抒胸臆。故選D?!?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詞藝術手法的能力?!败嚾缌魉R如龍。花月正春風”寫夢中舊時游盛況,正面不著一筆,但以舊樂反襯,則今之愁極恨深,自不待言。往日繁華生活內(nèi)容紛繁,而記憶中最清晰、印象最深刻的是“游上苑”。在無數(shù)次上苑之游中,印象最深的熱鬧繁華景象則是“車如流水馬如龍”,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渲染了上苑車馬的喧闐和游人的興會。緊接再加上一句充滿贊嘆情味的結尾五個字,點明游賞時間及觀賞對象,渲染出熱鬧繁華的氣氛;象征著在他生活中最美好、最無憂無慮、春風得意的時刻。景之麗、情之濃,一齊呈現(xiàn)。夢境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濃重;對舊日繁華的眷戀越深,今日處境的凄涼越不難想見。這一句將夢游之樂推向最高潮,而詞卻就在這高潮中陡然結束。可謂“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边@是一種“正面不寫,寫反面”的手法。此首乃念舊宮嬪妃之悲苦,因而作勸慰之語,故曰“莫將”“休向”。更揣其時必已腸斷,故曰“更無疑”,本詞直抒胸臆,運用白描的手法,“腸斷更無疑”為夸張。后主已成亡國臣虜,乃不暇自悲而慰人之悲,亦太癡矣。一晌貪歡后,悲情更苦,離恨更深,再也無法自制,只能任憑淚斷臉復橫了。激情難收,也許有號啕之舉,但是淚可流,“心事”卻不可說,一是滿腔悔恨無法說,二是故國情懷不能說,自傷之情、囚居之苦,片言俱現(xiàn),連往日可以寄托情思的鳳笙也不能吹起,這種痛苦和不自由是非常地殘酷。古人悲思不可解,“欲將心思付瑤琴”連這一點奢望都不敢有。況且鳳笙向來為歡歌之用,只是徒增感慨、更添思憶而已?!靶菹颉笔棺髡叩挠木訜o奈中又多添了幾分不堪回首的痛苦。于是乎腸斷是惟一的結局了。這首詞正是李煜入宋后“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真實寫照,表達了詞人的現(xiàn)實之痛、亡國之悲。(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9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以行路論述積累的重要性?!独献印罚骸扒Ю镏校加谧阆??!避髯釉凇秳駥W》中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師說》中,韓愈指出教師職能的一句是“師者,_______________”。(3)《赤壁賦》中側面表現(xiàn)客人的洞簫聲富有感染力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靜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明并不是荑草本身美,而是因為愛人贈送的才美。(5)《鵲橋仙》中昭示愛情可以具有精神性和超越性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2)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3)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4)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5)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至于每年農(nóng)歷臘月初八北方農(nóng)村普遍熬制的“臘八粥”,竊以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諺曰:“誰家的煙囪先冒煙,誰家的糧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臘八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臘八粥。臘八粥兼收并蓄,來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雞頭米薏仁米高糧米赤豆蕓豆綠豆豇豆花生豆板栗核桃仁小棗大棗葡萄干瓜果脯杏仁蓮子以及其他等等,均融匯于一鍋之中,熬制時已是滿室的溫暖芬芳,入口時則生天下糧食干果盡入吾粥,萬物皆備于我之樂,喝下去舒舒服服、順順當當、飽飽滿滿,真能啟發(fā)一點重農(nóng)愛農(nóng)思農(nóng)之心。說下大天來,我們十多億人口中的八九億是在農(nóng)村呀,忘了這一點可就是忘了本、忘了自己是老幾嘍。閩粵膳食中有一批很高級的粥,內(nèi)置肉糜、海鮮、皮蛋乃至燕窩魚翅,食之生富貴感營養(yǎng)感多味感南國感,食之如接觸一位戴滿首飾的貴婦,心向往之贊之嘆之而終不覺親近。這大概反映了我土包子的那一面吧。18.下聯(lián)選項與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A.她想到同學們驚羨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閃爍。(《哦,香雪》)B.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身疾行而去。(《我與地壇》)C.長文章,但是沒有什么內(nèi)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反對黨八股》)D.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故都的秋》)19.文中畫橫線的兩句,同樣是列舉做粥所用食材,長句沒有停頓,短句有停頓,分析其有何表達效果?【答案】18.C19.長句沒有停頓,羅列的普通食材一氣呵成酣暢淋漓,寫出臘八粥的兼收并蓄與親民化,表現(xiàn)出作者對臘八粥的熟悉與喜愛。②短句有停頓,羅列的高級珍稀食材只作客觀陳述,熟知程度明顯不如長句,有隔膜之感,不覺親近?!窘馕觥俊?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例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A.夸張??浯罅送瑢W們驚羨的目光。B.擬人。賦于螞蟻以人“捋著”這一動作,運用了擬人的手法。C.比喻。將“沒有什么內(nèi)容”的長文章比作“‘懶婆娘的裹腳’”,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D.排比?!皝淼们?,來得靜,來得悲涼”,是三個“來得……”形式,構成排比句式。故選C。【1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語句表達效果的能力。①從形式上,前者為長句,長句羅列的食材之間沒有頓號,讀起來不需要停頓,“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雞頭米薏仁米……”讀來給人一種一氣呵成酣暢淋漓之感,越讀越有畫面感,親切感。從內(nèi)容上,各種各樣的米、豆、干果等農(nóng)家的食材,寫出了臘八粥的兼收并蓄與親民化,表現(xiàn)出作者對臘八粥的熟悉與喜愛。②從形式上,后者為短句,句中有頓號,讀的時候需做停頓,“肉糜”“海鮮”“皮蛋”“燕窩魚翅”一讀一頓,感覺只是這些高級食材的客觀陳述,缺乏親切感。從內(nèi)容上,這些高級珍貴食材都是普通人家難見的,有著距離感,陌生感,不覺得親近。(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3分)20.下列對加點字詞義演變歸屬不正確的一項是()A.詞義擴大。即詞義外延擴大。如“年十七,好古文”“童子莫對,垂頭而睡”。B.詞義縮小。即詞義外延縮小。如“金就礪則利”“望美人兮天一方”。C.詞義轉移。即詞義發(fā)生轉移。如“山不厭高”“暮去朝來顏色故”。D.情感色彩。情感色彩發(fā)生變化。如“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痛哭流涕”?!敬鸢浮緿【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古今異義詞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A.“古文”:先秦兩漢時的散文,后指五四之前的古代文言?!八保罕局缸蝾?,后不僅僅指瞌睡等方式。句意:年紀十七歲,愛好古文。/書童沒有應答,低頭沉沉睡去。B.“金”:各類金屬及其制品的統(tǒng)稱,現(xiàn)專指金子、黃金?!懊廊恕保核寄降娜耍芍甘ゾt君子等等,現(xiàn)指美麗女性。句意: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眺望賢明的君主啊,卻在天的另一方。C.“厭”:本義滿足,現(xiàn)多指厭惡。“顏色”:本義是面色,現(xiàn)多指色彩。句意:山不滿足其高。/歲月流逝,容貌一天一天衰老。D.錯誤。“風流”:英雄事業(yè)的風流余韻,為褒義詞;現(xiàn)多指男女間情愛,為貶義詞。錯在“痛哭流涕”中的涕,古代多指眼淚,現(xiàn)指鼻涕,屬于詞義轉移。句意:英雄的業(yè)績,都被雨打風吹而去。/形容非常傷心地痛哭。故選D。(三)《鄉(xiāng)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21.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文字下鄉(xiāng)》一章中指出,在鄉(xiāng)土社會,人們“眉目傳情”“指石相證”,不僅文字是多余的,連語言都并不是傳達情意的唯一象征體系。B.《禮治秩序》一章中指出,禮治社會是文質(zhì)彬彬的,像《鏡花緣》里的君子國一般,禮治社會拒絕窮兇極惡,不允許有殘酷野蠻的事情發(fā)生。C.《差序格局》一章中指出,鄉(xiāng)土社會的格局像是田里捆柴,幾根稻草束成一把,幾把束成一扎,幾扎束成一捆,幾捆束成一挑,每個人處在不同的團體中。D.《長老統(tǒng)治》一章中指出,鄉(xiāng)土社會的權力格局中,既有不民主的橫暴權力,又有教化權力,但是沒有民主的同意權力。【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禮治社會是文質(zhì)彬彬的,像《鏡花緣》里的君子國一般,禮治社會拒絕窮兇極惡,不允許有殘酷野蠻的事情發(fā)生”錯,禮治社會并不是文質(zhì)彬彬的,“禮”也可以殺人,也可以野蠻。C.“鄉(xiāng)土社會的格局像是田里捆柴”錯,捆柴譬喻的是西洋社會的團體格局。D.“沒有民主的同意權力”錯,有同意權力。故選A。22.下列括號中對破折號用法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鄉(xiāng)土本色》:“我們大家是熟人,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么?”——這類的話已經(jīng)成了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阻礙。(引出概括性的說明)B.《差序格局》:明知道人家在這河里洗衣洗菜,卻毫不覺得有什么需要自制的地方。為什么呢?——這種小河是公家的。(引出對事情原因的解釋)C.《維系著私人的道德》:在以自己作中心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體系的出發(fā)點。(解釋說明)D.《無訟》: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薄敃r體會到了孔子說這話時的神氣了。(表示語意的轉折)【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D.“表示語意的轉折”錯,破折號表示語意的承接跳躍。故選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