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19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4/07/wKhkGWes9G6AGOXxAAGdgRB0XME304.jpg)
![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19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4/07/wKhkGWes9G6AGOXxAAGdgRB0XME3042.jpg)
![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19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4/07/wKhkGWes9G6AGOXxAAGdgRB0XME3043.jpg)
![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19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4/07/wKhkGWes9G6AGOXxAAGdgRB0XME3044.jpg)
![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19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4/07/wKhkGWes9G6AGOXxAAGdgRB0XME30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19篇)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1教材分析: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要去理解沉與浮的關系是有相當的難度,所以設計了浮起來和沉下去這兩個人物形象來貫穿。本活動是通過猜一猜、想一想,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猜想和判斷,讓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來驗證自己剛才的猜想,從而調整自己的認識,并讓幼兒懂得了要得出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最后出示沉浮兄弟,讓幼兒根據沉浮兄弟的特征送水果,也讓沉浮兄弟驗證幼兒分類的結果,在愉快的分享中結束本活動。教學目標:1、觀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獲得物體沉浮的經驗。2、認識標記“↑、“↓,能根據沉浮標記簡單分類。教學重點:通過水果實物在水中做實驗,初步理解沉與浮的關系為重點。教學難點:在理解沉與浮的基礎上,能認識標記“↑、“↓,并進行簡單分類為難點。課前準備:1、各類時令水果若干。2、“↑與“↓的標記各一。3、沉浮兄弟頭飾各一。4、盛水容器若干。5、籮筐兩只。教學過程:一、猜猜誰會沉下去,誰會浮上來。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老師準備了許多水果來招待這兩位小客人。你們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請客)(幼兒一一指認水果。)2、師:“今天要來的兩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來,專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們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翹了(師出示標記‘↑’);弟弟叫沉下去,專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們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師出示標記‘↓’)。我們可不要學他倆。師:“可是不行呀,如果沉浮兄弟吃錯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們要幫兄弟倆把水果分出來。二、浮起來又沉下去。1、師:“小朋友,你們想一想,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呢?幼兒自由討論后回答。2、師:“剛才小朋友們各有各的說法,我們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來的?,F在就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樣水果,放到水里去試一試,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三、幼兒實驗,并把自己的實驗結果告訴小朋友聽。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顒臃此迹?、事先沒有明確“浮上來,沉下去”這兩個詞組的搭配,所以在實驗結束的時候,會聽到好幾個幼兒說“浮下去,沉上來”,這個問題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2、有幾組幼兒在做實驗的時候,出現爭搶實驗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將紙船玩得變成紙漿的現象,這個是我事先沒有明確實驗的注意事項造成的,每一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常規(guī)問題還是要考慮到的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2活動目標:1.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并根據物體的沉浮特征分類。2.對沉浮現象有探索的興趣?;顒訙蕚洌?.每人兩人一份材料,內有積木、塑料玩具、有蓋的小玻璃瓶、玻璃球、回形針、鐵夾子等。個人記錄表兩人一份(見附表)。2.每組1大盆裝水,1塊擦手毛巾。3.集體記錄表和沉浮字卡圖片?;顒舆^程:(一)感受沉浮現象,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1.教師:看一看我這里有兩樣東西,看看是什么?如果把石頭和泡沫板放到水里會怎樣呢?2.請個別幼兒來輕輕的放到水里,仔細看它怎么樣了?3.教師:出示字卡,一起用動作來做一做沉和浮。這里畫了一杯水,誰來貼一下沉下去的時候物體在水中的位置?浮起來是物體在水中的位置?適當糾正不對的。4.教師小結:像泡沫板一樣飄在水面上的叫浮,像石頭一樣沒在水中的叫沉。(二)認識操作材料和記錄表,商量記錄方法。1.認識操作材料和記錄表。教師:這里還有一些東西也想去水里,我們來看看有些什么?你猜哪個會沉下去,哪個會浮起來?(幼兒猜測)2.了解活動記錄單。教師出示幼兒操作記錄單:你們見過這樣的表格嗎?表上的問號表示什么?小手表示什么?表格上的這些東西放入水中會怎樣?哪些會沉?哪些會???3.商量記錄的方法,老師這里有兩個標記,你們覺得哪個可以表示沉?哪個表示?。坷蠋煾鶕變旱牟聹y進行記錄。(三)引導幼兒兩人合作探索并記錄沉浮現象。1.老師:現在要請大家來做實驗來驗證一下你的猜測。交代操作要求:兩人一組,一人把東西放入水中,一人進行記錄。放的小朋友每次選一個東西,輕輕的放到水中,然后就讓他在水中,不要拿出來了,記錄的小朋友看好放的是哪個,是沉下去的還是浮起來的,進行記錄。(認一認小朋友的記錄表)2.兩人合作探索沉浮并記錄。(四)出示集體記錄單,幼兒交流、分類。1.教師:你猜對了嗎?經過實驗,結果怎樣?(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驗結果,在集體記錄表中隊每個物體逐一進行沉與浮的情況記錄。)2.教師:現在我們給這些東西來分類,你打算怎么分呢?(引導幼兒根據沉與浮進行分類,每組有兩個小筐,請把能沉下去的東西放在箭頭向下的.筐里,把能浮起來的東西放在箭頭向上的筐里)3.幼兒把材料按沉和浮分類,剛才還有問題的小朋友可以到老師這邊再來試試。4.交流:大家來說說你是怎么分的?(五)小結,擴展幼兒經驗。教師:今天我們發(fā)現了把物體放到水里,有的會沉下去,有的會浮上來。你還看見過哪些東西是浮在水上、哪些東西是沉在水里的呢?把你知道的告訴大家。如果教室里有的可以去拿過來試試。(輪船、鴨子等是浮的,石頭等是沉的)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3目標:1、讓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表示物體的沉浮。2、探索調節(jié)物體沉浮的方法。活動準備:1、各種試驗材料(雪花片、剪刀、夾子、回行針、小碗、筆、泡沫等)若干。2、另備盆、籃子、毛巾、操作紙等?;顒舆^程:一、談話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兩樣東西,看看是什么?猜猜這些東西在水中會怎么樣?激發(fā)幼兒的操作欲望。二、出示記錄,把猜測結果記錄在紙上出示記錄紙,一起猜測結果,用簡單的圖標來表示物體的沉浮。三、幼兒嘗試操作1、教師交代操作要求。2、幼兒操作第一次3、得出結論: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有的物體浮在水面上,有的物體沉入水底。1、挑戰(zhàn)問題:誰能把浮在水面的雪花片讓它沉下去?誰能把這個小石子讓它浮起來?2、各組幼兒進行嘗試操作。3、教師巡回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小朋友說說你們是怎樣讓浮的物體沉下去?讓沉的物體浮上來?活動延伸:在日常生活許許多多材料都能拿來做實驗,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兩把梳子,看看這兩把梳子一樣嗎?猜猜放入水中會怎么樣?我們們來試一試,你們發(fā)現了什么?為什么一模一樣的兩把梳子在水中一把沉一把浮,這個問題,老師留給你,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探討一下,明天把答案告訴老師。反思:1、首先,在教學開頭,我通過課件出示一個《阿凡提關心窮人的故事》故事導入新課,讓同學知道浮與沉還能關心人們做事。2、在活動1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首先是讓同學在熟悉了試驗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猜想不同物體可能會產生的沉出現象,調動同學已有的生活閱歷,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在猜想的基礎上,讓同學通過驗證自己的'猜想,經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育同學的科學探究精神。3、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后,我引導同學提出本節(jié)課要討論的問題,怎樣讓浮著底瓶子沉下去,下沉的橡皮泥浮起來,然后讓同學自主選擇想要討論的問題,可以是其中的一個也可以是兩個問題,這樣賜予同學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探究時間,讓同學在寬松、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里自主設計試驗方案,親自動手試驗,在試驗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團結、合作、互助的科學精神。在同學充分進行試驗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小組溝通匯報,把自己的才智與全班同學共同共享,同時共享同學的才智,這樣,既可以培育同學的思維力量、語言表達力量、試驗操作力量,又可以促進小組的相互學習,共同共享成就。4、在本節(jié)課的最終,讓同學自由談本課的收獲,自我評價在本課中的表現或小組表現,使同學敢于正視自我。發(fā)覺自我和小組的不足,學習他人的特長,以利取長補短。老師的隨機評價,賜予同學克服困難自主探究的士氣,有利于同學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4活動目標: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2、探索并記錄鐵罐子、塑料杯、木棒、紙船、指甲剪、石頭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3、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顒訙蕚洌鸿F罐子、塑料杯、木棒、紙船、指甲剪、石頭、臉盆每組各一份,記錄表每人一張重點難點:探索記錄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活動過程:一、引入1、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很多東西,我們來看看有什么?(展示各種物品)2、今天我們要來當一當小小科學家,來做一個關于沉與浮的實驗,我們要把這些東西一個一個地放到水里面,來看看哪些東西會浮在水面上,哪些東西會沉下去。二、猜測在做實驗之前,我們先來猜一猜。(分別記錄幼兒對各種物體沉浮狀態(tài)的猜測結果)三、幼兒自主探索現在請小朋友自己來做一做這個實驗,把桌上的東西一樣一樣地放到水里,要輕輕地放,如果這個東西能浮在水面上,我們就在這個東西的圖片旁邊打勾,如果沉下去了就打X。四、檢驗猜測將猜測結果跟幼兒的實驗結果進行對比,然后教師與幼兒一起來驗證這個猜測結果是否正確。五、總結1、你們知道為什么有的東西在水里會沉下去,有的會浮上來嗎?2、老師要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水里面有一種向上推的力量,能把輕的東西舉起來,讓在浮在水上,但是太重的東西,它就舉不動了,所以就沉在水底了。活動建議:1、記錄表中多一行空格,讓幼兒填寫自己的猜測,當幼兒做完實驗的時候可以自己進行對比。2、在講到沉與浮的時候要向幼兒明確“浮上來,沉下去”這兩個詞組的搭配,有的`幼兒會弄不清楚。3、在幼兒實驗之前,要引導幼兒去發(fā)現怎么樣去做才可以又快又好,這樣幼兒在實驗的時候會有條理一些。4、實驗的材料盡量做到每組都相同,避免有些幼兒鉆空子。臉盆里的水要多一些,讓幼兒可以明確看到沉與浮的反差,水太少,浮在上面的東西也會感覺有部分浸在水下?;顒臃此迹?、事先沒有明確“浮上來,沉下去”這兩個詞組的搭配,所以在實驗結束的時候,會聽到好幾個幼兒說“浮下去,沉上來”,這個問題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2、有幾組幼兒在做實驗的時候,出現爭搶實驗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將紙船玩得變成紙漿的現象,這個是我事先沒有明確實驗的注意事項造成的,每一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常規(guī)問題還是要考慮到的。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5一、設計意圖: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并認識了它,在玩水的過程中,發(fā)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如船為什么會浮在水上走?為什么有些東西會浮在水面而有些東西沉在水里……等等?!毒V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二、活動目標: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2、積極思考,大膽操作和用語言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3、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以及與同伴合作的快樂。三、活動準備:1、每組一大盆水、一塊擦手毛巾。2、每組一個筐,內有雪花片、泡沫、硬幣、棉簽、圓鐵片、塑料瓶、鐵釘、記號筆若干。3、個人記錄表每2人一張。四、重點難點: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究的能力。五、活動過程:(一)導入部分: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怎樣幫助螞蟻過河?(幼兒開動腦筋:游泳圈、小船等)基本部分:1、引出沉與浮的概念,認識沉與浮的'標記師:為什么游泳圈可以幫助小螞蟻呢?出示沉與浮的標記,指導幼兒如何畫標記。2、幼兒動手操作進行探究――尋找?guī)椭∥浵伒姆椒ㄊ遣皇呛湍銈儾碌囊粯幽??老師這里有一張記錄表,等一會請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把這些材料放進水里一個個試一試,2個人一組,一人記錄,一人操作。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3、集中分享探究結果。請一組幼兒講解記錄結果。師小結:小朋友們都觀察的很好,雪花片、棉簽等會浮上來,圓鐵片、硬幣等會沉下去。4、引導幼兒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探究:借助輔助材料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幼兒探索,教師指導。5、展示幼兒探索結果。請個別組幼兒講解自己的探索結果,教師進行總結。(三)結束部分:安全教育,引導幼兒不要玩水,學會自救。師:小朋友們真棒,在你們的幫助下,小螞蟻已經上船了。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所以我們不要到河邊玩水,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游泳圈、盆、木頭等物品自救。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6活動目標:1.能通過觀察發(fā)現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發(fā)展比較、觀察能力。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3.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fā)現。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顒訙蕚洌悍e木、塑料瓶、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筐子、裝有水的塑料瓶等;記錄單?;顒舆^程:(一)以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1師:今天過節(jié),小螞蟻要到河對面運糧食準備過冬,老師準備了積木、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2.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小結:有的小朋友說紙張可以當小螞蟻的船,有的.說珠子可以當小船。(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且記錄結果。1.教師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2.介紹材料,講解要求。師:記錄單、筆、珠子、紙張、泡沫、積木、小石頭、橡皮泥、裝水的盆、抹布。輕放入水中,并在記錄單上做記錄,如果桌子、衣服濕了要及時用抹布擦干。3.幼兒分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集中記錄結果。(1)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2)集中分享探究結果。(3)幼兒討論。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個別幼兒回答)(4)師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小紙片、泡沫會浮起來,積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會沉下去。(三)活動結束?;顒友由煳覀円蚜私夂芏鄸|西沉與浮,大家回家去看看還有什么東西沉下去與浮起來。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7設計意圖:這是大班上學期的一節(jié)科學活動??茖W活動一直是幼兒很喜歡的課程,因為可以通過自己的操作驗證猜測,得到答案。我班幼兒在之前的活動中已經累積了相關的沉浮知識,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已有的經驗上加強難度,通過操作,讓幼兒進一步認識沉與浮,知道通過改變形狀和重量可以改變沉浮的狀態(tài)。活動目標:1.豐富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2.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提高探索的積極性。3.初步嘗試實驗的一般過程。重點: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提高探索的積極性。難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活動準備:1.教師用具:裝水的瓶子、橡皮泥、塑料玩具、積木、石子、彈珠、盛滿水的大水盆、活動記錄表2.幼兒學具:盛滿水的大水盆、裝水的瓶子、橡皮泥活動過程:一.感知材料,引出主題1.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操作材料,說一說材料的名稱和摸上去的感覺。2.提問:這些材料放在水中會怎樣?3.進行猜測記錄。二.驗證猜測1.教師根據幼兒的大膽猜測與幼兒一同驗證結果。2.記錄實驗結果,與猜測的進行比較。3.與幼兒一同觀察記錄表“沉下去”和“浮上來”,并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浮在水面上,哪些物體沉入水底。三.幼兒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方法1.選擇兩個典型的物體,嘗試改變物體的沉浮狀態(tài)。2.幼兒探索:①讓浮在水底的瓶子沉下去。(改變瓶子的重量,或者投放若干的彈珠、石子,認識懸?。谧尦寥胨椎南鹌つ喔∩蟻怼#ǜ淖兿鹌つ嗟男螤顝亩淖兏×Υ笮。?.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小結: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重量都可以讓物體的沉浮發(fā)生變化。四.活動延伸教師:剛才我們對瓶子和橡皮泥的沉浮進行了改變,那剩下的其它材料我們可以用哪種方法成功改變它們的沉浮狀態(tài)呢?回家和爸爸媽媽一同試試看吧!反思:新理念的科學課程是以培育同學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三班級科學課以訓練孩子們的觀看力量入手,觀看是人們對自然現象考察的一種方法,是人類熟悉自然的基本途徑,也是科學教學的基礎。在教學《沉和浮》一課時,我為同學預備了豐富、大量的討論素材,給同學創(chuàng)設了寬闊的探究活動空間。首先在極其敬重同學個性的前提下,請同學們依據自己的情感看法選擇將要討論的'物體,放在水中進行觀看、分類、填寫試驗報告。這無疑是對同學進行一種科學看法的啟蒙訓練。當有的同學在小紙片的沉浮問題上有爭議時,我充分體現了敬重同學人格,創(chuàng)設民主課堂的教學思想,讓同學各抒己見,以事實為依據,進行科學辯論。當幾名同學辯論沒有結果時,自然激發(fā)了想討論究竟怎么回事的欲望,自然過渡到探究要求的氛圍中。教學中的設計要為同學的探究活動逐步走向。隨著問題的深化討論,對比試驗又成為探究的焦點。我不急不躁,充分讓同學發(fā)表看法,敢于質疑,提出獨樹一幟的觀點。同時也適時參加到同學的探討中,真正形成科學研討的氛圍。場面既熱鬧又嚴厲。使同學體驗到科學結論的獲得是非常不易的。在這里有探究的艱辛,也有勝利的喜悅。一個三班級的孩子,能得到這些親身感受就已經足夠了,此外教學評價也比較有特色,充分利用同學間的信息溝通來創(chuàng)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樹立孩子們的自信念和科學價值觀。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8活動目標:1.知道有的物品會沉在水中,有的物品會浮在水面,并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3.初步學會做科學小實驗,體驗操作的樂趣。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物質準備:課件、4個水盆、相機、人手一條干毛巾;雪花片、木塊、樹葉、瓶子、玻璃珠、泡沫片、鐵釘各8份;記錄本每2人一份?;顒舆^程:一、情景導入1.今天的天氣真好,小烏龜和小螞蟻要出去玩了,它們倆一塊兒來到河邊。2.小烏龜說:呀!這里的河水好清啊,我們一起到河里去玩吧。3.小螞蟻說:不行,不行,我不會游泳,我一到水里就會給淹死的。4.小烏龜說:那可怎么辦呢?(請幼兒想辦法,引導幼兒說出螞蟻在水里會沉下去,需要能浮起來的物品當小船。)哎!有了,我可以送一些東西給你,或許這些東西可以幫助你浮起來。二、認識沉和浮的標記,并能用身體來表示沉和浮。師:小烏龜的籃子里出現了2個標記,你覺得哪個標記表示浮起來,哪個標記表示沉下去。(幼兒說一說)師:你能用身體動作來表示沉和浮嗎?三、出示記錄表,課件演示記錄步驟。師:小烏龜送了什么東西給小螞蟻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請幼兒說一說)師:(出現了“?”)請小朋友先想一想,這些物品哪些會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能浮起來的物品下面打↑,會沉下去的物品下面打↓。接下來,再請小朋友們2人一組,一人把小烏龜要送給小螞蟻的物品輕輕地放進水里,另一個人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四、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五、展示幼兒記錄結果。找出有異議的瓶子進行重點講解。六、探索使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師:現在雪花片、鐵釘和玻璃珠有點不開心了,因為它們也想像木塊、泡沫、樹葉和瓶子一樣,浮在水面上,幫助小螞蟻在水面上游玩,怎么辦呢?七、幼兒嘗試操作,師小結。師: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也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顒友由欤簬煟涸谖覀兊纳钪?,也有很大的沉浮現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顒臃此迹横槍Α毒V要》提出的:“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等。這節(jié)課我取材自幼兒身邊較熟悉的東西,來進行了中班科學探究活動《沉與浮》,探索身邊的科學,感知沉浮的現象,并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嘗試用簡單的'標記符號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在這類活動中培養(yǎng)他們從小愛觀察和發(fā)現的能力,讓幼兒真正感受到科學并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一些物品:泡沫、樹葉、塑料玩具、鐵釘、玻璃球、塑料瓶、記錄表、筆等實驗材料。讓幼兒通過猜測、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探索、實踐等形式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并學會做簡單的記錄。我在活動前讓幼兒猜想,哪些物體會沉下去,哪些物體會浮起來,讓幼兒先猜一猜,然后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親自動手記錄。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體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探索改變物體的沉浮。我通過小鐵釘和玻璃球等也想幫忙作為一個引線,引出一個新的問題:如何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試一試,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嘗試、探索。自主的科學活動離不開豐富的操作材料,但是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探究材料不是很多,這里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便于幼兒學習操作記錄表,二是這次活動只是我們班級對“沉”“浮”現象探究的一個起點,一盞“沉”“浮”現象的指明燈,還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我們將投放在班級的自然角,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進行接下來的相關探究活動。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9教學目標:1、在探索活動中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專心傾聽別人講話及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與結果。活動準備:1、教學試驗材料:各種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塊、勺子等),大容器7個、記錄表等。2、科學術語及詞匯:沉、浮。活動過程:一、猜測活動: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這些物品寶寶想到水里游泳,你們猜猜看會怎么樣呢?(出示沉↓、浮↑卡片)2、師:你們說有的會沉,有的會浮,我也不清楚,那我們就把玩具扔進去看看吧!3、讓幼兒大膽猜測其余物品寶寶的沉浮現象。二、幼兒操作活動:感知“沉”、“浮”現象。1、第一次實驗:幼兒把物品放進水里,看看結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嗎?2、第一次記錄:記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3、交流:幼兒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測和實驗結果,探索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否一致。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體浮起來。1、這些物品寶寶,他們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現在老師要請你們去玩一玩,動動你們的小腦筋,你有沒有辦法使原來沉在水底的東西浮起來,使浮起來的東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時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訴我們。2、幼兒操作改變物體的沉浮,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3、你用什么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的?成功了嗎?幼兒:沉下去的東西請沉的東西幫忙會沉下去,要請浮的東西幫忙才會浮起來。教師小結: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而且和物體的輕重、大小有關。四、科學小實驗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潛水艇嗎?它有什么厲害的地方?是啊,潛水艇可以浮在水面上,可以沉到海底,還可以一半在水面,一半在海底。那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今天,尤老師也帶來了一艘潛水艇(出示礦泉水瓶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請幼兒分別探索如何使瓶子沉在水底、浮在水面以及處在半浮狀態(tài)。五、經驗遷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發(fā)大水的時候(圖片),我們周圍的東西都沉到了水里,我們人也會沉到水里了,這個時候,我們想什么辦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腳盆、木頭、船等圖片)是啊,通過今天的實驗,我們知道了許多水的秘密。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所以希望小朋友們能多多去探索,去發(fā)現,利用水去發(fā)明更多東西,但是也一定要注意安全。反思: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fā)覺有些內容還是需要鞏固的。首先我提問:沉到水底的物體是否收到水的浮力?班里還有很多的同學說沒有收到。我想究其緣由還是由于同學沒有親自進行試驗,驗證。而我由于時間的關系,在設計完試驗,我只是讓同學進行看著老師,和同學合作在講臺上進行演示試驗。雖然試驗的效果很好,但是同學們都是只是看到,而沒有真正的親身經受,對于同學來說還是效果還是比較的差的。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不要為了趕任務,急連忙忙的將課講完,我想還是從同學的認知的開頭,讓同學指導孩子一步一步的進行學習,學問和經受是從孩子的心中內化出來的,而不是硬灌輸進去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在提出問題,讓沉入水底的物體浮現來,有什么方法的時候,我挺直讓同學動手試試。雖然部分的同學還是能有效果的,但是我發(fā)覺他們的發(fā)覺不是很有系統(tǒng)。我想在教學中必需讓同學先動腦思索,在動手去驗證試驗,這樣的效果會更好。即使不讓同學進行全班的匯報,也應當讓同學先思索,在溝通,然后去實踐。這樣才能夠有更好的效果。還有就是同學還有一個怎樣讓橡皮泥的浮現水來。由于已經快下課了,我因此讓同學課下思索討論??赡茉谡n下會有很多的個同學不去做,我怎樣激發(fā)同學去做呢?這一點需要我去思索。還有就是試驗之后怎樣快點收回來,這樣是需要訓練的地方。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10活動要求:1.通過操作,了解一些常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2.大膽猜想,學習使用“↑”“↓”記號做沉浮觀察記錄,并能根據操作結果對自己的猜想進行糾錯。3.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能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發(fā)現?;顒又攸c:通過觀察,了解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顒与y點:初步理解物體重量與沉浮現象的一些關系?;顒訙蕚?.瓶子、蓋子、磁鐵、小泡沫板、石塊、木塊、橡皮泥、橡皮筋、塑料積木。2.記錄卡、筆、操作盤、玻璃水缸?;顒舆^程:一、教師介紹準備的各種材料物品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水的奧秘!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我們的.活動材料有哪些?教師一一展示活動材料,并帶領幼兒一一指認相關物品。二、大膽猜想師:每一個東西都不一樣,但是你們知道這些東西放入水缸后會發(fā)生什么現象?是浮在水面上,還是會沉下去?(“↑”表示上浮、“↓”表示下沉)。教師引導幼兒在表格猜想那一欄填上自己認為的答案。并簡單說說為什么?。▽τ變旱幕卮穑處煵恍枰谢貞?,只需要表示聽到就好?。┤?、幼兒實驗:水中的沉浮幼兒自由嘗試,利用盤中的操作材料進行自主實驗,并將觀察到的結果利用“↑”“↓”填寫在第二欄的結果上!教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每次只嘗試一種材料,觀察完畢以后再換下一種材料進行操作實驗。同時指導幼兒利用“↑”“↓”符號對觀察到的結果進行正確記錄。討論:你們觀察到的結果和你們的猜想一樣嗎?是為什么?總結:一般情況下,塑料,木塊等材質的物體會浮在水面上,而金屬,石塊等等材質的物體會沉在水底。四、觀察實驗:同種材料的沉和浮教師出示兩個空礦泉水瓶,讓幼兒觀察,確定兩個礦泉水瓶是一樣的。然后往一個瓶子中注滿水,一個瓶內保留空氣。同時放入水中,讓幼兒觀察。討論:為什么有瓶子是浮的水面上、有的瓶子沉的水下?小結:空瓶子蓋上蓋會浮在水面上,因為它輕;盛滿水的瓶子蓋上蓋就沉在水下,因為它重。五、幼兒再次實驗:改變沉浮提出嘗試題:用什么方法能使浮在水面上的東西沉下去,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教師引導幼兒猜測并進行講述,教師記錄方法并帶領幼兒一同將猜測的方法演示出來,觀察猜想是否可行。(如:將裝水的瓶子放在泡沫板上,將空瓶子綁在重的石塊上等等)提出嘗試題;你能不能用剛才介紹的各種方法試一試,將浮在水上的東西沉下去,讓沉在水下的東西浮上來,每做一次,在記錄卡上做一個記錄,統(tǒng)計猜想是否成功!小結:水有浮力,當放進水里的東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時,東西就往下沉;當放進水里的東西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時,東西就浮在水面上。六、總結。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11活動目標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表示物體的沉浮。2、探索調節(jié)物體沉浮的方法。3、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幼兒探索求知的精神。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顒訙蕚?、各種試驗材料(乒乓球、積木、空瓶子、鑰匙、橡皮泥、小石頭、釘子、樹葉、小碗、磁鐵、筆、紙)若干。2、幼兒每四人合用一張操作臺,另備水槽、托盤各一只。活動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景幼兒聽音樂進實驗室,看到各種試驗材料,激發(fā)幼兒的操作欲望。(二)幼兒嘗試教師提出嘗試題:把這些物體放入水中,你會發(fā)現什么?幼兒嘗試,得出結論:有的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體落(沉)入水底。教師總結:象乒乓球、積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浮,象鑰匙、橡皮泥、小石頭、釘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沉。(三)幼兒嘗試1、教師提出嘗試:如果用向上的箭頭表示浮,用向下的箭頭表示沉。這些實驗材料該用什么符號表示呢?(插塑、紙、梳子、牙刷、電池、鉛筆、小刀、橡皮等。)2、各組幼兒進行嘗試猜測,并在紙上畫好對每一種材料沉或浮的猜測結果。3、教師總結(演示課件),驗證幼兒猜測的(正確與否。對不同意見(如同一種物體,有的幼兒認為沉,有的幼兒認為浮)通過實驗驗證,統(tǒng)一認識。(四)實驗1、教師提出嘗試:怎樣讓浮的物體沉下去?讓沉的物體浮上來?2、幼兒試驗,得出結論:往空瓶里裝水,把鉛筆拴在石頭上??梢宰尭≡谒娴目掌孔雍头e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釘子放在積木上,可以讓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釘子浮上來。3、教師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五)幼兒嘗試1、故事:小明在樹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樹洞里去了,樹洞很深,小明夠不上來,他多著急呀,誰來幫他想個辦法呢?幼兒嘗試回答:往樹洞里灌水球就浮上來了。2、有一堆摻有麥糠的小麥,怎樣盡快的把麥糠和麥粒分開?幼兒嘗試回答:把它們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麥糠,沉入水底的是麥粒。3、沉與浮在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應用?幼兒嘗試回答:救生圈的應用、淘米做飯時的應用以及在輪船、潛水艇上的應用等。沉浮現象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它廣泛應用于工業(yè)、農業(yè)、國防等領域,能為人類做許多事情。(六)活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還有哪些物體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教學反思:1、事先沒有明確“浮上來,沉下去”這兩個詞組的搭配,所以在實驗結束的時候,會聽到好幾個幼兒說“浮下去,沉上來”,這個問題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2、有幾組幼兒在做實驗的時候,出現爭搶實驗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將紙船玩得變成紙漿的現象,這個是我事先沒有明確實驗的注意事項造成的,每一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常規(guī)問題還是要考慮到的。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12設計意圖:孩子們在游戲及日常生活中,會發(fā)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如船為什么會浮在水上走?為什么有些東西回會浮在水面而有些東西沉在水里?為什么有些東西會浮在水面也可以沉下去?為什么有些東西會沉在水里而且可以浮在水面?為了使幼兒滿足幼兒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邊的的科學,接觸沉與浮的現象,并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因此設計了這個科學學習活動?;顒幽繕耍?.能主動探索,尋找讓物體沉下去的多種方法,體驗實驗快樂2.實驗中探索怎樣使浮起來的物品沉下去,使沉下去的物品浮上來活動準備:音樂、沙子、(棋子、藥瓶、石頭、積木已消毒)溫水、水箱、皮筋、等、ppt活動過程:一、音樂律動《科學泡泡》二、找呀、找呀、找朋友1、什么是浮,認識浮在水面的物品有哪些?有哪些物品?在放到水里試一試,哪些是浮在水面呢?2、認識沉在水里的物品有哪些?都有什么物品?在放到水里試一試,哪些是沉在水里呢?3、實驗小結三、奇思妙想、想一想1、小朋友用什么方法把浮在水面的物品沉下去?2、小朋友用什么方法把沉在水里的物品浮上去?3、小朋友開發(fā)想象力,今天我們要去做一個有趣的實驗四、小實驗1、介紹材料2、"實驗安全提示"3、幼兒操作教師、教師巡回指導五、回憶錄1、我知道怎樣可以把沉在水里的'浮上來2、實驗后整理材料活動反思在學校階段,兒童對四周世界有著劇烈的奇怪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詳細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同學培育科學愛好、體驗科學過程、進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特殊是我們農村學校更是為培育同學科學科學素養(yǎng)和力量在不斷地探究。就拿《沉與浮》這一課教學來說,在教學中我結合“通過指導同學開展小課題討論培育同學的探究力量”。采納“猜想→設計試驗方案→實施試驗方案→得出數據→得出結論→再運用到實踐中”這六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同學進行探究。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得很順當。得出的結論證明了有的同學的猜想是對的、有的同學的猜想是錯的。但是我感覺這個探究過程更像是驗證過程了。而且同學在匯報試驗數據時我只讓兩個小組上來匯報,沒有收集全部小組的試驗數據,這樣我在帶領同學進行數據分析時就不簡單把數據轉化為證據。整節(jié)課的環(huán)節(jié)是由同學先猜想,然后我們大家一起動手做試驗證明,從而發(fā)覺物體沉與浮的隱秘,通過各種不同的材質,讓同學不斷的大膽想象,最終再集體歸類總結,有哪些東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東西會沉的。本次活動通過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幾個步驟,經受了激趣、思索、探究、溝通的過程,讓同學在活動中學習,樂趣中體驗,動手中發(fā)覺,達到進展同學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力量。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在活動中,同學做試驗的實間偏長,導致后來在做總結的時候就弄得有點倉促了,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合理支配整個活動過程。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13設計理念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并認識了它,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fā)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缎戮V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yǎng)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并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表示物體的沉浮?;顒幽繕?、通過實驗了解沉與浮的現象。2、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幼兒探索求知精神?;顒又亍㈦y點探索發(fā)現使物體沉與浮的不同方法活動準備各種實驗材料(乒乓球、積木、彈珠、樹葉、小石頭、筆、紙)若干活動過程一、引出話題,激發(fā)幼兒興趣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好朋友,瓶寶寶。讓我們和瓶寶寶打個招呼吧。(禮貌問好)二、教師演示瓶寶寶要和小朋友們做個游戲,請小朋友們睜大眼睛仔細看(演示)兩個瓶寶寶放在水里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提問:(1)為什么兩個一樣的'瓶寶寶會出現不同的現象?(2)那秘密到底藏在哪里?誰愿意到前面來找一找(幼兒到前面來拿瓶寶寶)(3)對了,原來秘密就藏在瓶寶寶的肚子里,那我們來看一看瓶寶寶的肚子里裝的是什么秘密?出示秘密(從瓶中放出沙子和泡沫)小結: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體漂在水面上,有的物體落入水底。我們把漂在水面的現象叫浮,把落入水底現象叫沉。并認識標記浮↑,沉↓三、幼兒嘗試、猜測(1)教師提出嘗試題,把這些物體放入水中,你會發(fā)現什么?(2)讓幼兒進行嘗試猜測,如果用向上的箭頭表示浮,用向下的箭頭表示沉。這些實驗材料該用什么符號表示呢?請幼兒在紙上畫好對每一種材料沉或浮的猜測結果。四、幼兒操作、實驗1、幼兒操作,看一看自己的猜測與實驗是否相同。2、教師對幼兒的作業(yè)進行講評,并做好一張總的匯總表。五、課后延伸回家后和爸爸媽媽做一做實驗,看哪些物品能浮上來,哪些物品能沉下去。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14設計意圖:水,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東西,洗臉、刷牙、漱口我們都必須用到它。雖然水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東西,但是我們的孩子對于水的浮力并沒有太多的認識。有一天,在洗手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個塑料袋掉在水里,于是孩子馬上跑來問我:老師,為什么那個塑料袋漂在誰上面呢?我發(fā)現孩子們對這一現象的興趣非常的濃厚,于是我抓住了這一契機設計了這一活動《浮與沉》。本活動通過實驗來探索、豐富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并讓孩子們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活動目標:1、了解不同的物體的沉浮現象,學會記錄實驗結果。2、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3、通過自主實驗探索科學現象,培養(yǎng)對科學活動的興趣。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顒訙蕚洌核?、毛巾、鉛筆、記錄卡、木頭、塑料、泡沫、玻璃、金屬、石頭活動過程:一、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出課題師:這個魔術袋里啊裝了好多東西,小朋友你們想知道裝了什么嗎?1、教師提問:你們有沒有想過要是我們把他們放進水里會怎么樣呢?2、教師操作讓幼兒仔細觀看記錄卡,引導幼兒看上下兩個箭頭,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的.,告訴幼兒如何做記錄卡的方法。3、讓幼兒自由討論,叫興趣較濃的幼兒上來操作,并提醒幼兒記錄的方法。二、分組實驗,自主探究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試一試啊?1、講解操作方法與規(guī)則:要求幼兒操作完后,馬上拿鉛筆到記錄卡做好物體沉浮現象的記錄。2、幼兒操作:師,小朋友在把物體放進水里時要看仔細了,看一下物體到底是沉下去還是浮起來的,認真觀察水中的現象。溫馨提示:①把材料貼近水面輕輕地放入水中;②每次只放一種材料;③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做好實驗現象記錄。④小組要分工,更要合作。3、教師來回巡視,適時指導,幫助幼兒在觀察沉浮現象時,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記錄,同時幫助能力差的幼兒。4、表達與交流請個別組幼兒匯報、分享實驗現象:在匯報時,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尤其是不同的意見。三、教師驗證、小結將幼兒做的記錄卡作驗證與分析,按幼兒的記錄進行講解,并對幼兒錯誤記錄再次進行操作,加深幼兒對物體沉、浮有進一步了解。從而激發(fā)幼兒的探討興趣。四、活動結束今天我們學習了有趣的沉浮現象,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的物體放在水中會發(fā)生很有趣的現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動手去做做實驗,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噢!活動反思:幼兒對實驗很感興趣,在通過實驗驗證時我說一個幼兒放一個,應該讓幼兒自己放物品更能調動積極性,應多進行此類活動。在科學角應投放沉與浮的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驗。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15一、活動目標:1、能通過觀察發(fā)現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發(fā)展觀察能力。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能用正確的語言進行描述。3、體驗沉浮游戲的快樂。二、活動準備:1、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幾種常見的不同材質的物體,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戲的經驗。2、物質準備:(1)木塊、鐵制湯匙、乒乓球、石頭、海綿、玻璃球、鑰匙、小船;(2)空塑料瓶、裝有重物的塑料瓶;(3)干抹布若干,裝有清水的透明大盤一個,供幼兒做實驗的實驗盆若干。三、活動過程:1、導入:以幼兒熟悉的`鑰匙、小船等實物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從而引出沉與浮。師:小朋友們,今天啊,老師給大家?guī)砹撕芏嗌衩氐臇|西,想不想知道???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沉與浮,對沉與浮感興趣,從而一起學習《沉與浮》。2、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的沉浮狀態(tài)(1)師:今天,老師除了給大家準備了小船和鑰匙之外,還帶來了很多禮物,大家一起來看下好不好?逐一拿出來并提問,并引導小朋友認識沉與浮的表示符號,先讓小朋友猜想,教師示范。(2)引導幼兒分組做實驗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并集中記錄結果。探究: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哪些物體一直浮在水面?集中分享探究結果:組織幼兒集中交流小組探究的結果。3、引導幼兒探究讓沉下去的物體起來的方法(1)探究點一:不借助輔助物,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師:老師把這兩個塑料瓶一起放進水里哈,小朋友們發(fā)現了什么?是不是一個沉下去,一個卻浮起來,為什么?。磕谴蠹矣惺裁春棉k法讓沉下去的塑料瓶在不借助任何材料的前提下能浮起來???(分開問)引導幼兒通過改變重量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體。集中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公司年會老板致辭范文(17篇)
- 涉外購貨合同(3篇)
- 設計車輛出入口流量與停車位布局方案
- 2024-2025學年四川省九校高二上學期12月聯考歷史試卷
- 2025年協作資金合同解析
- 2025年中小型企業(yè)品牌共建合作協議書
- 2025年專利權許可與技術轉移合同分析
- 2025年住宅裝飾施工合同
- 2025年企業(yè)流動資金貸款償還協議合同
- 2025年城市規(guī)劃策劃合作發(fā)展協議
- 天貓付費推廣方案
- 2024年陜西延長石油集團礦業(yè)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員工短視頻激勵方案
- 校本教材(生活中的物理)
- 心臟起搏器植入指南
- 融于教學的形成性評價
- 中國古代突騎研究
- 20以內進位加法100題(精心整理6套-可打印A4)
- 技術標(城鎮(zhèn)老舊小區(qū)改造工程)
- 山東省各地市地圖課件
- 2022年4月天津高考英語試題-(第一次)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