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遂寧歷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截至2024年)【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節(jié)選自《岳陽樓記》)【乙】楊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進士。授工部主事。督逋①山西,憫其民貧,不俟奏報輒返。尚書李錢②劾之,有詔復往。最乃極陳歲災民困狀,請緩其徵③。歷郎中,治水淮、揚。值世宗即位,上言:“氾光湖④西南高,東北下。運舟行湖中三十余里。而東北提岸不逾三尺,雨霪風厲,輒沖決,陰阻運舟,監(jiān)城、興化、通、泰良田悉遭其害。宜如往年白圭修筑高郵康濟湖,專敕大臣加修內(nèi)河培舊提為外障可百年無患,是為上策……”出為寧波知府。請罷浙東貢幣,詔悉以銀充,民以為便。累遷貴州按察使,入為太仆卿。
(選自《明史·列傳·卷九十七》,有刪節(jié))【注】①逋(bū):拖欠,這里指收取拖欠稅收。②李鐩(suì)、白圭:人名。③徵(zhēng):同“征”,征收。④氾光湖(fàn),湖名。21、用斜線“/”給文中劃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2分)專敕大臣加修內(nèi)河培舊堤為外障可百年無患22、下列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A.不以物喜
民以為便
B.極陳歲災民困狀
雜然而前陳者C.是為上策
策之不以其道
D.良田悉遭其害
悉如外人23、翻譯下列句子。(6分)(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2)督逋山西,憫其民貧,不俟奏報輒返。24、甲乙兩文都體現(xiàn)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請結(jié)合內(nèi)容具體分析。(3分)【參考答案】21.專敕大臣加修內(nèi)河/培舊堤為外障可百年無患22.D23.(1)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2)他奉命到山西督征賦稅,同情百姓貧困,不等上報朝廷減免賦稅就立即返回。24.甲文通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深厚的憂國憂民情懷,體現(xiàn)了孟子“仁政”中“以民為本”的思想。乙文則通過楊最的政績,如請求緩征賦稅、治理水患、請罷貢幣等措施,展現(xiàn)了其關(guān)心百姓疾苦、減輕民眾負擔的仁政實踐,也體現(xiàn)了孟子“仁政思想的精髓。[解析]21.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這個句子的大意是:專門下詔讓大臣們加固內(nèi)河堤岸,并將舊堤岸培高作為外障,這樣可保百年無患。根據(jù)句子成分分析可知:“專敕大臣加修內(nèi)河”是一個完整的動作表述,其中“專敕”是動詞,表示“專門下詔”,“大臣”是賓語,“加修內(nèi)河”是動賓短語,表示“加固內(nèi)河堤岸”;“培舊堤為外障”是另一個動賓短語,其中“培”是動詞,表示“培高”,“舊堤”是賓語,“為外障”是目的狀語,表示“作為外障”。這個短語與前一個短語在邏輯上是并列的,因此應該單獨成句;“可百年無患”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表示結(jié)果或效果,即“可以保證百年內(nèi)沒有水患”。這.個句子與前兩句在邏輯上是承接關(guān)系,因此應該與前兩句斷開。故正確的斷句應該為“專敕大臣加修內(nèi)河/培舊堤為外障/可百年無患”。22.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一-詞多義。A.以:介詞,因為/動詞,認為;B.陳:動詞,陳述/動詞,擺放;C.策:名詞,策略/動詞,用鞭子打馬;D.悉:都是“副詞,都”的意思;故選D。2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落實重點字詞,不能遺漏,句意通順連貫。還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用法的詞語,以及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譯。重點詞語有:(1)居:處于;廟堂:朝廷;江湖:僻遠的地方;遠:偏遠;憂:憂慮。(2)督逋:奉命催征賦稅;憫:同情;俟:等待;奏報:上報朝廷;輒:立即;返:同“返”,返回。24.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由甲文“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可知,范仲淹表達了對古代仁人之心的向往,他們不因外界環(huán)境而喜怒,而是始終憂慮百姓和國家的福祉。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體現(xiàn)了孟子“仁政”思想中對于民眾福祉的深切關(guān)懷和責任感。由乙文“最乃極陳歲災民困狀,請緩其徵”和“請罷浙東貢幣,詔悉以銀充,民以為便”可知,楊最在處理政務時,充分考慮百姓的疾苦,請求緩征賦稅和改變貢幣形式,以減輕百姓負擔,并且“治水淮、揚”,民謀福祉。這些措施體現(xiàn)了孟子“仁政”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即君主應以民為本,關(guān)心百姓疾苦,采取措施保障百姓的生計和福祉?!緟⒖甲g文】【甲】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這是什么緣故呢?是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雖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乙】楊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考中進士。他被授予工部主事。到山西督促交拖欠的租稅,對老百姓的貧困非常同情,沒有奏請皇上就返回了。尚書李錈彈劾他,皇上詔令他再去。楊最于是極力陳奏歲年收成不好,老百姓的貧困情況,請求延緩征收賦稅。楊最歷任工部郎中,治理淮河和揚州一帶的治水工作。當時正好遇到明世宗即位,他上書說:“氾光湖的西南方地勢高,東北方地勢低。運糧船在湖中行駛?cè)嗬?。但是東北方的堤岸不超過三尺高,一旦遇到連綿的陰雨和猛烈的風暴,堤岸就會被沖決,從而阻礙運糧船,監(jiān)城、興化、通州、泰州等地的良田也都會遭受其害。應該像往年白圭修筑高郵康濟湖那樣,專門下詔讓大臣們加固內(nèi)河堤岸,并將舊堤岸培高作為外障,這樣可保百年無患,這是上策……后來,他出任寧波知府。他請求廢除浙東的貢幣,皇帝下詔全部用銀兩來替代,百姓覺得這樣很方便。他后來累遷為貴州按察使,又入朝擔任太仆卿。(2024年四川遂寧)【甲】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節(jié)選自《醉翁亭記》)【乙】(歐陽修)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①在前,觸發(fā)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②不可勝數(shù),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爾,遇事不敢忽也。凡歷數(shù)郡,不求聲譽,寬簡而不擾,故所至民便③之?;騿枺骸盀檎捄喍虏怀趶U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保ü?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注釋】①機阱:陷阱②枉直乖錯:冤假錯案③便:安逸、安適。21.用“/”給乙文劃線語句斷句,劃兩處。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2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凡歷數(shù)郡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B.以縱為寬人多以書假余C.而民受其弊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D.寬簡而不擾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2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l)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2)無以自遺,因取舊案反覆觀之。24.結(jié)合甲、乙兩文的內(nèi)容,分析歐陽修的從政理念?!敬鸢浮?1.為政寬簡/而事不馳廢/何也22.B23.①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②剛被貶到夷陵的時候,沒有消遣的地方,就拿來以前的案件檔案反復察看。24.歐陽修為官從政之道,可概括為兩個字:寬、簡;其核心是“為民”?!蹲砦掏び洝分幸皇翘兆碛谏剿谰爸?,二是陶醉于與民同樂之中。處理政事不廢馳。寬簡有度,張弛適宜,治國安民,實為明智之舉。(意思對即可)【解析】【21題詳解】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明確句意,同時運用以下方法:明詞性(根據(jù)詞性找句子結(jié)構(gòu)),找句式(注意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對稱句、倒裝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對話(標志詞如曰、云、言),據(jù)修辭(排比、對偶、反復、頂針)等?!盀檎捄喍虏怀趶U何也”的意思是:您治理地方政策寬松簡明,但辦事從不拖拉不理,為什么呢?“而”表示轉(zhuǎn)折標志性詞語,“何也”,有疑而問。據(jù)此斷句為:為政寬簡/而事不馳廢/何也。【22題詳解】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解答此類題目時,應先知道這些詞語有幾個解釋,然后根據(jù)句子的翻譯推斷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A.數(shù)量詞,幾個/動詞,計算B.介詞,把/介詞,把C.名詞,害處/形容詞,敗,疲困D.形容詞,簡明/動詞,挑選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答題時先要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譯,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調(diào)整,做到文從字順。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有:(l)傴僂:彎腰曲背,這里指老人;提攜:牽扶,這里指被牽扶的人,即兒童;往來:來來往往;絕:斷。(2)無:沒有;遺:消遣;因:因此;?。耗茫慌f案:以前的案件、檔案;反覆:反復;觀:察看?!?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從【甲】文中的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醉能同其樂”可以看出,文章側(cè)重表達歐陽修與民同樂的從政理念。從【乙】文“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等語句中可知,歐陽修認為政事的好壞關(guān)系到群眾的利益,表現(xiàn)了他對人民的關(guān)心以及對政事寬而不苛,簡而不繁的態(tài)度??芍?,歐陽修以民為本,側(cè)重寬簡的從政理念。【參考譯文】【甲】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應答,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游啊。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雜亂地在面前擺開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中歡飲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起來坐下大聲喧嘩,是眾位賓客快樂的樣子。蒼老的容顏,花白的頭發(fā),醉倒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跟從啊。樹林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叫,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就是廬陵人歐陽修啊。【乙】歐陽修生性剛毅,見義勇為,就算眼前是陷阱,也不惜觸發(fā)。多次被貶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剛被貶到夷陵的時候,沒有消遣的地方,就拿來以前的案件檔案反復察看,發(fā)現(xiàn)里邊冤假錯案不計其數(shù),于是仰天長嘆說:“邊遠人稀的小城尚且是這樣,天下的(冤假錯案)就可想而知了?!睆拇?,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凡是去做過官的幾個地方,不追求聲譽,政策寬松不擾民,所以到過的地方人民都安逸生活。有人問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寬松簡明,但辦事從不拖拉不理,為什么呢?”他回答說:“把放縱當成寬松,把簡陋當成簡明,那么政事就會得不到及時處理而讓人民受害。我所說的寬松,是為了不苛刻武斷;簡明,是為了不繁瑣罷了?!保?023年四川遂寧)【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節(jié)選自《愚公移山》)【乙】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②飲酒者游,旬朔③之間,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④,悔前所為;而聰明⑤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每閱一事,必尋繹數(shù)終,掩卷茫然,輒復不省。故雖有勤勞之苦,而常廢于善忘。嗟夫!敗吾業(yè)者,常此二物也。(節(jié)選自秦觀《<精騎集>序》)【注釋】①暗疏:默寫。②滑稽:詼諧戲謔。③旬朔:十天一月。④懲艾:懲戒。⑤聰明:聽力和視力。⑥尋繹數(shù)終:從頭到尾翻尋幾次。(1)用“/”給乙文劃波浪線句子斷句,劃兩處。一見輒能誦暗疏之亦不甚失(2)勾連舊知,找出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A.面山而居而常廢于善忘B.然負此自放至于負者歌于途C.予少時讀書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故雖有勤勞之苦(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②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4)請結(jié)合愚公移山精神,對乙文中的人物進行勸勉?!窘獯稹浚?)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這個句子的大意是:看一遍就能背誦,默寫它,也不會有多大的錯誤。據(jù)此斷句為:一見輒能誦/暗疏之/亦不甚失。(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A.不同,連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B.不同,憑借/背C.相同,我;D.不同,代詞,指愚公/助詞,的。故選:C。(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①中重點詞語有:遂,于是。荷,負荷、挑。句意為:于是(愚公)率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掘土,用箕畚裝了(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②中重點詞語有:故,所以。雖,即使。句意為:所以,即使有很強的記憶力,也常常荒廢在不勤奮上。(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甲文中愚公不畏艱難,子孫相繼,挖山不止,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知難而進、艱苦奮斗的偉大精神。從乙文中“喜從滑稽飲酒者游,旬朔之間,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可知,秦觀自恃聰明,宴飲悠游,荒廢了大好時光。結(jié)合甲文中愚公知難而進,堅持不懈的精神來勸說,語句流暢,用語文明即可。答案:(1)一見輒能誦/暗疏之/亦不甚失。(2)C(3)①于是(愚公)率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掘土,用箕畚裝了(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②所以,即使有很強的記憶力,也常?;膹U在不勤奮上。(4)示例:秦觀先生,您年少英武,博聞強識,這是學習的絕佳條件。但是我不贊成您自恃聰明就不用功讀書,刻苦鉆研的做法。如果您能知難而進,堅持不懈,就像搬山的愚公一樣,打牢基礎,厚積薄發(fā),您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您說是吧!【點評】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分析題,解題方法: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錄原文關(guān)鍵的詞語回答;3.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緟⒖甲g文】【甲】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的南邊,黃河的北邊。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面對著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來進去(都要)繞路,就聚集全家來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贊成。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借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鏟平,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么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眾人紛紛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去,隱土的北面?!庇谑牵ㄓ薰┞暑I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掘土,用箕畚裝了(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才七八歲,也跳跳蹦蹦前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他們)才往返一次。河曲智叟(知道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你殘余的年歲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毀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孤兒。即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然而山卻不會增加高度,何必擔憂挖不平?”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疽摇课夷贻p時讀書,看一遍就能背誦,默寫它,也不會有多大的錯誤。然而我依仗這樣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歡和巧言善辯、喝酒的人交往,一個月,沒有幾天在看書。所以,即使有很強的記憶力,也常常荒廢在不勤奮上。近幾年來,我學習非常勤奮,以來懲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為。然而聽覺和視力都已經(jīng)衰退,大概比不上從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閱讀一件事,一定會在心中反復推敲幾遍,(但)合上書后就感到茫然不知,(這樣)反復多次仍然記不住,所以雖然有勤奮刻苦的辛勞,卻常?;膹U在善忘上。唉!損害我的學業(yè)的,常常是這兩種情況。(2022年四川遂寧)【甲】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H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節(jié)選自《出師表》)【乙】時上封事①者眾或不切事帝厭之。征②曰:“古者立謗木,欲聞己過。封事,謗木之遺也。陛下當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則為朝廷之益;非,亦無損于政?!钡蹛偅晕恐?。帝宴群臣,曰:“貞觀以前,從我定天下,玄齡功也;貞觀之后,納忠諫,正朕違③,征而已?!庇H解佩刀,以賜二人。帝嘗問群臣:“征與諸葛亮孰賢?”岑文本曰:“亮才兼將相,非征可比?!钡墼唬骸罢鞯嘎娜柿x,以弼朕躬,欲致之堯、舜,雖亮無以抗?!保ㄟx自《新唐書》,有刪改)(注釋)①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②征:魏征,唐代諫臣。③違:過失、錯誤。21.用“/”給乙文劃波浪線句子斷句,劃兩處。時上封事者眾或不切事帝厭之2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天啟壬戌秋日B.使內(nèi)外異法也漁人甚異之C.征與諸葛亮孰賢卿言多務,孰若孤D.帝悅,皆慰之孔子云:何陋之有2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2)言而是,則為朝廷之益;非,亦無損于政。24.結(jié)合甲、乙兩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諸葛亮和魏征提出的共同建議是什么。這對你的學習、生活有什么啟發(fā)?【參考答案】21.時上封事者眾/或不切事/帝厭之22.C23.(1)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漢朝前期興盛的原因。(2)說的是正確的,就對朝廷有好處;說的是錯誤的,也對政事沒有損害。24.共同建議:應廣泛地聽取意見。啟發(fā):結(jié)合自身實際,從學習、生活方面來談均可【分析】21.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本題可根據(jù)句意來句讀。句意是:當時上書言事的大臣很多,有的大臣言事不切實際,皇帝厭煩。據(jù)此,正確的句讀應是:時上封事者眾/或不切事/帝厭之。22.A.秋:時候/秋天;B.異:不同/對……感動驚異;C.孰:兩個都是“誰”的意思,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D.之:代詞,他們/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故選C。23.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能力。解答時一定要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1)“親(親近),遠(疏遠),所以(……的原因)”(2)“是(正確),益(好處),非(錯誤),損(損害)”是句中重點詞,注意根據(jù)語境確定詞義。2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關(guān)鍵語句分析概括,并談談啟發(fā)。從“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陛下當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則為朝廷之益;非,亦無損于政”可知,諸葛亮和魏征提出的共同建議是:應廣泛地聽取意見。啟發(f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和建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才有助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緟⒖甲g文】【甲】先帝創(chuàng)業(yè)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國力困弊,這真是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wèi)臣僚在內(nèi)勤勞不懈,忠心的將士在外舍身忘死,這是因為他們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進行報答。您應該廣泛聽取臣下的意見,以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的美德。激發(fā)志士的勇氣,不應當妄自菲薄。援引不恰當?shù)钠┯?,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宮禁中的侍衛(wèi)、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有所不同。如有作惡違法的人,或行為忠善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以顯示陛下處理國事的公正嚴明。不應該有所偏愛,使宮內(nèi)宮外執(zhí)法不同?!H近賢良的忠臣,遠離奸佞的小人,這是漢朝前期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離賢臣,這是漢朝后期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談論起這些事,對于桓帝、靈帝的做法,沒有一次不嘆息并且感覺到痛心和遺憾。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誠愿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王室的興盛,就時間不遠了?!疽摇慨敃r上書言事的大臣很多,有的(大臣言事)不切實際,皇帝厭煩。魏征說:“古時有人設立謗木,是想了解自己的過錯。密封的奏章,就是謗木制度的遺意吧!陛下想了解得失,應當任其所言。說得對,對朝廷有益;不對,也無損于朝政?!被实鄹吲d了,對上書言事的人全都加以撫慰?;实垩缯埲撼迹f:“貞觀之前,隨我平定天下,是房玄齡的功勞。貞觀以后,進獻忠告,糾正我的過失,僅僅魏征一人罷了?!被实塾H自解下佩刀,賞賜給他們倆?;噬显?jīng)詢問所有大臣:“魏征和諸葛亮比,哪個更賢能?”岑文本說:“諸葛亮兼有將相之才,魏征不能和他相比。”太宗說:“魏征履行仁義,來輔佐本人,想使本人達到堯、舜地步,即使是諸葛亮也比不過他。”(2021四川遂寧)【甲】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遺(wei),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呼老兵詣道邊酒壚,對坐痛飲,咨其風土,考其區(qū)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fā)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馬上無事,輒據(jù)鞍默誦諸經(jīng)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節(jié)選自《清朝藝苑》)[注釋]①卒林:即顧炎武。②亭障:邊塞崗亭、堡壘。③壚:酒家的代稱。21.用“/”給乙文劃線語句斷句,劃兩處。(2分)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fā)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2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1)父母歲有裘葛之遺
(給予、贈送)(2)手不釋書
(放下)(3)豈他人之過哉
(難道)(4)以一騾二馬
(用)2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他們學業(yè)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沒有養(yǎng)成的地方,不是天資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專一罷了。(2)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即使遇到親朋好友就好像不認識,有的時候因為太專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24.結(jié)合甲、乙兩文,說說你受到怎樣的啟發(fā)。(3分)我們青少年學習時,要把心思用在讀書、學習上,要專心致致,一絲不茍,不能心有雜念和別人在生活方面和別人攀比。這樣才能學有所獲,學有所成?!緟⒖甲g文】【乙】亭林先生(顧炎武先生)從小到老手都沒放下過書,出門就帶一兩匹馱著書的騾子或馬隨身。有時候到了邊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邊的小酒店一起暢飲,詢問當?shù)氐娘L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開書詳細的訂正,一定到?jīng)]有任何疑惑的程度為止。坐在馬上空閑的時候,就跨著馬鞍默默的背四書五經(jīng)等經(jīng)典和對它們的注釋文。即使遇到親朋好友就好像不認識,有的時候因為太專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認真仔細到這個程度,他的學問博大精深,沒有能與他相比的!(2020四川遂寧)【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辭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乙】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溫蠖⑤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列傳》)【注釋】①醨:薄酒。②察察:潔白的樣子。③汶汶:渾濁的樣子。④皓皓:瑩潔的樣子。⑤溫蠖(huò):塵滓重積的樣子。(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①故不為茍得也______②被發(fā)行吟澤畔______③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④遂自投淚羅以死_____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②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3)請簡要說說【甲】段是如何提出論點的。(4)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有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樣都把“舍生取義”奉為人生準則,請你另舉出一個事例,并說說你如何理解“舍生取義”。【參考答案】(1)①茍且取得,指茍且偷生之意;②同“披”,披散;③介紹比較的對象,可譯為“比”;④于是,就。(2)①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有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②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3)“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意對即可)(4)示例:生命誠然高貴,但是對于人來講,仁義之所貴更重于生命,君子賢人是能夠做到為了持守仁義而獻出生命的。抗元名將文天祥不接受高官厚祿的誘惑,寧死也拒不降元,這是對生命價值的一種超越,是對人的生命價值的提升和升華,也是中華民族所弘揚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另外如:譚嗣同“我以我血薦軒轅”、蘇武漠北氣節(jié)等事例)【參考譯文】【乙】屈原走到江邊,披散著頭發(fā)沿著水邊邊走邊吟唱,臉色憔悴,形體和容貌都象干枯的樹木一樣。一個漁翁看見就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里?”屈原說:“全世混濁卻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卻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翁說:“聰明賢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順隨世俗的變化。全世上都混濁,為什么不順著潮流推波助瀾?眾人都醉了,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節(jié)操志向,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用手彈去冠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塵土。一個人,誰又能用清凈潔白的身體,去受臟物的污染呢?(我)寧愿跳入水中,葬身魚腹,又怎能用高尚純結(jié)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塵垢呢?”于是寫下了《懷沙》賦,便抱著石頭,自己跳到汨羅江死了。(2019四川遂寧)【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岳陽樓記》)【乙】滕子京負大才,為眾所嫉,自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范仲淹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患無隙以規(guī)之。子京忽以書抵仲淹,求《岳陽樓記》。故《記》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在諫故人耳。(選自《過庭錄》)2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4分)(1)先天下之憂而憂▲(2)微斯人,吾誰與歸?▲(3)正患無隙以規(guī)之▲(4)恐后貽禍▲22.用“/”給乙文中劃線語句斷句。(2分)范仲淹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禍2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2)滕子京負大才,為眾所嫉?!?4.請聯(lián)系甲乙兩文分析概括范仲淹撰寫《岳陽樓記》的目的。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樣的思想境界?(4分)▲【參考答案】21.(4分,每小題各1分)(1)先,在……之前。(2)微,沒有。(3)規(guī),規(guī)勸,勸諫。(4)貽,遺留,留下。22.(2分)范仲淹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禍(每標對1處0.5分,標對3處2分)23.(4分)(1)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譯出“以”0.5分,理解到互文的手法,語意正確、語句通暢1.5分。)(2)滕子京享有非凡的才華,遭受到許多人的嫉妒。(或“滕子京享有非凡的才華,被許多多人嫉妒?!保ㄗg出“負”和“為……所”各0.5分。語意正確、語句通暢1分。)24.(4分)目的:①受好友委托為岳陽樓作記。②“勸諫滕子京”或“諫故人”。③表明自己的心志(答對1點即得1分,共2分)思想境界: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德。(答對1點即得1分,共2分)【參考譯文】【乙】滕子京很有才華,遭到許多人的嫉妒,從開始的慶陽帥被貶到巴陵郡,他的悲憤郁悶之情常常表現(xiàn)在文章中和臉上。范仲淹和他同齡,兩人關(guān)系很好,也很愛惜他的才華,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很驕傲自負,很少聽人勸。正在擔心沒有機會規(guī)勸他的時候,滕子京忽然寫信給范仲淹,請他寫一篇《岳陽樓記》。所以文中寫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規(guī)勸好友了。(2018四川遂寧)【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惫c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薄疽摇繃L見一蜘蛛布網(wǎng)壁間,離地約二三尺。一大蛇過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勢稍不及。久之,蛇將行矣。蜘蛛忽懸絲而下,垂身半空,若將追蛇者;蛇怒,復昂首欲吞之;蜘蛛引絲疾上。久之,蛇又將行矣。蜘蛛復懸絲疾下,蛇復昂首待之,蜘蛛仍還守其網(wǎng),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飆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動。蛇狂跳顛擲,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腦,果腹而去。(選自薛福成《庸庵筆記》)【注釋】①飆:暴風,這里是“迅速”的意思。②盬(ɡū):吸、飲。2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4分)⑴小惠未徧▲⑵小大之獄▲⑶蜘蛛引絲疾上▲⑷昂首欲吞蜘蛛,而勢稍不及▲22.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3分)A.【甲】文一個顯著的特點是詳略得當。作者把曹劌在戰(zhàn)前啟發(fā)魯莊公認識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戰(zhàn)中準確的掌握戰(zhàn)機和詳察敵情以及在戰(zhàn)后論述戰(zhàn)爭取勝的原因,都寫得比較詳細,其余的略寫。這對刻畫曹劌的形象和突出中心起到很大作用。B.“蛇意稍倦”和“目似暝,意暇甚”兩句中“意”的含義和用法都相同。C.【甲】文選自《左傳·莊公十年》?!蹲髠鳌肥且徊繃鴦e體史書,舊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主要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情況。D.【乙】文中主要運用動作描寫,生動地描繪了蜘蛛斗蛇的全過程,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2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⑴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⑵蜘蛛仍還守其網(wǎng),如是者三四次。 ▲24.甲、乙兩文告訴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請結(jié)合選文進行闡述。(3分)▲
鄭同:迂回曲折,委婉勸諫?!緟⒖即鸢浮?1.(4分,每小題各1分)⑴徧,通“遍”,遍及、普遍(答出通假0.5分,意思0.5分)。⑵獄,案件。⑶疾,快。⑷勢,情勢。22.C(3分)(《左傳》是一部編年體史書。)23.(4分)⑴當權(quán)的人會謀劃這件事情,你又何必參與呢?(譯出“肉食者”和“間”,各0.5分。語意正確、語句通暢1分。)⑵蜘蛛仍然返回守在它的網(wǎng)里,像這樣有三四次。(譯出“還”和“如是”各0.5分。語意正確、語句通暢1分。)24.(3分)答案:甲文中曹劌待齊人三鼓后抓住戰(zhàn)機出奇制勝;乙文中蜘蛛待蛇稍倦時,乘其不備,奮力跳下,抓住蛇頭拼死不動,至蛇死亡。兩文都告訴我們?nèi)跽呷绻プC會,也可以戰(zhàn)勝強大者。(只回答出道理得1.5分,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回答得3分。)【參考譯文】【乙】曾經(jīng)看見一只蜘蛛,在墻壁之間布網(wǎng),離地大約二三尺(高),一條大蛇從它下面經(jīng)過,抬起頭想吞食蜘蛛,(它順勢往上)而高度略微差一點。時間長了,蛇將要走了,蜘蛛忽然(垂絲)懸掛而下,將自己吊在半空中,好像要追趕蛇。蛇發(fā)怒,(又)回過頭來想要吞掉它;蜘蛛便順著絲飛快地往上爬。時間長了,蛇又要走了,蜘蛛又從蛛絲上懸下來,蛇又抬頭想吃它,蜘蛛又回到它的網(wǎng)中。像這樣做了三四次。蛇感覺稍微有點疲倦,將頭趴到地上。蜘蛛趁著它不注意,迅速奮身下來,蹲在蛇的頭上,拼死不動。蛇瘋狂地跳躍顛顫摔打(身子),直到死掉。蜘蛛就吸飲它的腦髓,吃飽后(就)離開了。(2017四川遂寧)【甲】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乙】魏相翟強死。為甘茂謂楚王曰:“魏之幾相者,公子勁也。勁也相魏,魏、秦之交必善。秦、魏之交完,則楚輕矣。故王不如與齊約,相甘茂于魏。齊王好高人以名。今為七行人請魏之相,齊必喜。魏氏不聽,交惡于齊。齊、魏之交惡,必爭事楚。魏氏聽,甘茂與樗里疾,貿(mào)首之讎(chóu,通“仇”)也;而魏、秦之交必惡,又交重楚也?!?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2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4分)(1)故不錯意也▲(2)請廣于君▲(3)魏、秦之交必善▲(4)齊王好高人以名▲2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3分)A.齊王好高人以名以君為長者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學而時之C.懷怒未發(fā)野芳發(fā)而幽香D.齊、魏之交惡死亦我所惡2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2)魏之幾相者,公子勁也?!?4、同為勸諫君王,唐雎和【乙】文中的謀士勸諫方式有何不同?(3分)▲【參考譯文】魏國的相國翟強死了。有人為甘茂對楚王說:“在魏國,希望繼任相國的人是公子勁。公子勁如果做了魏相,魏、秦兩國必然友好。魏、秦兩國友好,楚國在諸侯中的地位就會降低。所以,大王您不如與齊國結(jié)盟,共同支持甘茂做魏國的相國。齊王以好居人上而出名,現(xiàn)在要他的外交使節(jié)活動,讓甘茂出任魏國相國,齊王一定很高興。魏國如果不同意,就會與齊國關(guān)系惡化;齊、魏兩國關(guān)系惡化,他們都要爭著拉攏楚國。魏國如果同意任命甘茂為相國,甘茂與現(xiàn)在的秦相樗里疾是勢不兩立的仇人。那末魏、秦兩國關(guān)系一定惡化,這樣,他們兩國都會倚重于楚國了?!保?016四川遂寧)【甲】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由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萆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自得,以此自終。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乏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五柳先生傳》陶淵明)【乙】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i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廈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已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穩(wěn),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圖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已歲十一月也。(《歸去來兮辭·序》陶淵明)2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4分)(1)造飲輒盡,期在必醉(2)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3)彭澤去家百里(4)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2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1)每有會意,使欣然忘食。(2)饑凍雖切,違己交病。23.品讀上面兩段文字,簡要說說陶淵明的性格特征。(2分)24.對于陶淵明辭官歸隱,有人說他是堅守自我,有人說他是消極避世。你怎么看呢?請簡要陳述理由。(3分)【參考答案】(1)往、到(2)把(3)距離(4)在(1)每當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領會,就高興得忘記了吃飯。(每句1分,語句通順、意思對即可)挨餓受凍雖然來得急迫,但韋貝貝本心做事,身心都很痛苦。(每句1分,語句通順、意思對即可)陶淵明具有淡泊名利、率真放達、安貧樂道、重視親情的性格特征。(意思對即可)略(觀點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參考譯文】【甲】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個作為號了。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里窮經(jīng)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遮擋不住嚴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里經(jīng)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從此過完自己的一生。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jīng)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fā)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因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的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乙】我家貧窮,種田不能夠自給。孩子很多,米缸里沒有存糧,維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沒有辦法解決。親友大都勸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這個念頭,可是求官缺少門路。正趕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愛惜人才為美德,叔父也因為我家境貧苦(替我設法),我就被委任到小縣做官。那時社會上動蕩不安,心里懼怕到遠地當官。彭澤縣離家一百里,公田收獲的糧食,足夠造酒飲用,所以就請求去那里。等到過了一些日子,便產(chǎn)生了留戀故園的懷鄉(xiāng)感情。那是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饑寒雖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過去為官做事,都是為了吃飯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悵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裝連夜離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喪的心情像駿馬奔馳一樣急迫,自己請求免去官職。自立秋第二個月到冬天,在職共八十多天。因辭官而順遂了心愿,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歸去來兮》。這時候正是乙巳年(晉安帝義熙元年)十一月。(2015四川遂寧)【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疽摇砍f王欲伐越,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鼻f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shù)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躋①為盜于境內(nèi),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莊王乃止。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薄咀⑨尅竣偾f躋:戰(zhàn)國時楚莊王后裔,后降漢。22.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4分)(1)臣之妻私臣私:▲(2)時時而間進問:▲(3)臣愚患之患:▲(4)故日:“自見之謂明。”故:▲2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譯文:(2)王之伐越,何也?譯文:24.讀了【乙】文后,你想到了與文章主旨相關(guān)的哪個成語或俗語?(2分)25.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分析齊威王和楚莊王人物形象。(3分)【參考答案】22.(1)私:偏愛
(2)間:間或、偶然
(3)患:擔心
(4)故:所以(4分)23.(1)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的耳朵里的人,給予下等獎賞。(2)大王進攻越國,為什么呢?(4分)
24.示例:知(智)者不惑;人貴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分)
25.齊威王是一個修明政治,善于采納忠言,決心納諫除弊的賢明君主。楚莊王開始不顧國內(nèi)“政亂兵弱”,想要討伐越國,可知楚莊王是一個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但是,聽了莊子的進諫后“乃止”,可見楚莊王又是一個知錯就改的人。(3分)
【參考譯文】
【乙】楚莊王想攻打越國,莊子勸諫道:大王進攻越國,為什么呢??楚莊王說:因為越國政事混亂,軍隊軟弱。?莊子說:我雖說很無知,但深為此事?lián)鷳n。見識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卻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軍隊被秦、晉打敗后,喪失土地數(shù)百里,這說明楚國軍隊軟弱;有人在境內(nèi)作亂,官吏無能為力,這說明楚國政事混亂??梢姵诒跽y方面,并不比越國差,您卻要攻打越國,這樣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見眼睫毛一樣。?楚莊王便打消了攻打越國的念頭。因此要想認識到困難,不在于能否看清別人,而在于能否看清白己。所以上說:自己認識到自己才叫作明察。?
(2013四川遂寧)愛蓮說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水仙李漁水仙以秣陵①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鄉(xiāng)也。記丙午之春,先以度歲無資,衣囊質(zhì)②盡,迨③水仙開時,索一錢不得矣。欲購無資,家人曰:“請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庇柙唬骸叭暧麏Z吾命乎?寧短一歲之壽,勿減一歲之花。且予自他鄉(xiāng)冒雪而歸,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異于不反金陵?”家人不能止,聽予質(zhì)簪珥④購之。(節(jié)選自《閑情偶寄》,有改動)【注】①秣陵:指南京。②質(zhì):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飾。2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3分)(1)可愛者甚蕃蕃:(2)不蔓不枝枝:(3)家人不能止止:2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每小題2分,共4分)(1)菊之愛,陶后鮮有聞?!?)不看水仙,是何異于不反金陵?▲24.選出下列理解有誤的一項()(3分)A.“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且予自他鄉(xiāng)冒雪而歸”兩句中“而”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B.“濯清漣而不妖”一句中“濯”是“洗滌”的意思,“索一錢不得矣”一句中“索”是“勒索”的意思。C.“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對于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的意思,“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鄉(xiāng)也”是“不是住在南京,而是住在水仙花的故鄉(xiāng)”的意思。D.《愛蓮說》“托物言志”,以蓮自喻,來表現(xiàn)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zhì);《水仙》文用“冒雪趕回南京看水仙花”“竭盡家財買水仙花”兩件事來表現(xiàn)作者對水仙花的喜愛?!緟⒖即鸢浮?2.蕃:多。枝:長枝節(jié)。止:阻止。(3分,每個1分)23.(1)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后就很少聽說了。(“鮮”1分,句意1分)(2)沒有看到水仙花,這和沒有返回南京有什么不同呢?(2分,大意對即可)24.B(3分,索:尋找)【參考譯文】【乙】水仙花數(shù)南京的最好了,我之所以把家安在南京,并不是為了在南京安家,而是為了在水仙的故鄉(xiāng)安家。記得丙午年的春天,無富余錢財過年,當時窮困潦倒,等到水仙花開的時候,沒錢購買。家人說我要自己克制,一年不看水仙花也沒什么可奇怪的。我說:難道你們是想要奪去我性命么?我寧可少掉一年的壽命,也不想一個季節(jié)沒有花的陪伴。況且我從他鄉(xiāng)冒著大雪回到南京,就是為了看這水仙花。如果看不到,豈不是不如不回來南京,就呆在他鄉(xiāng)過年算了?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聽任我抵押首飾購買水仙花。(2012四川遂寧)【甲】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庇墒窍戎魉煸劻?,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選自晉朝·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隆中對》)【乙】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趙括之母也。秦攻趙,孝成王使括代廉頗為將。將行,括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蓖踉唬骸昂我??”曰:“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者以十數(shù),所友者以百數(shù);大王及宗室所賜幣帛,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盡藏之;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王以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執(zhí)心各異。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計已決矣?!崩冈唬骸巴踅K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隨乎?”王曰:“不也?!崩刃校H三十余日,趙兵果敗,括死軍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選自西漢·劉向《烈女傳·趙將括母》)2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1)將軍宜枉駕顧之顧:(2)欲信大義于天下信:(3)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用:(4)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日:23.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3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誅。24.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3分)A.“凡三往,乃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兩句中的“乃”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巴跻詾槿羝涓负酢薄ⅰ靶旃蝗艟酪病眱删渲械摹叭簟钡囊饬x和用法也不同。B.劉備善于聽從他人意見,以誠心求得人才,終成就三國鼎立之勢;而孝成王不聽從他人意見,最終兵敗。C.兩段選文在塑造人物時都采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方法。甲文徐庶極力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側(cè)面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謀略與才干,乙文第一段寫括母分析趙括父子是側(cè)面表現(xiàn)括母仁智。D.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兩件事“三顧茅廬”和“長平之戰(zhàn)”在兩段選文中僅以“凡三往”“代廉頗三十余日,趙兵果敗”就概括了,這是因為這兩件事本身與突出兩篇傳記的主人公的性格關(guān)系不大,這也告訴了我們寫文章時與中心關(guān)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寫?!緟⒖即鸢浮?2.(4分,每小題1分)(1)拜訪(2)通“伸”,伸張(須寫出本字和解釋。)(3)因此(4)每天23.(3分)孝成王因為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因此最終沒有加罪于她。(“以”“卒”各1分,句意通順1分。)24.(3分)C【參考譯文】【甲】諸葛亮親自在田地中耕種,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潁川(河南禹州)的徐庶與諸葛亮關(guān)系甚好,說確實是這樣。適逢先帝劉備駐扎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這個人,是人間臥伏著的龍啊,將軍可愿意見他?”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吧?!毙焓f:“這個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訪,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將軍你應該屈尊親自去拜訪他”。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于是劉備叫旁邊的人退下,說:“漢室的統(tǒng)治崩潰,奸邪的臣子盜用政令,皇上蒙受風塵遭難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任,想要為天下人伸張大義,然而我才智與謀略短淺,就因此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現(xiàn)在還沒有罷休,您認為該采取怎樣的辦法呢?”【乙】趙國的大將、封為馬服君的趙奢的妻子,是趙括的母親。這一年秦國攻打趙國,趙孝成王命令趙括代替廉頗為大將??煲稣鞯臅r候,趙括的母親呈上書信向趙王訴說道:“趙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將?!壁w王問道:“這是為什么呢?”趙括的母親說:“原先我侍奉趙括的父親時,孩子的父親當時身為大將。他用自己的奉祿供養(yǎng)的食客要以‘十’這個數(shù)目來計算;他所結(jié)交的朋友要以‘百’這個數(shù)目來計算;國王和王室貴族賜贈的錢財絲綢,他全部都把它們分給軍吏、士大夫;從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過問家中私事?,F(xiàn)在趙括一日作了大將,面向東接受軍吏的拜見,軍吏中沒有敢于抬頭親近地看他的人;趙王所賜贈的金錢絲綢,他回家后也全部收藏起來;況且每天尋找可買的合宜的田地房,總想擴充自己的私有。趙王您認為他像他的父親嗎?父親、兒子不同,居心有著差異。我希望國王不要派遣趙括為大將領兵出征了吧!”趙王說:“作為趙括的母親,你還是放下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計劃已經(jīng)決定了?!壁w括的母親說:“國王您最終還是要派遣他為將,那么如果有了不稱大將職責的情況發(fā)生,我這個老婦人能夠不隨著受處罰嗎?”趙王說:“不會連累你的?!壁w括既已領兵出征,代替廉頗才三十多天,趙軍果然大敗,趙括戰(zhàn)死而趙軍傾覆。趙王因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所以最終沒有加罪于她。(2011四川遂寧)記與歐公語蘇軾歐陽文忠公嘗言:有患疾者,醫(yī)問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遏風,驚而得之。”醫(yī)取多年舵牙為舵公手汗所漬處,刮末雜丹砂茯神之流,飲之而愈。今《本草注別藥性論》云:“止汗,用麻黃根節(jié)及故竹扇為末服之?!蔽闹乙蜓裕骸搬t(yī)以意用藥多此比,初似兒戲,然或有驗,殆未易致詰也?!庇枰蛑^公曰:“以筆墨燒灰飲學者,當治昏惰耶?推此而廣之,則飲伯夷之盥水,可以療貪;食比干之馂馀,可以已佞;舐樊噲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療惡疾矣?!惫齑笮?。元秸六年閏八月十七日,舟行入潁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見文忠公于此,偶記一時談笑之語,聊復識之。(選自《東坡志林》)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A.初似兒戲,然或有驗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B.殆未易致詰也思而不學則殆C.用麻黃根節(jié)及故竹扇為末服之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D.嗅西子之珥,可以療惡疾矣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舐樊噲之盾,可以治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醫(yī)以意用藥多此比固國不以山溪之險C.坐念二十年前見文忠公于此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D.醫(yī)問其得疾之由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8.下列對選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歐陽文忠公指歐陽修,歐陽修謚號文忠;東坡,即蘇軾。他們都是北宋文學家。B.醫(yī)生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C.作者說用相關(guān)著名人物使用過的物品可以分別“治昏惰、療貪、已佞、治怯、療惡疾”等,是仿照歐陽文忠公講的故事類比推理得出的。D.作者乘船進入潁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與歐陽文忠公的一番笑談,且把它記了下來,說明當時這番談話妙趣橫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經(jīng)久不忘,言猶在耳。【參考答案】6.A7.B8.B【參考譯文】歐陽修曾經(jīng)跟我擺談過這樣的事情:有人生了病,醫(yī)生問他是怎么得病的,他回答說:“坐船時遇上刮大風,驚恐害怕,然后就病了。”醫(yī)生就在使用了多年、被舵工手上出的汗水浸透了的船舵把柄上用刀刮下一些碎屑來,加上丹砂、茯神一類的藥,泡水給他喝了,他的病就好了。現(xiàn)在的《本草注別藥性論》上說:“治療出汗多的毛病,可以用麻黃的根節(jié)(麻黃,中藥名,以莖枝入藥,性溫、味辛微苦,功能發(fā)汗;根節(jié)入藥,性平、味甘,功能止汗)和被人用舊了的竹扇(上面浸透了人的手汗)來打成碎末讓病人服用?!睔W陽修就說:“醫(yī)生憑借自己的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會議臺椅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前景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保持健康體重遠離心腦血管疾病
- 2025年奧沙利鉑項目建議書
- 中國重慶市商業(yè)銀行行業(yè)市場調(diào)查研究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倉儲業(yè)行業(yè)影響因素分析
- 租圖書合同范本
- 花生系列產(chǎn)品深加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備案
- 2025年中國報紙批發(fā)市場行情動態(tài)分析及發(fā)展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 中國甘肅省養(yǎng)老機構(gòu)行業(yè)市場競爭現(xiàn)狀及投資前景規(guī)劃報告
- 中國遠紅外線加熱板行業(yè)市場全景監(jiān)測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 2025年企業(yè)法務顧問聘用協(xié)議范本
- 《康復評定技術(shù)》課件-第五章 運動控制
- 【理特咨詢】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生物醫(yī)藥大健康行業(yè)應用進展報告
- 2025新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單詞默寫表(小學部分)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語三年級下冊課件 Unit6第1課時Startup
- 平拋運動的經(jīng)典例題
- 錄井作業(yè)現(xiàn)場風險評估及控制措施
- 2025年度商會工作計劃
- 社區(qū)管理與服務專業(yè)實習總結(jié)范文
- 施工現(xiàn)場5S管理規(guī)范
- 【MOOC】中級財務會計-西南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