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阜新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5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1頁
遼寧阜新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5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2頁
遼寧阜新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5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3頁
遼寧阜新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5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4頁
遼寧阜新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15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遼寧阜新歷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截至2023年)【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yè)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①王業(yè)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于西,又務(wù)②于東,兵法乘勞③,此進趨之時也。(選自諸葛亮《后出師表》)【注釋】:①顧:考慮,顧慮。②務(wù):致力。③乘勞:趁著疲勞。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猥自枉屈

自三峽七百里中B.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皆以美于徐公C.以先帝之明

無從致書以觀D.此進趨之時也

山川之美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2)是故托臣而弗疑也。10、用“/”為乙文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11、請概括出甲文中對作者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事件。(至少兩件)(2分)12、請分別找出甲乙兩文中諸葛亮認為當前出師北伐條件已經(jīng)具備的句子。(2分)甲:

乙:

【參考答案】8、D9、(1)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身耕種。(2)所以(把這事)托付給我而不再猶豫。10、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11、先帝當初三顧茅廬,對作者有知遇之恩;作者臨危受命,與先帝患難與共;先帝臨終托孤,寄以興復漢室的大業(yè)。(答“三顧茅廬”“臨危受命”“白帝城托孤”等意近也可,任寫兩點即可)12、甲: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乙:今賊適疲于西,又務(wù)于東?!緟⒖甲g文】【乙】先帝考慮到蜀漢和曹賊不能并存,賊不能并存,帝王之業(yè)不能茍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討伐曹魏。以先帝那樣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來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討敵人,是能力微弱而敵人強大的。但是,不去討伐敵人,王業(yè)也是要敗亡的;是坐而待斃,還是主動去征伐敵人呢?因此委任臣下,一點也不猶疑。臣下接受任命的時候,睡不安穩(wěn),食無滋味。想到要去北伐,應該先南征。所以五月里渡過瀘水,深入不毛之地,兩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愛惜自己呵,而是看到帝王之業(yè)不可能局處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著危險,來執(zhí)行先帝的遺愿,可是爭議者說這不是上策。而敵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對付邊縣的叛亂,東面又要竭力去應付孫吳的進攻,兵法要求趁敵方勞困時發(fā)動進攻,當前正是趕快進軍的時機呵?。?023年遼寧阜新)【甲】①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②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馬說》)【乙】①王孫圉聘于晉①,定公饗②之。趙簡子鳴玉以相③,問于王孫圉曰:“楚之白珩④猶在乎?”對曰:“然。”簡子曰:“其為寶也幾何矣?”②曰:“未嘗為寶。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⑤,能作訓辭,以行事于諸侯,使無以寡君為口實。又有左史倚相⑥能道訓典以敘百物,以朝夕獻善敗于寡君,使寡君無忘先王之業(yè)。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寶焉?圣⑦能制議百物,以輔相國家,則寶之?!?/p>

(選自《國語·王孫圉論楚寶》,有刪改)【注釋】①王孫圉(yǔ)聘于晉:王孫圉訪問晉國。聘:訪問。②饗(xiǎnɡ):用酒食款待,宴享。③鳴玉以相:弄響身上的佩玉給(王孫圉)看。鳴:弄響。相:本義察看,這里指給……看。④珩(hénɡ):系在玉佩上部的橫玉。⑤觀射父:楚國大夫。⑥倚相:人名,楚國史官。⑦圣:通達事理。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才美不外見

見余大喜曰B.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戰(zhàn)于長勺C.

未嘗為寶

或異二者之為D.

其為寶也幾何矣

其真無馬邪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楚之白珩猶在乎?11、用“/”為乙文畫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訓典以敘百物12、甲文中作者認為統(tǒng)治者應該怎樣對待人才?(2分)13、甲、乙兩文都論述了人才重要性。甲文“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揭示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乙文用“

”揭示人才之所以成為國寶的原因。

(請用乙文中原句回答)(2分)【參考答案】9、B

10、(1)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里來喂養(yǎng)它。(回答“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喂養(yǎng)它”亦可)(2)楚國的白珩還有嗎?11、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訓典/以敘百物12、

作者希望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fā)揮才能。(能答出希望統(tǒng)治者聽取人才的意見,讓其有優(yōu)厚的待遇等也可。)13、①圣能制議百物

②以輔相國家【參考譯文】(楚國大夫)王孫圉在晉國訪問,(晉國國王)定公設(shè)宴招待他,(晉國大夫)趙簡子(佩帶著能發(fā)出)鳴響的玉來和他饗見,問王孫圉說:“楚國的白珩還在嗎?”(王孫圉)回答說:“在?!焙喿诱f:“它是寶啊,價值多少???”(王孫圉)說:“沒(將它)當成寶。楚國所當成寶的,叫觀射父,他能發(fā)表(上乘的)訓導和外交辭令,來和各諸侯國打交道,使我國國君不會有什么話柄。還有左史倚饗,能夠說出(先王)的訓導和典章,陳述各種事物,朝夕將成敗的經(jīng)驗和教訓告訴國君,使國君不忘記先王的基業(yè)。如果說到白珩,這只是先王的玩物,哪稱得上是寶?。渴ベt能夠掌握和評判萬事萬物,以輔佐國家的,就將他當做寶?!保?022年遼寧阜新)【甲】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選自《送東陽馬生序》)【乙】宣子①憂貧,叔向②賀之。宣子曰:“子賀我何故?”對曰:“昔欒武子③無一卒之田④,宣其德行,順其憲則,諸侯親之,戎、狄懷之,以正晉國。郤昭子⑤,其富半公室⑥,其家半三軍,侍其富寵以泰⑦于國其宗滅于絳⑧,唯無德也。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為能其德矣,是以賀?!毙影莼籽?,曰:“起也將亡,賴子存之?!保ㄟx自《國語·叔向賀貧》)【注釋】①宣子:即韓宣子,晉國上卿,又名韓起。②叔向:晉國大夫。③欒武子:欒書,晉國上卿。④一卒之田:即百頃土地。上卿享受的待遇應該是五百頃田地。⑤郤(xì)昭子:郤至,晉國卿。⑥公室:國庫。⑦泰:驕橫。⑧絳:晉國的國都。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媵人持湯沃灌(熱水) B.綴公卿之后(跟隨)C.諸侯親之(親自) D.起也將亡(滅亡)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2)宣子憂貧,叔向賀之。10.用“/”為乙文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侍其富寵以泰于國其宗滅于絳11.【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對比手法,甲文中作者與同舍生求學條件相差懸殊,他卻能保持內(nèi)心充實和強大,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將欒、郤兩個家族的興衰作對比,用“_________________”道出郤昭子家族衰敗的原因。(請分別用文中原句回答)【參考答案】8.C9.(1)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當中,一點不羨慕他們。(2)宣子正為貧窮發(fā)愁(憂慮),叔向向他道賀。10.侍其富寵/以泰于國/其宗滅于絳。11.①.以中有足樂者(答“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币部桑?唯無德也(答“侍其富寵,以泰于國”也可)【8題詳解】C.句子的意思是:各諸侯國都親近他。親:親近。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作答此題,要遵循“字字有落實,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注意特殊句式及詞類活用。(1)缊袍敝衣:破舊的衣服;處其間:生活在他們當中;略無:一點兒沒有;慕艷:羨慕。(2)憂:憂慮,形容詞意動,為……憂慮;憂貧:為貧窮憂慮;賀:祝賀,道賀;之:代詞,他,指韓宣子。【10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句讀。作答此題,先翻譯句子,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句讀。這句話的意思是:依仗自己的財產(chǎn)和勢力,在晉國極其驕橫,他的宗族在絳這個地方被滅亡了。故正確的斷句為:侍其富寵/以泰于國/其宗滅于絳?!?1題詳解】本題考查內(nèi)容提煉。題空一:根據(jù)“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提煉:以中有足樂者;題空二:根據(jù)“侍其富寵,以泰于國,其宗滅于絳,唯無德也”提煉:侍其富寵,以泰于國或唯無德也?!緟⒖甲g文】【甲】當我外出求師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峽谷之中。隆冬時節(jié),刮著猛烈的寒風,雪有好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氐娇蜕幔闹┯矂訌棽坏?。服侍的人拿著熱水為我洗浴,用被子裹著我,很久才暖和起來。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應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用紅色帽帶和珠寶裝飾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huán),左邊佩戴寶刀,右邊掛著香囊,光彩鮮明,像神仙一樣;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處于他們之間,毫無羨慕的心。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情,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別人。我求學的辛勤和艱苦就是像這個樣子。如今我雖已年老,沒有什么成就,但所幸還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著天子的恩寵榮耀,追隨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著皇上,聽候詢問,天底下也不適當?shù)胤Q頌自己的姓名,更何況才能超過我的人呢?【乙】韓宣子正為貧困而發(fā)愁,叔向卻向他表示祝賀。宣子說:“你祝賀我,這是什么緣故呢?”叔向回答說:“從前欒武子沒有百頃土地,可是他能夠傳播德行,遵循法制,各諸侯國都親近他,一些少數(shù)民族都歸附他,因此使晉國安定下來。郤昭子,他的財產(chǎn)抵得上晉國公室財產(chǎn)的一半,他家里的傭人抵得上三軍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財產(chǎn)和勢力,在晉國極其驕橫,他的宗族在絳這個地方被滅亡了。只是因為沒有德行的緣故!現(xiàn)在你有欒武子的清貧境況,我認為你能夠繼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賀?!毙佑谑窍掳?,并叩頭說:“我正在趨向滅亡的時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保?021遼寧阜新)【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選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田單①將攻狄②,往見魯仲子③。仲子曰:“將軍攻狄,不能下也?!碧飭文藨?,問魯仲子曰:“先生謂單不能下狄,請聞其說?!濒斨僮釉唬骸爱斀駥④姈|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⑤上之虞⑥,黃金橫帶⑦而馳于淄、澠之間。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者也?!碧飭卧唬骸皢斡行?,先生志之矣?!泵魅漳藙顨庋渤橇⒂谑甘嘀?。及援桴⑨鼓之,狄人乃下。(選自《戰(zhàn)國策?田單將攻狄》)【注釋】①田單:戰(zhàn)國時齊國臨淄人。②狄:在今山東高青東南。③魯仲子:齊國高士。④夜邑:在今山東掖縣。⑤淄:水名。⑥虞:通“娛”,娛樂。⑦黃金橫帶:腰系黃金的帶鉤。⑧矢石:箭和壘石,是守城的武器。⑨援桴(fú):拿鼓槌。8.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A.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B.行拂亂其所為(拂:擾亂)C.田單乃懼(懼:害怕)D.先生志之矣(志:記,記?。?.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2)將軍攻狄,不能下也。10.用“/”為乙文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明日乃勵氣巡城立于矢石之所11.【甲】【乙】兩文都表明一個共同的道理,無論是治國還是戰(zhàn)爭,享受安樂往往會有導致失敗的危險。兩文中都體現(xiàn)這一道理的句子分別是:【甲】 ;【乙】 。(請分別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參考答案】8.(2分)B9.(4分)(1)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的使命給這樣的人(2分)。(2)將軍攻打狄城,不能攻下(2分)。10.(2分)明日/乃勵氣巡城/立于矢石之所11.(2分)【甲】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1分)?!疽摇坑猩畼?,無死之心,所以不勝者也(1分)。【參考譯文】【乙】田單將要攻打狄,(出征之前)拜訪魯仲子。魯仲子說:“您攻打狄,是不能攻克的啊?!碧飭尾艙鷳n,問魯仲子說:“您說我不能攻下狄,請讓我聽聽您的說法?!濒斨僮诱f:“如今您東面有夜邑豐厚的俸祿,西面有淄上徹夜的歡娛,(您是)黃金橫在腰間,在淄、澠之間往來奔馳,(您現(xiàn)在)沉溺于生活的玩樂,卻無為國戰(zhàn)死的雄心,這是您不勝的原因啊?!碧飭握f:“我有為國戰(zhàn)死的雄心,您知道的啊。”第二天(田單)就振作精神,沿城墻巡視,(他)站在箭石紛飛的地方,抱著戰(zhàn)鼓擊鼓,狄人才被打敗。(2020遼寧阜新)【甲】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亭記》)【乙】余同年①友魏君用晦②為吳縣③,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為給事中④.君之為縣有惠愛,百姓扳⑤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以為贈。夫令之于民誠重矣。令誠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令誠不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吳之山川,蓋增重矣。君今去縣巳三年矣,一日與余同在內(nèi)庭,出示此圖展玩太息因命余記之。噫!君之于吾吳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節(jié)選自歸有光《吳山圖記》,有刪改)【注】①同年:古代在科舉考試中同時被錄取的人互稱同年。②魏君用降:即魏用晦,人名。③為吳縣:擔任吳縣縣令。④以高第召入為給事中:因為考核優(yōu)異而被召入京中做給事中了。給事中,官職。⑤扳:通“攀”,牽,引。⑥令縣令。下文的“令”同此。8.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雜然而前陳者 (陳列,擺開)B.行者休于樹 (休息在樹下)C.未及三年(到)D.君今去縣已三年矣(離開)9.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夫令之于民誠重矣。10.用“/”為乙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斷兩處)出示此圖展玩太息因命余記之11.甲、乙兩文分別寫了歐陽修、魏用晦主政地方期間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甲文中體現(xiàn)主旨的句子是①;乙文中體現(xiàn)為政者與百姓關(guān)系和諧融洽的句子是②。(請分別用文中原句回答)?!窘忸}過程】8.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ACD.正確;B.句意為: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樹:在樹下;故選:B。9.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做該題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句中重點詞語有:樂,意動用法,以…為樂;樂,快樂;句意為:喝醉酒能跟老百姓一道快樂,酒醒后能寫文章表達這種快樂的,是太守啊。(2)句中重點詞語有:令,縣令;誠,確實。句意為:縣令對于老百姓來說確實非常重要。10.本題考查劃分句子結(jié)構(gòu)。這句話的意思是“取出這幅《吳山圖)給我看,一邊欣賞,一邊嘆息,于是讓我(寫篇文章)記載這件事情”。句中的“出示”“展玩太息”“命”是三個不同的動作,故應在“展玩太息”的前后分別斷開。1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甲文以“樂”貫穿全篇,表達了“與民同樂”之情,同時“記”這種文體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前文的記敘描寫為后文的議論抒情蓄勢。故答案可在甲文第二段中得出,乙文中“為政者與百姓關(guān)系和諧融治“的意思是為政者牽掛百姓,百姓愛戴為政者,據(jù)此理解,在文中找出對應的句子即可。答案:8.B9.(1)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事的人,是太守啊。(2)縣令對于老百姓來說確實非常重要,10.出示此圖/展玩太息/四命余記之11.①“太守之樂其樂”(或“醉能同其樂“);②“村之于晉只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晉民能忘之也”(或“百姓扳留之不能得,面君亦不忍于其民”)【總結(jié)歸納】詞義積累:備前人之述備矣(周全、詳盡)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具備)猶得備晨炊(準備)【參考譯文】【甲】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lǐng)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疽摇课彝g的好友魏用晦任吳縣縣令未滿三年,因考績列入優(yōu)等被調(diào)入京城擔任給事中。魏君任吳縣縣令期間有恩于民,離任時,百姓設(shè)法挽留卻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離開他的百姓,于是有熱心人便畫了一幅《吳山圖》來送給他??h令對于老百姓來說,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縣令確實是賢良的,那么當?shù)氐纳酱ú菽疽矠槊墒芷涠鳚啥械綐s耀;如果縣令不賢良,那么當?shù)氐纳酱ú菽疽矔庋?,感受到恥辱。魏君對于吳縣的山河,可以說是增添了光彩了?,F(xiàn)在魏君離開吳縣已經(jīng)三年了,一天,他與我同在內(nèi)庭,取出這幅《吳山圖》給我看,一邊欣賞,一邊嘆息,就命我寫篇文章記載這件事情。唉!魏君對于我鄉(xiāng)吳縣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們吳縣百姓忘記他呢?。?019遼寧阜新)【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衛(wèi)鞅①亡魏入秦,孝公②以為相。封之于商③,號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④公平無私;罰不諱⑤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⑥。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于商君,辭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蒞政有頃,商君告歸。(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注】①衛(wèi)鞅:即商鞅。②孝公:指秦孝公。③商:古代地名。④至行:貫徹到底。⑤諱:避忌。⑥黥(qíng)劓(yì)其傅:指衛(wèi)鞅因太子犯法,對其師傅處以黥劓的刑罰。黥、劓,皆為古代酷刑。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2分)A.皆以美于徐公咨臣以當世之事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C.能謗譏于市朝欲傳于商君D.宮婦左右莫不私王賞不私親近8.把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2)衛(wèi)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9.用“/”為【乙】文中畫直線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10.在甲、乙兩文中,君臣同心使國力變強。齊國在國外取得了⑴的巨大成效(用甲文原句回答),秦國則很快取得了⑵的效果(用乙文原句回答)。(2分)【參考譯文】衛(wèi)鞅從魏國逃亡到秦國,秦孝公任命他為丞相,把商地分封給他,號稱“商君”。商君治理秦國,法令貫徹執(zhí)行,公正而沒有偏私。懲罰違法者不避忌強宗大族,獎賞有功者不偏袒親屬近臣,法令的實施涉及太子,連太子的老師也要處以刻面割鼻的刑罰。法令施行一年之后,路上丟失的東西沒有人去撿拾,老百姓不敢亂取非分的財物,國家的兵力大大加強,各諸侯因此畏懼秦國。孝公用商君推行法令治國十八年后,重病臥床不起,打算把王位傳給商君,商君辭謝不受。孝公去世后,他的兒子秦惠王繼位,執(zhí)政不久,商君請求回到自己的封地。(2018遼寧阜新)【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節(jié)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乙】范文正公①,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成施之。方貴顯時,置負郭②常稔之田③千畝,號曰“義田”,以養(yǎng)濟群族之人。……初公之未顯貴也,嘗有志于是④矣,而力未逮⑤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于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⑥,后世子孫修其業(yè)⑦,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充⑧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⑨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公之忠義滿朝廷,事業(yè)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后世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無錄也。獨高其義,因以遺其世云。(節(jié)選自《古文觀止》之《義田記》,作者錢公輔)【注釋】①范文正公:范伸淹,卒謚文正。②負郭:靠近城郭。③常稔(rěn)之田:常熟之田、良田。④是:指“養(yǎng)濟群族之人”。⑤逮:及。⑥歿(mò):死。⑦修其業(yè):指主持義田之事。修,遵循。⑧充:本意是實,滿,充足。這里引申為“高”的意思。⑨斂:為死者易衣為小斂,死者入棺為大斂。斂,與“殮”同。7.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因為)B.予嘗求古仁人之心(請求)C.咸施之(全,都)D.而終其志(心愿、志向)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微斯人,吾誰與歸?(2分)(2)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2分)9.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10.甲、乙兩文了范仲淹遠大的政治抱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甲文語句回答)。乙文作者高度贊揚范仲淹并表明本文寫作緣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參考答案】7.B【解析】B求:探求。8.(1)(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2)范文正公雖然身居高位、俸祿豐厚,卻一生過著貧窮的生活?!窘馕觥?1)注意“微”的意思是“沒有”,“吾誰與歸”是介賓倒裝,正確語序應是“吾與誰歸”。(2)注意“充”“厚”要翻譯準確,“貧終其身”是賓語前置。9.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解析】“歿之日”為狀語,后應斷開;“身無以為斂”和“子無以為喪”結(jié)構(gòu)相同,中間應斷開。1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獨高其義(或答“獨高其義,因以遺其世云”亦可)【解析】第一空抓住題干提示信息“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用甲文語句回答”,容易確定答案。第二空抓住題干提示信息“高度贊揚…‘寫作緣由”及乙文中提示信息“因以遺其世云”,可確定答案。【參考譯文】【乙】范文正公是蘇州人。生平喜歡用財物助人,選擇關(guān)系親近卻很貧苦、關(guān)系疏遠卻很賢能的人,都接濟他們。當他富貴顯達時,購置了千畝田地,叫做義田,用來供養(yǎng)救助全族的人。(使他們)每天有飯吃,年年有衣穿,嫁娶喪葬時,都有供養(yǎng)。選擇族中年長又賢能的人管理賬冊,再按時共同掌管收支。每天吃飯,每人一升米;每年制衣,每人一匹絹。嫁女的給錢五萬,再嫁的給錢三萬;娶妻的給錢三萬,再娶的給錢一萬五;喪葬的和再嫁的數(shù)目相同,葬小孩的給錢一萬。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貴顯達時,曾立志設(shè)置義田,但他力量不能達到,擱延了二十年。不久他當了西路邊帥,接著參與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祿賞賜的收入,來達成他的愿望。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孫治理他義田的事業(yè),繼承他好施的遺志,和他在世時一樣。他雖然位高祿多,卻清貧一生。去世時,自身沒有用來入殮的東西,子孫沒有用來辦喪的東西。只是把布施貧民和養(yǎng)活族人的義行,留傳給他的子孫罷了。(2017遼寧阜新)【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曾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姡畣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玻痹A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玻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節(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乙】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①.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②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xiāng)重家,安鄉(xiāng)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③鄉(xiāng)輕家,危鄉(xiāng)輕家則敢凌上犯禁④,敢凌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⑤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選自《管子·治國》)【注釋】①富民:使人民富裕。富,文中作動詞用。②奚:什么。③危:憂懼.文中指不安心。④凌上犯禁:冒犯官吏,違犯法令。⑤治:治理得好。太平。7.選出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2分)A.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增加)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賜福,保佑)C.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憑借)D.安鄉(xiāng)重家則敬上畏罪(害怕)8.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2分)(2)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2分)9.曹劌堅持拜見魯莊公的理由是什么?(2分)10.【甲】【乙】兩文都體現(xiàn)了“民本”思想。(1)曹劌認為政治上贏得戰(zhàn)爭勝利的先決條件是(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2)管子的治國主張是(用原文回答)。(2分)【參考答案】【乙】大凡治國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就難以治理。憑什么這樣說?人民富裕就安于鄉(xiāng)居而愛惜家園,安鄉(xiāng)愛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懼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貧窮就不安于鄉(xiāng)居而輕視家園,不安于鄉(xiāng)居而輕家就敢于對抗君上而違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難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國家往往是富的,亂國必然是窮的。因此,善于主持國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來,然后再加以治理。(2016遼寧阜新)【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蓋,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①。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日:“君才十倍曾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②可輔,輔之;如其不才,砉可自取?!绷撂槠眨骸俺几医吖呻泞壑?,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④后主日:“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保ㄟx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注釋】①病篤:病重。②嗣子:指劉禪。嗣,繼承。③股肱:比喻輔佐之臣。④敕:告誡,囑咐。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2)屬以后事_________________8.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2)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9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君才十倍曹丕不能能安國終定大事10【甲】【乙】兩文都寫出了諸葛亮效忠劉備父子的心愿,可用八字成語_______,_______來概括諸葛亮這一高風亮節(jié)。請從【乙】文中找出能表達這一真摯情感的句子:_______。(2分)【參考答案】7.(1)身份低微、見識短淺。(2)通“囑”,囑咐,囑托。【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詞語的能力。做此類題目一定要積極調(diào)動課內(nèi)積累,首先思考課內(nèi)學習時這個詞語有幾個意思,然后再根據(jù)句意來推斷、確定這個詞語的準確意思。8(1)先帝深知我做事謹慎,所以臨去世時把國家大事囑托給我了。(2)你和丞相一起治理國事,對待他要像對待父親一樣?!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文言句子要遵循“卒享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把文言句子換成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的句子,注意翻譯出來的句子要做到字字準確,忠于原文,通順規(guī)范。本題中的兩句直譯即可,注意“謹慎”“崩”“寄”“汝”“從事”“事”等詞要翻譯準確。9.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句子斷句的能力。文言句子斷句首先要讀懂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就能準確斷句。句子意思不太懂時也可通過看虛詞、查對話、據(jù)修辭、觀句子結(jié)構(gòu)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相同詞語中間斷、習慣句式等斷句。本句根據(jù)“必…終”兩個虛詞可準確斷句。10.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概括人物品質(zhì)和根據(jù)要求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諸葛亮誓死效忠劉氏父子的成語已成為他的代表性特點,也已成為常識,不難作答;第二空只要理解“真摯情感”指的是誓死效忠,不難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緟⒖甲g文】【乙】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劉備)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囑托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要高于曹丕十倍,必能安定國家,最終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可以輔佐的話就輔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話你就自己稱帝吧。”諸葛亮哭著說道:“我一定盡我所能,精忠衛(wèi)國,死而后已!”先主又傳詔,命令后主說:“你和丞相一起做事,侍奉他就如同侍奉我一樣?!保?015遼寧阜新)【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是歲①十月之望②,步自雪堂③,將歸于臨皋④。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⑤。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⑥!”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⑦安所⑧得酒乎?”歸而謀諸婦⑨。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保ㄟx自蘇軾《后赤壁賦》)【注】①是歲:這一年,指宋神宗元豐五年。②望:陰歷每月十五日。③雪堂:蘇軾在黃州時建造的自住廳堂。④臨皋:亭名。⑤黃泥之坂:即“黃泥坂”,山坡名。⑥如此良夜何:如何度過這個良夜。⑦顧:但是。⑧安所:從什么地方。⑨謀諸婦:和妻子商量這事。諸,“之于”的合音詞。7.下面子句中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2分)A.狀如松江之鱸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B.是歲十月之望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C.已而嘆曰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醉翁亭記》)D.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

薄暮冥冥,虎嘯猿啼(《醉翁亭記》)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念無與為樂者。譯文:

(2)我有斗酒,藏之久矣。譯文:

9.請分別寫出甲、乙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2分)答:

【參考答案】7.A(2分)8.(1)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或“想到?jīng)]人與我同樂”。(2)我有一斗酒,已存放(收藏)了很久。(每小題2分,共4分)9.【甲】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疽摇克都冉担救~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每小題1分,共2分)【參考譯文】【乙】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即使有酒也沒有菜肴。月色皎潔,清風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wǎng)捕到了魚,大嘴巴,細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付您突然的需要?!保?014遼寧阜新)【甲】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節(jié)選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越國大饑,王恐,召范蠡①而謀。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饑,此越之福,而吳之禍也。夫吳國甚富,而財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輕,好須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幣卑②辭以請糴③于吳,則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吳,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請食于吳。不出三年,夫差④為禽⑤。(選自《呂氏春秋》有刪改)【注】①范蠡:人名,越國大臣。②卑:謙恭、恭順。③糴:買進谷物。④夫差:吳國君主。⑤禽:通“擒”,捉住。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1)行拂亂其所為(2)王何患焉8.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人恒過,然后能改。(2)今之饑,此越之福,而吳之禍也。9.【甲】文“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人”指一類人?!疽摇课脑絿鴾鐓堑墓适麦w現(xiàn)了【甲】文中所闡述的。【參考答案】7.(1)拂:違背(2)患:憂慮,擔心(每小題1分,共2分)8.(1)一個人常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2)現(xiàn)在的饑荒正是越國的福分、吳國的禍患。(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接近即可)9.【甲】文:經(jīng)受艱苦磨煉之后能夠成就偉大事業(yè)(1分,意思接近即可)【乙】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分)共2分?!緟⒖甲g文】【乙】越國遭到嚴重饑荒,越王很害怕,把范蠡找來商量。范蠡說:“您憂慮什么呢?現(xiàn)在的饑荒正是越國的福分、吳國的禍患。吳國非常富足,財富有余,他們的君主年輕,缺少智謀和才能,喜歡一時的名聲,不考慮后患。您如果用貴重的禮物、謙卑的言辭去向吳國借糧,糧食就可以得到。得到糧食,最終越國必定會占有吳國,您又何必憂慮呢?”越王說:“好!”于是就派人向吳國請求借糧。不到三年,吳國也遭受饑荒,派人向越國請求借糧,越王不給,反而攻打吳國,吳王夫差便被活捉了。(2013遼寧阜新)【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關(guān)。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楚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①,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乙②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焙唬骸白訜o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③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④萬,而專屬⑤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保ü?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注】①昭奚恤:楚國的令尹(相)。②江乙:衛(wèi)國人,當時在楚國做官。③長:為首領(lǐng),執(zhí)掌。④帶甲:精兵。⑤屬:隸屬,歸屬。7.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2分)(1)今齊地方千里____。(2)獸見之皆走____。8.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譯文:(2)猶百獸之畏虎也。譯文:9.【甲】【乙】兩文都采用設(shè)喻方法說理?!炯住课泥u思用切身經(jīng)歷設(shè)喻,勸諫齊威王____;【乙】文江乙用寓言設(shè)喻,告訴楚宣王看問題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這個寓言故事是____。(2分)【參考答案】7.(1)方圓(2)跑(2分)8.(4分)(1)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進諫的了。(2)這就象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9.(2分)甲: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乙:狐假虎威?!緟⒖甲g文】【乙】楚宣王問群臣,說:“我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嗎?”群臣無人回答。江乙回答說:“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找到了一只狐貍,狐貍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lǐng)袖,如果您吃掉我,這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就和狐貍同行,群獸見了它們,都紛紛逃奔。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卻以為是害怕狐貍?,F(xiàn)在大王的國土方圓五千里,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quán)。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像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2012遼寧阜新)【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乙】溥①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②,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③。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shù)次。后名讀書之齋④曰“七錄”以此也……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⑤,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選自《明史》)【注】①溥:張溥,明末文學家②鈔:后來寫作“抄”③已:完畢。④齋:書房@⑤毫:筆。8.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訶語(4分)(1)每假借于藏書之家假()(2)俟其欣悅,則又請焉俟()(3)如是者六七始已始()(4)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就()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1)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譯文:(2)冬日手皸,日沃湯數(shù)次。譯文:10.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甲】【乙】兩段的內(nèi)容(2分)答:11.從以上兩人的學習經(jīng)歷中,你受到哪些啟發(fā),請聯(lián)系實際談一談。(2分)答:【參考答案】8.(1)借(2)等待(3)才(4)完成(每詞1分,共4分)9.(1)拿著經(jīng)書向當?shù)赜械赖掠袑W問的前輩請教(1分)(2)冬天手指凍裂,每天要在熱水中浸幾次(1分,共2分)10.(甲)作者學習之勤奮及從師求學之艱難(1分(乙)張溥靠抄書學有所成,名高一時。(1分,共2分)11.要有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勤奮刻苦,不怕困難。(答上兩點得1分,聯(lián)系實際者得1分,共2分)【參考譯文】張溥小的時候就很喜愛學習,所讀的書一定要用手抄寫下來。抄寫完畢,朗讀一遍,便將紙焚燒掉。然后又抄,像這樣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拿毛筆管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繭子,冬天手的皮膚都凍裂了,每天用

熱水洗好幾次。后來他把書房命名為“七錄”。張溥作詩、寫文章思路敏捷。天下各處的人向他索要詩文,他不用寫草稿,當著客人的面揮筆寫作,一會兒就寫成了,因此,他的名聲在當時很高。(2011遼寧阜新)【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劉禹錫《陋室銘》)【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則商①也日益②,賜也日損③?!痹尤眨骸昂沃^也?”子曰:“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④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⑤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⑥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⑦,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選自王肅<孔子家語>)[注釋]:①“商”和下文的“賜”皆為孔子弟子。②益:長進。③損:減損。④說:談?wù)摗"菀暎嚎?,比照。⑥化:融和。⑦鮑魚之肆:賣咸魚的店鋪。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3分)(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2)談笑有鴻儒(3)無案牘之勞形9.在古漢語詞典中,“日”字有以下幾個義項,請根據(jù)語境判斷哪一個義項最適合[乙]段“則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1分)A.每天,一天天也B.白天C.日子D.太陽10.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不知其人,視其友。11.簡答題。(4分)(1)【乙】段中的“芝蘭之室”,后人常用來喻指賢士居所?!炯住慷沃械穆乙约拔闹刑岬降摹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稱得上是“芝蘭之室”。(2分)(2)【甲】段“談笑有鴻儒,往來無自丁”,【乙】段“不知其人,視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話題。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樣的個性化感悟?請聯(lián)系文段內(nèi)容自選角度具體談?wù)勀愕目捶ā?2分)【參考答案】8.(3分)(1)所以,因此(2)博學的人(3)使身體勞累9.(1分)A10.(2分,每句1分,酌情給分)(1)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顯得簡陋了。(2)不了解一個人,可以看他所交往的朋友。11.(共4分)(1)(2分,每空1分,出現(xiàn)錯別字不得分)諸葛廬(南陽諸葛廬)子云亭(西蜀子云亭)(2)(2分)答題要求:內(nèi)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話題,從正反面談皆可,要結(jié)合文段內(nèi)容:語言表達清楚流暢。內(nèi)容1分,語言1分,脫離文段泛泛而談?wù)咦疃嗟?分。例一:我認為朋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