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上海市部編版五四制語文七上02文言文(二)翻譯
期末復習講義(機構(gòu)適用)(學生版+教師版)
文言文(二)翻譯
(一)翻譯原則
翻譯原則:信?達?雅
“信”“達”“雅”它是由我國清末新興啟蒙思想家嚴復提出的,
他在《天演論》中的“譯例言”講到:“譯事三難:信、達、雅。求
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
“信”指意義不悖原文,即是譯文要準確,不偏離,不遺漏,也
不要隨意增減意思;“達”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譯文通順明白;“雅”
則指譯文時選用的詞語要得體,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簡明優(yōu)雅。
翻譯文言文,有兩種方法,即直譯和意譯。所謂直譯,就是按照
文言文的詞語和語法結(jié)構(gòu),用現(xiàn)代漢語一一對應(yīng)地翻譯出來。不便于
直譯的.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需要.輔之以意譯c也就是說,.在翻
譯時,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翻譯“六字法”
1.留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譯
時可保留不變。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器物
名、度量衡單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遙。蜀中(地名)有杜
處士(人名)。
2.刪
“刪”,就是刪除。
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結(jié)尾會有一些
語氣詞,它的作用是增強語氣,這樣的詞語我們就可以不翻譯。句子
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還包括:發(fā)語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結(jié)構(gòu)倒裝的
標志性詞語、句中表停頓的詞、個別連詞等。例:此畫斗牛也!這個
句子可譯為:這畫的是斗牛呀?!薄病北砼袛?,無義,應(yīng)刪去。
3.補
“補”,就是增補。
(1)加字組詞法解詞
①變單音詞為雙音詞
例如:”有一牧童見之”中,“一”為“一個“,“見”為看見,解
釋為“有一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
②數(shù)詞后面增加量詞
例如“撒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如故
這句話譯為:撤去圍幕一看里面,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扇子、
一塊醒木像以前一樣。
(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或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
或語句要加括號)
例: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這個句子可以譯為:(伯牙)認為
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
4.換
“換”,即換字法解詞.用現(xiàn)代漢語詞匯替代文言詞匯、術(shù)語、
慣用語等;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后的詞;通假字換成本字等。
例如“吾、余、予”等換成“我”;“爾、汝”等換成“你
5.調(diào)
“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
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
介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yīng)調(diào)整語序,以便符合現(xiàn)代漢
語表達習慣。
惟弈秋之為聽:全句翻譯:只聽弈秋的話(完全按照弈秋說的去
做),正常語序“惟聽弈秋二
又如“古之人不余欺也!”這句話屬于賓語前置,可以把這個句
子譯為:古代的人不會欺騙我。?
6.變(貫)
“變”就是變通,“貫”指根據(jù)上下文語境,靈活貫通地翻譯。
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活澤有關(guān)文字,這就是所謂的“意譯二
(1)使用比喻、借代、互文、用典等修辭手法,宜用意譯。
例如“無絲竹之亂耳J中的絲竹為借代??勺g為:沒有奏樂的
聲音擾亂雙耳
(2)緊縮復句或言簡意豐的句子,需分開翻譯或補充。
例如:“兵革非不堅利也”
按照字面翻譯:兵器不是不鋒利,鎧甲不是不堅固。也可以翻譯
為: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
(3)為了增強語勢而用繁筆、渲染、鋪陳手法的句子,譯時要
凝縮。
例如:”有席卷天下,包舉字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J
可譯為:(秦)有吞并天下,統(tǒng)一四海的雄心。
(三)注意事項
1.通讀全文,找準譯句的關(guān)鍵詞(得分點,動詞居多)。
2.將要求翻譯的句子中的每個字都落實為現(xiàn)代漢語的解釋。
(“信”)
就是把古文中常用的單音節(jié)詞換成現(xiàn)代漢語中常見的雙音節(jié)詞。
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不要翻譯,無須自作聰明C
3.再將這些字詞連成句,要求符合現(xiàn)代人說話習慣。(“達”)
4.連字成句時注意盡量多就少改,該補的一定要補出來(主語、
賓語省略較多),該調(diào)整順序的也要落實,要使一句話完整通順。
5.個別字詞實在無法說通,試試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例題(讓學生翻譯,翻譯全文或重點句子)
王育①少孤貧,為人傭,牧羊豕②,近學堂。育常有暇拾薪,以
③雇書生抄書。后截蒲④以學書,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
育將鬻⑤己以償,于是郭子敬聞而嘉之,代育還羊豕,給其衣食令育
與其子同學。育遂博通經(jīng)史,仕偽漢⑥,官至太傅。
--《太平御覽?學部》
【注釋】①王育:東晉十六國時期的著名學者。
②豕(sh1):豬。
③以:用來。④截斷水楊樹枝條。⑤鬻(yu):賣。⑥偽漢:指
東晉十六國時期我國北方的一個政權(quán),與東晉對立。
1.
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并翻譯。
給
其
衣
食
令
育
與
其
子
同
學。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育常有暇拾薪
暇:()
(2)于是郭子敬聞而嘉之
嘉:()
3.
王育是如何通過白己努力成為一位博通經(jīng)史的學者的?
練習
(一)閱讀下列文言短文,完成1—4題(10分)
越人遇狗
鄧牧①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搖尾人②言曰:“我善獵,與若中分③」
越人喜,引而俱歸,食以梁肉④,待之以人禮。狗得盛禮,日益倨⑤,
獵得獸,必盡啖乃已?;蜞驮饺嗽唬骸盃栵嬍持?,得獸,狗輒盡啖,
將奚⑥以狗為?”越人悟,因與分肉,多自與。狗怒,嚙其首,斷領(lǐng)
⑦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⑧狗,而與狗爭食,幾何不敗也?。?/p>
【注釋】①鄧牧:,宋元之際的學者。②人:像人一樣。③中分:
平分。④梁肉:精美的食物。⑤倨:傲慢。⑥奚:何,什么。⑦領(lǐng):
脖子。⑧豢:養(yǎng)。
1.解釋文中的加點詞語。(4分,各2分)
(1)我善獵()
(2)引而俱歸()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食以梁肉,待之以人禮
3.有人譏笑越人“爾飲食之,得獸,狗輒盡啖,將奚以狗為”,
他們這樣說,是因為
(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4.下列對這則故事寓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人應(yīng)該和狗等動物和諧相處,不能虐待動物。
B、對貪婪殘忍的壞人或惡勢力,不要姑息縱容。
C、人和貪婪的動物勢不兩立,要堅決與之斗爭。
[)、越人不該與狗爭食,以至葬送自己的性命。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①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
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日:“老父在大丘,強者綏③之以德,弱者撫之
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
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
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p>
【注釋】①候,拜訪,問候。②履行,實踐,做。③綏,安,安
撫。④孤,封建時代王侯對自己的謙稱。
1.
對文中加點的詞意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弱者撫之以仁
撫:安撫
B.
孤往者嘗為鄴令
嘗:曾經(jīng)
C.
不知卿家君法孤
法:法則
D.
周公不師孔子
師:學習
2.
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A.
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B.
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C.
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D.
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3.
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袁公問陳元方父親,在太丘做官時身邊的人是如何稱贊他。
B.
陳元方認為父親在太丘,用德行去安撫強者,用仁慈去安撫弱者,
讓人們安心做事。
C.
陳元方借周公和孔子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親是相
互效法。
D.
文中陳元方聰明機智,對于袁公提出的問題,他能運用比喻的方
法巧妙應(yīng)對。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為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
深雪里,昨夜開數(shù)枝。"谷曰:“‘數(shù)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則佳」
齊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己‘一字之師'J
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2.鄭谷建議將“數(shù)枝”改成“一枝”的理由是
3.下列對“一字之師”的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
A.指為士林所推崇的文學家。
B.指專為人修改作品的高手。
C.指將“數(shù)枝”改成“一枝”的人。
D.指改了一個字使作品更加完善的人。
(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神童莊有恭
粵中莊有恭①,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zhèn)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
戲,適落于將軍署之內(nèi)宅,莊直入索取。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
其前進。將軍方與客對弈②,見其神格③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
來?”莊以實對。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莊曰:“對,
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莊日:“一字能之,一
百字亦能之J將軍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廳事④所張畫幅而命之
對曰“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
可笑」莊日:“即此同一局棋,便可對矣J應(yīng)聲云:“殘棋半局,車
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J
(選自鄒強《三信廬筆談》)
【注釋】①莊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書。②弈:下棋。③神
格:神色與氣質(zhì)。④廳事:指大堂。
1.
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時為放風箏之戲/元方時年七歲
B.
莊直入索取/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C.
童子何來/將復何及
D.
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2.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的畫曲線句子C
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進。
3.
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析選文和《陳太丘與友期行》中描寫的人物有哪
些相似之處。
(五)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①。使庶幾之志②,揭
然③有所存,惻然④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⑤,廣咨問,除嫌吝⑥,
雖有淹留⑦,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氣不慷慨,
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⑧不庸,不免于下流矣!
(選自《諸葛亮集》)
【注釋】①凝滯:心思局限于某個范圍;拘泥。②庶幾之志:接
近或近似于先賢的志向。③揭然:高舉的樣子。④側(cè)然:懇切的樣子。
⑤細碎:瑣碎的雜念。⑥嫌吝:怨恨恥辱。⑦淹留:德才不顯于世。
③竄伏:逃避,藏匿。
1.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夫志當存高遠()
(2)雖有淹留()
2.
翻譯下列句子。
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
3.
文中提到如何實現(xiàn)志向?(用原文回答)
(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婦之親①蕭氏子,至京師②,因謁公,公約之
飯。翌日,蕭氏子盛服而往,意為公必盛饌(zhuan)o日過午,覺
饑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
三行④,初供胡餅兩枚,次供豬商⑤數(shù)四,頃即供飯,旁置菜羹而已。
蕭氏子頗驕縱,不復下箸,惟啖胡餅中間少許,留其四傍。公取自食
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釋]】①子婦之親:兒媳婦家的親戚。②京師:京城。③果
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幾杯酒。⑤茵ludn:切成塊的肉。
1.
下列各組句子中,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至京師
(
至:到
)
B.
因謁公
(謁:拜見)
C.
意為公必盛饌
(意:料想)
D.
果蔬皆不具(具:具體)
2.
翻譯句子C
(1)日過午,覺饑甚而不敢去。
(2)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3.
“其人愧甚而退”,你認為“其人”為什么會感到“愧”呢?由
此可見,王安石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元方時年七歲,二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p>
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昔吳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三:“諾,期返而食J
起日:“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
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
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注釋】①吳起:戰(zhàn)國時著名的軍事家。②俟[si]:等待。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陳太丘與友期行()
(2)宜其能服三軍歟?()
2.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C
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
3.
【甲】段和【乙】段都運用和動作描寫刻畫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在描寫人物時采用前后的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主題。
4.
讀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對“守信”有了進一步的
認識。請結(jié)合文段內(nèi)容談?wù)勀銓Α笆匦拧钡目捶ā?/p>
課后作業(yè)
一、閱讀下文,完成1一3題
商鞅治秦
公孫鞅①亡魏入秦,孝公②以為相,封之于商,號日商君。商君
治秦,法令至行③,公平無私,罰不諱④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
子⑤,翻剿⑥其傅。期年⑦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
諸侯畏懼。然刻深寡恩⑧,特以強服之耳。
(選自《戰(zhàn)國策》)
【注釋】①公孫鞍:商鞅,公孫鞅,衛(wèi)鞅,都是一個人。姓姬,
戰(zhàn)國時期衛(wèi)國人。
②孝公:秦孝公。
③至行:一到就要執(zhí)行。
④諱:回避。
⑤法及太子:太子犯了法。
⑥森(q1ng)剌(y1):古代的酷刑。M,在罪人臉上刺字;
剌,割掉鼻子。
⑦期年:周年。
⑧刻深寡恩:(對百姓)刻薄少恩惠。
1.解釋加點字
(1)公孫鞅亡魏入秦:
(2)道不拾遺
2.翻譯句子
(1)孝公以為相,封之于商,號曰商君
(2)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3.史書記載商鞅最后的結(jié)局是“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你
覺得為什么商鞅遭受如此殘酷的刑罰卻得不到百姓的同情?
二、閱讀下文,完成1—4題
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邦人。弱冠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②顧
況。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③之曰:“長安百物皆貴,居
大不易!”及覽詩卷,至“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蹦藝@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老夫前言戲之爾
(選自辛文房《唐才子傳》)
【注釋】①弱冠:古時指男子二十歲。②謁:拜見。③謔:
開玩笑。
1.文中“野火澆不盡,春風吹又生”出自白居易的詩作
《況(1分)
2.請根據(jù)后文推測文中加點詞“上國”的解釋,并說說依據(jù)。
(3分)
“上國”的解釋:依據(jù):
3.“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二請結(jié)合句意分析一下顧況是如
何巧妙地開了個玩笑。(3分)
4.從“老夫前言戲之爾”中,可看出文中顧況最后對白居易所
持態(tài)度是()(2分)
A.對白居易持驕傲自大的態(tài)度。
B.對白居易持輕視、瞧不起的態(tài)度。
C.對白居易的態(tài)度有點不當回事。
D.對白居易深表歉意并被其才情折服°
三、課外文言文閱讀
拾
樵
司馬光
余見童子拾樵于道,約曰:“見樵先呼者得之,后毋得爭也皆
曰:“諾!”既而行,相與笑語戲狎,至歡也。瞞①然見橫芥②于道,
其一先呼,而眾童子爭之,遂相撻③擊,有傷者。余惕④然,亟歸而
嘆日,“噫!夫天下之利大于橫芥者多矣,吾不知戒而日與人游,恃
其歡而信其約。一旦有先呼而斗者,能無傷乎?”
【注】①晡:xud,驚訝地看。
②芥:小草。
③撻:ta,用鞭子或棍子打。④惕:憂慮、恐懼。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4分)
(1)后毋得爭也()
(2)恃其歡而信其約()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夫天下之利大于橫芥者多矣。
3.在“吾不知戒而日與人游”這句話中,在作者看來與別人交往
中應(yīng)該“戒”怎樣的人?(2分)
4.這個小故事闡明的道理是
(3分)
四、課外文言文閱讀
【甲】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J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萬曰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
則是無禮J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嵇中散語趙景真①:“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②之風,
恨量小狹?!壁w云:“尺表能審磯衡之度,寸管能測往復之氣③。何必
在大,但問識如何耳。”
(均選自《世說新語》)
【注】①嵇中散:嵇康,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趙景真:趙至,字景真,有口才,曾任遼東郡從事,主持司法工作,
以清當見稱。
②白起:戰(zhàn)國時秦國的名將,封武安君。據(jù)說他瞳子白黑分明。
人們認為,這樣的人一定見解高明。
③尺、寸:不一定是表度量的單位,只是形容其短。表:用來觀
測天象的一種標竿。班衡:古代測
量天象的儀器,即渾天儀。管:指古代用來校正樂律的竹管。
1.
根據(jù)《辭?!诽峁┑牟糠至x項,給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選擇恰
當?shù)慕忉尅?/p>
(1)
恨量小狹()
A.
怨恨
B.
仇視
C.
悔恨
D.
遺憾
(2)尺表能審見衡之度()
A.
知道
B.
周密
C.
推究
D.
查問
2.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何必在大,但問識如何耳。
3.
有人說《世說新語》是一部慰人寶典,作為網(wǎng)絡(luò)熱門詞的“慰”
讀音為第三聲,原屬于北方地區(qū)常見的地方方言,意思為利用語言或
者其他方式對別人進行攻擊。結(jié)合[甲][乙]兩文,你
認為元方和趙景真的表現(xiàn)是網(wǎng)絡(luò)語說的“慰”嗎?簡要闡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二)翻譯
(一)翻譯原則
翻譯原則:信?達?雅
“信”“達”“雅”它是由我國清末新興啟蒙思想家嚴復提出的,
他在《天演論》中的“譯例言”講到:“譯事三難:信、達、雅。求
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
“信''指意義不悖原文,即是譯文要準確,不偏離,不遺漏,也
不要隨意增減意思;“達”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譯文通順明白;“雅”
則指譯文時選用的詞語要得體,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簡明優(yōu)雅。
翻譯文言文,有兩種方法,即直譯和意譯。所謂直譯,就是按照
文言文的詞語和語法結(jié)構(gòu),用現(xiàn)代漢語一一對應(yīng)地翻譯出來。不便于
直譯的,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需要,輔之以意譯。也就是說,在翻
譯時,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翻譯“六字法”
1.留
“留二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譯
時可保留不變。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器物
名、度量衡單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語。蜀中(地名)有杜
處士(人名)。
2.刪
“刪二就是刪除。
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結(jié)尾會有一些
語氣詞,它的作用是增強語氣,這樣的詞語我們就可以不翻譯。句子
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還包括:發(fā)語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結(jié)構(gòu)倒裝的
標志性詞語、句中表停頓的詞、個別連詞等。例:此畫斗牛也!這個
句子可譯為:這畫的是斗牛呀?!薄病北砼袛?,無義,應(yīng)刪去。
3.補
“補”,就是增補。
(1)加字組詞法解詞
①變單音詞為雙音詞
例如:“有一牧童見之”中,“一”為“一個“,“見”為看見,解
釋為“有一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
②數(shù)詞后面增加量詞
例如“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如故J
這句話譯為:撤去圍幕一看里面,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扇子、
一塊醒木像以前一樣。
(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或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
或語句要加括號)
例: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這個句子可以譯為:(伯牙)認為
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
4.換
“換”,即換字法解詞。用現(xiàn)代漢語詞匯替代文言詞匯、術(shù)語、
慣用語等;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后的詞;通假字換成本字等。
例如“吾、余、予”等換成“我二“爾、汝”等換成“你,
5.調(diào)
“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
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
介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yīng)調(diào)整語序,以便符合現(xiàn)代漢
語表達習慣。
惟弈秋之為聽:全句翻譯:只聽弈秋的話(完全按照弈秋說的去
做),正常語序“惟聽弈秋二
又如“古之人不余欺也!”這句話屬于賓語前置,可以把這個句
子譯為:古代的人不會欺騙我。?
6.變(貫)
“變”就是變通,“貫”指根據(jù)上下文語境,靈活貫通地翻譯。
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活澤有關(guān)文字,這就是所謂的“意譯
(1)使用比喻、借代、互文、用典等修辭手法,宜用意譯。
例如“無絲竹之亂耳J中的絲竹為借代??勺g為:沒有奏樂的
聲音擾亂雙耳
(2)緊縮復句或言簡意豐的句子,需分開翻譯或補充。
例如:“兵革非不堅利也”
按照字面翻譯:兵器不是不鋒利,鎧甲不是不堅固。也可以翻譯
為: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
(3)為了增強語勢而用繁筆、渲染、鋪陳手法的句子,譯時要
凝縮。
例如:“有席卷天下,包舉字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J
可譯為:(秦)有吞并天下,統(tǒng)一四海的雄心。
(三)注意事項
1.通讀全文,找準譯句的關(guān)鍵詞(得分點,動詞居多)。
2.將要求翻譯的句子中的每個字都落實為現(xiàn)代漢語的解釋。
(“信”)
就是把古文中常用的單音節(jié)詞換成現(xiàn)代漢語中常見的雙音節(jié)詞。
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不要翻譯,無須自作聰明。
3.再將這些字詞連成句,要求符合現(xiàn)代人說話習慣。(“達”)
4.連字成句時注意盡量多就少改,該補的一定要補出來(主語、
賓語省略較多),該調(diào)整順序的也要落實,要使一句話完整通順。
5.個別字詞實在無法說通,試試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例題(讓學生翻譯,翻譯全文或重點句子)
王育①少孤貧,為人傭,牧羊豕②,近學堂。育常有暇拾薪,以
③雇書生抄書。后截蒲④以學書,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
育將鬻⑤己以償,于是郭子敬聞而嘉之,代育還羊豕,給其衣食令育
與其子同學。育遂博通經(jīng)史,仕偽漢⑥,官至太傅。
--《太平御覽?學部》
【注釋】①王育:東晉十六國時期的著名學者。
②豕(shi):豬。
③以:用來。④截斷水楊樹枝條。⑤鬻(yd):賣。⑥偽漢:指
東晉十六國時期我國北方的一個政權(quán),與東晉對立。
【譯文】
王育小時候是一個孤兒,很貧窮。他作為別人家的苦工,負責放
牧豬羊(牲畜),其地點離學堂很近。王育時常都有空閑的時間,他
就收集柴草,(賣掉),請書生幫他抄書。后來王育截斷水楊樹枝條當
筆來學習,從早到晚都不停止。后來王育放牧時把牲畜弄丟了他的雇
主鞭打他。王育準備賣身以償還牲畜的損失,這時郭子敬聽聞了這件
事,他對王育的行為表示贊賞,代王育償還了牲畜的損失.并且供給
他衣服和食物,使王育與他的子女一起上學。于是王育漸漸能夠博通
經(jīng)史,后來在偽漢作官,直到太傅的職位。
1.
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并翻譯。
給
其
衣
食
令
育
與
其
子
同
學。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育常有暇拾薪
暇:()
(2)于是郭子敬聞而嘉之
嘉:()
3.
王育是如何通過自己努力成為一位博通經(jīng)史的學者的?
【答案】
1.
給
其
衣
食/令
育
與
其
子
同
學。
(郭子敬)供給王育衣服和食物,使王育與他的子女一起上學。
2.
(D暇:空閑;
⑵嘉:贊賞
3.
①他請人給他抄書,解決了買書的困難;②他折枝當筆,解決了
買筆的困難;③他日夜苦讀,奮發(fā)學習,最終取得成功。
練習
(一)閱讀下列文言短文,完成1—4題(10分)
越人遇狗
鄧牧①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搖尾人②言曰:“我善獵,與若中分③J
越人喜,引而俱歸,食以梁肉④,待之以人禮。狗得盛禮,日益倨⑤,
獵得獸,必盡啖乃已。或嗤越人曰:“爾飲食之,得獸,狗輒盡啖,
將奚⑥以狗為?”越人悟,因與分肉,多自與。狗怒,嚙其首,斷領(lǐng)
⑦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⑧狗,而與狗爭食,幾何不敗也?。?/p>
【注釋】①鄧牧:,宋元之際的學者。②人:像人一樣。③中分:
平分。④梁肉:精美的食物。⑤倨:傲慢。⑥奚:何,什么。⑦領(lǐng):
脖子。⑧豢:養(yǎng)。
【參考譯文】
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著頭搖著尾巴發(fā)出人的語言說道:
“我擅長于捕獵,捕到的獵物和你平分J那越人很高興,帶著狗一
起回家。喂給它米板和肉,像對待人一樣去對待它。狗受到盛情的禮
遇,一天天的傲慢起來,獵取的野獸,必定是自已全部吃掉。有人就
譏笑那越人說:“你喂養(yǎng)它,它捕獵到的野獸,狗全部吃了,你憑什
么還要養(yǎng)狗呢?”那越人醒悟了,因此給狗分野獸的肉的時候,多的
給自己。狗惱怒,咬他的頭,咬斷了他的脖子,就跑著離開了。把狗
當成家人養(yǎng),然后卻又和狗爭食,哪有不失敗的呢!
1.解釋文中的加點詞語。(4分,各2分)
(1)我善獵()
(2)引而俱歸()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食以梁肉,待之以人禮
3.有人譏笑越人“爾飲食之,得獸,狗輒盡啖,將奚以狗為”,
他們這樣說,是因為
(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4.下列對這則故事寓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人應(yīng)該和狗等動物和諧相處,不能虐待動物。
B、對貪婪殘忍的壞人或惡勢力,不要姑息縱容。
C、人和貪婪的動物勢不兩立,要堅決與之斗爭。
D、越人不該與狗爭食,以至葬送自己的性命。
【答案】
1.(1)擅長
(2)牽
拉(4分,每空2分)
2.(人)用精美的食物喂(狗)吃,按照待人的禮數(shù)來招待它(指
狗)(2分)
3.因為越人對狗“盛禮”狗卻傲慢無禮,還將獵來的東西都吃掉,
越人沒有讓狗做
狗應(yīng)干的事
(2分)
4.B(2分)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①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
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③之以德,弱者撫之
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J袁公曰:“孤④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
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日:“周公、孔子,異世而出,
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J
【注釋】①候,拜訪,問候。②履行,實踐,做。③綏,安,安
撫。④孤,封建時代王侯對自己的謙稱。
【譯文】
陳元方十一歲時,去拜會袁公(紹)。袁公司:“你賢良的父親在
太丘做官,遠近的人都稱贊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說:
“我父親在太丘,對強者用德行去安撫;對弱者用仁慈去安撫,讓人
們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對他老人家更加敬重J袁公
說:“我曾經(jīng)也當過鄴縣縣令,正是做這樣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親
學我,還是我學你的父親?”元方說:“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時代,雖
然時間相隔遙遠,但他們的行為卻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學孔子,孔子
也不學周公J
1.
對文中加點的詞意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弱者撫之以仁
撫:安撫
B.
孤往者嘗為鄴令
嘗:曾經(jīng)
C.
不知卿家君法孤
法:法則
D.
周公不師孔子
師:學習
2.
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A.
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B.
賢家君在大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C.
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D.
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3.
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袁公問陳元方父親,在太丘做官時身邊的人是如何稱贊他。
B.
陳元方認為父親在太丘,用德行去安撫強者,用仁慈去安撫弱者,
讓人們安心做事。
C.
陳元方借周公和孔子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親是相
互效法。
D.
文中陳元方聰明機智,對于袁公提出的問題,他能運用比喻的方
法巧妙應(yīng)對。
【答案】
1.
C
2.
B
3.
B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為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
深雪里,昨夜開數(shù)枝。"谷曰:"‘數(shù)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則佳J
齊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己‘一字之師'J
解釋:
齊己:唐朝和尚,善詩;謁:拜見;焉:代省鄭谷;矍然:吃驚注
視的樣子;兼:提起,整理。
三衣:佛教僧尼的大衣、上衣、內(nèi)衣,三種法衣合稱三衣,指衣
服。
膜拜:舉手加額,長跪而拜,表示極其恭敬的行禮方式;自是:
從此
譯文:鄭谷住在袁州,于是齊己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見他。詩
作中有一首《早梅》寫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J鄭谷看了笑
著說:"數(shù)枝’不能表現(xiàn)出早意來,不如用‘一枝‘好?!饼R己驚訝
不已,不由得整理三衣,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從此,眾多讀
書人就把鄭谷看做齊己的“一字之師
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2.鄭谷建議將“數(shù)枝”改成“一枝”的理由是
3.下列對“一字之師”的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指為士林所推崇的文學家。
B.指專為人修改作品的高手。
C.指將“數(shù)枝”改成“一枝”的人。
D.指改了一個字使作品更加完善的人。
【答案】:
1.從此,書生們都把鄭谷當做自己的“一字之師”C
2.“樹枝”不能體現(xiàn)早春的“早”。
3.D
(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神童莊有恭
粵中莊有恭①,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zhèn)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
戲,適落于將軍署之內(nèi)宅,莊直入索取。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
其前進。將軍方與客對弈②,見其神格③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
來?”莊以實對。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莊曰:“對,
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莊曰:“一字能之,一
百字亦能之。”將軍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廳事④所張畫幅而命之
對日“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
可笑」莊日:“即此叵一局棋,便可對矣?!睉?yīng)聲云:“殘棋半局,車
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J
(選自鄒強《三信廬筆談》)
【注釋】①莊有游:清朝人,官至刑部尚書。②弈:下棋。③神
格:神色與氣質(zhì)。④廳事:指大堂。
【參考譯文】
粵中部的莊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聲。(他的)家在鎮(zhèn)粵將軍
署旁邊,有一次放風箏玩耍,(風箏)恰好落到將軍署的內(nèi)院中,莊
有恭直接進入要求歸還。所有衙役都認為他歲數(shù)小而忽略了他,沒有
來得及阻擋他進入。將軍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狀態(tài)與眾不同,
急促喝問他說:“小孩從哪來的?”莊有恭實話回答。將軍說:“你讀
書了沒有?可以對對子嗎?“莊有恭回答說:“對子,小意思罷了,
這有什么難的!”
將軍問:“能對幾個字的對子?”莊有恭回答:“一個字能對,一
百個字也能對J將軍認為他自大并且夸張,于是就指著廳里張貼的
畫讓他做對子,說:“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
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有恭說:“就是這里一盤棋,便可以對呀J
應(yīng)聲對道:“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
軍提防提防J
1.
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時為放風箏之戲/元方時年七歲
B.
莊直入索取/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C.
童子何來/將復何及
D.
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2.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的畫曲線句子。
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進。
3.
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析選文和《陳太丘與友期行》中描寫的人物有哪
些相似之處。
【答案】
1.
B
2.所有衙役都認為他歲數(shù)小而忽略了他,沒有來得及阻擋他進入。
3.
示例一:莊有恭和元方都是睿智、不卑不亢、才思敏捷的孩子。
如莊有恭看到廳中的棋子,馬上應(yīng)聲回答;元方對于友人的詰難馬上
有理有據(jù)進行反駁。
示例二:友人和將軍都是無禮,不懂得尊重兒童的人。如將軍急
促喝問莊有恭,并讓他用張貼的畫做對子。友人卦身遲到卻對子罵父。
(五)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C
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①。使庶幾之志②,揭
然③有所存,惻然④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⑤,廣咨問,除嫌吝⑥,
雖有淹留⑦,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氣不慷慨,
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求于情,永竄伏⑧不庸,不免于下流矣!
(選自《諸葛亮集》)
【注釋】①凝滯:心思局限于某個范圍;拘泥。②庶幾之志:接
近或近似于先賢的志向。③揭然:高舉的樣子。④側(cè)然:懇切的樣子。
⑤細碎:瑣碎的雜念。⑥嫌吝:怨恨恥辱。⑦淹留:德才不顯于世。
③竄伏:逃避,藏匿。
【參考譯文】
一個人應(yīng)該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慕先賢,節(jié)制情欲,去掉郁結(jié)在
胸中的俗念,使幾乎接近圣賢的那種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體現(xiàn)
出來,使你內(nèi)心震動、心領(lǐng)神會。要能夠適應(yīng)順利、曲折等不同境遇
的考驗,擺脫瑣碎事務(wù)和感情的糾纏,廣泛地向人請教,根除自己怨
天尤人的情緒。做到這些以后,雖然也有可能在事業(yè)上暫時停步不前,
但哪會損毀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擔心事業(yè)會不成功呢!如果志向
不堅毅,思想境界不開闊,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無為,永遠混雜在
平庸的人群之后,就會難免淪落到下流社會,成為沒有教養(yǎng),沒有出
息的人。
1.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夫志當存高遠()
(2)雖有淹留()
2.
翻譯下列句子。
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
3.
文中提到如何實現(xiàn)志向?(用原文回答)
【答案】
1.
(1)助詞,用于句首,表示發(fā)端
(2)即使
2.
哪會損毀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擔心事業(yè)會不成功呢!
3.
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
(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婦之親①蕭氏子,至京師②,因謁公,公約之
飯。翌日,蕭氏子盛服而往,意為公必盛饌(zhuan)o日過午,覺
饑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
三行④,初供胡餅兩枚,次供豬衡⑤數(shù)四,頃即供飯,旁置菜羹而已。
蕭氏子頗驕縱,不復下箸,惟啖胡餅中間少許,留其四傍。公取自食
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釋]】①子婦之親:兒媳婦家的親戚。②京師:京城。③果
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幾杯酒。⑤窗l(fā)udn:切成塊的肉。
【參考譯文】
王安石擔任宰相的時候,兒媳婦家的親戚蕭氏子到京城,于是去
拜見王安石,王安石請他一起吃飯。第二天,蕭氏子穿著華麗的衣服
前往,以為王安石一定會準備好豐盛的食物(來款待他)。過了中午,
蕭氏子覺得十分饑餓,但又不敢離開。又過了很久,王安石才讓他坐
To各種菜肴都沒有準備,蕭氏子心里感到很奇怪。喝了幾杯酒,才
上了兩塊胡餅,再上了四份切成塊的肉。一會兒就上保了,一旁安置
著菜湯罷了。蕭氏子很嬌生慣養(yǎng)。不再動筷子,只吃了胡餅中間的一
小部分,把四邊都留下c王安石拿過來自己吃了,蕭氏子十分慚愧地
離開了。
1.
下列各組句子中,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至京師
(
至:到
)
B.
因謁公
(謁:拜見)
C.
意為公必盛饌
(意:料想)
D.
果蔬皆不具(具:具體)
2.
翻譯句子。
(1)日過午,覺饑甚而不敢去。
(2)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3.
“其人愧甚而退”,你認為“其人”為什么會感到“愧”呢?由
此可見,王安石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答案】
1.
D
2.
(1)過了中午,他覺得很餓,可是又不敢離開。
(2)王安石把剩下的餅拿過來白己吃了,[蕭公子)感到慚愧就
告辭了。
3.
蕭氏子感到羞愧:因為蕭氏子生活驕奢,對比王安石生活節(jié)儉,
自愧不如。
王安石是一個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做事講原則的人。
(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大丘舍去,去后乃
至。元方時年七歲,匚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
久不至,已去J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霸?/p>
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昔吳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三:“諾,期返而食?!?/p>
起日:“待公而食?!肮嗜酥聊翰粊?,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
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
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注釋】①吳起:戰(zhàn)國時著名的軍事家。②俟[si]:等待。
【參考譯文】
【甲】陳太丘與朋友約好時間一同出門,約定的時間是中午。過
了中午,那個朋友沒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
才來。陳太丘的長子陳元方當時七歲,正在門外戲耍。那朋友問元方:
“你爸爸在家嗎?”回答說:“等你很長時間,你不來,已離開了?!?/p>
那朋友便生氣地說:“真不是人哪!和別人約好一起走,把別人丟下就
走了?!痹秸f:“您和我爸爸約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則是沒有
信用:當著別人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則是沒有河貌3'友人慚愧.走
下車來拉他,以示親近,元方走進家門頭也不回。
【乙】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飯。老友說:“好,
到時再回來吃飯J吳起說:“(我在家)等待您一起吃飯J老友到了
夜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吳起)讓人去
找老友,老友來了,才同他一起吃飯。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友的原因
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shù)啊。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
信服的緣由吧!要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lǐng))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陳太丘與友期行()
(2)宜其能服三軍歟?()
2.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
3.
【甲】段和【乙】段都運用和動作描寫刻畫人物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在描寫人物時采用前后的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主題。
4.
讀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對“守信”有了進一步的
認識。請結(jié)合文段內(nèi)容談?wù)勀銓Α笆匦拧钡目捶ā?/p>
【答案】
1.
(1)約定
(2)句末語氣詞
2.
老朋友到傍晚都沒到,吳起就不吃飯等候他C
3.
語言(對話);對比
4.
可從正面說,可從反面說,可就[甲]段來談,可就[乙]段來談,
也可兩段聯(lián)系起來談。例如:守信,是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
軍信服……不守信之人,則連七歲小兒都瞧不起他……
課后作業(yè)
一、閱讀下文,完成1—3題
商鞅治秦
公孫鞅①亡魏入秦,孝公②以為相,封之于商,號曰商君。商君
治秦,法令至行③,公平無私,罰不諱④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
子⑤,粽剌⑥其傅。期年⑦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
諸侯畏懼。然刻深寡恩⑧,特以強服之耳。
(選自《戰(zhàn)國策》)
【注釋】①公孫鞅:商鞅,公孫鞅,衛(wèi)鞅,都是一個人。姓姬,
戰(zhàn)國時期衛(wèi)國人。
②孝公:秦孝公。
③至行:一到就要執(zhí)行。
④諱:回避。
⑤法及太子:太子犯了法。
⑥粽(qing)剌(yi):古代的酷刑。驚,在罪人臉上刺字;
剌,割掉鼻子。
⑦期年:周年。
⑧刻深寡恩:(對百姓)刻薄少恩惠。
【參考譯文】
商鞅逃出魏國進入秦國,秦孝公讓他當丞相,并把商地分封給他,
號稱商君。商君治理秦國,法令一到就要執(zhí)行,而且公平無私。處罰
時,不回避有權(quán)勢的人;論功行賞時,不偏袒自己的親信。太子犯法,
就在他的老師臉上刺字并割掉鼻子。一年之后,沒人拾取別人丟在路
上的東西,也無人敢1隨意)謀取非分的財物,武器裝備大大增強,
其他國家都害怕(它了).但是對百姓刻薄少恩惠,只是用強硬的辦
法來壓服人罷了。
1.解釋加點字
(1)公孫鞅亡魏入秦:
(2)道不拾遺
2.翻譯句子
(1)孝公以為相,封之于商,號曰商君
(2)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3.史書記載商鞅最后的結(jié)局是“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蹦?/p>
覺得為什么商鞅遭受如此殘酷的刑罰卻得不到百姓的同情?
【參考答案】
1.(1)亡:逃亡
(2)遺:遺失的東西。
2.(1)秦孝公讓他當丞相,并把商地分封給他,號稱商君。
(2)沒人拾取別人丟在路上的東西,也無人敢(隨意)謀取非
分的財物。武器裝備大大增強,其他國家都害怕(它了)。
3.因為商鞅單純用強制手段來推行新法,法令政策對百姓刻薄,
缺少恩惠,只是用強硬的辦法來壓服人罷了。
二、閱讀下文,完成1—4題
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郢人。弱冠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②顧
況。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③之曰:“長安百物皆貴,居
大不易!”及覽詩卷,至“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乃嘆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老夫前言戲之爾J
(選自辛文房《唐才子傳》)
【注釋】①弱冠:古時指男子二十歲。②謁:拜見。③謔:
開玩笑。
【參考譯文】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鄭人。他在年近二十名聲未起的時候,(有
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見顧況。顧況是南方吳地人氏,自恃才華,很
少有推薦給他被認可的詩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說:“長安城什么東
西都貴,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钡鹊椒啺拙右自娋恚?/p>
讀到其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
詩時,他就又感慨道:”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想居天下都不難。老夫
我之前的話是開玩笑的了。
1.文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出自白居易的詩作
《九(1分)
2.請根據(jù)后文推測文中加點詞“上國”的解釋,并說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煙草總公司電子交易專用合同
- 工程借款合同借款合同
- 宣傳服務(wù)合同協(xié)議
- 國外勞動合同樣本
- 公司承包經(jīng)營合同法律規(guī)定
- 通訊設(shè)備采購安裝合同
- 河南工業(yè)和信息化職業(yè)學院《信息管理專業(yè)研究方法論與創(chuàng)新教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美術(shù)學院《生物統(tǒng)計與田間試驗設(shè)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州華商職業(yè)學院《泰國社會與文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錦州醫(yī)科大學《電路電子技術(shù)與數(shù)學邏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粵劇介紹(課堂)課件
-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設(shè)計(教案)
- 機床數(shù)控技術(shù)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lm3s8962開發(fā)板用戶手冊
- IATF16949-過程審核檢查表-(含審核記錄)-
- 食品防護評估表
- 編輯出版史考試重點整理
- (74)-17.3手性高效液相色譜法
- 淺談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學診斷
- SMT失效模式分析PFMEA
- 國際貿(mào)易地理全套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