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6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 實驗專項突破(專題過關(guān))-2022-2023學(xué)年八年級物理下學(xué)期期中期末考點大串講(人教版)(解析版)_第1頁
專題16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 實驗專項突破(專題過關(guān))-2022-2023學(xué)年八年級物理下學(xué)期期中期末考點大串講(人教版)(解析版)_第2頁
專題16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 實驗專項突破(專題過關(guān))-2022-2023學(xué)年八年級物理下學(xué)期期中期末考點大串講(人教版)(解析版)_第3頁
專題16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 實驗專項突破(專題過關(guān))-2022-2023學(xué)年八年級物理下學(xué)期期中期末考點大串講(人教版)(解析版)_第4頁
專題16 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 實驗專項突破(專題過關(guān))-2022-2023學(xué)年八年級物理下學(xué)期期中期末考點大串講(人教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學(xué)而優(yōu)教有方專題17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實驗專項突破1.(2023春?岳麓區(qū)校級月考)圖1是某實驗小組利用彈簧測力計、溢水杯、不吸水的石塊、小桶和水“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跟它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的情景,其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依次是F1、F2、F3、F4。(1)由圖1可知,石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F?。?N,排開水的重力G排=1.8N,發(fā)現(xiàn)F浮≠G排,原因可能是實驗開始時,溢水杯未裝滿水;(2)在實驗改進以后,將溢水杯中的水換成某種液體,將物塊浸沒在某液體中(如圖戊),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F5。則待測鹽溶液的密度ρ液可表示為ρ水或ρ水,其中A=F1﹣F5(用F1、F5表示)?!究键c】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解答】解:(1)石塊浸沒在水中的浮力F?。紾﹣F示=F1﹣F3=5N﹣3N=2N;排開水的重力G排=F4﹣F2=2.8N﹣1N=1.8N;F浮>G排,故排開液體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實驗開始時,溢水杯未裝滿水;(2)石塊浸沒在水中,故V排==;石塊浸沒在其他液體中,則V排不變,V排==;即可得:=,所示ρ液=,故A=F1﹣F5。故答案為:(1)2;(2)1.8;(3)實驗開始時,溢水杯未裝滿水;(4)F1﹣F5。2.(2023?武侯區(qū)模擬)科學(xué)探究是初中物理課程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小紅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1)實驗的最佳順序是B。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乙、甲、丁、丙(2)通過實驗可得到的結(jié)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3)以下情況會影響結(jié)論的是A。A.圖乙中水面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B.圖乙中物體未全部浸沒在水中(4)小紅利用上述實驗中的器材和木塊,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實驗過程中乙(選填“甲”、“乙”、“丙”或“丁”)步驟不需要彈簧測力計。通過實驗可得出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大?。ㄟ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究键c】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解答】解:(1)最合理的實驗順序是:丁、測出空桶的重力;甲、測出物體所受到的重力;乙、把物體浸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測出測力計的示數(shù);丙、測出桶和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故正確順序為:丁、甲、乙、丙,故B正確。故選:B;(2)空氣中物體的重力為G=2N;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1N,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F?。紾﹣F′=2N﹣1N=1N;由圖丁可知,空桶的重力G桶=0.5N,由圖丙可知,水和桶的重力G總=1.5N,所以溢出水的重力為:G排=G總﹣G桶=1.5N﹣0.5N=1N;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可見F?。紾排,說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3)A.圖乙中水面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物體放入溢水杯時,先要使溢水杯滿了才可以向外排水,故在此過程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于排出的水的重力,故A符合題意;B.圖乙中物體未全部浸沒在水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小,排開液體的重力小,浮力也小,仍然能得出浮力等于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對實驗沒有影響,故B不符合題意;故選:A;(4)物體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測量漂浮的物體受到的浮力時,不需要用彈簧測力計提著物體,即乙步驟不需要彈簧測力計。故答案為:(1)B;(2)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3)A;(4)乙;等于。3.(2023?秦都區(qū)校級一模)小明利用彈簧測力計、燒杯、小桶、石塊、細線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重力的關(guān)系。(1)部分實驗操作步驟如圖甲所示,遺漏的主要步驟是測量空桶的重力,若將遺漏的步驟標(biāo)注為D,最合理的實驗步驟順序是DBAC(用實驗步驟對應(yīng)的字母表示)。(2)小明進行實驗并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表中,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石塊受到的浮力是0.2N。小明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歸納出了實驗結(jié)論并準(zhǔn)備結(jié)束實驗,同組的小麗認為實驗還沒有結(jié)束,理由是只通過一組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jié)論會具有偶然性。實驗步驟ABCD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1.61.80.50.3(3)實驗結(jié)束后,小明還想進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與物體的密度有關(guān),可取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使其浸沒在同種液體中,比較浮力的大小。(4)另一小組利用兩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A和B,飲料瓶、薄塑料袋(質(zhì)量忽略不計)和吸管組成的溢水杯對實驗進行改進,裝置如圖乙所示。向下移動橫桿,使重物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觀察到A的示數(shù)和B的示數(shù)都在變化,且A、B示數(shù)的變化量相等(選填“相等”或“不相等”)。(5)若該小組記錄到重物在浸入水中前和完全浸入水中后(未接觸溢水杯底),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分別為4.8N和3.6N,已知水的密度為1g/cm3,則該重物的密度為4×103kg/m3?!究键c】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解答】解:(1)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重力的關(guān)系,先根據(jù)稱重法F?。紾﹣F示求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再稱出物體排開的水和小桶的總重力,但題目是要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重力的關(guān)系,所以需要減掉小桶的重力,因此遺漏的步驟是測量空桶的重力;實驗時先測出空桶的重力,然后測出物體的重力,再將物體浸在溢水杯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根據(jù)F?。紾﹣F示求出受到的浮力,最后測出小桶和水的總重力,從而測出物體排開水的重力,因此合理的順序為:DBAC;(2)由實驗步驟A、B可知,物體浸在液體中時受到的浮力為:F?。紾﹣F示=FB﹣FA=1.8N﹣1.6N=0.2N;由于只測了一組實驗數(shù)據(jù),這樣得出的結(jié)論會有偶然性,所以為了尋找普遍規(guī)律,做完一次試驗后,需要換用不同液體重新實驗;(3)想進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與物體的密度有關(guān),根據(jù)控制變量法,需要選用體積相同,密度不同的物體,使其浸沒在同種液體中(保證了液體密度相同、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比較浮力大??;(4)如圖乙所示,向下移動水平橫桿,使重物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重物排開水的體積變大,受到的浮力變大,由稱重法F?。紾﹣F示可知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變?。恢匚锱砰_水的體積越大時薄塑料袋內(nèi)水的重力越大,即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越大,薄塑料袋的質(zhì)量忽略不計時,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彈簧測力計A、B示數(shù)的變化量相等;(5)重物在浸入水中前和完全浸入水中后(未接觸溢水杯底),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分別為4.8N和3.6N,則重物浸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1=G1﹣F示1=FA1﹣FA2=4.8N﹣3.6N=1.2N;由F?。溅裧V排可得,重物排開水的體積為:V排===1.2×10﹣4m3,重物的質(zhì)量為:m===0.48kg,因為重物全部浸沒,所以V=V排=1.2×10﹣4m3,則重物的密度為:ρ===4×103kg/m3。故答案為:(1)測量空桶的重力;DBAC;(2)0.2;只通過一組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jié)論會具有偶然性;(3)體積;(4)相等;(5)4×103。4.(2022春?東湖區(qū)期末)為了探究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小明先利用某圓柱體和水進行了如圖A、B、C、D所示的實驗。(1)該實驗最合理的順序是DABC(填序號)。(2)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F2分別為8N和4.8N,則圓柱體的體積為3.2×10﹣4m3,則圓柱體的密度為2.5×103kg/m3。(3)小明將該圓柱體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緩慢浸入另一種未知液體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隨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液體的深度h變化的關(guān)系圖象如圖E,則圓柱體剛剛浸沒時,未知液體對圓柱體下表面的壓強為500Pa,未知液體的密度為1.25×103kg/m3?!究键c】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解答】解:(1)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實驗過程中,應(yīng)先測出空桶的重力,然后測出石塊的重力,再將石塊浸在溢水杯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根據(jù)F?。紾﹣F示得出石塊受到的浮力,最后測出小桶和水的總重力,從而測出石塊排開水的重力,因此合理的實驗步驟是DABC;(3)由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F2分別為8N和4.8N知浸沒在水中的石塊所受的浮力:F浮=F1﹣F2=8N﹣4.8N=3.2N,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得物體的體積:V=V排===3.2×10﹣4m3;根據(jù)G=F1=8N可得石塊的質(zhì)量為:m===0.8kg;石塊的密度為:ρ===2.5×103kg/m3;(3)有F﹣h圖像可知,從h=4cm開始,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4N不變,說明此時圓柱體已經(jīng)浸沒在水中,故V排液=V=3.2×10﹣4m3;則浸沒在液體中的浮力:F?。紾﹣F示=8N﹣4N=4N;則未知液體的密度ρ液===1.25×103kg/m3;則圓柱體剛剛浸沒時,圓柱體底部距液面的高度h=4cm=0.04m,故液體對圓柱體下表面的壓強p=ρ液gh=1.25×103kg/m3×10N/kg×0.04m=500Pa。故答案為:(1)DABC;(2)3.2×10﹣4;2.5×103;(3)500;1.25×103。5.(2022春?林口縣期末)某班物理實驗小組的同學(xué),利用圖甲驗證阿基米德原理。(1)方案一:實驗時用石塊按照如圖甲所示的實驗步驟依次進行實驗,為減小測量誤差并使操作最簡便,最合理的操作步驟應(yīng)該是③。①ACDB②ABCD③BACD④CADB(2)通過圖甲的探究,對測力計的四次讀數(shù)F1、F2、F3、F4若能使等式F1﹣F3=F4﹣F2成立,則阿基米德原理成立。(用測力計示數(shù)所對應(yīng)的字母F1、F2、F3、F4表示)(3)方案二:如圖乙所示,將裝滿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臺C上,當(dāng)緩慢調(diào)高升降臺,且容器不與重物接觸時,發(fā)現(xiàn)隨著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變?。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且彈簧測力計A示數(shù)的變化量等于彈簧測力計B示數(shù)的變化量(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從而證明了F?。紾排。在這個過程中溢水杯對升降臺C的壓力不變(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究键c】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解答】解:(1)為了減小測量誤差且使實驗操作更簡便,可以先測量小桶的重力,再測量物體的重力,故順序為BACD;(2)甲圖中A測出了物體的重力,甲圖中C測量的是物體浸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減去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所以圖中AC兩個步驟是為了測量浮力的大?。挥蓪嶒炦^程可知,物體浸沒液體中受到的浮力:F浮=F1﹣F3,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G排=F4﹣F2;若它們相等,則阿基米德原理成立;(3)方案二中,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時,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大,根據(jù)F?。溅岩篻V排可知,重物受到的浮力變大,因為F?。紾﹣F示,所以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F示=G﹣F浮變??;又因為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時,溢出水的體積變大、溢出水的質(zhì)量變大,溢出水受到的重力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變大;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排開液體的重力相等,所以彈簧測力計A示數(shù)的變化量和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變化量相等;將燒杯、水和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容器對升降臺C的壓力等于空杯和杯內(nèi)水的總重與物體的重力之和再減去物體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測力計的示數(shù)),即:F壓=G杯+G杯內(nèi)水+G物﹣F示,而G物﹣F示=F浮,所以F壓=G杯+G杯內(nèi)水+F浮,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xiàn)?。紾排水,所以F壓=G杯+G杯內(nèi)水+G排水,由于杯內(nèi)的水和排出的水的總重等于原來杯子里的水,是個定值,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容器對升降臺C的壓力不變。故答案為:(1)③;(2)F1﹣F3=F4﹣F2;(3)變??;等于;不變。6.(2022春?碑林區(qū)校級期末)某實驗小組利用彈簧測力計、小石塊、溢水杯等器材,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大小的關(guān)系”。(1)把石塊浸沒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甲石塊受到的浮力大小為1.5N;石塊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丁、丙兩個步驟測出;(2)實驗的最佳順序是B;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乙、甲、丁、丙(3)由以上步驟可初步得出結(jié)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排開液體所受重力大??;(4)以下情況會影響結(jié)論的是A;A.圖乙中水面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B.圖乙中物體未全部浸沒在水中(5)由圖中數(shù)據(jù)可知石塊的體積為1.5×10﹣4m3,將圖乙中的水換成酒精,石塊受到的浮力為1.2N。(ρ水=1×103kg/m3,ρ酒精=0.8×103kg/m3,g取10N/kg)【考點】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解答】解:(1)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大小的關(guān)系”,根據(jù)稱重法,通過甲和乙可以知道甲石塊受到的浮力大小,即F?。?.8N﹣2.3N=1.5N;由圖示可知,石塊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丙丁兩個步驟測出;(2)若按圖示順序進行實驗,丁圖中,因空桶中會沾有水,根據(jù)桶與水的重力減去空桶的重力計算出的排開液體的重力會偏小,為消除這個影響,實驗時,先測出空桶的重力,然后測出石塊的重力,再將石塊浸在溢水杯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故B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故選:B。(3)通過甲和乙可以知道浮力大小,即:F浮=3.8N﹣2.3N=1.5N,通過丁和丙可以知道,排開液體所受重力大?。篏排=2.7N﹣1.2N=1.5N,因此可得出結(jié)論:浮力的大小等于排開液體所受重力大?。唬?)水面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石塊進入水中,不會立刻有水排出到小燒杯中,排開水的重力會減少,對實驗結(jié)論有影響;物體未全部浸沒在水中,不影響實驗結(jié)論,故A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故選:A;(5)石塊浸沒在水中,石塊的體積V=排開的體積V排===1.5×10﹣4m3;當(dāng)物體在酒精中,F(xiàn)浮'=ρ酒gV排'=ρ酒gV=0.8×103kg/m3×10N/kg×1.5×10﹣4m3=1.2N。故答案為:(1)1.5;丁、丙;(2)B;(3)排開液體所受重力大?。唬?)A;(5)1.5×10﹣4;1.2。7.(2022春?茅箭區(qū)月考)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實驗中,小芳設(shè)計的實驗步驟如圖所示,按照甲、乙、丙、丁的順序進行測量。①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所受的重力G(圖甲);②將物體浸沒在水面恰好與溢水口相平的溢水杯中,用空的小桶接從溢水杯里被物體排開的水,當(dāng)水不再溢出時,讀出這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F示(圖乙);③測出接水后小桶與水所受的總重力G1(圖丙);④將小桶中的水倒出,測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2(圖?。?;⑤分別計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和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并比較它們的大小是否相同?;卮鹣铝袉栴}:(1)請?zhí)顚憟D乙中的操作:讀出這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F示。(2)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紾﹣F示,被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G=G1﹣G2(用上述測得量的符號表示)。(3)若物體沒有完全浸沒在水中,能(選填“能”或“不能”)用實驗驗證阿基米德原理。(4)小華認為,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實驗步驟,他將甲、乙、丙、丁重新排序,你認為小華的測量順序應(yīng)該是丁甲乙丙?!究键c】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解答】解:(1)將物體浸沒在水面恰好與溢水口相平的溢水杯中,用空的小桶接從溢水杯里被物體排開的水,讀出這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F示;(2)根據(jù)稱重法,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紾﹣F示,被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G1﹣G2;(3)物體沒有完全浸沒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仍然能用稱重法測量,排開水的重力也能測量,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小,排開液體的重力越小,所以按照上面的方法,能用實驗驗證阿基米德原理;(4)在這個探究中,應(yīng)先測出空小桶的重力,再測物體的重力,然后將物體浸入溢水杯的水中,用小桶接住排出的水,最后測出小桶和接入水的總重力。所以重新排序應(yīng)為:丁甲乙丙。故答案為:(1)讀出這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F示;(2)G﹣F示;G1﹣G2;(3)能;(4)丁甲乙丙。8.(2022?臨淄區(qū)二模)小紅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1)實驗的最佳順序是B。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乙、甲、丁、丙(2)圖乙中物體受到的浮力是1N,物體排開水的重力是1N。通過實驗可得到的結(jié)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的重力。(3)以下情況會影響結(jié)論的是A。A.圖甲中水面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B.圖乙中物體未全部浸沒在水中(4)將圖乙中的水換成酒精(ρ酒精=0.8×103kg/m3),物體受到的浮力變小。(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小紅利用上述實驗中的器材和木塊,探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實驗過程中乙步驟不需要彈簧測力計。(填“甲”“乙”“丙”或“丁”)【考點】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解答】解:(1)最合理的實驗順序是:丁、測出空桶的重力;甲、測出物體所受到的重力;乙、把物體浸在裝滿水的溢杯中,測出測力計的示數(shù);丙、測出桶和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故正確順序為:丁、甲、乙、丙,故B正確;(2)空氣中物體的重力為G=2N;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1N,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F?。紾﹣F′=2N﹣1N=1N;由圖丁可知,空桶的重力G桶=0.5N,由圖丙可知,水和桶的重力G總=1.5N,所以溢出水的重力為:G排=G總﹣G桶=1.5N﹣0.5N=1N,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可見F?。紾排,說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3)A.圖乙中水面未到達溢水杯的溢水口,物體放入溢水杯時,先要使溢水杯滿了才可以向外排水,故在此過程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大于排出的水的重力,故A符合題意;B.圖乙中物體未全部浸沒在水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小,排開液體的重力小,浮力也小,仍然能得出浮力等于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對實驗沒有影響,故B不符合題意;故選:A;(4)將圖乙中的水換成酒精(ρ酒精=0.8×103kg/m3),液體的密度減小,但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溅岩篻V排知浮力減?。唬?)物體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測量漂浮的物體受到的浮力時,不需要用彈簧測力計提著物體,即乙步驟不需要彈簧測力計。故答案為:(1)B;(2)1;1;排開液體的重力;(3)A;(4)變??;(5)乙。9.(2022?高密市二模)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實驗中:(1)用已調(diào)零的彈簧測力計,按照圖甲中所示順序進行實驗操作,測力計的示數(shù)分別為:F1、F2、F3、F4,小明發(fā)現(xiàn)測出的結(jié)果(F1﹣F2)大于(F3﹣F4)(選填“>”、“=”、“<”),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小桶內(nèi)水沒有倒干凈。(2)小明分析發(fā)現(xiàn)了此實驗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進一步思考:如果實驗中小球碰到了容器底部,不能(選填“能”或“不能”)驗證“阿基米德原理”。(3)回家后小明利用家里的礦泉水瓶制作成溢水杯,設(shè)計了創(chuàng)新實驗,如圖乙、丙所示:將溢水杯中注滿水放在電子秤上,如圖乙所示,其示數(shù)為m1,將鐵球用細線懸掛慢慢放入水中浸沒,如圖丙所示,待杯中水停止外溢時,其示數(shù)為m2,則m1=m2(選填“>”、“=”、“<”)?!究键c】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解答】解:(1)物體的重力是F1,物體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對物體的拉力是F2,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紽1﹣F2,物體排開水的重力G排=F3﹣F4。理論上由阿基米德原理知,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故F浮=G排,所以F1﹣F2=F3﹣F4。但若按照圖甲中所示順序進行實驗時,可能小桶中的水未倒干凈,此時的示數(shù)F4偏大,根據(jù)G排=F3﹣F4可知測得的G排偏小,這樣會造成鐵球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F浮大于鐵球排開的水所受重力G排。(2)根據(jù)稱重法可知如果實驗中小球碰到了容器底部F2將變小,則根據(jù)F?。紽1﹣F2求出的浮力大小將偏大,而在其他操作均正確的情況下物體排開水的重力G排=F3﹣F4是準(zhǔn)確的,則此時F?。綠排,由此可知不能驗證“阿基米德原理”;(3)鐵球浸沒在水中,鐵球受到的浮力F?。紾排,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鐵球給水的壓力F=F浮,當(dāng)鐵球浸沒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排出水的重力為G排,故電子秤的壓力增加了F浮,又減少了G排,因為F?。紾排,故電子秤受到的壓力不變,故電子秤示數(shù)不變,故m1=m2。故答案為:(1)大于;小桶內(nèi)水沒有倒干凈;(2)不能;(3)=。10.(2022春?武昌區(qū)校級期中)如圖所示,甲、乙、丙、丁是小文同學(xué)“探究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的情景。如圖四幅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分別為F1、F2、F3、F4。(1)為方便操作和減小測量誤差,最合理的操作步驟順序應(yīng)該是:丁、乙、甲、丙。(2)若以下等式B(填序號)成立,則可以驗證阿基米德原理。A.F2﹣F3=F1﹣F4B.F2﹣F1=F3﹣F4C.F3﹣F1=F2﹣F4(3)為了得到更普遍的結(jié)論,我們應(yīng)該選擇A進行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