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12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湘教版_第1頁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12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湘教版_第2頁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12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湘教版_第3頁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12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湘教版_第4頁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12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湘教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課后限時集訓12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一、選擇題(2024·廣東梅州一模)如圖是植被類型與溫度、降水量的關系示意圖,圖中植被類型為闊葉林、針葉林、熱帶雨林、草原、苔原、荒漠。讀圖,完成1~2題。1.圖中各代號中表示海南島典型植被類型的是()A.甲B.乙C.丙D.丁2.圖中顯示的信息錯誤的是()A.緯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B.干濕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C.從山麓到山頂?shù)拇怪狈之愐?guī)律D.分異規(guī)律表現(xiàn)不明顯1.D2.C[第1題,海南島為熱帶季風氣候,典型植被為熱帶季雨林;結合圖示溫度和降水量改變,及材料中的六種植被類型,可推斷甲、乙、丙、丁分別為荒漠、草原、苔原、熱帶雨林,則D正確。第2題,讀圖,依據(jù)氣溫改變趨勢,圖中丁、戊、己植被類型更替是以熱量差異為基礎的,表示緯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則A表述正確。圖中丙、乙、己植被類型改變是以水分差異為基礎的,表示干濕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則B表述正確。圖中降水量改變不能顯示出迎風坡、背風坡差異,不能表示受海拔高度的影響,不能表示從山麓到山頂?shù)拇怪狈之愐?guī)律,C錯誤。圖示表示區(qū)域跨溫度帶、干濕地區(qū)的范圍廣,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表現(xiàn)不明顯,D正確。](2024·濰坊質檢)等物候線是指同一日期出現(xiàn)同一物候(如桃花始開)的地點連成的線。到了秋季樹葉中的葉綠素因為降溫而分解,綠色褪去,而呈黃色。下圖示意銀杏葉全部變色日期等物候線分布。據(jù)此完成3~5題。3.福州城區(qū)銀杏葉全部變色比郊區(qū)推遲5天左右,主要影響因素是()A.海陸位置 B.緯度C.地形 D.人類活動4.廣西銀杏葉全部變色日期等物候線向南彎曲的緣由是()A.地處內陸 B.緯度低C.地勢高 D.降水多5.11月28日銀杏葉已全部變色的城市是()A.武漢 B.南寧C.???D.臺北3.D4.C5.A[第3題,城市人口密集,生產、生活排放大量廢熱,造成城市氣溫明顯高于郊區(qū),因而福州城區(qū)降溫速度慢,銀杏葉全部變色比郊區(qū)晚。福州城區(qū)與郊區(qū)海陸位置、緯度和地形等相差較小。第4題,廣西北部地形以丘陵、高原為主,地勢較高,氣溫較低,銀杏葉全部變色日期相應提前。廣西南部面臨南海,海陸位置與廣東相差不大;廣西與廣東緯度相當,兩地降水都較豐富。第5題,秋季樹葉中的葉綠素因為降溫而分解,使樹葉呈黃色。選項所列4個城市中,武漢的緯度最高,降溫最早且氣溫最低,位于圖中日期等物候線以北,所以武漢是11月28日銀杏葉已全部變色的城市。]下圖示意我國30°N旁邊某河谷山坡聚落分布及植被隨海拔分布狀況。讀圖,完成6~8題。6.該山坡海拔2000米~2800米地段內聚落數(shù)量多,其緣由主要是()A.氣候潮濕,地勢和緩 B.水源足夠,光照足夠C.氣候溫涼,交通便利 D.地勢高,免受洪水侵襲7.該地隨海拔的改變依次出現(xiàn)干旱灌木、針葉闊葉混交林、高山草甸景觀,其呈現(xiàn)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是()A.緯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B.干濕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C.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D.山地的垂直分異規(guī)律8.調查發(fā)覺該河谷地帶針葉闊葉混交林的林線比15年前下降了幾十米,其影響因素最有可能是()A.氣候變暖 B.河流改道C.修筑梯田 D.人工育林6.A7.C8.D[第6題,依據(jù)圖中信息,海拔2000~2800米地段,主要分布有針葉闊葉混交林,說明氣候較潮濕,該地段等高線稀疏,說明地勢和緩,A對;遠離河流,水源不夠足夠,光照條件無法確定,B錯;位于河谷坡地,交通受限,C錯;雖能免受洪水侵襲,但不是主要緣由,D錯。第7題,景觀的形成體現(xiàn)了地形、土壤及氣候等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雖然沿山坡出現(xiàn)了垂直改變,但干旱灌木出現(xiàn)的位置海拔最低,且接近河流,不符合山地的垂直分異規(guī)律,圖中所示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較小尺度的地域范圍內,且自然環(huán)境各組成部分的改變也呈現(xiàn)出肯定的規(guī)律性,符合地理環(huán)境的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第8題,該河谷地帶若氣候變暖,河谷氣溫上升,會使干旱區(qū)面積擴大,林線會上升,A錯;河流受山地束縛,不易改道,B錯;修筑梯田、毀林開荒會導致樹木削減,林線上升,C錯;15年間,林線下降幾十米,說明林地覆蓋范圍增大,生態(tài)環(huán)境有所改善,這種短期內的改變最有可能是人為所致,D對。](2024·皖南八校聯(lián)考)長白山北坡植被帶的垂直改變最為完整。而火山灰分布區(qū)易受流水侵蝕,植被生長環(huán)境很不穩(wěn)定,植被發(fā)育較差。下圖示意長白山火山灰分布。讀圖,完成9~11題。9.北坡植被帶自下而上垂直分布為()A.針葉闊葉混交林—針葉林—亞高山岳樺林—高山苔原B.常綠闊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C.針葉林—亞高山岳樺林—針葉闊葉混交林—高山冰原D.針葉闊葉混交林—高山草甸—針葉林—高山冰原10.東坡只有地勢較平坦處形成了小面積森林,其主導因素是()A.氣溫 B.降水量C.光照 D.土壤11.火山灰在東坡最厚表明歷史時期天池大規(guī)模火山噴發(fā)的季節(jié)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9.A10.D11.D[第9題,該山脈是長白山,山麓地帶是針葉闊葉混交林帶,植被帶自下而上垂直分布,應為針葉闊葉混交林—針葉林—亞高山岳樺林—高山苔原。第10題,東坡火山灰分布廣,易受流水侵蝕,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生長環(huán)境不穩(wěn)定;只有地勢較平坦處形成了小面積森林,其主導因素是土壤。第11題,該地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火山灰在東坡最厚,表明歷史時期天池大規(guī)?;鹕絿姲l(fā)時吹西北風,季節(jié)是冬季。]二、非選擇題12.(2024·太原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球除了熱帶雨林,還有“溫帶雨林”。左圖中的W島是世界溫帶雨林主要分布地區(qū)之一,溫帶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樹種單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針葉樹種占肯定優(yōu)勢。只有在樹木相對稀有的局部地帶才能見到低矮的闊葉植物,這是溫帶雨林與熱帶雨林最大的不同。云杉和冷杉林顏色暗綠,樹冠濃密,透光量很小,林中陰暗潮濕,地衣、苔蘚隨處可見。右圖為W島溫帶雨林局部景觀。W島東西部環(huán)境差異明顯。冬季島上平均氣溫2℃~4℃,西部可達5℃以上。降水量西部沿海達2000mm~3000mm,東部沿海只有600mm~800mm。(1)分析該島冬季氣溫較同緯度大多數(shù)地區(qū)偏高的緣由。(2)推想W島雨林分布的主要地區(qū)并說明理由。(3)與熱帶雨林相比,分析W島雨林地區(qū)樹種單一的緣由。[解析]第(1)題,影響氣溫的因素有緯度、洋流、地形、下墊面等,從這幾個角度作答即可。第(2)題,茂密的雨林生長須要較好的水熱條件,由材料可知W島西部沿海水熱條件較好。第(3)題,W島雨林地區(qū)樹種單一即生物多樣性較少,需從水熱條件、光照條件、優(yōu)勢樹種生長習性等角度綻開分析。[答案](1)W島地處太平洋,冬季海洋對氣溫有巨大的調整作用;東(北)部高大山脈阻擋北極冷空氣;沿岸海區(qū)有暖流經過,增溫作用明顯。(2)雨林主要分布在島的西部沿海地區(qū)。(與東部地區(qū)相比,)西部地區(qū)冬季氣溫高,雨量足夠,植物生長的氣候條件良好。(3)(與熱帶雨林相比,)W島緯度較高,氣溫較低,適合冷杉、云杉等針葉樹種生長;陰雨天氣較多、森林茂密,日照時間相對較短,低矮的闊葉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有,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針葉樹卻能夠獲得較好的光照,成為主要樹種。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植被覆蓋度反映了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面積的大小以及植被生長的茂密程度,能夠在肯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長狀態(tài)和生長趨勢。我國華北平原光熱資源豐富,主要種植冬小麥、玉米、高粱等農作物。同一農業(yè)耕作區(qū)內,不同農作物的植被覆蓋度差異明顯。如圖示意華北平原植被生長期內林地和耕地植被覆蓋度改變趨勢。(1)說明該地林地的植被生長期內植被覆蓋度改變趨勢,并說明緣由。(2)試推想同一農業(yè)耕作區(qū)內不同農作物的植被覆蓋度差異明顯的緣由。(3)分析圖中耕地的植被生長期內植被覆蓋度曲線出現(xiàn)雙峰的緣由。[解析]第(1)題,讀圖,依據(jù)圖示曲線,林地的植被生長期內植被覆蓋度表現(xiàn)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峰值出現(xiàn)在8月份。按季節(jié)劃分,從春季起先上升,夏季達到最高,此后起先下降。主要因為華北平原植被以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春季氣溫回升,林地植物起先生長,覆蓋度上升。8月份,水熱足夠,植物生長旺盛,植被覆蓋度達到最大。此后氣溫降低,降水削減,植被落葉,植被覆蓋度隨之下降。第(2)題,在同一農業(yè)耕作區(qū),不同農作物的種植密度、葉片大小、植株高度均不同,因此植被覆蓋度的大小差異明顯。第(3)題,華北平原種植冬小麥,4~5月正值冬小麥生長后期,植被覆蓋度達到峰值。6月份是冬小麥的收獲期,作物收獲后,地表植被覆蓋度下降。小麥收獲后,播種玉米、高粱等作物,8月份玉米、高粱等達到生長期峰值,植被覆蓋度又出現(xiàn)峰值。[答案](1)趨勢:林地的植被生長期內植被覆蓋度先上升后下降,峰值出現(xiàn)在8月份(春季起先上升,夏季達到最高,此后起先下降)。緣由:華北平原植被以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春季氣溫回升,林地植物起先生長;8月份,水熱足夠,植物生長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