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湘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
第五單元《簡單機械》教學設計
一、單元解析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能夠供人們使用的工具越來越先進,人們不僅可
以利用工具(如機器人)幫助人類做各種復雜的工作,還可以乘坐宇宙飛
船到太空去進行科學研究,但是無論怎樣復雜的工具都是在簡單機械的
基礎上組合起來的。因此理解簡單機械的作用是進一步認識創(chuàng)造各種復
雜機械的基礎?;谏鲜鲈蚪滩脑O計了《簡單機械》這一單元。本單
元,按先總后分的結構編排內(nèi)容,其中,總:第1課生活中的“好幫手”,
引領學生觀察、體驗各類工具的作用,嘗試認識了解這些“好幫手”的
結構和用途,提出想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分:第2-5課,引領學生
探究杠桿、輪軸、滑輪、斜面等4種簡單機械,認識這些機械的結構和
功能,發(fā)現(xiàn)它們在工作時能省力或提供方便,讓學生經(jīng)歷“情境提問一
猜想與假設一設計研究方案一搜集實驗數(shù)據(jù)一得出結論一表達交流一
遷移應用”比較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讓學生認識到科學與技術是相互
影響和相互促進的,機械和工具對于推動社會進步和技術應用的重要性。
重點訓練學生制訂實驗計劃、搜集整理實驗數(shù)據(jù)等方面的探究技能。
二、單元目標
本單元包括“生活中的'好幫手'”、“杠桿”、“輪軸”、“滑輪”、“斜
面”等5課,共11個活動。旨在引領學生探究杠桿、輪軸、滑輪、斜
面等4種簡單機械,認識工具是人類生產(chǎn)生活中不斷被需要、被改進、
不斷變化而來的用品,是人類自身能力的一種延伸和增強。人們通過使
1
用工具促進生產(chǎn)、提高工作效率、減輕我們的軀體勞動負荷、改造環(huán)境,
以滿足自身和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四維目標如下:
(一)科學知識
1.知道完成某些任務需要特定的工具。
2.知道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是常見的簡單機械。
3,使用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簡單機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科學探究
制訂實驗計劃、搜集整理實驗數(shù)據(jù)。
(三)科學態(tài)度
對簡單機械的結構與功能產(chǎn)生探究欲望,能多方法設計實驗檢驗自
己的猜想,尊重事實、尊重證據(jù)、大膽猜想、小心求證。
(四)STSE
認識到科學與技術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機械和工具對于推動
社會發(fā)展和技術應用的重要性。
第一課生活中的“好幫手”
一、本課淺析
本課是單元的重點課,通過本課教學應激發(fā)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簡單
機械的興趣,為后繼研究各種簡單機械打下良好的興趣基礎。教材設計
了“回想‘好幫手'”的導入活動和“尋找生活中的‘好幫手'”的活動。
二、四維目標
(-)科學知識
L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簡單工具,知道利用工具能夠幫助人們完成好
2
工作。
2.知道完成某些任務需要特定的工具。
(二)科學探究
1.針對生活中的工作難題(如拔釘子),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幫助解
決,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使用不同工具做同樣的事情,效果是不同的。
2.對生活中簡單工具的作用能提出自己的問題。
(三)科學態(tài)度
積極參與用不同工具拔釘子的體驗活動,敢于嘗試,樂于交流。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STSE)
初步認識到工具作為技術的物化成果,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捷。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裝滿水的純凈水桶、釘入釘子的木板、擰緊的螺絲釘、
未開瓶的汽水、木板、羊角錘、扳手、螺絲刀,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記錄筆、活動手冊。
四、教學時間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聚集任務
(1)看單元頁畫面,讀小詩:井中汲水用轆短,給個支點撬重物,
上山公路盤山修,滑輪組合增力度。
(2)提問:根據(jù)畫面和小詩,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學生自由發(fā)言。
3
(4)引入并思考:從本節(jié)課開始,我們將進入《簡單機械》的學
習。首先,我們來看看生活中的“好幫手,
(5)展示并交流:課件展示或實物展示。你在生活中遇到過與下
圖類似的難題嗎?你是怎樣解決的?
a.出示汽水瓶,如何將它打開?
b.出示釘有釘子的木板,怎樣取出釘子?釘有螺絲釘?shù)哪景迥兀?/p>
c.出示兩個人搬運大油桶,該怎么辦?
(6)學生自由發(fā)言。
(二)合作探究,完成任務
1.尋找生活中的“好幫手”
(1)講述: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類似難題,為了克服這些難題,
提高工作效率,人們發(fā)明了很多工具,這些工具成為了人們的“好幫手工
(2)課件展示教材P56下方四幅圖。
(3)交流:根據(jù)圖片說一說,人們是使用了哪些“好幫手”來解
決難題的?
(4)小結:第一幅圖,借用木板搭成斜面,使大油桶滾動起來,
省力;第二幅圖,用開瓶器開汽水瓶,省力。第三幅圖,用扳手擰開螺
帽,省力。第四幅圖,用羊角錘取出釘子,省力。
(5)思考: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好幫手”?它們能發(fā)揮什么
作用?原因是什么?請把你想出來的“好幫手”記錄在活動手冊上。
(6)學生匯報。比一比,看誰列舉的又準確又多。
(7)明確任務:出示釘有釘子的木板,試一試,怎樣能既方便又
4
省力地拔出木板上的釘子?
(8)小組交流并嘗試。
(9)匯報做法和感受。
(10)小結:用鉗子拔不出來,很費力氣。用釘錘直接向上拔,也
很費力氣。用釘錘撬時,要把釘錘頂住了向后拔,握住釘錘把的頂端比
握下面更容易把釘子撬出來。
(11)交流:對拔釘子的實驗,你有什么疑問嗎?還能提出什么問
題?
(12)學生匯報:
a.用釘錘是否省力和釘錘頂住的地方可能有關系?
b.用釘錘是否省力和握把的位置有關系?
(13)繼續(xù)探究:試一試其他“好幫手”,提出你的問題,記錄在
活動手冊中。
(14)交流匯報:與同學交流你使用“好幫手”的心得和問題。
(三)課后任務,拓展延伸。
試一試其他“好幫手”,提出你的問題,與同學交流你使用“好幫
手”的心得和問題。
六、課程資源
常見的簡單機械
簡單機械,是機械最簡單最基本的單位,是人運用力的基本機械元
件。在人類最早期的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中,對工具、火與語言的掌握,使得人
類最終從一般動物中脫離出來。而簡單機械,則是人在改造自然中運用
5
機械工具的智慧結晶,是牛頓力學(向量力學)研究的重要對象。生活
中常見的簡單機械有:
卷筆刀木棍滑輪
教學反思:
第二課杠桿
一、本課淺析
前一課學生在尋找生活中的“好幫手”,體會“好幫手”作用的活
動中,會使用一些工具完成一些工作,初步認識了工具的作用,但是學
生可能并不清楚或沒有仔細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因此從本課開
始分別研究杠桿、輪軸、滑輪、斜面等簡單機械。
本課從生活中怎樣移動大石頭的場景引出要認識的簡單機械一杠
6
桿。教材首先安排了“認識杠桿”、“探究杠桿的秘密”兩個活動。通過
對這兩個活動的研究,認識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簡單機械一杠桿,并且發(fā)
現(xiàn)杠桿省力的秘密,教材最后設計了“杠桿變形記”這一活動,通過體
驗人們對杠桿在具體的工作中的變化的改進歷程,進一步鞏固對杠桿結
構的認識,同時滲透技術是人們在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過程發(fā)明的思想。
二、教學目標
(一)科學知識
L知道人們用來撬動石頭的木棍是一種簡單機械,叫作杠桿。知道
杠桿工作時總圍繞一個點轉動,這個點叫支點。撬重物時對杠桿用力的
那個點叫動力點,承載重物的那個點叫阻力點。
2.知道當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省
力,且距離越遠,越省力。反之則費力。當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于阻
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3.知道人們使用杠桿有時是為了省力,有時是為了省距離。
(二)科學探究
1.針對使用撬棍的情境,能利用杠桿尺設計并完成探究實驗,做好
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總結出怎樣使杠桿省力、費力或既不省力也
不費力的特點。
2.能找出不同外形杠桿類工具的支點,分析不同類型杠桿類工具的
作用。
(三)科學態(tài)度
L對于探究讓杠桿省力的活動有興趣,尊重數(shù)據(jù),分工合作。
7
2.樂于用杠桿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STSE)
初步認識到杠桿類工具可以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意識到科學、
技術、社會和生活是密切聯(lián)系的。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詞典、橡皮擦、木板、杠桿尺、鉤碼、鐵棍、釘有釘子
的木板、羊角錘、鑲子、剪刀、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記錄筆、活動手冊。
四、教學時間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引入新課
(1)導入:古希臘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過一句話“給我
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這句話表達了什么意思?
(2)學生交流發(fā)言。(杠桿)
(3)講述:這句話用夸張的方式說明了杠桿原理。今天,我們將
一起來探究杠桿的秘密。
(二)互動探究,了解杠桿
1.活動1:認識杠桿
(1)交流:課件出示教材P58的上方圖片。說一說,人們是怎樣
移動大石頭的?
(2)小結:人們用木棍能輕松地撬起大石頭。撬動石頭的木棍就
8
是一種簡單機械,叫作杠桿。
(3)講述:課件出示教材P58的下方圖片。木棍始終圍繞著固定
的點在轉動,這個點稱為支點。對著木棍用力的位置稱為動力點。石頭
壓住木棍的位置稱為阻力點。
(4)思考:說一說杠桿可能有什么作用。
(5)學生自由發(fā)言。
2.活動2:探究杠桿的秘密
(1)介紹器材:杠桿尺、鉤碼
(2)組裝杠桿并初步體驗:課件展示教材P59上方圖,學生分組
搭建一個如圖所示的杠桿。改變用力的位置,初步體驗。
(3)確定支點、動力點和阻力點:杠桿尺的固定軸就是支點,左
邊掛鉤處假定為阻力點,在右邊某處掛鉤碼,則是動力點。杠桿平衡時,
這個鉤碼的重力就是“撬起”重物的力。省力多少與支點到動力點的距
離有關系。
(4)提出問題:怎樣做,杠桿才省力?
(5)討論并制訂實驗計劃:怎樣利用杠桿尺實驗檢驗自己的初步
想法?
(6)示例講解:第3小組實驗設計
a.研究問題:杠桿省力多少與支點到動力點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b.實驗方法:
1,將杠桿的A設定為阻力點,B設為動力點,杠桿尺固定軸就是支
點,設定為0。
9
2.在A點上掛4個鉤碼。
3.在B點掛若干鉤碼,讓杠桿平衡。
4.變動B點的位置,掛若干鉤碼,讓杠桿平衡。
(7)各組完善實驗計劃。
(8)動手實驗并做好記錄: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中。
(9)交流: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我們有哪些發(fā)現(xiàn)?
(10)小結:當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
杠桿省力,且距離越遠,越省力;反之杠桿費力。如果兩者距離相等,
那么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3.杠桿變形記
(1)展示:出示一塊釘有釘子的木板.
(2)動手體驗并交流:用鐵棍可以撬動釘子嗎?這個杠桿有什么
不足?
(3)匯報:鐵棍頭卡不住釘子帽。每次還要挪動支點。往下壓時,
有時會擠著手……
(4)思考:用什么工具可以既方便又省力的將釘子拔出來呢?
(5)講述:出示教材P61上方兩幅圖,人們在實踐中常用變形后
的杠桿。試一試,這兩個工具能將釘子方便的拔出來嗎?
(6)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
(7)交流:說一說這兩種工具是怎樣把杠桿變形的?動力點、阻
力點和支點各在哪里?這樣變形后有什么好處?
(8)學生邊演示邊回答。
10
(9)討論:課件出示教材P61下方圖。生活中有很多的變形杠桿,
說一說它們的作用。
(10)學生匯報:比一比,看誰說的又多又準確。
(三)收拾整理,準備下課。
六、課程資源
杠桿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
杠桿。在生活中根據(jù)需要,杠桿可以是任意形狀。例如,蹺蹺板、剪刀、
扳子、撬棒、釣魚竿等,都是杠桿。
杠桿五要素
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動力臂,
阻力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杠桿的原理
在使用杠桿時,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
如為了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
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省
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離,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fā),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了
杠桿原理,即“兩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他
11
曾講:“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J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但
是我們找不到那個支點,也找不到那么長而堅固的杠桿,所以撬動地球
只是阿基米德的一個假想。
教學反思:
第三課輪軸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1)認識輪軸的結構。知道利用輪帶動軸轉動可以省力。
(2)能夠識別生活中應用輪軸的實例,會分析它是怎樣幫助人們提
高工作效率的。
2.科學探究
(1)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原認知對問題大膽地提出猜想。
(2)能夠利用觀察、實驗、制作等方法探究輪軸的秘密。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愿意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有關輪軸話題的討論,激發(fā)學生對
輪軸的探究興趣。
(2)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能夠想到利用輪軸解決生活
中的實際問題。
4,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
感受到利用科學技術制造出的工具可以改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
12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構輪軸的模型。
難點解釋生活中各式各樣的輪軸工具是如何運用了輪軸原理。
三、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材料T生活中應用輪軸工作的物品(實物、圖片、課件)。
分組實驗材料:塑料瓶、粗鐵絲、筷子、鉤碼、鐵架臺、重物、線
繩、錐子、鉗子、測力計。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聚焦任務
1.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出示深井圖片。
2.詢問學生:人們怎樣從深井中提起一桶水?
3.介紹指南車信箱的內(nèi)容,重點了解轆能的結構,為后面制作簡易
轆仍做好準備。
4.通過詢問轆軸?可能有什么作用,怎樣方便提水的,引發(fā)學生猜測,
激發(fā)學生興趣,由此讓學生帶著猜想和研究任務進入下一個活動一讓我
們制作一個轆物來研究。
活動1探究轆鏟的秘密
此活動包括制作轆轅、研究轆鏟2個小環(huán)節(jié)
1,制作轆轅
教師出示制作材料,問學生這些材料可以制作成轆物的哪些部分?
幫助學生建立瓶身與圓硬木、筷子與搖柄、粗鐵絲、鐵架臺與轆砂支架
13
的對應關系,然后出示簡易轆瀘的成品。讓學生模仿制作完成。提示學
生注意安全,教師準備一些創(chuàng)可貼。在制作和探究時、學生戴上護目鏡。
2.研究轆第
制作轆物后讓學生用手直接提“水桶”和用轆轅提起“水桶”進行
比較,說一說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再追問學生怎樣做才能更準確地說明
輪軸是否省力,省力多少呢?從而建議學生使用測力計進行科學研究。
在使用測力計探究時分為2步。第一步學生用測力計直接提“水桶”
測出數(shù)值,然后用測力計掛在搖柄上測出數(shù)值,并把這兩個數(shù)值記錄在
活動手冊中,然后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用轆鏟提水可以省力。注意:搖柄從
下往上轉到水平時,再把測力計的掛鉤掛在搖柄上測數(shù)值。
第二步:引導學生觀察各組的數(shù)值有什么不同,可能是什么原因,
從而引導學生猜測,搖柄越長可能越省力。這時再根據(jù)自己的研究需要,
把轆輪的搖柄換成長一些的筷子,探究如何利用轆輪更省力。
用測力計測出不同長度的搖柄的數(shù)值,記錄在活動手冊中。通過數(shù)
值與搖柄的長度的對應關系,得出搖柄越長越省力的規(guī)律。再問學生,
如果要更省力,是否可以用更長的筷子呢?使學生體會到,搖柄長度要
和支架的高度、人的高度相匹配,才能方便提水。
最后引導學生觀察搖柄的運行軌跡,總結轆鏟的結構、省力規(guī)律,
概括出“輪軸”的概念。
活動2尋找生活中的輪軸
本活動將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對輪軸的作用
有更深步的理解。在認識其他輪軸時,可以把生活中其他輪軸與轆轎做
14
比較,進行認識。如認識扳手時,可以把扳手卡在瓶子口處轉動扳手提
“水桶”,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扳手的手柄相當于搖柄,要擰的螺母等相
當于圓硬木。
如果時間允許教師還可以設計幾個生活中的問題,請學生應用輪軸
的工作原理解決問題。
(二)課后任務
認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各種輪軸?
六、課程資源
一、轆抻
轆第也是從杠桿演變來的汲水工具。據(jù)《物原》記載:“史佚始作
轆粘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1100多年前中國已經(jīng)發(fā)明
了轆輪。到春秋時期,轆鏟就已經(jīng)流行。轆物的制造和應用,在古代是
和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聚密結合的,它廣泛地應用在農(nóng)業(yè)灌溉上。轆箱的應用在
我國時間較長,雖經(jīng)改進,但大體持了原形,說明在3000年前我們的
祖先就設計了結構很合理的轆伊。新中國成前在我國的北方缺水地區(qū),
仍在使用轆耕提水灌溉小片土地。
二、輪軸是一種變形的杠桿
使用輪軸時,動力作用在輪上省力,動力作用在軸上費力。若用R、
r分別表示輪半徑、軸半徑,動力F1作用在輪上,阻力F2作用在軸上,
則輪軸的平衡條件為:F1?R-F2-r,所以輪和軸的比例越大越省力。
輪軸的作用除了省力還可以省距離。教材提供的三幅圖都是省力輪軸,
教師可以適當添加一些省距離的輪軸(如:自行車的后輪、電風扇)指
15
導學生分析它是如何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的。
教學反思:
第四課滑輪
一、本課分析
滑輪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生活中的各種機器或裝置上,實際上它也是一種變
形的杠桿。定滑輪可以理解成支點在中間、阻力點和動力點分別在兩側
且阻力臂與動力臂相等的杠桿;動滑輪可以理解成支點在滑輪的一個邊
緣,阻力點在滑輪中心,動力點在滑輪另一邊緣,且動力臂是阻力臂的
二倍的杠桿。定滑輪不省力也不費力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可
以省力但不可以改變力的方向,日常生活中定滑輪與動滑輪常結合使用,
組成滑輪組。
課文從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出發(f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猜想與
假設、實驗驗證”等活動探究滑輪的秘密。同時引導學生應用滑輪組解
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活動1認識滑輪
教材安排了起重機吊起重物和升旗兩個場景圖,一是引導學生認識
一種新的機械滑輪,這種機械的結構是由框架和輪子組成的。輪子上有
凹槽,輪子圍繞中間的軸轉動??蚣苌嫌袙煦^。二是認識根據(jù)滑輪的安
裝方式不同,滑輪分為動滑輪和定滑輪兩種。
活動2探究滑輪的作用
16
教材首先安排用兩種不同的安裝方式提重物,初步體會動滑輪和定
滑輪的作用,旨在讓學生有親身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又為學
生的猜想提供依據(jù),為有目的的研究做好鋪墊。
然后教材安排了學生用測力計(鉤碼)測量用動滑輪和定滑輪提起
同樣重物的數(shù)值,并且觀察比較重物提起的方向和用力方向的不同,旨
在發(fā)現(xiàn)動滑輪和定滑輪的作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變用力方
向;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變用力方向。
活動3拓展活動:滑輪兄弟大聯(lián)合
安排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結合在一起使用的探究活動,旨在引導學生
認識滑輪組。
二、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認識定滑輪、動滑輪,知道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改變力的
大小,動滑輪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但能改變力的大小?;喗M可以根據(jù)需
要改變力的方向和力的大小。
2.科學探究
(1)能夠針對問題大膽提出猜想。
(2)能夠利用觀察、實驗等方法探究滑輪的秘密。
(3)能夠想到利用滑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科學態(tài)度
(1)激發(fā)學生對滑輪的探究興趣。
(2)樂于用學到的滑輪知識,改善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
17
4,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
通過滑輪的應用體驗,進一步感受到利用科學技術制造出的工具可
以改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滑輪的秘密是本課的重點。
難點:利用滑輪的工作原理開展發(fā)明設計的活動是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實驗材料:課件(利用滑輪工作的生活實例)、演示用滑輪
實驗套材。
分組實驗材料:動滑輪、定滑輪、支架、測力計、鉤碼。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本環(huán)節(jié)可以繼續(xù)采用“實物觀察一體驗一猜想”這樣的步驟展開教
學。
活動1認識滑輪
1.實物觀察
教材展示了兩個生活中應用滑輪工作的例子一起重機、旗桿。雖然
起重機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是很少有同學仔細觀察過起重機工作的秘
密。教師可以借助視頻、課件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滑輪是怎樣工作的。
與此同時指導學生認識定滑輪與動滑輪。
2.體驗
18
出示定滑輪與動滑輪,請同學分組操作滑輪,體驗它們的作用。在
學生體驗的時候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拉力的方向、物體運動的方向,為
后繼探究活動做好鋪墊。
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以從滑輪與杠桿的關系引入教學,引
導學生對滑輪的作用提出猜想。
活動2探究滑輪的作用
本活動通過比較、分析實驗記錄來驗證學生的猜想,進而發(fā)現(xiàn)滑輪
的作用引導學生把結論與猜想進行比較,使學生知道猜想可能與事實存
在區(qū)別,我們應該尊重科學事實。指導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
幾點:
1、定滑輪實驗時,彈簧秤上端與拉繩連接,下端用手拉,讀出靜
止時的示數(shù),彈簧秤示數(shù)是手和繩之間的張力,反映出繩的拉力。彈簧
秤不能倒用。手施加向下拉力,通過定滑輪的繩子對鉤碼產(chǎn)生向上的拉
力,則判斷改變了力的方向。
2.動滑輪實驗時,彈簧秤豎直向上拉繩子的一端,彈簧秤靜止時的
示數(shù)是向上的拉力。彈簧秤豎直使用的要求,是彈簧秤能準確測量的規(guī)
范要求,不是拉力必需的要求。拉力是向上的,作為重物的鉤碼受到的
拉力也是向上的,即所謂的不改變方向。注意,拉力的大小應該是鉤碼
重量與動滑輪本身重量和的一半,實際測量拉力小于鉤碼重量,但大于
鉤碼一半重量。
活動3滑輪兄弟大聯(lián)合
本活動的目的有二:其一是讓學生知道生活中人們常常把兩種滑輪
19
組合起來使用;其二是激勵學生用滑輪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實物或視頻資料向學生介紹生活中的個別實例。
教師向學生出示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請學生分組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演示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后請同學自己尋找生活中的
問題,鼓勵學生利用滑輪組解決問題。
到本節(jié)課為止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杠桿、輪軸、滑輪三種簡單機械,教
師可以在此時告訴學生像杠桿、輪軸、滑輪這樣能夠幫助人們提高工作
效率的裝置叫簡單機械。
七、課程資源
滑輪
滑輪是由可繞中心軸轉動有溝槽的圓盤和跨過圓盤的柔索(繩、膠
帶、鋼索、鏈條等)所組成的簡單機械?;喪歉軛U的變形,屬于杠桿
類簡單機械。我國早在戰(zhàn)國時期的著作《墨經(jīng)》中就有關于滑輪的記載。
中心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是變形的等臂杠桿,不省力但可以改
變力的方向。中心軸跟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是變形的不等臂
杠桿,能省一半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實際中常把一定數(shù)量的動滑輪
和定滑輪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滑輪組。滑輪組既省力又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教學反思:
第五課斜面
一、本課淺析
20
斜面也是常見的簡單機械之一。本課將引導學生繼續(xù)探究斜面是怎
樣幫助人們工作的。本課設計了“斜面能省力嗎”、“怎樣更省力”、“變
形的斜面”3個活動。
活動1研究斜面的作用
“斜面能省力嗎”,通過分組研究發(fā)現(xiàn)利用斜面運送重物與直接提
起重物相比能省力這一事實,與此同時發(fā)現(xiàn)不同的斜面省力的效果不同。
活動2怎樣更省力
在前一個實驗的基礎上學生對斜面省力的因素提出猜想,并指導學
生自己設計實驗驗證猜想,最后得出結論:斜面的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
活動3變形的斜面
通過研究螺絲釘是否是斜面,用個例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的斜面,
同時滲透人們根據(jù)不同工作情景的需求,可以改進發(fā)明各種斜面的思想。
引導學生認識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滲透斜面省力但是移動距
離較大的思想。
探究斜面的秘密是本課的重點。斜面省力與傾斜角度有關是教學的
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1)通過一個個探究活動,理解斜面的概念:與水平面夾角不為0
度的平面。
(2)了解影響斜面省力的根本因素是“角度二
(3)初步認識到“斜面角度越小越省力”。
21
2.科學探究
(1)會在斜面上測量拉動小車所用的力;能夠通過改變斜面高度或
木板的長度調(diào)節(jié)斜面的角度。
(2)能夠正確調(diào)節(jié)角度變化趨勢找到省力的方法。
3.科學態(tài)度
(1)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樂于合作的精神。
(2)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3)通過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三、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鐵架臺、可伸縮木板、小車、測力計、實驗記錄單
等。
四、教學過程
(一)再現(xiàn)生活場景,聚焦斜面,體驗斜面的省力作用。
1.(演示情景)在學校中,常用到車拉書,當遇到臺階怎么辦?
學生發(fā)言:一種是直接提起車上臺階,一種是用木板搭一個斜坡,
在斜坡上拉動車,在臺階和地面之間搭一個木板。
學生演示:在講臺的臺階和地面之間斜搭上木板,并將小車拉上臺
階。
2.追問: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1:第二種方法省力。
生2:方便。
3.(出示:小車、測力計、鐵架臺)請你用這個小車模擬剛才的車,
22
用鐵架臺模擬臺階,用測力計測出直接提上臺階和在斜面上拉動車所用
的力,看斜面否真的省力?
學生分組實驗:利用鐵架臺、木板搭一個斜面,并將用測力計直接
提起小車所用的力與在斜面上拉動小車所用的力作比較。
4.學生分組匯報;直接提起小車所用的力和在斜面上拉動小車所用
的力(每組數(shù)值不同,但都小于直接提起小車所用的力)。斜面起到省力
的作用。
5.小結:這樣斜搭的木板就是一種簡單的機械,叫斜面。通過實驗
我們發(fā)現(xiàn),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二)巧設任務,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斜面省力大小的根本因素。
通過每組匯報的數(shù)據(jù)我們發(fā)現(xiàn),直接提起小車所用的力是相同的,
在斜面上拉動小車的力,哪個組省的力最多?哪個組省的力最少?這是
怎么回事?
學生發(fā)言:可能是因為有的組的斜面高一些,有的組的斜面低一些;
可能是有的組的木板長一些,有的組的木板短一些。
2.省力最多的組不要洋洋得意,省力最少的組也不用垂頭喪氣,現(xiàn)
在你們各組調(diào)節(jié)斜面,使拉動小車的力都為1牛頓可以嗎?(提出要求,
將木板的邊緣對準地板上的標記)
教師提示伸縮斜面的使用方法:如果想改變斜面的長短,可以拉動
在木板下安裝的雙軌滑道,可以改變斜面長度,在延長部分再搭上短木
板,形成一個完整的斜面。
學生分組實驗。如果想改動斜面的高矮,可以調(diào)節(jié)鐵架臺橫梁的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分公司承包經(jīng)營合同
- 多元文化教育方案計劃
- 第5課時解決問題(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
- 制定班級年度工作計劃的步驟
- 保安工作計劃社交媒體社交網(wǎng)絡部門
- 弘揚班級文化的推廣方案計劃
- 醫(yī)院客服服務禮儀培訓
- 畜牧業(yè)廢棄物處理設施運營與管理考核試卷
- 森林公園生態(tài)旅游安全應急預案編制考核試卷
- 機器人智能分揀與識別技術考核試卷
- 2025-2030中國保健品行業(yè)市場深度調(diào)研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年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qū)中考英語一模試卷
- (二模)衢州、麗水、湖州2025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學質(zhì)量檢測 語文試卷(含答案解析)
- 宜昌市社區(qū)工作者招聘真題2024
- 水下潛水艇課件
- 36 階段統(tǒng)計項目風險管理表甘特圖
- 2025-2030中國電信增值行業(yè)運行狀況與發(fā)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2025年吉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傾向性考試題庫含答案
- 品牌總監(jiān)的面試題及答案
- 貴州高品質(zhì)住宅設計導則
- 裝修公司設計經(jīng)理述職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