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1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2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3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4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頁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三淝水之戰(zhàn)1.背景:強大后

與南方

形成對峙局面。

2.經(jīng)過:

年,

不顧一致反對,強征各族人民當兵,拼湊了80多萬軍隊,浩浩蕩蕩南下,企圖滅亡

,統(tǒng)一中國。東晉團結一致,以8萬精兵應戰(zhàn),在

與前秦軍前鋒隔岸對峙。

3.結果:

以少勝多大敗前秦。

4.影響:

是中國古代又一次以少勝多著名戰(zhàn)役。淝水之戰(zhàn)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zhàn)狀態(tài)。

前秦

東晉

383苻堅

東晉

淝水

東晉

淝水之戰(zhàn)

第2頁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建立:4世紀后期,游牧在陰山地域

拓跋部快速崛起,建立北魏。

年,北魏統(tǒng)一北方,結束了

以來分裂割據(jù)局面。

2.孝文帝改革(1)原因:內遷各族在

、

上,與漢族已無顯著區(qū)分。而鮮卑

部因內遷較晚,仍保持鮮卑族習俗,要治理好廣大北方地域困難重重。

(2)辦法:494年,北魏孝文帝力排眾議,遷都

。把百余萬包含鮮卑族在內北方各族人民遷到中原。他深入推行漢化辦法,要求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

,禁用鮮卑語;以

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

;勉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

鮮卑族

439十六國

生產(chǎn)

生活

習俗

拓跋

洛陽

漢語

漢服

漢姓聯(lián)姻

第3頁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三(3)影響:促進了

,也增強了北魏實力。

民族交融

第4頁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三北方地域民族交融1.表現(xiàn)(1)生產(chǎn)方式:魏晉以來,內遷各族人民與當?shù)貪h人錯居雜處,開始過著

生活。他們向漢族人民學習農(nóng)業(yè)技藝,逐步將原來從事

生產(chǎn)轉變?yōu)閺氖?/p>

生產(chǎn)。而漢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學習

經(jīng)驗,又學習和接收他們食物、服裝、用具等,融入到漢族生活中。

(2)政治制度:十六國北朝政權統(tǒng)治者,與漢族士人合作,實施

制度。

(3)民族關系:民族關系有時矛盾激化,甚至發(fā)生戰(zhàn)爭,但在總體上,民族隔膜趨于

,民族關系趨于

。北朝后期,我國北方出現(xiàn)了各民族

。

定居

畜牧業(yè)

農(nóng)業(yè)

畜牧

君主專制

消解

和緩

大交融

第5頁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三(4)生活習俗:

時期,內遷各族大多使用漢語;北魏孝文帝改革后,

更成為北方主要通用語言。西北民族

、

等也受到漢族人民喜愛。

(5)民族心理:伴隨經(jīng)濟、文化交流與融匯,思想感情日益溝通,以往“

”“

”觀念逐步淡薄,民族之間隔膜與偏見逐步降低。

2.意義:北方地域民族

、

,為中華民族發(fā)展注入了新活力,深入豐富了中華民族

文化和

文化,并為

時期多民族國家繁榮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西晉

漢語

樂器

歌舞

交往

交流

交融

物質

精神

隋唐

第6頁1.淝水之戰(zhàn)中,前秦戰(zhàn)敗主要原因前秦兵力80多萬人,敗于兵力只有8萬人東晉,說明人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敗根本原因。從前秦方面來看,軍隊中鮮卑、羌等少數(shù)民族將士及漢族士兵全部希望前秦失敗,軍隊內部離心離德、士氣低落,這嚴重影響了戰(zhàn)斗力。與此相反,東晉軍民在強敵壓境、眾寡懸殊形勢下,內部團結,果斷抵抗,表達了不畏強暴、奮勇抗爭精神。另外軍事指揮錯誤也是前秦失敗主要原因。第7頁2.北魏孝文帝把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原因第一,平城位于黃土高原北部,比較偏遠,交通不發(fā)達,土地貧瘠,經(jīng)濟落后,糧食缺乏,不利于北魏對中原地域統(tǒng)治,也不利于鮮卑政權學習和接收中原先進文化。第二,洛陽地處黃河中游,水陸交通發(fā)達,土地肥沃。東漢、曹魏、西晉都曾在此建都,是當初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北魏遷都于此,有利于加強對中原地域統(tǒng)治。第三,北方柔然人逐步強大起來,他們作戰(zhàn)勇敢,嚴重威脅著北魏都城平城安全。第四,平城長久為北魏都城,保守勢力強大,孝文帝想要改革,必須離開舊都。第8頁問題思索(P89)答案

各民族錯居雜處,加強了相互交流;生產(chǎn)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學習;政治制度上少數(shù)民族學習漢族制度;思想文化上少數(shù)民族學習漢族文化;社會習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