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聲現(xiàn)象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是通過對生活、生產中豐富多彩的聲現(xiàn)彖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聲音在生活、
生產和社會等方面的應用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使學生在學習學問的同時,培育他們的視察
實力,初步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實力,以及應用物理規(guī)律說明簡潔現(xiàn)象的實力。本章學問點如下:
1>聲音的產生:
物體在振動時發(fā)出聲音,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
聲音是依靠氣體、液體、固體物質作媒介傳播的,一般而言,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最快,在
液體中較快,在氣體中傳播的較慢。聲音在氣體中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在15℃氣溫下,
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真空不能傳聲。
3、怎樣聽到聲音:
(1)聲源一一空氣傳播一一耳膜振動一一聽小骨一一聽覺神經一一大腦
(2)聲源一一頭骨、頜骨一一聽覺神經一一大腦
4、雙耳效應與立體聲:
聲源到雙耳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它特
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推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5、樂音:
樂音是物體作有規(guī)則振動而發(fā)出的,有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
音調:指聲音的凹凸,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振動越快,頻率越高,
音調也越高,
響度:指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由發(fā)聲體的振幅確定,振幅越大
響度越大。
音色:是聲音的特色,有發(fā)聲體的材料和結構確定。
6、噪聲:
(1)從環(huán)保的角度看,凡是阻礙人們正常的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
(2)從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由發(fā)聲體作無規(guī)則振動發(fā)出的。
噪聲的單位是:分貝(dB)
7、減弱噪聲的途徑;
(1)從聲源處減弱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在人耳處減弱
8、聲的利用:
(1)利用聲音傳遞信息
(2)利用聲音傳遞能量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初步相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條件,知道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速度?般不同
了解人類聽到聲音的過程
了解聲音的特性,知道音調跟頻率有關,響度跟振幅有關,音色跟發(fā)生體的結構和材料有關。
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知道防噪聲的途徑,增加環(huán)保意識。
了解現(xiàn)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學問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活動,熬煉學生的視察實力和初步的探討問題的實力
通過視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
學問。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通過老師、學生雙邊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愛好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
究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
學會關切他人,特殊是關切殘疾人。
體會物體的發(fā)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酷愛世界,酷愛科學。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會科學探究,通過視察和試驗知道產生聲音的條件,影響音調和響度的因素。
2、難點:學會科學探究,會設計試驗。
課時支配: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課時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1課時
三、聲音的特性1課時
四、噪聲的危害和限制1課時
五、聲的利用1課時
復習和總結1課時
第1課時1.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通過視察和試驗初步相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知道聲音的傳播須要介質,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速度不同
過程與方法
通過視察和試驗的方法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是好傳播的。
通過學習活動,熬煉學生初步的視察實力和初步探討問題的實力。
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愛好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究自然現(xiàn)象好口常
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
留意在活動中培育學生擅長與其它同學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難點:通過視察和試驗初步相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
難點:組織、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細致視察、細致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教學方法:
視察法科學探究法探討溝通法
教具打算:
鬧鐘真空罩音叉水槽鐵架臺乒乓球細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我們四周的大自然里充溢了豐富多彩的聲音,泉水叮咚、流水潺潺、鼓聲激揚、琴聲悠揚,
這些語言都是對聲音的描繪,對于聲音我們還有很多問題不明白,須要我們去探究,例如,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它是怎樣傳播的?它在現(xiàn)代技術和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樣的應用?怎樣
防止有害的聲音等等。在物理學中把與聲音有關的現(xiàn)象稱為“聲現(xiàn)象”,我們從今日起先學
習聲現(xiàn)象,老師激揚和同學們一起進入聲音的世界,探究聲音的奇妙,首先我們學習聲現(xiàn)象
的第一節(jié):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進行新課
聲音的產生
觀看課本第12頁插圖1.1-1,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
演示:音叉試驗
敲擊音叉,音叉發(fā)聲,但看不見音叉在振動。
將發(fā)聲的音叉接觸用細線懸掛的乒乓球,可見乒乓球被彈開。
將發(fā)聲的音叉放入水槽的水中,看到水花四濺。
當音叉發(fā)聲時,用手握住叉股,聲音消逝。
試驗結論: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發(fā)聲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
圖1.1-1中,各有什么物體在振動發(fā)聲?
圖1:人的聲帶圖2:空氣振動圖3:工件和砂輪振動圖4:鳴囊
思索:用力敲鼓時,發(fā)出了聲音,卻看不見鼓皮振動,用什么方法能證明鼓
發(fā)聲時也在振動?
在鼓皮上放上一些碎紙屑
在鼓皮上放一杯水
聲音的傳播
提出問題:聲音是怎樣由物體傳播到遠處的?
猜想與假設:聲音要傳播出去可能須要什么東西作媒介,也可能不須要,在
真空中就可以傳播。
進行試驗:
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桌面上一端,另一同學敲桌子的另一端。
玻璃魚缸里盛有金魚,用木棍輕輕敲擊魚缸上沿,金魚馬上受驚。
教室里的學生聽到老師講課的聲音。
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真空罩內,漸漸抽出其中的空氣,留意聲音的變更,再讓空氣漸漸進
入,留意聲音的變更。
試驗結論:(1)聲音的傳播須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
(2)真空不能傳聲。
3、聲音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
以擊鼓為例:鼓面對左振動時壓縮左側空氣,使得這部分空氣變密,
鼓面對右振動時,又會使得左側的空氣變稀疏,鼓面不斷左右振動,空氣中就形成疏密
相間的波動,向遠處傳播,因此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我們把它叫做聲波。
聲速
對著山崖喊話,要過一會才能聽到回音;打雷時,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這些
現(xiàn)象說明白什么?
閱讀課本:P15最終一段和小數(shù)據(jù),并回答以下問題:
留意:聲速的單位是m/s(m?s-1)讀作米每秒。
問題1:聲音在15℃和25c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分別是多大?這說明白什么?
問題2:聲音在25c的空氣和蒸溜水中的傳播速度分別是多大?這說明白什么?
問題3:對比表中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發(fā)覺?
結論:(1)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2)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氣體中傳播得快;
(3)15c的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
閱讀課本:P16想想做做
方法1:站在山谷中或高大的建筑物遠處大喊一聲,登記喊話到聽到回聲的時
間,測出人與山谷或建筑物的距離,即可算出空氣中的聲速。
方法2:百米賽跑時,則出記時員與發(fā)令槍的發(fā)令地點之間的距離S,再測出記時員從看
到發(fā)令槍冒煙到聽到槍聲的時間t,利用v=s/t可以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
方法3:測出海底的深度s,把恰好沒在海面下的鐘敲響,測出鐘聲傳到海底
再反射回來的時間t,利用v=2s/t就可以算出聲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典型例題
(1)關于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發(fā)聲肯定是因為物體在振動
B、用勁打鼓,使鼓面振動加大,聲速將變快
C、人說話是靠空氣振動產生聲音的
D、固體傳聲比氣體慢
(2)我們能聽到物體發(fā)出的聲音,是因為()
A、有發(fā)聲體存在B、發(fā)聲體在空氣中振動
C、發(fā)聲體在真空中振動D、人看到了發(fā)聲體振動
(3)敲鼓時,我們聽到鼓聲,這是因為聲音是由鼓面的產生的,
又通過傳到我們的耳中。
在長鐵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長鐵管的另一端可以聽到次響聲,第一聲是由
傳來的。
小結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聲音的傳播須要介質
聲速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
作業(yè)
P161、2
板書設計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一、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
3、聲速
(1)聲音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
(2)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氣體中傳播得快
(3)15c的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
第2課時1.2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
(1)了解人類聽到聲音的過程。
(2)知道骨傳導。
(3)了解雙耳效應及其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試驗和生活閱歷,體驗讓人是如何聽到聲音的。
3、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學會關切他人,特殊是關切殘疾人,,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人類聽到聲音的過程。
(2)骨傳導。
2、難點:
通過試驗和生活閱歷,體會人是如何聽到聲音的。
教學方法:
試驗法探討法探究法
教具打算:
音叉人耳的構造掛圖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大家知道,人靠耳朵聽聲音,那么耳朵是通過什么途徑來感知聲音的?
二、新課教學
1、人耳的構造:出示掛圖
人耳
2、人耳感知聲音的過程:
聲源振動空氣傳播鼓膜振動聽小骨聽覺神經大
腦
思索:耳聾是怎么回事?
在聲音傳遞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分發(fā)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變成耳聾,耳聾
分為兩類:一類是神經性耳聾,是由于聽覺神經損壞引起的;一類是非神經性耳聾,是由于
聲音的傳導發(fā)生障礙而引起的。前者不易治愈,后者比較簡潔治療。
3、骨傳導:
閱讀課本:P17,演示試驗
把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抵在頜骨、頭骨、牙齒是否能聽到聲音?
聲源振動頭骨、頜骨聽覺神經大腦
4、雙耳效應:
閱讀課本回答問題:P18科學世界
問題1:推斷聲源方向的依據(jù)是什么?
問題2:什么是立體聲?
三、小結
每位同學都對自己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行評估,并交組長登記。
四、作業(yè)12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第3課時1.3聲音的特性
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
(1)了解聲音的特性。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fā)聲體的振幅有關。
(3)不同的發(fā)聲體發(fā)出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探
討問題的方法。
3、情感看法價值觀
體會現(xiàn)實世界物體的發(fā)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酷愛世界,酷愛科學。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關因素。
2、難點:探究確定音調、響度的因素。
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探討法
教具打算:
音叉乒乓球鐵架臺口琴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生活中我們聽到的聲音各種各樣,千差萬別,其中有很多聲音讓我們感到悅耳、好
聽,有的聲音卻使人煩躁、難過。即使同樣是好聽的樂曲,它們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有的音
調高,有的音調低;有的聲音大,有的聲音小,而且各種樂器即使演奏同樣的曲子,給人的
感受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我們今日要學習的聲音的特性。
二、新課教學
1、音調
(1)演示試驗:用口琴吹奏“1、2、3、4、5、6、7”,感知音調凹凸的不同。
音調高一聽起來感覺聲音比較尖細
音調低一聽起來感覺聲音比較沉悶、渾厚
(2)影響音調凹凸的因素
演示試驗:將鋼尺的一端緊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撥打鋼尺,一次伸出短一些,一
次伸出長一些,聽兩次發(fā)出聲音的不同。試驗時要留意使鋼尺兩次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留
意視察鋼尺的振動快慢與音調的凹凸。
試驗結論:物體振動越快,音調越高;物體振動越慢,音調越低。
(3)頻率:是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
?定義:每秒內振動為次數(shù)叫做頻率。
,單位:赫茲(Hz)
閱讀課本:P20二、三、四段,你有哪些收獲?
?人類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有肯定的范圍:20Hz--20000HZo
?聲音可以分為三類:A、可聽見:20Hz…-20000Hz
B、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
C、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
?地震、臺風、火山噴發(fā)時都伴有次聲波的產生。
?一些動物能聽到次聲波,所以地震時比人更警覺。
思索:我們?yōu)槭裁绰牪坏胶岚蛘駝拥穆曇?,卻能聽到厭煩的蚊子聲?
因為蝴蝶翅膀振動比較慢,低于20Hz,蚊子翅膀振動比較快,頻率在
20Hz一一20000Hz之間,所以我們能聽到蚊子的聲音。
2、響度:表示聲音的大小。
提出問題:響度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設計和進行試驗:將系在系繩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視察乒乓球彈開的幅度。用
勁敲擊音叉,使音叉發(fā)出聲音響度增大,重做上面的試驗。
試驗結論:物理學中用振幅表示物體的振動幅度。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留意:(1)響度跟振幅和電發(fā)聲體的遠近兩個因素有關。
(2)響度和音調是根本不同的兩個特征,音調高的聲音不肯定響度大,響度大的聲音
也不肯定音調高。例如:蚊子發(fā)出的聲音雖然響度小,但它的音調卻比老牛的叫聲高得多,
而老牛的叫聲的響度卻比蚊子大得多。
3、音色:表不聲音的品質。
音色由發(fā)聲體的材料和結構確定。
應用:(1)辨別不同人的說話聲。
(2)區(qū)分不同的樂器發(fā)出的聲音。
閱讀課本:P23"想想議議”,并進行探討。
自己的聲音是骨傳導,從錄音機放出來的聲音是空氣傳播的,傳播途徑不同,所
以音色不同。
4、閱讀課本P23“科學世界”,并回答以下問題:
(1)什么叫樂音?
(2)樂器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3)樂器分為哪兒類?怎樣發(fā)聲的?怎樣變更音調的?
三、小結
含義
確定因素
音調
聲音的凹凸
物體的振動頻率
響度
聲音的大小
物體的振動幅度
音色
聲音的特色
物體的材料結構
四、作業(yè)
P241、2、3、4
五、板節(jié)設計
1.3聲音的特性
1、音調:聲音的凹凸,確定與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
2、響度:聲音的大小,確定于發(fā)聲體振動的振幅
3、音色:聲音的特色,確定于發(fā)聲體的結構和材料
六、教學反思:
第4課時1.4噪聲的危害和限制
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
(1)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
(2)了解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加環(huán)保意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和視察,了解防治噪聲的思路。
3、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培育酷愛、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從環(huán)保動身,突出噪聲的危害和怎樣減弱噪聲,提高學生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
2、難點:
噪聲的等級。
教學方法:
探討法閱讀法試驗法收集信息法競賽法
教具打算:
鐵釘玻璃音叉鬧鐘泡沫塑料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聲音的特性是什么?
2、影響音調凹凸的因素是什么?
3、影響響度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二、新課教學
1、噪聲的來源
閱讀課本:P25噪聲的來源。思索下列問題:
(1)從物理學角度看,什么是噪聲?用什么試驗可以驗證你的說法?
噪聲是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
(2)從環(huán)保的角度看,什么是噪聲?
凡是阻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
要聽到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3)城市噪聲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交通運輸噪聲工業(yè)噪聲施工噪聲社會生活噪聲
(4)你能舉誕生活中噪聲的實例嗎?
夜深了,鄰居家傳來的電視機的聲音等。
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閱讀課本,完成下列問題:
(1)聲音的強弱通常以單位來表示,符號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
音是dB,較為志向的寧靜的環(huán)境為dB;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的聲音為
dB:聽力受到嚴峻影響的聲音為dB以上;引起雙耳失去聽力的聲音為
________dB.
(2)為了愛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
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dBo
(3)噪聲的危害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①心理方面:煩躁、阻礙休息和睡眠
②生理方面:使人耳聾、頭痛、消化不良、視覺模糊,甚至神智不清,死亡
③破壞建筑物和工作設備,
3、限制噪聲
(1)在聲源處減弱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在人耳處減弱
4、典型例題
(1)晚上你在家休息時,隔壁歌舞廳的歌聲使你無法入睡,下列措施中無效的是
()
A、用棉花塞住耳朵B、與歌舞廳協(xié)商使其減小音量
C、打開窗戶,讓空氣對流D、關上窗戶,拉上厚窗簾
(2)以下減小噪聲的措施中,屬于傳播中減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有噪聲時要限時B、市區(qū)里種花草、植樹
C、美麗的小提琴聲D、市區(qū)內汽車喇叭禁鳴
(3)從環(huán)保的角度看,不屬于噪聲的是()
A、車輛的剎車聲B、沖擊鉆發(fā)出的聲音
C、美麗的小提琴聲D、音響發(fā)出的震耳的歌聲
三、小結
1、噪聲的來源
2、噪聲的等級
3、噪聲的限制
四、作業(yè)
P271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第5課時1.5聲的利用
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
了解現(xiàn)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學問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視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
面的學問。
3、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了解聲在現(xiàn)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酷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了解通過聲音可以獲得信息,利用聲音獲得信息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應用;
(2)相識聲波是一種波動,聲波能傳遞能量。
2、難點:
回聲定位原理的理解,聲波能傳遞能量的相識。
教學方法:
探討法試驗法
教具打算:
可樂瓶橡皮膜蠟燭火柴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聲現(xiàn)象的?些性質和探究了它的規(guī)律,這些現(xiàn)象不僅好玩,而且都包含
了肯定的科學道理,在物理課的學習中,不能遺忘思索物理學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物
理學問是從實際中來又要應用到實際中去。那么,你對聲的利用知道多少?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
探討學習它。
二、新課教學
1、聲音與信息
(1)鐵路工人敲擊鐵軌,會從異樣的聲音中發(fā)覺松動的螺栓。
(2)醫(yī)生用聽診器了解病人的心肺的工作狀況。
(3)古代水手通過號角為回聲能夠推斷懸崖的距離。
(4)蝙蝠利用超聲波探測飛行中的障礙和發(fā)覺昆蟲。
(5)軍事上利用聲吶探知水中的潛艇。
(6)B超利用超聲波為孕婦在作常規(guī)檢查。
綜上所述: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2、聲音與能量
(1)利用超聲波清洗精密機械。
(2)外科醫(yī)生利用超聲波去除結石。
(3)利用超聲波鉆孔
演示試驗:對著蠟燭敲擊橡皮膜,發(fā)出聲音,看看火焰是否搖動。
綜上所述: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3、回聲定位
聲速:V從發(fā)出聲音到接收到同聲的時間:t
則有:S=—Vt
4、典型例題
(1)蝙蝠發(fā)出的是人耳聽不到的,蝙蝠能精確地推斷障礙物或捕獲昆蟲,是利
用的原理,科學家利用這一原理制成了,
可探測海洋的深度。
(2)下列不屬于利用聲音獲得信息的是()
A、鐵路工人用鐵錘敲擊鋼軌可發(fā)覺松動的螺栓。
B、雷達可以探測敵機。
C、利用聲吶探測海底。
D、醫(yī)生用超聲波去除人體結石。
三、小結
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2、聲音可以傳遞能審。
四、作業(yè):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人對著障礙物高喊一聲,2s后聽到回聲,則人與障礙
物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第6課時小結與復習
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
(1)知道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2)知道聲音的傳播須要介質,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3)知道回聲測距的原理。
(4)知道聲音的三個特性。
(5)知道聲音的危害和限制。
(6)知道聲的利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本單元的系統(tǒng)復習,培育學生應用所學學問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
(2)知道科學探究的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3、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單元學問系統(tǒng)地復習,培育學生酷愛科學、立志將所學的學問
應用到實踐中去。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應用聲現(xiàn)象的有關學問解決實際問題。
2、難點:組織指導學生通過生習,構建聲學學問網絡a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法探討法
教學過程:
一、本章學問網絡
一、典型例題
1、下列幾種現(xiàn)象中,能說明聲音可以在水中傳播的是()
A、用光將魚吸引到網內。
B、在岸上聽到水流淌的聲音。
C、魚被岸上人的說話聲嚇跑。
D、在岸上聽到海浪拍擊巖石的聲音。
2、以下減弱噪聲的措施中,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聲大的工作要限時。
B、市區(qū)里種草植樹。
C、戴上防噪聲的耳罩。
D、市區(qū)內汽車禁鳴喇叭。
3、聲音在15攝氏度的空氣中的速度是,宇航員在月球上只能依靠無線電交談,
這是因為。
4、科學家在對蝙蝠的探討中發(fā)覺,即運用黑布將蝙蝠的雙眼蒙住,蝙蝠也能正常飛行,這
是因為()
A、蝙蝠飛行時會發(fā)出次聲波,依據(jù)回聲定位原理來飛行
B、蝙蝠的眼睛會發(fā)出次聲波,穿透黑布,清晰地看到外面的目標
C、蝙蝠飛行時發(fā)出超聲波,依據(jù)回聲定位原理來飛行
D、黑布太薄會透光,蝙蝠可以清晰地看到外面的目標
5、超聲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假如從某處海面豎直向海底放射超聲波,經4s返網
海面,則該處海面的深度是多少米?
6、某人在雷雨天看到閃電后,經過3s聽到了雷聲,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請你估測打雷處距此人有多遠?
三、作業(yè)
1、一艘船以7.5m/s的速度向碼頭行駛,船員看清碼頭上的高大建筑物時,鳴了一聲汽
笛,經過2s船員聽到了回聲,求聽到回聲時,輪船離包頭有多遠?
2、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設的規(guī)劃者,你將實行怎樣的措施減弱噪聲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其次章光現(xiàn)象
教材分析:
1、光源: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如太陽是自然光源,電燈是人造光源。
2、光的傳播:光在同種勻稱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光線: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帶箭頭的直線叫做光線。
4、光的傳播速度:真空中光速真空,為3X10m/so
5、光的放射定律:在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放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光在光滑界面的反射叫做鏡面反射;光在凸凹不平的界面發(fā)生的反
射叫做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
7、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大小相
等;像與物對應點的連線垂直于平面鏡。
8、凸面鏡和凹面鏡:凸面鏡對光線有放射作用;凹面鏡對光線有匯聚作用。
9、光的折射: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
10、光的三原色: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能產生各種色光。
11、紅外線和紫外線:在光譜上紅光以外的光線叫做紅外線,紫光以外叫做紫外線。紅外線
可以進行遙控,可制成紅外線夜視儀。紫外線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可用來毒滅筐,過
量的紫外線照耀會引起皮狀癌。
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
用;了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X108m/s.
(2)了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fā)生反射,相識光的反射規(guī)律,理解光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
路是可逆的。
(3)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理解日常生
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
(4)初步了解凹面鏡和凸面鏡對光線的作用,了解它們的應用。
(5)了解光的折射現(xiàn)象,了解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如另一種介質時的偏折規(guī)律,
了解光在發(fā)生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6)了解色散現(xiàn)象,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知道光的三原色。
(7)初步了解太陽光譜和看不見的光,初步相識紅外線和紫外線就及其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視察光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的試驗,了解試驗是探討物埋問題的重要方
法。
(2)通過試驗,視察光的反射現(xiàn)象,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到不發(fā)光的物體的。
(3)經驗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4)通過視察,相識折射現(xiàn)象,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5)通過是收集、溝通關于紅外線和紫外線的資料,獲得處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看法和價值觀:
(1)通過視察、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育學生敬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看法。
(2)通過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勝利的喜悅,樂于參加物理學習活動。
(3)親密聯(lián)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4)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會物理現(xiàn)象的奇妙與和諧,獲得“發(fā)覺”勝利的
喜悅。
(5)初步建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有愛護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光的直線傳播。
(2)用探究法探討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4)光的折射現(xiàn)象。
(5)紅外線和紫外線的作用。
2、難點:
(1)用光的直線傳播說明簡潔的光現(xiàn)象。
(2)用光的反射說明一些簡潔現(xiàn)象。
(3)虛像的概念。
(4)說明簡潔的折射現(xiàn)象。
(5)紅外線和紫外線的作用及其應用。
課時劃分:
本章共分5節(jié),7個課時。
一、光的傳播1課時
二、光的反射1課時
三、平面鏡成像1課時
四、光的折射1課時
五、光的色散1課時
六、看不見的光1課時
小結與復習1課時
第7課時2.1光的傳播
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可以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X10m/s.
(4)了解天文學中的長度單位:光年。
2、過程與方法:
視察光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的試驗現(xiàn)象,了解試驗是探討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3、情感看法和價值觀:
(1)通過視察、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育學生敬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看
法。
(2)通過親身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相識,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光的直線傳播。
2、難點:用光的直線傳播說明簡潔的光現(xiàn)象。
教學方法:
探究法試驗法視察法
教具打算:
激光筆幾支煙火柴盛有水的水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列舉光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加深對光的感性相識,提高愛好。
二、進行新課
1、光源:能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1)自然光源:太陽螢火蟲水母
(2)人造光源:電燈蠟燭
探討:月亮是光源嗎?
月亮本身并不發(fā)光,它是反射的太陽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2、光的傳播
提出問題;光足怎樣傳播的?
猜想假設:
(1)光可以在真空中、透亮介質中傳播。
(2)光在同種、勻稱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試驗驗證:
演示1:(1)太陽光可以通過宇宙空間傳播到地球,說明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2)透過窗戶玻璃可以看到室外的景物,說明光可以在玻璃中傳播。
(3)透過河水可以看到水中的魚,說明光可以在水中傳播。演示2:(1)
讓光穿過煙霧,視察它的傳播路徑。
(2)在暗室里將一束光射入水中,視察光在水中的路徑。
試驗結論:
(1)光可以在真空中、透亮介質中傳播。
(2)光在同種、勻稱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用光的直線傳播說明簡潔的光現(xiàn)象
(1)影子的形成。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3)小孔成像。
(4)樹蔭下的圓形光斑。
(5)射擊瞄準要求三點一線.
4、光速
問:打雷時,雷聲和閃電同時同地發(fā)生,但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這說明白什么?
答:光速比聲速快。
(1)真空中:C=3X108m/s.
(2)空氣中:略小于C。
水中:C
玻璃中:C
(3)光在各種介質中的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速度。
5、閱讀課文: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
光年是最大的長度單位。
6、典型例題
(1)下列選項中不同于其它光源的是()
A、太陽B、水母C、電燈D、螢火區(qū)
(2)下列現(xiàn)象中,不能利用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說明的是()
A、雨后的彩虹
B、射擊瞄準時三點一線
C、操場上同學們排隊看齊
D、挖掘隧道時用激光引進掘進機
三、小結
1、光源
2、光在同種勻稱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光速:C=3X108m/s
四、作業(yè)
P381、2、3、4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第8課時2.2光的反射
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體的表面可以發(fā)生反射。
(2)相識光的反射規(guī)律,了解法線、入射光線、反射光線以及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含義。
(3)理解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試驗視察光的反射現(xiàn)象。
(2)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到不發(fā)光的物體的。
(3)經驗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3、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1)在探究視察中培育學生的科學看法。
(2)親密聯(lián)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激勵學生主動參加探究活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用探究的方法探討光的反射規(guī)律。
2、難點: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方法:
探究法試驗法講練法歸納法
教具打算:
激光筆平面鏡白紙板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什么是光源?
2、光的傳播有什么特點?
3、真空中的光速是多大?
4、光的直線傳播可以說明哪些現(xiàn)象?
二、進行新課
1、光的反射現(xiàn)象
我們?yōu)槭裁纯梢钥吹讲话l(fā)光的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課桌上的書;
晚上,房間里關上燈,什么也看不到,打開燈就可以看到房間里的東西?
結論:光在物體的表面可以發(fā)生反射,使人們看到不發(fā)光的物體。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閱讀課本39--40頁,思索;
(1)白紙板的作用是什么?
(2)什么是入射角和反射角?
(3)什么是法線?
AB
如上圖:AO是入射光線:射向平面鏡
OB是反射光線:離開平面鏡
ON是法線:垂直于平面鏡,一般用虛線表示。
Ni是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Nr是反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演示試驗: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桌面上,再把一張可以折疊的白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如
下圖所示:
(1)讓一束光貼著白紙板沿某個角度射到0點上,
沿另一個方向射出,在白紙板
上描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
徑跡。
(2)變更入射光線的方向,重做-
次,換另一種顏色的筆描出光
的徑跡。
用量角器量出Ni和/r的大小,填入下表中。
(3)將白紙板沿ON向前折或向后折,
Ni
Zr
第一次
其次次
視察反射光線是否在白紙板上?
學生初步總結試驗結論,老師完善光的反射
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次線都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
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假如讓入射光線逆著反射光線的方向入射,同學們猜想一下反射光線將沿什么方
向射出?
結論: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漫反射
(1)鏡面反射:反射面光滑。
(2)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
4、典型例題
(1)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20°,那么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A、
40°B、70°C、140°D、110°
(2)我們能從不同的方向看到課桌上的書本,是因為()
A、書本會發(fā)光B、書本發(fā)生漫反射
C、書本發(fā)生鏡面反射D、眼睛發(fā)出的光射到書本上
(3)畫出下圖的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并標明入射角和反射鏡。
三、小結
1、光的反射定律
2、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四、作業(yè):P411、2、3
第9課時2.3平面鏡成像
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
(4)初步理解凹面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凸面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經驗“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試驗過程中數(shù)據(jù)的記錄。
(2)視察試驗現(xiàn)象,感知虛像的含義。
(3)通過視察感知球面鏡對光的作用。
3、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會物理現(xiàn)象的奇妙與和諧,獲得“發(fā)覺”勝利的喜
悅。
(2)培育實事求是的科學看法。
(3)通過對平面鏡和球面鏡的應用的了解,初步相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平面鏡的應用。
2、難點:
(1)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2)球面鏡的應用。
教學方法:
探究法試驗分析法
教具打算:
玻璃板相同的蠟燭2只火柴白紙刻度尺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平常在你照鏡子的時候,可以在鏡子里看到另外一個“你”,這個“你”是怎樣形成的呢?
這與光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今日就來學習這個問題:平面鏡成像。
二、進行新課
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提出問題:
平面鏡成像時有什么特點呢?
(2)猜想或假設:
像與物大小相等;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的連線垂直于平面鏡。
(3)設計和進行試驗:
照課本圖23-1那樣,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紙上豎一玻璃板,作為平面鏡,在紙
上登記平面鏡的位置,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
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同樣的蠟燭,直立
著在平面鏡的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
是前面蠟燭像的位置,就登記這兩個位置,試驗時留意視察蠟燭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
相同。移動點燃的蠟燭,重做上面的試驗。用直線把每次蠟燭和它的像連起來,用刻度尺測
量它們到平面鏡的距離,記入下表。
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
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第一次
其次次
思索:
?試驗中為什么用坂璃板而不用平面鏡?
因為玻璃板既透光又反光,便于視察。
?選用相同的蠟燭的目的是什么?
便于比較物與像的大小。
,玻璃板是厚的好還是薄的好?
薄的好。
(4)試驗結論: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
直。
2、虛像
在上面的試驗中,平面鏡的后面并沒有點燃的蠟燭,我們卻能看到燭焰,若將一張白紙放在
平面鏡后像的位置,紙上并沒有蟒燭的像,這說明蠟燭的像并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
因此蠟燭的像叫做虛像。虛像就是發(fā)光點射到平面鏡上的全部光線的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
的交點。成像過程如下圖:
3、凸面鏡和凹面鏡
(1)凸面鏡
①凸面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②應用:汽車觀后鏡;街頭拐彎處的反光鏡
(2)凹面鏡SS'
①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②應用:太陽灶手電筒的反光裝置
反射式天文望遠鏡
4、典型例題
(1)某人身高1.5m,站在平面鏡前1.2m處,平面鏡的高度為1.1m,則人的像的高度是
m,人與像的距離是mo
(2)利用對稱法作出下列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
三、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yè):P451、2、3
五、板書設計:
第10課時2.4光的折射
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現(xiàn)象。
(2)了解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質中時的偏折規(guī)律。
(3)了解光在發(fā)生折射時間路是可逆的。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視察,相識折射現(xiàn)象。
(2)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3、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1)對學生進行平安教化,增加平安意識。
(2)初步領會折射現(xiàn)象的奇妙,獲得對自然現(xiàn)象的酷愛、親近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知道光的折射現(xiàn)象。
2、難點:說明簡潔的折射現(xiàn)象。
教學方法:
試驗法歸納法講練結合法探討法
教具打算:
激光筆水槽白塑料光屏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做兩個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愛好。
試驗1:在碗中盛滿水,把筷子斜插入水中,從側面斜視水面,會發(fā)覺筷子看上去似乎向上
彎折了。
試驗2:在空的杯子里放一枚硬幣,移動杯子,使眼睛用剛看不到硬幣,保持眼睛和杯子位
置不變,向杯子漸漸加入水,隨著水面的上升,視察者看到了硬幣,還會發(fā)覺硬幣上升了。
在上述的試驗中,學生看到彎折的筷子和上升的硬幣,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氣的界面上發(fā)生了
一種光現(xiàn)象,者就是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光的折射。
二、進行新課
1、折射現(xiàn)象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反向
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折射。
(2)有關折射的概念:如下圖
入射光線:AO
折射光線:OB
法線:MN-垂直于界面。
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2、折射定律:
(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2)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質中時,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3)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4)垂直入射時反向不變。
3、光路的可逆性:
在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利用光的折射說明一些現(xiàn)象:
(1)折射使池水變淺
岸上看魚魚變淺,水中看樹樹上升。
(2)空中樓閣
(3)鋼筆錯位
(4)硬幣再現(xiàn)
5、典型例題
(1)指出下列詩句所描述的光現(xiàn)象
潭清疑水淺____________;池水映明月
橫看成嶺側成峰________________
(2)潛水員在水中看到樹上站著一只小鳥,他看到是小鳥的像,像的位置比小鳥
的實際位置要偏。
(3)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入射角是45°,則折射角是()
A、45°B、45°C、45°D、45°
(4)站在岸邊,往水面看去,可以看到水面上漂移的木塊,水中的游魚,天上的白云,
湖邊的樹木,由于光的折射而成像的是()
A、白云B、樹木C、游魚D、木塊
三、小結
1、折射的定義。
2、折射定律。
3、應用。
四、作業(yè)
P481、2、3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第11課時2.5光的色散
教學FI標:
1、學問與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現(xiàn)象,知道白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顏料的三原色。
(3)知道透亮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確定的,不透亮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
光確定的。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試驗了解白光的色散現(xiàn)象,揭開光的顏色之謎。
(2)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顏料的混合,獲得有關學問,體驗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3)通過演示試驗,體驗透亮物體和不透亮物體的顏色確定因素。
3、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勝利的喜悅,樂于參加物理學習活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光的色散現(xiàn)象。
(2)光的三原色和顏料的三原色。
(3)物體顏色的確定因素。
2、難點:
(1)光的色散試驗演示。
(2)光的三原色的混合試驗演示。
(3)透亮物體和不透亮物體的顏色確定因素的演示試驗。
教學方法:
試驗法探究法閱讀法
教具打算:
水槽平面鏡三棱鏡鐵架臺光屏紅玻璃藍玻璃紅
紙綠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發(fā)生折射的條件是什么?
2、人站在岸上看水時,水的深度比實際,這是因為光從中斜射
入中時,折射角入射角的原因。
3、若水中的人能看到岸上的樹,則他實際看到的是()
A、變高的實像B、變矮的虛像
C、變高的虛像D、變矮的實像
二、引入新課
衣服、花朵等都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我們生活在絢麗多彩的顏色的世界里,但是物體為什么
會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呢?學習這節(jié)課后,同學們就會知道其中的奇妙了!
三、進行新課
1、色散
演示1:讓一束白光射到三棱鏡上,大家在白屏上可以看到什么現(xiàn)象?如圖甲所示,
演示2:照圖乙那樣,白屏上又看到什么?
圖甲圖乙
結論:(1)白光是由赤、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的,是復色光。
(2)用三棱鏡可以使白光發(fā)生色散,形成光譜。
2、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豆、綠、藍。
(2)顏料的三原色:紇、黃、藍。
3、物體的顏色
演示3:在課木圖2.5-1的色散試驗中,在白色光屏前擋一塊紅色玻璃,則白色光屏上的
彩色光帶消逝,只呈現(xiàn)紅色光帶(如圖2.5—5甲所示);在白色光屏前擋一塊藍色玻璃,則
在白色光屏上只呈現(xiàn)藍色光帶(如圖2.5—乙所示)。
結論:透亮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確定的。
演示4:在課本圖2.5-1的色散試驗中,在白色光屏上貼一張紅紙,在紅紙上看不到彩色光
帶,只有被紅光照耀的地方是亮的,其它地方是暗的;把綠紙貼在白色光屏上,在光屏上只
有被綠光照耀的地方是亮的。
結論:不透亮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確定的;
白色物體可以反射各種色光,黑色物體可以汲取各種色光。
4、典型例題
(1)藍色玻璃透過的光是_____色,綠色玻璃透過的光是_______色,紅紙反射的是
________色光。
(2)在沒有任何其它光照耀的狀況下,舞臺追光燈發(fā)出的綠光照在穿白衣,紅裙子的演
員身上,觀眾看到她()
A、全身呈現(xiàn)綠色B、上衣呈現(xiàn)綠色,裙子不變色
C、上衣呈現(xiàn)綠色,裙子呈現(xiàn)紫色D、上衣呈現(xiàn)綠色,裙子呈現(xiàn)黑色
(3)彩色電視機光屏上呈現(xiàn)各種顏色,都是由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這三種色光是()
A、紅、黃、藍B、紅、綠、藍C、橙、靛、紫D、紅、綠、橙
四、小結:
1、光的色散現(xiàn)象
2、物體的顏色
五、作業(yè)1、2、3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第12課時2.6看不見的光
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
(1)了解太陽光譜和看不見的光。
(2)初步相識紅外線和紫外線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視察,了解紇外線和紫外線的作用。
(2)通過收集、溝通關于紅外線和紫外線的資料,獲得處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1)初步相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和自然環(huán)境及人類生活的影響。
(2)初步建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有愛護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通過收集、溝通關于紅外線和紫外線的資料,獲得處理信息的方法。
(2)初步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和自然環(huán)境及人類生活的影響。
2、難點:
(1)初步培育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方法。
(2)初步相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和自然環(huán)境及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方法:
查找資料法探討溝通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色光的三原色是。
2、物體的顏色是由什么確定的?
答:透亮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通過的色光確定的;
不透亮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確定的..
3、電影幕為什么要用粗糙的白布制成?
答:(1)粗糙的白布能產生漫反射,使各個角落的觀眾都能看到畫面。
(2)白布能反射各種色光,使畫面產生豐富多彩的顏色。
二、進行新課
前面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部分光現(xiàn)象,探究了光在傳播過程中的一些規(guī)律,這些現(xiàn)象不
僅好玩,而且都包含了肯定的科學道理,在物理學習中,不能遺忘思索物理學與科學技術和
社會的關系,物理學問都是從實際中來,又要運用到實際中去。
1、閱讀課本,回答與紅外線有關的問題:
(1)什么是光譜?
答:將不同的色光依據(jù)肯定的依次排列起來,就是光譜。
(2)我們常見的光譜有哪些?
答:太陽光譜紅外光譜紫外光譜
(3)你見過的太陽光是如何分解的?
答:利用三棱鏡
(4)你知道紅外線是怎么發(fā)覺的嗎?
答:把靈敏的溫度計放在紅光之外的區(qū)域,溫度計的示數(shù)也會上升,說明那里也有能顯
輻射,這種看不見的光稱為紅外線。
(5)紅外線的作用有哪些?
紅外線照相,有助于對疾病作出診斷。
紅外線夜視儀,用在步槍的睹準器上。
利用紅外線遙控電視。利用紅外線烤箱烤食物。紅外線燈取暖。
2、閱讀課本,回答與紫外線有關的問題:
(1)紫外線的作用有哪些?
化學作用強,很簡潔使照相底片感光。
生理作用強,能殺菌。
有熒光作用,是一種防偽手段。
適當照耀紫外線,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
(2)紫外線有哪些危害?
過量照耀紫外線會引起皮膚粗糙,甚至皮膚癌。
3、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52科學世界“光的散射與霧燈”
三、小結
1、紅外線的作用2、紫外線的作用
四、作業(yè)P531、2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第13課時復習與小結
一、本章學問結構
二、典型例題
I、太陽光穿過茂密樹葉間的縫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C)
A、方形的,太陽的實像B、圓形的,太陽的虛像
C、圓形的,太陽的實像D、方形的,太陽的虛像
2、岸上的人看到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的是(B)
A、水中月B、水中樓的倒影
C、水中的魚D、水中的彩霞
3、某同學站在安靜的水池邊看到了“魚在云中游動”這一現(xiàn)象,對所看到的這一現(xiàn)象,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
A、魚是折射形成的實像,云是反射形成的實像
B、魚是折射形成的虛像,云是反射形成的虛像
C、魚是反射形成的實像,云是折射形成的實像
D、魚是反射形成的虛像,云是折射形成的虛像
4、一束光線投射到與它垂直的平面鏡上,如圖所示,要想使它的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垂
直,鏡面應旋轉多少度角?畫圖表示。
5、如圖,從發(fā)光點S發(fā)出的一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恰好經過A點,畫出
這條光線。
6、如圖,A0是從空氣斜射向水面的一條光線,光線與水面的夾角是30°,畫出反射光
線和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標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7、一束光線馬平面鏡成30°角入射,此時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的度
數(shù)是,若平面鏡順時針轉動5°,則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變更
了度。
此時入射角的大小是.
三、作業(yè)
1、作出圖中的入射光線,并標出入射角的大小。
2、作出字母F在平面鏡中的像。
3、畫出一束光穿過玻璃磚的徑跡。
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講解并描述透鏡的初步學問和透鏡在H常生活中的應用,探討透鏡對光的作用和凸
透鏡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內容。本章先交代透鏡的基礎學問及其對光的作用,然后介紹生活中
的透鏡,讓學生帶著問題,用透鏡的方法深化地探討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本章采納模擬的方
法,用簡潔的手段,使學生獲得學習的基礎。本章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體現(xiàn)課程基本理念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一個很好的范例。
1、透鏡
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凹透鏡。凸透鏡能使光線會
聚,凹透鏡能使光線發(fā)散,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常用點劃線表示。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于主光軸上一點,這個點叫做凸透鏡的焦點,凸
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過凹透鏡后,變得發(fā)散,這些發(fā)散光線的反
向延長線相交于主光軸上一點,這個點叫凹透鏡的焦點,是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焦距。
2、透鏡的幾條特殊光線
(1)經過透鏡光心的光線,折射后方向不變。
(2)平行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折射后會聚于焦點;從凸透鏡焦點射向凸透鏡的光線,折
射后平行于主光軸。
(3)平行于凹透鏡主光軸的入射光線,折射后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虛焦點;對準
虛焦點射向凹透鏡的光線,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
3、凸透鏡成像
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當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當f<uV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當uV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4、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
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膠卷相當于光屏,利用凸透鏡成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
影儀的鏡頭也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屏幕相當于光屏,利月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
鏡相當于凸透鏡,它利用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5、眼睛和眼鏡
近視眼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利用凹透鏡矯正。
遠視眼只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利用凸透鏡矯正。
6、顯微鏡和望遠鏡
顯微鏡的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目鏡則相當于放大鏡。
望遠鏡的物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目鏡則相當于放大鏡。
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鏡和凹透鏡?了解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2)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3)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4)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5)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到物體的。
(6)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7)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基本構造。
2、過程與方法:
(1)經驗照相機模型的制作,了解照相機成像原理。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透鏡的全過程與方法。
(3)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guī)律說明詳細的問題,獲得初步分析好概括實力。
3、情感看法與價值觀:
(1)能保持對自然界的新奇,初步領會自然現(xiàn)象的奇妙與和諧。
(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究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
(3)使學生具有愛護眼睛的意識。
(4)初步相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通過視察和試驗,了解什么是透鏡及其對光的作用。
(2)理解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及其應用。
(3)知道眼睛是怎樣看到物體的。
2、難點:
(1)指導學生對試驗進行細致視察、分析、最終通過概括得出結論。
(2)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3)虛像和實像的區(qū)分。
課時支配:
本章共分5節(jié),7課時
3.1透鏡1課時
3.2生活中的透鏡1課時
3.3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私下股權分配協(xié)議書
- 合同范例之廣州二手房購房合同
- 二零二五版雙方出軌感情破裂離婚協(xié)議書
- 全新技術轉讓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全新土地分戶協(xié)議書
- 汽車個人車輛抵押借款合同
- 眼科用藥知識培訓課件
- 二零二五版電影贊助合同范例
- 2024年食品安全員考試防坑指南:試題及答案
- 2024園藝師考試工程技術試題及答案
- 合同管理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浙江建筑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附答案
- 2025屆山西省高三一模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八下歷史第三單元大單元教學設計
- 2024年電信銷售員工年終總結
- 2025年度執(zhí)業(yè)藥師職務聘用協(xié)議模板
- Unit3 Weather Part A(說課稿)-2023-2024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四年級下冊
- 《明清家居家具設計》課件
- 2-山東工業(yè)技師學院申報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項目申報書
- GA/T 2144-2024法庭科學涉火案件常見助燃劑及其殘留物檢驗技術導則
- 常用消毒劑的分類、配制及使用課件演示幻燈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