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分子動理論
一、分子動理論
1.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⑴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
把很小一滴油酸滴在水面上,水面上會形成一塊油酸薄膜,薄膜是由單層油酸分子組成的O
在估算時我們忽略油酸分子的形狀,把它簡化為球形。測出一滴液體中油酸所占的體積V,
心上
油膜的面積s,就能估算出油酸的分子直徑s。
①首先,配置一定濃度的油酸酒精溶液,例如可以向1mL油酸中加酒精,直至總量達到
500mL。用注射器吸取這樣的油酸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記下液滴的總滴
數(shù)和它們的總體積,這樣便知道1滴溶液的體積了。例如,100滴溶液的體積是1mL,1滴
的體積就是107mL。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就可以計算出一滴溶液中所含純油酸的體積。例如,上
述數(shù)據(jù)中,1滴溶液含油酸2x10-'mL。如果把1滴這樣的溶液滴在水面,溶液中的酒精將
溶于水并很快揮發(fā),液面上的油膜便是純油酸形成的。
②先在淺盤里倒入約2cm深的水,然后將舞子粉或細石膏粉均勻地灑在水面上。用注射器
往水面上滴1滴油酸酒精溶液,油酸立即在水面散開,形成一塊薄膜。薄膜上沒有舜子粉,
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的輪廓。待油酸薄膜形狀穩(wěn)定后,將事先準備好的玻璃板放在淺盤上,在
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狀。將畫有油酸膜輪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標紙上,計算輪廓范圍內(nèi)的
正方形個數(shù),不足半個的舍去,多于半個的算一個。把正方形的個數(shù)乘以單個正方形的面積
就得到油膜的面積。
⑵分子的大?。撼艘恍┯袡C物質(zhì)的大分子外,多數(shù)分子尺寸的數(shù)量級為1°"m。
⑶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我們在化學課中學過,1moi的任何物質(zhì)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數(shù),這個數(shù)量可以用阿伏加德羅
常數(shù)來表示。1986年用X射線測得的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是NA=6.02x10-3mol:
典例精講
【例1.1](2019?涼山州模擬)有關對熱學知識理解正確的是()(填入正確選項前的字
母,選對1個給2分,選對2個給4分,選對3個給5分,每選錯1個扣3分,最低得分為
。分)
A.氣體的體積是所有氣體分子的體積之和
B.高溫物體可以自發(fā)把熱量傳遞給低溫物體,最終兩物體可達到熱平衡狀態(tài)
C.大氣壓強是由于大氣受到重力產(chǎn)生的,容器中氣體壓強是由于氣體重力產(chǎn)生的
D.液晶顯示器利用了液晶對光具有各向異性的特點
E.在“用油膜法測分子直徑”的實驗中,作出了把油膜視為單分子層、忽略油酸分子間的
間距、并把油酸分子視為球形這三方面的近似處理
【分析】分子間空隙很大,氣體分子的體積很小,氣體的體積指的是氣體占據(jù)的空間;根據(jù)
熱力學第二定律可知根據(jù)氣體高溫物體可以自發(fā)把熱量傳遞給低溫物體,最終兩物體可達到
熱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溫度的微觀含義、壓強產(chǎn)生的微觀機理分析;液晶的特征是具有光學異性,
可以制作顯示器;知道在油膜法測分子大小的實驗中,將分子視為球形,并且不計分子間的
間隙,同時形成的是單分子油膜。
【解答】解:A、氣體分子間空隙很大,氣體的體積大于所有氣體分子的體積之和,故A錯
誤;
B、根據(jù)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的過程中,熱的物體把內(nèi)能傳遞給冷的物體,最終達到溫
度相等;而不是熱的物體把"溫度”傳遞給冷的物體,最終達到溫度相等,故B正確;
C、氣體的壓強產(chǎn)生的原因是由大量氣體分子對器壁不斷碰撞容器壁而產(chǎn)生的,故C錯誤;
D、液晶的特征是具有光學異性,故可以制作顯示器,故D正確;
E、在“用油膜法測分子直徑”的實驗中,需要將油膜看作單分子層,同時要忽略油酸分子
間的間距并把油酸分子視為球形,故E正確;
故選:BDEo
【例1.2](2019?濟南三模)在“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的實驗中,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用注射器吸取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若100滴溶液的
體積是1mL,則1滴溶液中含有油酸10」2mL
B.往淺盤里倒入適量的水,再將癖子粉或細石膏粉均勻地撒在水面上
C.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1滴油酸酒精溶液,同時將玻璃板放在淺盤上,并立即在玻璃板上
描下油酸膜的形狀
D.將畫有油酸膜輪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標紙上,計算輪廓范圍內(nèi)正方形的個數(shù),并求得油膜
的面積
E.根據(jù)1滴油酸溶液中油酸的體積v和油膜面積S就可以算出油膜厚度d=即油酸分子
的大小
【分析】明確用"油膜法"估測分子大小的實驗原理:認為油酸分子是緊密排列的,而且形
成的油膜為單分子油膜,然后用每滴油酸酒精溶液所含油酸體積除以油膜面積得出的油膜面
積厚度即為油酸分子直徑.
【解答】解:A、若10。滴溶液的體積是1mL,則1滴溶液中含有油酸溶液為102mL,故
A錯誤;
B、往淺盤里倒入適量的水,再將排子粉或細石膏粉均勻地撒在水面上,便于測量油膜面積,
故B正確;
C、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1滴油酸酒精溶液,同時將玻璃板放在淺盤上,等待穩(wěn)定后,在玻
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狀,故C錯誤;
D、將畫有油酸膜輪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標紙上,計算輪廓范圍內(nèi)正方形的個數(shù),注意超過一
半,算一格,小于一半,舍去,從而求得油膜的面積,故D正確;
E、依據(jù)1滴油酸溶液中油酸的體積V和油膜面積S就可以算出油膜厚度d=即油酸分子
的大小,故E正確;
故選:BDEo
【例1.3](2019春?福州期末)在“油膜法估測油酸分子的大小”實驗中,有下列實驗步驟
①往邊長約為40cm的淺盤里倒入約2cm深的水,待水面穩(wěn)定后將適量的瘴子粉均勻地撒在
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將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狀穩(wěn)定.
③將畫有油膜形狀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標紙上,計算出油膜的面積,根據(jù)油酸的體積和面積計
算出油酸分子直徑的大小.
④用注射器將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記下量筒內(nèi)每增加一定體積
時的滴數(shù),由此計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體積.
⑤將玻璃板放在淺盤上,然后將油膜的形狀用彩筆描繪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驟中,正確的順序是④①②⑤③.(填寫步驟前面的數(shù)字)
(2)將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測得1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
50滴.現(xiàn)取一滴該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測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積是0.13m2.由此估
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徑為5X10T°m(結(jié)果保留1位有效數(shù)字)
(3)用油膜法測分子直徑的實驗中做了哪些科學的近似AB
A.把在水面上盡可能擴散開的油膜視為單分子油膜
B.把形成油膜的分子看做緊密排列的球形分子
C.將油膜視為單分子油膜,但需要考慮分子間隙
D.將油酸分子視為立方體模型.
【分析】(1)將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通過量筒測出1滴此溶液的體積.然后將1滴此溶
液滴在有舜子粉的淺盤里的水面上,等待形狀穩(wěn)定后,將玻璃板放在淺盤上,用彩筆描繪出
油酸膜的形狀,將畫有油酸薄膜輪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標紙上,按不足半個舍去,多于半個的
算一個,統(tǒng)計出油酸薄膜的面積.
(2)用1滴此溶液的體積除以1滴此溶液的面積,恰好就是油酸分子的直徑.
(3)明確“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的實驗原理:油酸以單分子呈球型分布在水面上,
且一個挨一個,從而由油酸的體積與油膜的面積相除求出油膜的厚度,即可正確解答.
【解答】解:(1)“油膜法估測油酸分子的大小”實驗步驟為:
配制酒精油酸溶液(教師完成,記下配制比例)一測定一滴酒精油酸溶液的體積v=((題
中的④)一準備淺水盤(①)一形成油膜(②)一描繪油膜邊緣(⑤)一測量油膜面積(③)
一計算分子直徑(③)
(2)計算步驟:先計算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體積=一滴酒精油酸溶液的體積X配制
再計算油膜面積,最后計算分子直徑d二售一X擊X需=5X1010m.
(3)在“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實驗中,做這樣的近似:
①油膜是呈單分子分布的;②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③分子之間沒有空隙,緊密排列;故
AB正確,CD錯誤;
故答案為:
(1)④①②⑤③;
(2)5X1OT°;
(3)AB.
【例1.4](2019春?洪北區(qū)校級期末)“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的實驗
(1)“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實驗的科學依據(jù)是BC
A.考慮了各油酸分子間的間隙
B.不考慮各油酸分子間的間隙
C.將油酸形成的膜看成單分子油膜
D.將油酸分子看成立方體
(2)某學生在做“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的實驗時,計算結(jié)果偏大,可能是由于AC
A.油酸未完全散開
B.油酸溶液濃度低于實際值
C.計算油膜面積時,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體積時1mL的溶液的滴數(shù)多記了10滴
(3)在“用油膜法估測分子大小”實驗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為1000mL溶液中有純油酸
0.6mL,用量筒測得1mL上述溶液為80滴,把1滴該溶液滴入盛水的淺盤內(nèi),讓油膜在水
面上盡可能散開,油酸薄膜的輪廓形狀和尺寸如圖所示,圖中正方形方格的邊長為1cm,試
求:
①油酸膜的面積是115cn?.(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②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純油酸的體積是7.5義10一12n?
③實驗測出油酸分子的直徑是6.5X10-1°m.(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④實驗中為什么要讓油膜盡可能散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油膜在水平面上形成單分子
油膜。
【分析】(1)“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的實驗原理是:油酸以單分子層呈球型分布在水
面上,且一個挨一個,從而可以由體積與面積相除求出油膜的厚度。
(2)根據(jù)實驗原理分析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
(3)根據(jù)圖示油膜估算出油膜的面積,估算時超過半格算一個,不足半格舍去。根據(jù)題意
求出油的體積,然后求出油膜的厚度,即分子直徑。讓油在水面上盡可能散開,形成單分子
油膜。
【解答】解:(1)"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實驗的科學依據(jù)是:不考慮各油酸分子間的
間隙,將油酸形成的膜看成單分子油膜,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故AD錯誤,BC正確。
故選:BC
(2)A、油酸未完全散開,油膜面積測量值偏小,根據(jù)d=(知分子的大小測量值偏大,故
A正確。
B、油酸溶液濃度低于實際值,每滴純油酸體積測量值偏小,根據(jù)d=(知分子的大小測量值
偏小,故B錯誤。
C、計算油膜面積時,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油膜面積測量值偏小,根據(jù)d=(知分子
的大小測量值偏大,故C正確。
D、求每滴體積時1mL的溶液的滴數(shù)多記了10滴,則求出的每滴純油酸體積偏小,根據(jù)d=:
知分子的大小測量值偏小,故D錯誤。
故選:AC
(3)①由圖示可知,由于每格邊長為1cm,則每一格面積是len?,估算油膜面積時以超過
半格以一格計算,小于半格就舍去的原則,估算出115格。則油酸薄膜面積S=115cm2。
②一滴油溶液中含純油酸的體積為V=*-xZ匹=7.5X106mL=7.5X10-12m3,
100080
7,510-10
③所以油酸分子直徑為d=-=^_4m^6.5X10m;
S115x10
④當油酸溶液滴在水面后,讓油膜盡可能散開,目的是為了讓油膜在水平面上形成單分子油
膜。
故答案為:
(1)BCo
(2)ACo
(3)①H5.②7.5X10T2.③6.5X10-1°.④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油膜在水平面上形成單
分子油膜。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熱運動
物體里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這種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通常把分子的這種運動
叫做熱運動。
(1)擴散現(xiàn)象
從實驗和生活現(xiàn)象中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不同物質(zhì)能夠彼此進入對方,物理學把這類現(xiàn)象叫做擴
散。
⑵布朗運動
19世紀初,一些人觀察到,懸浮在液體中的小顆??傇诓煌5倪\動。1827年,英國植物學
家布朗首先在顯微鏡下研究了這種運動。下面我們來做類似的實驗。
把墨汁用水稀釋后取出一滴放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懸浮在液體中的小碳粒在不停
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追蹤一個小碳粒的運動,每隔30s把碳粒的位置記錄下來,然后用直線把
這些位置按時間順序依次連接起來,就得到類似右下圖所示的微粒運動的位置連線??梢钥?/p>
出,微粒的運動是無規(guī)則的。實際上,就是在短短的3°s內(nèi),微粒的運動也是極不規(guī)則的。
布朗運動是怎樣產(chǎn)生的呢?
在顯微鏡下看起來連成一片的液體,實際上是由許多分子組成的。液體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
運動,不斷地撞擊微粒。如圖為一顆微粒受到周圍液體分子撞擊的情景。懸浮微粒足夠小時,
來自各個方向的液體分子撞擊作用的不平衡性便表現(xiàn)出來了。在某一瞬間,微粒在某個方向
受到的撞擊作用較強;在下一瞬間,微粒受到另一個方向的撞擊作用較強,這樣,就引起了
微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
典例精講
【例2.1](2019春?播州區(qū)校級月考)關于分子動理論和物體的內(nèi)能,下歹4說法正確的是()
A.溫度越高,液體中懸浮微粒的布朗運動就越明顯
B.“油膜法”估測分子大小實驗中,可將純油酸直接滴入淺盤的水面上
C.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
D.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相等時,分子勢能一定為零
E.物體溫度降低時,其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一定減小
【分析】“油膜法"估測分子大小實驗要形成單分子油膜;布朗運動是液體分子碰撞的不平
衡性造成的;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但斥力減小更快;分子
力的合力為零時,分子勢能最??;溫度是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的標志.
【解答】解:A、布朗運動是液體分子碰撞的不平衡性造成的;液體溫度越高,固體顆粒越
小,液體中懸浮微粒的布朗運動就越明顯;故A正確;
B、“油膜法”估測分子大小實驗中,要先撒上扉子粉,將酒精油酸液液滴入排子粉上,故B
錯誤;
C、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但斥力減小更快,故C正確;
D、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相等時,分子力的合力為零,分子勢能最小,但可以不為零,分子
勢能的零點是人為規(guī)定的,故D錯誤;
E、溫度是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的標志,故物體溫度降低時,其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一定
減小,故E正確;
故選:ACEo
【例2.2](2019春?張家口期末)關于分子動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已知氧氣的摩爾體積和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可求氧分子的體積
B.已知水的摩爾質(zhì)量和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可求一個水分子的質(zhì)量
C.布朗運動是指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D.擴散現(xiàn)象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造成的
E.兩個分子從平衡位置相互靠近時,分子間斥力和引力同時變大
【分析】只知道氣體的摩爾體積和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可以算出氣體分子所占空間的大小,布朗
運動反映了液體中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根據(jù)分子之間作用力的變化規(guī)律分析。
【解答】解:A、已知氧氣的摩爾體積和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可求氧分子占據(jù)空間的體積,不
是氧分子的體積,故A錯誤;
B、用水的摩爾質(zhì)量除以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可求出一個水分子的質(zhì)量,故B正確;
C、布朗運動是指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顆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不是固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故
C錯誤;
D、擴散現(xiàn)象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造成的,故D正確;
E、兩個分子從平衡位置相互靠近時,分子間斥力和引力同時變大,故E正確。
故選:BDEo
【例2.3](2019春?成都月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放出熱量,其分子的平均動能可能增大
B.在不考慮分子勢能的情況下,質(zhì)量和溫度相同的氫氣和氧氣內(nèi)能相同
C.液體中懸浮顆粒內(nèi)的分子所做的無規(guī)則運動就是布朗運動
D.天然石英表現(xiàn)為各向異性,是由于組成該物質(zhì)的微粒在空間的排列是規(guī)則的
E.某些小昆蟲在水面上行走自如,是因為“液體的表面張力”,該力是分子力的宏觀表現(xiàn)
【分析】根據(jù)熱力學第一定律分析;內(nèi)能與物質(zhì)的量、溫度、體積等都有關;石英晶體中的
離子排列是規(guī)則的;根據(jù)表面張力的特點分析。
【解答】解:A、氣體放出熱量,若外界對其做功,根據(jù)熱力學第一定律可知內(nèi)能可能增大,
其分子的平均動能可能增大,故A正確;
B、質(zhì)量相等的氫與氧比較,氫的物質(zhì)的量較多;溫度相等則分子的平均動能相等,所以在
不考慮分子勢能的情況下,質(zhì)量和溫度相同的氫氣和氧氣內(nèi)能不相同,故B錯誤;
C、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固體小顆粒的運動,不是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故C錯誤;
D、天然石英表現(xiàn)為各向異性,是由于組成該物質(zhì)的微粒在空間的排列是規(guī)則的,具有空間
上的周期性,故D正確;
E、液體表面張力產(chǎn)生的原因是:液體跟氣體接觸的表面存在一個薄層,叫做表面層,表面
層里的分子比液體內(nèi)部稀疏,分子間的距離比液體內(nèi)部大一些,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表現(xiàn)為引
力,某些小昆蟲在水面上行走自如,是因為“液體的表面張力”,該力是分子力的宏觀表現(xiàn)。
故E正確。
故選:ADEO
3.分子間的作用力
氣體很容易被壓縮,說明氣體分子間存在著很大的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會減小,說
明液體分子間存在著空隙。壓在一起的金片和鉛片,各自的分子能擴散到對方的內(nèi)部,說明
固體分子間也存在著空隙。
分子間雖然有空隙,大量分子卻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體或液體,說明分子之間存在著引力;
用力壓所物體,物體內(nèi)會產(chǎn)生反抗壓縮的彈力,說明分子間還存在著斥力。
⑴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實際表現(xiàn)的分子力是它們的合力。
⑵分子力特點:引力和斥力都隨著距離的增大而減??;斥力比引力減小得快。
⑶分子間作用力(指引力和斥力的合力)隨分子間距離而變化的規(guī)律是:
①〃<石時表現(xiàn)為斥力;
②"時分子力為零;
③'>為時表現(xiàn)為引力;
④,>1°為以后,分子力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計。
典例精講
【例3.1](2019?呼和浩特二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兩分子間距離增大的過程中,分子間的作用力一定減小
B.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M表示銅的摩爾質(zhì)量,p表示實心銅塊的密度,那么銅塊
中一個銅原子所占空間的體積可表示為其
PNA
C.滴入水中的紅墨水很快散開說明液體內(nèi)存在表面張力
D.物體溫度升高時,速率小的分子數(shù)目減少,速率大的分子數(shù)目增多
E.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等壓膨脹過程一定吸熱
【分析】分子力與分子距離的關系比較復雜,可能增大,也可能減??;依據(jù)熱力學第一定律
△U=Q+W;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在微觀角度看表示了大量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劇烈程
度;擴散現(xiàn)象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
【解答】解:A、分子間距離增大時,分子間的作用力不一定減小,也可能增大,與分子力
表現(xiàn)為引力和斥力有關,故A錯誤;
B、M表示銅的摩爾質(zhì)量,p表示銅的密度,則銅的摩爾體積:V=J,一個銅原子所占空間
的體積可表示為:Vo=故B正確;
NpNA
C、紅墨水在水中擴散是因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無規(guī)則運動,與表面張力無關,故C錯誤;
D、溫度從微觀角度看表示了大量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劇烈程度,物體溫度升高時,速率小的
分子數(shù)目減少,速率大的分子數(shù)目增多,故D正確;
E、理想氣體等壓膨脹過程,根據(jù)藍=C,溫度增加,故內(nèi)能增加,根據(jù)熱力學第一定律△!;
=W+Q,對外做功,故一定吸收熱量,故E正確。
故選:BDEo
【例3.2](2019?紅花崗區(qū)校級模擬)如圖所示是分子間引力或斥力大小隨分子間距離變化
的圖象,由此可知()
F
A.ab表示引力圖線
B.cd表示引力圖線
C.當分子間距離r等于兩圖線交點e的橫坐標時,分子力一定為零
D.當分子間距離r等于兩圖線交點e的橫坐標時,分子勢能一定最小
E.當分子間距離r等于兩圖線交點e的橫坐標時,分子勢能一定為零
【分析】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隨著分子間距的增加,引力和斥力同時減小,隨著分
子間距的減小,引力和斥力同時增大;根據(jù)分子力做功情況判斷分子勢能的變化。
【解答】解:A、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隨著分子間距的增加,引力和斥力同時減小,
但斥力變化快,引力變化慢,由此可知,ab表示引力圖線,cd表示斥力圖線。故A正確,
B錯誤;
C、當分子間距離r等于兩圖線交點e的橫坐標時,分子引力與分子斥力大小相等,所以分
子力一定為零。故C正確;
D、當分子間距離r等于兩圖線交點e的橫坐標時,分子力一定為零;若增大分子之間的距
離,則分子力表現(xiàn)為引力,增大距離的過程中分子引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大;若減小分子
之間的距離,則分子力表現(xiàn)為分子斥力,減小距離的過程中分子斥力做負功,分子勢能也增
大,所以當分子間距離r等于兩圖線交點e的橫坐標時,分子勢能一定最小。故D正確;
E、分子勢能的大小與分子之間的距離有關,同時也與零勢能點的選擇有關。當分子間距離
r等于兩圖線交點e的橫坐標時,分子勢能一定最小,但不一定等于0.故E錯誤。
故選:ACDo
【例3.3](2019?湛江二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做布朗運動的微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是液體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反映
B.分子運動的平均速度可能為零,瞬時速度不可能為零
C.液體與大氣相接觸,表面層內(nèi)分子所受其他分子的作用表現(xiàn)為相互吸引
D.熱量可以自發(fā)地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傳遞
E.氣體分子單位時間內(nèi)對單位面積器壁碰撞的次數(shù)與單位體積內(nèi)的分子數(shù)和溫度有關
【分析】固體小顆粒做布朗運動說明了液體分子不停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運動是無規(guī)則的。
液體表面層內(nèi)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xiàn)為引力。根據(jù)熱力學第二定律分析變化。根據(jù)氣體壓強的
微觀意義分析。
【解答】解:A、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固體小顆粒的運動,布朗運動說明了液體分子不
停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故A正確。
B、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運動的平均速度不可能為零,瞬時速度有可能為零,
故B錯誤。
C、液體與大氣相接觸,表面層內(nèi)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距離,分子間的作用表現(xiàn)為引力,故
C正確。
D、根據(jù)熱力學第二定律可知,熱量不可以自發(fā)地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傳遞。故D錯誤。
E、根據(jù)氣體壓強的微觀意義的解釋可知,氣體分子單位時間內(nèi)對單位面積器壁碰撞的次數(shù)
與單位體積內(nèi)的分子數(shù)和溫度有關,故E正確。
故選:ACEo
【例3.4】(2019?巴宜區(qū)校級四模)關于分子動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晶像液體一樣具有流動性,而其光學性質(zhì)和某些晶體相似,具有各向異性
B.布朗運動反映了懸浮顆粒內(nèi)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熱運動
C.氣體從外界吸收熱量,其內(nèi)能不一定增加
D.如果兩個系統(tǒng)分別與第三個系統(tǒng)達到熱平衡,那么這兩個系統(tǒng)彼此之間也必定處于熱平
衡,用來表征它們所具有的“共同熱學性質(zhì)”的物理量叫做內(nèi)能
E.當兩個分子間的距離為分子力平衡距離ro時,分子勢能最小
【分析】液晶具有流動性和晶體的各向異性.布朗運動是液體或氣體中懸浮微粒的無規(guī)則運
動,它是液體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反映;
明確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基本內(nèi)容,知道做功和熱傳遞均可以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
達到熱平衡的標志是溫度相等;明確分子力和分子勢能之間的關系,知道分子間距離為平衡
距離時,分子勢能最小.
【解答】解:A、液晶是一類特殊的物質(zhì)形態(tài),它像液體一樣具有流動性,而其光學性質(zhì)和
某些晶體相似具有各向異性。故A正確;
B、布朗運動是液體或氣體中懸浮微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它反映的是液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不能反映顆粒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故B錯誤。
C、氣體從外界吸收熱量,如果同時對外做功,則其內(nèi)能不一定增加,故C正確;
D、如果兩個系統(tǒng)分別與第三個系統(tǒng)達到熱平衡,那么這兩個系統(tǒng)彼此之間也必定處于熱平
衡,用來表征它們所具有的“共同熱學性質(zhì)”的物理量叫做溫度;故D錯誤;
E、當兩個分子間的距離為分子力平衡距離ro時,分子勢能最小,故E正確。
故選:ACEo
隨堂練習
選擇題(共10小題)
1.(2015春?德州校級期中)已知在標準狀況下,Imol氫氣的體積為22.4L,氫氣分子間距
約為()
A.10-9mB.1010mC.10-11mD.10-8m
2.(2014春?歷下區(qū)校級期中)對于液體和固體,如果用M表示摩爾質(zhì)量,p表示物質(zhì)密度,
V表示摩爾體積,Vo表示分子體積,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那么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
是()
A.NA斗B.必=看C.V=石D.V=M?p
3.(2017秋?長寧區(qū)校級月考)用“油膜法粗測分子直徑”的實驗中,選用1:500的油酸
酒精溶液的原因,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酒精易溶于水且易揮發(fā)
B.油酸易溶于水且易揮發(fā)
C.易于形成油酸的單分子膜
D.易于減小油膜的表面積
4.(2015?漳州模擬)在用“油膜法測量油酸分子大小”的實驗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浮在水面上的
A.用油膜法可以精確測量分子的大小
B.油酸分子直徑等于純油酸體積除以相應油膜面積
C.計算油膜面積時,應舍去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實驗時應先將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面,再把琲子粉灑在水面上
5.(2014春?渝中區(qū)校級月考)下列關于分子運動和熱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氣體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約束就會散開,這是因為氣體分子之間存在斥力
B.在車胎突然爆裂后的瞬間,車胎內(nèi)的氣體內(nèi)能增加
C.液體表面存在表面張力,表面張力有使液體表面收縮的趨勢
D.熱可以在高溫物體和低溫物體之間相互傳遞,表明有些涉及熱現(xiàn)象的宏觀過程是可逆
的
6.(2014秋?龍海市期末)下列關于布朗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A.液體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劇烈
B.懸浮粒子越大,布朗運動越劇烈
C.布朗運動是由于液體各部分的溫度不同而引起的
D.布朗運動就是液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7.(2014?沙坪壩區(qū)校級模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布朗運動反映了布朗微粒中分子運動的不規(guī)則性
B.對不同種類的物體,只要溫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動能一定相同
C.分子間距離增大時,分子間的引力增大而斥力減小
D.滿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觀過程都可以自發(fā)地進行
8.(2015春?菱江縣校級月考)關于分子動理論,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顯微鏡下觀察到墨水中的小碳粒在不停的作無規(guī)則運動,這反映了液體分子運動的無
規(guī)則性
B.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一定先減小后增大
C.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分子勢能可能先減小后增大
D.在真空、高溫條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擴散向半導體材料摻入其他元素
9.(2015?南平模擬)分子動理論較好地解釋了物質(zhì)的宏觀熱學性質(zhì).據(jù)此可判斷下列說法
中正確的是()
A.布朗運動是指液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B.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一定先減小后增大
C.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溫度不變時,體積減小,壓強增大,說明每秒撞擊單位面積器壁的分
子數(shù)增多
D.氣體從外界只收熱量,氣體的內(nèi)能一定增大
10.(2018春?昌江區(qū)校級期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內(nèi)能是物體中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之和
B.布朗運動就是液體分子或者氣體分子的熱運動
C.墨汁的擴散運動是水分子和墨汁粒子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
D.氣體分子間距離減小時,分子間斥力增大,引力減小
二.多選題(共3小題)
11.(2019春?離石區(qū)校級月考)若以口表示水的摩爾質(zhì)量,V表示在標準狀態(tài)下水蒸氣的
摩爾體積,p為在標準狀態(tài)下水蒸氣的密度,NA為阿佛加德羅常數(shù),m、△分別示每個
水分子的質(zhì)量和體積,下面是四個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心△
A.NA-—~B.pH="C.m=-^―D.=-
mN屋NANAp
12.(2017春?河北月考)目前,我省已開展空氣中PM2.5濃度的監(jiān)測工作.PM2.5是指空
氣中直徑等于或小于2.5pm的懸浮顆粒物,其飄浮在空中做無規(guī)則運動,很難自然沉降
到地面,吸入后對人體形成危害.礦物燃料燃燒的排放物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
列關于PM2.5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PM2.5的尺寸與空氣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數(shù)量級相當
B.PM2.5在空氣中的運動屬于分子熱運動
C.PM2.5的運動軌跡只是由大量空氣分子對PM2.5無規(guī)則碰撞的不平衡和氣流的運動
決定的
D.溫度越高PM2.5活動越劇烈
E.PM2.5必然有內(nèi)能
13.(2018?南昌二模)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這兩種相互
的因素決定了分子的三種不同的聚集形態(tài):固體、液體和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固體中的分子是靜止的,液體、氣體中的分子是運動的
B.液體表面層中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表現(xiàn)為引力
C.液體的蒸發(fā)現(xiàn)象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
D.汽化現(xiàn)象是液體分子間因相互排斥而發(fā)生的
E.有的物態(tài)變化中雖然吸收熱量但溫度卻不升高
三.計算題(共2小題)
14.(2018秋?常州期末)(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晶體體積增大,其分子勢能一定增大
B.大頭針能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存在張力
C.人感覺到空氣濕度大,是因為空氣中水蒸氣的飽和氣壓大
D.氣體分子熱運動越強烈,氣體壓強越大
(2)如圖所示,用水銀血壓計測量血壓時,先向袖帶內(nèi)充氣,然后緩慢放氣。某次測量
充入袖帶內(nèi)氣體的壓強為L4po,體積為V.已知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為NA,該狀態(tài)下氣體
的摩爾體積為Vo,則袖帶內(nèi)氣體的分子數(shù)為;然后緩慢放氣過程中袖帶內(nèi)壁單
位時間單位面積上受到分子撞擊的次數(shù)(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根據(jù)上述題意中,緩慢放氣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袖帶內(nèi)氣體體積變?yōu)?.7V,壓強
變回到po.求:①袖帶內(nèi)剩余氣體的質(zhì)量與放氣前總質(zhì)量的比值;②在放氣過程中袖帶
內(nèi)氣體是吸熱還是放熱。
15.(2017?東臺市模擬)Imol的氣體在0℃時的體積是22.4L,發(fā)生等壓變化時溫度升高到
273℃,已知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為NA=6.0X1023mo「i,估算此時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
(計算結(jié)果保留一位有效數(shù)字)
四.解答題(共2小題)
16.(2019春?和平區(qū)校級期末)已知銅的摩爾質(zhì)量M=6.4X10-2kg/mol,銅的密度p=8.9
X103kg/m3,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6.0Xl()23mo:ri.試估算:(計算結(jié)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
字).
(1)一個銅原子的質(zhì)量.
(2)若每個銅原子可提供兩個自由電子,則3.0X10-5m3的銅導體中有多少個自由電子?
17.(2013春?無錫期末)因環(huán)境污染,有人設想用瓶裝純凈空氣推向市場.設瓶裝純凈空
氣的容積為500mL,所裝空氣的壓強為2atm,空氣的摩爾質(zhì)量M=29XlO^kg/1n0],NA
=6.0Xl()23mo「l,標準狀況下氣體的摩爾體積為22.4L/mol.現(xiàn)按標準狀況計算:(結(jié)果
均保留1位有效數(shù)字)
(1)瓶中空氣在標況下的體積;
(2)瓶中空氣的質(zhì)量;
(3)瓶中空氣的分子數(shù).
隨堂練習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選擇題(共10小題)
1.(2015春?德州校級期中)已知在標準狀況下,Imol氫氣的體積為22.4L,氫氣分子間距
約為()
A.10-9mB.1010mC.10-11mD.W8m
【分析】把分子看做球體,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與單個分子的乘積等于22.4L。
4
【解答】解:設氫分子是球形,球半徑為R,貝U:NA-TT/?3=22.4X10-3m3,
解得:R=4.7X10-9mo
故選:Ao
2.(2014春?歷下區(qū)校級期中)對于液體和固體,如果用M表示摩爾質(zhì)量,p表示物質(zhì)密度,
V表示摩爾體積,Vo表示分子體積,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那么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
是()
A.NA="B.NA=《C.V=4D.V=M?p
VVniVL
【分析】Imol任何物體的分子個數(shù)都是相同的;
固體與液體間的分子間隙較小,可以忽略不計;
摩爾質(zhì)量等于密度乘以摩爾體積。
【解答】解:A、B、摩爾體積是Imol分子的體積,故NA=看,故A錯誤,B正確;
C、D、摩爾質(zhì)量等于密度乘以摩爾體積,故乂=「丫,故C錯誤,D錯誤;
故選:Bo
3.(2017秋?長寧區(qū)校級月考)用“油膜法粗測分子直徑”的實驗中,選用1:500的油酸
酒精溶液的原因,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酒精易溶于水且易揮發(fā)
B.油酸易溶于水且易揮發(fā)
C.易于形成油酸的單分子膜
D.易于減小油膜的表面積
【分析】明確“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實驗的實驗原理:油酸以單分子呈球型分布
在水面上,且一個挨一個,從而可以由體積與面積相除求出油膜的厚度,從而即可求解。
【解答】解:依據(jù)實驗原理,要形成單分子油膜,因此要選用1:500的油酸酒精溶液,
原因是油酸易溶于酒精,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o
4.(2015?漳州模擬)在用“油膜法測量油酸分子大小”的實驗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浮在水面上的
A.用油膜法可以精確測量分子的大小
B.油酸分子直徑等于純油酸體積除以相應油膜面積
C.計算油膜面積時,應舍去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實驗時應先將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面,再把琲子粉灑在水面上
【分析】明確用“油膜法”估測分子大小的實驗原理:認為油酸分子是緊密排列的,而
且形成的油膜為單分子油膜,然后用每滴油酸酒精溶液所含油酸體積除以油膜面積得出
的油膜面積厚度即為油酸分子直徑
【解答】解:A、由于油膜法假設分子是單層并且緊密相連的;并不完全符合實際,故不
能精確測量分子的大小;故A錯誤;
B、根據(jù)實驗原理可知,分子直徑是由純油酸的體積除以相應的油膜的面積;故B正確;
C、在計算面積時,超過半個的按一個,不足半格的才能舍去;故C錯誤;
D、實驗時要先灑琲子粉,再滴油酸酒精溶液;故D錯誤;
故選:B。
5.(2014春?渝中區(qū)校級月考)下列關于分子運動和熱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氣體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約束就會散開,這是因為氣體分子之間存在斥力
B.在車胎突然爆裂后的瞬間,車胎內(nèi)的氣體內(nèi)能增加
C.液體表面存在表面張力,表面張力有使液體表面收縮的趨勢
D.熱可以在高溫物體和低溫物體之間相互傳遞,表明有些涉及熱現(xiàn)象的宏觀過程是可逆
的
【分析】根據(jù)分子動理論和熱力學定律,溫度是平均動能的標志;液體表面存在表面張
力,表面張力有使液體表面收縮的趨勢;熱力學第二定律可知:所有涉及熱現(xiàn)象的宏觀
自然過程都具有方向性.
【解答】解:A、氣體分子之間的距離很大分子力近似為零,氣體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約束
就會散開,是由于分子不停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結(jié)果,故A錯誤;
B、在車胎突然爆裂后的瞬間,體積增大,氣體對外做功,內(nèi)能減小,故B錯誤;
C、液體表面存在表面張力,表面張力有使液體表面收縮的趨勢,故C正確;
D、根據(jù)熱力學第二定律可知:所有涉及熱現(xiàn)象的宏觀自然過程都具有方向性,是不可逆
的,故D錯誤。
故選:Co
6.(2014秋?龍海市期末)下列關于布朗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A.液體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劇烈
B.懸浮粒子越大,布朗運動越劇烈
C.布朗運動是由于液體各部分的溫度不同而引起的
D.布朗運動就是液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分析】布朗運動是小微粒受到的分子的撞擊的不平衡產(chǎn)生的,是小微粒的運動。受溫
度的影響。
【解答】解:A、B、布朗運動是懸浮顆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液體的溫度越高,懸浮顆粒越
小,布朗運動越劇烈,故A正確,B錯誤;
C、布朗運動是由于液體分子從各個方向?qū)腋×W幼矒糇饔貌黄胶庖鸬?,故C錯誤;
D、布朗運動是懸浮顆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是液體無規(guī)則運動的反應,不是液體分子的運動,
故D錯誤。
故選:Ao
7.(2014?沙坪壩區(qū)校級模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布朗運動反映了布朗微粒中分子運動的不規(guī)則性
B.對不同種類的物體,只要溫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動能一定相同
C.分子間距離增大時,分子間的引力增大而斥力減小
D.滿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觀過程都可以自發(fā)地進行
【分析】解答本題應抓?。汗腆w小顆粒做布朗運動是液體分子對小顆粒的碰撞的作用力
不平衡引起的,固體小顆粒做布朗運動說明了液體分子不停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
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溫度相同,分子平均動能相同.分子間距增大時,分子間
的引力和斥力都減小.自然界中的宏觀過程具有方向性.
【解答】解:A、固體小顆粒做布朗運動說明了液體分子不停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故A錯
誤。
B、溫度是物體熱運動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溫度相同,分子平均動能一定相同。故B
正確。
C、分子間距增大時,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減小。故C錯誤。
D、根據(jù)熱力學第二定律可知,宏觀自然過程自發(fā)進行是有其方向性,能量耗散就是從能
量的角度反映了這種方向性,故D錯誤。
故選:Bo
8.(2015春?泰江縣校級月考)關于分子動理論,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顯微鏡下觀察到墨水中的小碳粒在不停的作無規(guī)則運動,這反映了液體分子運動的無
規(guī)則性
B.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一定先減小后增大
C.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分子勢能可能先減小后增大
D.在真空、高溫條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擴散向半導體材料摻入其他元素
【分析】顯微鏡下觀察到墨水中的小碳粒作的無規(guī)則運動是布朗運動,反映了液體分子
運動的無規(guī)則性;分子間的作用力與分子距離的關系比較復雜,距離增大,分子力不一
定先減小后增大;分子勢能也不一定先減小后增大.在真空、高溫條件下,可以利用分
子擴散向半導體材料摻入其他元素.
【解答】解:
A、顯微鏡下觀察到墨水中的小碳粒在不停的作無規(guī)則運動,稱為布朗運動,是由于小碳
粒周圍液體分子撞擊的沖力不平衡而引起的,所以小碳粒在不停的作無規(guī)則運動,反映
了液體分子運動的無規(guī)則性,故A正確。
B、分子力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比較復雜,要看分子力表現(xiàn)為引力,還是斥力,隨著分子
間距離的增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不一定減小后增大,也可能一直減小,故B錯誤。
C、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若分子力從引力變?yōu)槌饬?,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負功,則
分子勢能先減小后增大,故C正確。
D、在真空、高溫條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擴散向半導體材料摻入其他元素。故D正確。
本題選錯誤的,故選:B
9.(2015?南平模擬)分子動理論較好地解釋了物質(zhì)的宏觀熱學性質(zhì).據(jù)此可判斷下列說法
中正確的是()
A.布朗運動是指液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B.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隨著分子間距離的增大,一定先減小后增大
C.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溫度不變時,體積減小,壓強增大,說明每秒撞擊單位面積器壁的分
子數(shù)增多
D.氣體從外界只收熱量,氣體的內(nèi)能一定增大
【分析】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小顆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是液體分子無規(guī)則熱運
動的反映;
分子間引力和斥力隨分子間的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隨分子間的距離的減小而增大,且斥
力減小或增大比引力變化要快些.
【解答】解:A、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小顆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是液體分子無規(guī)
則熱運動的反映,懸浮顆粒越小,液體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顯著,故A錯誤;
B、分子間距離越大,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越小,但合力不一定減??;當分子間距大于平
衡距離時,分子間距離越大,達到最大分子力之前,分子力越來越大,故B錯誤;
C、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溫度不變時,體積減小,壓強增大,說明每秒撞擊單位面積器壁的分
子數(shù)增多;故C正確;
D、氣體從外界吸收熱量,若同時對外做功,則內(nèi)能可能不變,也可能減小,故D錯誤;
故選:Co
10.(2018春?昌江區(qū)校級期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內(nèi)能是物體中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之和
B.布朗運動就是液體分子或者氣體分子的熱運動
C.墨汁的擴散運動是水分子和墨汁粒子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
D.氣體分子間距離減小時,分子間斥力增大,引力減小
【分析】內(nèi)能是所有分子的動能和所有分子勢能的總和;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
兩力均隨分子間的距離增大而減??;明確布朗運動的性質(zhì),知道布朗運動是固體小顆粒
的運動,是液體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間接反映。
【解答】解:A、物體的內(nèi)能就是物體內(nèi)部所有分子的熱運動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故
A正確;
B、布朗運動是固體小顆粒的運動,是液體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間接反映,故B錯誤;
C、墨汁的擴散運動是水分子和墨汁分子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故C
錯誤;
D、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兩力都隨分子間的距離增大而減??;隨著分子間距離的
減小而增大,故D錯誤。
故選:Ao
多選題(共3小題)
11.(2019春?離石區(qū)校級月考)若以口表示水的摩爾質(zhì)量,V表示在標準狀態(tài)下水蒸氣的
摩爾體積,p為在標準狀態(tài)下水蒸氣的密度,NA為阿佛加德羅常數(shù),m、△分別示每個
水分子的質(zhì)量和體積,下面是四個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A.NA=-~B.p=*“C.m=-^―D.△=-rl--
血HNA&NANAP
【分析】對一摩爾的任何物質(zhì)包含的分子數(shù)都是阿佛加德羅常數(shù)NA,所以NA=藉=知,
即①和③都是正確的。而對水和水蒸氣,由于分子間距的存在,NA△并不等于摩爾體積
【解答】解:對一摩爾的任何物質(zhì)包含的分子數(shù)都是阿佛加德羅常數(shù)NA,水的摩爾質(zhì)量
H=Vp除以每個水分子的質(zhì)量m為阿佛加德羅常數(shù),故AC正確,而對水和水蒸氣,由
于分子間距的存在,NA△并不等于摩爾體積v,故BD錯誤。
故選:ACo
12.(2017春?河北月考)目前,我省已開展空氣中PM2.5濃度的監(jiān)測工作.PM2.5是指空
氣中直徑等于或小于2.5pm的懸浮顆粒物,其飄浮在空中做無規(guī)則運動,很難自然沉降
到地面,吸入后對人體形成危害.礦物燃料燃燒的排放物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
列關于PM2.5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PM2.5的尺寸與空氣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數(shù)量級相當
B.PM2.5在空氣中的運動屬于分子熱運動
C.PM2.5的運動軌跡只是由大量空氣分子對PM2.5無規(guī)則碰撞的不平衡和氣流的運動
決定的
D.溫度越高PM2.5活動越劇烈
E.PM2.5必然有內(nèi)能
【分析】“PM2.5”是指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PM2.5尺度大于空氣中氧分子
的尺寸的數(shù)量級.PM2.5在空氣中的運動是固體顆粒、是分子團的運動,不是分子的熱
運動.組成物質(zhì)的所有分子動能與分子勢能的和統(tǒng)稱為物體內(nèi)能.
【解答】解:A、"PM2.5”是指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PM2.5尺度大于空氣中
氧分子的尺寸的數(shù)量級。故A錯誤
B、PM2.5在空氣中的運動是固體顆粒、是分子團的運動,不是分子的熱運動。故B錯
誤
C、PM2.5除了受由大量空氣分子對PM2.5無規(guī)則碰撞外,還受空氣對整個PM2.5的作
用力,如空氣流動,故C正確;
D、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劇烈,即溫度越高PM2.5活動越劇烈,故D正確
E、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PM2.5內(nèi)能不為零,故E正確。
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注冊會計師考試2025年綜合財務分析報告的編寫技巧試題及答案
- 單相電表安裝施工方案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金融服務業(yè)發(fā)展趨勢試題及答案
- 2024項目管理行為標準試題及答案
- 輔導員面對多元化需求的應對策略試題及答案
- 高手進面試題目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檢測前沿試題及答案
- 深化項目管理考試內(nèi)容理解的策略試題及答案
- 車位柱子改造方案范本
- 瞄準2024年農(nóng)藝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三模)廣西2025屆高中畢業(yè)班4月份適應性測試 英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駕校管理系統(tǒng)答辯
- (新湘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
- TSG11-2020 鍋爐安全技術規(guī)程
- 四川省2007年普通高校職教師資班和高職班對口招生統(tǒng)一考試
- 長輸管線焊材用量計算表
- 日立風冷熱泵H系列螺桿機組說明書
- 廣西藝術學院普通本科專業(yè)評估方案.
- 初中學生學籍表(2020年整理).doc
- 加藥系統(tǒng)出廠檢驗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