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大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河南省名校大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河南省名校大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河南省名校大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河南省名校大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河南省名校大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目前,我國學術(shù)界出現(xiàn)了一個“斷層”。這里有兩個含義:一是科學工作者一代人與另一代人之間出現(xiàn)了青黃不接的現(xiàn)象;二是我國的社會科學研究與國外最新成就之間出現(xiàn)了一段空白。我們要填補這個斷層,就得趕緊培養(yǎng)一批年輕的骨干,這批骨干就是你們這代年輕的學者們。人類了解并改造自己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是靠自覺。中國要富強,要發(fā)展,就得擁有更多掌握了知識的自覺的人。做學問也要對外開放,但要防止“中心外移”。要了解外國,但立足點應在中國,中心應在中國。不能忘記我們是喝中國水、吃中國飯、生長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基本事實。我們的學術(shù)研究要為人民服務,要從土里生長出來。目前,洋貨充斥,真?zhèn)文妗TS多外國學說被介紹進中國來,但真正消化一種外國學說不是一兩年能做到的。從外國學來的東西也要土化一下,看什么東西我們能用得上。在學術(shù)上,土貨也要和洋貨競爭,我們貨比貨,看誰的東西更能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社會科學工作者學外語,我是主張實用的。學外語的作用就是要能把外國的東西變成中國實用的東西,以解決我國當前最緊急的實際問題,而不是去參加語言測試、培養(yǎng)導游。不少日本人講英語就不行,可這并沒妨礙他們從別國學習先進的東西。要提高翻譯的地位。翻譯往往比創(chuàng)作還困難,因為不懂的東西你可以不寫,而翻譯就非得弄懂不可。要重視翻譯,但翻譯工作者也應自重,不能粗制濫造,貽害他人。知識分子不能被奪志,喪志是很可悲的事情。要把我國的建設搞上去,崇拜人家是不行的,崇拜人家就等于喪志。(摘編自費孝通《和青年學者談如何做學問》)材料二:在信息智能時代,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比我們思想跑得更快,社會的日新月異往往出人意料,世界上各種現(xiàn)象千變?nèi)f化,社會的矛盾、沖突不斷涌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讀書做學問,應該貼近實際,篤行實踐,經(jīng)過深入思考和分析,以便把握世界的不斷變化的規(guī)律。只有不斷求索創(chuàng)新,才能有更多的收獲。思想不能保守,不能是天不變,道亦不變;而是應該變,變則通,通則開放。如果說思想很狹窄,視野不開闊,沒有胸懷世界、胸懷人民,那么,就不可能內(nèi)得于己。要打破舊觀念、舊思想,清除先見、圈見、偏見,若不打破和清除,就不能內(nèi)得于己。外得于人,是向別人學習,向世界各個國家、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學習,吸收各國家、各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思想。這就是外得于人的方法和形式,以使我們的思想更加充實、豐富,得到全面的、完整的、更大的發(fā)展,從而構(gòu)建中華民族更精粹的思想、理論、觀念,這是創(chuàng)新的基本路向,也是一種和合創(chuàng)新。盡管各國家、各民族的一些思想、文化、觀點、理論,互相之間有差異、矛盾、沖突,我們也要致力于由沖突融合而達到和合。我們讀書做學問都應該沿著和合共生、求索創(chuàng)新這一條路線,來發(fā)展中華民族的文化,使中華民族文化在世界學術(shù)、文化、哲學、話語領域能恢復在世界舞臺上原有的重要地位。(摘編自張立文《談讀書做學問》)材料三: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guān)國運興衰、事關(guān)文化安全、事關(guān)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穩(wěn)、行得遠?!币宰孕拧⒊墒斓男膽B(tài)來看待本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在當今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堅定文化自信是中國特色文化發(fā)展正確道路的歷史必然。從歷史層面看,文化自信是走出近代文化自卑的正確選擇。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各種文化思潮的興起,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優(yōu)勢被沖擊得支離破碎,中國人的文化自尊與民族自尊受到了極大傷害,造成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缺失,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遭遇嚴重危機。因此,有必要從思想上、行動上徹底走出“西方中心論”的誤區(qū),進而建立文化自信,完成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由自省自覺到自信的轉(zhuǎn)換過程;從現(xiàn)實層面看,文化自信是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與超越的內(nèi)在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文化領域也正在發(fā)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人類文明史中的歷史地位進行正確的定位,關(guān)系到中華民族的精神原動力,進而關(guān)系到人類文明的根本走向。只有樹立了理智的文化自信,才能在面對外來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時,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死板復古,切實推動傳統(tǒng)文化在新的語境下融入時代發(fā)展,融合現(xiàn)代科技,實現(xiàn)文化的創(chuàng)新和超越。(摘編自高東新《堅定文化自信與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時代新命》)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我國學術(shù)界出現(xiàn)的“斷層”現(xiàn)象,表現(xiàn)在國內(nèi)科學工作者兩代人年齡的差距,以及國內(nèi)外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之間的差距。B.信息時代下人工智能迅速發(fā)展,我們讀書做學問要開闊視野,拓寬思想,打破舊的思想觀念,吸收外來優(yōu)秀文化以發(fā)展本民族文化。C.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各種外來文化思潮的興起,使中國人產(chǎn)生了文化自卑心理,嚴重傷害了文化自尊與民族自尊。D.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文化領域發(fā)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革,這更需要我們建立起文化自信,以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新與超越。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我國的學術(shù)研究要從土里生長出來,這要求我們以“土貨”將“洋貨”比下去。B.與翻譯相比,創(chuàng)作并不需要作者把所寫的東西都弄懂,所以創(chuàng)作往往更加容易。C.不斷吸收各國家、各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思想,有利于恢復中華民族文化的地位。D.三則材料論及文化,都對“全盤西化論”和“文化復古主義”的誤區(qū)加以否定。3.下列選項,與材料一中畫橫線句子觀點相符的一項是()A.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lián)去,以催進“象征主義”,此后是順便到歐洲傳道。B.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C.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毛廁里……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D.煙槍和煙燈……確可以算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游世界,一定會有人看。4.請簡要說明材料二的論述思路。5.當下,我國一些研究者在學術(shù)研究上存在“中心外移”的做法。請根據(jù)材料,對這種現(xiàn)象加以評析。【答案】1.A2.C3.C4.①首先說明時代背景,指出讀書做學問要把握世界之“變”;②接著從“外得于人”和“內(nèi)得于己”兩個方面進行論述;③最后闡釋“和合共生、求索創(chuàng)新”對于發(fā)展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5.①這種做法沒有將中國作為學術(shù)研究的立足點,本質(zhì)上是一種缺失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表現(xiàn)。②對于他國的理論和資源,應當去偽存真,為我所用,徹底走出“西方中心論”的誤區(qū),以致力于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窘馕觥俊緦дZ】三則材料都圍繞做學問展開。材料一強調(diào)培養(yǎng)年輕學者,做學問立足中國、土化洋貨,重視翻譯;材料二指出讀書做學問要貼近實際、求索創(chuàng)新,達和合共生;材料三闡述堅定文化自信對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性,三者都為學術(shù)研究與文化發(fā)展提供指引。【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國內(nèi)科學工作者兩代人年齡的差距”說法錯誤,由材料中“一代人與另一代人之間出現(xiàn)了青黃不接的現(xiàn)象”“趕緊培養(yǎng)一批年輕的骨干”等可知,應當是國內(nèi)科學工作者缺乏后繼人才,而非“年齡的差距”。故選A。【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以‘土貨’將‘洋貨’比下去”說法錯誤,土貨和洋貨競爭,重點在于“誰的東西更能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B.“創(chuàng)作并不需要作者把所寫的東西都弄懂”說法錯誤,材料說的是“不懂的東西你可以不寫”;D.材料一主要論述對待外來文化的態(tài)度,并未談及“文化復古主義”,故D項錯誤。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四個選項均出自魯迅的《拿來主義》?!皬耐鈬鴮W來的東西也要土化一下,看什么東西我們能用得上”這句話強調(diào)了對待外來文化或事物應有的理性態(tài)度。A項和B項是對“送去主義”的批判與諷刺;C.“鴉片”指代外國貨中具有兩面性的事物,要批判吸收,以發(fā)揮其功用;該句體現(xiàn)了對外國事物(鴉片)進行合理利用,取其可用之處,與“從外國學來的東西也要土化一下,看什么東西我們能用得上”觀點相符,都強調(diào)了對外來事物要進行甄別和本土化利用。D.為反語諷刺,其中的“煙槍和煙燈”指代文化遺產(chǎn)中的舊形式,且“背著周游世界,一定會有人看”的表述與材料一句意不符。故選C。【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和思路的能力。①點明時代背景:在論述任何觀點或問題時,交代時代背景是很重要的,它能讓讀者明白討論的大環(huán)境和前提條件。說明在當下的時代,讀書做學問不能脫離世界的變化,突出了順應時代變化對于學術(shù)研究的重要性,從而引出下文具體的論述內(nèi)容。②從兩方面展開論述:“外得于人”和“內(nèi)得于己”涵蓋了從外界獲取知識和對自身進行反思、提升等不同層面,分別探討了在讀書做學問過程中與外界交流以及自身內(nèi)在修養(yǎng)重要性,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涵,使讀者能夠從多個維度理解讀書做學問的方法和要點。③闡述重要意義:在分別論述了讀書做學問的不同方面后,進一步指出“和合共生、求索創(chuàng)新”對于發(fā)展中華民族文化的關(guān)鍵作用,將讀書做學問與民族文化的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提升了文章的立意高度,使整個論述形成一個完整的邏輯體系,既有對當下時代背景的認識,又有具體的方法論述,最后上升到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層面?!?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①指出本質(zhì)問題:從材料中所傳達的對待文化和學術(shù)研究應有的態(tài)度來看,強調(diào)了立足本國實際和文化根基的重要性。我國有著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背景,學術(shù)研究本應圍繞中國的實際情況展開,以解決中國的問題為導向。而“中心外移”的做法,將研究的重心轉(zhuǎn)移到國外,背離了這一原則,反映出研究者對自身文化和學術(shù)體系的不自信,缺乏對本土文化和學術(shù)價值的深刻認識,這正是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缺失的體現(xiàn)。②提出正確做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不排斥借鑒他國的理論和資源,但前提是要有批判性思維和辨別能力。“去偽存真”意味著要對國外的理論和資源進行篩選,不能盲目接受,要判斷其是否適合中國的國情和實際需求。“為我所用”強調(diào)了以解決中國自身的問題為目標,將外來的有益元素融入到中國的學術(shù)研究和實踐中。而“徹底走出‘西方中心論’的誤區(qū)”則明確指出不能將西方的理論和模式奉為圭臬,不能以西方的標準來衡量和評判中國的一切,要樹立起自身的學術(shù)主體性和獨立性,真正做到以中國為中心,運用合適的理論和資源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推動中國的發(fā)展和進步。(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雨中登泰山李健吾從火車上遙望泰山,幾十年來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話來,就覺得過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一筆債似的。而今確實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來,淅淅瀝瀝。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們約好了清晨出發(fā),人齊了,雨卻越下越大。等天晴嗎?想著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悶。①盼到十一點半鐘,天色轉(zhuǎn)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帶動年輕人,挎起背包,興致勃勃,朝岱宗坊出發(fā)了。是煙是霧,我們辨識不清,只見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個嚴實。古老的泰山越發(fā)顯得崔嵬了。我們才過岱宗坊,震天的“吼聲”就把我們吸引到虎山水庫的大壩前面。七股大水,從水庫的橋孔躍出,碰著嶙嶙的亂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脫線一般,撒在回旋的水面。這里叫作虬在灣。②據(jù)說虬早已被呂洞賓渡上天了,可是望過去,跳擲翻騰,像又回到了故居。我們繞過虎山,站到壩橋上,一邊是平靜的湖水,迎著斜風細雨,一邊卻喑惡叱咤,似有千軍萬馬。我們冒雨前行,走上登山的正路。水聲落在我們后面,雄偉的紅門把山擋住。走出長門洞,豁然開朗,山又到了我們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懸崖崚嶒,石縫滴滴噠噠,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順著斜坡,流進山澗,涓涓的水聲變成訇訇的雷鳴。有時候風過云開,在底下望見南天門,影影綽綽,聳立山頭,好像并不很遠;更多的時候,烏云四合,層巒疊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蹚過中溪水淺的地方,走不太遠,就是有名的經(jīng)石峪,一片大水漫過一畝大小的一個大石坪,光光的石頭上刻著一部《金剛經(jīng)》,字有斗來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讓水磨平了?;氐秸罚瓴恢朗裁磿r候已經(jīng)住了。向四下里眺望,我又是驕傲,又是擔心。驕傲我已經(jīng)走了一半的山路,擔心自己走不了另一半的山路。云薄了,霧又上來。我們歇歇走走,走走歇歇。眼前是一段平坦的下坡土路,年輕人跳跳蹦蹦,走了下去,我也像年輕了一樣,有說有笑,跟在他們后頭。不知不覺中,山勢陡峭,上升的坡度越來越大,只有探出身子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站在深不可測的山溝邊,明明有水流,卻聽不見水聲。過了云步橋,我們開始走上攀登泰山主峰的盤道。南天門應該近了,由于山峽回環(huán)曲折,反而望不見了。野花野草,什么形狀也有,什么顏色也有,挨挨擠擠,芊芊莽莽,要把巉巖的山石裝扮起來。連我這樣上了一點歲數(shù)的人,也學小孩子,掐了一把,直到花朵和葉子全蔫了,才帶著抱歉的心情,丟在山澗里,隨水漂去。天色眼看黑將下來。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級,一級又一級,是樂趣也是苦趣,好像從我有生命以來就在登山似的,邁前腳,拖后腳,才不過走完慢十八盤。我靠住升仙坊,仰起頭來朝上望,十八盤仿佛一架長梯,搭在南天門口。我膽怯了。新砌的石級窄窄的,擱不下整腳。一位老大爺,斜著腳步,穿花一般,側(cè)著身子,趕到我們前頭。一位老大娘,挎著香袋,盡管腳小,也穩(wěn)穩(wěn)當當,從我們身邊過去。我看著他們,也鼓足了勁,像應劭說的那樣,“目視而腳不隨”,抓住鐵扶手,揪牢年輕人,走十幾步,歇一口氣,終于在下午七點鐘,上到南天門。心還在跳,腿還在抖,人到底還是上來了。低頭望著新整然而長極了的盤道,我奇怪自己居然也能上來。我走在天街上,輕松愉快,像一個沒事人一樣。一排留宿的小店,沒有名號,只有標記,有的門口掛著一只笊籬,有的窗口放著一對鸚鵡,有的是一根棒槌,有的是一條金牛,地方寬敞的擺著茶桌,地方窄小的只有炕幾,后墻緊貼著崢嶸的山石,前臉正對著萬丈的深淵。別成一格的還有那些石頭。古詩人形容泰山,說“泰山巖巖”,注解人告訴你:巖巖,積石貌。的確這樣,山頂越發(fā)給你這種感覺。有的石頭像蓮花瓣,有的像大象頭,有的像老人,有的像臥虎,有的錯落成橋,有的兀立如柱,有的側(cè)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③有的什么也不像,黑乎乎的,一動不動。年月久,傳說多,登封臺讓你想象帝王拜山的盛況,一個光禿禿的地方會有一塊石碣,指明是“孔子小天下處”。有的山池叫作洗頭盆,據(jù)說玉女往常在這里洗過頭發(fā);有的山洞叫作白云洞,傳說過去往外冒白云,如今不冒白云了,白云在山里依然游來游去。④兩條白線,曲曲折折,是灤河,是汶河。一個黑點子在碧綠的圖案中間移動,仿佛螞蟻,又冒一縷青煙。我們沒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氣爽的時候。不過我們也有自己的獨得之樂:我們在雨中看到的瀑布,兩天以后下山,已經(jīng)不那樣壯麗了。小瀑布不見,大瀑布變小了。我們沿著西溪,翻山越嶺,穿過果香撲鼻的蘋果園,在黑龍?zhí)陡浇死习胩?。山勢和水勢在這里別是一種格調(diào),變化而又和諧。山?jīng)]有水,如同人沒有眼睛,似乎少了靈性。我們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聲有勢的飛泉流瀑,傾盆大雨的時候,恰好又在斗母宮躲過,一路行來,有雨趣而無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興盎然。(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從孔子登臨泰山的名言寫起,并說過而不登好似“欠下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一筆債”,這與后文對泰山文化韻味的描寫形成呼應。B.文中提到“我又是驕傲,又是擔心”,“我”飽受這種矛盾心理的困擾,又恰逢起霧,于是“我”停下登山的步伐,平復心情。C.老大爺“趕到我們前頭”,老大娘“盡管腳小,也穩(wěn)穩(wěn)當當”,他們爬山的勁頭鼓舞了“我”,使“我”克服膽怯,登上了南天門。D.這篇游記散文意境空靈,構(gòu)思巧妙,生動再現(xiàn)了雨中泰山的奇觀,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懷,富有濃郁的個性色彩。7.下列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表明,“我”對此行充滿期待,興致極高,先前的失落之感已經(jīng)煙消云散。B.句子②提到呂洞賓渡虬的傳說,說明了嶙嶙的亂石有著虬的形態(tài),使水珠飛濺。C.句子③對山石顏色的描寫和《登泰山記》“石蒼黑色”都是一筆帶過,樸素簡練。D.句子④先寫“兩條白線”,再指出“是漆河,是汶河”,更有登高俯瞰的情境感。8.作者為什么說“山?jīng)]有水,如同人沒有眼睛,似乎少了靈性”?9.本文采用雙線結(jié)構(gòu)記敘了作者雨中登泰山的過程,請簡要分析。【答案】6.B7.B8.①泰山水景怡人,如虎山水石激蕩,又如山澗泉水流淌,或動或靜,有聲無聲,各具特色,仿佛給泰山景觀注入了靈魂;②而在雨中,溪水澗流、滴泉飛瀑等景象都有了別樣的“雨趣”,伴隨著作者的整個泰山游程,使登山另有一番味道。9.①以空間的轉(zhuǎn)換為行文結(jié)構(gòu):作者移步換景,依次描寫了在岱宗坊、虎山水庫、經(jīng)石峪、十八盤等地所見之景,串聯(lián)起了登泰山的過程。②以作者心緒的變化為情感線索:從登山前因下雨而憋悶,到途中感到輕松愉快,興致漸濃,收獲獨得之樂,全文始終圍繞作者雨中登泰山的“意興盎然”展開?!窘馕觥俊緦дZ】《雨中登泰山》記述作者雨中登泰山的經(jīng)歷。開篇道出登泰山心愿,接著描繪雨中泰山景色,如虎山水庫的磅礴、經(jīng)石峪的壯觀等。攀爬途中克服艱難,終達南天門。結(jié)尾表明雖未賞日出,卻因雨中觀瀑、體驗雨趣,收獲獨得之樂,展現(xiàn)泰山別樣魅力。【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B.“‘我’飽受這種矛盾心理的困擾”“于是‘我’停下登山的步伐,平復心情”錯誤,文中“我又是驕傲,又是擔心”,但并沒有說因此停下登山步伐去平復心情,而是歇歇走走繼續(xù)登山。故選B【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shù)的能力。B.該句提到呂洞賓渡虬的傳說,又說虬好像回到了故居,是為了突出虬在灣水勢澎湃,似有虬在其中跳擲翻騰,而非“嶙嶙的亂石有著虬的形態(tài)”。故選B。【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含義的能力。①泰山水景本身的特點:泰山水景豐富多樣,“虎山水石激蕩”描繪出虎山水庫水流奔騰,撞擊亂石的壯觀、磅礴之景,充滿力量感;“山澗泉水流淌”則展現(xiàn)出一種靜謐、舒緩的動態(tài)美?!盎騽踊蜢o,有聲無聲,各具特色”進一步強調(diào)了水景的不同形態(tài),這些水景讓泰山的景觀不再單調(diào),賦予了泰山景觀鮮活的生命力,如同靈魂一般,使得泰山更具魅力,很好地解釋了水對于泰山的重要性,是泰山有靈性的關(guān)鍵因素。②雨中水景的獨特韻味:點明在雨中,各種水景呈現(xiàn)出別樣的“雨趣”,并且貫穿了作者整個泰山游程。在雨中,溪水澗流、滴泉飛瀑等都因雨而有了不同于平常的姿態(tài)和氛圍,給作者帶來了獨特的體驗和感受,讓登山之旅充滿了別樣的趣味,增添了獨特的魅力,突出了水在雨中對泰山景觀以及作者游山體驗的重要意義,說明了水讓泰山在雨中更具靈性,也讓作者的登山過程更有意義?!?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思路的能力。①空間轉(zhuǎn)換的行文結(jié)構(gòu):作者按照登山的實際行進路線,依次將不同地點的景觀細致描繪出來。從岱宗坊開始,讀者跟隨作者的腳步,先目睹了虎山水庫七股大水從橋孔躍出,撞擊亂石激起雪白水珠的磅礴景象。隨后到經(jīng)石峪,看到一片大水漫過刻有《金剛經(jīng)》的大石坪。再到攀登泰山主峰的盤道,歷經(jīng)十八盤等。這種空間上的轉(zhuǎn)換,使讀者能清晰地在腦海中構(gòu)建出作者登山的路線圖,仿佛親身參與這場雨中登山之旅。通過對各個地點景色的逐一展現(xiàn),完整地串聯(lián)起了作者登泰山的全過程。每個地點的描寫都像是拼圖的一塊,共同拼湊出了泰山的全貌。②作者心緒變化的情感線索:文章開篇,作者因下雨,天公不作美,原本期待登山的心情變得憋悶,“天是灰的,心是沉的”形象地表達出這種負面情緒。然而,隨著登山的開始,作者的心情逐漸發(fā)生轉(zhuǎn)變。在途中,看到各種美景,如雨中朦朧的泰山、靈動的山水等,心情變得輕松愉快,興致漸濃。到最后,作者收獲了獨得之樂,如看到雨中特有的瀑布景觀,感受到有雨趣而無淋漓之苦。這種心緒從低落、煩悶到愉悅、滿足的變化,貫穿了全文。作者雨中登泰山的“意興盎然”是這條情感線索的核心。盡管一開始遇到下雨的阻礙,但作者在登山過程中逐漸被泰山的美景所吸引,心情也隨之改變,最終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樂趣。這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聞,不學,其聞不若聾;使其目可以見,不學,其見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學,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學,其知不若狂。故凡學,非能益也,達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敗之,是謂善學。子張,魯之鄙家也;顏涿聚,梁父之大盜也,學于孔子。段干木,晉國之大駔①也,學于子夏。高何、縣子石,齊國之暴者也,學于子墨子。索盧參,東方之巨狡②也,學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為天下名士顯人,以終其壽,王公大人從而禮之,此得之于學也。凡學,必務進業(yè),心則無營。時辨說,以論道,不茍辨,必中法,得之無矜,失之無慚,必反其本。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聽從不盡力,命之曰背;說義不稱師,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賢主弗內(nèi)之于朝,君子不與交友。(選自《呂氏春秋·孟夏紀》,有刪改)材料二:仆道不篤業(yè)甚淺近環(huán)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仆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為眾人師且不敢,況敢為吾子師乎?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子行厚而辭深,雖仆敢為師,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聞道著書之日不后,誠欲往來言所聞,則仆固愿悉陳中所得者。子茍自擇之,取某事去某事則可矣。茍亟來以廣是道,子不有得焉,則我得矣,又何以師云爾哉?(選自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有刪改)〖備注〗①駔:牲口交易的經(jīng)紀人。②巨狡:大騙子。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仆道不篤A業(yè)B甚C淺近D環(huán)顧E其中F未G見可師者。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善,指善于、擅長,成語有“從善如流”,其中的“善”意思與材料中的不相同。B.弗內(nèi),意為不接納,“弗”與《曹劌論戰(zhàn)》“弗敢專也”的“弗”意思相同。C.“假令有取”的“假”與《荀子·勸學》“假輿馬者”的“假”意思不相同。D.“為眾人師”的“眾人”與《師說》“今之眾人”的“眾人”都是指許多人。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天使人可以耳聞、目見、口言、心知,而學習并不能給人增加什么,只要能夠保全天賦予的本性而不使它們受到傷害,就是所謂“善學”。B.子張、顏涿聚、段干木等六人本是“刑戮死辱之人”,而今他們能免于刑罰,成為名士顯人,都是得益于從師學習以及王公大人們的禮遇。C.對于韋中立的從師之請,柳宗元禮貌謙遜地回信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且估量自己沒有什么值得學習的地方,因此不敢做韋中立的老師。D.柳宗元認為,如果二人經(jīng)常往來交談,以擴充作文之道,自己也會因為韋中立的幫助而有所收獲,就沒有必要以師生來稱呼這種關(guān)系。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得之無矜,失之無慚,必反其本。(2)誠欲往來言所聞,則仆固愿悉陳中所得者。14.根據(jù)材料二和《師說》,簡要說明韓愈“得狂名”的時代背景?!敬鸢浮?0.ADF11.D12.B13.(1)有所獲得不要夸耀,有所丟失不要慚愧,一定要返回到自己的本性上來。(2)您確實愿同我往來,交談彼此的見聞,那么我當然愿意向您毫無保留地陳述自己的心得。14.①魏晉以來,師道愈發(fā)不受人重視;②這種風氣一直延續(xù)到了唐代,并產(chǎn)生了“恥學于師”的現(xiàn)象?!窘馕觥俊緦дZ】材料一強調(diào)學習可通達天性,如子張等六人因?qū)W習從不良之人變?yōu)槊?,還指出學習要進業(yè)、遵法、不驕不餒,背叛之人遭摒棄。材料二作者自認道不深業(yè)不精不敢為師,說魏晉后人們不重師道,韓愈抗流俗為師遭非議,作者愿與他人交流見解,認為相互學習無必要稱師。【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我的道德修養(yǎng)不深,學識非常淺薄,從各方面審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學習的東西?!捌偷啦缓V”為主謂結(jié)構(gòu),“業(yè)”下句主語,A處斷開;“業(yè)甚淺近”主謂結(jié)構(gòu),語意完整,D處斷開;“環(huán)顧其中”是動賓結(jié)構(gòu),前后F處斷開。故選ADF?!?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善于、擅長/正確的意見。句意:這就叫作善于學習。/形容能迅速而順暢地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B.正確。都是“不”。句意:賢明的君主不接納他們在朝為臣。/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C.正確。即使/借助。句意:即使有可取的。/借助車馬的人。D.錯誤。都是指一般人。句意:做一般人的老師尚且不敢。/現(xiàn)在的一般人。故選D?!?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都是得益于……王公大人們的禮遇”錯誤,六人免于刑罰,成為名士顯人之后,王公大人們才以禮相待,所以“得益于……王公大人們的禮遇”說法錯誤。故選B【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矜”,夸耀;“反”,返回到;“本”,本性。(2)“誠”,確實;“固”,當然;“陳”,陳述?!?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①從材料二角度分析:材料二中明確提到“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這清晰地表明了自魏晉時期開始,人們就逐漸不重視師道了。②結(jié)合《師說》及整體時代背景分析:《師說》中“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等語句,生動地描繪了唐代社會“恥學于師”的現(xiàn)象。表明這種風氣一直延續(xù)到了唐代。綜合:從魏晉到唐代,這種對師道的輕視逐漸演變成了“恥學于師”的社會現(xiàn)象,韓愈敢于違背這種不良風氣,“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自然會被眾人視為狂人。參考譯文:材料一:天造就了人,使人的耳朵可以聽見,如果不學習,耳有所聞反不如耳聾聽不見好;使人的眼睛可以看見,如果不學習,目有所見還不如眼盲看不見好;使人的口可以說話,如果不學習,口有所言反不如口有病說不出話好;使人的心可以認知事物,如果不學習,心有所知反不如狂亂無知好。因此,凡學習,并不是能給人另增加什么,而是使人通達天性。只要能夠保全天賦予的本性而不使它受到傷害,這就叫作善于學習。子張本是魯國的鄙俗小人,顏涿聚本是梁父山上的大盜,他們求學于孔子。段干木本是晉國市場上經(jīng)營牲口交易的大經(jīng)紀人,求學于子夏。高何、縣子石本是齊國的兇惡殘暴的人,求學于墨子。索盧參本是東方有名的狡詐之人,求學于禽滑黎。這六個人本是該受到刑罰、殺戮,蒙受恥辱的人。如今,由于從師學習,他們不僅免于刑罰、殺戮、恥辱,而且成為天下的知名之士、顯達之人,得以終其天年,王公大人因此對他們以禮相待,這些都是得力于學習啊。凡學習,一定務求增進學業(yè),這樣心中就沒有疑惑了。要時時研討分析,以求闡明老師所闡明的道理,不茍且巧辯,一定要合乎法度,有所獲得不要夸耀,有所丟失不要慚愧,一定要返回到自己的本性上來。談論道理一定稱引老師的話來闡明道義,聽從教誨一定盡心竭力發(fā)揚光大。聽從教誨而不盡心竭力去發(fā)揚它,這種行為叫作“背”;談論道理而不稱引老師的話去闡明它,這種行為叫作“叛”。有背叛行為的人,賢明的君主不接納他們在朝為臣,君子不跟他們交往為友。材料二:我的道德修養(yǎng)不深,學識非常淺薄,從各方面審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學習的東西。雖然經(jīng)常喜歡發(fā)些議論,寫點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為都是正確的。我自估量本來就沒有什么可取的東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別人的老師。做一般人的老師尚且不敢,更何況做您的老師呢?從魏晉以來,人們更加不尊奉老師。在當今的時代,沒聽說還有老師,如果有,人們就會嘩然譏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韓愈奮然不顧時俗,冒著人們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輩學生,寫作《師說》,就嚴正不屈地當起老師來。世人果然都感到驚怪,相聚咒罵,對他指指點點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編造謠言來攻擊他。韓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聲。您的品行敦厚,文辭高深,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師,對您又有什么幫助呢?假如因為我比您年長,學道、寫文章的時間比您早,您確實愿同我往來,交談彼此的見聞,那么我當然愿意向您毫無保留地陳述自己的心得。您自己隨便加以選擇,吸取哪些,揚棄哪些,就可以了。如果我們經(jīng)常往來交談,以擴充發(fā)揮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幫助有什么收獲,我也因為您的幫助而有所收獲,又何必以老師來稱呼這種關(guān)系呢?(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吊白居易李忱〖備注〗綴玉聯(lián)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備注〗李忱:唐宣宗,唐朝皇帝。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以美玉和珠寶為喻贊美了白居易的詩歌,由此引出對其逝世的深切惋惜。B.白居易一生如浮云漂泊,命運又使他無所作為,但他仍以“樂天”為字自勉。C.尾聯(lián)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示自己對白居易難以割舍,每當想起便會牽動哀思。D.全詩語言明白曉暢,情感真摯,且對仗工整,高度概括了白居易的創(chuàng)作歷程。16.作者在詩中提到了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并序》兩篇長詩,有什么用意?請結(jié)合本詩簡要分析?!敬鸢浮?5.B16.①《長恨歌》《琵琶行并序》作為白居易的名篇,代表著其極高的藝術(shù)成就;②“童子解吟長恨曲”,說明白居易的詩歌有著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的特點;③“胡兒能唱琵琶篇”,說明其詩歌流傳廣泛,影響深遠。【解析】【導語】唐宣宗李忱此詩,先贊白居易六十年創(chuàng)作成就,巧用其名與字,又以童子、胡兒傳唱其作顯其影響廣,尾句直抒對其離世的悲愴,盡顯對白居易的高度贊譽與深切緬懷?!?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B.“白居易一生如浮云漂泊,命運又使他無所作為”錯誤,“浮云不系”是說浮云不能羈絆他,“造化無為”指他性格清靜無為。故選B。【1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①代表極高藝術(shù)成就:《長恨歌》《琵琶行并序》是白居易詩歌的杰出代表,內(nèi)容豐富、情感動人、藝術(shù)手法高超,作者提及它們,意在以點帶面,凸顯白居易的卓越創(chuàng)作水平。②體現(xiàn)通俗易懂:童子都能解吟《長恨歌》,表明詩歌語言平易,韻律優(yōu)美,易于理解和傳唱,這是白居易詩歌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作品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③表明流傳廣泛:連胡兒都能唱《琵琶行》,極言白居易詩歌傳播范圍之廣,從側(cè)面反映出其作品影響力巨大,深受不同地域人們的喜愛。(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描寫自己房屋面積的大小和房屋數(shù)量的多少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客人感嘆人生短暫,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女子們在江邊采蓮,湖邊澤畔還有數(shù)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歡樂的畫面。【答案】(1)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2)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3)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曾讀過一本有趣的書,叫《云彩收集者手冊》,我對照了一下里面的描述,這種云應該叫毛狀云,書中說:只是細條狀高空云的毛狀云并不會提供除高空有持續(xù)不斷的風之外的其他信息。作者又說:也許它們存在的意義就只是長得好看。每每想起這句我就想笑。好看,這就是足夠重要的意義。烏云也是好看的。比如這天我恰好在家,下午四點多,突然烏云滿天,打起了雷,然后就是大雨,還有大風。我住在25層,從沒有在這么高的地方看過下大雨。遙遠的天邊有亮色,中間暗的一團應該就是雨了。在明和暗的邊緣,只見一縷縷的雨云綢緞一般垂下來。雨就是這么從上往下走的嗎?非常清晰。大風吹著,那雨云還飄搖起來,如巨大的絲帶。近處,樓和樓之間,也有風挾持著一縷縷的雨云在飄,卻是清亮的白色——這時就覺得云更近了。幾個大雷過后,明暗處便漸漸模糊,混作了一團。18.文中畫橫線處是個長句,請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為陳述句“雨就是這么從上往下走的”,而作者使用問句,起到了怎樣的效果?【答案】18.示例:①毛狀云只是細條狀高空云,②它能表明高空有持續(xù)不斷的風,③除此之外,④并不會提供其他信息。19.①作者使用問句,突出了自己第一次在這么高的地方看雨時的心理活動;②同時自然引出下文對雨“從上往下走”的詳細描寫?!窘馕觥俊?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變換句式的能力。提取關(guān)鍵信息:先提取出句子的核心成分“毛狀云”,并將對其修飾的“只是細條狀高空云”單獨成句,即“毛狀云只是細條狀高空云”。拆分限定部分:把原句中“除……之外”這一限定部分進行拆分,將“高空有持續(xù)不斷的風”單獨表述,添加“它能表明”使語義完整,變?yōu)椤八鼙砻鞲呖沼谐掷m(xù)不斷的風”。表述剩余內(nèi)容:原句剩余的“并不會提供其他信息”單獨成句,并用“除此之外”連接,使語句更通順、邏輯更連貫?!?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①作者住在25層,從沒有在這么高的地方看過下大雨,在看到“一縷縷的雨云綢緞一般垂下來”的景象時,發(fā)出“雨就是這么從上往下走的嗎?”這樣的疑問。使用問句這種形式,能夠生動地展現(xiàn)出作者此時內(nèi)心的好奇、驚訝以及對這種獨特視角下看到的雨的行進方式的一種探究心理。如果改為陳述句“雨就是這么從上往下走的”,就只是單純地陳述一個事實,無法體現(xiàn)出作者在看到這一景象時那種特別的心理感受,也難以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驚訝和好奇。②這個問句“雨就是這么從上往下走的嗎?”引發(fā)了讀者的思考,同時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對雨“從上往下走”的進一步描述,如“非常清晰。大風吹著,那雨云還飄搖起來,如巨大的絲帶”等內(nèi)容。而陳述句則不具備這種引導讀者繼續(xù)閱讀、自然引出下文的作用,會使文章的連貫性和邏輯性有所減弱。(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西柚、香橙、檸檬、蜜柑、沙糖橘……酸甜多汁的口感、優(yōu)惠的價格讓它們成為人們果盤里的長客。尤其是果香濃郁、口感清新的西柚,老人小孩都愛吃。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作為一種常見的水果,(①),居然可能導致危險。西柚之所以如此特別,(②)。這原本是西柚為了抵御昆蟲墾食而進化出的物質(zhì),然而它的殺傷力可不止這點,雖然不至于傷害人體,但會抑制肝臟中CYP3A4酶的活性。肝臟代謝藥物,正常是肝臟中的酶在發(fā)揮作用,CYP3A4酶就是其中一種。我們可以(③),CYP3A4酶就像是貨車,逐漸把貨物運輸?shù)襟w外,避免貨物在體內(nèi)大量滯留。呋喃香豆素抑制CYP3A4酶的活性,意味著可用的貨車變少,積攢在體內(nèi)的貨物就多了,相當于無形中增加了藥物劑量。以需要每天堅持吃的降壓藥為例,增加其藥物劑量,容易引起低血壓,輕則導致心慌乏力,重則可能使人休克。20.文中第一段有三處錯別字,請找出并加以改正。21.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2.下列句子中的“容易”與文中加點的“容易”,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這種麥子莖稈粗壯,植株較矮,分蘗能力和耐肥性強,不容易倒伏。B.外賣騎手確實不容易,為了按時完成訂單,他們不得不與時間賽跑。C.這道題對我們來說很難,但他覺得很容易,不一會兒就做出來了。D.他寫的文章從來不使用艱深晦澀的表達,意思清晰,非常容易看懂?!敬鸢浮?0.①“沙糖橘”中的“沙”改為“砂”;②“長客”中的“長”改為“?!保虎邸皦ㄊ场敝械摹皦ā备臑椤翱小?。21.①西柚如果和藥同時服用②是因為它含有呋喃香豆素③把吃進去的藥比作一堆貨物22.A【解析】【2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并正確書寫現(xiàn)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的能力。①“沙糖橘”中的“沙”改為“砂”;②“長客”中的“長”改為“?!?;③“墾食”中的“墾”改為“啃”?!?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