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諫逐客書》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111《諫逐客書》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111《諫逐客書》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111《諫逐客書》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111《諫逐客書》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第六單元《諫逐客書》教案一、教學設想《諫逐客書》是高中語文教材(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第六單元)中古代論說文單元的重要篇目。該單元聚焦古代優(yōu)秀議論文,旨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鑒賞古代論說文的能力,提升其邏輯思維與語言表達素養(yǎng)?!吨G逐客書》作為李斯的經(jīng)典之作,文章結構嚴謹、論證有力、文采斐然,具有極高的學習價值。教學中采用誦讀法、文本研習法、問題探討法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學習其論證藝術。二、教學目標1.積累文言字詞、句式等基礎知識,增強文言文閱讀能力。2.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把握作者觀點,掌握其論證方法。3.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和以史為鑒的意識。三、教學方法誦讀法、文本研習法、問題探討法四、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五、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明確學習要求導入:展示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地圖及相關歷史資料,介紹秦國在戰(zhàn)國時期的崛起與發(fā)展。引出秦國曾下達逐客令這一歷史事件,提問學生對逐客令的了解,進而導入李斯的《諫逐客書》,說明本文是李斯為勸諫秦王撤銷逐客令而寫。學習要求:(1)反復誦讀課文,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2)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翻譯課文,梳理文章大意。(3)標注出難以理解的字詞和句子,準備課堂討論。(4)思考文章的核心觀點和大致結構。(二)檢查字詞積累多媒體展示重點字詞,讓學生認讀并解釋:1.實詞:竊(私下,自謙之詞)、過(錯)、卻(拒絕)、致(使……來)、辟(開辟)、隨、和(指隨侯珠與和氏璧)、太阿(寶劍名)、纖離(駿馬名)、建(樹立)、靈鼉(鱷魚皮)、犀象(犀牛角和象牙)、玩好(供玩賞的寶物)、所以(用來……的)、就(成就)、統(tǒng)(帝王的基業(yè))、施(延續(xù))、杜(堵塞)、黔首(百姓)、資(資助,供給)、業(yè)(使……成就霸業(yè))、藉(借)、赍(送給)、益(增加)、讎(同“仇”,仇敵)、兵(武器)、讓(辭讓,拒絕)。2.虛詞:以:竊以為過矣(認為);民以殷盛(因此);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憑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來);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表并列)。之: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連接主謂,取消句子獨立性);攻之不克,圍之不繼(代詞,代指鄭國);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也(的)。于:西取由余于戎(從);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從);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給)。3.詞類活用:名詞作狀語:西取由余于戎(向西)東得百里奚于宛(向東)名詞作動詞:蠶食諸侯(像蠶吃桑葉一樣吞食)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成就霸業(yè))使動用法:強公室(使……強大)娛心意、說耳目者(使……愉悅;使……高興)古今異義: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古義:用來……的;今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義:崤山以東;今義:山東?。?qū)逐客卿以資敵國(古義:門客;今義:客人)強調(diào)易錯字的寫法,如“賂”“藉”“赍”“黔”等。(三)整體理解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文章的節(jié)奏和韻律。教師范讀,重點強調(diào)一些長句的斷句和語氣,如“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逐句翻譯課文,遇到疑難問題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全班共同探討。教師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理解困難進行詳細講解,重點講解以下句子:1.“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而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我聽說官吏在商議驅(qū)逐客卿這件事,私下里認為是錯誤的。從前秦穆公尋求賢士,西邊從西戎取得由余,東邊從宛地得到百里奚,又從宋國迎來蹇叔,還從晉國招來丕豹、公孫支。這五位賢人,不生在秦國,而秦穆公重用他們,吞并國家二十多個,于是稱霸西戎。)2.“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shù)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現(xiàn)在陛下羅致昆山的美玉,宮中有隨侯珠、和氏璧這樣的寶物,衣飾上綴著光如明月的寶珠,身上佩帶著太阿寶劍,乘坐的是名貴的纖離馬,樹立的是以翠鳳羽毛為飾的旗子,陳設的是蒙著靈鼉之皮的好鼓。這些寶貴之物,沒有一種是秦國產(chǎn)的,而陛下卻很喜歡它們,這是為什么呢?)3.“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保ìF(xiàn)在竟然拋棄百姓來資助敵國,拒絕賓客使之去成就其他諸侯的霸業(yè),使天下的賢士退縮而不敢西進,裹足止步不入秦國,這就叫做“借武器給敵寇,送糧食給盜賊”啊。)思考并回答問題: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的?明確:文章的中心論點是“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即驅(qū)逐客卿是錯誤的。作者開篇直接表明自己對逐客令的態(tài)度,簡潔有力地提出論點,引發(fā)讀者的關注。教師總結: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文章的字詞和整體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在翻譯過程中,大家對文言字詞的理解和特殊句式的把握有了一定進步,但還需要加強記憶和練習。從文章結構來看,李斯開篇點明中心論點,為后文的論證奠定了基礎。下節(jié)課我們將深入分析文章的論證過程和寫作特色,希望大家提前思考作者是如何論證自己觀點的。(四)課堂小結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字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以及特殊句式。回顧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論點,強調(diào)文言文學習中積累和理解文意的重要性。(五)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第1段;梳理重點字詞和句子的翻譯。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請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字詞和文言句式,隨機提問進行檢查。請學生背誦課文第1段,強化記憶。(二)課文內(nèi)容深入探究1.分析文章的論證過程:引導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梳理文章各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思考作者是如何論證“驅(qū)逐客卿是錯誤的”這一觀點的。明確:文章第1段提出中心論點后,第2段列舉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四位君主重用客卿使秦國強大的歷史事實,從正面論證客卿對秦國的重要作用;第3段通過對比秦王對待異國珍寶和人才的不同態(tài)度,指出秦王重物輕人的做法是錯誤的,進一步論證驅(qū)逐客卿不利于秦國的發(fā)展;第4段從理論上闡述驅(qū)逐客卿會使秦國失去人才,資助敵國,最終危害秦國的統(tǒng)治,從反面論證逐客的危害;最后一段總結全文,強調(diào)驅(qū)逐客卿的危害,呼應開頭,再次點明論點。引導學生分析作者在論證過程中運用的論證方法,如舉例論證(列舉四位君主重用客卿的事例)、對比論證(秦王對待珍寶和人才的態(tài)度對比、逐客與用客的利弊對比)等,體會其論證的嚴密性。2.探討文章的寫作特色:分組討論:文章在語言表達、結構安排等方面有哪些特點?明確:語言表達:文章辭藻華麗,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對偶句,如“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等,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和感染力;用詞精準,如“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中的“拔”“并”“收”“取”等動詞,準確地表現(xiàn)了秦國的擴張。結構安排:文章結構嚴謹,開頭提出論點,中間從不同角度進行論證,結尾總結全文,呼應開頭,層次分明,邏輯連貫。3.分析文章的寫作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寫作背景,思考李斯寫作本文的目的。明確:李斯寫作本文的目的是勸諫秦王撤銷逐客令。當時秦國下達逐客令,李斯作為客卿也在被逐之列。他深知客卿對秦國發(fā)展的重要性,通過列舉歷史事實和分析現(xiàn)實情況,讓秦王認識到逐客的錯誤,從而收回成命,為秦國留住人才,促進秦國的發(fā)展。(三)問題討論1.李斯在文中列舉的四位君主重用客卿的事例,在當今社會的人才政策方面有哪些啟示?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引導學生從人才的引進、培養(yǎng)、使用等方面進行思考和討論。教師總結:同學們從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李斯列舉的四位君主重用客卿的事例在當今社會仍有重要啟示。在人才引進方面,要秉持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打破地域、國界的限制,廣泛吸引各類人才。就像秦國君主不局限于本國人才,積極從他國招攬賢能,如今各國各地區(qū)也應如此,為人才提供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和機會。在人才培養(yǎng)上,要給予人才充分的信任和支持,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讓人才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四位君主重用客卿,委以重任,使得客卿們能為秦國的發(fā)展貢獻力量。在人才使用方面,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的優(yōu)勢,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根據(jù)人才的特點和專長合理安排崗位,讓人才在合適的位置上創(chuàng)造最大的價值。2.我們可以從李斯的勸諫藝術中學到什么溝通交流藝術?學生分組討論后,派代表發(fā)言。教師總結,引導學生從溝通的方式、技巧、目的等方面進行思考。教師總結:大家的討論很有深度。從李斯的勸諫藝術中,我們在現(xiàn)代社會溝通交流中可以學到很多。在溝通方式上,要注意場合和對象,選擇合適的時機表達自己的觀點。李斯在秦王下達逐客令的背景下,抓住時機上書勸諫,切中要害。溝通技巧方面,要善于運用邏輯和事實說話,以理服人。李斯通過列舉歷史事實和對比分析,讓秦王認識到逐客的錯誤,論證嚴密,讓人信服。同時,要注重語言表達,運用恰當?shù)男揶o手法和表達方式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像李斯文章中的排比、對偶,使文章氣勢磅礴。在溝通目的上,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始終圍繞目標展開論述,李斯的目的是勸諫秦王撤銷逐客令,他的每一個論點、每一處論證都緊緊圍繞這一目標,不偏離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