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2025屆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綜合測試(二)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廣東省廣州市2025屆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綜合測試(二)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廣東省廣州市2025屆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綜合測試(二)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廣東省廣州市2025屆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綜合測試(二)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廣東省廣州市2025屆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綜合測試(二)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啟用前注意保密試卷類型:B2025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綜合測試(二)本試卷共6頁,20小題,滿分100分??荚囉脮r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的相應位置填涂考生號。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左傳》載“禹合諸侯於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意思是大禹在涂山召集各地部落首領舉行政治會盟,參與的部落將玉器和絲帛作為貢品。這反映了大禹時代2.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以及龍崗秦簡中均有關于侵占阡陌道路和破壞他人田地的處罰規(guī)定。這表明當時政府C.維護小農利益D.抑制社會貧富分化3.785年,唐朝使節(jié)楊良瑤出使西亞的黑衣大食。楊良瑤使團從長安出發(fā)抵達廣州,由海路經(jīng)波斯灣到達大食首都巴格達。此次出使路線的選擇,緣于A.開明的民族政策B.西北地區(qū)形勢的緊張C.藩鎮(zhèn)獨立性受限D.開辟海上絲路的需要4.元朝政府在指定開放的港口設市舶司,出港商船回航時,必須抵達原市舶司所在地,不6.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區(qū)建省,建立起與內地相同的以督撫為首、道府州縣令為輔的7.創(chuàng)辦于1925年的“廣州政治講習班”,名為國民黨主辦,實際由毛澤東等共產(chǎn)黨人先后主持,學員以湘籍青年為主。講習班的教學內容包括政8.1930年,閩西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優(yōu)待士兵條例》,其中規(guī)定:“幫助士兵家屬做工……無人做工者,折銀津貼其家屬”“士兵在紅軍服務期內,家中發(fā)生不測事情……當?shù)卣畱O法援助”等。這些政策9.以下是1948年8月頒布的《哈爾濱特別市戰(zhàn)時暫行勞動條例》(摘選):第二條發(fā)揚工人職員之勞動熱忱,以發(fā)展公營企業(yè)與合作企第三條勞動者享有一切民主自由權利,政府以法律及一定物質條件保障之。歷史試卷B第2頁(共6頁)10.下圖為1992—2011年我國高新技術產(chǎn)品進出口變化趨勢圖(單位:億美元)11.拜占庭帝國末代學者勞尼庫斯的作品再現(xiàn)了拜占庭人亡國之后的心態(tài)。他在作品中引用《荷馬史詩》的語句,多次提及希臘眾神及神話英雄的事跡,將拜占庭歷史淵源與12.12世紀,英國國王亨利二世向地方派遣王室法官審理涉及王室利益的案件,并以國王的一些法國文人公開頌揚貓的“自由意志”。到19世紀80年代,寵物主人已不再為證明15.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后,盟國開始就開辟第二戰(zhàn)場問題進行協(xié)商。丘吉爾表示,在目前情況下,大舉登陸必遭“血腥還擊”,而小規(guī)模襲擊“只能導致慘敗”。1942年上半年,在國內外的壓力下,英國被迫同意美國提出的西歐作戰(zhàn)計劃。英國對第二戰(zhàn)場開辟態(tài)度的轉變A.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C.綏靖政策的推行D.歐洲戰(zhàn)爭策源地的形成16.在1960年美國總統(tǒng)選舉辯論中,肯尼迪提出“必須讓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人民關注美國而非蘇聯(lián)或中國”。由此可知,肯尼迪試圖A.通過實施馬歇爾計劃鞏固資本主義陣營B.加強對第三世界的影響以遏制共產(chǎn)主義D.推行“門羅主義”以促進美國價值觀的輸出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對歷史進行分期,在中國古代的史書中已有出現(xiàn),例如孔子以“道”的行與隱為標準,將歷史劃分為大同和小康兩個階段;上古、中古、近古等詞匯在漢唐以后的史書中屢見。但這些分期只是對歷史的大致劃分。清末民初,史學研究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新的章節(jié)體的、通史性的著作出現(xiàn),這種撰寫模式對歷史分期提出要求,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嘗試。例如夏曾佑于1902年撰寫的《最新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將中國歷史分為上古世(傳說時代至春秋戰(zhàn)國)、中古世(秦漢至唐)和近古世(宋代至當今)三個階段。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提出把中國歷史劃分為原始公社制(西周以前)、奴隸制(西周時期)、封建制(春秋以后)和資本制(最近百年)等時期。關于中國近代史的分期,究竟是以1919年還是1949年作為中國近代史與中國現(xiàn)代史的分界線,數(shù)十年來一直爭論不休。1998年以前出版的有關中國近代史的出版物,幾乎都以1919年為下限;有關中國現(xiàn)代史的出版物幾乎都以1919年為上限。1999年以來已經(jīng)有數(shù)種中國近代史書采用了1840-1949年的分期方式。(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從古代到近代中國史書中關于歷史分期的變化,并簡析其主要原因。(6分)(2)結合材料二,分析以1919年和1949年作為中國近代史下限的史實依據(jù)。(4分)(3)對歷史進行分期既有必要性也有局限性,談談你的看法。(4分)18.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5世紀以后,西歐人的生活開始脫離中世紀憂郁的氣氛,追求個人財富、自由和快樂成為城市生活的主題,旅游在這種新的氛圍中逐步展開。達·芬奇曾在法國、意大利甚至近東地區(qū)旅游,畫家喬托則在意大利各城邦留下了壁畫作品。16世紀,歐洲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羅馬和威尼斯。愛好學問和詩歌的人徘徊于羅馬廣場破碎的圓柱中,夢想著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和哲學家西塞羅;威尼斯則通過舉辦各種游藝活動吸引了眾多的觀眾,特別是那些具有強烈舞臺效果的古典戲劇的演出。到了17世紀,馬德里作為富有的西班牙首都,吸引了眾多的王公貴族,被稱為是“外國人的上等客?!??!幾酝跤乐摇段鞣铰糜问贰返炔牧隙?9世紀,歐洲旅游出現(xiàn)了新的景象。英國出現(xiàn)了兩種“奇妙”的旅行,一種是有錢人的度假游,一種是廣大群眾參與的乘坐機械化交通工具的一日游。在伯明翰,游覽列車“幾乎在工人們的所有假日里,只要季節(jié)容許,都會開行,將工人們帶到美麗的沃里克郡,或遠至利物浦,去呼吸默西河河口的海風”。這些旅游活動大多由旅行社安排,生意紅火。在德國,卡爾·貝迪克爾于1839年出版了一本關于荷蘭和比利時的旅游計劃指導書——《旅游指南》。美洲、亞洲等地的自然狀況和文化風俗,幫助游客規(guī)劃他們的旅行。——摘編自傅廣生《英國旅游文化史》等(1)根據(jù)材料一,分析15-17世紀旅游在西歐逐步展開的主要原因。(6分)(2)根據(jù)材料二,簡述19世紀英國一日游“生意紅火”的歷史條件。(4分)(3)綜合上述材料,總結15—19世紀旅游在歐洲發(fā)展的趨勢。(4分)19.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xù)性。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tài)發(fā)展至今的偉大文明。這充分證明了中華文明具有自我發(fā)展、回應挑戰(zhàn)、開創(chuàng)新局的文化主體性與旺盛生命力。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chuàng)新性。中華文明是革故鼎新、輝光日新的文明,靜水深流與波瀾壯闊交織。連續(xù)不是停滯、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創(chuàng)新為支撐的歷史進步過程。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tǒng)一性。中華文明長期的大一統(tǒng)傳統(tǒng),形成了多元一體、團結集中的統(tǒng)一性?!跋騼饶邸钡慕y(tǒng)一性追求,是文明連續(xù)的前提,也是文明連續(xù)的結果。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華文明從來不用單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把內部差異極大的廣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粤暯健对谖幕瘋鞒邪l(fā)展座談會上的講話》(2023年6月2日)結合中國古代史知識,闡述材料中的觀點(任意一點或整體)。(要求:持論有據(jù),論20.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2分)有中國學者對21世紀初德國中學歷史教科書開展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關于德國1871-1945年歷史的敘述,不同版本的教科書都通過一定的編寫策略,塑造了對當代德教科書中的相關敘述(節(jié)選)策略一1871-1945年間德國曾出現(xiàn)的三種政治體制,即君主國正是在這些政治體制的廢墟上“涅槃重生”的策略二保持距離,強化“歐洲中的德國”帝國主義是歐洲社會達爾文主義、民族主義和種族主路;德國殖民者鎮(zhèn)壓中國義和團運動是不當行為1918年俄國內戰(zhàn)的起因都是蘇維埃政權的問題;蘇聯(lián)工業(yè)化過程是“不惜一切代價”的行動(1)根據(jù)材料,推斷學者總結的策略一和策略三。(4分)(2)簡析21世紀初德國中學歷史教育塑造政治認同的歷史背景。(6分)(3)根據(jù)材料,指出21世紀初德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編寫的局限性。(2分)黨一大1924年召開,B錯誤;工農武裝割據(jù)思想1927年后逐漸形成,工作重心從農村轉移到城市是在1949年七屆二中全會,C錯誤。10.D。從1992-2011年我國高新技術產(chǎn)品進出口額上升,說明在13.D。18世紀末到19世紀80年代法國對貓的態(tài)度變化,從認為其試圖加強對第三世界的影響,遏制共產(chǎn)主義;馬歇爾計劃在1947年實施,A錯誤;不是奉行“孤立主義”,C錯誤;“門羅主義”主要17.(1)變化:從大致劃分到進行明確分期。原因:新的章節(jié)體、者對歷史研究的深入探索。(2)以1919年為下限的依據(jù):1919年以1949年為下限的依據(jù):1949年新中國成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進入新紀元。(3)必要性:有助于梳理歷史發(fā)展果關系。局限性:歷史分期具有主觀性,不同學者劃分標準不同;歷史發(fā)展是連續(xù)的,分期可能會割裂歷史的連貫性。18.(1)主要原因:西歐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城市興起,人們生活水平辦各種文化活動,吸引人們旅游。(2)歷史條件:工業(yè)革命開展,和發(fā)展。(3)趨勢:旅游參與群體不斷擴大,從少數(shù)人到廣大群眾參與;旅游目的地不斷增多,范圍擴大;旅游服務不斷完善,出現(xiàn)旅游指南等。19.示例:論題: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闡述:中國古代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吸收融合外來文化。例如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入中國后,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與中國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廣泛傳播,與儒家、道家思想相互影響,出現(xiàn)了“三教合一”的趨勢。到了唐朝,佛教文化達到鼎盛,對中國的哲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中國文化也對外傳播,如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等四大發(fā)明傳入西方,促進了西方文化的發(fā)展。這都體現(xiàn)了中華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