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造血器官及血細胞的生成,張小燕 2013年1月,胚胎期造血,胚胎期可相繼分成三個不同的造血期。 (1)中胚葉造血期:此期造血大約在人胚發(fā)育第2周末開始,到人胚第9周時止。卵黃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層細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細胞,這些細胞聚集成團稱血島。血島是人類最初的造血中心。 (2)肝臟造血期:始于胚胎第6周,至胚胎第7個月逐漸退化。肝臟造血的發(fā)生是由卵黃囊血島產(chǎn)生的造血干細胞隨血流遷移到肝臟后種植到肝臟而引起造血的。3個月6個月的胎肝是體內(nèi)主要的造血場所。 (3)骨髓造血期:在胚胎第3個月長骨髓已開始造血,隨胚胎發(fā)育,骨髓造血日趨發(fā)育。第8個月時,骨髓造血已高度發(fā)育,髓腔中呈現(xiàn)密集
2、的造血細胞灶且各系造血細胞均可見到,缺乏脂肪,這時骨髓成為造血中心,從此肝、脾造血功能減退,骨髓造血迅速增加。胚胎時三個造血階段不是截然分開,而是互相交替此消彼長的,各類血細胞形成的順序分別是:紅細胞、粒細胞、巨核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出生后造血器官,(1)骨髓造血:出生后在正常情況下,骨髓是唯一產(chǎn)生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的場所,也產(chǎn)生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骨髓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 紅骨髓是有活躍造血功能的骨髓。從出生至4歲,全身骨髓的髓腔內(nèi)均為紅骨髓。5歲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紅骨髓脂肪化由遠心端向近心端發(fā)展。至18歲時,紅骨髓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長管狀骨的近心端,如顱骨、胸骨、脊椎骨、肋
3、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 黃骨髓:脂肪化的骨髓稱為黃骨髓,主要由脂肪細胞組成。健康成人黃骨髓約占骨髓總量的50%。黃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潛能,當機體需要時,又可重新轉(zhuǎn)變?yōu)榧t骨髓參與造血,因此正常情況下,骨髓造血的代償能力較強。 (2)淋巴器官造血:在骨髓內(nèi),造血干細胞分化出淋巴干細胞,其再分化成T、B淋巴祖細胞。B淋巴祖細胞在骨髓內(nèi)發(fā)育;T淋巴祖細胞隨血流遷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結(jié)內(nèi)發(fā)育成熟。 (3)髓外造血:生理情況下,出生2個月后,嬰兒的肝、脾、淋巴結(jié)等已不再制造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骨髓纖維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惡性貧血時,這些組織又可重新恢復其造血功能,稱
4、為髓外造血。髓外造血部位也可累及胸腺、腎上腺、腹腔的脂肪、胃腸道等。 3.造血微環(huán)境:造血微環(huán)境是指造血器官實質(zhì)細胞四周的支架細胞、組織。它包括微血管系統(tǒng)、末梢神經(jīng)、網(wǎng)狀細胞、基質(zhì)以及基質(zhì)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什么器官為造血器官,造血器官指生成血細胞的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結(jié)、肝臟以及脾臟。其中骨髓、胸腺、淋巴結(jié)及脾臟又稱淋巴器官。 人體處于不同的時期,其造血器官有所不同。l一2個月的胎兒,其造血細胞來源于卵黃囊,故卵黃囊為其造血器官。25個月的胎兒,肝臟、脾臟、淋巴結(jié)開始造血,產(chǎn)生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取代了卵黃囊的造血作用。胎兒從第5個月開始出現(xiàn)骨髓造血,胎兒后期出現(xiàn)胸腺造血。嬰兒出
5、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它能制造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各種血細胞;脾臟、淋巴結(jié)及淋巴組織也造血,但只產(chǎn)生少量的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成人的造血器官就是骨髓。骨髓是一種海綿樣、膠狀的脂肪性組織,封閉在堅硬的骨髓腔內(nèi)。骨髓分紅髓(造血細胞)和黃髓(脂肪細胞)兩部分。骨髓造血在開始時分布在全身骨路,以后逐漸局限于顱骨、肋骨、胸骨、脊柱、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一部分,其他部位逐漸由黃髓所替代。黃髓不能造血。,造血干細胞的分化及血細胞生成步驟,紅細胞計數(shù)(RBC),正常參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萬-550萬個/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萬-500萬個/m
6、m3)。 新生兒:6.07.0 10的12次方/L(600萬-700萬個/mm3)。 臨床意義 紅細胞減少紅細胞生成減少,見于白血病等病:破壞增多:急性大出血、嚴重的組織損傷及血細胞的破壞等合成障礙:缺鐵,維生素B12的缺乏等 紅細胞增多常見于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肺氣腫等。,血紅蛋白測定(HB或HGB),正常參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兒童:120140g/L(12-14g/dL)。 臨床意義 血紅蛋白減少多見于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血紅蛋白增多常見于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
7、性紅細胞增多癥、肺氣腫等。,白細胞計數(shù)(WBC),正常參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兒: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臨床意義 生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于劇烈運動、進食后、妊娠、新生兒。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細胞數(shù)有差異,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細胞數(shù)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于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癥、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等。,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DC),正常參考值 白細胞分類(DC)英文縮寫 占白細胞總數(shù)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細胞
8、N 0.3 0.7 中性稈狀核粒細胞 0.01 0.05 (1%-5%)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細胞E 0.0050.05 (0.5%-5%) 嗜堿性粒細胞B 0.00 0.01 (01%) 淋巴細胞L 0.20 0.40 (20%-40%) 單核細胞M 0.03 0.08 (3%-8%) 臨床意義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增高見于急性化膿性感染、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慢性粒細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藥中毒等。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減少多見于某些傳染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等。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于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于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 血常規(guī)皮質(zhì)激素后。 淋巴細胞增高見于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結(jié)核病、瘧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細胞減少見于淋巴細胞破壞過多,如長期化療、X射線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單核細胞增高見于單核細胞白血病、結(jié)核病活動期、瘧疾等。,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shù)(EOS),正常參考值 50300 10的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能駕駛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物理學習的方向2025年試題及答案
- 皮膚技能考試題及答案
- 腦力鍛煉測試題及答案
- 注冊土木工程師考試熱點問題試題及答案
- 船長顏色測試題及答案
- 核心商業(yè)法律詞匯考試試題及答案
- 施工安全評價方法的試題及答案
- 社區(qū)考事業(yè)編試題及答案
- 建委主任考試試題及答案
- 《動畫素描》第一章 動畫素描概述
- 無軌膠輪車運行標準作業(yè)流程
- GB/T 12513-2006鑲玻璃構(gòu)件耐火試驗方法
- 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英語模試卷(含答案解析)
- 公路工程施工現(xiàn)場安全檢查手冊
- 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采薇》課件(完美)
- 幼兒園繪本故事:《十二生肖》 課件
- 激光跟蹤儀使用手冊
- 馬家河金礦選礦試驗報告
- “新時代好少年”推薦表
- 園林綠化工程監(jiān)理實施細則(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