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生物復習30分鐘精練精練13分類比較掌握特點明辨變異與進化問題.doc_第1頁
2018版高考生物復習30分鐘精練精練13分類比較掌握特點明辨變異與進化問題.doc_第2頁
2018版高考生物復習30分鐘精練精練13分類比較掌握特點明辨變異與進化問題.doc_第3頁
2018版高考生物復習30分鐘精練精練13分類比較掌握特點明辨變異與進化問題.doc_第4頁
2018版高考生物復習30分鐘精練精練13分類比較掌握特點明辨變異與進化問題.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練13分類比較、掌握特點,明辨變異與進化問題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4分)1.(2017河南新鄉(xiāng)一中第一次月考,28)某二倍體植物染色體上的基因E2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形成了它的等位基因E1,導致所編碼的蛋白質中一個氨基酸被替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E2形成E1時,該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和其上的遺傳信息會發(fā)生改變B.基因E2突變形成E1,該變化是由基因中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導致的C.基因E2形成E1時,定會使代謝加快,細胞中含糖量增加,采摘的果實更加香甜D.在自然選擇作用下,該種群基因庫中基因E2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改變2.(2016湖北荊州中學期中,1)下列關于基因重組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屬于基因重組B.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由于同源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局部交換,可導致基因重組C.減數分裂過程中,隨著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自由組合可導致基因重組D.一般情況下,水稻花藥內可發(fā)生基因重組,而根尖則不能3.(2017河南重點中學第一次聯(lián)考,19)若圖甲中和為一對同源染色體,和為另一對同源染色體,圖中字母表示基因,圖乙圖戊中類型依次是() A.缺失、重復、倒位、易位B.缺失、重復、易位、倒位C.重復、缺失、倒位、基因重組D.重復、缺失、基因重組、易位4.(2017黑龍江哈爾濱六中期中,2)下列敘述中屬于染色體變異的是()第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導致貓叫綜合征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聯(lián)會的同源染色體之間發(fā)生染色體交叉互換唐氏綜合征患者細胞中多一條21號染色體A.B.C.D.5.(2017江西南昌二中第二次月考,34)下列關于子細胞基因型異常發(fā)生時期的判斷,正確的是()選項個體基因型子細胞基因型異常發(fā)生時期AAaBbAAaBb、aBb有絲分裂BDDD、d減數第一次分裂CAaBbAaB、AaB、b、b減數第二次分裂DAaXBXbAAXBXb、XBXb 、a、a減數第二次分裂6.(2017河北武邑中學三調,27)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生育了一個患紅綠色盲的兒子,且兒子的性染色體比別的男孩子多一條,為XXY。下列有關病因的判斷中正確的是()A.問題在于父親,減數第一次分裂時細胞中XY染色體沒有分開,進入同一個子細胞B.問題在于父親,減數第二次分裂時細胞中XY染色體沒有分開,進入同一個子細胞C.問題在于母親,減數第一次分裂時細胞中XX染色體沒有分開,進入同一個子細胞D.問題在于母親,減數第二次分裂時細胞中XX染色體沒有分開,進入同一個子細胞7.(2015江蘇單科,10)甲、乙為兩種果蠅(2n),如圖為這兩種果蠅的各一個染色體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乙雜交產生的F1減數分裂都正常B.甲發(fā)生染色體交叉互換形成了乙C.甲、乙1號染色體上的基因排列順序相同D.圖示染色體結構變異可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8.生物的某些變異可通過細胞分裂某一時期染色體的行為來識別。甲、乙兩模式圖分別表示細胞分裂過程中出現(xiàn)的“環(huán)形圈”“十字形結構”現(xiàn)象,圖中字母表示染色體上的基因。丙圖是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在某一時期所呈現(xiàn)的形態(tài)。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甲、乙兩種變異類型分別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和基因重組B.甲圖是由于個別堿基對的增添或缺失,導致染色體上基因數目改變的結果C.甲、乙、丙三圖均發(fā)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D.乙圖是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交叉互換的結果9.(2017福建福州外國語學校適應性考試,6)下列有關遺傳和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A.大腸桿菌不能發(fā)生基因重組,但可以發(fā)生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B.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等手段,能確定胎兒是否患遺傳病或者先天性疾病C.花藥離體培養(yǎng)過程中,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均可能發(fā)生D.單倍體玉米植株矮小,種子不飽滿,結實率低10.下列關于變異和進化的敘述中,正確的有()A.三倍體西瓜是不同于二倍體西瓜的一個新物種B.基因重組不一定會引起子代與親代的性狀差異C.種群基因庫間出現(xiàn)差異,意味著產生了生殖隔離D.觀察分裂期的細胞,可判斷基因突變發(fā)生的位置11.(2017廣西名校一模,4)下列關于生物可遺傳變異的說法,正確的是()A.只有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發(fā)生基因重組B.染色體變異僅能發(fā)生在有絲分裂過程中C.病毒、細菌和小鼠均可發(fā)生的變異是基因突變D.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在光學顯微鏡下都可以觀察到12.(2017山西大學附中模塊診斷,30)根據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B.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變異和進化的方向C.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型頻率的改變D.共同進化就是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13.(2017江蘇啟東中學第一次月考,12)關于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A.自然選擇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B.沒有地理隔離就不會有新物種的形成C.突變是不定向的,重組是定向的,都是進化的原材料D.馬和驢能交配產生后代,它們之間沒有生殖隔離14.(2016浙江普通高校選考,15)假設豌豆種群由RR、Rr和rr基因型的個體組成,其中RR占25%、Rr占30%。該種群中r基因頻率為()A.40%B.45%C.60%D.65%15.(2017黑龍江大慶實驗中學期中,34)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是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對自然選擇學說的完善和發(fā)展表現(xiàn)在()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隔離導致新物種形成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A.B.C.D.16.(2017山西臨汾一中第二次月考,15)設某種群中只存在基因型為Aa的個體,由于外界因素的改變,該種群被分割成兩個種群甲和乙,下圖表示分割后的兩個種群A基因頻率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T時刻甲、乙種群中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相同B.T時刻將甲、乙種群混合后,A的基因頻率為0.5C.T時刻甲、乙種群開始出現(xiàn)生殖隔離D.環(huán)境直接通過對基因型的選擇影響基因頻率二、非選擇題(共36分)17.(2016山東實驗中學第一次診斷,42)(18分)在一個自然果蠅種群中,灰身與黑身為一對相對性狀(由A、a控制);棒眼與紅眼為一對相對性狀(由B、b控制)?,F(xiàn)有兩果蠅雜交,得到Fl表現(xiàn)型和數目(只)如下表。請據圖回答:灰身棒眼灰身紅眼黑身棒眼黑身紅眼雌蠅1560500雄蠅70822623(1)該種群中控制灰身與黑身的基因位于染色體;控制棒眼與紅眼的基因位于染色體。(2)親代雌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3)F1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蠅隨機交配,F2的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為。(4)1915年,遺傳學家Bridges發(fā)現(xiàn)用紅眼雌果蠅與X射線處理過的棒眼雄果蠅進行雜交,總能在某些雜交組合的F1中發(fā)現(xiàn)紅眼雌果蠅。該種紅眼雌果蠅的出現(xiàn)可能是由于父本發(fā)生了基因突變,也可能是父本棒眼果蠅X染色體上缺失了顯性基因B。已知沒有B或b基因的受精卵是不能發(fā)育成新個體的。請你設計簡單的雜交實驗檢測F1中紅眼雌果蠅出現(xiàn)的原因。雜交方法:。結果預測及結論:若子代,則是由于基因突變。若子代,則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蠅X染色體上缺失了顯性基因B。18.(2015山東泰安期中,35)(18分)紫堇的花色(紫色AA、黃色Aa、白色aa)、花梗長度(長梗B對短梗b為顯性)、花瓣類型(單瓣與重瓣,基因用E、e表示)獨立遺傳,請分析回答:(1)紫堇的有性生殖為兼性自花授粉,即開花期遇到持續(xù)降雨,只進行自花、閉花授粉。天氣晴朗,可借助蜜蜂等昆蟲進行傳粉。現(xiàn)將相等數量的紫花短梗(AAbb)和黃花長梗(AaBB)兩個品種的紫堇間行種植,若開花期連續(xù)陰雨,則黃花長梗(AaBB)植株上收獲的種子基因型有種,所控制對應性狀的表現(xiàn)型為,其中黃花長梗所占的比例是。若開花期內遇陰雨又轉晴天,則紫花短梗植株上所收獲種子的基因型為。(2)自然界中紫堇大多為單瓣花,偶見重瓣花。人們發(fā)現(xiàn)所有的重瓣花的紫堇都不育(雌、雄蕊發(fā)育不完善),某些單瓣花紫堇植株自交后代總是產生大約50%的重瓣花,則紫堇的單瓣花為(顯性或隱性)性狀,F1單瓣花的基因型為。出現(xiàn)上述實驗結果的根本原因很可能是等位基因(E、e)所在染色體發(fā)生部分缺失,而染色體缺失的花粉致死。如圖為F1單瓣紫堇花粉母細胞中等位基因(E、e)所在染色體聯(lián)會示意圖,請在染色體上標出相應基因。(3)為驗證“染色體缺失的花粉致死”這一假設是否成立,某研究小組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F1單瓣紫堇花藥單倍體幼苗F2紫堇預期結果和結論:若,則上述假設成立:若,則上述假設不成立。答案全解全析一、選擇題1.D基因E2形成E1時,該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不變,但其上的遺傳信息會發(fā)生改變,A錯誤;該突變僅導致一個氨基酸被替換,這說明該突變是由基因中堿基對的替換導致的,B錯誤;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故基因E2形成E1時,不一定會使代謝加快,細胞中含糖量增加,采摘的果實更加香甜,C錯誤;由于該基因突變?yōu)槠涞任换?故該基因的頻率會發(fā)生改變,D正確。2.B基因重組的兩種類型分別為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和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B錯誤。3.A分析題圖可知,乙表示染色體缺失D片段;丙是同一條染色體上C片段發(fā)生重復;丁表示染色體B、C片段的倒位;戊圖中一條染色體的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屬于易位,A正確。4.B第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導致貓叫綜合征是染色體結構發(fā)生改變,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屬于基因重組;四分體時期聯(lián)會的同源染色體之間發(fā)生染色體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不屬于染色體變異;唐氏綜合征患者細胞中多1條21號染色體是染色體數目發(fā)生變化,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中的個別染色體增加。5.A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產生基因型為AAaBb、aBb的子細胞,是有絲分裂后期兩條含A的染色體沒有分開,移到了細胞的一極,A正確;基因型為DD的個體產生基因型為d的配子,原因只能是基因突變,其發(fā)生時期為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B錯誤;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產生基因型為AaB、AaB、b、b的配子,等位基因沒分離,是由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沒分離導致的,C錯誤;基因型為AaXBXb的個體產生基因型為AAXBXb、XBXb、a、a的配子,等位基因沒分離且AA移向了一極,原因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沒分離,且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移向細胞的同一極,D錯誤。6.D色盲屬于伴X隱性遺傳,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生育了一個患紅綠色盲的兒子且兒子的性染色體比別的男孩子多一條,為XXY,則夫婦雙方的基因型為XBY、XBXb,兒子的基因型為XbXbY,則致病基因來源于母親,母親的卵原細胞在減數第二次分裂時XX染色體沒有分開,進入同一個子細胞,故選D。7.D分析圖可知,甲的1號染色體倒位形成乙的1號染色體,B錯誤;染色體倒位后,染色體上的基因排列順序改變,C錯誤;倒位后甲和乙的1號染色體不能正常聯(lián)會,減數分裂異常,A錯誤。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D正確。8.C甲是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或缺失,乙是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A錯誤;個別堿基對的增添或缺失描述的是基因突變,不會使染色體上基因的數目發(fā)生改變,B錯誤;甲、乙兩圖屬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的聯(lián)會過程,丙圖屬于四分體時期的交叉互換,C正確;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而乙圖是易位現(xiàn)象,發(fā)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D錯誤。9.B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沒有染色體,所以不可能發(fā)生染色體變異,A錯誤;通過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等手段,能確定胎兒是否患遺傳病或者先天性疾病,B正確;花藥離體培養(yǎng)過程中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不會發(fā)生基因重組,C錯誤;單倍體玉米植株矮小,高度不育,沒有種子,D錯誤。10.B能夠在自然狀態(tài)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三倍體西瓜減數分裂過程中,聯(lián)會紊亂不能產生正常配子,因此三倍體西瓜不是一個物種,A錯誤;種群基因庫間出現(xiàn)差異,不一定產生生殖隔離,C錯誤;基因突變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D錯誤。11.C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交叉互換也可導致基因重組,A錯誤;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都可發(fā)生染色體變異,B錯誤;病毒、細菌和小鼠都具有遺傳物質,都可以發(fā)生基因突變,C正確;染色體變異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而基因突變在光學顯微鏡下無法觀察到,D錯誤。12.A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A正確;生物進化的方向取決于自然選擇,生物變異是不定向的,B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C錯誤;共同進化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D錯誤。13.A自然選擇導致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A正確;物種形成的方式有多種,最常見的是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逐步產生生殖隔離,多倍體的形成不經過地理隔離,B錯誤;生物產生的變異,無論是突變還是重組,都是不定向的,可為進化提供原材料,C錯誤;馬和驢交配產生的后代不育,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D錯誤。14.C該豌豆種群中基因型為RR、Rr和rr的個體分別占25%、30%和45%,則該種群中r基因頻率=rr的頻率+1/2雜合子的頻率=45%+1/230%=60%,C正確。15.C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研究的對象是個體,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研究的對象是種群,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屬于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屬于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能導致新物種形成;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屬于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F(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對自然選擇學說的完善和發(fā)展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C正確。16.AT時刻甲種群中A的頻率為0.8,a的頻率為0.2,乙種群中A的頻率為0.2,a的頻率為0.8,因此甲、乙種群中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相同,都是0.80.22=0.32,A正確;由于甲和乙這兩個種群的大小不知,因此T時刻將甲、乙種群混合后,A的基因頻率無法計算,B錯誤;T時刻甲、乙種群不一定出現(xiàn)生殖隔離,C錯誤;環(huán)境直接通過對表現(xiàn)型的選擇影響基因頻率,D錯誤。二、非選擇題17.答案(1)常X(2)AaXBXbAaXBY(3)黑身棒眼雌蠅黑身棒眼雄蠅黑身紅眼雄蠅=431(4)讓F1中紅眼雌果蠅與正常棒眼雄果蠅雜交,統(tǒng)計子代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棒眼雌果蠅紅眼雄果蠅接近11(或雌果蠅雄果蠅數量比接近11)棒眼雌果蠅紅眼雄果蠅接近21(或雌果蠅雄果蠅數量比接近21)解析(1)子代雌蠅中黑身灰身=5015613,雄蠅中黑身灰身=(26+23)(70+82)13,故控制灰身與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子代雌蠅全是棒眼,雄蠅中棒眼紅眼=(70+26)(82+23)11,故控制棒眼與紅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2)子代黑身灰身13,親本相關基因型為AaAa;子代雌蠅全是棒眼,雄蠅中棒眼紅眼11,親本相關基因型為XBXbXBY,故親本基因型為AaXBXb和AaXBY。(3)F1中黑身棒眼雌果蠅為aaXBXb(12)、aaXBXB(12),黑身棒眼雄果蠅為aaXBY,故有2種雜交組合:aaXBXbaaXBY,子代為12(12黑身棒眼雌蠅14黑身棒眼雄蠅14黑身紅眼雄蠅)。aaXBXBaaXBY,子代為12(12黑身棒眼雌蠅12黑身棒眼雄蠅),故F2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為:黑身棒眼雌蠅黑身棒眼雄蠅黑身紅眼雄蠅=(14+14)(18+14)18=431。(4)根據題意用假說演繹法解決,要探究F1中紅眼雌果蠅的出現(xiàn)是由于父本發(fā)生了基因突變還是父本棒眼果蠅X染色體缺失了顯性基因B,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