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物流法律法規(guī)與實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 以知識產權法為中心的思考,2003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會議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國于2004年8月加入該公約。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與物質文化遺產相對的,是人類既有精神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精神成果為保護對象的知識產權法存在一定的關系。,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xiàn)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它的核心內涵是一種精神的實踐,經驗的積累,技巧的改良和藝術的展現(xiàn),說到底,是智力創(chuàng)造的成果。,(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受知識產權法保護 1、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與知識產權的保護客體存在著一定的暗合之處。 知識產權的宗旨是有條件、有期限地保護人們的智力成果和經營成果,以激勵社會的創(chuàng)新機制,促進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 2、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直接的特點就是非物質性。換言之,即無形性,物質文化遺產是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建造、創(chuàng)造、制作,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是靠人們代代相傳的口頭傳述和行為模仿而形成,其表現(xiàn)形式或許多時會與一定的物質材料有關,但其本身一定是與有形介質無關的。而知識產權法正是私法領域中財產“非物質化革命”的結果,在利用、處分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適用知識產權法的相關規(guī)則是再恰當不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基礎上具有變化性。 如果僅是傳承,那就是對人類既有知識和智力成果的吸收,就不受知識產權法保護,但由于存在變化,往往就會出現(xiàn)反映時代氣息,凝聚個人或群體的新的智慧結晶的獨到之處,這也符合知識產權法對其保護客體在整體上的創(chuàng)造性要求。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tài)性。 即總是與人的活動密切相關,表明特定的知識產權總能找到適當?shù)臋嗬麣w屬的主體。,(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知識產權法保護的客體存在很大的差異 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確認有著自成體系的一套嚴格標準,尤其是在群體的文化認同感上要求較高。 它并不總能滿足著作權法所要求的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專利法所要求發(fā)明的新穎性、實用性和創(chuàng)造性,商標法所要求的商標的顯著性等條件,而是包含了許多基本的知識、經驗的方法。 它有時關注特定文化創(chuàng)新的形式和風俗儀式等,但更多關注的是進行創(chuàng)造的精神活動或創(chuàng)意本身。(前者受知識產權法保護,而后者不受知識產權法保護) 它獲得的是長時期的甚至是無限期的持久保護,而一般知識產權(商業(yè)秘密除外)獲昨的只能是固定的較短期的保護。,造成這些差異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界定和保護都落實在“遺產”二字上。一方面,既是遺產,很多時候就已經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能被作為私權進行保護的,另一方面,作為遺產的這些優(yōu)秀的世界非物質文化形態(tài),許多都隨時面臨著傳承中斷,煙消去散的危險,僅僅給一些非物質文化成果的外在形式以知識產權保護已不足心挽救維系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和維持文明形態(tài)的多樣性。,(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類型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概括指出了它的外延,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后頒布的補充性文件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范疇的舉例中對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做了開放式列舉說明。 、口頭傳說和表述。 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即詩歌、史話、神話、傳說及對文化群體具有重要意義的基化敘事的表演和公開表述。,例:董永傳說( 運城市萬榮縣) 董永傳說最早載于西漢劉向的孝子傳(圖)。此后三國曹植的靈芝篇和東晉干寶的搜神記也都有相關記載。干寶的記載因主題突出(行孝)、情節(jié)完整(“鹿車載父”、“賣身葬父”與天女適嫁“助君償債”)而在我國農村地區(qū)廣泛流傳,成為兩千多年來故事嬗變和文學移植的母本,對后世影響深遠。由于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是一則既有教化作用又有愛情色彩的民間傳說,其教化內容同中國民眾長治久安的大眾心理需求相適應,愛情故事又契合了民眾追求婚姻幸福的內在感情,所以它的神奇幻想同人間現(xiàn)實巧妙融合的藝術特色深受民眾喜愛。該傳說在長期口耳相傳的過程中,因地、因時、因人而異,不斷演變,在發(fā)展流變過程中具有了向愛情故事演變的趨勢,但主題和“母體”并沒有大的變化。20世紀以來的一百年間,董永故事一直成為擁有廣大受眾的俗文學(如說唱、戲曲)以及后起的影視文學創(chuàng)作追逐的題材,出現(xiàn)了電影黃梅戲天仙配等影響廣遠的作品。,、表演藝術。 即在文化群體的節(jié)慶或禮儀活動中的表演藝術,其中包括肢體語言、音樂、戲劇、木偶、歌舞等表現(xiàn)形式。 、社會風俗、禮儀、節(jié)慶。 即人一生中的各種儀式(出生、成長、結婚、離婚、殯葬等儀式),游戲和體育活動,親族關系與親族關系的儀式,定居模式,烹調技術,確定身份和長幼尊卑的儀式,有關四季的儀式,不同性別的社會風俗、打獵、捕魚和收獲習俗,源于地名的姓名和源于父名的姓名,絲綢文化和工藝(生產、紡織、縫紉、染色、圖案設計),木雕、紡織品、人體藝術(紋身、穿孔、人體繪畫),例:河曲名歌 河曲位于山西省西北部,東界偏關、五寨,南界岢嵐、保德,西、北隔黃河分別與陜西、內蒙相鄰,是一個“一雞鳴三省”的特殊地區(qū)。由于地處黃河彎道,河曲歷史上交通阻隔,土地貧瘠,旱澇無定,老百姓災難深重。這一特殊的人文地理環(huán)境形成了當?shù)乩习傩彰磕甏喝ザ?,到內蒙古大青山、河套一帶打短工、拉長工的“走西口”生活生產方式。由這種年復一年的離妻別子的痛苦人生中自然產生了詠嘆人間離苦、別緒、思念、期盼的“走西口”民歌,當?shù)厝朔Q之為“山曲”。山曲屬山歌體裁,它形成于何時尚無確定,但在山曲基礎上形成的“二人臺”,據(jù)考已有二百年左右的歷史。方志中就有明代河曲“戶有弦歌新治譜,兒童婦老盡歌謳”的記載,足見其歌唱傳統(tǒng)的久遠。,例:中陽剪紙 內容具有相當豐富的文化內涵,許多紋樣堪稱歷史的活化石。從中陽民間剪紙所表現(xiàn)的內容來看,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以人物、植物、動物、器物造型,反映中陽地區(qū)所保留的遠古人類童稚古樸的觀念和信仰。如大量歌頌魚、蛙、蛇、兔的主題紋樣,即反映了遠古華夏先民圖騰崇拜的痕跡;各種造型的娃娃組合紋樣,又是中華民族生命崇拜心理意識的積淀與表象;一些象征吉祥的紋樣,以對神物的崇拜,表達了勞動人民追求美滿、幸福、平安、富裕生活的愿望。第二類主要表現(xiàn)人們在不同歲時節(jié)令和人生禮儀中的活動情景,形象地反映出中陽地區(qū)農民生產生活的習俗。第三類是以剪紙紋樣記錄了流傳于民間的古老神話、傳說和故事,并通過這些剪紙反映了中陽勞動人民樸素的道德觀念、純真的生活情趣和幽默感。,抓雞娃娃,母與子,、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即有關大自然(如時間和空間)的觀念,農業(yè)活動和知識、預言與神諭,有關大自然,海洋,火山,環(huán)境保護和實踐,天文和氣象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精神上的,預言式的,宏觀宇宙的和宗教方面的信仰和實踐,冶金知識,計數(shù)和計算方法,畜牧業(yè),水產,食物的保存,制作,加工和發(fā)酵,花木藝術,紡織知識和藝術。 、傳統(tǒng)的手工藝技能。,例:山西老陳醋釀制技藝 山西做醋的歷史大約有3000年之久。北魏賈思勰在其名著齊民要術中總結的22種制醋法,有人考證認為就是山西人的釀造法。其中“作米酢法”便是“山西老陳醋”的釀制方法。到了清初順治年間,介休出了一位“醋仙”,名叫王來福,他在清徐城關開辦了一個“美和居”醋坊,又在白醋的基礎上增加了熏醋工藝,大膽地改革、創(chuàng)新,“冬撈冰,夏伏曬”,終于創(chuàng)出了山西“老陳醋”名牌,使老陳醋一舉名列中國四大名醋之首。,例: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 平遙推光漆藝有精湛的成套技藝,其制作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用特殊配方、技藝及設施煉制大漆; (2)以大漆和天然桐油煉制罩漆; (3)木胎披麻掛灰,生漆灰須褙布,豬血灰須披麻,黃土膠則需褙紙; (4)以人發(fā)、牛尾制作漆栓(髹飾工具); (5)在特設的陰房內陰干漆器; (6)描金彩繪,包括平金開黑、堆鼓罩漆、勾金、罩金和蛋殼鑲嵌等傳統(tǒng)技法; (7)用砂紙、木炭、頭發(fā)、磚灰、麻油等逐次推光,使漆器光亮如鏡; (8)采用鑲嵌、鏤刻、罩金、刻灰等技藝進行裝飾。,(五)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對其進行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有利于世界文化和生活多樣的實現(xiàn)。 非物質文化一直以來采取“靜態(tài)保護”的著作權模式,但是這一種模式遠遠不能滿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尋求新的保護模式,即“商標模式”來彌補其不足。,(一)著作權模式的弊端 1、這種模式重在保護,而非效益的實現(xiàn),不能完全契合和實現(xiàn)開發(fā)文化資源,實現(xiàn)經濟效益的基本宗旨。 2、不能適應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樣性的特點。 3、著作權無法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無限期的保護。 (二)著作權模式的優(yōu)勢 著作權模式鼓勵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集、整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稿的保留。,(三)商標模式的優(yōu)勢 1、有利于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fā)和經濟效益的實現(xiàn)。 2、有利于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性。 3、有效解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期限問題。 銅梁龍舞是2006年正式列入第一批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源于鐵爐類的行業(yè)龍,流傳于重慶市銅梁地區(qū)的一種傳統(tǒng)龍舞表演,通常由兩條火龍配合玩舞,外加吹燈樂隊、干花隊、鐵水花隊以及噴共、煙花、火流星等助陣。國家商標總局于2004年6月4日核準銅梁縣高樓鎮(zhèn)火龍文化服務中心注冊“銅梁龍舞”為商品商標的申請。將該商標注冊的核定服務項目為:文化娛樂、組織表演、演出、節(jié)目制作、錄像等。2005年,商標權利人取得了其在龍具造型、隊員著裝、龍舞套路、火花施放、吹打樂等在表演、節(jié)目制作、錄像等核定服務項目上的獨占使用權。,(四)商標模式注冊商標制度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人可以類推我國商標法有關地理標志的規(guī)定,可以通過申請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予以解決。 地理標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商標申請方面存在相似之處: 1、兩者都具有地域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某個地域的文化資源。地理標志是和地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一種具有商業(yè)價值的標識,能夠指明產品質量、品質的特定區(qū)域或來源地,明確了商品與地理來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窯外分解窯企業(yè)ESG實踐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地平經緯儀企業(yè)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自動焊機企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電動掃地機企業(yè)ESG實踐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磷青銅彈簧企業(yè)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冰淇淋搖桶及分配器企業(yè)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獸醫(yī)用器械制造企業(yè)ESG實踐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智能家具企業(yè)ESG實踐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真空應用設備企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耐熱不銹鋼熱軋薄板企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一年級信息技術下冊 在網(wǎng)上交流信息教學設計 清華版
- 廣東省2024-2025學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檢測政治試卷及答案(二)高三試卷(佛山二模)
- 11.1 杠桿 課件 2024-2025學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學期
- 搶救工作制度課件
- LOGO更換普通夾板作業(yè)課件
- 2025年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班會課件
-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qū)勝利第一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無聽力原文及音頻)
- 臨床決策支持系統(tǒng)在路徑優(yōu)化中的實踐案例
- 漢服實體店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
- 2025-2030中國滑雪板行業(yè)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2025年高考數(shù)學模擬卷2(新高考Ⅱ卷專用)(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