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5講 宋明理學及明清之際的儒家思想 (2013高考全國卷)自漢至唐,儒學被奉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學多被稱作“孔孟之道”,促成這一變化的是()A宗法血緣制度逐漸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學成為統(tǒng)治思想 D陸王心學日益興起【知識定位】程朱理學地位的確立【素養(yǎng)解讀】全國卷高考命題以素養(yǎng)考查為主,本題考查“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兩方面,具體解讀如下:本題考查方法指導時空觀念題中“自漢至唐”“宋代以后”,這兩個時間段以宋代為節(jié)點 歷史解釋理學大家朱熹編著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后世科舉考試的教科書,而孟子一書成為四書之一,孟子地位日益提高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注意題干的時間變化。宋代,程朱理學成為主流思想,朱熹編著了四書章句集注(“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并成為理學的經典。A項宗法血緣制度逐漸瓦解是在春秋時期,故排除;B項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在漢代大一統(tǒng)時期就已出現(xiàn),故排除;D項陸王心學主張內心的自我反省,而且心學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生活在明代,故排除?!敬鸢浮緾 (2014高考全國卷)人性是先秦以來一直討論的問題?;趯θ诵缘男抡J識,宋明理學家主張“存天理,滅人欲”,他們認為人性()A本質是善 B本質為惡C非善非惡 D本善習遠【知識定位】程朱理學的內容【素養(yǎng)解讀】全國卷高考命題以素養(yǎng)考查為主,本題契合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熱點,考查學生對人性與個人修養(yǎng)重要性的認識,主要考查“家國情懷”和“歷史解釋”,具體解讀如下:本題考查方法指導家國情懷從題干中宋明理學家主張“存天理,滅人欲”的對人性的新認識來考查家國情懷這一核心素養(yǎng)。儒家思想在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現(xiàn)代價值。“家國情懷”基本內涵包括家國同構、仁愛之情等,其實現(xiàn)路徑強調個人修身、心懷天下、重視親情,既與行孝盡忠、鄉(xiāng)土觀念、天下為公等傳統(tǒng)文化有重要聯(lián)系,又是對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超越歷史解釋三字經是理學思想的普及讀物。性本善屬于天理,應當加以保存;習相遠正是邪惡的人欲造成的,因此應當滅人欲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注意題干中的關鍵點“對人性的新認識”。宋明理學家繼承并堅持孟子的性善論思想,還將人性高揚為宇宙的本體天道(天理),認為人性本來與天理一致,具有仁、義、禮、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強調“存天理,滅人欲”。A項不是新認識;B、C兩項表述不符合理學家的思想主張?!敬鸢浮緿練真題1(2014高考全國卷)唐高祖李淵自認為是老子后裔,規(guī)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則天時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來唐武宗又大規(guī)模地“滅佛”。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惡決定宗教興亡B道教的社會影響最大C儒學的政治地位最為穩(wěn)固 D佛教的社會基礎薄弱解析:選C。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題干材料闡述了唐高祖因姓李,與老子同姓,規(guī)定道教第一、儒學第二、佛教第三;武則天為打擊李氏勢力,明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來唐武宗又“滅佛”。只有儒學的地位沒有重大變動,最為穩(wěn)固。故答案選C。2(2012高考新課標全國卷)理學家王陽明說:“士以修治,農以具養(yǎng),工以利器,商以通貨,各就其資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業(yè)焉,以求盡其心,其歸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則一而已四民異業(yè)而同道。”在此,王陽明()A重申傳統(tǒng)的“四民”秩序B主張重新整合社會階層C關注的核心問題是百姓生計D闡發(fā)的根本問題是正心誠意解析:選D。本題遷移考查王陽明的思想主張。材料中“四民異業(yè)而同道”說明在王陽明看來士農工商四種不同的社會階層,盡管所從事的行業(yè)不同,但均是為了“有益生人(民)之道”,即為人民的生存而服務,從“道”的層面而言四者完全沒有差異,因此他在此強調的是如何用心對待人生所處的境遇或事業(yè),故選D項。3(2011高考新課標全國卷)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說:“使朝廷之上,閭閻之細(民間百姓),漸摩濡染,莫不有詩書寬大之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學校?!迸c這一論述的精神實質最為接近的是()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B民為邦本C天下為公D民貴君輕解析:選C。本題主要遷移考查黃宗羲的思想。A項強調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感,是顧炎武的思想;B、D兩項體現(xiàn)了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的相互依存關系,但這種看法是為更好地維護君主專制統(tǒng)治,缺乏民主意識;材料主要強調學校教育有判斷是非的權力,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選C項。4(2010高考新課標全國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A“心外無物”B“天地為萬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間也,物也”D“舍天地則無以為道”解析:選A。本題遷移考查陸王心學。王安石認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從物質產生的,這種物質就是形體,形體是“有生之本”。與之相對應的觀點則是心學,“心外無物”,故答案為A項。練模擬1(2019濟寧模擬)在唐代墓志匯編的志文中,常見墓主蒙童(初入學塾的兒童)時“幼挺岐嶷(幼年聰慧)”“宣慈惠和(博愛眾人)”“弱不好弄(弄:玩耍)”“蔚然老成”的表現(xiàn),同樣的描述在唐代高僧傳中也比比皆是。由此可見唐代()A志文往往夸大墓主的品德言行B佛教思想深刻影響日常生活C儒家的禮教規(guī)約備受社會推崇D儒佛兩種文化已完成了融合解析:選C。志文存在虛夸成分,但是并不全是夸大,故A項錯誤;材料中“博愛眾人”并不僅僅是佛教的思想且這一時期佛教的傳播主要集中于社會的上層,影響日常生活的說法不準確,故B項錯誤;材料中志文對墓主以及當時的高僧都如此稱贊,說明當時社會上推崇儒家的禮教等思想,故C項正確;材料中并未體現(xiàn)佛教和儒家思想的融合,故D項錯誤。2有學者認為,宋明理學所強調的義理,表現(xiàn)出一種想要擯棄漢唐訓詁之學而直接面向經典、回歸圣人之道的氣勢,頗有一點“文藝復興”的味道。該學者的依據(jù)是宋明理學()A強調三綱五常的教化作用B突出儒學的社會倫理道德C注重強化封建神學思想D束縛并壓制人和人性解析:選B。三綱五常是漢代董仲舒提出的,宋明理學直接面向經典不是強調三綱五常,故A項錯誤;宋代義理是講儒家經義,探究名理學問,“直接面向經典、回歸圣人之道”是指突出儒學的社會倫理道德,故B項正確,封建神學不是儒學經典,故C項錯誤;“束縛并壓制人和人性”是儒學的消極方面,故D項錯誤。3(2019長沙一中高考模擬)明末清初反理學思潮高漲的社會原因是()A民間抗清斗爭的迫切需要B士人集中總結明亡的教訓C理學束縛人性和思想發(fā)展D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傳播解析:選C。明朝以理學作為統(tǒng)治思想,因而反理學思潮也會對明朝統(tǒng)治構成威脅,因而反理學思潮高漲并不是民間抗清斗爭的迫切需要,故A項錯誤;B項僅在知識分子中有體現(xiàn),非題干要求的社會原因,故B項錯誤;明末清初僵化的理學強調“存天理,滅人欲”,嚴重束縛人性和思想發(fā)展,因而出現(xiàn)反理學思潮,故C項正確;明末清初傳入中國的“西學”主要是西方自然科學,非西方民主政治思想,故D項錯誤。4(2019淄博高三診斷)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遺民自居,堅決不與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將王夫之視為反清排滿的象征而大加宣傳。與此同時,清政府也將王夫之視為“忠君守禮”的典型,下詔予以追褒,并從祀文廟,加以供奉。這表明()A傳統(tǒng)思想的根深蒂固B歷史評價受現(xiàn)實政治的影響C歷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歷史評價無法做到公正客觀解析:選B。王夫之的行為體現(xiàn)出受到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但是與材料中不同的立場觀點不相關,故A項錯誤;材料中呈現(xiàn)的是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和清政府的不同的認知,革命者需要樹立榜樣繼續(xù)抗清,清政府則需要緩和民族矛盾,維護統(tǒng)治,故B項正確;這不是歷史人物的多面性,而是評價人物的觀點的多樣性,故C項錯誤;材料中體現(xiàn)的不是客觀公正的問題,故D項錯誤。學生用書P369(單獨成冊)(建議用時:45分鐘)一、選擇題1(2019淄博高三診斷考試)唐代的皇帝追認老子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舉考試中設置道舉。道舉考試測試老子莊子文子列子,考試形式和明經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稱道學舉士。道舉的設立旨在()A動搖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B配合政權統(tǒng)治的需要C沖擊世家大族的政權壟斷D推動文化的多元發(fā)展解析:選B。道舉考試客觀上有利于道家思想的傳播,會影響到儒家思想,但這不是目的,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中“唐代的皇帝追認老子為其始祖”可知統(tǒng)治者宣揚唐朝統(tǒng)治的合理性而推崇道學,故B項正確;沖擊世家大族的政權壟斷是科舉制度的作用,而與考察科目的變動無關,故C項錯誤;客觀上有利于推動道學的傳播,有益于文化的多元發(fā)展,但這不是目的,故D項錯誤。2(2019張家口高三統(tǒng)考)河南程氏遺書卷二載:“(二程)昔見周茂叔(周敦頤),每令尋顏子,仲尼樂處,所樂何事。”理學家重視“孔顏之樂”意在()A追求以仁為核心的主體自由B發(fā)揚“格物致知”的治學精神C弘揚理學的基本宗旨和精神D重新構建儒家信仰的理論體系解析:選A。理學家重視“孔顏之樂”的目的在于追求一種精神上以仁為核心的自由與享受,故A項正確;“孔顏之樂”是一種精神追求而不是治學精神,故B項錯誤;“孔顏之樂”是對儒家思想精神的弘揚,而不是理學,故C項錯誤;D項過于寬泛,故D項錯誤。3從儒學自身發(fā)展來看,理學作為一種哲學思潮或者儒學復興運動,它所強調的義理之學,是對漢唐儒學的一種反動。理學的“反動”指()A強化三綱五常教化作用B從神學政治轉向倫理道德C注重強化讖緯神學思想D束縛人的思想和壓制人性解析:選B。“漢唐儒學”也有強調三綱五常的內容,故A項錯誤;宋代以前儒學服務“君權神授”,宋明理學則將倫理說成世界的本源,儒學成為人生哲學,把儒學的倫理道德根植于人的內心之中,從而達到維護封建專制的目的,故B項正確;“讖緯神學”主要體現(xiàn)在西漢以后,所維護的是“君權神授”,故C項錯誤;儒學從成為中國的主流思想后,就有“束縛人的思想和壓制人性”的作用,故D項錯誤。4孔子主張“知(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朱熹主張“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處是()A強調法治B強調德行修養(yǎng)C重視教育D人性本善解析:選B。強調法治屬于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故A項錯誤;孔子主張“仁者不憂”,朱熹主張“居敬察醒”,兩者同強調德行修養(yǎng),錘煉品德,故B項正確;題目中兩人均沒有提到教育,故C項錯誤;孔子主張性相近,且題目中并沒有提到人性,故D項錯誤。5某思想家認為:“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發(fā),更無私意障礙,即所謂充其惻隱之心,而仁不可勝用矣”。材料中的思想家強調()A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B知行合一是獲取天理的關鍵C“格物致知”才能求得天理D順應了當時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解析:選A。材料中致良知以求仁體現(xiàn)心學的主張,故A項正確;材料未提及獲得天理的關鍵,故B項錯誤;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學的主張,故C項錯誤;順應商品經濟發(fā)展不是主張而是結果,故D項錯誤。6(2019江西五市八校高三聯(lián)考)黃仁宇認為宋代理學“與漢代從美術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認為宇宙之上構成包含無數(shù)之因果關系,而人之能為善,與自然法規(guī)(他們稱為天理)相符?!迸c漢代儒學相比較,宋代理學對儒學的發(fā)展主要在于()A以天人合一的觀點宣揚儒家倫理B從哲學角度開辟儒學發(fā)展新路徑C借鑒因果報應宣揚封建等級觀念D通過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規(guī)律解析:選B。天人合一的思想漢代儒學已產生,故A項錯誤;宋代擺脫了一味關注現(xiàn)實和粗糙的天命觀,將儒學上升到“理”的高度,故B項正確;宋代理學,以“天理”的觀念來維護等級秩序,故C項錯誤;儒學主要目的不是探索自然規(guī)律,而是為現(xiàn)實社會服務,故D項錯誤。7(2019日照高三聯(lián)考)李贄的藏書是評述歷史人物的著作。其中的世紀部分,講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個人活動。他將陳勝、公孫述(東漢末年軍閥)等列入書中,且每篇都標有名目以示褒貶。如西楚霸王項籍篇題為“英雄草創(chuàng)”,王莽篇題為“篡弒資賊”。該書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A反對思想束縛提倡獨立思考B突破傳統(tǒng)改革史書編撰體例C破除傳統(tǒng)等級觀念反抗權威D以史為據(jù)實事求是評價歷史解析:選A。根據(jù)材料“且每篇都標有名目以示褒貶。如西楚霸王項籍篇題為英雄草創(chuàng),王莽篇題為篡弒資賊”可知,李贄的史學著述已經突破了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轉而開始獨立思考,故A項正確;材料中并沒有涉及史書編篡體例,故B項錯誤;同樣,材料中也并沒有提及“等級觀念”,故C項錯誤;僅僅根據(jù)材料,我們也不能推斷出李贄的史學著述是站在實事求是的立場之上,故D項錯誤。8(2019岳陽高三質檢)清代學者戴震認為:“天理者,節(jié)其欲而不窮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無不達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纖微無憾,是謂理,而其所無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謂法??崂粢苑⑷?,后儒以理殺人,浸浸乎舍法而論理,死矣,更無可救矣?!辈牧?)A否認“天理”的存在B具有樸素唯物主義色彩C認為“理”“欲”相統(tǒng)一D體現(xiàn)了早期民主啟蒙思想解析:選C。根據(jù)材料“天理者,節(jié)其欲而不窮人欲也”,說明清代學者認可天理的存在,故A項錯誤;材料中學者依然認可天理的存在,說明依然屬于唯心主義,故B項錯誤;材料“天理者,節(jié)其欲而不窮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無不達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說明學者戴震認為天理是控制欲望而不是取消欲望,即“理”“欲”相統(tǒng)一,故C項正確;戴震反對遏制人正常欲望的理,是對傳統(tǒng)理學思想的反叛,但未體現(xiàn)反專制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故D項錯誤。 9.(2019韶關高三調研)對君臣關系,黃宗羲作了獨到的論述:君臣有共同的職責,都是為民謀利。顧炎武則作了全新的解釋,君主及其各級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樂。這些主張()A導致經世致用思想盛行B受到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C是對儒家思想精華的傳承D動搖了儒家思想的地位解析:選C。材料中黃宗羲認為君臣職責是為民謀利,顧炎武則認為君主及其官吏應該尊重百姓,不應該對百姓橫征暴斂以保證自己的享樂,這是對儒家民本思想的傳承,材料中并未提及經世致用,故A項錯誤;明末清初的進步思想與西方啟蒙思想有本質區(qū)別,西方啟蒙思想屬于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故B項錯誤;黃宗羲與顧炎武的主張都是對儒家思想精華(民本思想)的傳承,故C項正確;動搖儒家思想統(tǒng)治地位的是新文化運動,故D項錯誤。10吳晗歷史的鏡子中提及“他晚年游歷北方時,有和過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檢書查對,力求記載的真實他這種從實際出發(fā),研究當前現(xiàn)實的學風,一反那個時代空談性命,不務實際的學風?!辈牧现械摹八?)A認為探究“理”,只需內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B主張限制君權,學校成為決策是非的最高機構C關注實地的調查和國計民生,富有時代責任感D提出尊重物質運動規(guī)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解析:選C?!八@種從實際出發(fā),研究當前現(xiàn)實的學風,一反那個時代空談性命,不務實際的學風”指的是經世致用的主張,他是指顧炎武?!罢J為探究理,只需內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是王陽明的主張,故A項錯誤;“主張限制君權,學校成為決策是非的最高機構”的是黃宗羲,故B項錯誤;“關注實地的調查和國計民生,富有時代責任感”是顧炎武的主張,故C項正確;“提出尊重物質運動規(guī)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的是王夫之,故D項錯誤。11(2019湖南長郡中學高考沖刺訓練)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批評理學“損人欲以復天理”的同時,提出了弱化“理欲一體”“以性正情,以義制利”的主張。這說明王夫之()A徹底否定理學的“理欲”觀B意在提倡“尊公輕私”思想C極力批判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D認為私欲是理的物質基礎解析:選B。王夫之批判的只是理學“理欲一體”“以性正情,以義制利”的主張而并未對其進行徹底的否定,故A項錯誤;因為王夫之批評理學“損人欲以復天理”,故其所提倡的正是“尊公輕私”思想,故B項正確;材料中并沒有王夫之對封建君主專制體制的批判,故C項錯誤;王夫之只是主張弱化“理欲一體”而并未“認為私欲是理的物質基礎”,故D項錯誤。12顧炎武指責李贄“無忌憚而敢于叛圣人”,黃宗羲譴責李贄“非名教之所能羈絡”,王夫之以“循禮”“秉禮”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為理想政治局面,并強烈主張嚴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時期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A專制主義還未進入崩潰階段B商品經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C傳統(tǒng)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繼承D李贄挑戰(zhàn)理學權威解析:選A。以反傳統(tǒng)、反教條和反權威自居的李贄遭受到同為進步思想家的顧炎武和黃宗羲的批判,而王夫之的政治主張亦與孔子“禮”的政治追求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這些都側面反映出古代中國的專制主義還尚未進入崩潰的階段,故A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3(2019湖南四市模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 伴隨著漢字、漢文化在朝鮮半島的傳播,儒學在朝鮮三國時期即得到國家承認,得以廣泛流布。儒學在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已經得到官方的正式承認推行,當時在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之中,高句麗因接壤中國,漢文化的傳入相對較早。據(jù)朝鮮史書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載,小獸林王二年(372年),高句麗正式設立“太學”,作為國家的最高學府。“太學”中也設有博士,以貴族子弟為教育對象,為國家培養(yǎng)官吏。這顯然是模仿了中國官方的教育制度。至于教育內容,根據(jù)北史舊唐書記載中國典籍在高句麗流傳的情況,由“五經”“三史”三國志晉春秋等,可以探知其“太學”以儒家經典作基本教材,所授內容則是中國的經學、史學和文學,而中國的史學和文學亦皆貫徹著儒學的精神。由此可知,當時官方推行的是儒學的教育。太學之外,民間普遍設立“扃堂”(扃jiong本義:從外面關門的門閂)教授平民于弟,舊唐書高麗傳載“俗愛讀書,至于衙門廝養(yǎng)之家,各于街衢造大屋,謂之扃堂。子弟未婚之前,晝夜于此讀書習射。其書有五經及史記漢書、范嘩后漢書三國志、孫盛晉春秋玉篇字統(tǒng)字林,又有文選,尤愛重之”。朝鮮李朝后期(1719世紀),由于長達七年的反對日本入侵的壬辰衛(wèi)國戰(zhàn)爭,加之北方女真族的兩次入侵,生產力受到嚴重破壞,造成內外矛盾交困,封建社會急劇衰退。朱子學日益流于空談性理,嚴重脫離社會現(xiàn)實,無補世用。于是,以柳馨遠、李瀷、丁若鏞、洪大容、樸趾源、樸齊家、崔漢琦等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立足于社會現(xiàn)實,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張。他們深受從中國傳入的啟蒙思想及實證的考據(jù)學的影響,并借助于歐洲科技典籍,積極尋求解決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方案,特別強調儒學中“經世致用”及利用厚生的思想,力倡遠虛文近實用,學以致用,以變革社會,救國救民。于是形成了朝鮮儒學中打破朱子學傳統(tǒng)的重要學術思潮實學思想。(1)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儒學在朝鮮半島傳播的特點。(2)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朝鮮對儒家文化的態(tài)度。解析 (1)根據(jù)材料“儒學在朝鮮三國時期即得到國家承認”和“高句麗因接壤中國,漢文化的傳入相對較早”得知,從漢朝開始傳入,高句麗傳入最早;根據(jù)材料“高句麗正式設立太學,作為國家的最高學府”和“民間普遍設立扃堂”得知,國家建立儒學教育體系;根據(jù)材料“太學以儒家經典作基本教材”和“所授內容則是中國的經學、史學和文學”得知,教授中國儒家經典和歷史;根據(jù)材料“朝鮮李朝后期他們深受考據(jù)學的影響”和“經世致用”可得知,中國傳統(tǒng)儒學在朝鮮教授近兩千年。(2)根據(jù)材料內容進行態(tài)度分析,應結合時間段來看待朝鮮對待儒家文化態(tài)度,前期是全盤接受,后期結合國情反思、改造;同時歷史學科要求評價歷史事件應辯證分析,既要看到儒家文化的傳入對推動朝鮮社會進步,文化發(fā)展的作用,同時也要看到隨著時代的變遷,朝鮮社會在向近代轉型的過程中,要立足國情對儒家文化進行合理取舍,改造儒家文化,與時俱進。答案 (1)特點:從漢朝開始傳入,高句麗傳入最早;國家建立儒學教育體系(國家太學,民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重慶理工職業(yè)學院《外貿英語函電》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平頂山學院《透視與解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元素地球化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水生生物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
- 2025廚房設備專利技術合作合同
- 2025貨物商品購銷合同范本
- 2025家居用品購銷合同范本
- 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2024)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第二課時教案及反思
- 2025房屋租賃居間合同參考范本
- 11樓11月份工程施工月進度計劃表
- 高處作業(yè)安全監(jiān)理實施細則
- 卵巢癌根治術后護理查房
- 2019年度上海市小學生健康體檢表
- 運用PDCA血透室導管感染率
- 臨床醫(yī)生教師如何上好一堂課課件
-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
- 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
- 《雷雨》課件2022-2023學年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
- 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
- 2022年廣西農業(yè)農村廳事業(yè)單位筆試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