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學周故意傷害、搶奪案--實施故意傷害行為,被害人逃離后行為人取走被害人遺留在現(xiàn)場的財物,如何定性.doc_第1頁
郭學周故意傷害、搶奪案--實施故意傷害行為,被害人逃離后行為人取走被害人遺留在現(xiàn)場的財物,如何定性.doc_第2頁
郭學周故意傷害、搶奪案--實施故意傷害行為,被害人逃離后行為人取走被害人遺留在現(xiàn)場的財物,如何定性.doc_第3頁
郭學周故意傷害、搶奪案--實施故意傷害行為,被害人逃離后行為人取走被害人遺留在現(xiàn)場的財物,如何定性.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被告人郭學周,男,1976年7月26日出生,初中文化,農(nóng)民。因涉嫌犯故意傷害罪、搶劫罪于2009年9月22日被逮捕。廣東省潮安縣人民檢察院以被告人郭學周犯故意傷害罪、搶劫罪,向潮安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潮安縣人民法院經(jīng)公開開庭審理查明:2009年6月下旬,在潮安縣風塘鎮(zhèn)平藝陶瓷廠務工的被告人郭學周被辭退,被害人鄭銘才到該廠接替郭學周的工作。郭學周認為其被辭退系鄭銘才從中作梗所致,對鄭銘才懷恨在心,遂決意報復。2009年7月3日上午,郭學周攜帶菜刀一把,來到平藝陶瓷廠附近路口守候。當鄭銘才駕駛摩托車上班途經(jīng)該路口時,郭學周上前質問鄭銘才并向其索要“賠償款”人民幣(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l萬元遭拒,郭學周遂持刀將鄭銘才的頭部和手臂砍致輕傷。鄭銘才被砍傷后棄車逃進平藝陶瓷廠,郭學周持刀追趕未成,遂返回現(xiàn)場將鄭銘才價值為4320元、車牌號為粵M8Y857的豪爵牌GN125H型摩托車騎走,后以1000元賣掉。潮安縣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郭學周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搶奪罪,依法應予數(shù)罪并罰,并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鄭銘才因本案而遭受的經(jīng)濟損失。鄭銘才提出的部分賠償請求合法合理,應予支持。公訴機關指控的郭學周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成立,但指控郭學周的行為構成搶劫罪定性不當,應予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一款、第六十九條、第三十六條第一款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七十六條第二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七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一款、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三十五條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guī)定第一條之規(guī)定,潮安縣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如下:1被告人郭學周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犯搶奪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千元;總和刑期三年六個月,決定執(zhí)行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千元。2被告人郭學周應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鄭銘才經(jīng)濟損失(含醫(y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人民幣一萬四千五百八十二元九角。3駁回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鄭銘才的其他訴訟請求。宣判后,潮安縣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抗訴意見為:一審法院對被告人郭學周的搶奪罪定性不準,適用法律錯誤。被告人郭學周在故意傷害被害人后,萌發(fā)開走其遺留在現(xiàn)場的摩托車的故意,其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故意;郭學周先前對被害人的砍擊行為及后來的持刀追砍行為,均已使被害人產(chǎn)生內心恐懼而不敢反抗,故見郭學周開走其摩托車也不敢追趕;郭學周是在被害人不敢反抗的情形下公然劫取摩托車,并非乘被害人不備搶奪財物,其行為不符合搶奪罪的構成要件,而符合搶劫罪的構成要件,故應對郭學周以故意傷害罪和搶劫罪二罪并罰。被告人郭學周及其辯護人提出如下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l)郭學周的行為不構成搶奪罪。郭學周因為害怕被害人及被害人的老鄉(xiāng)追趕,為了早點逃離現(xiàn)場,才駕被害人的摩托車離開的,主觀上并沒有非法占有該車的目的,該行為不應認定為犯罪。(2)原審判決對郭學周的故意傷害罪量刑過重,請求二審法院從輕改判。潮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的事實與一審一致。潮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上訴人郭學周因持刀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一人輕傷;又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搶奪他人數(shù)額較大的財物,其行為分別構成故意傷害罪、搶奪罪,依法應予數(shù)罪并罰??乖V機關所提的抗訴意見不能成立,不予采納。上訴人及辯護人提出的上訴理由和辯護意見亦不能成立,不予采納。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清楚,定罪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依法裁定如下:駁回抗訴、上訴,維持原判。二、主要問題實施故意傷害行為,被害人逃離后,行為人臨時起意取走被害人遺留在現(xiàn)場的財物,如何定性?三、裁判理由關于被告人郭學周持刀傷害被害人鄭銘才后臨時起意取財?shù)男袨槿绾味ㄐ?,在審理過程中存在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郭學周持刀傷害被害人的行為是其實施搶劫犯罪的一個加重情節(jié),其行為只構成搶劫罪。第二種意見認為,郭學周先出于報復目的,實施了故意傷害行為。后又萌發(fā)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故意,利用被害人被砍傷后不敢反抗、無法反抗的情形,當場劫取被害人的財物,系出于兩個不同的犯罪故意,實施了兩個不同的犯罪行為,故其行為分別構成故意傷害罪和搶劫罪。第三種意見認為,郭學周是在砍傷被害人后臨時起意非法占有被害人的摩托車,其在開走該車時,并未實施暴力或其他人身強制方法,因此這段行為只能認定為搶奪罪。其侵犯被害人人身權利的暴力行為已在故意傷害罪中作過評價,不能再在非法占有財物的行為中重復評價,故其行為分別構成故意傷害和搶奪罪。我們同意第三種意見,理由是:(一)本案被告人郭學周持刀傷人,后又臨時起意取財?shù)男袨闃嫵蓛蓚€犯罪被告人郭學周在公安階段共作了四份筆錄,但僅在第三份筆錄中供述過“事先打算砍傷鄭銘才后就將他的摩托車搶走”,其余筆錄均不能證明其實施傷害之前就有占有被害人摩托車的主觀故意。其在偵查階段的第一、二、四份筆錄中均沒有供述其是于何時產(chǎn)生非法占有摩托車的故意的;其在檢察階段、一審庭審、二審庭審中一直供述:砍人前沒打算搶走被害人的摩托車或財物,是在砍人后才想到開走他的摩托車。因此,本案證據(jù)只能證實郭學周是在持刀砍傷被害人后才臨時起意非法占有被害人遺留在現(xiàn)場的摩托車,而不能證實郭學周在取財之前主觀上就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故意。郭學周在本案中具有傷害他人身體和非法占有他人財物兩個獨立的犯意,并在這兩個犯意的支配下分別實施了故意傷害行為和取走他人財物的行為,應認定為兩個獨立的犯罪行為。(二)本案被告人郭學周持刀傷人后,臨時起意取走他人財物的行為,不能認定為搶劫罪被告人郭學周前段持刀傷人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毋庸置疑,但其在被害人逃離后,騎走被害人遺留在現(xiàn)場的摩托車的行為能否認定為搶劫罪,審理過程中存在較大分歧。公安機關和兩級檢察機關均認為,被告人郭學周在傷害被害人后,臨時起意開走被害人遺留在現(xiàn)場的摩托車,其先前對被害人的傷害行為已使被害人處于不敢反抗的處境,加之郭學周手中的刀也足以讓受傷的被害人心理產(chǎn)生恐懼而不敢反抗。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八條規(guī)定:“行為人實施傷害、強奸等犯罪行為,在被害人未失去知覺,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處境,臨時起意劫取他人財物的,應以此前所實施的具體犯罪與搶劫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在被害人失去知覺或者沒有發(fā)覺的情形下,以及實施故意殺人犯罪行為之后,臨時起意拿走他人財物的,應以此前所實施的具體犯罪與盜竊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郭學周在被害人未失去知覺,利用被害人被砍傷后不敢反抗、無法反抗的情形,臨時起意搶劫摩托車,其行為分別構成故意傷害罪、搶劫罪,應以上述二罪并罰。我們認為,郭學周的取財行為不能以搶劫罪論處。理由如下:首先,本案不屬于“行為人實施傷害、強奸等犯罪行為,在被害人未失去知覺,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處境,臨時起意劫取他人財物”的情形。意見第八條規(guī)定的第一種情形,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行為人在取走財物前實施了故意傷害或強奸等暴力行為。二是行為人取走財物屬于臨時起意。如果行為人是為劫取財物而實施暴力行為,則其實施的暴力行為只是劫財行為的一種手段,只以搶劫一罪處斷。如果行為人在實施暴力行為前既有傷害、強奸等故意,又有占有被害人財物的故意,則應當認定其先前的暴力行為是其后奪取財物行為的輔助手段,應當以其實施的具體暴力行為犯罪和搶劫犯罪數(shù)罪并罰。三是在行為人取走被害人財物時,被害人有一定的知覺。如無知覺,則行為人臨時起意的取財行為屬于盜竊行為。四是行為人取走財物時,利用了先前的暴力行為對被害人的影響力,并使被害人處于不能反抗或不敢反抗的狀態(tài)。其中第四個因素是關鍵因素。如果行為人實施暴力行為時或完畢后,由于時空轉換或者救助機會出現(xiàn)等原因,被害人的人身危險已經(jīng)解除,行為人的先行暴力行為對被害人的影響力已消失或中斷,不會再使被害人不敢反抗或不能反抗后,行為人方臨時起意將被害人財物取走的,其取財行為并不具有暴力性特征,故不能認定為搶劫行為。從本案的案卷材料及現(xiàn)場情況看,被告人郭學周在持刀砍傷被害人后雖然持刀追趕“一小段路”,但隨即放棄追趕。其停止追趕的地方與被害人逃人的平藝陶瓷廠相距100米左右,被害人進入工廠后即叫工友幫其報警,郭學周懾于被被害人工友追趕而折返。此時,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已得到完全保障,郭學周先前的暴力傷害行為已告中斷,其對被害人的人身侵害在時間和空間上不具有延續(xù)性,其折返現(xiàn)場后將摩托車開走的行為,不具備有暴力取財?shù)奶卣?,不符合意見第八條的規(guī)定,不能據(jù)此認定為搶劫罪。其次,本案不屬于“攜帶兇器搶奪”的情形。審理中,有人認為,雖然被告人郭學周在取財時沒有直接對被害人實施暴力,但其手中拿的菜刀已對被害人形成威脅,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攜帶兇器搶奪的,依照搶劫罪定罪處罰。應當據(jù)此認定為搶劫罪。我們認為,上述觀點有失偏頗。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六條規(guī)定:“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攜帶兇器搶奪,是指行為人隨身攜帶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進行搶奪或者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其他器械進行搶奪的行為。”對此,起草該解釋的同志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中進一步明確:攜帶兇器搶奪的立法本意,應當理解為為了實施搶奪而攜帶兇器。為此,解釋第六條將攜帶兇器搶奪行為界定為兩種情形:一是行為人隨身攜帶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進行搶奪的行為。攜帶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本身就是一種違法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行為人的犯罪傾向。攜帶這些器械實施搶奪行為的,應當認定為攜帶兇器搶奪,以搶劫罪定罪。二是行為人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其他器械進行搶奪的行為。實踐中確實存在攜帶并非國家管制的其他器械(如磚頭、菜刀等)進行搶奪的行為,對這種行為的認定不能一概而論,而應當從行為人攜帶器械的主觀目的方面進行分析。只有對行為人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其他器械進行搶奪的行為,才能認定為搶劫罪。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器械本身雖然不能反映出違法性,但實施搶奪犯罪的意圖反映了其兇器的本性。即使最終未能使用,也符合刑法規(guī)定的攜帶兇器搶奪的特征。但是,如果行為人攜帶其他器械的本意不是為了實施犯罪,只能依照搶奪罪的有關規(guī)定定罪處罰?!焙喲灾?,即攜帶兇器搶奪有兩種情形:一是攜帶管制兇器進行搶奪;二是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其他非管制兇器搶奪。在后一種情形中,要求行為人攜帶兇器的目的必須是實施犯罪。本案證據(jù)證實,被告人郭學周攜帶菜刀是為了砍傷被害人,在被害人逃入工廠后,其攜刀折返,回到砍擊現(xiàn)場后才臨時起意將被害人摩托車開走。很顯然,郭學周返至砍擊現(xiàn)場這一段行為中,并沒有再次攜刀犯罪的目的,而是完成傷害犯罪后攜帶兇器離開現(xiàn)場的必然伴隨行為。故此,郭學周持刀傷人后攜刀返回現(xiàn)場才臨時起意取財?shù)男袨?,不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二款及解釋第六條規(guī)定的“攜帶兇器搶奪”的情形,亦不能據(jù)此認定為搶劫行為。(三)本案被告人郭學周持刀傷人后,臨時起意取走他人財物的行為應認定為搶奪罪搶奪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當場奪取他人數(shù)額較大的財物的行為。該罪的客觀方面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三種形式:(1)乘人不備而奪取;(2)在他人來不及奪回時(不問是否乘人不備)而奪取;(3)制造他人不能奪回的機會而奪取。由此可見,“乘人不備”而奪取財物只是搶奪罪中的一種最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但并不意味它是搶奪罪的唯一表現(xiàn)形式,也不意味它是搶奪罪的必要客觀構成要件=長期以來,由于后兩種情形在搶奪罪中不常見,以致很多人忽略或者遺漏了這些情形,而將搶奪罪定義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乘人不備,公然奪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該觀點將“乘人不備”作為搶奪罪的一個必要客觀構成要件。但是仔細分析,不難看出,“乘人不備”并不是搶奪罪的必要構成要件,而是搶奪罪的一種常見表現(xiàn)形式。比如,財物的所有人或保管人對行為人搶奪財物的意圖已有所察覺、有所防備,行為人甚至也意識到這一點,但是行為人利用當時偏僻無人、治安秩序不好、無人敢出面干涉等情況,或者在財物的所有人或保管人因年老、患病、輕中度醉酒等原因而喪失或基本喪失保管財物能力但神志清醒等情況下未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而公然奪走財物。在這些情況下奪取財物的行為明顯不不屬于“乘人不備”,但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客觀上實施了公然奪取財物的行為,符合搶奪罪的主客觀要件,應以搶奪罪論處。因此,在審理案件時,應注意不要將常見“符合規(guī)范的常見事實”等同于“規(guī)范能夠評價的全部事實”,不能將搶奪罪的客觀構成要件等同于“乘人不備”這種犯罪表現(xiàn)形式。只要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了公然奪取的手段,且奪取的財物達到搶奪罪的數(shù)額構成標準后,就可認定該行為構成搶奪罪。本案被告人郭學周在持刀砍傷被害人后,返回現(xiàn)場將摩托車開走的行為雖不具有“乘人不備”這一要件,但其主觀上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客觀上實施的是利用被害人來不及奪回的情形而公然奪取財物,其行為完全符合搶奪罪的構成要件。因此,檢察機關提出“被告人郭學周是在被害人不敢反抗的情形下公然劫取摩托車,并非乘被害人不備的情形下?lián)寠Z財物,其行為不符合搶奪罪的構成要件,而符合搶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