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前處理──數據準備.doc_第1頁
第02章前處理──數據準備.doc_第2頁
第02章前處理──數據準備.doc_第3頁
第02章前處理──數據準備.doc_第4頁
第02章前處理──數據準備.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9前處理數據準備第2章前處理數據準備GSSAP計算的幾何和荷載入口數據來源于錄入系統(tǒng),在錄入系統(tǒng)中輸入總體信息、各層信息和每一標準層的幾何和荷載數據,最后生成計算入口數據文件:工程名.GSP。1 計算參數的合理選取1.1 總信息1) 結構計算總層數設置包含框架平面和磚混平面的結構計算平面總層數,結構計算平面可以是包含承臺上拉接地梁的基礎層、地下室平面層、上部結構平面層和天面結構層,結構層號從1開始到結構計算總層數。后處理生成的結構施工圖是按建筑層編號,在平法和梁柱表版的配筋系統(tǒng)中,可在“主菜單參數控制信息施工圖控制”中設置建筑二層對應結構錄入的第幾層來實現結構層號到建筑層號的自動對應。2) 地下室層數用于風荷載計算。在“生成GSSAP計算數據”時,地下室部分無風荷載作用,在上部結構風荷載計算中扣除地下室高度,大于等于有側約束地下室層數。3) 嵌固層最大結構層號對小于等于所設結構層的樓層,其水平位移約束直接為零,相當于有無窮大的水平彈簧約束,當側約束地下室層數小于嵌固層最大結構層號,計算時自動把側約束地下室層數設為嵌固層最大結構層號。嵌固層的剛度(按高規(guī)附錄E.0.2剪彎剛度)不應小于上層的2倍,嵌固層只約束了平動和Z向扭轉,并沒有約束Z向位移和XY向轉動。4) 有側約束地下室層數考慮側土約束的地下室層數,回填土對地下室約束不大時,不能作為有側約束地下室。采用有側約束地下室后,程序按如下方式考慮:a. 帶側約束地下室各層加上側向彈簧以模擬地下室周圍土的作用;b. 高層結構判定時其控制高度扣除了帶側約束地下室部分和小塔樓部分;c. 底層內力調整時內力調整系數乘在帶側約束地下室的上一層;d. 剪力墻底部加強區(qū)的控制高度扣除了帶側約束地下室部分,帶側約束地下室的上一層為首層;e. 剪力調整時第一個V0所在的層須設為帶側約束地下室層數+1;f. 帶側約束地下室柱長度系數自動設置為1.0。5) 轉換層所在的結構層號可輸入多個轉換層號,最多8個,每個逗號分開,影響如下計算內容:a. 在整體分析結果的結構信息輸出轉換層上下剛度比;b. 在高層結構中每個轉換層號+2為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當轉換層號大于等于三層時,用戶需在錄入系統(tǒng)中人工指定落地剪力墻、框支柱的抗震等級(比通常增加一級)。程序中對框支柱已自動提高,但未對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提高,由用戶自己設定。凡用戶沒有設置抗震等級的構件,程序按照總信息的抗震等級確定??蛑е涂蛑Я?托剪力墻)由程序自動判斷。轉換梁地震放大系數須人工設置,轉換梁地震放大系數程序內定最小為1.25,也可在錄入系統(tǒng)中人工設定。6) 薄弱的結構層號可輸入多個薄弱層號,最多10個,每個逗號分開,對這些結構層的墻柱梁地震內力自動放大1.15。7) 結構形式(1框架,2框剪,3墻,4核心筒,5筒中筒,6短肢墻,7復雜,8板柱墻)結構形式分為:1框架,2框剪,3墻,4核心筒,5筒中筒,6短肢墻,7復雜,8板柱墻。不同的結構形式重力二階效應及結構穩(wěn)定驗算不同,計算風荷載時不同結構體系的風振系數不同,采用的自振周期不同,結構內力調整系數不同,鋼框架混凝土筒體結構的剪力調整與框剪結構不同。宜在給出的多種體系中選最接近實際的一種,當結構定義為短肢剪力墻時,對短肢剪力墻,程序已按高規(guī)對短肢剪力墻的抗震等級自動提高一級;小墻肢高度與厚度之比小于4時,應按框架柱設計。短肢剪力墻定義為剪力墻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大于4、小于8的剪力墻。當剪力墻截面厚度不小于層高的1/15,且不小于300mm,高度與厚度之比大于4時仍屬一般剪力墻。8) 結構材料信息(0砼結構,1鋼結構,2鋼砼混合)結構材料信息為0(砼結構)、1(鋼結構)或2(鋼砼混合結構)。若用戶沒給出基本自振周期,則程序在計算層風荷載時根據本信息自動計算結構的基本自振周期,從而影響風荷載大小。對鋼和鋼砼混合結構,本信息影響框剪結構剪力調整參數不同。9) 結構重要性系數根據建筑結構破壞后果的嚴重程度,建筑結構應按下表劃分為3個安全等級。設計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適當的安全等級。 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安全等級破壞后果建筑物類型一級很嚴重重要的建筑物二級嚴重一般的建筑物三級不嚴重次要的建筑物注:承受恒載為主的軸心受壓柱、小偏心受壓柱,其安全等級應提高一級。結構構件的承載力設計表達式為: g0 S R其中,g0 為結構構件的重要性系數,對安全等級為一級、二級、三級的結構構件,應分別取1.1、1.0、0.9。10) 豎向荷載計算標志(1一次性,2模擬)1-一次性加載: 按一次加荷方式計算重力恒載下的內力2-模擬施工加載: 按模擬施工加荷方式計算重力恒載下的內力11) 考慮重力二階效應(0不考慮,1放大系數,2修正總剛)0-不考慮: 無條件不考慮重力二階效應。1-放大系數:按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2002的5.4條放大系數法(位移和內力放大系數)近似考慮風和地震作用下的重力二階效應,只適用于高層建筑結構,不影響結構計算的固有周期,根據所求的放大系數大于1.0時自動放大內力。2-修正總剛:通過修改總剛近似考慮風和地震作用下的重力二階效應,適用于多高層建筑結構,影響結構計算的固有周期。當修正總剛出現非正定不能求解時,只能采用放大系數法。12) 梁柱重疊部分簡化為剛域(0,1)1-梁柱重疊部分作為梁剛域和柱剛域計算,將影響到樓層的水平位移減小,梁的支座彎矩減小,柱的彎矩增大,建議選擇梁柱重疊部分簡化為剛域;0-將梁柱重疊部分作為梁的一部分計算,不考慮梁柱重疊剛域。13) 鋼柱計算長度系數有無考慮側移標志(0,1)1-鋼柱的計算長度系數按有側移計算;否則0按無側移計算。14) 砼柱計算長度系數計算原則(0按層,1按梁柱剛度)1-混凝土柱計算長度系數的計算將執(zhí)行混凝土規(guī)范73113條,適用當水平荷載產生的彎矩設計值占總彎矩設計值的75%以上時;0-將僅執(zhí)行混凝土規(guī)范73112條。15) 考慮填充墻剛度(0周期折減來考慮,1考慮且根據梁荷求填充墻,2考慮但不自動求填充墻)1和2的不同在于是否自動根據梁荷求填充墻,GSSAP中周期折減系數會自動設為1.0。在錄入梁的設計屬性中增加梁下填充墻寬度,主要用于設置首層填充墻,當梁下填充墻寬度和根據梁荷所求填充墻寬度不同時GSSAP自動取大值。16) 所有樓層強制采用剛性樓板假定(0實際,1剛性)計算層剛度比和結構層位移時,程序強制按所有樓層強制采用剛性樓板假定,其它整體分析和內力計算按用戶選擇所有樓層是否強制采用剛性樓板假定。若選擇按實際模型計算,每一樓層的剛板、彈性板和獨立節(jié)點自動按實際剛度情況計算,剛板、彈性板和獨立節(jié)點個數不限。結構擴初或選型計算時選擇“所有樓層強制采用剛性樓板假定”,可提高計算速度,在構件設計時最好選擇“按實際模型計算”,假如樓面接近無限剛,兩種結果幾乎相同。17) 墻豎向和墻梁板水平細分最大尺寸(0.5-5.0)這是在墻單元細分時需要的一個參數,對于尺寸較大的剪力墻,在作墻元細分形成一系列小殼元時,為確保分析精度,要求小殼元的邊長不得大于所指定最大尺寸,程序限定05m最大尺寸50m,隱含值為最大尺寸=20m,最大尺寸對分析精度有一定影響,但不敏感,對于一般工程,可取最大尺寸=20,對于框支剪力墻結構,最大尺寸可取得略小些,如最大尺寸=15或1O。當樓板采用板單元或殼單元計算時,程序自動將板及周邊的梁剖分單元,內定最大控制剖分尺寸取墻水平細分最大尺寸,并且10m。水平細分最大尺寸影響梁板的單元剖分長度。18) 異形柱結構(0不是,1是)當選擇是“異形柱結構”,薄弱層地震剪力增大1.2,其它結構為1.15。1.2 地震信息1) 地震力計算(0不算,1水平,2水平豎向)不計算地震作用:即不考慮地震作用;計算水平地震作用:計算用戶指定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計算水平和豎向地震作用:計算用戶指定水平方向及Z方向的地震作用。由于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某些房屋可不進行地震作用計算,但仍應采取抗震構造措施,因此可以選擇不計算地震作用,地震烈度、框架抗震等級和剪力墻抗震等級仍應按實際情況填寫,其他參數可任意填寫。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須計算Z向地震。2) 計算豎向振型(0不算,1計算)當考慮豎向地震時,計算豎向自由度的質量,計算的豎向振型參與反應譜地震內力計算(豎向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取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的65%)和彈性動力時程分析,此時不再考慮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5.3節(jié)的簡化計算方法。此方法比簡化計算 方法更能反應局部豎向地震振動情況。大跨度懸臂和連體結構應計算豎向振型。 計算豎向振型時彈性動力時程分析中可采用3向地震波。3) 地震設防烈度(6,7,7.5,8,8.5,9)75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8.5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30g。4) 場地土類型(1,2,3,4)場地類別可取值1、2、3、4,分別代表全國的I、II、III和lV類土。5) 地震設計分組(1,2,3)應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附錄A給出。6) 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0-2.0)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設為零時,程序自動按抗震烈度查表得到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否則地震計算時按設定值計算。7) 特征周期(0-6s)特征周期設為零時,程序自動按設計地震分組和場地土類查表得到特征周期,否則地震計算時按設定值計算。8) 結構阻尼比(0.01-0.1)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阻尼比取0.05。鋼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可取為0.04。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阻尼比可取為0.04。鋼結構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對不超過12層的鋼結構可采用0.035,對超過12層的鋼結構可采用0.02;在罕遇地震下的分析,阻尼比可采用0.05。電視塔的阻尼比,鋼塔可取0.02,鋼筋混凝土塔可取0.05,預應力混凝土塔可取0.03。斜撐式鋼井架的阻尼比可采用0.02。焊接鋼結構的阻尼比可采用0.02。螺栓連接鋼結構的阻尼比可采用0.04。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阻尼比取0.03。管道抗震計算的設計阻尼比宜通過試驗或實測得到,也可根據管道的自振頻率按下列規(guī)定選?。?()當自振頻率小于或等于10Hz時,阻尼比可取為5;()當自振頻率大于或等于20Hz時,阻尼比可取為2; ()當自振頻率大于10Hz但小于20Hz時,阻尼比可在上述(1)和(2)的范圍內線性插入。其它鋼結構的阻尼比取0.01。9) 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曲線下降段的衰減指數(0-1.0)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曲線下降段的衰減指數設為零時,程序自動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5.1.5公式計算,否則按設定值計算。10) 地震作用方向可取最多8個地震作用方向,單位度,一般取側向剛度較強和較弱的方向為理想地震作用方向。規(guī)則的異形柱結構至少設置四個地震方向:0,45,90,135。0度和180度為同一方向,不需輸入兩次,輸入次序沒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要求。程序在每個地震方向計算剛度比、剪重比和承載力比,自動求出和處理相應的內力調整系數,考慮每個地震方向的偶然偏心和雙向地震作用,每個方向的計算和輸出內容是一樣的。11) 振型計算方法(1子空間迭代法,2,Ritz向量法,3,Lanczos法)子空間迭代法計算精度高,但速度稍慢。對于小型結構,當計算振型較多、或需計算全部結構振型時,宜選擇該方法。對于普通結構計算,建議采用該方法計算。蘭索斯(Lanczos)方法速度快,精度稍低。對于一般的結構計算,只需求解結構的前幾十個振型,需計算振型數遠小于結構的總自由度數、質點數,蘭索斯方法的計算結果與子空間迭代法計算結果基本相同。李茲向量(Ritz)直接法的速度、精度介于前兩者之間。在一般的結構設計中,三種計算方法的計算精度都能滿足設計要求,對于特殊結構當采用一種方法求解不收斂或不能求解固有頻率時,可換另一種方法求解。12) 振型數考慮扭轉耦聯計算,振型數最好大于等于9。振型數的大小與結構層數及結構形式有關,當結構層數較多或結構層剛度突變較大時,振型數也應取得多些,如頂部有小塔樓、轉換層等結構形式。對于多塔結構振型數可取大于等于18,對大于雙塔的結構則應更多。一般來說1層取1-3個,2層取3-6個,其他按2-3倍層數取值。振型數可大于結構總層數,滿足min(振型數*2, 振型數+8)1.5(1.4)并且1.8,扭轉平動周期比0.9(0.85)并且0.95時,應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設計。中震彈性計算的計算方法:a)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按中震(2.8倍小震)取值;b)取消組合內力調整(強柱弱梁,強剪弱彎)。中震彈性計算的實現方法:a)輸入中震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b)抗震等級取4級。中震不屈服計算的計算方法:a)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按中震(2.8倍小震)取值;b)取消組合內力調整(強柱弱梁,強剪弱彎);c)荷載作用分項系數取1.0(組合值系數不變);d)材料強度取標準值;e)抗震承載力調整系數re 取1.0。中震不屈服計算的實現方法:a)輸入中震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b)選擇“按中震(大震)不屈服做設計”。1.3 風計算信息1) 自動導算風力(0不算,1計算)用于在“生成GSSAP計算數據”時,控制是否按層自動計算每層的風荷載。不計算層風荷載時,選擇0,生成的GSSAP入口數據中每層風荷載為零。此時用戶可在建筑外立面的墻柱梁板上加風工況的荷載,GSSAP自動進行風的內力計算,詳細內容見后面有關荷載章節(jié)。2) 修正后的基本風壓(kN/m2)可根據有關規(guī)范取值??梢杂枚禾柗珠_輸入多個風作用方向對應的基本風壓,沒有輸入某方向對應的基本風壓,則程序自動按第1個風方向對應的基本風壓取值。若各方向的基本風壓相同,則只輸入1個基本風壓即可。對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寬比大于1.5的房屋,已自動考慮風振影響。對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的各種高聳以及大跨度屋蓋結構,程序未自動考慮風振影響,請人工增大基本風壓。3) 坡地建筑1層相對風為0的標高(=0m)坡地建筑1層即基底相對風荷載為零的地面的相對標高,用于結構建在山上而風壓為零處在山底的情況。該值要大于等于零,為負值時不予考慮;當設置地下室層數時,程序會自動準確考慮風荷載計算,不需在這輸入參數。4) 地面粗糙度(1,2,3,4)1、2、3、4對應A、B、C、D四類。荷規(guī)7.2.1 對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應根據地面粗糙度類別按表7.2.1 確定。地面粗糙度可分為A、B、C、D 四類:A 類指近海海面和海島、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區(qū);B 類指田野、鄉(xiāng)村、叢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較稀疏的鄉(xiāng)鎮(zhèn)和城市郊區(qū);C 類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區(qū);D 類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較高的城市市區(qū)。高規(guī)條文說明3.2.3 條:以半圓影響范圍內建筑物的平均高度來劃分地面粗糙類別。以擬建房屋為中心、2km為半徑的迎風半圓影響范圍內,當平均高度不大于9m時為B類;當平均高度大于9m但不大于18m時為C類;當平均高度大于18m時為D類; 5) 風體型系數 現代多、高層結構立面變化較大,不同的區(qū)段內的體型系數可能不一樣,程序限定體型系數最多可分三段取值。若體型系數只分一段或兩段時,則僅需填寫前一段或兩段的信息,其余信息可不填。對每一段的體型系數,可以用逗號分開輸入多個風方向對應的體型系數,沒有輸入某風方向對應的體型系數,程序自動按第1個風方向對應的體型系數取值,各方向的體型系數相同時,輸入1個體型系數即可。體型系數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荷規(guī)7.3.1表7.3.1(風荷載體型系數表);高規(guī)3.2.5 計算主體結構的風荷載效應時,風荷載體型系數s,可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 圓形平面建筑取0.8: 正多邊形及截角三角形平面建筑,由下式計算: 式中 n多邊形的邊數。 高寬比HB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建筑取13; 下列建筑取1.4: 1)V形、Y形、弧形、雙十字形、井字形平面建筑; 2)L形、槽形和高寬比HB大于4的十字形平面建筑; 3)高寬比HB大于4,長寬比LB不大于1.5的矩形、鼓形平面建筑。 在需要更細致進行風荷載計算的場合,風荷載體型系數可按高規(guī)附錄A采用,或由風洞試驗確定。6) 結構自振基本周期(s)(0按經驗公式自動計算)結構基本周期的缺省值可由經驗公式確定,如果已經知道結構的計算周期,此處可以直接填計算周期,可以使風荷載的計算更準確,一般采用平動第一周期乘周期折減系數。可以用逗號分開輸入多個風方向對應的基本周期,沒有輸入某風方向對應的基本周期,程序自動按第1個風方向對應的基本周期取值,各方向的基本周期相同時輸入1個基本周期即可。7) 風方向可取最多8個風方向,單位度,一般取剛度較強和較弱的方向為理想風方向。規(guī)則的異形柱結構至少設置四個風方向:0,45,90,135。與地震計算方向設置不同的是,0度和180度為不同的風方向,一般需同時設置0度和180度。輸入次序沒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要求。程序在每個風方向的計算和輸出內容是一樣的。在GSSAP計算入口數據文件“工程名.gsp”中,每個風作用方向(工況)可輸入多個方向的風荷載輸入:迎風面方向的風力(kN),垂直迎風面的風力(kN),豎向風力(自上為正)(kN)和豎向扭矩(自上為正)(kN.m)。1.4 調整信息1) 轉換梁地震內力增大系數(1.0-2.0)程序自動判定托墻的框支梁,當某根轉換梁地震內力增大系數設為隨總信息時,框支梁地震內力增大系數按這里的設置取值,且大于等于1.25??稍跇嫾傩灾性O置“框支梁”和“轉換梁地震內力增大系數”,托柱的轉換梁的增大系數請在構件屬性中人工修改。2) 連梁剛度折減系數(0.551.0)連梁剛度折減系數,主要是指那些兩端與剪力墻相連的梁,由于梁兩端所在的點剛度往往很大,連梁的內力相應就會很大,所以很可能出現超筋。根據以往的實驗依據,在連梁進入塑性狀態(tài)后,允許其卸載給剪力墻,而剪力墻的承載力往往較高,因此這樣的內力重分布是允許的,取0.551.0。程序在進行風荷載等非地震荷載作用下的結構承載力設計和位移計算時,不進行連梁剛度折減,以控制正常使用時連梁裂縫的發(fā)生,只在地震分析時考慮連梁剛度折減。程序自動判定連梁,判據為兩端都與剪力墻相連的主次梁,至少一端與剪力墻肢方向的夾角不大于25度,且跨高比小于5.0。被虛柱打斷的連梁程序能自動合并再判定,超出自動判定的范圍時用戶可在構件屬性中設置“梁設計類型”為連梁??稍跇嫾傩灾性O置“梁設計類型”為連梁和“連梁剛度折減系數”。3) 中梁剛度增大系數(1.02.0)主要考慮現澆板剛度對梁的影響,樓板和梁一起按照T形截面梁工作,而計算時梁截面取矩形,因此可以考慮梁的剛度放大,預制樓板結構,板柱體系的等代梁結構該系數不能放大,該系數對連梁不起作用。500mm高的梁取2.0,大于500mm可逐步減少,大于800mm不用增大。要準確考慮現澆板剛度可指定相鄰板的計算單元為殼單元。程序自動搜索中梁和邊梁(截面B和H都小于800mm),兩側與剛性樓板相連的梁的剛度放大系數為中梁剛度增大系數BK,只有一側與剛性樓板相連的梁的剛度放大系數為0.5*(BK+10),其他情況的梁剛度不放大??稍跇嫾傩灾性O置“中梁剛度增大系數”。4) 梁端彎矩調幅系數(0.71.0)在重力恒載和活載作用下,鋼筋砼框架梁設計允許考慮砼的塑性變形內力重分布,適當減小支座負彎矩,會自動增大跨中正彎矩,一般取0.8,懸臂梁不調幅。程序保證跨中正彎矩在多層結構中大于等于簡支跨中正彎矩的1/3,高層結構中大于等于簡支跨中正彎矩的1/2??稍跇嫾傩灾性O置“梁端彎矩調幅系數”。5) 梁跨中彎矩增大系數(1.01.5)通過此參數可增大梁的正設計彎矩,提高其安全儲備??稍跇嫾傩灾性O置“梁跨中彎矩增大系數”。6) 梁扭矩折減系數(0.41.0)對于現澆樓板結構,當采用剛性樓板假定時,可以考慮樓板對梁抗扭的作用而對梁的扭矩進行折減,一般取0.8。若考慮樓板的彈性變形,梁的扭矩不應折減。可在構件屬性中設置“梁扭矩折減系數”。7) 是否要進行墻柱考慮活載折減(0,1)當設為1時,計算墻柱內力、配筋和軸壓比時考慮活荷載折減,具體折減方法見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4.1.2條表4.1.2。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表4.1.2 活荷載按樓層的折減系數墻、柱、基礎計算截面以上的層數123456892020計算截面以上各樓層活荷載總和的折減系數1.000.850.70.650.60.55程序可以根據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4.1.2考慮梁的活載折減,每根梁的屬性中可設置活荷載分項系數,缺省隨總體信息1.4,如梁活載折減為0.9,則可設置此梁活荷載分項系數=1.4*0.9=1.26,通過荷載組合考慮梁活荷載折減。在基礎CAD讀取墻柱底內力時可選擇是否考慮活荷載折減。8) 分項系數、組合系數和活載準永久組合系數缺省按民用建筑設置,設計人員可根據工業(yè)建筑設置相應的系數。可在構件屬性中設置活載分項系數、活載組合系數和活載準永久組合系數,工業(yè)設計中局部構件活載分項系數、活載組合系數和活載準永久組合系數可能不同。9) 活載和吊車重力荷載代表值系數計算地震作用時,求質量和重力荷載代表值要考慮活載的組合系數,它對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無影響,一般的民用建筑取0.5。抗規(guī)5.1.3條表5.1.3(強條) 計算地震作用時,建筑的重力荷載代表值應取結構和構配件自重標準值和各可變荷載組合值之和,各可變荷載的組合值系數應按下表采用。組合值系數表可變荷載種類組合值系數雪荷載0.5屋面積灰荷載0.5屋面活荷載不計入按實際情況計算的樓面活荷載1.0按等效均布荷載計算的樓面活荷載藏書庫、檔案庫0.8其他民用建筑0.5吊車懸吊物重力硬鉤吊車0.3軟鉤吊車不計入注:硬鉤吊車的吊重較大時,組合值系數應按實際情況采用。1.5 材料信息1) 砼構件的容重(kN/m3)鋼筋混凝土自重2425 kN/m3,飾面材料自重0.340.7 kN/m2,折算后自重一般按結構類型取值:結構類型板柱結構、框架結構框剪結構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自重kN/m32526262727282) 混凝土構件的鋼筋級別(1,2,3)或強度(N/mm2)選擇范圍: 大于0。當小于10為鋼筋級別,否則為實際設計強度。參數說明:1、2、3級對應HPB235、HRB335和HRB400,設計值,HPB235取210N/mm2,HRB335取300N/mm2;HRB400取360N/mm2;砼規(guī)4.2.1條,4.2.3條表4.2.3-1(強條)。梁柱縱筋和墻暗柱縱筋只能選2和3級,箍筋和墻分布筋可選1、2和3級??稍跇嫾膸缀螌傩灾袉为氃O置。3) 混凝土構件的保護層厚度(mm)可在構件的幾何屬性中單獨設置,結構外圍和天面與水土接觸的混凝土構件的保護層厚度須人工在幾何屬性中設置。4) 混凝土和鋼熱膨脹系數(1/) 混凝土熱膨脹系數缺省為1.0e-5,鋼熱膨脹系數缺省為1.2e-5,用于計算溫度荷載下等效節(jié)點力。5) 鋼構件的容重(kN/m3)鋼自重77kN/m3,飾面材料自重1kN/m3,折算后自重為78 kN/m3。6) 鋼和型鋼構件牌號(1為Q235 、2為Q345、3為Q390、4為Q420)強度設計值按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確定。7) 鋼構件凈截面和毛截面比值(1.0)考慮鋼構件開孔對剛度的削弱,缺省為0.95。1.6 地下室信息1) X向和Y向基床反力系數K(kN/m3)給有側約束地下室各層加上側向彈簧以模擬地下室周圍土的作用?!癤向側向土基床反力系數”和“Y向側向土基床反力系數”按如下表取值,用戶可根據實情況乘一折減系數。當為0時,有側約束地下室側壁不受任何約束,當為1.0e6時,有側約束地下室側壁接近嵌固。地基一般特性土的種類K(kN/m3)松軟土流動砂土、軟化濕粘土、新填土、流塑粘性土、淤泥質土、有機質土10005000500010000中等密實土粘土及亞粘土:軟塑的 可塑的輕亞粘土:軟塑的 可塑的砂土:松散或稍密的 中密的 密實的碎石土:稍密的 中密的黃土及黃土亞粘土1000020000200004000010000300003000050000100001500015000250002500040000150002500025000400004000050000密實土硬塑粘土及亞粘土硬塑輕亞粘土密實碎石土400001000005000010000050000100000極密實土人工壓實的填亞粘土、硬粘土100000200000堅硬土凍土層2000001000000巖石軟質巖石、中等風化或強風化的硬質巖石微風化的硬質巖石2000001000000100000015000000樁基弱土層內的摩擦樁穿過弱土層達到密實砂層或粘土層的樁打至巖層的友承樁10000500005000015000080000002) 人防設計等級(0,4,5,6)考慮4、5、6三個等級,O表示不考慮人防設計。3) 人防地下室層數(地下室層數)即考慮人防設計的地下室層數。對于有些工程,地下室層數和考慮人防設計的地下室層數有時是不相同的。1.7 時程分析信息GSSAP進行彈性動力時程分析,先要在如下對話框中選擇地震波、設置計算峰值加速度和選擇是否進行時程分析。GSSAP對地震信息中每個地震方向進行彈性動力時程分析,并在每一地震方向選出某時刻位移能最大的位移求內力,并參與內力組合和構件截面計算。同時在“文本方式-水平力效應驗算”和“圖形方式-時程結果”中輸出動力時程分析和地震反應譜分析結果比較:結構底部剪力、各層最大位移、最大層間位移角、各層最大地震力、各層最大剪力和各層最大彎矩。結構阻尼比采用地震信息中的阻尼比。特別不規(guī)則的建筑、甲類建筑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表5.1.2-1所列高度范圍的高層建筑,應采用時程分析法進行多遇地震下的補充計算,可取多條時程曲線計算結果的平均值與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結果的較大值。采用時程分析法時,應按建筑場地類別和設計地震分組選用不少于二組的實際強震記錄和一組人工模擬的加速度時程曲線,其平均地震影響系數曲線應與振型分解反應譜法所采用的地震影響系數曲線在統(tǒng)計意義上相符,其加速度時程的最大值可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表5.1.2-2采用。彈性時程分析時,每條時程曲線計算所得結構底部剪力不應小于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結果的65% ,多條時程曲線計算所得結構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應小于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結果的80%。1) 地震波選擇地震波包括3類:特征周期0.25-0.9s的地震波、舊版地震波和用戶地震波。GSSAP為用戶提供了三向地震波,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考慮雙向地震的地震波輸入,當然用戶也可以通過參數選擇進行單向彈性動力時程分析。需要指出的是,GSSAP程序所提供的地震波僅供用戶參考使用,哪些地震波接近于實際情況需要用戶作出正確的判斷。用戶在“備選地震波”欄中選擇需要的地震波,然后通過點擊“選擇”按鈕將相應的地震波添加到“已選地震波”欄中;當需要修改選擇時,可以通過選中“已選地震波”欄中的地震波,并且點擊“刪除”按鈕刪除錯誤選擇;通過點擊“全選”按鈕可以將“備選地震波”欄中所有地震波選入“已選地震波”欄中;通過點擊“全刪”按鈕可以將“已選地震波”欄中所有地震波刪除。GSSAP三向地震波庫按照特征周期給出了72條三向地震波,每個特征周期對應4條擬合規(guī)范反應譜的人工波和4條天然三向地震波。每條三向地震波給出了主方向、次方向和豎向的地震波時程曲線、峰值加速度以及記錄步長;同時天然波給出了該地震波的信息提示和主方向的反應譜。當用戶將鼠標放在天然波選擇位置時,程序會彈出天然波信息提示。GSSAP在“舊版地震波庫”中仍然保留了按照場地土區(qū)分的單向地震波。在備選地震波下拉框中選擇“用戶波”,可選擇已準備好的用戶波。用戶地震波所存的文件名必須為“用戶波1.WAV”,“用戶波2.WAV”.“用戶波10.WAV”,并且存在廣廈系統(tǒng)目錄中如C:GSCAD,在選擇地震波時將對所選的用戶地震波進行數據檢查。用戶地震波在文本編輯器中填寫,用戶可拷貝已有用戶波修改即可,格式為:記錄時間步長0.02加速度個數12主分量加速度值 1.10, 2.00, 5.00,-0.70,-3.00, 8.00, 23.00, 12.00, 4.32, 2.11 1.01,-1.30次分量加速度值 1.10, 2.00, 5.00,-0.70,-3.00, 8.00, 23.00, 12.00, 4.32, 2.11 1.01,-1.30豎直分量加速度值 1.10, 2.00, 5.00,-0.70,-3.00, 8.00, 23.00, 12.00, 4.32, 2.11 1.01,-1.30主、次和豎向分量加速度值個數相同,沒有主、次或豎直分量加速度值,對應內容可不輸入,如下沒有次和豎直分量加速度值。記錄時間步長0.02加速度個數12主分量加速度值 1.10, 2.00, 5.00,-0.70,-3.00, 8.00, 23.00, 12.00, 4.32, 2.11 1.01,-1.30地面運動的加速度,單位為cm/s2,可分多行輸入,以逗號分開,除最后一行外每行數據的個數為10個。2) 設置計算峰值加速對話框中顯示光標所在的波峰值加速度,并根據抗震烈度設置計算要求的波峰值加速度。當用戶計算單向地震時程分析時,在相應的“峰值加速度”處輸入正確的數值,其它 “峰值加速度”置零;當用戶進行雙向地震彈性時程分析時,應在“主分量峰值加速度”和“次分量峰值加速度”處分別輸入相應的數值。在地震信息中選擇計算結構的豎向振動振型時,可進行豎向地震的彈性動力時程分析。地震影響6度7度7.5度8度8.5度9度多遇地震18355570110140罕遇地震2203104005106202 模型輸入2.1 模型輸入簡介GSSAP與廣廈其它計算軟件共用廣廈結構錄入系統(tǒng),在錄入系統(tǒng)中輸入每一標準層的幾何和荷載信息,詳細的輸入過程見2007年以后出版的廣廈建筑結構CAD系統(tǒng)說明書。2.2 荷載分類建筑結構荷載有:靜力荷載、風荷載和地震作用。描述靜力荷載有四個數據:類型、工況、大小和方向,類型指的是它的形式,如均布和分布等;9類工況為:重力恒、重力活、水土壓力、預應力、雪、溫度、人防、施工和風荷載;6個荷載作用方向:局部坐標的1、2、3軸和總體坐標的X、Y、Z軸。可以在墻柱梁板上人工布置靜力荷載。可同時輸入8個方向風荷載,輸入的方法有3種,第1種在總信息中輸入基本風壓,體型系數和地面粗糙度,GSSAP自動按樓層導荷到每層每根墻柱頂;第2種可在墻柱梁板上人工布置風荷載;第3種在文本文件“工程名.GSP”中直接修改層風荷載。可同時輸入8個方向的地震作用,輸入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在“總體信息地震信息”中輸入反應譜計算信息;第2種在“總體信息時程分析信息”選擇地震波。2.3 靜力荷載可在平面、立面或三維窗口中布置墻柱梁板荷載。2.3.1 梁荷載點按“加梁荷載”的參數窗口,彈出如下對話框,有10種類型線荷載,均勻升溫不需方向,風類型的荷載方向由所選工況決定,風荷載工況數由“總體信息-風計算信息”中的風方向決定,其它荷載的方向可以有6個:局部坐標的1、2、3軸和總體坐標的X、Y、-Z(重力方向)軸,可選擇的11種工況為:重力恒、重力活、水壓力、土壓力、預應力、雪、升溫、降溫、人防、施工和風荷載??杉尤牒奢d庫,供以后快速選擇。在錄入系統(tǒng)的右下角可雙擊鼠標左鍵,顯示或隱去墻柱梁板的局部坐標,梁的局部坐標如下圖,沿梁長方向為局部1軸,沿梁寬B方向為局部2軸,沿梁高H方向為局部3軸。GSSAP以此局部坐標方向輸出梁內力。2.3.2 柱荷載點按“加柱荷載”的參數窗口,彈出如下對話框,有10種類型線荷載,均勻升溫不需方向,風類型的荷載方向由所選工況決定,風荷載工況數由“總體信息-風計算信息”中的風方向決定,其它荷載的方向可以有6個:局部坐標的1、2、3軸和總體坐標的X、Y、-Z(重力方向)軸,可選擇的11種工況為:重力恒、重力活、水壓力、土壓力、預應力、雪、升溫、降溫、人防、施工和風荷載??杉尤牒奢d庫,供以后快速選擇。錄入系統(tǒng)的右下角可雙擊鼠標左鍵可顯示或隱去墻柱梁板的局部坐標,柱的局部坐標如下圖,沿柱寬B方向為局部1軸,沿柱高H方向為局部2軸,沿柱長方向為局部3軸。GSSAP以此局部坐標方向輸出柱內力。墻柱的局部坐標按同一原理定義,截面寬B方向為局部1軸,截面高H方向為局部2軸。2.3.3 墻荷載點按“加墻荷載”的參數窗口,彈出如下對話框,有2種類型布置墻頂的線荷載,有5種類型面荷載,均勻升溫不需方向,風類型的荷載方向由所選工況決定,風荷載工況數由“總體信息-風計算信息”中的風方向決定,其它荷載的方向可以有6個:局部坐標的1、2、3軸和總體坐標的X、Y、-Z(重力方向)軸,可選擇的11種工況為:重力恒、重力活、水壓力、土壓力、預應力、雪、升溫、降溫、人防、施工和風荷載??杉尤牒奢d庫,供以后快速選擇。錄入系統(tǒng)的右下角可雙擊鼠標左鍵可顯示或隱去墻柱梁板的局部坐標,墻的局部坐標如下圖,沿墻寬B方向為局部1軸,沿墻長H方向為局部2軸,沿層高方向為局部3軸。GSSAP以此局部坐標方向輸出墻內力。墻柱的局部坐標按同一原理定義,截面寬B方向為局部1軸,截面高H方向為局部2軸。為了在墻的局部坐標下可以一次輸入荷載方向等參數后多次布置同一荷載在不同的墻肢上,可在布置荷載前采用“改墻方向”命令,使墻肢的局部坐標1或2與荷載作用的方向相同。2.3.4 板荷載板荷載的布置方式保留舊版本恒載和活載同時布置的方式。點按“加板荷載”的參數窗口,彈出如下對話框,有4種類型面荷載,均勻升溫不需方向,風類型的荷載方向由所選工況決定,風荷載工況數由“總體信息-風計算信息”中的風方向決定,其它荷載的方向可以有6個:局部坐標的1、2、3軸和總體坐標的X、Y、-Z(重力方向)軸,可選擇的11種工況為:重力恒、重力活、水壓力、土壓力、預應力、雪、升溫、降溫、人防、施工和風荷載??杉尤牒奢d庫,供以后快速選擇。在錄入系統(tǒng)的右下角可雙擊鼠標左鍵,顯示或隱去墻柱梁板的局部坐標,板的局部坐標如下圖,沿板第1邊方向為局部1軸,沿第1邊垂直方向為局部2軸,沿法線方向為局部3軸。GSSAP以總體坐標方向輸出板內力。2.3.5 吊車荷載可以布置平行、不平行、軌道4個端點不在同一高度或樓層的吊車,GSSAP自動搜尋軌道與柱梁相交處,相交處不需人工打斷,不考慮吊車與墻相交情況。點按“增加吊車”的參數窗口,彈出如下對話框:吊車名稱:單工況內力輸出時表明內力屬于哪部吊車;最大輪壓產生的吊車豎向荷載(kN):是指吊車在運動中影響該柱的最大壓力;最小輪壓產生的吊車豎向荷載(kN):是指吊車在運動中影響該柱的最小壓力;橫向總水平荷載(kN):是指吊車在運動中影響兩柱最大總橫向水平剎車力;縱向總水平荷載(kN):是指吊車在運動中影響兩柱最大總縱向水平剎車力;軌道1輪壓作用點到柱梁形心之間的距離(Ec1):吊車軌道1偏離所交柱梁中心線距離;軌道2輪壓作用點到柱梁形心之間的距離(Ec2):吊車軌道2偏離所交柱梁中心線距離;水平剎車力到牛腿項面的距離:對橫向和縱向的水平剎車力認為在同一高度。在錄入的平面、立面或三維界面中輸入軌道1和2起點和終點,起點和終點的Z坐標可不同,軌道1和2可不平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