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與詩歌翻譯.pdf_第1頁
互文性與詩歌翻譯.pdf_第2頁
互文性與詩歌翻譯.pdf_第3頁
互文性與詩歌翻譯.pdf_第4頁
互文性與詩歌翻譯.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 0 0 3 年第1 期 總第1 6 6 期 外語與外語教學 F o r e i g nL m 舒I 叼 a n dT h e i rT e a c h i n g 2 0 0 3 1 S e r i a l 1 6 6 互文性與詩歌翻譯 劉軍平 武漢大學外語學院 湖北武漢4 3 0 0 7 2 摘要 本文審視了互文性與詩歌翻譯的關(guān)系 互文性強調(diào)文本之間的相互依賴 相互影響 克里斯蒂娃認為 每個 文本都是用馬賽克般引文拼嵌起來的圖案 每個文本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轉(zhuǎn)化 本文認為 中西詩歌翻譯在音韻 意 象及意向性方面具有大量的互文性特點 作為譯者既要充分認識到中外詩歌中互文特點 又要采取適當?shù)牟呗詡鬟f互文的 契合 關(guān)鍵詞 互文性 詩歌 文本 翻譯 意象 意向性 A b s t r a c t T h ep a p e rm a i n l ye x a m i n e st h er e h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a n dp o e t r yt r a n s l a t i o n 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i st h ep r e c o n d i t i o n f o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l lt e x t sa n di th 舭g h t st h ei n t e r d e p e n d e n c ea n di m p a c tO i lt h ei n t e r t e x t B yq u o t i n gJ u l i aK r i s t e v a sv i e wt h a te v e r yt e x t I Sc o m t m c t e da sam o s a i co fc i t a t i o n sa n de v e r yt e x ti sa na b s o r p t i o na n dt r a n f f o n n a f i o no fo t h e rt e x t s t h ea u t h o rc o n s i d e r st h a tt h e r ee x i s t a b u n d a n t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i e si nE a s t W e s tp o e 田i nt e r m so fv e l E er h y t h m i m a g e r ya n di n t e n t i o n a l i t y A sat r a n s l a t o r o nt h eo r eh a n d o n e m u s tb ea p p r e c i a t i v eo ft h e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i e si np o e t r ya n d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h em u s ta d o p ta d e q u a t es n 鋤e 酗t oc o n v e yf a i t h f u l l yt h ei n t e r t e x t u a la f f i n i t i e s T h ea u t h o rc o n c l u d e st h a tt h es t u d yb e t w e e n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a n dp o e t r yt r a n s l a t i o nw i l ls h e dn e wp e r s p e c t i v ea n dl i 出o n t r a n s l a t i O ns t u d i e s K e yw o r d s 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 p o e t r y t e x t t r a n s l a t i o n i m a g e i n t e n t i o n a l i t y 中圖分類號 1 0 4 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0 0 4 6 0 3 8 2 0 0 3 0 1 0 0 5 5 0 5 1 概述 互文性 i m e r t e x t u a l i t y 指文本間的相互關(guān)系 B a s i lH a t i m 1 9 9 6 認為 廣義互文性是所有文本理解的先決條件 它包 括作為符號學整體的甲文本對其它文本的依賴 其他文本 作為一個預(yù)先獨立存在的文本 可能與甲文本發(fā)生聯(lián)系 產(chǎn) 生影響 互文指涉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存在于文本之內(nèi)的 互文關(guān)系 內(nèi)互文性 第二類是存在于不同文本之間的關(guān)系 外互文性 第三類是通過滑稽模仿提出相反觀點的反互文 性指涉 c o n t r a t e x t u a l l t y 本文探討的重點是第二類 朱麗亞 克里絲蒂娃 J u l i aK r i s t e v a 1 9 4 l 于1 9 6 9 年首 先提出這一概念 她認為先前話語的存在是所指行為的前提 條件 朱麗亞 克里絲蒂娃在 符號學 和 詩歌語言革命 中用 互文性 現(xiàn)象文本 生成文本 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e p h e n o t e x t e g e n o t e x t e 等術(shù)語說明文本間相互補充和交流 她認為互文性既 包括文本之間空間的組合關(guān)系 s y n t a g m a t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 又包 括此時文本與彼時文本在時間上的聚合關(guān)系 a s s o c i a t i o nr e l a t i o n s h i p 它體現(xiàn)空間與時間 歷時與共時的統(tǒng)一 她說 任 何語音鏈都具有一種發(fā)送源 它使身體與其生物學的和社會 的歷史相聯(lián)系 任何文學史 美學或風格學 如果它們?nèi)脏笥?彼此分割的狀態(tài)的 都是不可想象的 張首映 1 9 9 9 4 4 2 解構(gòu)主義賦予互文許多獨特的使命和意義 藉此取代結(jié) 構(gòu)主義鍥而不舍地追尋的模式 解構(gòu)主義希望批評家同時 閱讀多種文本 在不同文本之間印證某種相似性和類似性 因為世界上沒有絕然獨立的作品 也沒有單一的獨創(chuàng)性作 品 傳統(tǒng)所說 第一部 獨創(chuàng)的 無與倫比的 等評價作 品的形象性詞語 不僅言過其實 而且不符合 互文性 特點 解構(gòu)主義認為 只有通過 雙重解讀 雙重文本 雙重批 評 才能呈現(xiàn) 互文性 羅蘭 巴特擴展了文本理解的條 件 互文性對巴特來說不僅僅包含文化及意識形態(tài)的意義 而且超越了 語言代碼 概念的中立意義 巴特 1 9 7 0 說 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 在一個文本之中 不同程度地并以各 種多少能辨認的形式存在著其他文本 例如 先前文化的文 本和周圍文化的文本 任何文本都是過去引文的一個新織 體 王 3 1 I 1 9 9 4 2 2 2 羅蘭 巴特的這一觀點與克里絲蒂娃 1 9 6 9 的原意不謀 而合 e v e r yt e x ti sc o n s t r u c t e da sam o s a i co fc i t a t i o n s e v e r yt e x ti s 作者簡介 劉軍平 1 9 6 2 一 博士生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翻譯理論 比較文化 收稿日期 2 0 0 2 一l O n 5 5 萬方數(shù)據(jù) a na 塔 o r p t i o na n dt l a n s f o r f f l a t i o no fo t h e rt e x t s H a t i m 1 9 9 0 1 2 5 不難看出 克里絲蒂娃 巴特等人提出的互文性概念 為文本 理論注入了新的社會歷史意義 有力地沖擊了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 學的抽象的文本理論 同時又給翻譯理論帶來了契機和新的 研究視角 特別是詩歌在不同民族中總被看成可以涵蓋一 切文藝樣式審美本質(zhì)的 最高的藝術(shù)審美形式而給予重視 詩歌中的節(jié)奏 韻律 意象 原型等藝術(shù)符碼充滿張力和多義 性 而每一詩歌文本都由若干不同系統(tǒng) 語音 字詞 意象 格律 用典 模仿 交叉而成 它們不斷組合 沖突和破裂 組 成互文性的多義 如此循環(huán)以至無窮 每一次互文的指涉都 使文本的意義更加豐富而多義 寓意更為深遠 如果說 美 即寓意 那么 詩歌文本就是高度濃縮 多義 變化和復(fù)合的 寓意 因而是美的文本系統(tǒng) 現(xiàn)在讓我們來將詩歌翻譯置于互文性的背景下進行具 體考察 重點是探索詩歌中互文性之關(guān)聯(lián)及相互影響 以及 譯者在翻譯詩歌互文時所采取的最佳翻譯策略 并試圖建立 一種反映這種策略的認識途徑 2 互文性與詩歌的聲音傳遞 詩歌的聲韻與節(jié)奏體現(xiàn)了詩歌的音樂節(jié)奏與語言節(jié)奏 例如莎士比亞的名旬 T 0b e t o rn o t l t ob e I t h a ti s I t h eq u e s I t i o n 用的是輕重五步格 第五步多一音 第一步 第三步的重音仍 同時是長音 第二 第四音兩音步都較長 但英文詩并不十分 計較這種長短的分別 第四步的語氣的重音應(yīng)在第一音 t h a t 而音步的重音卻落在第二音 j s 如果嚴格地依音律 談 i s 應(yīng)由輕音變?yōu)橹匾?本來輕而要變重 音調(diào)也須由低 到高 這種以字音分步的辦法通常叫做音組制 s y l l a b i cs y s t e r n 近代英文詩有放棄 音組制 而改用 重音制 a c c e n t s y s t e m 的傾向 盡管如此 音美 s y l l a b i cs y t e m g i 寺歌特性的 使然 黑格爾說 詩則絕對要有音節(jié)或韻 因為音節(jié)和韻是 詩的原始的唯一的愉快感官的芬芳氣息 甚至比所說富于意 象的詞藻還重要 黑格爾 1 9 8 1 6 8 黑格爾把詩的聲律置 于詞藻之上 還是從詩的美學特征著眼的 既然詩歌和音樂 關(guān)系如此密切 那么譯者在譯詩的時候在做到不因音害義的 前提下 應(yīng)努力用聲音去呈現(xiàn)詩歌的 芬芳氣息 詩歌的 芬芳氣息 可以隨著互文性的 縷縷春風 吹遍其它文本 讀者都熟悉李清照那首著名的 聲聲慢 開頭七組疊字 的運用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我們無 需仔細琢磨這七組疊字的語義 只是從它們語音的組合中 就能感受到一種孤苦悲涼的情味 這七組疊音詞由七個均 等的音步造成一種緩慢的節(jié)奏 用可以輕長發(fā)音的平聲字 尋尋 起音 并和聲調(diào)略高但發(fā)音短促的 覓覓 構(gòu)成一個音 群 通過 覓覓 的發(fā)音在聲調(diào)高處形成一種自然的停頓 然 后用 冷冷清清 在略高的音調(diào)上經(jīng)過過渡接著便連用了三 組發(fā)音綿長但音調(diào)漸次降低 且不能響亮發(fā)出的疊音詞 這 樣的語音組合 實在有如壓抑不住的哽咽抽泣 疊音詞長短 高低輕重不同 如關(guān)關(guān) 凄凄 蕭蕭 蕩蕩之類都先抑后揚 猶如茫然無依的低回嘆息 吟誦之下 不知不覺間便被帶入 那種 怎一個愁字了得 的凄苦情境中 循著這樣一種方式 讓我們從語音的互文性角度來解讀俄羅斯詩人丘特切夫 沉 默 的譯文 我們也許能從互文性語音層面上品味到譯文傳 達出的一些特殊意味 沉默吧 隱匿你的感情 i k 你的夢想深深地躲藏 就讓 它們在心靈深處 4 1 冉升起 又徐徐降落 默默無言的夜空 的星座 觀賞它們吧 愛撫 而沉默 飛白譯 俄國 丘特切夫 沉默 飛自的譯文選用的多是如 沉默 默默 深處 等音 色相對比較黯淡的圓唇元音字 以及不太容易響亮發(fā)聲的舌 面音或唇齒音 韻腳用的也多是聲音短促的去聲 以顯得迂 緩而節(jié)奏沉重 給人一種深沉而又有些壓抑 蒼涼的感受 飛白先生譯文中的擬聲效果詞的使用無疑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 詩的影響 王耀輝 1 9 9 9 5 5 事實上 英語中通過擬聲效果詞的使用以達到特殊的藝 術(shù)效果的例子不少 如運用元音 輔音l m 和n 暗示平和與 寧靜 T h el o n gd a yw a n e s t h es l o wn l o o ne 1 i n l b st h ed e e p M o a n sr o u n dw i t hm a n yv o i c e s U 1 y s s e s 浪漫派詩人威廉 布萊克雖較少工于技巧 但仍留下了 下列佳句 F o rt h eg e n t l ew i n dd o e sm o v e S i l e n t l y i n v i s i b l y 其中 有眾多的輔音l f v 聽起來十分寧靜 而在布萊 克下面的詩句中 輔音b r 的重復(fù)聽起來如淚淚泉涌 B u tap e b b l eo ft h eb r o o k W a r b l e do u tt h e s em e t e r sm e e t 丁尼生的 溪流 在用韻上可與布賴克相媲美 作為一 位藝術(shù)家和擬聲法大師 丁氏對布萊克的詩可以說稔熟于 懷 他的b r 音的使用無不可以找到布萊克詩的互文聲音 Ic h a t t e ro v e rs t o n yw a y s I nl i t t l es h a r p sa n dt r e b l e s Ib u b b l ei n t oe d d y i n gb a y s Ib a b b l eo nt h ep e b b l e s 讀者無須用夸張的語調(diào)朗誦這首詩 溪水潺潺的美妙之 音就會不絕于耳 作為一名譯者首先應(yīng)對詩歌的擬聲效果 充分了解 其次應(yīng)充分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前后文文 本和其他并置的指涉聲音 在翻譯過程中力圖達到悲愴 平 和 徐緩 歡快的聲音效果 通過聯(lián)想 文本互涉音韻之美 不 僅可以傾聽到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 而且可 聽到 金聲玉振 的天籟之歌 這一切構(gòu)成了譯詩的有機整 體 作為譯者一定要從 大音希聲 中去發(fā)現(xiàn)藝術(shù)作品中的 弦外之音 從 希聲 的空白中 去解讀 韻外之致 的互文性 5 6 萬方數(shù)據(jù) 音樂暗示 并再現(xiàn)這種無聲之美 如自居易的 琵琶行 中詩 句的幾行有兩種譯文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 大珠小珠落玉盤 T h el a r 伊s n i r 垮h u m m e dl i k er a i n T h es m a l l w h i s p e r e dl i k eas e c r e t H u m m e d w h i s p e r e d a n dt h e nw e r ei n t e r m i n g l e d L i k eap o u r i n go fl a r g ea n ds m a l lp e a r l si n t oap l a t eo fj a d e W i t t e rB y n n e r 譯 T h et h i c k 蚵n 艫l o u dt h r u m m e dl i k et h ep e t e r i n gr a i n T h ef i n es t r i n g ss o f t l yt i n k l e di nam u r m u rs t a i n W h e nm i 咄n gl o u da n ds o f tn o t e sw e r et o g e t h e rp l a y e d Y o uh e a r dl a r g ea n ds m a l lp e a r l sc a c a d eo np l a t eo fj a d e 許淵沖譯 大弦嘈嘈如私語 既用 嘈嘈 這個疊音詞摹聲 又用 如急雨 使它形象化 小弦切切如私語 亦然 錯雜彈 再 現(xiàn)了 如急雨 如私語 兩種旋律的交錯出現(xiàn) 令人耳不暇 接 余音裊裊 兩譯家都較好地傳遞了原詩音韻之美 相比 之下 許譯通過用m 音表厚重 用s 頭韻法表達輕盈更勝一 籌 漢語疊音詞雖有所舍棄 但譯者通過補償手段 達到了 具有與原文類似的音響效果 這些音韻手段使人聯(lián)想到m f r e dT e n n y s o n E d g a rA l l a nP o e 和A l g e r n o nC S w i n b u m e 等西方 音韻能手對音韻的運用 因此 索緒爾說 語言符號連接的 不是事物和名稱 而是概念和音響 后者不是物質(zhì)的聲音 純粹物理的東西 而是這聲音的心理印跡 我們的感覺給我 們證明的聲音表象 索緒爾 1 9 8 5 1 0 1 譯者必須注意到互文性中音響形象除了 聲音表象 外 還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意義或表現(xiàn)功能 遞一首詩時 努力從主題到意境建立一種氛圍 一旦確立詩 歌的基調(diào)并從中西詩歌中發(fā)現(xiàn)契合 意象的傳遞也就迎刃而 解了 因為 T h ei m p l i c a t i o o ft h ew o r de n t a n g l e st h et r a n s l a t o ri n t h ew e bo fi n t e r t e x t u a lr e l a t i o n sa n di n t e r r e l a t e dm 啪i I l 摯 C e n t t i e r 1 9 9 3 2 事實上中西詩歌中的暗示 隱喻隨處可見 翻譯和閱讀 這些經(jīng)典詩歌需要很強的互文性鑒賞力 同時 互文性的使 用也給詩歌翻譯提供了新的靈感 馬致遠的 枯藤老樹 寫 的是鄉(xiāng)村的荒涼 艾略特寫的是都市的荒涼 但兩首詩都在 最后用了帶感情的字眼 斷腸人 l o n e l y 晏珠 昨夜西風凋 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和秦觀的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 鵑聲里斜陽暮 情景也十分相似 斷章 是卞之琳的名作 只有四行 引錄如下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卞之琳鐘愛的 花間集 內(nèi)有馮延己的 蝶戀花 此詞 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 平林新月人歸后 兩句 斷章 與這兩 句何其神似 可以說卞氏的創(chuàng)造性的吸收與轉(zhuǎn)化達到了不 露互文性痕跡的程度 而譯者要了解詩歌中的互文性需要 有敏銳的嗅覺和深厚的學養(yǎng) 即可謂 操千曲而后曉聲 觀千 劍而后識器 錢鐘書在 談藝錄 的序中說 東海謠海 心理攸同 南 學北學 道術(shù)未裂 翻譯詩歌的文本既可看作是同一文化源 流中的契合 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文化的相似性 作為譯者需 要對原文作者 作品 讀者進行解讀 同時也要將文本內(nèi)的互 文性傳遞給目的語的讀者 最主要的當然是對文本互文性 意象內(nèi)涵的理解 如 雨 這個意象 在中國詩人筆下呈現(xiàn)出 3 互文性與詩歌意象傳遞不同的面貌 折射出不同于其他民族詩人的主體情緒 在中 韋勒克 1 9 8 4 在 文學理論 第十五章中講到 意象 隱國 尤其是中國的南方 每年5 6 月份正是梅雨季節(jié) 綿綿不 喻 象征 神話 四個概念 他認為 意象是一個既屬于心理s 斷的雨絲給人帶來了無窮的惆悵 雨中離別 雨中思念成為 學 又屬于文學研究的題目 在心理學中 意象一詞表示有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程式化意象或 套語 并一直影響到現(xiàn)代 關(guān)過去的感受上 知覺上的經(jīng)驗在心中的重現(xiàn)或回憶 其詩中 張德明 1 9 9 7 4 2 實 意象是通過語句構(gòu)圖的能力 是語句中的關(guān)鍵詞匯 讀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齡 者讀到詞語會產(chǎn)生詞語聯(lián)想 會聯(lián)想到詞所指本身 也會聯(lián)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商隱 想到這個物象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特殊意義 不同的文 撐著油紙傘 化意象根據(jù)不同的讀者 譯者的感覺 經(jīng)驗會誘發(fā)不同的審 獨自徘徊在悠長 悠長而寂寥的雨巷 美聯(lián)想 我希望遇見一位 劉若愚先生曾翻譯過 李商隱詩 他深知詩歌翻譯中中 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 西意象傳遞的困難 他認為像望帝 莊周 滄海 藍田等典故顯然 雨 作為意象 在上引詩中已非文字意義上的一 在 錦瑟 中十分難譯 特別是最后兩句 此情可待成追憶 種由 云中降落的液體水滴 而是一種表示特定情緒和意味 只是當時已惘然 但學貫中西的他聯(lián)想到英國詩人濟慈名 的藝術(shù)符號 這樣 自然物象或超自然物象在詩人筆下 不 詩 夜鶯頌 中的末尾兩行 i ta v i s i o n o raw a k i n g 再是其自然品性的如實呈現(xiàn) 而被賦予特定的品格和意義 d r e a m f l e di sm u s i c 一D o1w a k eo rs l e e p 從而指出這兩這方面最典型的原始意象還可舉出梅 蘭 菊 竹和蟬等 在 首詩的共同主題是 人生如夢 從中可以看出 翻譯家在傳互文性中這些意象被千百次重復(fù)而形成千年不變的 意象套 5 7 萬方數(shù)據(jù) 語 i m a g ef o 瑚u h 故在中國古典詩歌中 車 總是 轔轔 地響 馬 常常 蕭蕭 地鳴 雪 都是 霏霏 地下 楊柳 一 概 依依 地垂 總之 意象的隱喻性 多義性及朦朧性是詩歌張力的體 現(xiàn) 結(jié)構(gòu)主義學者列維認為 如果把某一作品置于單一符號 系統(tǒng)中 形式和內(nèi)容的特點可達到統(tǒng)一 在翻譯中如果將一 部作品置于多重符號系統(tǒng)中 所表達的不確定性則越來越彰 顯 列維說 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i sn o tau n i f i e dw o r k b u to n ew h i c h i s 鋤岱t e n s i o na n d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b e c 鋤s et h ec o n t e n ti si n t e r s t r u e t u r a l l yc o n s t r u c t e d r e p r e s e n t e d a si tw e r eb yt w op e r s p e c t i v e s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f r o mt h ev i e wo ft h eo r i g i n a ls i g n i f y i n gs y s t e ma n dt h e 鋤出o ft h es e c o n dl a n g u a g es y s t e m C e n t z l e r 1 9 9 3 8 3 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創(chuàng)作中 詩人常?;们叭嗽娋?如歐 陽修的 綠楊樓外出秋千 出自于馮延己的 柳外秋千出畫 墻 而馮氏詩句又出自王維的 秋千競出垂楊里 對于這 種 化用 的方法 筆者認為 也可適用英漢詩歌的互譯 當然 翻譯中互文性的 化用 需要譯者的靈感與藝術(shù)頓 悟與再創(chuàng)造 正如后結(jié)構(gòu)主義大師羅蘭 巴特指出的那樣 原文作者已死 每一次翻譯和重構(gòu)都融入了譯者全新的互文 性感受 4 互文性與意向性 功能語言學家認為 一個語篇所以能成立并發(fā)揮交際功 能是因為其具有語篇性 t e x t u a l i t y 而語篇性又依賴于七大 語篇特征或要素 即形式接應(yīng) c o h e s i o n 語義接應(yīng) c o h e F e n c e 意向性 i n t e n f i o n a l i t y 接受性 a c c e p t a b i l i t y 信息性 i n f o r m a l i v i t y 情景性 s i t u a t i o n a l i t y 和g 文性 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 o 此部分將重點討論詩歌翻譯中互文性與意向性的關(guān)聯(lián) 眾所周知 互文性不是一個機械的過程 互文本也不是 一個東拼西湊的大雜燴式的文本的結(jié)合 互文不只是簡單 的引文和指涉運用 詩歌的互文翻譯也決不只是消極地用目 的語的指涉替代原語的指涉 為達到某種文本功能和交際 目的 互文性具有極強的意向性和意指作用 s i g n i t i c a t i o n 意向性 是表示意識活動與意識對象之間必然的 結(jié)構(gòu) 性關(guān)系的概念 這一概念最早出現(xiàn)在中世紀哲學典籍之中 布倫坦諾使用這一概念來說明心理學研究對象和物理學研 究對象的區(qū)別 意識會 指向 某物的活動而保持自身的完整 性與自主性 胡塞爾通過對意向活動的分析來確定意識對 象 即通過意識的顯現(xiàn)過程來說明現(xiàn)象 因此 意向性的理 論主要是對意向活動的分析 意義是不同文化 不同年齡層 次 不同教育水平的人類心理活動共同指向的對象 這種指 向?qū)τ谀康恼Z讀者來說包含語用層面上的意義 我們在這 里可以用心理學家常用的一個實驗說明這一道理 中學生看 到黑板上的粉筆點都會理解為這是一個沒有體積大小的幾 何點 但小學生只知道它是粉筆點 更小一些的兒童會說這 是糖果 星星 等等 這是因為不同的人對粉筆點進行了不 同種類的意向活動 兒童的意向活動是想象 小學生的意向 活動是知覺 而中學生的意向活動指更基本的活動 意義 活動 因為他們把握到粉筆點的意義 幾何點 趙敦華 2 0 0 1 9 8 在翻譯過程中 正是意向性的不可捉摸與互文性中隱喻 的使用 使具有多層意義的詩歌話語變得撲朔迷離 毫無疑 問 作為詩歌翻譯的譯者應(yīng)極大限度地傳遞其詩學多義性 怎樣準確界定原文作者的意向性 怎樣在譯者的選擇與原 作者之間建立一種關(guān)聯(lián) 讓我們通過具體實例來討論 C o u n s e lt oG i r l s G a t h e ry e 礎(chǔ)dw h i l ey o um a y 趁早吧 快采那玫瑰花苞 O l dT i m ei ss t i l la y i l l g 時間老人永在飛翔 A n dt h i ss 跗圯f l o w e rt h a t同一朵花兒 s m i l e st o d a y 今天還在微笑 T o m o r r o w 試ub ed y i n g 明天就要枯萎死亡 一R o b e r tH e r r i c k 何功杰譯 不難看出 英文原詩與金昌緒的 春怨 在意境上有相似 之處 而且譯者本人也是在悟到這種相似之處才揮筆而就 的 但是 在這里筆者不得不指出 從形式上講格律詩并不 符合原詩作者的意向和目的語讀者的意向 從風格上講押韻 的使用也不符合1 7 世紀英詩的風尚 況且用 花開堪折直須 折 直接套用喬治赫伯特的 G a t h e ry er o s e b u dw h i l ey o um a y 出于目的語理解是可行的 但并沒有忠實于原詩的意向性 這里我們也可以看看另一種譯文 可以采花的時機 別錯過 時光老人在飛馳 今天還在微笑的花朵 明天就會枯死 屠岸譯 通過比較上面的譯文 讀者不難看出從風格 形式及煉 字 p o e t i cd i c t i o n 個方面何功杰先生傳遞了原詩的意向性 從而避免了互文性信息的不適當?shù)膫鬟f 從語用學層面 p r a g m a t i cd i m e n s i o n 和符號學層面 s e m i o t i cd i m e n s i o n 上看 語用層面上包含有i n t e n t i o n a l i t y s p e e c ha c t s e q u e n e l i m p l i c a t u r e 和r e f e r e n c e 而符號學層面上含有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 s i g n sg e n r e 8 d i s c o u r s e t e x t s 意向性和符號 包括互文性 共同構(gòu)成了 一個保證信息成功傳遞的語境 換言之 翻譯的質(zhì)量取決于 諸如互文性及意向性等構(gòu)成語境因素的若干方面 在互文性的意向中 譯者 讀者 可展開互文性聯(lián)想 由 于缺乏語境的制約 譯者張開思維的翅膀在自由聯(lián)想中徜 徉 至于互文性產(chǎn)生的多重意義怎樣保持意義連貫 W i d d o w s o n 1 9 9 2 6 0 的問題 筆者認為 作為詩歌翻譯和譯者首 先應(yīng)把握詩歌語言模式中語序包含的主次意義 其二 詩歌 文本之外的互文性聯(lián)想的特殊表達應(yīng)與本首詩內(nèi)的文本聯(lián) 想保持一致 其三 盡管有時互文性的意向性朦朧不可捉摸 但將其置放于整個民族的文化 文學傳統(tǒng)之中加以考慮 其 詩歌意向就會豁然貫通 豁然開朗 而真正合格的詩歌譯者 應(yīng)更好地把握意向的超越性與內(nèi)在性 從而真正做到 入乎 5 8 萬方數(shù)據(jù) 其內(nèi) 出乎其外 參考文獻 1 B a m s t o n e W i l l i s T h eP o e t c so f T r a n s l o z i o n N e wI l a r c ha n dL o n d o n Y a l e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1 9 9 3 2 J c o o k G u y D c o ea n dL t e r a t u r e O f f o r da n dN e wY o r k O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9 4 3 G o n t z l e r E d w i n 螄r a r yT r a n s a d o nT h e o r y L o n d o na n dN e w Y o r k R o n f l e d g e 1 9 9 3 4 H a t i m B a s i l C o m m u n o a o nA c r o s sC u l m r e s E x e t e r U n i v e r s i t yo fE x e t e r p r e s s 1 9 9 7 5 H a t i m B a s i la n dM a s o n l a n D i s c o u r s ea n dt h eT r a n s l a t o r L o n d o na n d N o wY o r k I x r a g r a a n 1 9 9 0 6 H o b s b a u m P h i l i p M e t r e 鼢m ma n dV e r s eF o r m L o n d o na n dN e w Y o r k R o u f l e d g e 1 9 9 6 7 3 L d e v e r e A n d r e T r a m P n U t e m a a e N e wY o r k T h eM o d e mL a n g u a g e A s s o c i a t i O i lo fA m e r i c a 1 9 9 2 8 N o r d C h J i s t l a n e 瓶船紐由皤a sn 哪咖zA c t i v i t y M a n c h e s t e r S t J e r o m eP u b l i s h i n g 1 9 9 7 9 W i d d o w s o n H G P r a c t c a S O t i s t i c s O x f o r dN e wY o r kT o r a n t o 1 0 3 布爾頓著 付浩譯 詩歌解剖 M 北京 生活 讀書 新知 三聯(lián) 出版社 1 9 9 2 上接第5 4 頁 當代最前沿的生命科學聯(lián)系起來 提出了文學翻譯克隆論 在生物學上 克隆是把一個機體的優(yōu)質(zhì)基因移植到另一個機 體中去 以彌補機體的不足 在文學翻譯中 也可以把一種 文字的優(yōu)質(zhì)因素移植到另一種文字中去 以加強譯文的表達 力 如譯 不愛紅裝愛武裝 時 移植了 f a c et h ep o w d e r 和 p w o d e rt h ef a c e 這兩個優(yōu)質(zhì)的英文片語 就使譯文能夠表達 原文重復(fù) 愛 字和 裝 字這種巧妙的修飾手法了 再創(chuàng)論 和模仿論是中西文學翻譯理論的第五個分歧 從以上五點看來 中國當代翻譯理論研究怎么可以說至 少落后于西方2 0 年呢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 西方的翻譯理 論至少落后于中國2 0 年 首先 西方的翻譯理論 包括所謂 的 純理論 不能解決中西互譯的實踐問題 而中國提出的 超導(dǎo)論和克隆論卻能解釋西方理論不能解決的翻譯問題 如 1 1 黑格爾 美學第3 卷下冊 M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1 9 8 1 1 2 胡家?guī)n編 英語詩歌精品 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 9 9 5 1 3 3 廖七一等編著 當代英國翻譯理論 M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 0 0 1 1 4 劉軍平 翻譯經(jīng)典與文學翻譯 J 中國翻譯 2 0 0 2 4 3 8 4 1 1 5 3 劉軍平 新譯唐詩英韻百首 M 北京 中華書局 2 0 0 2 1 6 索緒爾 普通語言學教程 M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1 9 8 5 1 73 童慶炳著 文體與文體的創(chuàng)造 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 9 9 4 1 8 1 3 國維 人間詞話 M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 9 9 9 1 9 王一川 語言烏托邦 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 9 9 4 2 0 3 王耀輝 文學文本解讀 M 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1 9 9 9 2 1 韋勒克 沃倫 文學理論 M 北京 三聯(lián)書店 1 9 8 4 2 2 蕭立明 新譯學論稿 M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 0 0 1 2 3 謝天振主編 翻譯的理論建構(gòu)與文化透視 M 上海 上海外語 教育出版社 2 0 0 0 2 4 3 許淵站 唐詩三百首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杜 2 0 0 0 2 5 許淵沖 毛澤東詩詞 M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1 9 9 3 2 6 3 楊平主審 文化絲路織思 M 北京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2 0 0 1 2 7 越教華 現(xiàn)代西方哲學新編 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 0 0 1 2 8 3 張德明 詩歌意象的跨文化比較 J 中國比較文學 1 9 9 7 2 3 6 3 0 2 9 J 張首映 西方二十世紀文論史 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 9 9 9 3 0 3 朱光潛 詩論 M 北京 生活 讀書 新知 三聯(lián)出版社 1 9 9 8 P o p e 譯的荷馬史詩可用超導(dǎo)論來解釋 F i t z g e r a l d 譯的 魯拜 集 可用克隆論來解釋 其次 西方的 純理論 并不是什么 新東西 早在2 0 世紀5 0 年代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學術(shù)研討 會上 周玨良教授就提出過多元標準論 至于意識形態(tài)對翻 譯的影響 5 0 年代也曾對F o r m o s a 應(yīng)該譯為 臺灣 還是 福 摩薩 展開過討論 所以這些理論完全不必從西方搬進來 共性論 作者批評中國學派是夜郎自大 我認為百里之國自 稱萬里之國 那是自大 如果真是萬里之國 那就是名副其 實 我倒認為 共性論 作者 奴化 思想嚴重 楊振寧說過 他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幫助中國人改變了自己不如人的心 理 我認為中國翻譯界的當務(wù)之急 也是克服自己不如人的 心理 用實踐來檢驗一切理論 純理論 不但要接受翻譯研 究實踐的檢驗 還要接受翻譯實踐的檢驗 這樣才能使中國 翻譯學在世界上取得應(yīng)有的地位 5 9 萬方數(shù)據(jù) 互文性與詩歌翻譯互文性與詩歌翻譯 作者 劉軍平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外語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2 刊名 外語與外語教學 英文刊名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年 卷 期 2003 1 被引用次數(shù) 19次 參考文獻 30條 參考文獻 30條 1 Barnstone Willis The Poetics of Translation 1993 2 Cook Guy Discourse and Literature 1994 3 C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y 1993 4 Hatim Basil Commurication Across Cultures 1997 5 Hatim Basil Mason Ia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1990 6 Hobsbaum Philip Metre Rhythm and Verse Form 1996 7 Lefevere Anche Translating Literature 1992 8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1997 9 Widdowson H G Practical Stylistics 10 布爾頓 付浩 詩歌解剖 1992 11 黑格爾 美學第3卷下冊 1981 12 胡家?guī)n 英語詩歌精品 1995 13 廖七一 當代英國翻譯理論 2001 14 劉軍平 翻譯經(jīng)典與文學翻譯 期刊論文 中國翻譯 2002 04 15 劉軍平 新譯唐詩英韻百首 2002 16 索緒爾 普通語言學教程 1985 17 童慶炳 文體與文體的創(chuàng)造 1994 18 王國維 人間詞話 1999 19 王一川 語言烏托邦 1994 20 王耀輝 文學文本解讀 1999 21 韋勒克 沃倫 文學理論 1984 22 蕭立明 新譯學論稿 2001 23 謝天振 翻譯的理論建構(gòu)與文化透視 2000 24 許淵站 唐詩三百首 2000 25 許淵沖 毛澤東詩詞 1993 26 楊平 文化絲路織思 2001 27 越敦華 現(xiàn)代西方哲學新編 2001 28 張德明 詩歌意象的跨文化比較 1997 02 29 張首映 西方二十世紀文論史 1999 30 朱光潛 詩論 1998 相似文獻 10條 相似文獻 10條 1 期刊論文 高原 用概念整合理論分析詩歌的互文性 以李清照詞 臨江仙 為例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 2010 21 1 不同文本之間存在大量互文 詩歌文本也不例外 詩歌文本的彼此互文能夠激發(fā)多個文本間的概念整合 從而幫助讀者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詩歌 本文將運用 認知語言學中的概念整合理論 以李清照詞為例 具體分析詩歌的互文性 并探討詩歌文本中互文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關(guān)系 2 期刊論文 荊艷君 JING Yan jun 模因論與詩歌的互文性探析 西昌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7 19 3 模因是文化傳播的單位 它通過模仿和復(fù)制在人的大腦之間相互傳染而進行傳播 互文性是語篇的基本特征 互文性強調(diào)文本之間的相互依賴 相互影 響 任何語篇都是由引文拼嵌而成 任何語篇都是對其它語篇的吸收和轉(zhuǎn)化 文章審視了模因和互文性的關(guān)系 認為模因的傳播就是互文性形成的過程 并從 模因的角度分析了詩歌中的互文現(xiàn)象 以期讀者能認識到模因論對研究詩歌互文性的重要意義 3 學位論文 裴培 從李清照詞的實例翻譯談互文性理論引入詩歌翻譯研究的必要性 2008 互文性 理論是當代法國符號學家朱麗亞 克里絲蒂娃 Julia Kristeva 1941 于1969年最先提出和論述的 這一理論是指文本間的相互關(guān)系 它強調(diào)的是文本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影響 任何文本都與其前文本 互文本以及整個社會文化知識體系發(fā)生關(guān)系 互文性理論與翻譯具有明顯的關(guān) 聯(lián) 翻譯本身就是一種互文活動 在中國古典詩詞翻譯中 原文與譯文就是一種互文關(guān)系 因為這一翻譯過程就是譯者對原文本的闡釋和對目的語文本 的創(chuàng)作 這些都需要與其它文本相聯(lián)系 翻譯難 古典詩詞的翻譯更難 尤其是對詩詞中涉及到的意象 典故等得處理 對于解決這些困難 互文性不 失為一個好的策略 由于互文性的廣泛性 本文將以巴赫金的對話理論來分析宋詞人李清照詞的不同英譯本來看互文性理論在古典詩詞翻譯中的應(yīng)用 因此 互文性理論對開闊古典詩詞翻譯研究的視野 并對其翻譯實踐能起到一定的指導(dǎo)作用 本文除引言和結(jié)論部分外分為三大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紹了目前互文性理論與文學翻譯的概況綜述 以及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和結(jié)構(gòu) 第一章是理論部分主要介紹了互文性理論的定義 理論的發(fā)展過程及其后人對這一理論的分類 第二章是系統(tǒng)闡述部分 主要介紹了中英詩歌的共通點 并指出中西詩歌翻譯在音韻 意象及形式方面具有大量的互文性特點 作為譯者只有充分認識 到中外詩歌中的互文特點 才能準確傳遞互文的契合 提出將互文性理論引入翻譯研究的必要性 第三章是個案分析部分 以李清照詞的不同英譯本為文本來分析在互文性理論指導(dǎo)下運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對李清照詞的聲音 意象和典故等方面的傳遞 最后 作者在結(jié)論部分指出 在互文性理論框架的指導(dǎo)下 互文性理論在古典詩詞翻譯方面賦予譯者新的視角 拓寬了原有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的 思路 進一步提出了互文性理論引入詩歌翻譯研究的必要性 4 期刊論文 王卓 WANG Zhuo 拼圖 中誕生的詩歌 梅利爾詩歌 迷失在翻譯中 的互文性解讀 解放軍外國語學 院學報2006 29 2 在梅利爾的詩歌創(chuàng)作生涯中 他幾乎從來也沒有放棄傳統(tǒng)詩歌形式的嚴謹和精致 在喧囂的后現(xiàn)代美國詩壇上不露聲色地保持著優(yōu)雅的傳統(tǒng)姿態(tài) 然而 傳統(tǒng)的詩歌閱讀方式卻完全不適合梅利爾那看似傳統(tǒng)的詩歌 因為在他傳統(tǒng)的形式下掩藏著太多讓人意想不到的指涉和語言碎片 梅利爾的代表作之一就是一首在語言的碎片中彰顯后現(xiàn)代詩歌互文性特征的杰作 5 期刊論文 劉義 從 紅樓夢 兩譯本詩歌的翻譯談文學翻譯中互文意義的傳遞 安徽文學 下半月 2010 5 互文理論是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批評理論中的一種 對讀者完整而準確地解讀文學作品具有重要意義 進而可以指導(dǎo)文學翻譯實踐 本文首先回顧了互文理 論的發(fā)展 接著以中兩則詩歌的不同翻譯為例 分析譯文如何體現(xiàn)出原文的互文性 最后 希望文章所做的分析能夠?qū)ξ膶W作品的翻譯起到一定的 啟發(fā)意義 6 期刊論文 黃勤 HUANG Qin 互文性視角下的詩歌譯者主體性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 23 5 在語際轉(zhuǎn)換中 詩歌語言形式與內(nèi)容間的沖突彰顯凸出 甚至無法兼顧 詩歌翻譯因此被公認為是文學翻譯中難度最大而頗具價值的翻譯 互文性視角 下的詩歌譯者在翻譯中兼具讀者 闡釋者和作者三重身份 其主體性的發(fā)揮直接影響到譯詩的質(zhì)量 詩歌譯者只有在自己兼具的這三重身份方面加強自身 素養(yǎng) 才能合理地發(fā)揮其主體性 譯出詩之佳品 7 學位論文 巫和雄 論詩歌翻譯中的互文性 紅樓夢 詩詞兩譯本的對比分析 2003 互文性 這一概念是法國后結(jié)構(gòu)主義文藝批評家朱莉婭 克里斯蒂娃在分析巴赫金的復(fù)調(diào)理論基礎(chǔ)上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提出來的 她認為 每個文本都是由馬賽克般的引文拼嵌起來的 每個文本都是對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轉(zhuǎn)化 功能學派語言學家韓禮德又據(jù)此提出 互文語境 的概念 認為一個文本同其它文本之間的關(guān)系構(gòu)成這個文本的互文語境 互文性理論在被提出之初 其初衷是對作者意圖和獨創(chuàng)性的否定 是對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 學系統(tǒng)中文本自足性的消解 往往陷入不可知論和虛無主義的泥淖 但是該理論中的合理部分 任何文本都不可孤立地釋義 每個文本都與其它文本 相互關(guān)聯(lián) 卻可以被應(yīng)用到翻譯研究與實踐中來 因為翻譯是在兩種語言之間對文本進行的轉(zhuǎn)換活動 在本質(zhì)上也是一種互文性符號活動 互文性理論對于翻譯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理解和表達兩個方面 首先 原文的互文語境由于所屬文化圈的隔膜 往往不為處于另一文化體系中的人們 所知曉 因此作為語際轉(zhuǎn)換中的 超語言因素 常會成為理解與交際的障礙 其次 如果譯者不考慮原文的互文語境 那么由互文語境賦予原文的 互 文效果 互文本賦予原文的隱含意義或閱讀體驗 就很容易在翻譯中流失 于是 如何在翻譯中設(shè)法重建互文語境以便將原文的互文效果移植到譯入語 中就成了譯者的一大難題 詩歌翻譯歷來爭議頗多 難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