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歌鑒賞.doc_第1頁
杜甫詩歌鑒賞.doc_第2頁
杜甫詩歌鑒賞.doc_第3頁
杜甫詩歌鑒賞.doc_第4頁
杜甫詩歌鑒賞.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杜甫作品賞析前期:1-1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后期:2-1春水 杜甫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已添無數(shù)鳥,爭浴故相喧。注:此詩系杜甫安史之亂客居成都時作。桃花浪:桃花汛。連筒:用竹筒汲水的水車。2-1-1此詩寫景狀物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簡要賞析。(5分)2-1-2首句“三月桃花浪”中“浪”能不能用“汛”替換?請簡要概括理由。(6分)參考答案:2-1-1(5分)動靜結(jié)合,互相襯托(用典)。(2分)汛期水位抵達江岸邊舊痕跡,水線吞沒江岸邊沙灘,水色青碧得可撼動江岸邊人家,都是靜景描寫;(1分)人在岸上接線拋餌垂釣,水車轉(zhuǎn)動著灌溉小園,野鳥在江面上爭浴喧鬧,都是動景描寫;(1分)動靜互為映襯,畫面顯得靈動。(1分)(用典:碧色二字,化用江淹別賦“春草綠波”,表現(xiàn)了草色碧綠的景象,更為典雅蘊藉)。2-1-2(6分)不能。理由:“浪”能讓人聯(lián)想到陽春三月桃花爛熳;“浪”能表現(xiàn)江水的浩大氣勢;“浪”能隱指春水色調(diào)的浪漫;“浪”能寄托詩人賞景時情懷的閑適?!把础睕]有這些效果。(任答一點理由給2分,給滿6分為止)2-2閣夜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shù)處起漁樵。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注釋野哭:戰(zhàn)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的哭聲響徹四野。戰(zhàn)伐:崔旰(gn)之亂。夷歌:指四川境內(nèi)少數(shù)民族的歌謠。夷,指當?shù)厣贁?shù)民族。背景:詩是大歷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當時西川崔旰、郭英乂、楊子琳等軍閥混戰(zhàn),連年不息。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嚴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感時憶舊,他寫了這首詩,表現(xiàn)出異常沉重的心情。2 2-2-1首聯(lián)寫景有何作用?2-2-2試賞析頷聯(lián)的寫景手法。2-2-3后人評價此詩:結(jié)語愈緩而意愈切。試從情感表達和寫作手法的角度分析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賞析:全詩寫冬夜景色,有傷亂思鄉(xiāng)之意。首聯(lián)點明冬夜寒愴。頷聯(lián)寫夜中所聞所見。頸聯(lián)寫拂曉所聞。末聯(lián)寫極目武侯、白帝兩廟而引出的感慨,層層鋪開,步步推進,從而更好的表達了自己的情懷。開首二句寫道:“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痹姼枋紫赛c明時間。上句中的“歲暮”指冬季?!瓣庩枴敝溉赵??!熬啊蓖坝啊??!岸叹啊敝付烊斩??!疤煅摹奔刺爝?,指夔州?!办V”即天放晴。首句的意思是說,年終一天比一天短。其中,一個“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說明夜長晝短的冬日特點,而且使人覺得時光飛逝。次句“天涯霜雪霽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淪落天涯意。意思是說,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晝。詩能見到如此景象,可以說,真是徹夜難眠,感慨萬千。頷聯(lián)寫道:“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边@一聯(lián)承接上聯(lián)次句“寒宵”而來,描寫出了夜中所聞所見?!肮慕恰敝腹糯娭杏靡詧髸r和發(fā)號施令的鼓聲、號角聲?!靶呛印敝柑旌印!叭龒{”即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夔州在瞿塘峽西口,為三峽的起點。上句“五更鼓角聲悲壯”是說,晴朗的夜空,鼓角聲格外響亮,黎明時分,那聲音更顯得悲壯凄涼。詩人用“鼓角”、“五更”、“聲悲壯”表明了兵戈未息、戰(zhàn)爭頻繁不斷。下句“三峽星河影動搖”是說雨后玉宇無塵,天上銀河顯得格外澄澈,群星參差,映照峽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搖曳不定。詩人通過對時局的深切關(guān)懷和三峽深夜美景的贊嘆,蘊含著悲壯深沉的情懷。頸聯(lián)寫道:“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shù)處起漁樵?!薄耙翱蕖奔脆l(xiāng)野百姓的哭聲?!皯?zhàn)伐”指蜀地軍閥混戰(zhàn)的局面。“夷歌”指四川境內(nèi)少數(shù)民族的歌謠。“起漁樵”即起于漁夫樵子之口。上句是說,聽到征戰(zhàn)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慟哭,哭聲傳遍四野。詩人所描繪景象是多么凄慘。下句是說,漁夫樵子不時在夜深傳來“ 夷歌”之聲。其中,“數(shù)處”指不止一起。這兩句把偏遠的夔州的典型環(huán)境真實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詩人在這一聯(lián),用聲音來抒發(fā)情感,“野哭”、“ 夷歌”這兩種聲音都使他倍感悲傷,正好表現(xiàn)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尾聯(lián)寫道:“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薄芭P龍”指諸葛亮?!败S馬”指公孫述。這里,詩人化用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句,意指公孫述在西漢末乘亂據(jù)蜀稱帝,詩人運用典故,在比較中含蓄而深沉表達了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敖K黃土”即最終都死去,同歸黃土。上句的意思是說,(詩人)極目遠眺夔州西郊的武侯廟與東南的白帝廟,一世之雄,他們也成了黃土中的枯骨?!叭耸乱魰奔慈饲槭拦省!奥奔措S他,不管他。下句的意思是說,人事與音書,都只能任其寂寞了。我們從最后兩句來看,通過對“臥龍躍馬終黃土”的描述,自然流露出詩人極為憂憤感傷的情緒。正如沈德潛唐詩別裁中所說:“結(jié)言賢愚同盡,則目前人事,遠地音書,亦付之寂寥而已。”也就是說,象諸葛亮、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無論他是賢是愚,都煙消云散了。而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我的寂寥孤獨,也就算得了什么。這與茅屋為秋風破歌中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詩人一貫的人格與品質(zhì)的最好表現(xiàn)。2-3恨別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qū)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注釋:司徒急為破幽燕:檢校司徒李光弼擊敗史思明叛軍,并且準備率兵北進,收復幽燕。2-3-1首聯(lián)中的數(shù)量詞歷來為人欣賞,試分析首聯(lián)中數(shù)詞、量詞的作用。2-3-2頸聯(lián)表達情感含蓄蘊藉,試賞析之。2-3-3全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簡要概括并分析。鑒賞此詩,一要注意煉字的表達效果,二要注意表意的含蓄蘊藉,寓情于形象的描繪和敘述之中。首聯(lián)中的的“一別”“長驅(qū)”頷聯(lián)中的“衰”“老”等詞,一方面表現(xiàn)了叛軍的囂張氣焰,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詩人在安史之亂中的無奈、悲涼、飄零憔悴的遭遇。頸聯(lián)通過“宵立晝眠,憂而反?!钡纳罴毠?jié)描寫,曲折地表達了思家憶弟的深情。此二句中的“思家”“憶弟”為互文,委婉曲折地表現(xiàn)了懷念親人的無限情思,突出了題意的“恨別”沈德潛評論此聯(lián)說:“若說如何思,如何憶,情事易盡。”首聯(lián)領起“恨別”,點明思家、憂國的題旨?!八那Ю铩?,恨離家之遠?!拔辶辍?,傷戰(zhàn)亂之久。個人的困苦經(jīng)歷,國家的艱難遭遇,都在這些數(shù)量詞中體現(xiàn)出來。頷聯(lián)兩句描述詩人流落蜀中的情況?!安菽咀兯ァ?,語出宋玉九辯中的“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變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時也與下一句的“老”相呼應,暗比詩人自己的飄零憔悴。詩人到成都,多虧親友幫助,過著比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鄉(xiāng)戀親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絕”,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錦江之邊了?!袄辖叀钡摹袄稀弊?,悲涼沉郁,尋味不盡。頸聯(lián)通過“宵立晝眠,憂而反?!保ǘ派倭昙斪ⅲ┑纳罴毠?jié)描寫,曲折地表達了思家憶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為杜穎、杜觀、杜豐、杜占,其中杜穎、杜觀、杜豐散在各地,只有杜占隨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憶弟”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晝,臥看行云,倦極而眠。杜甫這種坐臥不寧的舉動,正委婉曲折地表現(xiàn)了懷念親人的無限情思,突出了題意的“恨別”。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體生動的形象說話,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形象中所蘊含的憂傷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詩味雋永,富有情致。尾聯(lián)回應次句,抒寫杜甫聽到唐軍連戰(zhàn)皆捷的喜訊,盼望盡快破幽燕、平叛亂的急切心情。上元元年(760)三月,檢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懷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陽西渚。這就是詩中“乘勝”的史實。當時李光弼又急欲直搗叛軍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杜甫盼望國家復興,他自己亦可還鄉(xiāng),天下可喜可樂之事,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這首詩以充滿希望之句作結(jié),感情由悲涼轉(zhuǎn)為歡快,顯示了杜甫胸懷的開闊。這首七律用簡樸優(yōu)美的語言敘事抒情,言近旨遠,辭淺情深。杜甫把個人的遭際和國家的命運結(jié)合起來寫,每一句都蘊蓄著豐富的內(nèi)涵,飽和著濃郁的詩情,值得讀者反復吟味。2-4九日五首其一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弟妹蕭條各何往,干戈衰謝兩相催。2-4-1首聯(lián)寫景有何作用2-4-2頷聯(lián)歷來為人傳誦,其中“竹葉”和“菊花”的“真假對”是杜甫獨創(chuàng)的詩格。試賞析頷聯(lián)。2-4-3試分析頸聯(lián)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首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濃烈的生活情趣。詩人在客中,重陽到來,一時興致勃發(fā),抱病登臺,獨酌杯酒,欣賞九秋佳色。詩人酷好飲酒、熱愛生活的情態(tài),便在詩行中活現(xiàn)。頷聯(lián)詩筆頓轉(zhuǎn)。重九飲酒賞菊,本是古代高士的傳統(tǒng),可是詩人因病戒酒,雖“抱病”登臺,卻“無分”飲酒,遂也無心賞菊。于是詩人向菊花發(fā)號施令起來:“菊花從此不須開”!這一帶著較強烈主觀情緒的詩句,妙趣神來,好像有些任性,恰好證明詩人既喜飲酒,又愛賞菊。而詩人的任性使氣,顯然是他艱難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這一聯(lián),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對(亦即沈德潛所謂“真假對”),借“竹葉青”酒的“竹葉”二字與“菊花”相對,“蕭散不為繩墨所窘”(詩人玉屑),被稱為杜律的創(chuàng)格。菊花雖是實景,“竹葉”卻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貼切,特別顯得新鮮別致,全聯(lián)遂成為歷來傳誦的名句。頸聯(lián)進一步寫詩人矚目遐思,因景傷情,牽動了萬千愁緒。詩人獨身飄泊異地,日落時分聽到一聲聲黑猿的啼哭,不免淚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來,更容易觸發(fā)詩人思親懷鄉(xiāng)的感情。詩中用他鄉(xiāng)和故園的物候作對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詩人內(nèi)心的隱秘:原來他對酒停杯,對花輟賞,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為鄉(xiāng)愁撩人??!尾聯(lián)以佳節(jié)思親作結(jié),遙憐弟妹,寄托飄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來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嘆自己身遭戰(zhàn)亂,衰老多病。詩人一邊詛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連發(fā)生,一邊惋惜歲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對造成生活悲劇的根源“干戈”,發(fā)泄出更多的不滿情緒。這正是詩人傷時憂國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此詩由因病戒酒,對花發(fā)慨,黑猿哀啼,白雁南來,引出思念故鄉(xiāng),憶想弟妹的情懷,進而表現(xiàn)遭逢戰(zhàn)亂,衰老催人的感傷。結(jié)尾將詩的主題升華:詩人登高,不僅僅是思親,更多的是傷時,正所謂“杜陵有句皆憂國”。此詩全篇皆對,語言自然流轉(zhuǎn),蒼勁有力,既有氣勢,更見性情。句句講詩律卻不著痕跡,很象在寫散文;直接發(fā)議論而結(jié)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寫景、敘事又能與詩人的憂思關(guān)合很緊。筆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頗能顯示出杜甫夔州時期七律詩的悲壯風格。附:其二舊日重陽日,傳杯不放杯。即今蓬鬢改,但愧菊花開。北闕心長戀,西江首獨回。茱萸賜朝士,難得一枝來。其三舊與蘇司業(yè),兼隨鄭廣文。 (蘇司業(yè)、鄭廣文:均為杜甫友人)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紛紛。野樹歌還倚,秋砧醒卻聞。歡娛兩冥漠,西北有孤云。其四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他時一笑后,今日幾人存。巫峽蟠江路,終南對國門。系舟身萬里,伏枕淚雙痕。為客裁烏帽,從兒具綠尊。佳辰對群盜,愁絕更誰論。2-5倦夜竹涼侵臥內(nèi),野月滿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2-5-1本詩前三聯(lián)未提到“倦”,這樣寫對題目“倦夜”的表達是否有影響2-5-2本詩寫景富有特色,富于變化,試賞析之。2-5-3全詩構(gòu)思精巧,試分析。起句云:“竹涼侵臥內(nèi),野月滿庭隅?!薄爸瘛?、“野”二字,不僅暗示出詩人宅旁有竹林,門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氣:夜風吹動,竹葉蕭蕭,入耳分外生涼,真是“綠竹助秋聲”;郊野茫茫,一望無際,月光可以普照,更顯得秋空明凈,秋月皓潔。開頭十個字,勾畫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況。三、四兩句緊緊相承,又有所變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鄙暇淇壑?,下句扣月。時間已經(jīng)是深夜了。五、六兩句又轉(zhuǎn)換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边@是秋夜破曉前的景色。以上六句,把從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寫得歷歷在目。雖然這六句全寫自然景色,單純寫“夜”,沒有一字寫“倦”,但在這幅“秋夜圖”中,不僅有綠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飛的螢、水宿的鳥,其實還有這些景物的目擊者詩人自己。他孤棲“臥內(nèi)”,輾轉(zhuǎn)反側(cè),不能成眠:一會兒擁被支肘,聽窗外竹葉蕭蕭,露珠滴答;一會兒對著灑滿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會兒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遙空,環(huán)視曠野,心事浩茫。這一夜從月升到月落,詩人不曾合眼。徹夜不眠,他該有多么疲倦??!這樣就有了這些疑問:如此清靜、涼爽的秋夜,詩人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纏住他的心?詩的最后兩句詩人直吐胸臆:“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來他是為國事而憂心?!叭f事干戈里”,詩人非常深切地關(guān)注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難怪他坐臥不安,徹夜難眠。但是,當時昏君庸臣當政,有志之士橫遭賤視和摒棄,詩人自己也是報國無門。故詩的結(jié)語云:“空悲清夜徂!”“空悲”二字,抒發(fā)了詩人無限感慨與憂憤。詩的最后兩句,對全篇起了“點睛”的作用。這兩句的出現(xiàn)使前面所描寫的那些自然景物顯現(xiàn)出一層新的光彩,它們無一不寄寓著詩人憂國憂時的感情,與詩人的心息息相通:由于詩人為國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竹涼侵臥內(nèi)”;由于詩人嘆息廣大人民的亂離之苦,故對那如淚珠滾動般的“重露成涓滴”之聲特別敏感;那光華萬里的“野月”,使詩人思緒向廣闊和遙遠的空間馳騁;那乍隱乍現(xiàn)、有氣無力的“稀星”,似乎顯示出詩人對當時政局動蕩不定的擔心;至于那暗飛自照的流螢,相呼結(jié)伴的水鳥,則更明鮮地襯托出詩人“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誰親”(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的孤寂心情。前人贊美杜詩“情融乎內(nèi)而深且長,景耀乎外而遠且大”(明謝榛四溟詩話)。這首詩中由于詩人以“情眼”觀景、攝景,融情于景,故詩的字面雖不露聲色,只寫“夜”,不言“倦”,只寫“耀乎外”的景,不寫“融乎內(nèi)”的情,但詩人的羈孤老倦之態(tài),憂國憂時之情,已從這特定的“情中之景”里鮮明地流露出來。在這里,情與景,物與我,妙合無垠,情寓于景,景外合情,有一詠三嘆,余韻無盡的效果。這首詩的構(gòu)思布局精巧玲瓏。全詩起承轉(zhuǎn)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寫景,由近及遠,由粗轉(zhuǎn)細,用空間的變換暗示時間的推移,畫面變幻多姿,情采步步誘人。詩的首聯(lián)“竹涼侵臥內(nèi),野月滿庭隅”,峭拔而起,統(tǒng)領下兩聯(lián)所寫之景。設若此兩句寫作“夜涼侵臥內(nèi),明月滿庭隅”,不僅出語平庸,畫面簡單,而且下面所寫之景也無根無絆。因為無“竹”,“重露”就無處“成涓滴”;無“野”,飛螢之火、水鳥之聲的出現(xiàn),就不知從何而來。由“竹”、“野”二字,可見詩人煉字之精,構(gòu)思布局之細。此詩結(jié)尾由寫景轉(zhuǎn)入抒情,似斷實聯(lián),外斷內(nèi)聯(lián),總結(jié)了全篇所寫之景,點明了題意,使全詩在結(jié)處翼然振起,情景皆活,煥發(fā)出異樣的光彩。2-6宿江邊閣暝色延山徑,高齋次水門。薄云巖際宿,孤月浪中翻。鸛鶴追飛靜,豺狼得食喧。不眠憂戰(zhàn)伐,無力正乾坤。2-6-1本詩頷聯(lián)寫景手法歷來為人欣賞,試賞析之。2-6-2頸聯(lián)寓情于景,體現(xiàn)了杜甫詩什么樣的特點?簡單賞析。2-6-3試比較尾聯(lián)與初唐詩“若個書生萬戶侯”及“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異同。首聯(lián) “瞑色”句點明時間。一條登山小徑,蜿蜒直抵閣前?!把印庇薪右?,聯(lián)接“暝色”和“山徑”,仿佛暝色是山徑迎接來的一般,賦于無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這句寫出了蒼然暮色自遠而至之狀?!案啐S”指西閣,有居高臨下之勢。這句是說西閣位置臨近雄據(jù)長江邊的瞿塘關(guān)。頷聯(lián)寫當時所見。詩人欣賞絕境的物色,為初夜江上的山容水態(tài)所吸引,寫下了“薄云巖際宿,孤月浪中翻”的名句。這兩句仇兆鰲解釋說:“云過山頭,停巖似宿。月浮水面,浪動若翻。”薄薄的云層飄浮在巖腹里,就像棲宿在那兒似的。江上波濤騰涌,一輪孤燭的明月映照水中,好像月兒在不停翻滾。這兩句是改何遜“薄云巖際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句而成,詩人從眼前生動景色出發(fā),只換了四個字,就把前人現(xiàn)成詩句和他自己的真實感受結(jié)合起來,煥發(fā)出奪目的異彩。仇兆鰲把它比作張僧繇畫龍,有“點睛欲飛”之妙。何遜的詩寫的是金陵附近西塞山前云起月出的向晚景色;杜甫的詩寫的是夔州附近瞿塘關(guān)上薄云依山、孤月沒浪的初夜景致。夔州群山萬壑,連綿不絕。飛云在峰壑中緩慢飄流,夜間光線暗淡,就像停留在那里一樣。詩人用一個“宿”字,顯得極為穩(wěn)貼。夔州一帶江流向以波騰浪涌著稱。此詩用“浪中翻”三字表現(xiàn)江上月色,就飛動自然。詩人如果沒有實感,是寫不出來的。讀者從這里可以悟出藝術(shù)表現(xiàn)上“青勝于藍”的道理。頸聯(lián)寫詩人深夜無眠時所見所聞。這時傳入耳中的,但有水禽山獸的聲息。鸛,形似鶴的水鳥。鸛鶴等是專喜捕食魚介類生物的水鳥,白天在水面往來追逐,搜尋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動;生性貪狠的豺狼,這時又公然出來攫奪獸畜,爭喧不止。這兩句所表現(xiàn)的情景,切合夔州附近既有大江,又有叢山的自然環(huán)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喚起讀者對當時黑暗社會現(xiàn)實的聯(lián)想。被鸛鶴追飛捕捉的魚介,被豺狼爭喧噬食的獸畜,正是在戰(zhàn)亂中被掠奪、被壓榨的勞動人民的一種象征。尾聯(lián)對結(jié)。中間兩聯(lián)都寫詩人不眠時見聞。這一聯(lián)才點出“不眠”的原委。765年(永泰元年)五月,杜甫離開成都草堂東下,第二年春末來到夔州。這時嚴武剛死不久,繼任的郭英乂因暴戾驕奢,為漢州刺史崔旰所攻,逃亡被殺。邛州牙將柏茂琳等又合兵討伐崔旰,于是蜀中大亂。杜甫留滯夔州,憂念“戰(zhàn)伐”,寄宿西閣時聽到鸛鶴、豺狼的追逐喧囂之聲而引起感觸。詩人早年就有“致君堯舜上”、“常懷契與稷”的政治抱負,而今飄泊羈旅,無力實現(xiàn)整頓乾坤的夙愿,社會的動亂使他憂心如焚,徹夜無眠。這一聯(lián)正是詩人憂心國事的情懷和潦倒艱難的處境的真實寫照。此詩全篇皆用對句,筆力雄健,毫不見雕飾痕跡。它既寫景,又寫情;先寫景,后寫情,是融景入情、情景并茂的一首杰作。詩人簡介:開元十九年十九歲時,杜甫出游郇瑕(今山東臨沂)。二十歲時,漫游吳越,歷時數(shù)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鄉(xiāng)參加“鄉(xiāng)貢”。二十四年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jié)果落第。杜甫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一職,杜甫于是赴兗州省親,開始齊趙之游。天寶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同游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天寶六年(747年)杜甫參加考試落選。他客居長安十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