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屋脊棲云霞.doc_第1頁
膠東屋脊棲云霞.doc_第2頁
膠東屋脊棲云霞.doc_第3頁
膠東屋脊棲云霞.doc_第4頁
膠東屋脊棲云霞.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膠東屋脊棲云霞作者:蘭 玲 來源:齊魯文學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4-02-18 查看次數(shù):754棲霞,棲云霞之所在。文獻資料上記載,棲霞名稱的來歷,說法有二。一是因景“丹霞”、“霞光”得名。據(jù)清增修登州府志記載:“舊謂縣城,每天曉,輒有丹霞流宕,因以名縣?!倍且蛏降妹?。有專家考證,山即“霞山”,就是今天“翠屏山”?!耙蛴衅卟氏脊鈼v峰巔之上,故名霞山,因以名縣。置縣后,因霞山四峰聯(lián)列成為縣城之天然屏障,兼以林木蔥翠,故稱為翠屏山”。無論怎樣,棲霞都是一個與美麗的云霞相連的地方,是一個聽起來就覺得美麗無比的名字。一棲霞多山,不只棲霞城是個山城,棲霞也是煙臺市唯一一個不臨海的縣級市,境內(nèi)山山相連,形成連綿的膠東丘陵,是膠東屋脊之所在,據(jù)統(tǒng)計棲霞境內(nèi)有大小山峰2500余座,山地和丘陵就占了全境面積的85%。所以,人們說棲霞除了山還是山,一點都不夸張。這里的山說不盡,山里的故事也說不盡。整個棲霞境內(nèi),關于唐二主征東的故事都有流傳,從西南官道的崗山到東部的塔頂山,再到北部的艾崮山區(qū),從一個個村名到那些人可指認的古戰(zhàn)場遺跡,唐王征東的傳說遍布全境。崮山是蓬萊、龍口、棲霞的界山,山勢挺拔陡峭,怪石嶙峋,有“膠東小華山”之譽。崮山雙峰并起,高入云端,有“南崮北崮,隔天一步”之謠極言其險峻。這里的人們更是把“唐二主征東”的故事渲染得有聲有色。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征高句麗并沒有到過膠東,可是棲霞人對這個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一代明君卻格外尊崇,親切地稱之為“唐二主”??赡苁抢钍烂裼⒂律茟?zhàn)身先士卒,所以在民眾的心目中,唐兵所到之處,那皇帝一定是御駕親征。于是,那前寨、后寨就是唐王當年安營扎寨的地方;那在山石上鑿出來的陡峭狹窄通道就是唐二主輸送給養(yǎng)的“運糧道”;那山頂上有唐二主閱兵豎旗的“插旗頂”;那塊大石頭也是唐二主閱兵時端坐過的“龍墩”;一泓山泉如碧,便是唐王飲馬之所在,便稱之為“飲馬灣”;一眼清泉如井,井口傾斜,這便是被唐兵生生扳倒的“扳倒井”;就連那山上的每一塊山石,也都有著神奇的傳說,這個是唐二主拴過馬的拴馬樁,那些如臼如釜如灶的又是唐兵們炊事所用的器具聽著這些傳說,似乎眼前就再現(xiàn)出當年唐兵的威武雄壯,似乎還能聽到人嘶馬鳴,兵甲鏗鏘。歷史已經(jīng)遠去,千年的歲月卻記住了大唐盛世曾經(jīng)的輝煌,讓人恍然,歷史活在史書上,也印在百姓的心上,傳在百姓的嘴上。毋庸置疑,這是鄉(xiāng)村版的歷史,山里的人們用鄉(xiāng)村版的文學去演繹書寫他們心中的歷史,表達他們心中的好惡,而將家鄉(xiāng)的風物里寄寓了這樣豐富的傳說,更多的則是顯示了棲霞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棲霞的山也是英雄的山、革命的山。牙山主峰海拔806米,三個主峰分稱大牙、二牙、三牙,三峰巨石矗立,陡險異常,形如鋸齒,故稱“鋸齒牙山”。民間則有謠諺曰:“大牙矮,二牙高,三牙才到二牙的腰?!毙蜗蟮孛枋鲅郎饺宓娜澜诲e。牙山雄踞膠東半島中心,作為膠東屋脊,歷來為膠東的戰(zhàn)略要塞。清初,棲霞抗清英雄于七高舉義旗,一呼百應,聚起幾萬人馬,驚天動地,他率領的抗清起義軍,就以牙山為依托,與清政府官兵對峙長達16年之久。當?shù)亓鱾髦@樣的一首歌謠:“翠屏山不低頭, 白洋河石底流, 棲霞英雄不到頭?!本褪歉桧灄嫉挠⑿塾谄?,為其悲壯的義舉扼腕痛惋。牙山上至今有于七屯兵和作戰(zhàn)的遺跡,民間關于于七的神勇也多有傳說??箲?zhàn)時期,棲霞百姓自發(fā)組織抗日大刀會,配合地方部隊進行抗日斗爭。1941年3月,膠東軍區(qū)司令員許世友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牙山戰(zhàn)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殲滅了親日的國民黨蔡晉康部,打開了膠東抗日斗爭的新局面。當時,八路軍的兵工廠就設在牙山主峰后面的草庵廟;抗日軍政大學分校也駐在牙山附近的雀劉家、鳳凰莊一帶;大眾日報社的前身聯(lián)合社,就設在崮山腳下的后寨村;牙山腳下現(xiàn)在的棲霞四中,是當年宋慶齡先生籌資創(chuàng)辦膠東國際和平醫(yī)院的遺址。牙山和艾崮山區(qū)一樣,都是抗戰(zhàn)時期我后方根據(jù)地。牙山東麓有一個精致秀氣的小山,叫靈山,1945年5月1日,膠東烈士陵園在這里破土動工,1947年竣工,從此靈山更名為英靈山,成為膠東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園。這里長眠著包括膠東黨政軍抗戰(zhàn)時期領導人理琪、林江、于克恭、王文及戰(zhàn)斗英雄任常倫,爆炸英雄王克山、勞動英雄王彩春等膠東著名英雄在內(nèi)的三千多名烈士的英靈。每年來此掃墓祭奠先烈的人很多,久之,就形成了一個影響很大的山會,當?shù)匕傩战小摆s靈山”,或稱“趕山”。屆時舉行大型的商貿(mào)活動,前后持續(xù)三天,以清明當天最盛。靈山地處牟平、乳山、棲霞、海陽交界之地,因而這個山會影響范圍很廣,周邊幾個村莊的人家在節(jié)前或節(jié)間會邀請遠地方的親戚朋友來趕山。人們五六點鐘上墳掃完墓,余下的這一天時間都用來趕山,老人、孩子,興高采烈,就像過年一樣,人山人海,場面蔚為壯觀,這個山會將古代寒食清明掃墓與上巳節(jié)踏青遺俗完整結合在了一起。俗話說,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有山必有水,山水從來相依伴。棲霞的山多泉水,滋潤著棲霞的山。這里有北方最大的露天溫泉艾山溫泉,也有百姓口中的方山圣水、泉眼溝、大天溝、仙人泉等數(shù)不盡的泉流,這些山泉從幽谷林澗流出,或匯成小溪溝渠,或積成淺池深潭,流出山谷,匯成遍布全境的114條大小河流。那條被稱之為煙臺母親河的白洋河,發(fā)源于棲霞城東大靈山西麓與城南郭落山之陰,橫貫棲霞城,經(jīng)門樓水庫,與大沽夾河匯合入海,是煙臺市重要的飲用水源地。沿白洋河順流而下,可以看見河中的菖蒲、蘆葦?shù)人参镉粲羯n蒼,河面上鷗鷺翔集,漣漪輕漾,將一個山城潤澤得靈秀無比。長春湖上,湖光山色,波光瀲滟,美不勝收,還有龍門口水庫、黃燕底水庫等,這些河流如玉帶纏繞山間,而這些池塘水庫則如綠山之中的一顆顆閃光的珍珠,也如鑲嵌在丘陵山巒之間的一面面明鏡,將棲霞的山點綴得靈氣十足。棲霞山山相連,山上林木蔥郁,山泉流淌,形成極好的生態(tài)保護鏈,這里現(xiàn)在成了著名的旅游景區(qū),棲霞的山水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每年春天,那爛漫自由的映山紅就會從山腳開到山頂,匯成一道道花的瀑布,當你站在牙山頂上,看映山紅像云霞一樣燃遍層山的時候,你會覺得膠東屋脊在硬朗之余也是這樣的柔美與嫵媚,那是一種富麗的壯美,春天就從你腳下的這片土地延伸到了天邊。二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棲霞的大山里蘊藏著無數(shù)豐饒的物產(chǎn),這里盛產(chǎn)地瓜、花生、芋頭等各種農(nóng)作物;這里幾乎出產(chǎn)北方所有的水果,從春風第一枝的大櫻桃,到杏子李子桃子梨,再到山楂核桃柿子等等,可以說四季都可以吃到鮮果,而說到棲霞,人們更多的是忘不了棲霞的蘋果,這個已經(jīng)成為中國地理標志的產(chǎn)品讓棲霞蜚聲海內(nèi)外。有一組統(tǒng)計數(shù)字,棲霞全境有65萬畝果園,年產(chǎn)12億公斤蘋果,因此,棲霞也當之無愧擁有了“蘋果之都”、“中國蘋果第一市”的美譽。棲霞每年舉辦蘋果節(jié),這里的蘋果節(jié)大氣磅礴,不只是說那山間路邊堆山扯嶺的蘋果,而是說蘋果節(jié)的構想和氣勢。這里的農(nóng)民辦蘋果節(jié),打的也是民俗牌,連續(xù)兩屆藝術節(jié)上展演的都是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節(jié)目,把個蘋果藝術節(jié)辦得風生水起,與眾不同。棲霞的蘋果隨著這些遠道而來的全國各地的人們,走出了煙臺走向了世界,為世人矚目。獨有的水土賦予了棲霞蘋果的香甜甘美,棲霞的果農(nóng)們對別處的蘋果是不屑的,他們說,吃了棲霞的蘋果,別處的蘋果就都吃不出來味道。說棲霞蘋果好吃,這里不只有自身的感情因素,而是地道的實話實說,獨特的地理條件,這是膠東的靈山秀水賜予棲霞的,是大自然給予棲霞這方水土的稟賦,也是所有吃到棲霞蘋果的人的福氣。棲霞人幾乎家家都種蘋果,年收入10萬元在棲霞的許多果農(nóng)那里已是平常,他們也成了新型果農(nóng),自己忙不過來,就請臨近周邊縣市的人們來幫工。侍弄果樹是辛苦的,剪枝、施肥、授粉、疏果、打藥、套袋、摘袋,這一道道工序下來,像侍弄孩子一樣的細心,吃住在山里的時候常有,當然辛苦也換來了甘甜,蘋果成了棲霞人引以為驕傲的物產(chǎn),也是他們豐收的希望。春天,繁花開遍山野,秋天,累累的果實壓彎枝頭。蘋果豐收的季節(jié),外地前來收購蘋果的商家云集棲霞,爭著搶著收購。滿山紅彤彤的蘋果映襯著果農(nóng)們曬得黝黑的臉龐,想到一年的辛苦就會換來想要添置的某些家當,或者實現(xiàn)自己的某個夢想,那所有的勞累也就消散殆盡。公路上,賣蘋果的農(nóng)用車盛載著蘋果,川流不息,那坐在車斗里系著色彩艷麗頭巾的農(nóng)婦的笑臉會告訴你她心中的喜悅。大山以寬廣的胸懷,哺育了山里的人們,住在大山懷抱里的山里人也忘不了大山的恩情。這連綿的山里有珍貴的人參和靈芝,也有撿不盡挖不盡的黏莪(蘑菇)、山菜,困難年代,人們到山里挖過中藥材補貼家用,采摘山茶自飲待客,挖野菜采野果果腹充饑,近處的野菜挖沒了,就到大山上挖野菜捋樹葉吃,老人們說,三年自然災害時期,近山的地方餓死或出去討飯的人都比別處少。可以說是大山養(yǎng)育了他們,讓他們度過了難關,所以這里的人們對大山是那樣的親切那樣的熱愛。三地靈人杰,棲霞歷史上就出名人,這里走出了全真道教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丘處機、震動清廷的農(nóng)民起義領袖于七、清代訓詁大師郝懿行、現(xiàn)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牟宗三等名垂史冊的人物。說到棲霞的人,怕是誰也繞不過去丘處機,這個全真道教龍門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一生富有著傳奇色彩。受成吉思汗三次召見,最終遠赴大漠,以他超常的見識和巨大的人格魅力,感動成吉思汗,止殺救民,使得百姓免遭涂炭之苦。1224年,丘處機回到燕京,奉旨掌管天下道教,持旨釋放淪為奴隸的漢人和女真人3萬余,并通過入全真教即可免除差役的方式,解救了大批漢族學者。自此,全真教盛極一時,丘處機的聲譽也登峰造極,寺廟改道觀、佛教徒更道教者不計其數(shù)。人們評價說:“有元一代,丘氏對于華夏文化的傳承和漢文化的獨立性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棲霞的山水養(yǎng)育了這樣一位文化道人,這個被成吉思汗尊為“神仙”的棲霞人,影響了中國的宗教局面,他留下的道教文化和人格精神也同樣在影響著今天的棲霞,棲霞的文化中無處不有丘處機道教的氣息。至今盛演不衰的棲霞的民間樂舞八卦鼓舞、穿花燈舞都與道教文化密不可分。八卦鼓舞發(fā)源于棲霞后廟鎮(zhèn)上林家村,用鼓和傘為道具,鼓為主、傘為副。八卦鼓直徑約50厘米,雙面牛皮蒙面,鼓面和傘上都繪有八卦圖。八卦鼓舞為男女對舞,一般由8男8女組成,男隊員挎“八卦鼓”于腰前,女隊員則雙手握圓形平頂古銅色傘舞蹈,在隊形變換中,都要以圓為中心,左旋必右轉,轉要回圓,圓中見轉,體現(xiàn)道教文化的陰陽相合,這是八卦鼓舞極其鮮明的藝術特色,人們將武術、藝術和娛樂集于一體,用鼓點與舞蹈粗獷震撼地演繹道教文化。跳花燈流傳于棲霞北部山區(qū),相傳始于明代。舞者各手持一個木制貼彩的四方“花盆”,“花盆”朝外的一面,大書“喜”字或“福”字,“盆”中偏后,栽插“四季花”(春蘭、夏荷、秋菊、冬梅等),中心點燃紅燭。舞者持“盆”,邊舞邊唱“對十二月花”,用四季花卉表達四季平安的美好祝愿。跳花燈舞多在元宵節(jié)和“燕九節(jié)”夜間表演,盆花燭光相映,光彩閃爍,歌聲絲竹相發(fā),歌舞并佳,節(jié)日氣氛很濃,為別處所不見。如今,在當年太虛觀的舊址,棲霞人重修了太虛宮,棲霞人還習慣將丘處機的出生地濱都里村稱之濱都宮。每年的正月十九,家鄉(xiāng)的人們還會過“燕九節(jié)”,與北京的“白云觀”同一天舉辦廟會,紀念這位家鄉(xiāng)的文化名人。濱都宮里曾為棲霞八大景之一的“長春仙井”還在,銘記著丘處機造福百姓的功績;棲霞城郊的庵里水庫,現(xiàn)已更名為“長春湖”,紀念這位長春道人。湖水清澈如碧,映照著朝云晚霞,訴說著歷史與今天。四棲霞處于膠東半島腹地,相對沿海的地方,這里民風純樸,古意猶存,較為完整地保留了獨特的山區(qū)生活方式和許多傳統(tǒng)的民風民俗。這里有中國北方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莊園牟氏莊園,規(guī)模宏偉,古樸壯觀,集中國北方歷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之大成;這里有能讓你看得眼花繚亂的“棒槌花邊”,編織者將幾十個纏有線繩的小棒槌撥弄得“叮咚”作響,如彈鋼琴般就能編織成各樣美麗的花紋;這里也有表現(xiàn)民間美術精髓,表現(xiàn)了民間獨特的審美觀的棲霞剪紙和棲霞花餑餑。棲霞有“剪紙之鄉(xiāng)”的美譽,剪紙作品造型生動,渾厚中有細膩,纖巧里顯純樸。棲霞的剪紙無時不有,過年、過節(jié)、婚嫁、生育、祭祀等;棲霞的剪紙無處不在,窗上、門上、炕圍子上、紙斗上、笸籮上、仰棚上。巧手的姑娘、媳婦們把自己居室、器具用剪紙裝飾得爭奇斗艷、光鮮亮麗。棲霞剪紙題材豐富,如表現(xiàn)美好心愿的吉祥圖案“竹報平安”、“喜上眉梢”、“福祿壽禧”、“事事如意”等;如表現(xiàn)幸福愛情的“牛郎織女”、“鶯鶯張生”等;更多的是將大自然中的花鳥魚蟲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于剪紙作品中,用諧音、象征、托物寄情的手法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們剪蓮花、金魚,象征“連年有余”,剪喜鵲、梅花,寓意“喜上眉梢”,剪“鴛鴦戲水”寓意幸福恩愛,剪鳳凰穿牡丹寓意富貴吉祥,剪佛手、桃子、石榴,象征多福、多壽、多子,等等。除了傳統(tǒng)題材的圖案,也不斷開發(fā)新題材。人們剪自己的日常生活,剪豐收的景象,并將剪紙貼到了蘋果上,開發(fā)出栩栩如生、形態(tài)各異的“藝術蘋果”,在提高蘋果經(jīng)濟收益的同時,賦予了棲霞剪紙新的文化內(nèi)涵,形成獨具特色的“蘋果剪紙文化”,使人們在品嘗蘋果的同時,也得到了藝術的享受。棲霞的花餑餑,也是將各種美好吉祥的寓意蘊含其中。在棲霞農(nóng)村,幾乎每一位婦女都會做花餑餑,巧手的農(nóng)家婦女以面為紙筆,在暄騰的大餑餑上點染花鳥蟲魚,描畫她們美好的心靈與幸福的向往,創(chuàng)作她們獨特的生活與藝術作品。餑餑是棲霞人主要的面食形式,而花餑餑在棲霞的民俗事象中使用最為普遍。男婚女嫁、生育添喜、祭祀親人、上梁蓋房、逢年過節(jié)都要做面塑。單說結婚的面塑,一對長穗寓意長命百歲,一對鴛鴦戲水寓意夫妻和美,一對金魚寓意金玉滿堂,一對龍鳳寓意龍鳳呈祥,所有美好的民俗心理在這里被詮釋得豐滿而恰當。最漂亮的是銅盆餑餑,直徑約5060厘米,高約4050厘米,結婚當天放在銅盆上,用大紅花包袱包裹,由新娘帶到新郎家。底座是蓮花瓣,上面多彩塑龍鳳及花鳥圖案,如葫蘆、金魚、鴛鴦等,組件可多達20多個,造型生動,情趣悅人,五彩繽紛,喜氣洋洋。送親隊伍到了新郎村里,專門有兩個人迎上來接銅盆餑餑,拿回家中,放在顯眼處,展示給親朋好友賞看,大家盛贊之余,新娘心里美滋滋的極有面子。山里人鄰里關系和睦融洽,遇上哪一家有結婚、生育、建房等大事情,四鄰八舍的女人們都自動來幫忙,女人們湊在一起,做著花餑餑,說著她們的心事,嘰嘰喳喳,歡聲笑語,幸福與歡笑蕩漾在每一個人的臉上,在她們笑談聲中,那些金魚、鴛鴦、龍鳳就在她們的手里活了起來。她們用巧手點染了生活的色彩,用她們豐富的想象力渲染著不同節(jié)日的氣氛。五棲霞人歷來以爽直樸實真誠聞名,口碑極好。作為半個棲霞人,我從1991年的春節(jié)第一次走進牙山腳下的那個小山村起,就與棲霞結下了不解之緣,這里也就成了我的家。20多年來,接觸到的親戚朋友,無一不是對你以心相待。每次回老家去,即使農(nóng)活再忙,兄弟姊妹們也會撂下活計聚一聚,走的時候都會把車子的后備箱塞滿,各種農(nóng)副產(chǎn)品,蔬菜、瓜果、蘿卜、白菜,一應俱全,下來什么吃什么,只要自己地里產(chǎn)的,都不讓買,說自己種的吃了更健康。早春,薺菜剛剛長出來,就早早去山里挖了來;山苜楂剛剛冒出嫩芽,就去掐了來,給你擇好,一時回不去,就洗干凈焯好放冰箱里給你留著。親情就是這樣,讓你永遠知道你的根在哪里。親人如此,朋友也一樣。先生有一個中學同學,近30年不見,同學聚會聯(lián)系上了,以后每年到了該摘櫻桃、摘蘋果的時候,電話會打好幾遍,讓我們?nèi)ゲ烧?,去了他們就會耽誤了工時熱情款待。有一年,我們實在不好意思再去討擾,遲遲沒有應約,再打來電話就說,東西都預備好了,你再不下來,找車給你送家里去。這種熱忱讓你感受到友情的溫暖,你除了接受這份真誠,什么都不能做。這就是棲霞的人,純樸實在得如此可愛。由于搞地域文化,也結識了更多的棲霞人,從文化宣傳部門的官員到普通百姓,無一不是熱情有加,無一不對家鄉(xiāng)文化充滿了熱愛。在參與審評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工作中,我一直比較關注唐王征東的傳說。2010年評審時,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了一組以崗山傳說為題的申報項目,后來就認識了采寫這些傳說的隋建國老師,了解了一些隋老師所做的事情。隋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