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將伐顓臾_第1頁
季氏將伐顓臾_第2頁
季氏將伐顓臾_第3頁
季氏將伐顓臾_第4頁
季氏將伐顓臾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季氏將伐顓臾 論語作者、作品簡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季氏將伐顓臾選自論語第十六章季氏篇。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季氏篇的名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2、”;“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本篇主要談論的問題包括孔子及其學生的政治活動、與人相處和結交時注意的原則、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作品背景 季氏伐顓臾一事,是在“陪臣執(zhí)國政”的魯國的特殊背景下發(fā)生的。“陪臣”指的是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家。他們的先祖即慶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魯桓公(前711-前694在位)的兒子、魯莊公(前693-前662在位)的弟弟,號稱“三桓”。到孔子這時,“三桓”執(zhí)魯國國政已達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在這一百多年間,公室(魯君)和私室(三桓)之間的斗爭一直繼續(xù)到戰(zhàn)國初年。季氏與魯君矛盾極深,歷代魯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顓臾再為患,這就等于助了魯君,故欲攻之。文章主

3、旨本文批評了季氏兼并顓臾的企圖,并闡發(fā)了孔子“治國以禮、為政以德”的主張。寫作特點1、此文是篇駁論,借對話形式展開批駁,破中有力,駁立結合,使駁斥更加有理有力。2、文章運用了三種論據(jù),立論堅實可靠,駁斥也有理有據(jù)。有歷史材料,“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現(xiàn)實事例,顓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3、文中的比喻句形象表達孔子的觀點?!拔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攙扶者的失職來比喻冉有、季路作為季氏家臣而沒有盡到責任?!盎①畛鲇阼?,龜玉毀于櫝中”的比喻有雙重喻義:一是將季氏比作虎兕,將顓臾比作龜玉。季氏攻打顓臾,好比虎兕跑出籠子傷人;顓

4、臾如被攻滅,好比龜甲、玉石毀于盒中,二是將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龜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傷人,龜玉毀于櫝中,是看守者的失職。冉有、季路作為季氏家臣若不能勸諫季氏放棄武力,致使顓臾被滅,也是他們的失職。4、 文中有三處用了反詰句,“何以伐為?”“則將焉用彼相矣?”“是誰之過與?”反詰句的運用使句子感情色彩強烈,批駁力較強;也使肯定的答案寓于反問當中,使肯定更為有力,語氣亦更加含蓄,引人思索。課文注解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季孫氏將要討伐顓臾。冉有、季路拜見孔子說:“季孫氏準備對顓臾采取軍事行動?!?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孔子

5、說:“冉有!我恐怕該責備你了。那顓臾,從前先王把他當作主管東蒙山祭祀的人,且 在 邦域之中 矣,是 社稷 之臣 也。 何以 伐為?”而且它地處魯國境內。這是魯國的臣屬,為什么要討伐它呢?”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冉有說:“季孫要這么干,我們兩個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孔子說:“冉有!周任有句話說:能施展才能就擔任那職位,不能這樣做則不擔任那職務。盲人遇到危險卻不去護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那何必要用那個做相的人呢?況且你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跑出,龜甲和玉

6、器在匣子里被毀壞,中,是誰之過與?”這是誰的過錯呢?”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冉有說:“如今顓臾城墻堅固而且靠近費城,現(xiàn)在不奪取,后世一定會成為子孫們的憂慮?!笨鬃釉唬骸扒?!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 孔子說:“冉有!君子厭惡那種不說自己想去做卻偏要編造借口(來搪塞態(tài)度)的人。我聽說有國有家者,不患寡 而 患不均,不患貧 而 患不安。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們不怕財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勻,不怕民眾不多而怕不安定。蓋 均 無貧,和 無寡, 安 無傾。財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沒有貧窮;上下和睦,就不必擔心人少;社會安定,國家就沒有傾覆的危險。夫 如是,故

7、遠人不服,則 修文德以來之,既 來之,則 安之。依照這個道理,原來的遠方的人不歸服,就發(fā)揚文治教化來使他歸服;使他來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來。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如今由與求兩人輔佐季孫,遠方的人不歸服,卻不能使他們來;國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穩(wěn)定統(tǒng)一;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反而在境內策劃興起干戈。我恐怕季孫氏的憂慮,不在顓臾,而是在魯國內部?!?文言知識一、通假字:1、無乃爾是過與 與通歟,表揣測的句末語氣詞 二、古今異義:1昔著先王以為東蒙主 以為: 古義以+為=讓擔任 今義認為2、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有事: 古義

8、指有軍事行動 今義有事情3、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國: 古義諸侯的封地 今義國家 家: 古義卿大夫的封地 今義家庭和住所4、不患貧而患不安 不安:古義社會不安定 今義 不安定,不安寧 客套話,表歉意和感謝三、一詞多義: 為:語氣詞,呢 例:何以伐為 動詞,擔任 例:昔著先王以為東蒙主 動詞,成為 例:后世必為子孫憂 介詞,替 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相:名詞,輔助盲人走路的人 例:則將焉用彼相矣 動詞,輔佐 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過:動詞,責備 例:無乃爾是過與 形容詞,錯誤 例:且爾言過矣 名詞,過錯 例:是誰之過與且:而且 例:且在邦域之中矣 況且 例:且爾言過矣安:形容詞,安定 例:不患貧而患不安使動用法,使 安定 例:既來之,則安之四、詞類活用:1、后世必為子孫憂 憂:動作名,所憂患的事物2、既來之,則安之 來、安:使動用法,使來,使安3、則修文德以來之 來:使動用法,使來,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辭:名作動,找借口 五、特殊句式:1、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狀語后置 季氏將于顓臾有事2、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 狀語后置 虎兕于柙出,龜玉于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