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性能和熱處理(精心整理)_第1頁
力學性能和熱處理(精心整理)_第2頁
力學性能和熱處理(精心整理)_第3頁
力學性能和熱處理(精心整理)_第4頁
力學性能和熱處理(精心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金屬材料力學性能與熱處理工藝,2014年1月4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四要素,探索這四個要素之間的關系,覆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所有研究內(nèi)容,能夠根據(jù)使用性能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并制定出相應的加工工藝,使之最終具有滿足使用性能要求的性質(zhì),是工程技術人員應該具備的能力,材料力學性能,材料在外加載荷作用下或載荷與環(huán)境因素(溫度、介質(zhì)和加載速率)聯(lián)合作用下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低碳鋼單向靜載拉伸應力應變曲線,1、oa段:彈性變形 2、ab段:彈性變形+塑性變形 3、bcd段:明顯塑性變形,出現(xiàn)屈服現(xiàn)象,作用力基本不變情況下,試樣連續(xù)伸長。 4、db段曲線:彈性變形+均勻塑性變形 5、b點:出現(xiàn)縮頸現(xiàn)象,

2、試樣局部截面明顯縮小試樣承載能力降低,拉伸力達到最大值,試樣即將斷裂,低碳鋼拉伸力伸長曲線,材料力學性能,強度指材料抵抗塑性變形和斷裂的能力,2、抗拉強度,試樣拉斷前所承受的最大拉應力,反映了材料的最大均勻變形的抗力,1、屈服強度,b = fb/s0,b常用作脆性材料的選材和設計的依據(jù),s = fs/s0,fs:試樣屈服時所承受的拉伸力(n); s0 :試樣原始橫截面積(mm,強度指標,s代表材料開始明顯塑性變形的抗力,是設計和選擇韌性材料的主要依據(jù)之一,材料力學性能,塑性指標,塑性是材料在靜載荷作用下產(chǎn)生塑性變形而不破壞的能力,1、斷后伸長率,2、斷面收縮率,試樣拉斷后標距的伸長量與原標距長

3、度的百分比,試樣拉斷后縮項處橫截面積的最大縮減量與原始橫截面積的百分比,(l1-l0)/l *100,l0:標距;l1:拉斷后的試件標距,(a0-a1)/a0 *100,a0:試件原橫截面積;a1:斷裂后頸縮處的橫截面積,材料力學性能,彈性指標,組織不敏感的力學性能指標,合金化、熱處理、冷塑性變形對其影響不大,剛度:材料在受力時,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e,拉應力;:拉伸應變,機構和構件選材重要的力學性能指標,行車梁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否則在起吊重物時會因撓度過大引起振動,機床和壓力機主軸、床身和工作臺對剛度都有要求,以保證加工精度,內(nèi)燃機、離心機和壓氣機等的主要構件要有足夠的剛度防止發(fā)生振動,材料

4、力學性能,硬度,材料局部表面抵抗塑性變形和破壞的能力。 它是衡量材料軟硬程度的指標,其物理含義與試驗方法有關,硬度的測試方法 (1)布氏硬度 (2)洛氏硬度 (3)維氏硬度 (4)肖氏硬度 (5)里氏硬度 (6)莫氏硬度,材料力學性能,布氏硬度,適用范圍:用于測量灰鑄鐵、結構鋼、非鐵金屬及非金屬材料等,優(yōu)缺點: (1)測量值較準確,重復性好; (2)可測組織不均勻材料; (3)不適合測試成品與薄件; (4)測量費時,效率低,450hb:測試壓頭為淬火鋼球,硬度符號hbs; 650hb:測試壓頭為硬質(zhì)合金,硬度符號hbw,單位面積上所承受的平均應力,即試驗力p與壓痕球形表面積的商,經(jīng)驗公式:低碳

5、鋼:b3.6hbs;高碳鋼:b3.4hbs,材料力學性能,洛氏硬度,以測量壓痕深度表示材料的硬度值,每0.002mm相當于1洛氏硬度單位,10hrchbs,hr=(k-h)/ 0.002,壓頭分兩種:1、圓錐角=120的金剛石圓錐體, 2、直徑為1.588mm的小淬火鋼球,洛氏硬度計算式,壓頭1:k=0.2mm;壓頭2:k=0.26mm,優(yōu)缺點:(1)試驗簡單、方便、迅速;(2)壓痕小,可測成品,薄件; (3)數(shù)據(jù)不夠準確,應測三點取平均值(4)不應測組織不均勻材料,如鑄鐵,材料力學性能,維氏硬度,在200-350hbs之間,hvhbs,根據(jù)壓痕單位面積所承受的試驗力計算硬度值,壓頭是兩相對面

6、間夾角為136的金剛石四棱錐體,測量范圍 : 常用于測薄件、鍍層、化學熱處理后的表層等,優(yōu)缺點: (1)測量準確,應用范圍廣(硬度從極軟到極硬);(2)可測成品與薄件 (3)試樣表面要求高,費工,材料力學性能,沖擊韌性,材料在沖擊載荷作用下抵抗破壞的能力,試樣沖斷時所消耗的沖擊功ak為,ak = m g h m g h (j,沖擊韌性值a k 就是試樣缺口處單位截面積上所消耗的沖擊功,a k = ak / s0 (j/cm,ak值低脆性材料: 斷裂時無明顯變形,金屬光澤,呈結晶狀。 ak值高韌性材料: 明顯塑變,斷口呈灰色纖維狀,無光澤,材料力學性能,titanic沉沒原因,含硫高的鋼板,韌性

7、很差,特別是在低溫呈脆性。所以,沖擊試樣是典型的脆性斷口。近代船用鋼板的沖擊試樣則具有相當好的韌性,一項新的科學研究回答了80年未解之謎,沖擊韌性,低溫脆性,韌脆轉變溫度,不同碳含量鋼沖擊功與溫度關系,材料力學性能,含硫高的鋼,現(xiàn)代船舶用鋼,斷裂韌度,斷裂力學:在承認機件存在宏觀裂紋的前提下,建立了裂紋擴展的各種新的力學參量,并提出了含裂紋體的斷裂判據(jù)和材料斷裂韌度,張開型穿透裂紋無限大板的應力分析,應力場強度因子k1,y裂紋強度系數(shù),斷裂韌度k1c,裂紋不會擴展,安全,裂紋擴展,斷裂失效,材料力學性能,疲勞強度,疲勞現(xiàn)象: 金屬機件或構件在變動應力和應變長期作用下,由于累積損傷而引起的斷裂現(xiàn)

8、象,80%的斷裂由疲勞造成,疲勞特點: (1)疲勞是低應力循環(huán)延時斷裂,斷裂應力往往低于材料抗拉強度,甚至屈服強度; (2)疲勞是脆性突發(fā)性斷裂,斷裂前不會有明顯的變形征兆,危險性大; (3)疲勞對缺口、裂紋及組織缺陷十分敏感,具有高度的選擇性,材料力學性能,疲勞極限-1 : 材料經(jīng)無數(shù)次應力循環(huán)而不發(fā)生疲勞斷裂的最高應力值,條件疲勞極限: 經(jīng)受107應力循環(huán)而不致斷裂的最大應力值,鋼材疲勞強度經(jīng)驗公式: -1 = (0.450.55)b 或 -1 = 0.27(s+b) -1p = 0.23(s+b,材料力學性能,定義:將固態(tài)金屬或合金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使其內(nèi)部組織結構發(fā)生變化,獲得所需

9、要性能的工藝,目的:一是改善材料工藝性能,確保后續(xù)加工順利進行,這種熱處理稱為預先熱處理;二是提高材料使用性能,延長零件使用壽命,這種熱處理稱為最終熱處理,分類,普通熱處理(四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表面熱處理 (表面淬火、化學熱處理) 其他熱處理(真空熱處理、形變熱處理等,熱處理,鋼材熱處理工藝,共析鋼在加熱時的組織轉變(回顧,鋼材熱處理工藝,珠光體向奧氏體轉變過程四步,1)奧氏體形核; (2)奧氏體長大; (3)剩余fe3c溶解; (4)奧氏體均勻化,鋼在冷卻時的組織轉變,重要性:決定了鋼熱處理后的組織和性能。同一種鋼,加熱溫度和保溫時間相同,冷卻方法不同,熱處理后的性能截然不同,奧

10、氏體的冷卻轉變:奧氏體在臨界點a1以上是穩(wěn)定相,冷卻至a1以下就成了不穩(wěn)定相,要發(fā)生組織轉變,鋼材熱處理工藝,45鋼加熱到840,在不同冷卻條件下冷卻后的力學性能,鋼材熱處理工藝,共析鋼過冷奧氏體等溫轉變曲線的建立(金相硬度法,也稱“ttt曲線”(time-temperature-transformation curve,因形狀類似“c”,常稱“c曲線,借助“c曲線”,可以了解奧氏體在不同的冷卻條件下轉變成何種組織以及轉變產(chǎn)物的性能,為正確制定和選擇熱處理工藝提供理論依據(jù),鋼材熱處理工藝,共析鋼c曲線及轉變產(chǎn)物,1)珠光體型轉變(又稱高溫轉變,轉變溫度: a1550;轉變產(chǎn)物:珠光體,a1 6

11、500c:珠光體片層較粗, p(珠光體-pearlite ) 6500c6000c:珠光體層片較細,s(索氏體- sorbite ) 6000c5500c:珠光體層片極細,t (屈氏體troolstite,珠光體的鐵素體和滲碳體層片粗細與轉變溫度有關。溫度越低,珠光體的層片越細。層片變細,強度硬度增加,塑性韌性有所增加,鋼材熱處理工藝,p,s,t,2)貝氏體型轉變(又稱中溫轉變,轉變溫度: 550ms(230) 轉變產(chǎn)物:貝氏體 b(bainite)-由過飽和f和滲碳體組成的混合物,550350:上貝氏體(upper bainite )(b上)羽毛狀組織,強度與塑性都較低,脆性很高,350 m

12、s:下貝氏體(lower bainite )( b下)針片狀組織,綜合性能好,鋼材熱處理工藝,b上,b下,3)馬氏體轉變(又稱低溫轉變,轉變溫度:ms(230c) mf 轉變產(chǎn)物:馬氏體(martensite )+a(residual austenite ) 馬氏體:碳在-fe中形成的過飽和固溶體,用m表示,分類: 低碳馬氏體(low carbon martensite ):呈板條狀,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塑韌性。也稱板條m(lath martensite )。 高碳馬氏體(high carbon martensite ):呈透鏡狀,片狀,中間有脊線。其強度很高,但塑韌性差,脆性大,低碳馬氏體,高碳

13、馬氏體,鋼材熱處理工藝,亞共析鋼的c曲線,鋼材熱處理工藝,過共析鋼的c曲線,鋼材熱處理工藝,過冷奧氏體連續(xù)轉變冷卻曲線(cct曲線 )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鋼材熱處理工藝,p,均勻a,細a,等溫退火,p,p,退火,爐冷,正火,空冷,s,淬火,油冷,t+m+a,等溫淬火,b下,m+a,分級淬火,m+a,淬火,水冷,m回,150-250,t回,350-500,s回,500-650,p,t+s回,s,t+b下+m+a,用c曲線定性說明連續(xù)冷卻轉變產(chǎn)物,550,600,650,鋼材熱處理工藝,目的: 細化晶粒; 降低硬度,改善鋼的成形和切削加工性能 消

14、除內(nèi)應力,退火(annealing,分類:按退火的目的和工藝特點可分為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溫退火、球化退火、去應力退火等,定義,鋼材熱處理工藝,完全退火(full annealing,適用范圍:亞共析鋼 加熱溫度: ac3+3050 目的:細化組織,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消除內(nèi)應力 室溫組織:f+p,球化退火(spheroidizing annealing,適用范圍:共析鋼和過共析鋼 加熱溫度: ac1+2030 目的:使網(wǎng)狀或片狀 fe3c球化。 組織:球狀珠光體,鋼材熱處理工藝,等溫退火(isothermal annealing,工藝:加熱到ac1+3050或ac3+3050,保

15、溫后,迅速冷卻至ar1以下某一位溫度,待a都變?yōu)閜類組織,出爐空冷。 組織:p類 優(yōu)點:退火時間短,組織均勻,鋼材熱處理工藝,去應力退火(relief annealing,目的:去除殘余應力 加熱溫度:t加熱ac1(500600) 應用:消除鑄件,鍛件,焊接件等的殘余內(nèi)應力,均勻化退火(擴散退火,目的:消除偏析;均勻成分、組織 加熱溫度: ac3150 250 組織:亞共析鋼為p+f。 應用:主要用于質(zhì)量要求高的合金鋼鑄錠、鑄件、鍛件,鋼材熱處理工藝,再結晶退火(recrystallization annealing,工藝:加熱到ac1以下50-150,或t再+30-50,保溫,緩冷。 目的:

16、消除加工硬化,恢復鋼材的塑韌性。 應用:冷加工后的工件消除加工硬化。如在鋼絲拉拔過程中,中間進行的退火,鋼材熱處理工藝,目的: 低碳鋼:提高硬度,利于切削。 過共析鋼:消除網(wǎng)狀二次滲碳體,利于p球化。 中碳鋼和中碳低合金鋼: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可作為最終熱處理,正火(normalizing,定義:將工件加熱到ac3或accm以上3050,保溫后從爐中取出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鋼材熱處理工藝,退火與正火的選擇,1.從切削加工性方面考慮,低碳鋼采用正火;中碳鋼用退火、正火都行;過共析鋼在消除網(wǎng)狀滲碳體后采用球化退火,2.從使用性能方面考慮,一些受力不大的工件,性能要求不高,可用正火作為最終熱

17、處理;形狀復雜、尺寸大或重要零件采用退火,3.從經(jīng)濟性方面考慮,正火成本低,退火成本高。在滿足鋼質(zhì)量的前提下,應盡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鋼材熱處理工藝,淬火(quenching,定義,目的:獲得m或b下組織,提高鋼的的硬度和耐磨性,淬火溫度的選擇,亞共析鋼:ac3+30 50 ; 共析鋼及過共析鋼:ac1 +30 50,鋼材熱處理工藝,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十分理想的冷卻介質(zhì)能符合這一理想的冷卻速度的要求,650以上,慢,減小熱應力 650-400 ,快,避免c曲線 400 以下,慢,減輕相變應力,淬火冷卻是決定淬火質(zhì)量的關鍵,理想的冷卻速度應是如圖所示的速度,淬火(quenching,鋼材熱處

18、理工藝,常用的淬火介質(zhì)(quenching medium,目前生產(chǎn)中常用的冷卻介質(zhì)有油、水、鹽水,其冷卻能力依次增加,水:淬冷能力強,但工件表面有軟點,易變形開裂,鹽水:淬冷能力更強,工件表面光潔、無軟點,但更易變形開裂,油:淬冷能力弱,但工件不易變形開裂,常見的淬火冷卻方法(quench cooling method,鋼材熱處理工藝,鋼的淬透性(hardenability of steel,淬透性(hardenability ) :表示鋼在淬火后能獲得淬硬層的深度,淬硬(hardenability ):表示鋼在淬火后能達到的最高硬度。取決于wc的含量。c%淬硬性,淬硬層深度(depth of

19、 hardening zone ):表面到半m組織的距離。淬硬度層越深,淬透性越好,淬透性的應用,橫截面受力均勻的零件:選用淬透性高的鋼。 橫截面受力不均勻的零件:選用淬透性不必高的鋼。 避免脆性斷裂的零件:選用淬透性不能高的鋼,鋼材熱處理工藝,回火(tempering,定義,回火的主要目的,消除內(nèi)應力,降低脆性 穩(wěn)定組織和工件尺寸 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注意:未經(jīng)淬火的鋼回火無意義,而淬火鋼不回火在放置使用過程中易變形或開裂。鋼經(jīng)淬火后應立即進行回火,鋼材熱處理工藝,回火的組織和性能變化,淬火鋼回火時的組織轉變主要發(fā)生在加熱階段。隨加熱溫度升高,淬火鋼的組織發(fā)生四個階段變化,1.馬氏體的分解,

20、回火階段:100回火時,組織無變化;100-200加熱時,馬氏體將發(fā)生分解。 獲得組織:回火馬氏體 m回(過飽和固溶體)。 性能變化:內(nèi)應力逐漸減小,性能基本不變,2.殘余奧氏體分解,回火階段: 200-300。 a分解,轉變?yōu)閎下。 獲得組織:m回(tempered martensite)表示 性能變化:應力進一步降低,強度和硬度略有下降,鋼材熱處理工藝,3.馬氏體分解完成和滲碳體的形成,回火階段: 300-400。碳化物轉變成穩(wěn)定的滲碳體。 獲得組織:回火屈氏體,用t回(tempered troostite)表示 (f+極細粒狀fe3c)。 性能變化:內(nèi)應力基本消除,硬度下降,塑韌性增加,

21、4.fe3c聚集長大和固溶體的回復與再結晶,回火階段:400以上。 相開始回復,500以上時發(fā) 生再結晶; 獲得組織:回火索氏體,用s回(tempered sorbite)表示 (f+細粒狀fe3c)。 性能變化:獲得良好的綜合性能,鋼材熱處理工藝,鋼材回火后組織與力學性能,鋼材熱處理工藝,回火時力學性能變化總的趨勢:隨回火溫度提高,鋼的強度、硬度下降,塑性、韌性提高,表面熱處理(surface heat treatment,在生產(chǎn)中,有很多零件要求表面和心部具有不同的性能,一般是表面硬度高,有較高的耐磨性和疲勞強度;而心部要求有較好的塑性和韌性,鋼材熱處理工藝,在這種情況下,單從材料選擇入手

22、或采用普通熱處理方法,都有不能滿足其要求。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表面熱處理,表面熱處理:只對工件表層進行熱處理以改變其組織和性能的熱處理工藝,分類:表面淬火和化學熱處理,表面淬火(surface quenching,方法:感應加熱表面淬火和火焰加熱表面淬火,定義:僅對工件表面進行淬火(+回火)的熱處理工藝 目的:使工件表硬心韌。 表面淬火用鋼:中碳結構鋼(含碳量0.4-0.5,鋼材熱處理工藝,感應加熱表面淬火(induction surface quenching,基本原理:感應圈通入交流電 形成渦流(集膚效應) 表層得a 水冷得m,分類,高頻感應加熱: 200300khz,0.52.5mm;

23、中頻感應加熱: 0.510khz,210mm; 工頻感應加熱: 50hz,1020mm,規(guī)律:電流頻率越大, 淬硬層深度越淺,鋼材熱處理工藝,火焰加熱表面淬火(flame heating surface quenching,定義:火焰加熱表面淬火是應用氧乙炔(或其它可燃氣體)火焰,對零件表面加熱,然后快速冷卻的淬火,淬硬層深度一般為26mm,應用:適用于單件、小批量生產(chǎn),鋼材熱處理工藝,鋼的化學熱處理(chemical heat treatment,定義:將鋼件置于一定溫度的活性介質(zhì)中保溫,使一種或幾種元素滲入它的表層,以改變其化學成分、組織和性能的熱處理工藝,分類:根據(jù)滲入的元素不同,化學熱

24、處理可分為滲碳(carburizing )、滲氮、碳氮共滲、滲硼、滲鋁等,基本過程: 分解:使化學介質(zhì)在加熱保溫過程中分解出滲入元素的活性原子; 吸收:活性原子被工件表面吸附,形成固溶體或特殊化合物; 擴散:滲入原子由工件表層向內(nèi)擴散,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擴散層,即滲層,鋼材熱處理工藝,鋼的滲碳(carburize of steel,目的: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滲碳用鋼:低碳鋼或者低碳合金鋼,如20,25 介質(zhì):最常用的氣體(煤油、苯等),具有活性碳原子。 溫度:在奧氏體區(qū),900950 時間:根據(jù)滲層深度而定,約10小時左右。 滲碳后的組織:若工件滲碳后緩慢冷卻,從表面到心部的組織為 p+fecpp+f,表面,心部,鋼材熱處理工藝,其他化學熱處理方法,碳氮共滲(carbonitriding):碳氮同時滲入工件表層。提高表面硬度、抗疲勞性和耐磨性,并兼具滲碳和滲氮的優(yōu)點,滲鉻(chromiz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