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家吳其浚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5/2366b8c0-352d-4985-901c-be0d5fd30570/2366b8c0-352d-4985-901c-be0d5fd305701.gif)
![植物學家吳其浚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5/2366b8c0-352d-4985-901c-be0d5fd30570/2366b8c0-352d-4985-901c-be0d5fd305702.gif)
![植物學家吳其浚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5/2366b8c0-352d-4985-901c-be0d5fd30570/2366b8c0-352d-4985-901c-be0d5fd305703.gif)
![植物學家吳其浚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5/2366b8c0-352d-4985-901c-be0d5fd30570/2366b8c0-352d-4985-901c-be0d5fd305704.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吳其浚編輯吳其濬(17891847),字季深,一字瀹齋,別號吉蘭,號雩婁農(nóng)。吳其濬不同于清代一般官吏,他對植物學與礦產(chǎn)學有深厚的造詣,著有植物名實圖考、植物名實圖考長篇、滇南礦廠圖略和滇行紀程集等書,這些書都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目錄1簡介2植物學成就3著作價值優(yōu)點 不足 4礦物學成就簡介 著作地位 5科學思想及研究方法重視實踐 重視前人經(jīng)驗 1簡介清代植物學家(1789-1847年)。字瀹齋,又字季深、吉蘭。河南固始縣人。清嘉慶二十二年狀元。先后任翰林院修纂,江西、湖北學政,兵部侍郎,并官至湖南、湖北、云南、貴州、福建、山西等省總督或巡撫?;掠胃鞯?,酷愛植物,每至一處,必搜集標本,繪制圖形,并于
2、庭院中培植野生植物,歷時七年,將其實地考察及經(jīng)歷所得之真知,寫成植物名實圖考一書,計三十八卷,其中所收之植物共一千七百一十四種,并有附圖一千八百多幅。書中有甚多糾正前人舛誤之處,于古代中藥 本草學之發(fā)展,亦具有重要之地位。此書著成之前,先已從其所閱覽之各種有關(guān)書籍中輯錄出植物草本,亦有繪成圖形,成植物名實圖考長編。此二書在我國植物學發(fā)展史上有重要作用。深受中外學者之重視。濬字拼音jn,音同郡?!盀F”字常被簡化作“浚”。而吳其濬有一堂兄名吳其浚,后人多將其混淆。 吳其濬在寫文作賦時常自稱“雩婁農(nóng)”,但據(jù)學者考證,這并非其名號,而是“謙恭之詞”。吳其濬,出身于官僚家庭。父親吳烜,兄吳其彥曾任翰林、
3、侍郎、順天府(今北京)學政等官職。道光元年(1821)其父卒,道光五年(1825)母歿。他家的住宅稱“宮保第”。吳姓氏族是前清固始縣“四大家族”之一。 吳其濬從小好學,21歲時(1810)考中舉人,28歲時(1817)考中狀元,先后任翰林院修撰、禮部尚書、兵部侍郎等職。以后又出任湖北、江西學政、湖南、湖北、甘肅、浙江、廣東、云南、貴州、福建、山西等省的巡撫或總督,還兼任過鹽政等高級官員,所以說他“宦跡半天下”。吳其濬不同于清代一般官吏,他對植物學與礦產(chǎn)學有深厚的造詣,著有植物名實圖考、植物名實圖考長篇、滇南礦廠圖略和滇行紀程集等書,這些書都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2植物學成就他首先編著的是植物名實圖
4、考長篇,全書22卷。約89萬字。著錄植物838種。分谷類、蔬類、山草、石革、濕草、蔓草、水草、毒草、呆類、木類等10余類,每類植物中又分許多種。吳其濬輯錄歷代古籍中有關(guān)植物的資料時,重點收錄各種植物的形態(tài)、產(chǎn)地、。藥性及用途等。書中著錄或節(jié)錄了一些花卉、果樹用材植物的專譜,如芍藥譜、桐譜、菊譜、打棗譜、蠶書、茶經(jīng)、牡丹譜等。還輯錄了中國南方、北方,包括國外引進的果樹60多種。保存了大量植物學文獻,其數(shù)量超過歷代任何一種本草和植物學著作。它是研究植物學、生藥學的重要文獻。 吳其濬在完成植物名實圖考長篇的基礎(chǔ)上,利用去各地巡視的機會,深入調(diào)查,廣泛采集植物標本,繪制成圖,并結(jié)合歷代的有關(guān)文獻進行研
5、究,寫出了著名的植物名實圖考(1848)。本書是在他死后第二年由山西巡撫陸應(yīng)谷校刊的。全書38卷,記載植物1714種,分谷、蔬、山草、隰草、石草(包括苔蘚)、水草(包括藻)、蔓草、芳草、毒草、群芳(包括寄生于一些木類的擔子菌)、果、木等12類。這是一部專門記載植物,又集中反映其生物學特性的植物學專著,為吳其濬在植物學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植物名實圖考記載的植物,多數(shù)是吳其濬親自觀察和訪問所得,因此這些描述都能反映該植物的形態(tài)及生態(tài)習性,使讀者能辨認植物的種類。例如,他在九頭獅子草下寫道:“九頭獅子草產(chǎn)湖南激越山坡間,江西廬山亦有之。叢生,數(shù)十本為二簇。附莖對葉,如鳳仙花葉稍闊,色濃綠無齒。莖有
6、節(jié)如牛膝。細根長須,秋時梢頭一節(jié)間先發(fā)兩片綠苞,宛如榆錢,大如指甲,攢簇極密,旋從苞中吐出兩瓣粉紅花摘其莖插之即活?!睖蚀_描述了九頭獅子草具有根細長須狀,莖深綠色,有膨起的節(jié),葉對生,花開于枝梢的葉腋,多數(shù)為聚傘狀花序,花呈淡紅紫色的形態(tài),以及它的習性、繁殖方法。他又指出野芝麻叢生,方莖,四棱,對節(jié)生葉,繞節(jié)開花(輪傘花序)、唇形花冠的特點,而且對花菩,雄蕊著生方式,都有形象的描述。植物名實圖考首次記載了蕨類植物生殖器官孢子囊,如卷十六石草類記劍丹葉“面綠背淡亦有金星如骨牌點”?!敖鹦恰?即孢子囊群)是蕨類植物共同的特征。又對鵝掌金星草、金交翦、飛刀劍、鐵角鳳尾草等蕨類植物的孢子囊也作了形象的
7、描述。而且其附圖都將“金星”繪出。說明對蕨類植物孢子囊的形態(tài)已有深入的觀察和認識。由于吳其濬的細致認真觀察,考證分析,發(fā)現(xiàn)了本草著作或有關(guān)記載植物文獻中的錯誤,以及經(jīng)常出現(xiàn)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的混淆現(xiàn)象。并給予了糾正和補充。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五加科的通脫木與木通科的木通混為一種,同列入蔓草類,吳其濬就把通脫木從蔓草中分出,列入山草類,糾正了李時珍的這一錯誤。他還在冬葵條中批評李時珍將當時人們已不喜食用的冬葵從菜部移入隰草類是錯誤的,并指出冬葵為百菜之主,直至清代在江西、湖南民間仍栽培供食用,湖南稱冬寒菜,江西稱蘄菜,因而他又將冬葵列入菜部。以上數(shù)例表明,吳其濬已突破歷代本草學僅限于性味用途的
8、描述。而著重于植物的形態(tài)、生態(tài)習性、產(chǎn)地及繁殖方式的描述,大大豐富了植物學的內(nèi)容。 植物名實圖考所附的1800多幅圖,比歷代本草著作中的圖都要精確。我國本草書中有附圖,開始于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成書的唐新修本草,原書在北宋間已散失。光緒十五年(1889)傅云龍在日本所影印的傳抄自唐代的殘存“卷子本”亦無圖。以后蘇頌的本草圖經(jīng),今也不存。現(xiàn)存最早有附圖的本草著作是宋唐慎微撰、曹孝忠校勘的重修政和經(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北京圖書館藏金泰和甲子(1204)晦明軒刻本)。蘇頌本草圖經(jīng)所載的植物附圖,是由全國各路、府、州、監(jiān)、縣上呈朝廷的,圖出于眾人之手,文字說明由蘇頌整理,有時誤將同名異物的藥用植物混
9、為一種。唐慎微證類本草將本草圖經(jīng)的圖全部照繪,并未核對實物。所以蘇頌的舛誤,并未得到訂正。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附圖有1110多幅,但李時珍足跡所至,僅有北京、湖南、江西、江蘇、安徽等地,與吳其濬足履大江南北十余省的情況是無法相比的。植物名實圖考中大部分圖都是根據(jù)植物新鮮狀態(tài)時繪制的,很多都能反映該植物的特征。如二十四卷毒草類,天南星、磨芋、由跋、半夏都是天南星科植物,外形十分相似,很易混淆。吳其濬不僅用文字闡明彼此之間的差異;同時用了7幅插圖,繪出各種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的異同。這些圖把天南星科的特征,即肉穗花序外圍以佛焰苞繪得十分逼真,人們很易識別。由于植物名實圖考所繪的圖精確,增補
10、和訂正了本草著作中的闕略和謬誤,如藿香圖突出了藿香葉對生,葉片卵形或三角形,基部圓形,頂端長尖,邊具初鋸齒,花序頂生等形態(tài)特點,而本草綱目中所繪的圖,差異很大,令人難以識別。又本草綱目記載仙人掌草是風尾草,但其附圖并不準確,不像是鳳尾草。而植物名實圖考所繪的風尾草圖,清晰可辨,與文字相符。書中有的圖是按照植株生長時的自然狀態(tài)繪制的。如半夏有兩幅圖,一圖未開花,另一圖已開花,就是通過觀察繪制的。吳其濬重視圖形在辨認植物種類時的重要作用。因而所繪的圖精細、準確,對于研究植物鑒別種名具有較大的科學價值。 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是繼南方草木狀之后的一部大型區(qū)域植物志。全書收載的植物1714種,比南方草木狀多1600余種,也超過了歷代本草著作,是歷史上記載植物種類最多的著作。它涉及面廣,有白蒿、地黃、麥門冬、茺蔚、何首烏、柴胡、紫參等藥用植物;胡麻、稻、粱、黍、大豆、稷等糧食作物;林檎、橙、椰子、無花果、柑、梅、柿、柏、樟、白楊、桋樹、樺木等果樹和用材植物等。從植物生態(tài)角度看,有水生、陸生、隰生、石生等植物。從地理分布來看,這些植物遍及19個省,對江西、湖南、云南、山西、貴州等省植物的采集尤其豐富,云南等邊遠地區(qū)的植物資源首次得以記載,其中收錄江西植物約400種,云南植物約370余種,湖南植物280種。 從植物學的發(fā)展來說,可以劃分為若干階段,從整體上看,其途徑主要是由實用向純科學方面發(fā)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聽評課記錄 《擲一擲》人教版
-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聽評課記錄-第4單元:第2課時《一起來分類》北師大版
- 豬肉攤位員工合同(2篇)
- 魯人版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3.1 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聽課評課記錄
- 粵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5.3《聚落的發(fā)展變化》聽課評課記錄
- 八年級歷史人教版下冊聽課評課記錄:第15課 鋼鐵長城
- 湘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4.1《幾何圖形》聽評課記錄
- 蘇科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11.2 不等式的解集》聽評課記錄2
- 2022年新課標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10.2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聽課評課記錄
- 魯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九章《青藏地區(qū)》單元備課聽課評課記錄
- 苯胺合成靛紅工藝
- 質(zhì)量保證發(fā)展史和國外相關(guān)標準簡介
-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脫式計算大全600題及答案
- 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 課件 第10章 網(wǎng)絡(luò)化控制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shè)計
- 魯教版(五四制)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期末考試卷-附帶答案
- 南京大學儀器分析習題集
- 空調(diào)維保應(yīng)急預案
-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解決問題專項必考題西師大版
- 2023年高考語文全國乙卷作文范文及導寫(解讀+素材+范文)課件版
- 模塊建房施工方案
- 多域聯(lián)合作戰(zhàn)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