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古原草送別》古詩原文及鑒賞_第1頁
《賦得古原草送別》古詩原文及鑒賞_第2頁
《賦得古原草送別》古詩原文及鑒賞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賦得古原草送別古詩原文及鑒賞【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境鎏帯刻瓢拙右踪x得古原草送別【意思】 古原上的芳草,生長得茂盛,每年它都有一次枯謝,每年它都有 一次繁榮。野火能燒盡它的軀體,卻燒不死它的生命,當春風吹來的時候,它就 頑強地新生?!救姟抠x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窘忸}】此詩相傳為白居易十六歲時所作,并以此詩在長安謁見顧況,顧為之延譽而 聲名大振(見唐摭言卷七、舊唐書本傳、幽閑鼓吹等 ),實不可能。 因白居易十六歲時在江南,未至長安。賦得:賦詩得到某題目之意。凡摘

2、取古人 成句為題及應制之作和詩人集會分題之詩多于題前冠以“賦得”二字。被指定題材、主題的“試帖詩”及即景賦詩者亦往往冠“賦得”二字。 古原:古代著名的 平原。全詩用楚辭招隱士意象,以比興手法,由春草而及送別情懷。其中 頷聯(lián)二句,描寫春草頑強的生命力,富有哲理,歷來傳為名句。【鑒賞】從詩題看,這是一首預先定下題目的詩作。因為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按 例要在題目上加 “賦得”二字。但就是這樣一首頗受限制的遵題之作,卻成了白居易少年時代的成名作,成了名重一時并傳誦千古的佳制。限題作詩,其所寫之事本不必真有。然在詩人筆下,那一幅芳草萋萋、古原 送別的情景,卻表現(xiàn)得十分真切。首句“離離原上草”,寫眼前景

3、,出語坦易。 其功用,卻未可輕看。 它既扣緊題面“古原草”, 又極簡煉地交待出送別的特定 環(huán)境與時序:古原之上,青草茂盛,不正是一派春天的景象么 ?接下去,詩人沒 有進一步刻畫渲染古原春草,卻掉轉(zhuǎn)筆鋒,去揭示原草的生長規(guī)律:秋枯春榮, 年年踵接,歲歲循環(huán)。由原草之榮而想及其枯,原是很自然的對比聯(lián)想, 但說 “枯榮”而不說 “榮枯”, 又有作者的用意。 以 “榮”字作結, 不僅為了葉 韻,似亦意在表明, 本詩所要重點歌唱的對象, 正是由 “榮”字所表征的原 草的無限生命力。 循著 “枯榮”的脈絡, 第三、四兩句詩對原草展開了有 聲有色的描繪。“野火燒”,其焰烈烈可見 ; “春風吹”,其聲呼呼可聞

4、。 “燒” 而 “不盡”,野火之虛弱本質(zhì)已現(xiàn) ; “吹”而 “又生”,春風之溫潤強勁與原 草之堅韌性格、強大生命力亦赫然在目。要之,野火肆虐, 固可逞威于一時, 然一旦春回大地,原草那深藏于泥土之中的不死之根, 又會頑強破土,勃然吐綠。 如果說詩的首句重在摹寫原草之貌的話, 那么這兩句則重在傳達原草之神, 亦即 在形象的畫面中突出原草的精神與性格。曾有人認為,劉長卿命意相似的詩句 “春入燒痕青”在藝術上較 “野火”二句為佳。 其實即以藝術性而論, 白詩無 論在境界的闊大, 風力的遒勁,氣韻的生動等等方面,都顯然優(yōu)于劉句, 盡管 后者也自有其風致??梢哉f, “野火”二句氣勢不凡,形神兼?zhèn)?,確屬千

5、古佳 句。還應指出,原草的精神,其實不僅為原草所獨具,乃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 積極精神。由于典型地體現(xiàn)出這一精神, 原草形象遂潛在地具有了強烈的象征性。 它后來在中國現(xiàn)代革命斗爭中常被賦予的那種深刻的象征意義, 正根源于此。第三聯(lián),在進一步具體表現(xiàn)原草旺盛生命力的同時,筆調(diào)暗轉(zhuǎn), 引入送別 情意,并為送別備下了一個典型的環(huán)境。 這里,有仿佛從天邊飄來的清香 ( “遠 芳”), 有一直鋪向遠方的秀色 ( “翠”), 有明媚的光亮 ( “晴”), 更有 鮮明的動感與豐饒的情趣 ( “侵” )?!敖印迸c “侵”再度點染出原草的蓬勃 生氣, “古道”與“荒城”則在暗傳著送別的意緒。詩人就是要在這樣一派

6、遼 闊壯美、生機盎然、 詩意濃郁的古原春色之中去送別他的友人。 第四聯(lián)再一次扣 住題面, 并正面描寫送別。 “王孫”, 貴族, 借指詩人的朋友。 “萋萋”, 草 盛貌,此以春草之盛喻別情之 “滿”。一般認為,“萋萋”語出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在白詩中系襯托送別的愁情。更有人 認為,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乃是“令人斷腸的佳句”。其實,由于此 詩與招隱士在整個情感色調(diào)上迥異,似不必將兩個 “萋萋”作硬性的牽合 比附。聯(lián)系全篇來看,詩人的別情似乎并不見怎樣的 “愁”, 更不 “令人斷 腸”, 反倒顯得開朗而積極。這一點,觀下自明。在此詩的流傳中, 常出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 前

7、四句婦孺盡知, 且能背誦, 并 常常誤以為即是全詩, 后四句則不那么為人所知。 據(jù)傳說, 唐代名士顧況就曾因 激賞此詩前二聯(lián)而為白 “延譽”,使白 “聲名大振”。那么這是否就意味著, 此詩是由關聯(lián)甚少或者結構松散的兩個部分拼湊而成 ?我們究竟應當怎樣來解釋 這一現(xiàn)象呢 ?首先, 前二聯(lián)詠草, 形神兼?zhèn)洌?神完氣足, 完全可以獨立成篇。其脫離全詩而廣為流傳, 乃情理中事。其次,置諸全篇,前二聯(lián)實際上與后二聯(lián)意脈 緊屬,情調(diào)一致,渾然一體。首句“離離原上草”, 雖是即目所見,卻潛藏著多向發(fā)展的可能。其后或詠草或送別,都入其籠罩之中??芍^一句統(tǒng)領,二水分流。然二水又非全然分流。詩的后半部分,寫“古道”卻不顯悲涼,寫“荒 城”卻不覺凄清,寫“別情”卻不帶愁緒,就與其前半部分密切相關。詩人那 飽滿開朗的別情,正與伸向天邊的芬芳晴翠的古原春草互相諧調(diào)映襯;而“遠芳”的彌漫與 “晴翠”的無邊,又是直接根源于原草那萬劫不死、蓬勃再生的 精神與性格,亦可說正是這一精神與性格的形象寫照。于是,情滿古原,綠遍古原,春漫古原,盎然生機,無盡詩意,全詩就在這樣一種情思色調(diào)上達到 了完全的渾融統(tǒng)一。此詩首狀原草之貌,繼攝原草之魂,復繪古原春景,結以古原送別,真是一 波三折,聯(lián)聯(lián)翻出新意。而其景其思其情,又無不息息相關,互相映襯,完整一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