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識別與鑒定同翅目實(shí)用課件_第1頁
昆蟲識別與鑒定同翅目實(shí)用課件_第2頁
昆蟲識別與鑒定同翅目實(shí)用課件_第3頁
昆蟲識別與鑒定同翅目實(shí)用課件_第4頁
昆蟲識別與鑒定同翅目實(shí)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 同翅亞目Homoptera:蟬次目、木虱次目、蚜次目、粉虱次目、蚧次目 半翅亞目Hemiptera:奇蝽次目、鞭蝽次目、黽蝽次目、蝎蝽次目、細(xì)蝽次、臭蟲次目、蝽次目 同翅亞目昆蟲包括蟬、沫蟬、葉蟬、角蟬、蠟蟬、蚜蟲、 粉虱、木虱、介殼蟲,是昆蟲綱中較大的類群,廣布于世 界各地。 本目昆蟲與半翅亞目一樣具刺吸式口器,但其前翅質(zhì)地 均一,故稱同翅。均以植物汁液為食,一些種類可以分泌 臘質(zhì)、蜜露、介殼狀覆蓋物或形成蟲癭。刺吸植物汁液造 成生理損傷,并可傳播病毒。 同翅亞目昆蟲對人類也有有益的方面。紫膠、白蠟、五 倍子都是同翅亞目昆蟲的產(chǎn)物。 同翅亞目同翅亞目Homoptera 形態(tài)構(gòu)造形態(tài)構(gòu)造 刺

2、吸式口器從頭部腹面后方生出,喙14節(jié),多為3節(jié) 觸角短,鬃狀、線狀或念珠狀 前翅質(zhì)地均一,膜質(zhì)或革質(zhì) 有些蚜蟲和雌性介殼蟲無翅 根瘤蚜科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 生物學(xué)和生態(tài)學(xué)生物學(xué)和生態(tài)學(xué) 大多數(shù)為漸變態(tài),經(jīng)過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 少數(shù)為過漸變態(tài),如雄性介殼蟲及粉虱有類似蛹的蟲態(tài)。 多聚集生活。 繁殖方式多為兩性卵生,有些為孤雌胎生或孤雌卵生。 一些介殼蟲和多數(shù)蚜蟲具有世代交替現(xiàn)象。 分類概括和系統(tǒng)發(fā)育分類概括和系統(tǒng)發(fā)育 同翅亞目昆蟲已知約45000多種,我國已知3000多種?,F(xiàn)在我們一般采 用5次目13總科62科的系統(tǒng)。 木虱木虱 次目次目 粉虱粉虱 次目次目 蠟蟬總科 蟬總

3、科 沫蟬總科 葉蟬總科 角蟬總科 木虱總科 球蚜總科 蚜總科 粉虱總科 旌蚧總科 粉蚧總科 蚧總科 盾蚧總科 跗節(jié) 1節(jié) 跗節(jié) 2節(jié) 出現(xiàn) 擬蛹 漸變態(tài) 產(chǎn)卵器 發(fā)達(dá) 產(chǎn)卵器 萎縮 前胸背 板短 前胸背板長 觸角著生在復(fù)眼間下方 觸角著生 在復(fù)眼間 蟬蟬 次次 目目 蚜蚜 次次 目目 蚧蚧 次次 目目 同 翅 亞 目 一、蟬次目一、蟬次目 Cicadomorpha 多中到大型,也有小型;飛翔能力強(qiáng),善跳躍;觸 角短,剛毛狀或錐狀;具23革單眼,跗節(jié)3節(jié);翅脈發(fā) 達(dá),前翅至少有4條從翅基部發(fā)出。 本亞目許多雄蟲有發(fā)音能力,鳴聲有很大的?;?, 可以用來識別種類。 觸角生于 兩眼之下 觸角生于 兩

4、眼之間 單眼 三個 單眼 兩個 后足脛節(jié)縱向 有一排刺 無縱向刺 蠟蟬總科 蟬總科 葉蟬總科 沫蟬總科 蟬 次 目 前胸背板平或明顯隆 起,前翅常加厚呈皮 革質(zhì),后翅大 前胸背板發(fā)達(dá),常向 前延伸蓋住頭部,向 后延伸至少達(dá)小盾片 縫;前翅為復(fù)翅 角蟬總科 I、蠟蟬總科 Fulgoroidea 體小到大型;觸角著生在頭兩側(cè)復(fù)眼下方,梗節(jié) 膨大成球形或卵形;多具兩對翅,少數(shù)短翅或無翅, 前翅前緣基部有肩板,翅膜質(zhì)或皮革質(zhì);后足脛節(jié)有2 7個大的側(cè)刺和一列端刺。 卵產(chǎn)在植物組織內(nèi)或表面,常有蠟保護(hù)。有的種 類分泌蜜露。全世界已知1500屬9000多種,分1821 科。中國記錄有16科。 1、蠟蟬科

5、Fulgoridae 中到大型,頭有些具 有大型頭突,前胸背板橫形, 前緣極度突出,達(dá)到或超過 復(fù)眼后緣;前后翅膜質(zhì),翅 脈到端部多分叉和橫脈,呈 網(wǎng)狀。 世界已知120屬700多 種,中國記載20多種。我 國常見班衣蠟蟬Lycorma delicatula和龍眼雞Fulgora candelaria。 2、飛虱科 Delphacidae 體小型,29mm;多灰白或褐色;頭小、短,觸角錐形,少數(shù)第1、 2節(jié)長而扁平;前胸常呈衣領(lǐng)狀;翅膜質(zhì),靜止時呈屋脊?fàn)?,有長翅型 和短翅型;后足脛節(jié)有2個大刺,端部有1個可活動的距。 已知約150屬1500種,中國已知100多種,有許多經(jīng)濟(jì)植物的重要 害蟲,如

6、褐飛虱Nilaparvata lugens 3、象蠟蟬科 Dictyopharidae 頭多明顯延長呈錐狀或圓柱狀, 觸角梗節(jié)圓球形或卵形;前翅狹長, 有明顯翅痣;前足腿節(jié)脛節(jié)扁寬, 后足脛節(jié)具35根強(qiáng)刺。 已知130屬700多種,我國34種。 4、蛾蠟蟬科 Flatidae 蛾形,多褐色或淡綠色;頭 比胸部狹;翅靜止時常呈屋脊?fàn)睿?前翅寬大,近三角形,爪片有顆 粒,后翅寬大且翅脈不呈網(wǎng)狀。 已知212屬1000多種,我國 記載40種,如碧蛾蠟蟬Geosha distinctissima 5、廣翅蠟蟬科 Ricaniidae 前翅寬大呈廣三角 形,翅靜止時常呈屋脊 狀,爪脈無顆粒,后翅 ??;頭

7、寬大。 已知41屬400種, 我國30多種。 、蟬總科 Cicadoidea 大中型;前后翅均為膜質(zhì),常透明,翅脈發(fā)達(dá); 前足腿節(jié)發(fā)達(dá),常具齒或刺;雄蟬一般在腹部腹面基 部有發(fā)達(dá)的發(fā)音器官;雌蟬產(chǎn)卵器發(fā)達(dá)。 蟬生活史417年。僅包括1科,已知約2000種。 6、蟬科 Cicadidae 成蟲生活在樹上,幼 期生活在土壤中;若蟲的 蛻稱蟬蛻,若蟲背真菌寄 生形成蟬花,均可入藥。 我國已知近200種, 如蚱蟬Cryptotympana atrata 、沫蟬總科 Cercopoidea 小到中型;前胸背板大,平或明顯隆起,小盾片 長于或等于前胸背板;前翅常加厚呈皮革質(zhì);后足脛 節(jié)有12側(cè)刺褐12橫列

8、端刺。 若蟲一般隱蔽在自身分泌的泡沫中,最后一次蛻 皮后離開泡沫。 已知330屬2300多種,分4科。 7、沫蟬科 Cercopidae 顏色艷麗;前胸背板大,常呈六邊形,前緣平直。 已知1000多種,中國已知100多種,如稻赤斑黑沫蟬Callitettix versicolo。. 8、尖胸沫蟬科 Aphrophoridae 小到中型,灰色或褐色;前胸背板向前突出;后足脛節(jié)有2粗刺。 已知800多種,中國100多種,如白帶尖胸沫蟬Aphrophora intermedia 、葉蟬總科 Cicadelloidea 體長315mm,形態(tài)變化大;頰寬大,前翅革質(zhì), 后翅膜質(zhì);后足脛節(jié)有棱脊,棱脊上生

9、有34節(jié)棘狀 毛。 善飛善跳;僅1科,已知1500屬近20000種,為同 翅目中最大一科。 9、葉蟬科 Cicadellidae 、角蟬總科 Membracoidea 多小到中型,顏色多樣,形狀奇異;頭頂發(fā)達(dá), 前胸背板發(fā)達(dá),其上常有前突、背突、側(cè)突、后突, 形狀多樣而奇特;翅部分或全部倍前胸背板覆蓋,前 翅為復(fù)翅。 已知300多屬約3000種,分3科。 10、角蟬科 Membracidae 一般黑色或褐色,少數(shù)艷麗;頭 頂有或無向上的突起;前胸背板特發(fā) 達(dá),小盾片通常被遮蓋或退化,脛節(jié) 端部有一橫列端距。 已知近3000種,中國已知近 300種。 二、木虱次目二、木虱次目 Psyllomor

10、pha 小型;活潑能跳;觸角10節(jié);前翅皮革質(zhì)或膜質(zhì),R 脈、M脈和Cu1脈基本愈合,形成主干,到近中部分成3支, 到近端每支再分成2支;后足基節(jié)有疣狀突起,脛節(jié)端部有 刺。 、木虱總科 Psylloidea 11、木虱科 Psyllidae 形態(tài)特征同亞目。如中國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 Antenna with 10 segments Tarsus 2-segmented 2 tarsal claws 三、蚜次目三、蚜次目 Aphidomorpha 小型多態(tài)昆蟲,同種有無翅和有翅型;觸 角3-6節(jié),上有原生和次生感覺器;如有翅, 前翅有翅痣,Sc脈、R脈、M脈及Cu1脈基部愈

11、 合,M脈1支,2叉或3叉;腹部9節(jié),第5或第6, 或第5、6節(jié)間有1對腹管(corniculus),腹部 末節(jié)背板和腹板分別形成尾片和尾板。 繁殖方式有兩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卵生或卵胎生。生 活周期復(fù)雜,分為不全周期和全周期兩類。全年孤雌生殖, 不發(fā)生性蚜世代的為不全周期。世代交替復(fù)雜,多型現(xiàn)象 普遍。有寄主?;浴?已知500多屬4000多種,歸為2總科13科。 前翅有4條斜脈,觸角46節(jié), 有腹管 前翅有3條斜脈,觸角3節(jié)或退化, 無腹管 蚜總科 球蚜總科 蚜次目 球蚜總科蚜總科 、球蚜總科 Adelgoidea 孤雌蚜與性蚜均卵生;前翅只有3個斜脈,無翅蚜 及若蚜復(fù)眼僅3個小眼面,觸角3

12、節(jié)或退化;頭部與胸 部之和大于腹部;尾片半月形,缺腹管。2科。 12、球蚜科 Adelgidae 中胸盾片分為左右兩片;無翅蚜和幼蚜觸角上有2個感覺圈,有翅 型后翅有1條斜脈,靜止時翅呈屋脊?fàn)睿恍匝劣朽?,活潑;多營異寄主 全周期;為松、杉類重要害蟲,如紅松球蚜Pineus cembrae pinikoreanus 13、根瘤蚜科 Phylloxeridae 中胸盾片不分為左 右兩片;無翅蚜和幼蚜 觸角上幼1個感覺圈,有 翅型后翅無斜脈,靜止 時翅平疊于背面;性蚜 有無,不活潑;多營同 寄主全周期;寄主為闊 葉植物,如葡萄根瘤蚜 Viteus vitifolii 、蚜總科 Aphidoidea

13、孤雌蚜胎生,性蚜卵生;前翅有4斜脈;觸角46 節(jié),如為3節(jié),則尾片燒瓶狀;頭胸部之和大于腹部; 尾片形狀多樣,腹管有或無。 14、癭綿蚜科 Pemphigidae 蠟線發(fā)達(dá);性蚜喙退化;尾片半月形,末端圓;頭與前胸大部分 離,復(fù)眼位于頭的后部;有翅蚜中胸前盾片三角形,盾片被“V”形縫 分為兩片;靜止時翅呈屋脊?fàn)睢?世界記載26屬120多種,如五倍子蚜、蘋果綿蚜、秋四脈綿蚜 15、毛管蚜科 Greenideidae 次生感覺孔卵圓形或圓形;喙末 節(jié)分2節(jié);腹管密被長毛,長管狀, 稍膨大,不短于體長之半;尾片半月 形或三角形。 已知7屬100多種,如臺灣毛管蚜 Greenidea formosan

14、a 16、大蚜科 Lachnidae 蚜總科中體型最大者,體與附肢多毛,體表常有蠟粉;觸角6節(jié), 次生感覺孔圓至卵圓形;翅痣長為寬的420倍;腹管極短,孔狀,位 于多毛隆起的圓錐體上。 已知12屬,約160種,如柏大蚜Cinara tujafilina 17、毛蚜科 Chaitophoridae 觸角56節(jié),次生感 覺孔圓形;腹管短截狀, 亦有杯狀或環(huán)狀,大都有 網(wǎng)紋,光滑或有小刺;尾 片瘤狀或半月形,尾板末 端圓,有的微凹。 已知13屬110多種,全 為柳、楊或槭科重要害蟲, 如白楊毛蚜Chaitophorus populeti 18、蚜科 Aphididae 觸角多為6節(jié),感 覺孔圓形;復(fù)

15、眼多小 眼面;前胸及腹部常 有緣瘤;腹管長管狀, 有的膨大;尾片不呈 瘤狀,尾板末端圓。 分為3個亞科。如 棉蚜Aphis gossypii, 甘藍(lán)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四、粉虱次目四、粉虱次目 Aleyrodomorpha 小型,兩性均有翅,表面 被白色蠟粉;觸角7節(jié),喙3節(jié); 前翅脈序簡單,R、M和Cu1合并 在1條短的主干上,后翅只有1 條縱脈;腹部第9背板有一凹入, 稱皿狀孔,中間有小的第10背 板(蓋片),及一管狀舌狀突。 僅包括1總科。 、粉虱總科 Aleyrodoidea 19、粉虱科 Aleyrodidae 兩性生殖或孤雌生殖;卵有短柄,若蟲有4個齡期,

16、1齡可自由活 動,蛻皮后足和觸角退化;4齡后半期不再活動,稱為“蛹”殼,蛹?xì)?是粉虱分類的主要依據(jù)。 是柑桔和其他木本植物、溫室植物的主要害蟲,如黑刺粉虱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煙粉虱Bemisia tabaci 五、蚧次目五、蚧次目 Coccomorpha 介殼蟲,形態(tài)奇特,雌雄異型。 雌蟲無翅,體圓形、橢圓形或圓球狀;觸角、復(fù)眼和足除 少數(shù)保留外,大多消失;3個體段常愈合;體壁堅韌,有的柔軟, 常被蠟粉、蠟塊,或有特殊的介殼保護(hù)。 雄蟲出現(xiàn)時間很短。 孤雌生殖或兩性生殖。是重要的害蟲,有的種類分泌蠟、 膠、色素,為重要的工業(yè)資源昆蟲和藥用昆蟲,如胭脂蟲、紫 膠蟲

17、。 世界已知5000多種。 雌成蟲腹部有氣門,雄蟲有復(fù)眼(較原始) 無上述特征 腹末裂很深,肛門上蓋有三角 形肛板 無深肛裂,或 形狀微凹 雌成蟲不形成盾形 介殼,腹部末端不 形成臀板 雌成蟲形成盾形介 殼,腹部末端數(shù)節(jié) 愈合成臀板 旌蚧總科 蚧總科 粉蚧總科 盾蚧總科 蚧 次 目 、旌蚧總科 Ortheziodea 介殼蟲中最原生類群;胸部和腹部分節(jié)明顯,有 發(fā)達(dá)的觸角和足;雄蟲頭部兩側(cè)有1對桑椹狀復(fù)眼和1 對單眼;雌蟬體壁柔軟,個別堅硬;體被蠟粉。 包括3科。 20、旌蚧科 Ortheziidae 雌成蟲及若蟲肛門上有一骨質(zhì)肛 環(huán),上有6根刺毛;雄蟲觸角9節(jié)。 常見種類如蕁麻旌蚧Orthe

18、zia urticae 21、綿蚧科 Monophlebidae 多大型;雄蟲觸角10節(jié);雌蟬體壁柔軟,無肛環(huán);蠟絲 特別發(fā)達(dá),形狀顏色多變化。 重要害蟲如吹綿蚧Icerya purchasi,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22、珠蚧科 Margarodidae 雄蟲觸角78節(jié),雌蟲第9腹節(jié)瘦 小,短而近方形;前足開掘式。 重要害蟲如日本松干蚧 Matsucoccus matsumurae 、粉蚧總科 Pseudococcoidea 雄蟲無復(fù)眼,腹部第8節(jié)有1對長的蠟質(zhì)絲;雌蟬 體壁柔軟或有彈性,分節(jié)明顯,腹部末端完整,沒有 深裂,有兩臀瓣突出;肛門有肛環(huán);觸角和足通常發(fā) 達(dá)。

19、 23、膠蚧科 Kerridae 雌成蟲體略呈卵 形,極隆起;頭很小, 觸角極退化,瘤狀; 胸部很發(fā)達(dá),后側(cè)各 有一管狀突出;無足; 腹部極退化,短管狀; 能分泌大量蟲膠包被 身體。 我國報道的膠蚧 科昆蟲有10種,分泌 的紫膠是重要的工業(yè) 原料。 24、紅蚧科 Kermidae 雌蚧多固定在植物上,無蠟質(zhì)覆蓋物;雌成蟲圓球形,雌蚧多固定在植物上,無蠟質(zhì)覆蓋物;雌成蟲圓球形, 背面表皮極堅硬,完全不分節(jié);多寄生在櫟樹上。背面表皮極堅硬,完全不分節(jié);多寄生在櫟樹上。 從紅蚧從紅蚧Kermococcus vermilio上可提取胭脂色素。上可提取胭脂色素。 25、粉蚧科 Pseudococcida

20、e 雌蟬通常卵圓形,體壁柔軟,有明顯分節(jié);自由活動,身體表面 有蠟粉,有時體側(cè)的蠟突出呈刺狀。 常見害蟲有桔臀紋粉蚧Planococcus citri 、蚧總科 Coccoidea 雌蟲半球形或圓球形,少數(shù)扁平;體分節(jié)不明顯, 體壁富彈性或堅硬,裸露或被有蟲膠或蠟質(zhì)附屬物; 腹部末端深裂成臀裂;雄蟲2齡若蟲被有龜甲狀介殼。 分2科。 26、蚧科 Coccidae 雌蟲長卵形、卵形, 扁平或隆起呈半球形或 圓球形;肛門上有1對三 角形肛板。 我國常見種類如紅 蠟蚧Ceroplastes rubens, 龜蠟蚧C. floridensis, 白蠟蟲Ericerus pela等。 XIII、盾蚧總科

21、 Diaspidoidea 雌蟲體扁,頭和前胸愈合;無肛板、肛環(huán)極肛環(huán) 刺毛,肛門位于背面,生殖孔位于腹面;腹部末端數(shù) 節(jié)愈合成臀板;觸角和足極退化或消失;身體被有盾 狀介殼。 分為2科。 27、盾蚧科 Diaspididae 蚧亞目中種類最多的一科,若蟲和 雌成蟲都被有盾狀介殼;雄蟲2齡若蟲 和蛹也有介殼。雌成蟲大小和形狀變化 很大,通常圓形或長形。 全世界已知2000多種,如矢尖盾蚧 Unaspis yanonensis,梨圓蚧 Diaspidiotus perniciosus等。 梨圓蚧是重要害蟲 半翅亞目半翅亞目Hemiptera 半翅亞目昆蟲一般稱為“蝽”或“椿象”。 全世界已知38

22、000多種,我國記錄52科3100多種。 形態(tài)構(gòu)造形態(tài)構(gòu)造 口器(喙)基部從頭的前端發(fā)出 觸角一般45節(jié) 前翅在大部分類群中基半部骨化,形成半鞘翅,后翅翅 脈強(qiáng)烈變形 有臭腺。 但在若干較低等的類群中前翅為半鞘翅的特征并不明顯 或不存在(奇蝽次目、鞭蝽次目、黽蝽次目、部分蝎蝽次 目),這一特征并非半翅目的共有新征。 生物學(xué)和生態(tài)學(xué)生物學(xué)和生態(tài)學(xué) 棲居習(xí)性 陸生生活(土下、植物表面、樹洞樹皮縫、動物巢穴) 水面生活(黽蝽次目) 水生生活(蝎蝽次目) 潮間帶生活(細(xì)蝽次目部分類群) 食性和取食機(jī)制 捕食性:奇蝽、鞭蝽、黽蝽、蝎蝽、細(xì)蝽5個次目全為捕 食或食尸型,臭蟲和蝽次目中也有捕食類群 植食性:

23、集中于臭蟲和蝽次目,植食的科數(shù)少于捕食性 科,但種、屬數(shù)量占很大優(yōu)勢。 亞社會性 負(fù)子蝽。 分類概括和系統(tǒng)發(fā)育分類概括和系統(tǒng)發(fā)育 異翅類和同翅類不論在基本體制、頭部、口器、翅、 兩性外生殖器和內(nèi)部器官等方面均體現(xiàn)明顯的共同性,應(yīng)為 一單系群。 對于異翅類的名稱問題,目前國際上異翅類學(xué)界比 較傾向于使用Heteroptera或Hemiptera- Heteroptera,原因 在于在此名稱系統(tǒng)中Hemiptera和Heteroptera所指的分類單 元均為單系群。而對“異翅類”中的亞群稱為“次目”。 奇蝽次目 鞭蝽次目 黽蝽次目 蝎蝽次目 細(xì)蝽次目 臭蟲次目 蝽次目 鞘喙類 頭喙類 胸喙類 嚙蟲

24、目 Panheteroptera Neoheteroptera Euheteroptera Heteroptera Heteropterodea 半翅目(廣義)高級階元 18S rDNA序列性狀支序圖 奇蝽次目 鞭蝽次目 黽蝽次目 蝎蝽次目 細(xì)蝽次目 臭蟲次目 蝽次目 頭部在復(fù)眼后縊縮成葫蘆狀 頭部在復(fù) 眼后不隘 縮成葫蘆 狀 腹部、足等部位有疏水毛 腹部、足 等部位無 疏水毛 觸角短于頭部 觸角 長于 頭部 觸角上具長毛 觸角上不 具長毛 腹部37節(jié),上有23個毛 點(diǎn);有爪墊,著生于爪基部 不同時 具有以 上特征 前翅膜區(qū)具35個 翅室,無其他脈 前翅膜區(qū)具12個 翅室,若多于2個, 則有翅

25、脈伸出 一、奇蝽次目一、奇蝽次目 Enicocephalomorpha 一般稱為“長頭蝽”或“奇蝽”。 多數(shù)25mm,腹部相對柔軟,外觀略似白蟻、嚙蟲 狀。褐色、黑色,常具紅色色澤。多雌雄異型,雌蟲常短 翅或無翅;頭部伸長,平伸,眼后有縊束。 奇蝽生活隱蔽,多發(fā)現(xiàn)于地被物、石塊、苔蘚、腐 木下或具大型葉片單子葉植物葉鞘基部和蟻穴中。 1、奇蝽科 Enicocephalidae 我國已知4屬7種,如瘤背奇蝽Hoplictocoris lewisi 二、鞭蝽次目二、鞭蝽次目 Dipsocoromorpha 為微小昆蟲,一般不超過4mm。身體除少數(shù)成甲蟲 狀外,多數(shù)柔軟脆弱。黃、褐或黑色,缺乏鮮艷顏

26、色。 頭部平伸或垂直;足脛節(jié)末端常具櫛狀粗刺列;跗 節(jié)23節(jié),在不同種類或同一種不同足中均可不同。 生活隱蔽,行動活潑。 鞭蝽科 Dipsocoridae 三、黽蝽次目三、黽蝽次目 Gerromorpha 包括全部半水生異翅類昆蟲,水面生活。 身體狹長至粗短不等,體壁相對堅硬,顏色多灰暗, 少數(shù)紅色;足有向體外平展傾向;體表被有疏水毛。頭部 狹長平伸,眼前部分顯著;復(fù)眼大,顆粒狀;觸角4節(jié);喙 4節(jié)。 已知145屬約1600種。 2、膜蝽科 Hebridae 體小型,緊湊而結(jié)實(shí),顏色灰暗;頭頂中線常呈溝狀;觸角 較短,第4節(jié)中段在部分屬中分割成一膜質(zhì)短節(jié),外觀似呈5節(jié)或 6節(jié)狀;小盾片橫截狀,

27、外露;前翅脈序簡單,少數(shù)加粗翅脈圍 成1或2個狹長翅室。 已知7屬,約150種。我國已知3屬10種。如麗膜蝽屬 Timasius 3、尺蝽科 Hydrometridae 一般或極細(xì)長的桿狀;大小差異很大;頭部強(qiáng)烈伸長,并平 伸向前;復(fù)眼位于頭的中段;喙十分細(xì)長;觸角細(xì)長,第4節(jié)末 端有一很深凹陷,護(hù)有特化毛叢。 生活在有植物的靜水水體旁,卵以后端小柄垂直附于水面以 上的垂直物體上,卵殼外有氣盾。 已知7屬約110種,我國已知1屬(尺蝽屬Hydrometra)8種。 4、寬肩蝽科 Veliidae 黽蝽次目中最大的科,1 10mm;體型相對粗短緊湊; 身體全部被有濃密疏水毛;前 胸背板、前翅和腹

28、部背面常有 白色斑;體表尚有香蕉狀粗毛, 著生于前胸背板;頭較短寬, 相對垂直;前翅大多有4個大 型翅室;翅多型現(xiàn)象普遍。 常有群聚習(xí)性;世界已 知43屬約630種,我國已知9 屬13種,如寬肩蝽屬Velia 5、黽蝽科 Gerridae 通稱水黽,以狹長種類居多。 頭部有4對毛點(diǎn)毛;前胸背板無領(lǐng)無刻點(diǎn);中胸相對延長, 中胸腹板延長顯著;前足有攫握作用,中后足極細(xì)長;前翅翅室 24個。 已知63屬約530種,我國18屬75種,如圓臀大黽蝽Aquarius paludum 四、蝎蝽次目四、蝎蝽次目 Nepomorpha 營水生生活和少數(shù)淡水岸邊生活。 微?。?.5mm)至大型(110mm),色澤

29、灰暗;頭部短寬,與前胸結(jié)合 緊密;頭部無毛點(diǎn),喙多粗短;觸角短小,4節(jié),少數(shù)3節(jié),背面看不到;小 盾片發(fā)達(dá);前足常為捕捉式;前翅在多少科中分區(qū)明顯,脈序多樣。 6、負(fù)子蝽科 Belostomatidae 體長9110mm; 卵圓形,較扁平;觸角 前3節(jié)一側(cè)具葉狀突起; 前翅整個具不規(guī)則網(wǎng)狀 紋;脛節(jié)彎;中后足稍 扁,具緣毛。 雌蟲產(chǎn)卵于雄蟲 背上,成蟲后胸臭腺發(fā) 達(dá)。 已知9屬143種, 中國3屬7種,如桂花蟬 屬Lethocerus 7、蝎蝽科 Nepidae 長筒形,體長1545mm;頭平伸,觸角第2節(jié)或第2、3節(jié)具 指狀突起;前胸背板可強(qiáng)烈延長;前翅膜片具大量翅室,不甚規(guī) 則;腹中線隆起

30、呈船底狀。 生活于靜水中,卵前端具226枚呼吸角,成一叢細(xì)絲狀。 已知14屬231種,我國5屬16種,如蝎蝽屬Nepa 8、蟾蝽科 Gelastocoridae 為短寬扁平而表面凹凸不平的中小型, 多灰黃色,因形似蟾蜍得名。 頭部極短寬,強(qiáng)烈垂直;頭部嵌入前 胸;前胸背板極寬大;前翅膜片具大量不 甚規(guī)則翅室;腹部短而寬圓;前足腿節(jié)極 粗短,內(nèi)緣具槽以容納脛節(jié)。 陸棲。已知3屬103種, 我國已知1屬(蟾蝽屬 Nerthra)2種。 9、蜍蝽科 Octhteridae 中小型,黑色;體表絨狀;體貌似跳蝽;頭部不 嵌入前胸;前翅膜片具數(shù)個大室,但不成網(wǎng)狀;前翅 中裂和緣裂顯著,二者相連成完整弧形。

31、 陸棲;已知3屬55種,我國已知1屬(蜍蝽屬 Ochterus) 10、劃蝽科 Corixidae 體多狹長,成兩側(cè)平行的流線型;在較淡的底色 上具有典型的斑馬式黑色橫向條紋;頭垂直;觸角短 小,3或4節(jié);前足粗短,跗節(jié)加粗特化成“匙狀”; 后足游泳足。 已知37屬550余種,我國已知9屬51種,如小劃蝽 屬M(fèi)icronecta 11、仰蝽科 Notonectidae 體長515mm,身體向后漸尖;白色,灰白色,或 具藍(lán)色斑;終生以腹面向上姿勢在水中生活;前翅膜 片無脈;后足游泳足。 已知11屬340余種,我國已知4屬21種,如小仰蝽 屬Anisops 五、細(xì)蝽次目五、細(xì)蝽次目 Leptopo

32、domorpha 小型,在水體岸邊潮濕環(huán)境中生活。觸角4節(jié),喙4節(jié);頭上具三對以 上毛點(diǎn)毛;前胸背板具胝;后足基節(jié)大,橫列;前翅分為界限明顯的革區(qū)和 膜區(qū),膜片有35個排列整齊的平行大翅室。 12、跳蝽科 Saldidae 體長2.37.4mm,卵 圓形,較扁平;灰色、灰 黑或黑色,常有一些淡色 或深色碎斑;眼大,內(nèi)緣 常凹彎成腎形,后緣多與 前胸背板相接觸;前翅膜 片具4或5個翅室。 已知26屬260余種,我 國8屬39種,如毛跳蝽屬 Chiloxanthus 13、細(xì)蝽科 Leptopodidae 體長1.87mm;頭大而橫寬,基部較狹,形成頸 狀;復(fù)眼極大,略向外突出;觸角極細(xì)長;前胸背

33、板 前緣明顯狹于頭部;前翅常有深大刻點(diǎn)。 已知10屬37種,我國 已知3屬3種,如細(xì)蝽屬 Leptopus 六、臭蟲次目六、臭蟲次目 Cimicomorpha 陸生;頭常平伸;觸角4節(jié);前翅典型半鞘翅,常具前 緣裂和中裂,膜片可有13個翅室或無;跗節(jié)多3節(jié),少數(shù) 2節(jié);前跗節(jié)無中墊;卵具圓形卵蓋。 多數(shù)科捕食性,或捕食和植食兼有,部分科、屬為專 業(yè)的植食類群。 共包括16科,我國已知11科 14、獵蝽科 Reduviidae 小至大型;黃、褐或 黑色,一些種類有鮮紅色 斑;頭部常在眼后變細(xì), 伸長;喙多為3節(jié),粗短, 彎曲或直;膜片常有兩大 翅室。 幾乎全為捕食性(天 敵);約930屬6800

34、種, 我國已知118屬400種。如 環(huán)斑猛獵蝽 Sphedanolestes impressicollis 15、盲蝽科 Miridae 小至中型,相對柔軟; 足易斷落;頭部多少下傾 或垂直;除樹盲蝽亞科外 均無單眼;前翅具中裂, 有楔片;前翅翅面常依前 緣裂下折;膜片基部有1 2封閉翅室。 已知1200余屬約 10000種,我國已知約 150屬560余種,如中黑盲 蝽是害蟲,黑肩綠盲蝽是 天敵 16、網(wǎng)蝽科 Tingidae 小至中小型,體多扁平;前翅相對平寬;體色不鮮艷;前胸 背板極前翅遍布網(wǎng)格狀棱起所組成的花紋。 已知約270屬2000種以上,我國已知約50屬170余種,如茶 脊網(wǎng)蝽St

35、ephanitis chinensis、懸鈴木方翅網(wǎng)蝽是入侵害蟲 17、姬蝽科 Nabidae 多為中小型,體色灰黃,常 橢圓形;或黑色有鮮明紅色或黃 色斑,體較粗短厚實(shí);頭平伸, 頭背面有2或3對左右大型剛毛; 喙常彎曲,但細(xì)長。 捕食性;已知20屬約500種, 我國已知14屬76種。如暗色 姬蝽Nabis stenoferus 18、花蝽科 Anthocoridae 小型,橢圓形,背面扁平;頭平伸,向前伸出于眼前,末端 多數(shù)平截;喙4節(jié),但第1節(jié)不顯著;前翅具明顯的前緣裂和楔片, 膜片基部沿基緣有1橫脈,末端形成樁狀,另有可見痕跡的縱脈2 4條。 已知約90屬500余種,我國已知18屬90

36、種,如小花蝽屬 Orius 捕食性,重要天敵 19、臭蟲科 Cimicidae 通稱臭蟲或床虱;小 至中小型,卵圓形,扁平, 紅褐色;外觀幾乎無翅, 前翅極退化,成短小的三 角形片狀;后翅全無。 以鳥獸血液為食,少 數(shù)種類吸食人血;已知25 屬約900種,我國僅知2屬3 種,如溫帶臭蟲Cimex lectularis 七、蝽次目七、蝽次目 Pentatomomorpha 體壁較為堅實(shí);觸角4或5節(jié),極少3節(jié);喙4節(jié);前翅 典型半鞘翅,無前緣裂,無楔片,膜片多具5根以上的脈 (簡單、分支或成網(wǎng)狀);爪下有爪墊。 絕大部分植食性;共29科,我國已知20科。 20、蹺蝽科 Berytidae 小至中

37、小型;體、足及觸角極細(xì)長,灰黃至紅褐色;身體常 具刻點(diǎn)、棘刺和粉被;觸角第1節(jié)末端較突然加粗;各足腿節(jié)末 端加粗。 已知39屬約140種,我國已知8屬20種。如嬌駝蹺蝽 Gampsocoris pulchellus 21、束蝽科 Colobathristidae 中小型,身體狹長,足與觸角細(xì)長,但較蹺蝽短;頭橫寬; 眼較大,向兩側(cè)突出;觸角第4節(jié)也細(xì)長;前翅前緣明顯凹彎, 成束腰狀;腹部基部明顯縊束。 已知23屬83種,我國已知2屬7種,如綠翅突束蝽 Phenacantha viridipennis 22、長蝽科 Lygaeidae 多橢圓形,色晦暗,少 數(shù)鮮紅有大黑斑。頭平伸, 觸角著生于頭

38、側(cè)面中線之上; 前翅膜片有4或5條縱脈,不 分支;前足腿節(jié)在若干類群 中加粗。 已知500余屬約4000種, 我國已知105屬約320種,如 高梁長蝽Dimorphopterus japonicus,竹后刺長蝽是害 蟲 23、紅蝽科 Pyrrhocoridae 中至大型,橢圓形,多鮮紅而又黑斑;頭平伸,無單眼;觸 角4節(jié),著生于頭側(cè)面中線之上;前胸背板具薄而上卷的側(cè)邊; 前翅膜片具多條縱脈,可分支或成不規(guī)則網(wǎng)狀,基部形成23翅 室。 已知約30屬300種,我國已知12屬36種,如棉紅蝽屬 Dysdercus 24、大紅蝽科 Largidae 小至大型,鮮紅色或略帶紅色,與紅蝽科接近, 區(qū)別在于

39、:前胸背板無扁薄而上卷的側(cè)邊,產(chǎn)卵器發(fā) 達(dá),雌蟲第7腹板縱裂兩半。 已知15屬100余種,我國已知4屬8種,如巨紅蝽 Macroceroea grandis 25、緣蝽科 Coreidae 中到大型,體型多樣, 黃、褐、黑褐或鮮綠色;頭常 短小,唇基下傾或與頭部背面 垂直。觸角節(jié)與足可有擴(kuò)展的 葉狀突起,前胸背板側(cè)方可有 格式葉狀突起;后足腿節(jié)有時 膨大,或具齒列;后胸側(cè)板臭 腺溝緣顯著;產(chǎn)卵器片狀。 已知250屬約1800種,我 國已知63屬近200種,如稻棘 緣蝽Cletus punctiger 26、姬緣蝽科 Rhopalidae 小到中型,體色多灰暗;單 眼著生處隆起;觸角較短,第1

40、節(jié)粗短,短于頭長;無明顯臭腺 溝緣。 已知18屬209種,我 國已知14屬39種,如伊緣 蝽屬Rhopalus 27、狹蝽科 Stenocephalidae 體較狹長,灰色至黑色。頭較狹長,兩側(cè)平行; 觸角及足常具黑白環(huán)紋。 已知2屬30余種,我國已知1屬(狹蝽屬 Dicranocephalus) 28、同蝽科 Acanthosomatidae 橢圓形,綠色或褐色, 常有鮮艷花斑;頭平伸, 向前漸狹,略呈三角形; 觸角5節(jié);前胸背板常強(qiáng) 烈伸長成尖刺狀;小盾片 三角形,不長于前翅長度 之半。 已知約45屬180種, 我國已知7屬90種,如匙 同蝽屬Elasmucha 29、土蝽科 Cydnid

41、ae 小到中大型;褐、黑褐或黑色,個別有白色或藍(lán)白斑,常具 光澤;頭短寬,常前緣成圓弧形;上顎片極闊;頭前緣常有粗短 櫛狀剛毛列;觸角多5節(jié),較粗短;前胸背板側(cè)緣可有剛毛列; 小盾片長約前翅之半或更長。 已知110屬約600種,我國已知20屬50余種。如小弗土蝽 Fromundus pygmaeus 30、龜蝽科 Plataspidae 小至中小型;體短寬,后緣 多少平截;梯形或倒卵形,腹面平 而背面圓隆,略呈龜狀或豆粒狀; 黑色有光澤,常具黃色斑紋;觸角 5節(jié),第2節(jié)甚短,前胸背板側(cè)緣 前部成葉狀向兩側(cè)擴(kuò)展;小盾片極 度發(fā)達(dá),遮蓋整個腹部及前翅的大 部,成梯形而后緣平截,與腹平齊。 舊大陸分布,已知70屬500種 以上,我國已知7屬90余種,如圓 龜蝽屬Coptosoma;篩豆龜蝽是豆 類害蟲 31、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